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大哥-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气,有特么能找谁?许杰?
人家好歹是打了胜仗的将军,而且跟洪门毫无关系,那帮洪门的人也不是他招去的,朝廷也得讲点良心不是,再说人家打了胜仗要是再落个处分,寒不寒天下武将的心?
这次本来就是以江南府兵做主力的,江南人和关中人向来又都是存在着地域歧视的,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江南那边哗变了都不新鲜。
可是赏?李世民能咽下这口气,对这样恶劣的事情无动于衷?一时间,连写出帝范的李二,和千古良相的房玄龄也懵了,怎么特么的还会有这样的事呢,完全听都没听说过啊。
对此,可能只有秦浩父子俩能看得明白了,其实很简单,大唐的资本主义,就快要觉醒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政治套路深
秦浩一直就觉得,如果说中华大地,哪个朝代最容易觉醒资本主义势力,那绝不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或是商人最豪的宋,而是大唐。
宋以后,科举制度的完善已经使天下才俊尽归于朝,而天下寒门如雨后春笋一般,民间的商人再怎么有钱,也休想积攒下半分的势力,这也是为何自宋之后,纯商人的地位越发低下的原因,大多在赚了几个钱之后,都会散财置地,铸佛积德,努力往寒门上靠。
更关键的是,刀把子握在朝廷手里,再有钱的老板对朝廷来说都跟一只大肥猪没什么区别,天下首富沈万三,还不是说砍就砍了。
说白了,天下间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了中央朝廷的手里,那还谈个屁的资本觉醒啊。
唐则不同,一来科举虽然已经有了,但至少在初唐时还只是吏部选官的一个补充,不算主流,各地刺史更是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关中处处军阀,江南处处世家,河北之地处处豪强,这权利起码相对分散一些。
而刀把子,更是握在全天下人的手里的,府兵的本质其实就是武装农民而已,战时能为朝廷所用,平时自然人家也是要跟着资本走的。
南诏之战,想来必然是要写入青史的,资本主义亮剑的第一战!
不过秦浩现在关心的却不是什么资本主义的事,这玩意从觉醒到可用,少说也得几十年的世界酝酿,那应该是秦小昊关心的,他现在更关心的,是许杰的处置。
这毕竟是真的哥们,一块共患难,从灾民里爬出来的,这辈子不管谁都不能不管他,偏偏他碰上的这事,咋说都没毛病,砍了他不奇怪,升官发财也算正常,他这时候不帮着运作那还叫个屁的兄弟了。
于是这两天,就在许杰快马回京的路上,秦浩是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准备了几十车的‘小礼物’送人,同时更是天天在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的面前晃悠。
没办法,秦浩和许杰的关系天下人谁不知晓,他直接去求李世民难免有点包庇之嫌,虽然实际上确实也是这么回事,但避嫌么,这点规矩他还是有的。
而李世民拿不定主意,必然是要问询自己的两位肱骨的,可难道这种事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就能拿得定主意了么?这时候,秦浩的游说就举足轻重了。
最后,还得是自己的老师,魏徵力排众议,斩钉截铁地谏言道:“将军者,奉君命行事,既然功成,自然有功无过,何须这般为难?”
李世民不悦道:“这么说,那许杰无过有功,那这南诏之事闹成这个样子,难道不需要有人担责么?”
“自然有,臣请问,是何人以巨利诱百姓,又是何人,以财货动人心,又是何人,无端挑起此次大战,此人不责,反倒是责怪前线打仗的将军?何来的这般道理!”
李世民愣了,满朝文武也都愣了,好半天,李世民才不确定地探寻道:“玄成的意思,此事之功,全在那许杰,而此事之祸,全在贞恒?”
“正是,劣徒无故兴兵,非君子之道,诱民以利,更是本末倒置,臣请圣上,重罚!”
众文武面面相觑,一时间谁也不知道是附议好,还是反对的好,以至于大殿之上居然还挺安静。
当秦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感叹,真特么是我好师傅啊。
秦小昊不爽道:“这魏徵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合着爹你帮大唐开疆扩土,抑制奴隶贸易,增加经济收入,反倒成了罪过了?就算他不出手庇护,起码也别来这大义灭亲之举啊!”
