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笔贷款,成烂账了;半个月前卡诗顿五金厂又破产了,同样欠了,奥匈银行一笔贷款,又是烂账等等。
报道烂账都是小问题,开银行怎么可能没有烂账呢?偏偏还不说具体金额,全是用“巨额贷款”来形容,这个“巨额”是多少全靠群众脑补。
对普通人来说,一万克朗的贷款也是巨额,一百万克郎贷款还是巨额。随便多少都有可能,普通民众都是按自认为合理的数字进行猜想。
然后越想越觉得奥匈银行有问题,最近老是出烂账,这还只是被公开的,暗地里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不行,奥匈银行怕是危险了,得赶快把钱取出来!挤兑危机加剧了。
现在维也纳的舆论导向很奇怪,主流媒体大都在呼吁大家冷静,为奥匈银行站台;而其它街头小报则纷纷报道奥匈银行的烂账,相互之间打擂台。
总的来说,维克斯的公关是有效的,奥匈银行逐步扭转了在舆论上的不利影响,但是取款的人确在增加。
维克斯肯定不知道,后世有一种“炒作”,不需要拿出证据让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有一部分人怀疑就可以达到目的。
媒体之间的唇枪舌战,现在奥匈银行危机的话题已经被抄热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真假难辨。
不少人为了安全起见,选择从奥匈银行提前取款,看到排队的人群,更坚定了这一决心,然后又影响到了更多的人。
维克斯慌了,奥匈银行挤兑危机全面爆发了,现在每天都有几百万现金被提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甚至某些大客户也在开始观望了,一旦这些人也加入进去,那么奥匈银行就真的完蛋了。
维克斯决定彻底扭转舆论,他很清楚报纸的屎尿性,无论怎么报道都是为了一个钱字。真正为了公理正义存在的报社或许有,但是在金钱面前不值一提。
奥匈银行加强了金钱攻势,但是弗胡也不会坐以待毙。斐迪南在维也纳的情报组织,是最早开始经营的,势力绝对不是表面上哪一点儿。
很快,弗胡就掌握了奥匈银行收买报社的证据。一张张奥匈银行和报社金钱的交易的照片,堂而皇之的刊登到了次日的头版头条上。
照片下面还附赠了一颗子弹的小照片,还有编辑们的激情解说,公理不会在金钱面前屈服,正义不会向子弹妥协……势必要揭穿奥匈银行的卑鄙手段。
有图有真相,这次引起的反向要大的多,奥匈帝国民众都愤怒了,纷纷加入对奥匈银行声讨中,有存款更是一刻也不敢停留,马上就去取款。
现在维克斯做什么都晚了,民众都认定了奥匈银行有问题,不然为什么要花钱收买报社,又为什么要威胁人家。
维克斯现在是欲哭无泪,没错花钱收买这事他干了,这是很平常的事,收买舆论在正常不过了,无非是自己做的过分了一点。
但是寄子弹,这种垃圾手段真的和他没关系,对付一家街头小报还不简单,用得着授人以柄么?
不过现在任何解释都是徒劳的,除了他们自己控制的报社,其它维也纳媒体再也不敢帮他们说话了,实在太影响公信力了。
维克斯没折了,事实上现在也不用想其它办法了,专门应对挤兑危机才是正途。
作为一个合格的银行家,维克斯知道要度过这场难关,就在一个钱字,当务之急就是竭尽全力筹款。
不过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了,维森捷克银行破产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维森捷克银行虽然比不上奥匈银行,但也可以排进奥匈帝国前十了,这么一家大型银行就这样完蛋了。
在金融危机前夕,维森捷克银行雄心勃勃,大肆扩张金融版图,然后步子迈的太大蛋疼了,又赶上了金融危机,实在撑不住了,股东们干脆来了个金蝉脱壳。
悄悄转移了部分优质资产,然后突然宣布破产,又给了风雨飘摇中的奥匈银行狠狠的一击。
奥匈帝国金融界,现在是一片风声鹤唳,挤兑风潮开始蔓延了。民众似乎已经对银行丧失了信心,纷纷走上了街头,排起了长龙。
奥匈帝国政府也坐不住了,一面宣布出资救世,一面向德国金融界求救。
银行家们也纷纷开始自救,维克斯率先宣布暂停发放贷款,接着又开始挥泪大甩卖,出售奥匈银行旗下资产,以应对信用危机。
远在保加利亚的斐迪南收到消息后,知道差不多该收网了。奥匈帝国这次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导致民众对银行信心不足,被弗胡有机可趁,突然引爆了。
等奥匈政府反应过来,加入救世这场危机差不多就会过去了,再说德国是不可能看着奥匈金融崩溃的。德奥两国的经济联系的很紧,除非他们觉得德国这次经济危机不够大,不然必须要拯救奥匈。
'86。八十四章、收购'
既然奥匈银行挥泪大甩卖,斐迪南谋划了这么久,怎么能不趁火打劫呢?
