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4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德国跟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陆续签署了永久和平条约,并提出愿意在欧洲共同体内分享技术经验等一系列诱惑条件,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陆续放弃中华帝国的经济援助,改为加入欧洲共同体。

    当然,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其实想获得德国的核方面技术,他们都见识了核武器的威力和震慑力,也想自己发展,。希特勒正因为看穿他们的这方面想法,所以才会抛出诱饵来诱惑他们。事实上,就算中华帝国不跟德国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德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会轻易将核技术泄露给其他国家的。希特勒只是想先套住法、意等国家,挫败中华帝国的帝王计划,根本就没打算给他们核技术。

    希特勒在欧洲大陆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中华帝国在一开始面对希特勒的西方世界论攻势下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中华帝国便采取了猛烈的反击。

    希特勒在美洲大陆的宣传攻势遭到中华帝国的扼杀,中南美洲国家难以获得欧洲共同体的实惠好处,反而深受中华帝国的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影响,因此放弃德联的诱惑。北美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样如此,他们加入帝王经济援助计划并且是华约的成员国。

    而美利坚解体后的十三个国家,在中华帝国的高压下,取缔一切**游行示威活动和政党社团,同时跟中华帝国签署经济援助协议并成为华约组织成员国。

    在欧洲,中华帝国已经无法阻止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加入欧洲共同体了,毕竟在经济利益面前,德国比中华帝国在欧洲更有优势。同时,在德国控制法国的时间里,对法国的影响极深。如果说普法战争后法国仇视德国,到了一战结束,法国的这种仇视已经大幅度减弱了,二战期间法国更是放弃了抵抗德国,到了二战后法国则彻底不想跟德国成为仇敌了,所以法国选择加入德联成为欧洲共同体一员。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挪威等国在经济上更依赖德联,地缘政治迫使他们加入欧洲共同体。

    而英国则不同。在经济上英国从来不依赖欧洲大陆,更是德国、法国的传统竞争对手。作为岛国,以海外贸易为主的英国更需要同中华帝国建立稳定的海上贸易。两次世界大战,英国都是中华帝国的铁杆盟友,深受中华帝国的经济和军事影响。

    英国没有像法、意等国退出华约而加入北约,英国继续留在大中华共荣圈内,作为西欧国家中唯一一个华约组织的成员国,。

    造成英国这种格局选择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英国一直不被欧洲大陆所接受,几个世纪以来都被宗教、经济和政治所排斥在外,根本不被看做是欧洲国家。

    英国能够坚定的支持中华帝国,中华帝国也不能亏待了他。由于西欧主要大国都拒绝了中华帝国的经济援助,因此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援英国进行战后重建。同时,中华帝国为首的华约将德联为首的北约视为敌人,英国的战略位置就极为重要了,成为中华帝国在北大西洋的一颗重要的战略据点。

    因此,中华帝国除了向英国提供数百亿龙币的经济援助之外,更是在英国驻扎了二十万精锐部队。而英国亦是积极配合,有中华帝国的驻军,又有中华帝国的核保护伞,丘吉尔干脆进行大规模裁军,只保留了1。2万陆军空军和2。6万海军兵力。英国从此进入了极低的军费开支时代,这对英国快速回复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英国这样财政不被军费所拖累。

    在东欧,随着徳盟的东扩,希腊、塞尔维亚等国也陆续加入。为了确保在东欧的利益,中华帝国紧急召见了土耳其驻华大使。经过数轮谈判,土耳其在获得中华帝国300亿龙币的无息援助贷款后,加入华约,成为中华帝国遏制德联进入中东石油区的重要屏障。并且再次将德联黑海舰队堵在黑海内,使其无法进入地中海。

    同时,中华帝国也把阿什共和国拉入了华约,成为中华帝国南北夹击沙俄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在北欧,中华帝国虽然失去了挪威这个遏制德国进入北冰洋的战略支撑点,但还有冰岛在手,配合中华帝国在北疆东部和阿拉斯加的北极战区司令部,能够继续对德联进行战略封锁。