还没等秦小昊吐槽完,秦浩反手就是一巴掌抽了过去,“这么点道理都想不明白,还想当司马昭?师父这是在助我,滚回房自己想去。”
秦小昊一脸懵逼,不过倒也听话的回房琢磨去了,他上辈子毕竟是理工狗,虽然因为来自后世的关系,在见识思想上远远超过旁人,但要说玩政治,琢磨人心,就差秦浩远了。
而秦浩,则赶紧提上礼物,去魏徵家里谢过恩师去了。
又过了几日许杰回京,一听说为救自己把秦浩给搭进去了,一时间大为羞愧,来到秦浩家里痛哭流涕地道歉,骂自己太没用云云,秦浩则只是好言宽慰于他,并没跟他解释其中门道,让他安心在京里待着,莫要多想之类的。
又过几日,此事终于有了了断了,秦浩爵位不变,官职却一撸到底,辽东的差事暂时由裴行俭权判,而许杰,则因杀敌有功,终于从中郎将升了个大将军衔,还封了侯,又跟他老哥们苏定方同级了。
也就是在这一天晚上,吃完饭,秦小昊主动的找上门来,给他施了一礼。
“懂了?”
“明白了,师祖确实是在助您,朝廷赏罚如此痛快,想来也是因为想通了其中关节,而我平日里自命不凡,却在此时见了结果才懂,确是小觑了这天下英雄。”
“那你给我说说,这其中原委。”
“父亲如今身为国公,又是封疆大吏,天下人都知道,您的下一步必然是一方宰执,然而当朝老相不去,三省之中哪有您的位子?便是六部尚书现如今都已经挤得满满的了。”
“您若是不出这事,想等宰相出缺,很难说您还得在辽东苦寒之地蹉跎多少年,咱们俩知道王珪快挂了,其他人可不知道,反而您留爵去职,便可以客卿的身份帮唐联储做事,要说天下人对金融的理解,谁能跟您相比,如此,虽淡出朝堂,却又形影不离,未必就比在苦寒之地当个封疆大吏差了。”
“而今日之事,其实多多少少都脱不开干系,师祖也不算是无的放矢,现在借此革您的官,总比他日您位极人臣之时,有人用此事伐您来得好些,如今天下人皆知您的冤枉,一旦宰相出缺,朝廷要用您,也不会招惹任何人的不满。”
秦浩笑着听完,笑问道:“还有么?”
“有。爹爹您作为青帮创始,本就是天下商人领袖,那洪门虽然处处与青帮作对,但想来对您也是极度推崇的,此事说到底,是爹你代人受过,从此您在其中安插自己的势力便会更加容易,而许杰和江南府兵将士们,也会念您一份情谊,至于辽东那边,如果您真的下来,论资历论威望,怎么也轮不着他裴行俭权判,这是朝廷对您的安抚,有此一事,您本身其实并没受什么损失,许杰和裴行俭两个咱家的铁杆却都有升迁,看似您被师祖给锤了,其实您赚得大了。”
第四百二十八章 李靖吵架
南诏的事,随着秦浩的革职,终于算是告了一段落,当然了,伴着南诏的搞定,自然紧跟着还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最直接的连锁反应当然就是吐蕃,从泰山回来的路上,秦浩针对魔教和吐蕃的杀招就已经打出去了,安西都护府自不用说,如今,骚扰吐蕃已经成为安西都护府的日常训练项目了。
而投桃报李的,南诏对吐蕃的用兵也挺实诚的,这帮人平日里地处云贵高原,上了吐蕃之后高原反应起码比寻常中原人要小得多,虽然他们战斗力相对较弱,单兵作战没有吐蕃人勇猛,结阵迎敌也没有吐蕃人善战,但人家也有人家的地利。
吐蕃的大部队一来,人家就回南诏往深山老林里一钻,论林中作战这帮南诏人一个能打吐蕃仨,关键这帮人你还没法躲,因为他们不杀人,专门烧青稞,这就十分恶心了。
西域人也不是白给的,吐蕃毕竟不是个统一政权,各部头人各有各的算盘,秦浩用钱收青稞的这一招实在是太损太损了,西域的铁勒人和突厥人本来就跟许多的吐蕃部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半买半抢的,
等武士彟回到西宁的时候,整个西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了。
