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大哥-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看他在大唐搞出来这么多事,可他们老秦家在大唐连一丁点的产业都没有,秦浩搞出来的那些事情全是青帮大家的,他只负责拿一点分红而已,这也是他在青帮一言九鼎的原因,虽然。。。。那些分红让他们全家几辈子都花不完,甚至现在他都不知道自己这个国公爷的封地在哪,好像也没去户部领过俸禄。
不过现在李世民他们这么搞,让秦浩真的是有一点寒心,自然也就不会把这东西无偿的交给青帮使用了,他打算让这东西成为自己的第一份产业,与青帮无关,交给李欣来打理。
正好李欣也没啥意思,有了孩子之后她对唱戏的激情也不那么高了,索性让她当个女企业家玩玩。
两个月后,李欣生产。
秦浩对这方面屁都不懂,听说古时候女子生产就是在过鬼门关,堂堂郡主和普通人家的百姓区别并不会很大,以至于秦浩在预产期的那几天老紧张了,李孝恭也是如此,恨不得天天就住他们家了似的。
可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欣自幼习武体格太好。
秦浩去木匠房看两眼织机的功夫,那孩子噗通一下就生出来了,下人告诉他夫人要生了,他就就赶紧往回跑,等跑回去一看孩子已经哭上了。
要知道他们家一共也没多大啊?秦浩甚至怀疑,这孩子是不是李欣上个厕所的时候给拉出来的。
是个男孩。
稳婆抱着他儿子一个劲的给他道喜,说她干一辈子稳婆从没见过生的这么痛快的,小侯爷将来一定是个将门虎子之类的,以至于虽然她实际上几乎屁都没干,秦浩还是给她包了个大红包。
抱着自己的宝贝儿子,秦浩也很开心,小家伙哭了不大一会就睡着了,看上去很帅,一看就像老子。
在后世自然是生男生女一个样,但在封建社会,秦浩自私的觉得还是男孩好,否则他堂堂一个国公,等死了的时候只能恨恨的把家产给女婿,爵位给侄子,想想都好憋屈的有木有。
哦,他没侄子,那就特么更憋屈了。
当然,现在生了嫡长子,这简直是天大的喜事了,就连那些跟随秦浩的人也感觉有了主心骨,三天里,凡是来看过孩子的都夸,都说这孩子懂事儿,将来必成大器,就连长孙皇后也代表李世民来了一次,还对李欣嘘寒问暖的送了好多保养品。
只是有时候秦浩却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太乖了?不但很少哭,甚至长孙皇后来抱他的时候居然一不哭二不闹,还往人家怀里蹭了蹭。
这特么是个刚出生的小孩子?一周的小孩也不过如此吧,不过奇怪的是,除了秦浩自己之外所有人都觉得没啥不对的,秦浩的儿子么,不聪明才奇怪呢。
就这么折腾了好几天,秦浩的‘病’也终于拖不住了,安东大都护府,他就要走马上任了。
平心而论,以官职来说他这个经略使并不算是委屈他,跟他干同样活的武士彟,人家可是十几年的国公了。
整个安东都护府的结构是这样的,大都护,二品的大佬,由新罗女王金顺德担任。这纯属是明升暗降,分裂新罗内部的一个手段,新罗女王名义上依然是她,但已经是太子金真德监国了,偏偏金顺德又没法拒绝,似乎,好像,也许,金真德也不怎么想让她回去。
当然,二品大佬么,怎么可能有实权,唐朝铁则,二品和一品都是养老用的荣誉,三品的才是宰相,所以他这个所谓的大都护,除了名义上级别比较高,用于向新罗民众和其他异族展示大唐对友邦的重视之外,半个人都别想指挥得动。
副都护从三品,暂时由薛万彻担任,有征调包括契丹在内的八方兵马之权,还有数万名驻扎在平壤城的守军,整个安东都护府最大的实力派。
说真的,如果没有渊盖苏文,这对他来说也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对他这种黑锅王来说待在长安城不见得就有在这边当封疆大吏舒服,可现在有了这么个货,他脑袋顶上的黑锅似乎有越来越黑的趋势了。
平心而论,薛万彻在能力上是在李世民重用的那几个猛将之上的,论起打仗的本事来很可能是仅此于李靖和李勣的,渊盖苏文再怎么猛也不太可能是他的对手,但谁让他的政治立场尴尬呢?有几个将军是守得住用放大镜使劲看的?