    不过,为了狠狠的打击德联欧共体经济,中华帝国内阁制定了一份石油战争计划,希望借助石油来打击德联欧共体经济。

    wxs。o

正文 第705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二战结束后,中华帝国处于军事和经济的绝对霸权地位,。尽管中华帝国拥有彻底摧毁德联和北约的能力,但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在这种大环境下,一直自诩文明、民主、和平的中华帝国,根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次点燃世界大战的战火,。

    同时,希特勒在欧洲推行经济一体化,大肆渲染东方威胁论,令西方人对中华帝国都充满了敌视,令中华帝国在军事行动上格外的谨慎和小心。于整个西方人世界为敌,此乃兵家大忌,不符合中华帝国的国家利益。

    依靠中华帝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德联发动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于是成为中华帝国在冷战时代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进攻。

    德联主导的欧洲共同体经济复兴,必然首先要对欧洲各国进行战后经济重建。对于民生来说,德联必然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失去民意支持,希特勒的西方大同格局便会不攻自破。为此,德联战后经济重建的第一项目便是恢复民生,解决欧洲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即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问题。

    然而,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各国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全都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用于民生的轻工业荡然无存,一方面是毁于战火,另一方面则是长期的战争令各国兵源枯竭,不得不抓壮丁补充,导致从事农业和轻工业人员急剧减少。而各国为了战争只重视发展重工业,这也是轻工业荒废的原因之一。

    其中德国轻工业最惨。基本上十之**消失。战争期间还可以从其他国家补充,战后则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露宿街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为此,德国不得不在德联成员国内进行物资交换。以德国的重工业产品去换其他国家的食品等轻工业产品。但其他国家也不富裕,导致德国的重工业产品变得十分廉价,基本上是折本进行交换。

    即便这样,整个德联体国家的轻工业产品也极度匮乏。

    而唯一能够给德联体国家提供丰富轻工业产品的自然只有中华帝国了。中华帝国作为战后全球唯一的超级经济强国,没有遭受战争破坏,所以各种物资十分丰富。

    在中华帝国内阁制定经济报复德联体国家的计划当中,用廉价的轻工业产品去掠夺德联体国家的重工业原料和产品成为经济战争的重要一环,。

    例如一吨大米在中华帝国国内只卖300龙币。卖给德联体国家的价格则翻倍到600龙币。一匹普通布料原价50龙币,卖给德联体则翻倍至120龙币。其他各种轻工业产品亦是如此,普遍两倍以上价格卖给德联体国家。为了确保华约国家齐心,中华帝国制定了华约体系内国家出口物资统一价格表,使得德联体国家找不到第二个低价格卖家。

    华约集团垄断了价格,迫使北约国家只能忍受盘剥。很显然,北约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来支付。因此只能贱卖他们的重工业产品和煤、铁、铜等原材料。原本市值200龙币的优质铜矿砂。被华约国家压价至90龙币,使得北约国家蒙受巨额损失。

    明知道被盘剥,但德联国家没有办法,只能先忍痛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等到自己国家的轻工业恢复。

    从1944年至1946年的三年时间里,华约国家从北约国家掠夺走总额高达2。3万亿龙币的物资。抛出成本,北约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7300多亿龙币。中华帝国获取利润达6500亿龙币。

    从1946年下半年开始,德联体国家的轻工业体系逐渐恢复起来。对华约轻工业物资的依赖大幅度下降。

    但很快,中华帝国为首的华约国家开始对德联体国家进行大规模商品倾销。华约商品以低于北约国家商品生产成本平均近10%的价格冲击欧洲共同体市场,沉重打击德联体国家的轻工业。导致欧洲大陆各国的轻工业工厂大规模倒闭破产。

    针对华约国家的经济侵略,北约迅速采取行动。在整个欧洲大陆竖起了贸易壁垒,对华约国家的商品征收200%的关税,进而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欧洲各国的轻工业。