在斐迪南的授意下,费兰茨向奥匈银行提出了收购保加利亚分行的意向。
不出意外,维克斯仅仅犹豫了几分钟,就决定了——卖。都到这种时候了,先救自己要紧,至于会不会降低奥匈帝国在保加利亚影响力,得不得罪奥匈政府,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现在的局面已经超出了斐迪南最乐观的估计,完全是一片大好,奥匈帝国很多他垂涎欲滴的产业,现在都可以下手了。
这次经济危机,那帮银行家们可吃了大饱,还噎着了。当然现在还不明显,在经济危机中,很多资产都贬值了,一旦恢复了正常,局面就会改变。
现在金融危机爆发了,奥匈银行开始挥泪大甩卖,其它银行也好不了哪里去。
生死存亡之际,谁还顾得了是不是亏了,还是趁早脱手表现要紧。先筹集资金,摆脱了金融危机,保住核心产业——银行,再谈日后发展。
大家都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卖不了好价钱,可是没办法银行门前那长长的队伍,还等着米下锅呢!
谨慎小心的斐迪南知道,“枪打出头鸟”,为了成为众矢之的,手下的马甲纷纷出动,不管那么多,先把优质资产给买下来,日后是自己经营也罢,出售也罢都能狠狠的赚上一笔。
现在奥匈银行急缺现金,报维克斯批准后,费兰茨的谈判进展的很顺利,仅仅用了不到三天就敲定了。
尽管双方对奥匈银行保加利亚分行的估值差距很大,奥匈银行自己估值是一点五亿列弗,费兰茨的估值仅仅只有五千万列弗。同样报价也只有五千万,而且谢绝还价。
这个条件已经很过分了,但是现在奥匈银行拖不起,因为保加利亚分行外面,也排起了取款的长龙,分行的库存资金最多只能支撑两天。
不能怪斐迪南卑鄙,这个年代要是不用手段就是傻子。要不是怕逼急了奥匈银行,对方直接将分行转手给了其它列强,斐迪南五千万的都不会出,直接让对方在挤兑中破产。
谈了一天无果,奥匈银行保加利亚分行的负责人,直接将情况汇报给了维克斯。
趁火打劫的何止斐迪南一个,奥匈银行在很多地方的资产都被人低估了,不管平常大家关系有多好,这会儿都是能宰一刀是一刀,都没有给他手下留情。
在这几天里,维克斯也不知道砸了多少东西,他的办公室已经换过了好几遭。
狠狠的咬了咬牙,在心里问候了斐迪南的全家乃至祖宗,最后在不情不愿中还是决定卖了。
不是维克斯找不到买主,无论是德国银行还是英国银行都对这笔资产感兴趣。
但是奥匈银行的保加利亚分行撑不住了,为了确保收购能够顺利进行,其它几家外国银行保加利亚分行也都陷入或大或小的挤兑,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毫无疑问,敢在保加利亚这么肆无忌惮搞事情的,除了斐迪南还能有谁?
一旦奥匈银行保加利亚被挤兑破产,不要怀疑保加利亚政府肯定会让其直接破产清算,奥匈银行恐怕会血本无归。
要是之前,维克斯还可以借奥匈帝国施压,令保加利亚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俄保结盟后,这一切都变了。以奥匈和俄罗斯之间糟糕的关系,还用说么?
