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墨西哥的军事力量也得到了中华帝国的大力扶植。中华帝国为了牵制美国,在战后大规模向墨西哥出口先进武器装备,先进的歼十战斗机、M28A3主战坦克、W30轮式步战车、Z29反坦克战车、轰五战术轰炸机,以及各类火炮、枪械、后勤保障车等先进武器装备陆续装备给墨西哥军队,将墨西哥军队武装到了中华帝国军在1935年的水平,单论武器装备的先进精良程度,墨西哥军已经可以号称世界第二了。

    1941年间,墨西哥拥有两个集团军,共计24个军,总兵力120万人。在中华帝国的帮助下,其中8个军实现机械化,8个军实现半机械化。战斗力也在中华帝国的帮助下获得大幅度提升。

    在美国入侵加拿大的时候,中华帝国为了给美国拖后腿,加大向墨西哥出口军事物资的力度,教唆墨西哥进攻美国。

    1941年6月29日,墨西哥政府宣布美国是邪恶的法西斯国家,为了维护美洲大陆的正义,墨西哥加入受侵略的协约国集团,并且向美国宣战。

    墨西哥向美国宣战,这令英法等国非常高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快三年了,协约国一直备受同盟国欺负,鲜有国家看好协约国。墨西哥尽管在第三次美墨战争中战败了,但是其实力依然比意大利和西班牙强的多。在中华帝国的帮助下,墨西哥军力强大,绝对是协约国阵营的一剂强心针。

    最重要的是,英法协约国认为,墨西哥加入协约国一事肯定得得到中华帝国的默许,否则墨西哥没有那个胆量跟整个同盟国世界斗争。尽管中华帝国依然没有表态,称墨西哥加入协约国只是个人行为。不代表整个大中华联盟,中华帝国依然严守中立。但英法等国已经认定中华帝国是支持协约国多余支持同盟国的,并且积极努力争取中华帝国真正加入协约国阵营。

    对于同盟国世界来说,墨西哥加入协约国对美国宣战。这意味着中华帝国的态度已经越发的倾向协约国阵营了。

    希特勒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从美德结盟那一天开始,他就知道中华帝国早晚会跟同盟国撕破脸皮的。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中华帝国还未下定决心参战,只是默许墨西哥站出来试试水深。然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希特勒亲自给罗斯福打了电话,要求罗斯福务必处理好跟墨西哥交战的事情,千万不要把中华帝国拖入战争,至少在同盟国世界有能力抗衡中华帝国的军力之前保持冷静。希特勒所指的自然是德国的核武计划了,他很清楚除非德国也拥有核武器,否则一旦中华帝国参战,德国和整个同盟国世界就得立即终止战争。

    为此,希特勒勒紧裤腰带拨出巨资继续投入对核武的研究计划里。而罗斯福也严令在美墨边境的美军自卫队不得主动出击,只允许采取防御战术,不得攻入墨西哥半寸领土,以防给中华帝国参战提供口实。

    1941年7月1日凌晨,墨西哥军集中50万兵力,在850架战斗机和90架轰炸机的空中掩护下,1300辆战车开路,越过格兰德河攻入美国德克萨斯州境内。

    墨西哥军的战略目的很简单。就是进攻美国的石油产区。一方面墨西哥工业发展需要石油,另一方面中华帝国要阻止美国向德国和整个同盟国世界提供大批的廉价石油,也要求墨西哥军率先进攻德克萨斯。

    此时的美国,在罗斯福的统治下,经济飞速发展。国力较第三次美墨战争前已有大幅度的增强。

    由于罗斯福的新政以军事工业作为前提进行发展,因此美国军事资源极为庞大。为了避开中华帝国的军事制裁,美军自卫队的主力装备都采取秘密生产的形势。例如美军从德国引进的四号坦克生产线,代号M3主战坦克,其坦克底盘伪装成美邦拖拉机公司的民用拖拉机底盘进行生产,美军在和平时期大规模生产这种拖拉机,美国媒体戏称美军自卫队是农民,因为上百万美军从事拖拉机农业生产活动。在战争爆发前,美军已经生产了4万辆美邦拖拉机,其中美军采购额高达万辆。一旦战争爆发,美军只需要将这些拖拉机进行简单改装后,立即就变成了战斗力很强的M3中型主战坦克。