除了这些硬打击,软刀子方面秦浩也没停下来,长孙冲作为风言衙门的郎中,又是秦浩的老下级,这事于公于私他都得下点死力气,于是趁着吐蕃内部的乱劲,早早安插过去的间谍全都闹腾了起来,更要紧的是,那些已经在各部落落地生根的所谓活佛,终于也露出了爪牙。
如果说烧青稞是给吐蕃的重创,那么这些活佛,就是在掘吐蕃政权的根了,这让魔教那些人哪里还坐得住,吐蕃一时间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外敌还没整明白呢,自家院里倒是先起火了。
就在这一片混乱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的一个人出现了,一直隐隐被视为佛教领袖的玄奘法师,从天竺归来,直接从南边翻过了喜马拉雅山脉,来到了吐蕃境内,被吐蕃所有的活佛公尊为第一代班禅,原本一盘散沙的活佛集团终于有了一个名义上的领导。
魔教能容得下他才叫见鬼了,这还有什么可说的,打吧,松赞干布和玄奘法师素未谋面,但已经是有你没我的死仇了。
玄奘这一手,别说松赞干布了,就连李世民和秦浩一时间都有点懵,原本秦浩真的只是想给吐蕃一个教训的啊!可是看现在这架势,似乎有点要毕其功于一役的意思了。
魔教和松赞干布虽然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但玄奘背后却有着整个大唐的支持,南诏和安西都护府在骚扰吐蕃时也会和他相互配合,居然还让玄奘占了上风。
事到如今,秦浩这个亲手点火药桶的人,反而帮不上什么忙了。
就这样,秦浩无所事事的在家歇息了三个多月,期间,秦浩无数次的想把秦小昊送走,可惜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他总觉得这小子在长安待着不是个事,指不定啥时候就把天给捅破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那天他正趴在李欣的肚子上,听宝宝的声音,李靖突然来找他,死活非要收秦小昊当弟子,说他从没见过如此聪明伶俐天资过人的孩童,要将毕生兵法传授给他。
这特么的俩人是啥时候搭上线的?
秦浩自然是不放心把秦小昊放出去的,所以他只能以小儿顽劣,不堪大用的说法婉拒了李靖,可谁知道一向跟他关系不错的李靖居然还急了,非得说不能将毕生兵法传于后人,他死不瞑目,好像忘了裴行俭这个人似的。
秦浩也就纳了闷了,这特么的李靖今年都六十好几了,怎么越老越不要脸了呢?
接下来的几天,李靖跟一块牛皮糖似的赖在他们家,甩都甩不掉,这么大的一个领导,一个军神,一个老前辈,秦浩也不能把人家撵出去不是?于是这货居然心安理得的蹭吃蹭喝起来,弄得秦浩都不敢出门,生怕这货把他儿子给拐跑了。
“卫国公,您看这样行不行,我这个儿子真不能跟你学兵法,这样行不行,我婆娘这不是又怀孕了么,这一胎要是再生个儿子,让小的跟你学兵法成不?”
李靖劈头盖脸的就给骂回来了,“放你娘的屁,你就能保证你每个儿子都这么聪慧?再说你要是生个姑娘呢?”
秦浩也无奈,天底下骂他他却只能忍着的人不多了,李靖刚好就算一个,也不知这秦小昊是怎么给李靖灌的汤,这李靖大有秦浩不同意就磕死在这的意思。
但秦浩再怎么放纵秦小昊,却始终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军队方面绝不让他染指,否则就不是自保而是作死了,所以秦浩只得再次拒绝道:“卫国公明鉴,这是我的独子,如今我虽然离位极人臣还差着一些,但想来也不远了,我这孩子,不求他能有什么出息,只求能平平安安的继承我的爵位,一辈子逍遥快活就够了,尤其是这军事,刀枪无眼啊,我们老秦家传到我这一辈就这一支独苗,还望您能理解我的苦衷。”
李靖一拍桌子道:“我就知道,你肯定是这么想的,贞恒,你糊涂啊!这孩子空有一身的天资和你秦家的家学,却整日里不思正事,才五岁就干出上青楼这样的荒唐事来,都是因为你这种思想放纵的结果,若不严加管教,将来他是不是还要上大街上强抢民女啊!”
