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恐怕不行,加拿大已经建立了自治政府,就算离开了大英帝国,他们也可以独立存在。
法国人不是傻子,他们的实力有限,打赢加拿大自治政府容易,要统治加拿大就难了!”科尔曼摇了摇头说道
保加利亚都对统治加拿大地区没有兴趣,法国人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距离更近一点儿,这个统治成本也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
“或许可以在亚洲地区找,比如说英国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首相托尔斯基提议道
“不行!印度地区是大英帝国殖民地最精华的精华部分,如果可以获得这里,在财政上我们将获得极大的帮助!”财政大臣默克尔急忙反对道
印度的价值实在是太高了,高到足以令任何人动容的地步,获得这是地区,足以将保加利亚的综合国力提高一层。
到了现在,保加利亚的综合国力提升已经非常的困难了,单单一个印度就有这么大的价值,默克尔的态度实际上也是大多数人的观念。
托尔基斯摇了摇头说道:“默克尔先生,印度虽好,但这里不适合我们,当地的人口太多了,和我们现在的国策不符合。
这个世界上,有价值的殖民地多得去了,我们的精力也不是无限的,不可能全部都占据下来,现在必须要进行取舍。
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这种人口众多的地区统治成本也越来越高,未来殖民体系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对我们来说,首先要占据的就是战略要地,比如说英国人遍布全球的海军基地,尤其是岛屿地区更加不容错过。
然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之地才是我们的目标,占据了这些地区过后,我们的精力也差不多耗光了!”
殖民地大臣唐纳德开口说:“可是首相阁下,在短期之内能够给我们带来利益的,恰恰就是印度这种人口众多的富烁之地。
至于未来殖民体系崩盘,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英国人为了统治方便,可以将印度一大堆的邦国合并在一起,我们也可以因为统治需要,将他们进行拆分。
拆分成小块殖民地后,还可以挑逗他们之间的矛盾,他们再想要闹独立,就不是这么容易了。
从经济角度上出发,至少在未来三四十年内,我们都是有得赚!”
保加利亚的殖民地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是最好的时候,也仅仅只能实现微利。
殖民部尽管也挂了一个大臣的头衔,那只是斐迪南时期为了向外界表明保加利亚对殖民地重视的态度,实际上殖民部一直都是保加利亚话语权最低的部门。
现在对印度念念不忘的政府高层中,就数殖民部最上心了。
只要拿下印度地区,殖民部马上就可以实现**丝逆袭,一跃成为保加利亚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政府内部他们最大的支持者就是财政部,还有就是军方,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
不过这与斐迪南当初制定的国策不符合,从长远来看,占领这种不能够永远统治的地方,就不符合皇室的利益。
在未来殖民地丢失的时候,那一代的皇帝就会成为倒霉蛋,皇室威望大损是必然的。
后世英国王室变成了橡皮章,和大英帝国殖民地体系的崩溃造成王室威望下降,就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斐迪南时期就在尽量避免这一切发生,保加利亚的战略一直都在人烟稀少之打转儿。
这种地方,能够吃下去固然好,就算是吃不下去丢了,也没有人会重视,造成的影响力有限。
但是印度这种地方就不一样了,现在带来的利益越大,未来丢失的时候造成的影响力就越大。
小斐迪南自然不可能只顾眼前利益,就忽视给后人带来的麻烦,自然就要有人出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了。
托尔斯基淡定的说道:“唐纳德先生,保加利亚的财政情况良好,我们对印度带来的那点儿经济利益并不迫切。
保加利亚的崛起靠工业,提前抢占资源产地,对我们来说才是最符合长远利益的。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追赶者,提前占据了这些地方,我们就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
这也是斐迪南大帝制定的长期国策,事实已经证明,这才是最符合保加利亚利益的战略!”
任何一个国家改变国策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保加利亚这样保守的国度,想要改变斐迪南当初制定的国策,就更难了。
从财政上来说,如果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三百亿列弗,而财政开支则高达三百三十亿列弗,那么如果增加这三十亿列弗就非常的重要。
如果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三百亿列弗,而财政支出仅为两百九十亿列弗,那么这三十亿列弗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很明显,现在保加利亚的财政很健康,还没有出现赤字,政府对于从殖民地获取利益并不迫切。
“嗯,法国人的胃口一直很好,就让他们去印度地区趟雷好了,半个印度大概可以喂饱他们了,说说下一家吧!”小斐迪南微微一笑说道
分赃是必然的,不给小弟分赃的老大是当不长久的,现在还在打仗呢,正需要小弟们出力气,不许诺点儿利益,怎么让人家卖命啊?