可能尉迟恭手里死五百人叫正常伤亡,而他手里死五十就是一将无能,尤其是这种独自在外领军,坐镇一方的时候,所以他这个副都护是真的盼星星盼月亮的在期待着秦浩赶紧过去给他分担压力。
不过说真的,薛万彻作为李建成的铁杆心腹,能让他当大将军和郡国公,已经是李世民心胸开阔了,这要是换了秦浩,早就找个理由把他弄死了。
再之下就是秦浩的这个经略使了,经略使甚至都不完全属于安东都护府的直统下属,而是直接归中央朝廷管辖,跟安东都护府的关系有点像汉朝时候的州牧和刺史,所以他并不是薛万彻的下属,甚至他还有节制薛万彻的职责,也是从三品。
从三品呀,平调回京也要进门下省了,其地位几乎不逊色于宰相,秦浩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他当宰相之前最后一个官职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上任
上任封疆大吏不比出征打仗,出征打仗的时候老婆孩子只能天天在家里盼郎归,而上任的话却是可以一块带走的。
李欣刚生产完,加上孩子还小,肯定是不适合长途跋涉的,所以她还得在长安做完月子,再慢慢坐着豪华而又舒适的马车去平壤跟他汇合。
不过好歹小蝶倒是能跟他一块走,小蝶也会骑马了,只是每天赶路似乎都很辛苦,因为之前李世民调给他的五十名飞骑也没有收回,路赶得太慢秦浩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等他们终于到了平壤的时候,薛万彻已经望眼欲穿了,亲自安排他们到了大都护府,吩咐厨子做了一席十分美味的长安料理,这让一路风尘仆仆的秦浩感觉格外的温暖。
想不到啊想不到,老子居然混到今天了,连薛万彻这个级别的大佬都要奉为上宾了。
虽然薛万彻是大唐的黑锅王,可那也是堂堂郡国公,大唐的十四个大将军之一啊,那也是从前隋一路血雨腥风打到现在,先后干过窦建德、刘黑闼、梁师都、颉利、慕容伏允才混到今天这个地位的,而自己呢?从一介逃奴,混到跟这样的大佬平起平坐,居然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
艹,这么一想就连秦浩都觉得,自己太特么了不起了。
不过秦浩也知道,官场是个讲究排资论辈的地方,就算他现在和薛万彻平级了,也得对人家保持足够的尊敬,更何况薛万彻这个副都护其实干的是正都护的事,实权远在他之上,因此在秦浩的坚持下,依然给他行的是晚辈礼。
在长安的时候,秦浩跟薛万彻并不怎么熟,甚至说是从没接触过也不为过,主要交往的武将都是程咬金等秦王府一系的武将,毕竟他说过隋唐英雄传么,彼此之间还是很有好感的,而薛万彻就不同了,为了丑化李建成,薛万彻已经被他说得跟草履虫差不多了,因此这会共事了,他还真挺尴尬的。
薛万彻可能也是想快一点熟络,便亲自给他斟满了酒,道“贞恒你能来,那就真是太好太好了,我就是一介武夫,圣人让我打仗我肯定是不含糊,可这打仗之外的事,我是真干不明白啊,要说满朝文武之中,谁能有你秦贞恒对这安东大都护府的局势更了解?圣人能派你来,哎呀呀,我真是,我都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今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你千万别跟我见外,叫一声也别叫什么都护了,就叫老哥就行了。”
一般来说,猛将都是有点二愣子属性的,这薛万彻也不知是真二还是装糊涂,秦浩对这些大佬想来都是持晚辈礼的,这要是叫了薛万彻一声老哥,以后回了长安他还不得羞死?
叫程咬金叔叔,叫薛万彻老哥?
就程咬金那个贱样,怕不是得成天拿这事羞辱他,薛万彻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可是只差一丁点就把程咬金给宰了,若不是尉迟恭及时把李建成的脑袋给甩了出来,程咬金坟头的草都一人高了,即使现在薛万彻弃暗投明了,也时不时的被他挤兑。
于是秦浩连忙道:“薛叔叔这说的是哪里话,您与家事向来相交莫逆,从他老人家那算,也应该叫您一声叔叔的,可千万不能折煞了晚辈啊。”
薛万彻哈哈大笑,大声道:“好!好!那老夫就托大,叫你一声贤侄,贤侄有什么需要也尽管开口,千万别跟我见外啊。”
秦浩笑了笑,道:“薛叔叔,目前安东大都护府的处境,来的时候我已经听圣人说过一些了,听说目前还是迟迟打不开局面,那渊盖苏文真的那么厉害,连叔叔您都拿他没办法么?”