    中华帝国对德联的经济战争包含方方面面,。除了轻工业外,重工业也是重点之一。

    战后的欧洲,其重工业虽然比轻工业多,但也遭受严重的破坏。欧洲战后重建,需求大量的钢铁、水泥、石油化工产品等重工业产品。欧洲自身虽然解决了大部分需求,但像石油化工产品却难以支撑了。

    二战期间,德国为了打破中华帝国的石油垄断,在国内建立了一系列的煤化油工厂。这些煤化油虽然在战争期间解决了德国大量的燃油需求,但成本巨大,数倍于原油价格。战争期间,德国别无选择,但战后经济重建,煤化油因为成本太高便严重拖累经济复苏进程了。

    德联体尽管恢复了罗马尼亚石油区,沙俄国内也有石油出产,但无法满足整个欧洲的石油消耗。因此,这给了中华帝国再次操纵石油来侵略欧洲提供了机会。

    中华帝国先是操控全球石油产量,以低级的价格向欧洲输送。一度造成欧洲进口石油的成本低于本土石油的一半,低于德国煤化油价格的三分之二,导致很多国家都放弃煤化油工程,甚至停止从罗马尼亚和原苏联进口石油,导致欧洲煤化油工厂大规模倒闭,罗马尼亚原油公司每天亏损上百万龙币。

    到了1946年,欧洲的石油需求90%依赖从国际进口。于是,中华帝国再次操控国际石油减产,抬高油价,继续剥削欧洲各国。

    德联国家经过几年的战后重建,虽然被中华帝国为首的华约国家严重剥削,但各国的经济已经有所恢复。德国消防原苏联的经济模式,发展速度很快。

    1947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15亿龙币,恢复到了战前水平。虽然仍旧比世界第一的中华帝国4550亿龙币的庞大国民生产总值低了七倍有余,但德国经济发展速度却是有目共睹的。

    面对德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华帝国自然提高了警惕。

    wxs。o

正文 第706章 军备竞赛

    wwxom 面对德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华帝国自然提高了警惕。

    为此,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特别召开了御前会议,针对希特勒穷兵黩武的本性,中华帝国决定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迫使德联加入军备竞赛,从而拖垮德联的经济。

    若想逼希特勒加入军备竞赛,就必须令其害怕。因此,中华帝国军方首度公开了核武库,以及中华帝国战略炮兵部队(又称第二炮兵)的核打击力量。

    光华四十七年,中华帝国拥有450件核武器。其中空投核弹头720枚,爆炸当量最低0万吨,最高当量70万吨。导弹搭载核弹头700枚,爆炸当量5~0万吨。炮射核弹头0枚,爆炸当量7600~4000吨。

    中华帝国国会于光华四十七年财年通过了大规模增加军费预算的决定,中华帝国国防开支较上一年增加20%,达到2095亿龙币,占财政开支的%。在全世界各国都大规模裁军应对经济窘境的时刻,中华帝国突然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落下一块巨石,顿时在全世界激起了涟漪反应。

    中华帝国军方公布了军费激增的用途。主要用来增加核弹头的储备,增加战略炮兵导弹的攻击半径和精度,增加战略空军的打击范围,增加海军核航母和核潜艇数量。

    由于整个欧洲团结了起来,以德联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控制着整个欧洲大陆。

    一战以前,一直都是英国海军封锁德国海军进入大洋的各个战略通道。如今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这个老牌海军强国已经衰落,只能由中华帝国海军来取代英国海军继续封锁德联海军进入大洋了。

    因此,中华帝国海军不得不加大力度封锁德联和北约,不使其军事力量扩张至全世界,只能永远趴在欧洲近海。

    为了阻止德联海军重新崛起为蓝海海军,中华帝国海军成为二战后重点发展的力量。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航母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战列舰的作用,中华帝国海军内部bb派逐渐让位给cv派,航母作为海军舰队核心力量正式被帝国海军所确定。

    中华帝国海军通过长期的实战检验,证实了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巨大战争潜力。其不用补给燃料的特点在战争期间尤为重要,可以长时间深入敌占区进行作战而不需要后方的补给。