“陛下,西班牙人的胃口不大,他们要求获得直布罗陀海峡,还有部分英属殖民地,只要具备一定经济价值,地方他们不挑剔!”科尔曼继续说道
不是西班牙人不挑剔,而没有挑剔的资本,受限于实力,他们能够获得直布罗陀海峡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
“可以答应他们,我们不需要直接占领直布罗陀海峡,让西班牙人掌控那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托尔斯基开口说道
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没有异议,对保加利亚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通往地中海的运河,只要控制埃及地区就够了。
直布罗陀海峡只要不掌握在一个强国手中,就不会对保加利亚造成麻烦,显然这个年代的西班牙就符合这个标准。
“继续!”小斐迪南点了点头说道
“陛下,接下来就是奥匈帝国,他们希望可以在欧洲大陆上可以扩充本土,当然这种意愿并不强烈。
更多的可能是在试探,多民族的危害性,奥匈帝国是深有体会,就算是从德国获得领土和人口,也有可能再次打破国内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平衡。
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的真实目的应该是为了提高身价,以谋求在战争赔款或者是殖民地上获取补偿!”科尔曼分析道
“那么干脆让奥匈帝国去和法国人做伴吧,从英国人的印度殖民地中分他们一份好了。
要不让西俄罗斯也去分一份,甚至是别的小国如果有雄心壮志,我们也可以将他们打发过去。”参谋长克里斯托夫无所谓的说道
反正都决定放弃英属印度殖民地,那就干脆分给小弟好了,这总不能说保加利亚不够大方了吧?
将英国人最精华的殖民地都拿出来了分赃,足以令绝大多数盟友满意了,至于能不能守得住,这就是他们已经的问题了。
首相托尔斯基想了想说:“克里斯托夫将军的提议非常具有可行性,按照我们的既定计划,大战过后北美三国会独立建国,那么大英帝国除了本土之外,最富裕的地区就是印度了,其次才是南非。
这次战争我们才是主力,将印度地区分给他们,我们兼并英国人的非洲殖民地,正好大家各取所需。
剩下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东南亚地区,我们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兼并其中一部分,如果盟友中谁自认为有能力,也可以分他们一份!”
实力决定利益分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除了这几个大国之外,剩下的盟友利益分配,都不需要在内阁讨论了。
这就是世界的本质,名义上给予了他们平等的地位,实际上他们的话语权并没有增加,想要获取更大的利益,除非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
只负责摇旗呐喊的,战后除了可以不用抹掉英国人的债务外,最多就只能跟着混点儿象征式的赔款了。
比如说芬兰大公国,就是负责摇旗呐喊的,又比如说荷兰、比利时流亡政府,他们也只能吼上两嗓子了。
“如果大家没有其他异议,那就这么决定了!”小斐迪南微笑着说道
异议怎么可能没有异议呢?
但是,保加利亚不是一个靠异议混日子的国家,反对可以,只要拿出更好的办法出来就行了,拿不出来那就先执行好了!
当然,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想要获得保加利亚许诺的条件,那都要拿起武器干,打赢了敌人才能够作数。
慷他人之慨的事情,小斐迪南是不介意去做的,大英帝国占据了全世界大半的殖民地,能够拿出来分配的利益太大了。
对保加利亚来说,经济上的收获是南非,战略上的收获则是英国人遍布全球的海军基地,约翰牛殖民地中的港口,大家提前都没有提,显然这部分会被保加利亚吃下去了。
拿下了这些地区,未来的全球化战略中,保加利亚就占据了先手,现在来看或许意义不大,到了未来这都是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
1940年4月7日,神圣同盟举行了第二次扩大会议,各国就利益划分达成了初步协议。
受到了利益的刺激,各国纷纷拿出了本钱,奥匈帝国动员了两百三十多万军队,西俄罗斯也动员了一百八十多万军队,就连西班牙人都动员一百五十多万军队。
再加上一帮小弟凑出来的百万大军,到了1940年5月份底,神圣同盟的军队数量已经突破一千两百多万了。
……
推书:重生之养猪大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634。第三十章、路线之争'
直布罗陀海峡
法国海军严阵以待,等待着地中海舰队上门。
皇家海军还是冒险派出了舰队接应,深入地中海他们不敢,但是在直布罗陀海峡门口接应还是可以的。
甚至英国人还准备前后夹击法国海军,当然法国人也不是没有准备,他们有西班牙人的支持,保加利亚海军早就整装待发。
神圣同盟布置了一个口袋阵,就等英国人上钩,反正空军从西班牙本土或者是摩洛哥起飞,抵达直布罗陀海峡也就那么十几分钟。
如果只是为了对付地中海舰队,保加利亚海军早就冲上去了,地中海又不是很大,以众凌寡在绝对的优势之下,英国人这支舰队早就成为了历史。
为了诱使更多的皇家海军主力舰进来,利用地理优势借助空军的力量重创皇家海军,才故意留下了破绽。
“司令官阁下,再向前航行一百海里,我们就要进入直布罗陀海峡了,看来你的计划骗过了法国人!”裘斯特少将惊喜的说道
听到这话,托马斯上将并没有任何惊喜的表情,计划进行的太顺利了,地中海舰队这么大的规模,想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通过,不被发现怎么可能呢?