这也就是现在,国际形势如此,斐迪南规规矩矩的出钱买了,要是搁在二十年后,两大集团已经对立了,他能直接给吞了。
接下来就好说了,奥匈银行在保加利亚的家底,斐迪南是一清二楚。合同一签订,斐迪南就火速付了款,马上派人接收了奥匈银行在保加利亚的资产。
事实上为了完成这笔收购,斐迪南早在经济危机前,就开始筹集资金。五千万列弗约和两千万英镑,在当时这觉对是一笔巨款。
哪怕是斐迪南穿越后,一直努力赚钱,在不影响其它产业的前提下,也仅仅只能凑齐一半。
没钱当然是贷款了,斐迪南有的是抵押品,还款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妥妥的优质客户。
然后斐迪南就开始贷、贷、贷,前前后后从欧洲各大银行共计贷出了两千多万英镑。显然斐迪南是打算玩一次大的,这其中还奥匈银行,不知道维克斯知道这个消息后会不会气死。
为此,斐迪南现在每年都要偿还一百二十余万英镑的利息。不过这笔生意还是大赚了,光从奥匈银行转移过来保加利亚政府的债权,就足够收回成本了。
之前保加利亚政府欠下了奥匈银行共计五千八百多万列弗贷款,
每年要支付的利息高达四百多万列弗,约合一百八十多万英镑。
一转手的功夫,斐迪南每年又多了将近六十万英镑的收入。还不用说奥匈银行在保加利亚的其它资产,加起来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事实上之前奥匈银行提出一点五亿列弗的估值,也不是毫无根据的,除了政府贷款外,还持有保加利亚全国超过一半的矿产,虽然保加利亚矿产资源贫瘠,但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
看着统计的清单,斐迪南感慨道:“果然还是趁火打劫,发家致富快啊!奥匈银行也真厉害啊,那么大的一笔贷款居然被他们一家就吞下了,也活该他们倒霉,海外投入这么大,出现问题是早晚的事!”
如果维克斯知道斐迪南的想法,一定会大呼冤枉。奥匈银行的运营情况一直很好,要不是被你个王八蛋盯上了,会到血霉!
这笔巨额收购完成后,春分得意的斐迪南又做出了一个决定,成立保加利亚皇家银行。
刚刚收购的奥匈保加利亚分行,就被并入其中,老当益壮的卡尔管家,众望所归之下成为了第一任总裁。
好吧,斐迪南爱开马甲的习惯又爆发了,之前授命费兰茨筹建的银行又成为马甲产业,被命名为:保加利亚建设银行。
'87。八十五章、影响之塞尔维亚'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1890年~1893年的经济危机,在斐迪南的蝴蝶效应下,一起针对奥匈银行的商业阴谋,最终引爆了奥匈金融危机。
历史开始改变了,原本这场经济危机中损失最大的美、德两国,现在又加入了一个倒霉蛋奥匈帝国,未来世界的走向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好吧,现在经济危机正在美国孕育,还没有总爆发。奥匈帝国金融危机爆发,震动了整个欧洲。
现在大英帝国的霸主地位还很稳固,列强之间的矛盾还没有激化,两大军事集团还没有正式建立。
为了友好邦交,为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国际资本纷纷向伸出援助之手,帮奥匈帝国摆脱经济危机。
当然,高尚的资本家们为奥匈帝国付出了这么多,收获一点儿微不足道利益,也就不值一提了。
奥匈帝国的家底还是很厚的,在当时和英、法、德、俄并列为欧洲传统五大强国,同时也是世界五大列强之一。
其国土面积之辽阔、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人口数量之众多、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位于欧洲第三。
在重工业领域,机械仪器制造业之繁荣、和钢铁军火工业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一战前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
在农业领域,农产品种类之繁多、产量之丰富,超越了俄罗斯,位居全欧之冠。
有这么大的家底在,奥匈帝国的金融体系还在苦苦的坚持着,等着相斐迪南这样的国际友人,前来解救。
受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先遭殃的还是巴尔干地区。奥匈帝国都自顾不暇了,小弟们自然顾不到了。
