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击炮还是两种口径,一种是60毫米雷击炮,另外一种就是80毫米雷击炮,作为团一下单位的炮火支援使用。除了进一步改良了瞄准设备外,再就是研制出更加安全可靠的雷击炮弹,便于单兵携带,增强战场火力支援能力。

    另外,陆军第一军的最大变化是实现了无线通讯改革,军直属一个无线通讯营,战时可将无线电台安排给每个营部,方便全军统一行动和调度,实现中华帝国陆军信息化改革的第一步。

    当然,中华帝国陆军的改革当中,机械化改革是重中之重。

    由于中华帝国陆续完成了全国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大规模建设,发达的交通网系统给帝国陆军提出了新的考验,那就是必须做到快速到达战区的机动能力。

    火车是重中之重,但那仅仅通往帝国各个城市,大多数地方村镇只通了公路,因此机动车辆进入帝国陆军部队当中成为了必然。

    光华十一年,中华帝国国内的汽车公司已经有200多家了,其中大型汽车公司就超过10家。这得益于中华帝国实行经济刺ji政策,国家财政补贴给个人购车费用超过70%,但凡有工作的人都可以买得起汽车。当然,大部分人是买得起但养不起。

    尽管这样,帝国4。2亿人口只要有千分之一人口肯掏钱卖汽车,那么都将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蛋糕,两百多家汽车分这块大蛋糕都显得不足。当然,也有外国的汽车公司参加,不过中华帝国政府拒绝给予够买外国车的人财政补贴,甚至加征200%的关税和购车税。

    中华帝国这种霸道式的政策,极大的保护了国内新兴的一大批中小型企业,使得他们在经过这一轮国家财政刺ji之后,能够有能力自食其力,超过国外的大型汽车公司。对此,帝国政府信心十足,因为中华帝国垄断了全球80%的汽车生产和销售,中华帝国的汽车技术先进,设计超前,极受世界各地的购车者的喜爱。

    在这点上,帝国皇家汽车公司的汽车销量一直处于世界第一位,而且价格也是最贵的。每年超过400万辆各类型汽车出口世界各地,国内销量更是达到600万辆,坐稳汽车行业的龙头地位。

    原因是皇家汽车公司属于帝国皇帝王辰浩是个人si产,王辰浩几乎将后世500多款各类型的汽车设计都申请了国际专利,每年都会拿出十多款超代感十足的漂亮汽车设计投放市场,每一次都会引起全球汽车爱好者们的疯狂抢购。尤其在国内,帝国皇帝设计的漂亮小汽车更是深受国民们爱戴,而所有汽车都冠名皇家xxx汽车名号,更是强烈吸引国民们内心深处的那丝〖兴〗奋,以用于皇家字样的汽车而自豪,在亲友面前也有自豪感。

    不管出于款式、xing能的先进,还是皇帝的面子,帝国政府单位的公务车基本上都选择皇家汽车公司的产品,每年采购量超过100万辆。其他国内汽车公司也不甘示弱,模仿皇家汽车公司的设计,走自己的路线,并以xing价比优势向普通阶乘的民众销售汽车,也获得了可观的销量。

    帝国陆军对于军用吉普车,运输卡车的需求是巨大的,全国240万军队,100万国〖民〗警卫队,300万各种执法〖警〗察,所需要的车辆,光在总后勤部挂号的就超过了1000万辆各类型汽车缺口,这些都将分配给国内200多家汽车公司,因为一家或者几家大型汽车公司是完不成任务的。

    中华帝国乃至全世界对于汽车的需求量ji增,使得中华帝国的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北洋股票交易所内,1911年8月12日开盘的北洋指数再创新高,达到176点。而汽车工业股指连续五年飙升,贡献度超过20%,成为帝国工业当中仅次于造船业的38%贡献度。投资汽车行业股票的人愈来愈多,令整个行业股票如同滚雪球一样的快速膨胀。而跟汽车行业相关的各个产业的股票也随着增长,其中尤其以橡胶行业增长幅度最大。

    由于这个年代还没有工业合成橡胶生产技术,虽然有科学家已经合成了橡胶成分,但是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成本太高,因此所有的橡胶都来自生长在热带的橡胶树和橡胶草的ru汁。