薛万彻道:“拿他没办法?屁!他渊盖苏文要是敢站出来,跟老子堂堂正正一战,老子用一半的兵力跟他打,不把他屎打出来我都不姓薛!”
“哦?那这是。。。。。”
“贤侄啊,蚊子咬不死人,他膈应人啊!那渊盖苏文纠集了几万扶余人,其中男女老少都有,别看人数挺多,号称十万大军,但我敢说,他们都顶不住三千骑兵冲几个来回的,但问题是这半岛上的扶余人全都向着他们,谁是兵谁是贼根本就分不出来,你说这仗都打完了,咱不能还来屠城那一套了吧?人家偷偷摸摸掏你的运输队,掏你的商队,甚至还攻打汉人居住的村寨,你派兵少了吧,容易中人家埋伏,派的多了吧,人家转身往老百姓里面一藏,我特么能有什么办法,贤侄我跟你实话实说,你要是再不来,我可就真要屠城了。”
薛万彻这么一说,秦浩就明白了,搞了半天这渊盖苏文是在跟薛万彻玩游击战,今天吃你五十,明天杀你一百,要不是因为死的大部分都是本土汉人军和新罗百济军,以薛万彻的脾气早就特么的炸了。
一般来说,面对这种游击战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杀,比如日寇侵华时候的三光政策,比如满清入关之后的嘉定三屠,都是如此,既然你的百姓是你的帮凶,那老子就连百姓也统统杀光就好了么。
但这种方法,说实在的,真的是下下策,要知道人口本身就是财富,打高句丽要的不仅仅是这片地,更是这片地上的人,况且,人哪有杀得光的。
倭寇的三光政策够狠了吧,可我军反而越杀越壮大。
嘉定三屠也够狠了吧,可江南最后是谁平定的?洪承畴。这汉奸太明白老百姓要的是什么了,怎么杀都绝不住的反抗,被他以怀柔手段三两下就给摆平了,否则的话没准还真的有四屠五屠之类的。
那么第二条手段也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怀柔,以政治手段实现军事目的,比如洪承畴总督江南军事之后几乎也没怎么打仗,但江南确实很快就平定了,再比如倭寇扶持了汪伪政权之后,南方民间的反抗力量也确确实实是减弱了许多。
这方面,薛万彻是整不来的,必须得由秦浩来。
洪承畴和汪走狗有什么共同点呢?毫无疑问,汉奸啊,至于为啥一个被钉在耻辱柱上还狠狠踩了一万八千脚,另一个却混了个褒贬不一的评价,嗯,都懂的。
第三百八十四章 偷梁换柱
想要尽快的解决安东大都护府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招安,若能招安渊盖苏文,哪怕付出再大的政治代价,甚至允许他们复国秦浩都可以琢磨琢磨。
具体标准可以参考日寇和汪伪,大唐的气度总不可能比日寇要差吧。
若这渊盖苏文实在是谈不拢,那也不是就没办法了,这毕竟只是贞观六年出头而已,不是原本历史上的贞观二十年,渊盖苏文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地方土豪世家之类的,哪有什么影响力。
高健武的儿子高藏不是还活着呢么?他们老高家难道还没别的亲戚了?大唐又没诛他们九族。
不过说真的,如果可以的话秦浩还是想尽量招安渊盖苏文,他了解到的渊盖苏文,绝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偷偷放冷箭打游击的猥琐将军,按照我之仇寇敌之英雄的原则,李世民在原本历史上的第一次亲征就打到了鸭绿江,将高句丽的国力削弱了一半还多些,而这货掌控高句丽权柄之后,先后挡住李世民和李勣的足足五次远征,直到他自己挂了高句丽才被大唐所灭,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大军事家、大政治家。
当这两种家同时放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两个字:枭雄。有人拿他跟曹操相比,说实话,真差不太多。
这样的人物,如果可以当朋友的话还是尽量当朋友的好,于是秦浩上任之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约见渊盖苏文。
可问题是没人知道渊盖苏文在哪啊,于是秦浩就只能命令印下大字报,让将士们挨个村落的告知,大唐荣国公欲在下月初八,各带五名护卫,在浿江之上跟渊将军泛舟湖上,共同品茶。
散了宴,秦浩回房休息,先他一步而来的裴行俭过来参见,这货在秦浩的大力举荐之下终于升官了,现在是安东大都护府长史,从四品,安东大都护府里仅此于正副都护,堪称是这片土地的实权二把手。
结合这裴行俭跟秦浩差不多的年龄,这将是除秦浩之外,又一个铁打的预备宰相。
据说这裴行俭原本是打算继续留在登州的,随着海贸的发展,登州便从县升级到了府,并入附近如黄县等地方,裴行俭的县令也附带着这次征讨高句丽之功,连升三级级变成刺史。
可后来朝廷为了青帮改革一脚把秦浩给踢到平壤来了,原本的黄门侍郎也泡汤了,虽然经略使的官级比黄门侍郎大,但哪个是美差谁的心里能没点b数?