自奥匈银行宣布停止发放贷款后,其它金融机构也纷纷跟进。还嗷嗷待哺,等着货款度过经济危机的巴尔干小国就惨了。
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财政危机又来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塞尔维亚,作为奥匈帝国的小弟,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就陷入困境。
正等着奥匈的贷款摆脱困境,现在突然说没了就没了。年仅16岁的亚历山大怒了,不待这么欺负人的,合同都签了,贷款发放了一半,突然说没了就没了。
然后王宫中的花花草草就糟了灾,被亚历山大蹂躏了个遍,发泄够了才召开了紧急会议。
……
“奥匈突然停掉了我们的贷款,你们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亚历山大…奥布廉诺维奇愤恨的说
“我们要向奥匈帝国提出最严厉的抗议,这完全是无视我们塞尔维亚!”外交大臣一脸愤怒的说
“奥匈帝国突然遭受了经济危机,现在正自顾不暇,抗议是不会有用的!我们已经被抛弃了,现在恐怕要自谋生路了!”财政大臣神色复杂的说
“现在政府还有多少钱?”亚历山大厉声问道
“共计二十一万三千两百一十八第纳尔,这些还不够政府一个月的开销!”财政大臣想了想说
“那么你们财政部,现在有什么解决办法?”亚历山大期待的问
“短期内只能压缩开支,所有政府公职人员从现在开始都停发一半薪水,军队暂缓扩编,军费削减三分之二,加上后面的税收这样应该可以坚持三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再对外寻求贷款!”财政大臣胸有成竹的说
“不行,我反对!”战争大臣大声喊到
“哦,我们的战争大臣有什么高见?”财政大臣扫了一眼轻蔑的说
“哼!现在财政危机严重,军队暂缓扩编,这个可以接受;但是你凭什么把军费削减三分之二?你难道不怕军队哗变么?”战争大臣愤怒的质问
听到了‘哗变’财政大臣脸色微变,然后又迅速恢复了正常冷笑的说:“‘哗变’,你这是威胁我么?现在财政危机,大家正应该同舟共济,一起共度难关,难道军队就不能为国家做出牺牲么?”
“而且按照现在军队的人数,我们财政部精确计算过,即便是削减了三分之二的军费,还是勉强够给士兵们发薪水的!他们凭什么要哗变?难道是有人~~”
说道这里财政大臣声音嘎然而止,用异样的眼光死死的盯着战争大臣,似乎要找出什么。
“你不要血口喷人!难道军队就不需要训练么?装备不需要更新么?你个白痴!”被财政大臣异样的眼光鼎得有些发毛,战争大臣暴起怒骂道
“蠢货!事有轻重缓急,难道你就不知道找个借口,对士兵进行一些低消耗的训练么?装备更新缓几天不就行了?”财政大臣轻蔑的说
“你~你~~”战争大臣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财政大臣刚露出胜利的微笑,亚历山大就开口了:“够了,不要再吵了!现在塞尔维亚的局势很危机,你们要以大局为重,不要什么事情都要吵个不停!”
“哼!”战争大臣不满的冷呵了一声。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也知道知道历来主张扩军的亚历山大,现在的态度明显更倾向于财政大臣,令他很不满意。
战争大臣现在很想质问众人:你们以为军队是什么,军费想削减就可以削减,这是把国防当儿戏么?
最后他还是放弃了,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政府没钱,他就算把嘴皮子磨破也不能改变结果。
……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正准备结束会议,一个紧急电话打了过来,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克拉列夫地区农民暴动了”!
盲目加税的恶果来了!经济危机爆发后,由于国际资本的倾销,塞尔维亚地区的农产品价格直线下跌。
农民的收入减少了,但是税收却增加了,不堪重负的之下,愤怒的克拉列夫地区农民决定抗税!
接下来就和克拉列夫地区的税收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接着农民就暴动了,具体原因不明。
接到这个晴天霹雳,亚历山大的感慨道:“啊,上帝,难道你抛弃了塞尔维亚么?”