秦浩心里想说,混到咱这个份上,孩子强抢个把民女还是个事儿咋滴,可看李靖吹胡子瞪眼睛貌似真的气性很大啊,“这么好的苗子,我绝不能让你就这么给带荒废了,趁他还小还能改,我一定要让他成长为我大唐下一代的肱骨重臣。”
秦浩也有点急:“不让!去特娘的肱骨重臣,老子当一辈子就够了,我儿子当一辈子纨绔就挺好。”
李靖气急,“你。。。。。我去找圣人说理去。”
第四百二十九章 多事之秋
官司打到御前,李靖的面子李世民也是要给的,但人家怎么管儿子,自己这个皇帝也不太好出面啊,于是李世民就打算做一个和事佬,把这事调解调解,俗称和稀泥。
可秦浩在对待秦小昊的事情上,立场总是坚定的,这事稀里糊涂的居然拖了下来,秦浩始终没同意秦小昊拜师,可秦小昊却总能趁秦浩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去找李靖美其名曰‘请教学问’。
关键是秦浩经常不在家,而李欣又不是很理解秦浩的做法,觉得孩子能跟李靖学兵法是一件好事,总是助纣为虐。李靖似乎觉得这样也挺好,于是,秦小昊就成了李靖没有名分的半个徒弟,倒是也能学到几成真传。
而秦浩之所以总是不在家,是因为唐联储那边最近又忙上了,而忙的源头,则在于李渊。
天有命数,李渊已经比原本历史上多活了两年多了,李世民泰山封禅以来,身体已经是大不如前了,连打麻将也坐不住一天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是寿数将近了。
李渊自打建立了唐联储之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唐联储的建设之中,除了开创这大唐的锦绣河山之外,唐联储便是他的命根子,临走之前,非得要亲眼看见大唐百姓都用上纸币才甘心。
虽说现在就取缔通用券为时尚早,衙门内掌握了高等数学能摆弄明白纸币运算公式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但谁让这是老头的心愿呢,人治时代,谁敢让太上皇死不瞑目,那他自己全家都离死不瞑目不远了。
虽说现如今老百姓都习惯了用通用券消费,尤其是城市里,几乎已经看不见金属货币,但通用券这东西,跟纸币毕竟是有本质差别的,说得专业点,通用券本质上是兑换金属货币的凭证,是用金库里的金属货币和盐引做担保的。
而纸币,则完全是通过国家信用来做担保的,不能兑换金属货币,相比于金属货币固然发行起来更自由,但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更多更复杂,而且还不知道老百姓认不认呢。
而为了更好的钳制异族藩属国,唐联储还得把外汇券和汇率之类的给弄出来,总之,这是个很浩大的系统工程。
秦浩正好无官无职,这种事儿能跑得了他才叫见鬼呢,唐联储各种准备工作他多多少少都有参与,同时还尽可能的把一些金融常识都教授给李泰,但特么这种事其实他心里也没什么底,他前世又不是金融专家,不过是看过两本货币战争罢了。
不过业务上的事,就算不纯熟,终究是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可政治上的事儿,就很可能要命了。
李渊死后,谁来接班当这个唐联储主席?这种事是绝对不能跟南衙商量的,否则唐联储存在的意义就没了。本来这都是定好了的,不出意外的话会由李孝恭顶上,待时机成熟之后,由李泰再代替李孝恭,到时候只要李泰活的比李承乾长,朝廷和唐联储就可以一直这么良性的循环下去。
可不知为啥,街面上突然传出一则谣言,说应该由李世民退居太上皇,待几年之后新皇治国成熟了,太上皇则退居唐联储,这才是最好的接替方式。
别人怎么想不知道,反正秦浩听说这消息之后吓的一身一身出冷汗。
谁放出来的这条谣言?
文武百官的第一反应都是太子,毕竟这两年太子国祚稳定之后也挺活跃的,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又似乎都没有动机。
可仔细一想,太子的脑袋难道被驴给踢过了?李承乾总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吧。莫非是晋王李治?但这货才刚十岁,就算是他身边有人想为主分忧,是不是也稍微早了点呢?