    很显然,橡胶树和橡胶草这种农作物的产量太低,而且需要生长周期,对于大规模的需求橡胶的中华帝国橡胶工业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橡胶的价格每天都在上涨,而且欧美国家的橡胶公司也开始介入竞争,致使国际橡胶价格暴涨,带来橡胶制品成本上升,连带着跟橡胶需求有关的汽车工业也受到影响。

    而最令中华帝国政府不高兴的是,作为国际橡胶的主要产地,东南亚各地的橡胶园受到当地欧美殖民政府的滋扰,限制其对华出口,意图削弱中华帝国的橡胶工业,进而打击中华帝国的汽车工业、飞机工业。

    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因为中华帝国对各国的贸易顺差太大,尤其是汽车和飞机行业的垄断地位,这两项都是暴利行业,造成欧美各国巨额贸易逆差,每年都会掀起十几次大规模的贸易大战,政府间为此吵得面红耳赤。

    今年东南亚遭受飓风海啸袭击,橡胶园行业遭受重创,橡胶大规模减产,使得本来就不够用的橡胶更加紧缺,造成轮胎等主要橡胶制品价格暴涨,四个轮胎的价格甚至涨到半辆小汽车的水平。

    针对这种情况,东南亚的欧美殖民政府进一步控制种植园,要求种植园将橡胶只向宗主国出口,变相的禁止对华出口。哪怕是东南亚的华裔华侨的种植园,其橡胶也被限制向中华帝国出口。甚至中华帝国在该地区投资的橡胶园也被以各种借口限制。

    面对这种情况,中华帝国在橡胶行业的资本家们非常的不满,他们联合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等一大批该领域的财阀和财团,向东南亚欧美殖民当局抗议,无果后又提请帝国政府出面解决。

    帝国国会的每一个参议员或者众议员,乃至地方省议会的议员们,几乎每个议员背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资本家的影子,因为帝国所有的政党,都不允许有自己经营的企业,而他们的参选经费就不得不从各地的资本家们手里募集,因此不得不为资本家说话。

    国内上万家跟橡胶工业有关系的公司和企业,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了,他们的抗议很快演变成愤怒,进而ji化为仇视,受他们影响的帝国国会于1911年12月3日一致通过对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在橡胶出口方面进行限制的谴责和抗议,但效果并不明显,美国已经把中华帝国视为潜在敌人,任何一个可能削弱中华帝国经济能力的事情,美国政府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持。

    而东南亚最大的橡胶产区就是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群岛,中华帝国控制的马来亚半岛的产量不足其二十分之一。偏偏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的荷兰人和土著人从一开始就排斥华人,以至于那里的橡胶园基本上都是外国人的,尤其以美国人最多。

    于是,帝国政府见政治途径无法解决橡胶问题,那么就只能用其他方式了。

    12月13日,一件事情轰动了中华帝国,乃至全世界。

    这一天,一位名叫李云龙的东南亚华侨携带妻儿抵达北京,并在帝国国会做了一份关于兰芳共和国的被荷兰侵占的血泪控诉的报告。

    原来,一个月前,李云龙一家在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郊外的一处橡胶种植园被荷兰当局查封,理由仅仅是李云龙拒绝向美国低价出口橡胶。李幼仪据理力争,他是华裔,要把橡胶卖给自己的祖国商人。而且,中华帝国国内橡胶价格已经达到了150元龙币每桶,美国那边只给120美元,太便宜不卖。

    正因为李云龙不卖,荷兰当局伙同美国商人,收买当地土著,捣毁了他的庄园,并抢走了李云龙全家所有的财产,并威胁李云龙不可以去中华帝国驻巴达维亚领事馆,否则就杀掉他们全家。

    然而,李云龙偏偏是兰芳后裔,而且还是曾经的兰芳复**的一员,当年兰芳覆灭他就跟其他兰芳后裔一样,都忍着灭国的悲痛,因为当时的清政府是旗人天下,根本不管海外华人的死活。兰芳复**很快就解散了。

    如今汉人恢复正统,建立了中华帝国,并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国力之强大令欧美主要强国都得退让三分。这令李云龙再次萌发出复国兰芳的豪情。