即便是为了保密,托马斯上将已经壮士断腕,将地中海舰队一分为二,用大部分老旧军舰做诱饵,只是带着部分主力舰突围。
托马斯看着平静的海面,一股不详的预感油然而生。
托马斯的预感很准,这个时候已经该收了,无论皇家海军主力上不上钩,神圣同盟都不可能当地中海舰队离开。
眺望台上,负责观察的士兵脸色大变,连忙喊道:“前方发现敌人舰队!”
托马斯毫不犹豫的下令道:“命令舰队做好战斗准备,全速前进冲过去!
温斯特少将给国内发电,说明情况,让他们派舰队接应我们!”
到了这个时候,托马斯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距离直布罗陀海峡已经不远了,这里是皇家海军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
西西里岛战役失败后,皇家海军就派出了舰队,在直布陀罗海峡待命,准备接应地中海舰队,现在就在这附近海域巡航。
托马斯有信心拖到援兵到来,以地中海舰队的实力,法国海军不可能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就将他们歼灭。
只要援兵到了,他们就算不能够消灭法国舰队,想要从容退走,这总不算问题吧?
这不能怪托马斯判断失误,在这个年代,飞机对行业中的海军舰队有多大的危害,还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大英帝国海军思想,仍然是大舰巨炮主义,这并不是说英国人就完全走错路了。
造成这种情况是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大西洋的风浪问题,这个时代受限于技术问题,这一区域更加适合战列舰,其次才是海军中传统的力量。
结局自然是不言而喻了,犹豫低估了来自空中的威胁,地中海舰队自然是悲剧了,就连赶来的接应舰队也遭到了重创。
战斗从1940年4月12日上午爆发,三个小时后皇家海军派出的救援舰队抵达,紧接着保加利亚、法国、西班牙空军,都出现在了战场上。
突如其来的空中打击,让英国人明白了,原来他们所谓的防空火力,并不能够保证战列舰的安全。
单纯的轰炸,自然是很难将战列舰炸沉的,不过还有海军配合就不一样了。在空军偷袭过后,英国海军舰队就五劳七伤,接着法国海军和保加利亚海军的一部分就扑了上去痛打落水狗。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晚上,皇家海军借助夜幕掩护才脱离了战场,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是损失惨重了。
神圣同盟方面损失:两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十二艘鱼雷艇沉没五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受伤。
损失战舰共计13万吨,损失各类战机12架,阵亡人员125人,其中包括6名军官。
皇家海军损失:三艘航母、七艘战列舰、艘巡洋舰、十二艘驱逐舰、十五艘潜艇,包括辅助军舰在内,共计十九艘军舰沉没几乎所有的军舰都受了伤。
损失战舰总吨位为46万吨,阵亡官兵共计735人,其中包括36名军官,被俘士兵661人。
从双方的损失上来看,皇家海军明显是亏大发了,一下子损失了这么多都军舰和士兵,至少在一年之内他们是无法完成补充的。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上的变化,此战过后英国人的海军优势,几乎被保加利亚海军给追平了。
伦敦政府的压力猛然间大增,双方海军实力相当,要是进行主力决战多半是两败俱伤。
这样的结果对保加利亚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英国人来说,那就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海军元气大伤,保加利亚帝国依然是保加利亚帝国,不会动摇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
英国人就不行了,皇家海军就是他们的全部,一旦和保加利亚海军同归于尽,那么大英帝国也就完蛋了。
当然了,在总吨位上皇家海军依然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不过这个优势马上就保不住了,没有人认为作为诱饵存在的另一支地中海舰队,能够顺利的突围而出。
扣除这支注定完蛋的舰队后,英保两国就来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个时候就要考验盟友的力量了。
毫无疑问,地中海已经是神圣同盟的内海了,不过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依然是皇家海军的天下,保加利亚海军最多也就能够在印度洋和皇家海军一较高下。
“陛下,参谋部建议联合法国、奥匈帝国和西班牙人,组建联军直接进攻英国本土,逼迫皇家海军和我们决战!”克里斯托夫开口说道
“海军部呢?”小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在这种大的战略面前,作为实际执行者海军部自然拥有极高的话语权,如果海军部和总参谋部意见不能够统一,那么就要皇帝来裁决了。
“陛下,海军部反对在英吉利海峡和英国人决战,我们建议从印度洋出击,打击英国皇家海军!”海军大臣雷蒙盖顿回答道
“说说你们各自的理由!”小斐迪南平静的问道
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自然是谁说的理由更靠谱,他就支持谁了,这种事情发生的也不是一两次了。
要是每次手下人的意见,都是完全一致的话,那么皇帝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
总参谋长克里斯托夫开口说道:“陛下,想要击败泛国际阵线,最迅速的办法就是进攻英伦三岛,只要我们攻克了伦敦,大英帝国必然会发生动荡。
那个时候英国人自顾不暇,自然也就没有余力支持德国人了,离开了英国支持的德国,在法国、奥匈帝国、西俄罗斯三国的夹击下,德国人最多也就支撑个一年半载。
德国人完蛋了,英国人在欧洲大陆就丧失了唯一的盟友,也是英国人在泛国际阵线中唯一靠谱的盟友。
丧失了欧洲大陆,英国人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支接投降,就算是他们要继续坚持,我们一样可以利用政治手段,让大英联邦解体!”