    中华帝国海军在二战期间服役的泰山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以及在二战末期陆续服役的泰山级其他四艘航空母舰【cvn…】衡山号,【cvn…9】嵩山号,【cvn…40】恒山号和【cvn…4】华山号。这五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成为中华帝国海军的核心力量,确保战后持续巡航世界各个海域,保持中华帝国海军在全球各海域的威慑力。而这点其他国家都做不到,因为他们的军舰天天烧的油钱成为严重的拖累。

    核动力航母的优势非常明显。因此中华帝国海军在光华四十七年再次拨款开工建造三艘核动力航空母舰。

    庐山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同级建造三艘,以中华帝国三大名山命名,分别是【cvn…42】庐山号、【cvn…4】黄山号和【cvn…44】雁荡山号。

    庐山级航空母舰设计准排水量7400吨,满载排水量0600吨,较泰山级航母略大些。但整体布局没有多少改变,属于在泰山级航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版本。

    舰长2米,宽40米,吃水56米。其飞行甲板长2米,宽77米,采用稳定性更好、成本较低的压水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源,四轴四浆推进,最大航速4节,可载中华帝国海军航空兵所有类型战斗机,如f6、f、a5等等各种喷气式飞机22架左右。最多可载50架。b2战术轰炸机不再被要求必须上舰,因为经过二战实战后表明,b2战术轰炸机的作用不是很大,着舰难道较大,经常发生事故,所以海军改用a5强击机替代对地攻击职能。

    全舰需要400余人上舰运作,加上海军航空兵2500余人,全舰满编人员近6000人。舰上补给自持力50天左右。航母自持力为十五年更换一次燃料。

    庐山级航空母舰造舰预算为705亿龙币,比泰山级高了七千多万。庐山级航母的武备系统依然安装了40型火神密集阵系统用于近距离防空,但电子战系统却较泰山级先进了许多。航母安装有更加先进的雷达阵列,各种波段的雷达装置20部,能够为舰载机战斗群提供方圆500公里内的空中和海上目标参数,距离方位误差为0米和密位左右。同时跟踪60个空中和海上目标,并能够同时锁定其中25个。

    由于中华帝国要掀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保持对德联和北约的高度军事压力,因此三艘庐山级航母同时开工建造,以便刺激敌人也加入军备竞赛当中,从而达到经济上拖垮敌人的最终战略目的。

    核力量是中华帝国此次大规模增加军费的主要方向,因此除了新建三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之外,核潜艇也成为中华帝国海军新的作战力量。

    在御前军事会议上,王辰浩做了重要的指示。他指出未来最具有战略威慑作用的不是海面上的航空母舰,也不是天空中的战略轰炸机,更不是射程可达柏林的战略核导弹,因为这些武器平台都暴露在表面,敌人可以提前进行针对性的防御部署。而真正的杀手锏来自于海面下的潜艇,因为潜艇可以在水下长时间潜伏,在不被敌人发现的时候悄然靠近敌人,突然间对敌人重要目标进行攻击,敌人很难做出有效防御。

    自二战前中华帝国海军建造了人类历史上首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之后,中华帝国海军首次完成海底穿越北冰洋的壮举,这对中德冷战,华约北约军事对抗的整体布局来说。对中华帝国一方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中华帝国的核潜艇能够穿过北冰洋突然出现在德联的战略大后方,如果携带核导弹的话,在靠近德联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重镇后,将发挥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基于王辰浩的战略旨意,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和海军部联合筹备战略核潜艇部队。总参谋部要求将核潜艇划归战略司令部指挥,但海军部坚决不松口,坚持核潜艇归海军舰队司令部直辖。双方官司最终闹到紫禁城。最后由王辰浩做出了裁定。

    中华帝国核潜艇力量划分为战略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两支潜艇部队。战略核潜艇归战略司令部直接指挥,攻击核潜艇归海军舰队司令部指挥。

    按照王辰浩提出的划分规则,按照核潜艇的使命、武器两条来进行划分。

    战略潜艇是专门用来执行战略任务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对方陆地战略目标(城市、军事基地、交通枢纽等)。 攻击型潜艇是执行战役战术任务的。主要进行机动性海战,执行护航、反潜、攻击水面舰船、布雷、侦查、输送蛙人等,也可向陆上近目标进行攻击。