对于暴动,毫无疑问当然是镇压了!内阁很快就达成了协议,立刻出兵镇压,一时间塞尔维亚风起云涌,狼烟四起。
'88。八十六章、影响之巴尔干'
与之相比,另一个烂兄烂弟——希腊,现在情况就要好很多。虽然奥匈银行突然停止了贷款,也受到了影响,但是没关系,咱们的债主多啊,想想办法也能对付过去。
对于乔治一世领导的希腊政府,斐迪南也不得不说一声“服气”!
区区一个两百来万人口的国家,拥有军队十五万人,其中还包括四万吞金兽的海军,简直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穷兵黩武到如此地步,按理说国内早就该狼烟四起了。但是希腊没有,虽然也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出了些小乱子,但是国内总体上还是稳定的。
这完全得意于希腊的独门绝技,一个字“借”!
乔治一世的政治水平是杠杠的,经济危机一爆发,就立即召开了内阁会议,想办法应对接下来可能爆发的危机。
“经济危机已经爆发了,你们内阁有什么策略?”乔治一世期待的问
“尊敬国王陛下,希腊这次经济危机,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仅凭我们自身恐怕无法摆脱危机,现在只有政府出资购买食物,救济失业人员,等世界经济危机过去,一切就会恢复正常!”首相特里库皮斯胸有成竹的说
乔治一世点了点头,对于政府消极的措施,他很明智的没有反对。
如果要论巴尔干各国,谁被列强渗透的最厉害,毫无疑问首推希腊。
从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开始独立,都是列强一手包办的。包括最开始1832年的国王奥托一世,到现在乔治一世,都是列强选定的。
国家主权,早就沦丧的差不多了。要靠政府出台政策限制国际资本,无异于痴人说梦。乔治一世没有挑战列强的勇气,希腊更没有挑战列强的实力。
乔治一世想了想后,说:“这还不够,我们手中还缺乏应急的资金!你们要加强同各国银行的联系,争取让他们提前发放一部分贷款,以备不时之需!”
……
由于希腊政府提前有所准备,当奥匈银行停发贷款后,政府手中还是有一笔资金的,可以慢慢的和其它银行谈判。
最后,还是财大气粗的英国老大获胜,很爽快的接过奥匈银行的债权。哦,仅仅只是再加了两分利息,小意思了!
再看看隔壁的罗马尼亚,相比之下,卡罗尔一世还是过的很滋润。“黑海珍珠”不是吹出来的,广袤的黑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连毛熊都垂涎欲滴。
好吧,毛熊垂涎欲滴的地方太多啦,就先不管它了!反正这丰厚的家底,为罗马尼亚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卡罗尔一世继位以来,就鼓励发展工业,虽然大的成果没有。但是中小工厂却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看上去生机勃勃。
和其它巴尔干各国一样,罗马尼亚也被列强渗透的厉害。经济危机爆发后被剪了一波羊毛,罗马尼亚脆弱的经济遭受了重创。
奥匈金融危机爆发后,四处从海外抽调资金,罗马尼亚也不例外。不过这次经济危机爆发前,德国农业之前欠收了,卡罗尔一世凭借1883年和德奥缔结的盟约,罗马尼亚还顺便赚了一笔。
然后罗马尼亚顺利过关了,只是财政危机加剧了。为了筹集军费,卡罗尔一世又对农民加税了。
看着汇总过来的邻国消息,斐迪南深深的松了一口气,还好是大家一起倒霉。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自己倒了霉,看到别人更倒霉,就会幸灾乐祸,斐迪南也不例外。
从收集的数据来看,这次经济危机巴尔干各国无一例外,全都被殃及了池鱼,损失惨重。
保加利亚提前做了准备,国内资本又是国有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政府又强势的压制了国内资本家趁火打劫,开起了“二五计划”吸收了社会上的失业人口,率先摆脱了经济危机。
希腊政府凭借贷款渡过了危机,政府对失业民众展开了救济,稳定住了局势。
罗马尼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虽然工业上损失惨重,但是凭借对农民的剥削,占时渡过了危机。国内仍然是暗流涌动,虽然可能火山爆发。
塞尔维亚经济损失就不用说了,在斐迪南的蝴蝶效应之下,现在居然爆发了小规模内战。好吧,斐迪南承认,这次起义有他的推手。
至于门特内哥罗未来的黑山王国,忽略它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