海军大臣雷蒙盖顿上将反驳道:“陛下,在英吉利海峡和英国人决战,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是我们有法国和西班牙两个盟友在,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要是我们海军和英国人两败俱伤,那么就只能便宜了远东地区的日本人,很多本该属于我们的利益,都无法拿到手!
现在的局势对我们来说非常的有利,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战略冒险。我们只需要稳扎稳打,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眼下我们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先拿下埃及和南非地区,同时还可以出兵印度地区,吸引一下英国人的目光,逼迫他们分兵救援。”
一个方案是激进派,一个方案是保守派,屁股决定脑袋,小斐迪南又不傻,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自然是越保险越好了。
首相托尔斯基开口说道:“斐迪南大帝曾说过,一个国家在崛起前,可以赌上国运,那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但是到了国家实力强大了过后,就不能够继续这么玩下去了,不然早晚因此遭到反噬。
现在的保加利亚帝国已经不需要继续冒险就,稳扎稳打的战略,才是最符合保加利亚帝国现状的战略!”
小斐迪南微微一笑,显然他对首相的解释还是满意的,能不冒险自然是不冒险的好了。
况且,直布罗陀大海战的消息一旦传递了开来,世界局势马上就会发生变化,远东地区的日本人还忍得住么?
保加利亚的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相互牵制,这个时候还不对南洋地区下手,那还是日本么?
至于日本人是去打印度,还是去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就不是他所关心的了。
反正保加利亚只要默许日本人的军事行动,就不怕他们不动手。
这个时候,保加利亚可能和英国人联手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这个时候利用这个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机会,获取一块富烁的殖民地,解决资源上的问题,未来还有机会么?唯一的机会,日本政府怎么可能放弃呢?
11
'635。第三十一章、影响'
伦敦
“保加利亚人来抗议了,不用理会他们,运河公司是纯商业运营,涨价与否是我们的自由!”斯坦利鲍德温毫不在意的说
“可是首相阁下,据说保加利亚人正在准备开挖亚喀巴大运河,如果让保加利亚人的目的达到了,那么我们的苏伊士运河就要少一大笔进账!”财政大臣张伯伦苦恼着说
本来这次苏伊士运河涨价,除了弥补财政不足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敲打一下保加利亚人,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国际事务中紧跟大英帝国的脚步。
第一项目的确实达到了,短期内苏伊士运河的利润大大提高了。
第二项目的却玩蹦了,敲打是敲打了,只是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要的。
保加利亚人直接表示不玩了,要自己开挖一条大运河,这完全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为了摆脱大英帝国的影响,都要开挖大运河了,还能指望未来保加利亚在国际事务中支持大英帝国么?
“该死!难道保加利亚人都是猪脑子么?还是说我们表达出来的意思太复杂了,他们理解错了?”斯坦利鲍德温头疼的说
“首相阁下,我想应该是保加利亚人觉得我们掌握了苏伊士运河,随时都可以切断他们的海上生命线,所以才做出这个决定的!
不过幸好他们的最佳内阁都已经老了,变得理性了起来,否则我们就要更加头疼了!”外交大臣唐纳德解释说
“这还算是理性?如果不理性,保加利亚人会怎么做?”斯坦利鲍德温纳闷的问道
“从保加利亚的发展历史来看,实际上他们就是一帮赌徒,比如说两次巴尔干战争,他们都赌上了国运。
他们的运气还不错,或者说是敌人太蠢了,两次都让他们赢了,然后才有了现在的保加利亚!
如果按照之前保加利亚人的作风,或许他们就不会考虑开挖大运河了,而是在谋划怎么样才能夺取苏伊士运河!”唐纳德耸了耸肩说
“哦,这么说来还是一件好事情了?”斯坦利鲍德温似乎想到了什么
一个激进的国家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们会不安常理出牌,你不能按照正常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
就像现在的日本政府,伦敦政府就对他们非常的头疼。比如向东南亚各国输送了大量的志愿者,直接和叛乱分子搅和在了一起。
这就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大英帝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