    于是,李云龙在朋友的帮助下,秘密进了中华帝国驻巴达维亚领事馆,并跟领事陈平痛陈了一切。陈平得知李云龙是兰芳后裔时,顿时眼前一亮,因为他正发愁怎么给荷兰施压,迫使荷兰当局将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橡胶资源送往〖中〗国。如今兰芳共和国一事顿时给了他灵感,于是陈平立即同意将全力帮他讨回财产和公道,同时建议他去趟北京,就兰芳共和国一事跟帝国政府洽谈,或许帝国政府可以考虑帮助兰芳复国。

    李云龙顿时大喜,于是跟陈平一起搭乘帝国航空公司的c…12航班飞抵北京。

    就这样,李云龙在北京期间,陆续拜访了中华帝国的军政要员们,以及一大批跟他有橡胶业务往来的公司经理,并获得了他们的引荐和支持。

    帝国政府正忙于橡胶原料问题,而李云龙的兰芳复国一事却正好可以拿来做文章,于是帝国国会同意了李云龙在国会大厦万人大礼堂进行演讲,以便劝说更多的帝国议员们的支持。

    李云龙一番慷慨ji昂的演讲之后,兰芳共和国的血泪史,海外华人在东南亚依然时刻遭受当地土著的威胁,生命和财产都无法得到保障,恳请中华帝国出兵为兰芳复国,此举定可以震慑东南亚土著,迫使当地欧美殖民当局保护华裔华侨。

    李云龙的话感动了帝国国会议员们,散会前,帝国国会通过了保卫海外华人行动宣言,并正式立法允许帝国政府更多的关注海外华人的生活境况,维护海外华裔华侨的利益。

    其实,中华帝国早就有这方面的宣言,只不过东南亚情况复杂,涉及到欧美各国的利益。大多数华人为了不受歧视,脱离当时的清政府,加入当地国籍,中华帝国也没有借口干涉。

    如今不同了,如果借口给兰芳复国,那么这个理由足以堵住欧美列强们的嘴,同时还可以实实在在的威慑荷兰,必要的时候,这也是出兵攻占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最佳理由。

    12月26日,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在御书房召见了李云龙父子二人,当面询问了一些情况,并承诺将为兰芳复国。

    “多谢陛下,草民代兰芳牺牲的国民感谢陛下的再造之恩。”说着,李云龙带着儿子就要给王辰浩跪下。

    王辰浩扶住他们二人,道:“咱们早就不兴这个了!”

    李云龙说道:“陛下真乃圣明之主,帝国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已经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大国家,军事力量之强更是令世界瞩目。”

    王辰浩点点头,这的确是他的功劳,没有必要谦虚。

    “李云龙,朕要给兰芳复国,你觉得在什么地方复国?”

    “自然是在坤甸了!”李云龙立即答道。

    王辰浩笑道:“朕希望是整个东印度群岛!”

    李云龙先是一愣,旋即明白王辰浩的用意,于是笑道:“如果陛下派兵,区区荷属东印度群岛自然不在话下。”

    王辰浩又道:“朕需要一位兰芳国总统,你有人选吗?”

    李云龙回答道:“草民不才,愿意毛遂自荐!”

    王辰浩笑道:“你能够说服国会一万多议员,证明你有这个本事。不过,朕想知道你当上兰芳总统后,你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李云龙想了想,猜透了王辰浩的话中之意,于是回答道:“兰芳虽然称之为共和国,但是一直视前朝清为宗主国,我们只是藩属,如今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华帝国的藩属国,自当以中华帝国的政治纲领为首要。”

    王辰浩点点头,对李云龙的回答很是满意,接着说道:“朕需要一个打破东南亚局势的马前卒,如果你能够做到,那么你就是兰芳新总统,帝国会给你强大的支持。”

    李云龙问道:“就算陛下不提,草民和兰芳所有后裔也跟荷兰人、土著人势不两立,当年坤甸屠城之仇恨必须得报。所以陛下但有差遣,草民定当全力以赴。”

    王辰浩点点头,话已经点到,李云龙已经明白王辰浩要对荷兰动武的意图了。

    看着只有七八岁养子的李云龙的儿子,王辰浩笑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启禀陛下,我叫李进坤,今年8岁了。”

    李进坤?王辰浩感觉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忽然脱口道:“你儿子是不是叫李光耀?”

    李进坤顿时愣住,笑道:“陛下,我还没成亲呢?哪来的儿子?”