    另外,美军空中自卫队被限制拥有大批作战飞机,尤其中华帝国最为紧张的战略轰炸机,严禁美军拥有。但美军空中自卫队同样秘密进行这方面的研制和生产工作,他们打着民营航空的方式,通过民航客机进行各种军事试验。

    例如美军空中自卫队秘密研制的TBFC复仇者战斗机、SBD5无畏攻击机、A26入侵者轰炸机、A20浩劫中型轰炸机等,都是打着民航公司的旗号,以支线民用飞机进行生产的。同时,美军耗时十多年模仿中华帝国中华航空公司的大型国际空客C50型飞机,开发出了美军版的B29远程战略轰炸机,打着国际货物运输的旗号进行生产。

    这些飞机在战时很快就被美军征用,只需要个把个月时间,就可以改造成先进的作战飞机。

    不过,美军海上自卫队很悲催,因为他们无法将数万吨的巨舰伪装成民船,因此直到战争爆发前,美军海上自卫队最大的战舰只有两万吨左右,而且不超过十艘,其他各种小型军舰倒是不少,尤其是驱逐舰。这点中华帝国没有对其进行限制,美军借机会大力发展驱逐舰,共建成54个级别788艘驱逐舰,将美军自卫队打造成近海防御兵种。

    潜艇方面,中华帝国严格限制美军拥有潜艇,这导致美军海上自卫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潜艇。不过,随着美德两国的走近,美军认为德国的狼群战术非常有用,是弱国海军经济实用的兵器,尤其如今的中华帝国是全球最大的海上贸易国家,全球70%的商船国籍来自中华帝国。一旦对华开战,攻击中华帝国的商船将会给予其重创。虽然对中华帝国展开潜艇战是无法封锁死中华帝国的经济的,但罗斯福还是觉得可行,于是秘密建立了多个潜艇基地,偷偷引入德国潜艇,甚至获得了中华帝国的唐级潜艇进行仿制。

    就美军单兵装备而言,美军陆上自卫队使用M1加兰德步枪,汤姆森冲锋枪,以及中华帝国授权美军自卫队生产的勃朗宁M1911****、M2重机枪,另外美军也山寨中华帝国的先进反坦克火箭弹,服役了巴祖卡反坦克火箭弹等。

    整体来看,美军除了在海上主力舰方面处于短板之外,陆军和空军的力量都非常强大,远远超过中华帝国的评估报告水平。

    当墨西哥军进攻德克萨斯时,美军自卫队接到了总统府的严令,不得主动进攻。虽然一味的防御会让美军陷入被动,但美军还是挡住了墨西哥军的入侵。

    一个星期后,墨西哥军一路向前推进,深入美国境内220公里。在战斗中,墨西哥凭借M28A3豹式主战坦克取得了绝对优势,打的美军的M3坦克毫无还手之力,战场上到处都是美军坦克的尸体。

    空战中,墨西哥空军也处于绝对优势,凭借最先进的歼十战斗机,多次击败美空中自卫队,创下了损失342架击落敌机933的大比分优势。不过,墨西哥空军依靠的是从中华帝国进口战斗机,而美军空中自卫队却拥有大量的所谓民用飞机可以进行改装,很快越来越多的美军飞机进入战场。

    美军空中自卫队的战斗机在质量上无法跟墨西哥空军配备的歼十战斗机相抗衡,但却有数量绝对优势。很快,美军采取了空中狼群战术,只有在一战期间才有的狼群战术再次出现,偏偏墨西哥空军指挥官经验不足,竟然也将全部歼十战斗机集中起来,跟美军飞机交战,结果无法发挥歼十战斗机的高超机动性能,损失了722架,却只击落了敌机不足1150架。而美军很快就补充了飞机损失,但墨西哥空军却要无法及时补充飞机,结果失去了制空权。