所以,也不知那帮大佬是想补偿还是想咋地,居然把裴行俭也给调来了,可能也是存了让秦浩使唤的顺手一点的心思,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因为平衡,有这么个长史帮忙,秦浩也才算是真的有了制衡薛万彻的能力,而薛万彻又啥都说不出来,这帮大佬,把政治已经特么的玩到骨头里去了。
以他和裴行俭的关系,自然也没有那么多虚套的东西,裴行俭笑着道:“大哥如今真身豪勇啊,听说那渊盖苏文身背四刀,有万夫不当之勇,大哥竟然要与他在江心谈判,今日真是让小弟佩服,佩服啊。”
秦浩理所当然地道:“想啥呢,我这么怕死的人,能干那种事儿么。”
裴行俭一愣,“那您这意思是。。。。。”
秦浩坏笑一声道“你替我去啊。”
裴行俭汗毛都炸了,“我?大哥你别开玩笑啊,你怕死我也怕死啊!哥,你外甥还小,他不能没有父亲啊。”
秦浩道:“除了你,别人都不行啊,你大哥我少年英才,又贵为国公,自有一番气度,哪里是寻常庸人可比,全天下,能在渊盖苏文面前冒充我的,就只有你了。”
“不是,大哥,你是知道我的,虽然我爹和我哥都是猛将,但我的武艺可是稀松平常的很啊,那渊盖苏文可是使四把刀的男人啊,鬼知道两只手是怎么使四把刀的,我真没这个底气啊,再说我哪能冒充的了您啊,您是经天纬地之才,我能有今天全是考您提携,跟您一比那就是一跟班啊。”
秦浩笑道:“守约啊,我感觉,那渊盖苏文是一个枭雄一样的人物,绝不是那种图一时痛快的莽夫,而且,他对他们高家未必就是赤子丹心,我的条件不错,他答应的几率应该很大才是,就算他答应不了,他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我是个可以和他谈的人,他要杀也应该去杀薛万彻,杀我对他来说没任何好处。”
看着裴行俭鄙意的眼神,分明是再说,这么有把握你还让我替你上个屁,秦浩一时间也有些脸红,他刚才说的都是真的,而且不是猜的,是根据历史上的渊盖苏文逆推出来的,他感觉十之不会有错。
可问题他不是怕死么,二十岁的国公,从三品,他未来吃喝玩乐的日子还长着呢,哪怕有百分之一的概率他都绝不可能冒险,这叫君子不立危墙。
可人家裴行俭的前途也不弱啊!人家也不到二十,虽然没有爵位但也是正四品,等什么时候往京城一调,少说也是一部侍郎,人家也怕死啊!
秦浩道:“再说了,你也不要慌么,我那告示上写了,我跟渊盖苏文各带五名侍卫,我这可是有五十名飞骑啊,你选五名到时候跟着,再加上你自己的武艺,就算真出什么事,何惧区区一个渊盖苏文啊,他别说是使四把刀,他就是使八把刀,那不还是两只手么?”