    李云龙连忙道:“陛下真是料事如神,实不相瞒,我坤甸李家到进坤这代已经12代了,下一代正是光字辈,光耀却是好名字,草民的孙子就叫李光耀了。”

    王辰浩顿时愣住了,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天,中华帝国外交部正式照会荷兰驻华大使,要求就三十年前荷兰侵占中华帝国附属国兰芳共和国一事提出强烈抗议,要求荷兰政府退出兰芳共和国领土,并就当年犯下的罪行道歉,并作出赔偿。

    此举顿时吓傻了荷兰,欧美各国更是为之震动,心中都在嘀咕着,怕是中华帝国要对荷兰动手了。!。

正文 第369章【兰芳】东南亚的钉子户

    《沸腾文学网》第369章兰芳东南亚的钉子户

    为避免跟中华帝国正面碰撞,荷兰当局立即表示愿意就兰芳问题同中华帝国进行谈判,希望该事件能够得到和平。*。更新最快最稳定,小说网)

    兰芳于1884年被荷兰占据后,一直没有宣称占领,而是成立了一个政权。清帝国灭亡后,荷兰趁着中华帝国立足未稳,跟俄国交战之际,宣布正式吞并兰芳。谁料俄国战败,荷兰十分害怕中华帝国过问兰芳一事。不过中华帝国完成对俄战争后,又准备对英战争,所以没有精力插手东南亚事务。

    中英战争后,荷兰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而中华帝国忙于制造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敌对行动,也没有腾出手来。

    如今,中华帝国成功的挑起了全球大规模军备竞赛,并制造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激烈矛盾。欧洲局势紧张,欧洲列强们的注意力和军事力量都转移回国内,无暇顾及东南亚。

    中华帝国在新加坡和澳洲成立了军区,部署了海陆空三军力量,而荷属东印度群岛夹在中华帝国马来亚领地和澳洲领地之间,又扼守马六甲海峡通道,战略位置重要,中华帝方早就对荷属东印度群岛虎视眈眈了,欠缺的只是借口。

    随着中华帝国拿兰芳说事,这个借口终于有了,而且还是堂而皇之,欧美列强们根本无法干涉,荷兰当局更是不敢说不。

    光华12年1月5日,中华帝国同荷兰共和国在北京展开谈判。原本荷兰希望欧洲列强参与旁听并且从中调停,但是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都看透了中华帝国插手东南亚事务的本质,此时两大军事集团激烈竞赛,双方剑拔弩张,整个欧洲上空火药味十足,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两大军事集团都不会为了荷兰跟中华帝国产生摩擦,甚至宁可牺牲荷兰来安抚中华帝国成为两大军事集团的政治策略。

    荷兰指望不上欧洲国家帮忙,甚至他们可能帮倒忙,于荷兰把目光投向美国,希望美国出面斡旋。

    美国是跟中华帝国经济竞争最大最激烈的国家,两国都拥有庞大的资源、科技和经济基础,双方在钢铁、煤炭、石油、机械制造、电器、汽车、飞机等方面全面竞争,并且激烈碰撞。其中就包括对橡胶资源的抢夺,美国控制的菲律宾业,是东南亚最大的橡胶出口地,两国在菲律宾的竞争非常激烈。美西战争期间,美国为了获得中华帝国的军力支持和后勤补给,在菲律宾问题上,美国允许中华帝国在菲律宾的投资、贸易中享受跟美国同等待遇。这造成如今的美国非常后悔,同中华帝国的谈判收回这项承诺一直没有进展。

    而随着中美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全面对抗,关系越来越差,使得美国在菲律宾问题上越来越趋于强硬,限制对华橡胶等重要工业原料的出口。同样,美国是荷属东印度群岛上拥有橡胶园利益最多的国家,美国政府认为中华帝国可能因为橡胶资源的激烈竞争而对荷兰动手,因此美国政府同意支持荷兰,并从中斡旋。

    然而,中华帝国对美国的介入异常的不满,偏偏美国借口菲律宾跟兰芳共和国所在的加里曼丹岛隔海相望,也是邻国,担心战争会导致大量难民涌入菲律宾,因此美国宣称其有权利介入。