    在圣安东尼奥,夺回制空权的美军自卫队进行了第一次顽强的阻击行动,失去了空中火力支援的墨西哥第七装甲军的攻势顿时受阻,被美军第二十二装甲军和第十七骑兵军挡在了市郊。经过数天激烈交战,墨西哥军未能前进一步,而且美军对地攻击集群不断的摧毁M28主战坦克,迫使墨西哥军不得不后撤。

    美军本想乘胜追击,但是被罗斯福阻止了。罗斯福宁可把战场摆在美国境内,也不要美军进行反击,他担心美军一旦反击,就很难把握住分寸,把中华帝国提前拖入战争就非常不利了。

    就这样,美军在罗斯福的严令之下,没有进行反击。于是,第四次美墨战争刚刚打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双方就陷入了僵持当中。

    南线同墨西哥军打成了僵持局面,但在北线,美军却是坚不可摧,加拿大军的作战极为勇猛,但可惜装备太差。英国没有料到美军会这么快就突袭加拿大,给加拿大准备的武器装备根本来不及运抵北美洲。

    7月12日,渥太华被美军攻陷,加拿大政府远迁往马尼托巴。

    英国首相张伯伦建议加拿大政府将首都迁往育空地区,那里紧挨着中华帝国的阿拉斯加州,可以得到中华帝国的帮助,必要时有可能把中华帝国提前拖下水。

    很快,加拿大政府听从了张伯伦的建议,向育空地区迁都。但罗斯福很精明,他立即就判断出了加拿大人的心态,于是命令美军从华盛顿州迅速出击,攻占哥伦比亚州,然后向东北迂回,切断加拿大政府向阿拉斯加方向撤退的可能。

正文 第583章 德国闪击苏联

    7月23日,美军第三装甲师攻陷艾伯顿,俘虏了整个加拿大政府()。' 找小说素材就到'次日,加拿大总统贝克向美国投降,加拿大并入美国版图()。不过,以爱德华为首的加拿大残余军队化整为零,进入荒无人烟的寒冷地区,继续进行游击战,四处打击美军。

    而爱德华所部也得到了中华帝国的军事帮助和经济支持,从阿拉斯加不断的有军火和给养送入加拿大腹地,提供给爱德华游击队。

    在政治上,中华帝国拒绝承认加拿大并入美国版图,召开国联会议商讨恢复加拿大**的提案。很快,美国主动退出国联,这样国联就无权对美国指手画脚了。

    但令罗斯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美国退出国联后,正好给了中华帝国组织联合**干涉美洲战争提供了借口。

    美军占领了加拿大之后,在哥伦比亚区布置了20万兵力向北戒备位于阿拉斯加的中华帝**,同时防范来自育空地区的爱德华游击队的袭扰。

    美军稳定住了加拿大后,便开始专心对付南线的墨西哥。以美军目前的空军和陆军实力,完全有能力击退墨西哥军的进攻。但是罗斯福召开军事会议时,智囊团给出的策略却是暂时维持跟墨西哥军的僵持状态。

    罗斯福的智囊团一直研究美洲的政治格局,墨西哥一直是美国当前的头号强敌,因为墨西哥阻挡了美军南下中南美洲的通道。同时。美国在制定南下的策略时,不得不考虑太平洋西岸的中华帝国的态度。

    经过多年的研究,罗斯福的智囊团认为中华帝国的基本国策就是维持世界霸权地位不被动摇,在此基础上。中华帝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求周边地区的军事力量平衡,并且以出口军火赚钱为目的。

    这点得到了罗斯福政府的肯定。因为中华帝国的确在一战、二战都是这种政策,这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不过。智囊团认为,一旦中华帝国意识到了某国威胁到其世界霸权地位时,那么就会毫不犹豫的对其动手,这就是几十年前中华帝国不经过任何理由就突然对美国开战的原因()。

    罗斯福深知此点,但他避无可避。因为美国跟中华帝国是邻国,不管美国以何种方式崛起,都会威胁到中华帝国在本地区的绝对霸权地位。

    罗斯福的智囊团最后出了主意,既然美国必定要崛起。''中华帝国也必定会全力阻止,那么美国在崛起之前,就必须做好充足准备。这点罗斯福已经在做了,他和纳粹党已经把美国陆军和空军建设的非常强大了,足以跟中华帝国一拼。但是要想真正的阻遏中华帝国干涉美国崛起,就必须恢复美国海军的力量。在这点上,罗斯福一直找不到合理的方式。