裴行俭可怜巴巴地看着他,已经后悔过来拍马屁了。
不过这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的,最后,裴行俭只得万般无奈地答应了秦浩,到时候代替他和渊盖苏文会面。
然后,当天晚上,正当他想和小蝶亲热的时候,小芸就踢门进来了,非得说他欺负她老公,跟秦浩一顿胡搅蛮缠,这孩子本就不是个省油的灯,如今越来越像李欣那娘们,辣的跟巴蜀火锅似的,偏偏秦浩还有点理亏,又是自己妹妹,打不得骂不得,那一晚上折腾的他别提多惨了。
第三百八十五章 秦浩骂人
一觉醒来,秦浩还是觉得自己有点腰酸背痛。
在封建社会赶路实在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尤其是歇息之后,恨不得永远赖在床上不要醒来。
可如今安东大都护府的事情太多,薛万彻是个根本不会搞治理的纯粹武夫,裴行俭倒是文武全才,可毕竟官职稍小,许多事情没法做主,而且他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一个会治理地方的将军,而不应该是一个能打仗的文官,所以他所做的工作也都会偏军事一点。
至于安东大都护府的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金顺德,嗯,基本上跟一个吉祥物差不多。
所以,千头万绪,还得由秦浩自己来搞定。
简单吃了点东西,打了一套拳,活动活动筋骨,秦浩开始在薛万彻的安排下和安东大都护府里任职的其他人见面,这一见面,还真现有不少熟人,比如原来新罗的汉江水师统领朴人女,还有许多其他的新罗大将,这还是当初他给劝过来的呢。
安东大都护府和唐朝其他边境一样,主要军事力量以异族为主,薛万彻真正直属的唐军军事力量很有限,现在还有不到两万,等彻底稳定下来之后连一万都不过,甚至可能都没有白江城或者釜山城的唐人租界兵多。
不过大唐的军事政治讲究胡汉一家,他麾下还有许多契丹的子弟兵,这是一支完全由契丹贵族子侄们组成的骑兵小队,战力倒是惊人,但更多还是用来威慑的,真要是出现比较严重的伤亡他跟契丹也不好交代。
除此之外,就全是半岛三国的军队了。
最多的还是新罗的,新罗因为是大唐小弟的关系,连他们女王名义上都要靠大唐来进行任命的,这些将军自然更不在话下了,比如朴人女,他现在是安东大都护府的水师将军,新罗水师将军的名头却还在兼任着。
这也是大唐和平瓦解新罗的手段之一。
还有部分是百济的降将和降兵,百济和大唐之间几乎没什么正儿八经的仇恨,牛进达在百济打仗的时候杀的也不狠,尤其是现在黑齿在百济建立了流亡百济政府之后,居然还得到了大都护府的认可,通过各种舆论导向,将仇恨都转移给了新罗,以至于这些百济降将对大都护府的忠心居然还能凑合。
当然,他们和新罗‘友军’的关系就很微妙了,平日里薛万彻都安排他们住的远远的,只要不是不得已绝不让他们共同出任务,否则十之一出平壤城自己人之间就要打起来。
相对比较靠谱的主力,就是原高句丽城的那些汉人了,哪怕站在全世界的视野上看,民族情节一般也是高于国家情节的,尤其是在古汉人和扶余人闹仇恨的时候。
安东大都护府对半岛的汉人采取的也是永业田的府兵制,光是平壤城里轮换驻扎的就有两万多,如果遇到大战还可以随时征召,跟长安的情况差不多。
虽然秦浩对这些所谓的汉人将军听都没听说过,而且据说这帮人战斗力也不怎么滴,但他还是很亲切地跟他们每个人都握手,并大谈特谈血统论,一家论之类的,就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太舒服,好像纳粹似的。
这些是对付渊盖苏文的主力,所以秦浩必须展示足够的尊重,不过说真的,他内心里对他们并不怎么喜欢。
据他所知,每月都有大量的扶余人被绑做奴隶送往登州,再由登州批卖给大唐各道,完全就是一副人口贩子的作风,而且他们打仗水平虽然一般但祸害老百姓的水平却很高,渊盖苏文能拉起这么大一支游击队,这些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要不怎么说屁股决定脑袋呢,古汉人和扶余人之间的仇恨可以说是秦浩指示马周一手挑起来的,打仗的时候这个矛盾不断放大,不断撕裂,现在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也确确实实为大唐征服高句丽立下了汗马功劳。
没这些汉人,可能高句丽战事现在都没打完。
但现在他屁股一挪,不打仗了,他马上就厌恶这些民族仇恨了,大家都是唐帝国下属的百姓,分什么民族么,多讨厌,尤其是四等公民制的确立更是让秦浩烦到骨子里。
更麻烦的是,百济人也是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