    不过,中华帝国根本不甩美国,直接向荷兰施压,如果不让出加里曼丹岛,那么就等于向中华帝国宣战。同时,荷兰占据兰芳共和国年,必须公开向南洋兰芳后裔道歉,同时归还三十年对兰芳共和国的掠夺所得,并且就坤甸大屠杀一万余兰芳遇难者做出赔偿,全部赔偿金总计五亿元龙币。

    加里曼丹岛,中华帝国称之为婆罗洲,是东南亚最大的岛,也是世界大岛,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人口50万,热带森林覆盖率95%,是荷属东印度最大的橡胶树、橡胶草产地。。由于热带森林面积巨大,这里最近几年的橡胶种植园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荷兰东印度总督府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如果归还给兰芳共和国,那么荷兰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同时,巨额的赔偿,荷兰共和国显然也无法接受,就算接受也拿不出这笔巨款来。要知道,荷兰共和国的年财政收入不过五千万元龙币,赔偿五亿龙币荷兰政府将不吃不喝十年才够还的。

    美国特使的斡旋没有任何作用,这令美国政府非常恼火,美国亚洲舰队菲律宾分舰队两艘巡洋舰于8日开赴巴拉望岛附近海域巡航,并在坤甸港停泊补给,强调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本土舰队南海分舰队两艘战列舰颖兰号皇太子号和闵竹号光荣号也强行驶入坤甸港,荷兰守军派两艘驱逐舰实施驱逐,但中华帝国海军不予回应,荷兰东印度驻军也未敢开炮,只得对民众宣布两艘中华帝国战舰是来友好访问的。

    两艘中华帝国战舰在坤甸港内任意航行,多次碰上美国海军的两艘战舰,双方互不相让,几次发生对峙局面。

    中美两国海军自从1907年开始,海军军事对峙次数开始激增,每个月总会发生一两次,最长的一次军事对峙发生在1910年3月,中华帝国本土舰队北海分舰队巡视白令海峡时,驱逐一艘美国籍捕鲸船,结果引来了美国太平洋舰队阿拉斯加分舰队,双方于是展开军事对峙,持续时间长达15天。第16天,美国海军调集太平洋舰队主力部署于中途岛附近海域,威慑中华帝国北海舰队。第17天后,中华帝国同样以太平洋舰队主力布置在距离夏威夷瓦胡岛西北50海里外的公海,以此来回应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挑衅。

    美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基本上都在大西洋舰队,原因是美国海军害怕中华帝国海军对他们采取突然袭击战术,因此最新式的主力舰都没有部署在珍珠港。

    这样一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远逊于中华帝国的太平洋舰队,最终美国海军主动撤离,结束了这次对峙。

    不过,从这次之后,美国海军陆续从大西洋舰队抽调了一批主力战舰移防珍珠港海军基地,以便应对日益增加的中美海军军事对峙的规模。

    9日开始,中华帝国给荷兰设定了倒计时,规定荷兰当局必须在未来三天内做出回答,否则一切后果由荷兰自行承担。

    荷兰原本在荷属东印度群岛驻扎了5万军队和几艘战舰,但是欧洲局势的紧张,荷兰不得不将3万军队调回本土,防止德法战争波及荷兰。当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阻挡难民涌入荷兰。

    留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只有不足两万人,而且战斗力几乎为零,都是当地的荷兰商人和荷兰后裔组成,维持地方治安还算够用,但充当军队就不入流了,跟中华帝队更是没法比较,差距太大。

    因此,荷兰政府心中很清楚,失去加里曼丹岛已经是必然了。他们所作的努力只是为求让中华帝国降低赔偿数额,并且保留荷兰人在当地的利益不受侵犯。因为荷兰人太清楚中华帝队了,当初大西洋舰队洗劫了开普敦银行一条街,荷兰银行也深受其害,只不过没有证据指责中华帝国,黑锅都让英国人背了。

    面对中华帝国的最后通牒,荷兰政府见美国的抗议不起作用,于是只好忍痛将加里曼丹岛归还给兰芳共和国,同时做出面道歉,承认三十年前犯下的罪行,并且愿意做出赔偿。不过赔偿数额问题,荷兰当局苦求中华帝国减少。

    中华帝国方面不过是漫天要价,五亿龙币对于荷兰小国来说,实在太过庞大,因此降为三亿,允许荷兰以荷属东印度控制下的橡胶和其他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