    智囊团很快给出了策略,就是借助第四次美墨战争的机会。扩充美国海军力量。但前提是不可以立即打败墨西哥军,否则很有可能中华帝国会半路参战,这点在第三次美墨战争时就已经有过教训了。

    随后,罗斯福派出特使访问中华帝国,指出美国政府无心跟墨西哥开战。希望中华帝国出面**。美军一支没有进行反攻行动,就是在给中华帝国面子。

    中华帝国对于美国的态度感到很满意,虽然不清楚美国人的真正用意,但是事实已经很清楚了,美军确实在忍让。

    但对于中华帝国而言,维持美国和墨西哥这种僵持的战争局面是对中华帝国有利的,因为这样中华帝国就可以不断的卖给墨西哥军火和各种物资,发一笔战争财。

    因此,中华帝国对美国的苦衷表示理解,会敦促墨西哥停火。实际上,中华帝国没有任何让墨西哥军停止的意思,继续支持墨西哥对美作战。

    美国政府早就料到中华帝国不会轻易放弃这次发财的好机会,于是将计就计,宣称墨西哥海军太强大了,美国海上自卫队不是对手,罗斯福政府下令扩充美国海军力量,建造大批主力舰以抗衡墨西哥海军的袭扰()。

    一开始,中华帝国对美国扩充海军持反对意见,但很快墨西哥海军舰队袭击了美国东部沿海城市,造成大量无辜的平民死伤。美国政府抓住机会,在中华帝国国内大肆宣传,博得中华帝国国民的同情。而墨西哥方面却没有这种外交伎俩,这令他们顿时陷入了被动。

    中华帝国迫于国内舆论压力,不得不公开谴责墨西哥海军屠杀无辜平民的罪行,也因此默许了美国扩充海军的事实。但要求美国海上自卫队的扩充额度,以及建造大型主力舰都必须向中华帝国海军做出通报。

    罗斯福政府立即同意了中华帝国的要求,但实际上,美国海上自卫队自然不会告诉中华帝国实情,以各种方式掩盖真实实力,秘密发展美国海军力量。' 找小说素材就到'

    首先,美国海军恢复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五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排水量都达到了80000吨级,但是对外公布的却只有60000吨级,主炮口径也达到了19英寸(20英寸主炮短时间内无法研制出来),对外公布18英寸。航速达到30节,对外宣称只有28节,装甲防护高达460毫米(经过中美大西洋海战后,美军长记性了),对外公布只有380毫米。另外,美国海上自卫队几乎将他们能够获得的技术都用在了蒙大拿级战列舰上面,目的是不再是只对付墨西哥海军的墨西哥级战列舰,而是瞄准了中华帝国海军的明级战列舰和光华大帝号终极战列舰。

    其次,美国海军建造小鹰级航空母舰。采用常规动力系统,设计排水量45000吨,航速30节,可搭载tbf…c复仇者舰载战斗机、sbd…5无畏舰载攻击机、a…26入侵者舰载轰炸机。以及a20浩劫中型轰炸机等,载机数量90架,属于中型航空母舰。

    就小鹰级航母的外形设计而言。依然是长方形布局的全通式飞行甲板,航母舰载机不能同时进行起降作业。这点成为美军海上自卫队航空兵最大的弱点。

    小鹰级航母计划建造六艘,建造周期不足12个月,美国人完全以战争工业模式来发展海军()。

    “航母战斗群真的没用吗?”