李承乾自然是被吓了个半死的,一再表忠心之后大半夜的哭着来秦浩这求策,可遇到这样的事儿他能有什么办法?查不出来谣言的源头,什么招都使不出来,况且他一个无职之身,这种事躲还来不及呢。
李渊老爷子眼看着没多少日子了,临走居然碰上这样的事,还跟自己擦着边,气的当场就晕了。李世民也发狂了,责令风言衙门三天内必须找到犯罪分子,否则长孙无忌的面子他都不给了。
要说李世民也真够不容易的了,泰山封禅刚爽了几天啊,就摊上这么个事儿。
不过,秦浩回家却把秦小昊提溜了起来,审问道:“乖,跟爸爸说实话,这事是不是你干的。”
秦小昊摇头道:“我跟李治交往也就是图一保险,我不管怎么算计,也没理由现在就往下跩李承乾啊。”
秦浩想想是这么个道理,但还是训斥道:“你跟我说实话,最近又干啥了?”
“天地良心啊爸爸,我啥都没干。”
“真的?”
“真的,我这几天来可老实了,除了昨天调戏了一次民女,前天上了一次青楼,大前天亲了个郡主之外,一件正事都没干啊。”
呵呵。
这两天,李承乾乖的跟个宝宝似的,在东宫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一意的闭门苦读,李世民虽然表面上云淡风轻,对所谓谣言微微一笑,毫不在意,但谁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也没什么可留意的,反正李承乾肯定是要老实一阵子的,相比之下秦浩倒是更关心李治的动作,偏偏这小孩子他没什么接触的机会,指望秦小昊,他也不相信这小子嘴里的实话。
反正,这特么就是个多事之秋,有时候秦浩都寻思,这特么自己要是不在长安该多好,这么些的事儿,每一样跟他有直接关系,但全特么躲不开。
眼瞅着李欣的肚子都快落地了,自己一个名义上闲赋在家的‘戴罪之身’,就不能让老子省点心么!秦浩感觉自己都快更年期提前了。
话说,一晃眼,他穿越大唐都快十年了呢,如今的大唐,似乎处处都有他能插一脚的地方,不知不觉中,他真的离那所谓的中流砥柱,越来越近了啊。
第四百三十章 尚书台出缺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家,先去秦小昊的屋二话不说打两下孩子,反正这孩子没有一天不犯错,没有一天不该打的。
然后再去李欣屋里摸摸肚子,聊会天,最后去小蝶屋里玩玩小妾,一般这一天时间就算是过去了。
只是今天,小蝶却不让他上床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丫头居然也怀孕了,多会挑日子啊。
秦浩知道,小蝶之前一直都是有吃一些避孕类的药物的,毕竟她比李欣入门要早,恩泽也不少,这要是先李欣一步生出来个大胖小子,热闹可就大了,那不是福分,而是灾祸,李欣这么霸道的一个郡主,弄死小蝶一点都不奇怪。
直到秦小昊降生,小蝶才算是停了药,可身体却被祸害的不轻,要知道即使二十一世纪,避孕药吃多了也是有副作用的,何况是一千多年前呢,因此这几年又一直吃药把身体给调回来。
总之,荣国公府里没有宅斗,并不是因为李欣这个大妇多宽容多大度,关键是小蝶这个做小的到位,弄的李欣有时候对小蝶都挺不好意思的。
于是,秦浩开开心心蹦蹦跳跳地疯了一会,出门后,发现小桃看他的时候俩眼都冒光。
时光啊,就这么一天天的划过,秦浩好似一个安静的看客,坐看外面的世界一点一点的变化,坐看家里一天一天变得热闹,却没有了多少参与感,好像又回到了上辈子在广电上班的时候,按部就班的上班打卡,下班看娃,开始对大唐的一切习惯。
又过了两个月,李欣的二胎生了,是个男孩,秦浩第一时间抱着儿子去书房聊了一上午,终于确定这个只会哇哇哭的孩子不是一个穿越者了,于是心甘情愿的变成了一个娃奴。
在李欣的强烈反对之下,秦浩想给孩子取名秦小二的想法没能实现,取名秦烈,几乎是与此同时,李承乾也生了一个宝贝闺女,秦浩还特意抱着秦烈去看了看他未来的儿媳妇。
一般来说,公侯家的长子会继承爵位,而次子会娶个公主,这是皇家对重臣的拉拢,也是一种大唐的政治潜规则。
同时,他们家还多了个新的家人,正是秦小昊未过门的媳妇小武。
小武跑到他们家来,其实跟吐蕃的事情有关,吐蕃的事,在玄奘法师翻过喜马拉雅山之后其实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