    战略潜艇的主要攻击武器是中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导弹,大部分是核弹头。而鱼雷、防空导弹等是自卫武器。所以战略导弹潜艇使一个国家的威慑力量,是提高国家地位、保证国家安全的有力武器, 划归战略司令部指挥。

    攻击型潜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巡航导弹、水雷,防空导弹、蛙人运送舱等。在必要的情况下,经战略司令部同意,也可以装备核鱼雷、核导弹和核水雷。

    由于武器搭载平台和作战目的不同。中华帝国的战略导弹潜艇的排水量被定义为至少在000吨以上。水面抗风浪、海涌的能力强。有平稳的核导弹发射平台。

    由于王辰浩最后做了圣裁,总参谋部和海军部之间的争执也就自然结束了。不管双方都乐不乐意,王辰浩的旨意不容更改。于是,战略司令部和海军舰队司令部分别开始准备各自的核潜艇。

    中华帝国在二战爆发前期服役了元级核潜艇首艇鹦鹉螺号,按照新规定。鹦鹉螺号核潜艇被划归攻击核潜艇范畴,隶属海军部。

    因此,海军部随后在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基础上。计划在20年的时间里,继续建造其余十七艘元级核潜艇,配合海军九九舰队使用,即每个航母战斗群配备两艘攻击核潜艇。

    鹦鹉螺号核潜艇已经经过了长达五年的试航,海军舰政总署对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各项性能指标,以及为适应未来战争之必须的革新之处都做了深刻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后续的元级攻击核潜艇设计很快出台了。

    为了适应中德冷战之需要。中华帝国海军将在未来五年内陆续开工建造4艘元级攻击核潜艇,实际上还是为了积累经验。等到庐山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战斗群形成战斗力后,相应的电子设备也会大幅度提升,那时海军部再着手建造后续的一系列元级攻击核潜艇。

    四艘元级攻击核潜艇大同小异,以cn…ssn…70鲟鱼号为例,该艇长49米。宽96米,水下排水量400吨,动力装置与鹦鹉螺号相同,为了减少噪音采用单轴推进方式,水下最高航速0节,人员编制27人。该级艇首次采用了标号hy-20号高强度中华特种钢,使其安全潜深增至00米,实际上最大潜深可达40米。在推进系统方面,它首次采用了主、辅和应急三套装置。其鱼雷发射管减至4具,增加了备用鱼雷数量,比鹦鹉螺号多了6枚,达到54枚。

    攻击核潜艇有现成的鹦鹉螺号可供参考,所以进展非常顺利。不过对于战略核潜艇来说,进度就慢了很多了。表现在将中华帝国现役的弹道导弹安装到核潜艇上,这方方面面都需要改动。

    按照中华帝国战舰命名规则,战略核潜艇统一归类为明级。依然以鱼的名字命名。

    明级战略核潜艇最终在光华四十九年才被设计完成,首批建造四艘。分别为中华帝国四大名鱼进行命名,cn…ssn…0长江鲥鱼号、cn…ssn…02黄河鲤鱼号、cn…ssn…0松江鲈鱼号、cn…ssn…04太湖银鱼号。

    以最后建成的银鱼号战略核潜艇为例,该艇长6米,宽0米,吃水 米。水上排水量600吨,水下排水量7670吨。水上巡航速度6节,水下2节。标准潜深2米,最大潜深02米,自持力60昼夜,额定编制2人。

    银鱼号的动力装置采用一座由北洋重工电气分公司制造的s5w2型压水反应堆。主机是南方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齿轮减速汽轮机,功率为6400轴马力。

    主要武器装备为6具5毫米水压式红头鱼雷发射管,备弹4枚。6个“巨浪”型弹道导弹发射筒,分为两排垂直布置,每排个。使用巨浪型洲际弹道导弹,射程200公里。但由于巨浪型弹道导弹研发进展不顺利,实际上银鱼号战略核潜艇服役的大部分时间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