    美国智囊团认为,中华帝国发展航空母舰绝对不是有钱没地方花了。中华帝国的政治欺骗手段向来高深莫测,这点世界各国几乎都吃过亏。因此,罗斯福智囊团认为中华帝国发展航空母舰战斗群绝对是有目的的,不管是什么目的,美国海军都应该跟随中华帝国海军的脚步来发展。

    尽管罗斯福也不清楚中华帝国保留那么多的航母战斗群是为什么。像林建章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言,中华帝国的航母战斗群只是用来震慑二三流国家的说法,这点罗斯福是越来越不相信了,因为一流国家都不敢跟中华帝国叫板,何况二三流国家了,几艘超级战列舰就可以摆平的国家,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航母战斗群。

    因此,罗斯福相信了他的智囊团的推断。认为中华帝国保留强大的航母战斗群,绝对是有目的的。或许,中华帝国一直在政治上误导其他国家也说不定。

    罗斯福坚信中华帝国在航空母舰问题上存在猫腻,因此批准美国海上自卫队发展航母战斗群。

    为了打造战列舰战斗群和航母战斗群,美国海军陆续开工建造了40多艘护航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这些战舰都以战争工业模式进行建造,速度极快。最快的轻型巡洋舰不到六个月就完工了,重巡洋舰也不超过十个月,凸显美国工业能力恢复之快,同时也表明美国经济在罗斯福的国家纳粹主义模式下的优越性。

    另外,美国海上自卫队对于发展潜艇极为热衷,几乎到了跟希特勒一样的狂热状态。

    在中华帝国松口的机会下,美国海军在九个月内一口气建造了200多艘德国ua…766型潜艇,该潜艇排水量在1200吨左右,水下航速达到17节,是德国潜艇部队经过实战检验后的先进潜艇,同时也大量山寨中华帝国的唐级潜艇,山寨数量高达20m/5/5791/〃》假命天子)。直到美国潜艇部队日后碰上中华帝国强悍的反潜力量后,才终止了山寨唐级潜艇的行为,改为发展其他型号的潜艇。

    当然,美国海军大力发展海军的时候,一度引起中华帝国的强烈不满,但罗斯福挺过去了,这都是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盟友纳粹德国的功劳。

    公元1941年7月22日,光华四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这天凌晨,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沙”的作战计划,出动210个师,6700辆坦克,7200架作战飞机,57000门大炮和390艘各类战舰。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大军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作战方式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德战争爆发。

    正因为德国突然闪击苏联,中华帝国顿时震惊不已,精力全部放在了苏德战场上,这才放松了对美国的关注,给了罗斯福大力发展美国海军的时间。

    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和基辅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出台半年后,苏联还浑然不觉,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国际劳动节,虽然英、法等国和苏联间谍多次向斯大林汇报,德国将在1941年夏进攻苏联,但斯大林认为,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战争见分晓之前,德国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他甚至怀疑,这是协约国间谍为了将苏联拉入对德作战的陷阱而捏造的,因为同盟国阵营得到美国的加入,使得协约国力量太过弱小了,拉拢苏联对德开战是非常可能的。

    当然,在德国人制定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苏联也在制定一个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该计划还比巴巴罗萨计划更早出台,只是由于苏联的战争准备还没有达到进攻德国,一次性打倒德国的要求,因此才迟迟没有发动()。

    不管是德国还是苏联,他们显然都是各怀鬼胎,不怀好意,吞并对方的意图都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不过差别是谁先动手而已。

    正因为斯大林一心要吞并德国,才让他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没有发现德国人也在准备进攻苏联的阴谋,同时斯大林为了进攻德国,将庞大的军队和军事装备都集中到了苏德边境上,显然是为了第一时间给德国致命打击,但斯大林并不走运,让德国人先动手了,结果边境上的大量军队和装备在第一时间遭到德军的致命性打击,损失惨重。

    当然,斯大林也想早早的进攻德国,因为他发现墨西哥对美国宣战了,这表明中华帝国的态度正在向协约国方面倾斜,斯大林很清楚苏联应该站在哪方,肯定是站在跟中华帝国一致的方向上,否则就会遭到中华帝国毁灭性的打击。

    基于这种想法,斯大林更加重视他的大雷雨计划。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苏联领导层内部发生了变故,一群反对斯大林专权的人再次站了起来。

    斯大林对于他的权利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绝对不能容忍苏联内部有人反对他,哪怕骂他一句都不行。

    于是,为了巩固权利,斯大林暂停了大雷雨计划,转而开始在苏联内部掀起第二次大清洗行动,彻底消灭任何反对他的势力。

    在第二次大清洗当中,斯大林的红卫队抓捕了三万余人,其中苏联军政要员就超过两百人,他们都被冠上了各种罪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