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大哥-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摇摇头,将脑海中乱七八糟的念头甩出去,他现在最重要的事应该是安排秦小昊回京的事儿,他已经都快十年没看见秦小昊了,怪想得慌的。
  虽然他并不是只有秦小昊一个孩子,甚至孙子都已经有好几个了,但秦小昊在他心里的地位还真不是其他子孙能比的。
  不过,随着这小兔崽子越长越大,也越来越会给他出难题了,他刚才都没敢把秦小昊的信给掏出来给李泰看,否则他都怕李泰当场跟他翻脸,把一段注定要结束的友谊用一种非常不体面的方式画上句号。
  秦小昊的信很长,这小子在大唐生活了这么多年终于也越来越像是个古人了,写起信来引经据典,文绉绉的,但核心思想就一个:我回来之前,换个皇帝。
  这孩子太特么讨厌了。
  这孩子现在翅膀确实是硬了,覆灭大食之后,出关中以西只知秦小昊而不知李唐,不管是兵力还是财力都不弱于长安,还掌握着燧发枪这种堪称bug一样的黑科技,哪怕没有秦浩这么个当太傅的爹,他也敢跟李唐叫板,真拼起来还真不一定是谁输谁赢。
  按他的说法,只要他在外面,借李唐几个胆子也没人敢动秦浩一根汗毛,哪怕长安变了个大天他都不怕,但如果他和秦浩都在长安,这就给了人家一网打尽的机会,毕竟人家现在还是皇帝,哪怕实权再小也不能视作等闲。
  况且,长安的宿卫还是掌握在长孙冲手上的,虽然长孙冲对秦浩已经表示了投诚,这几年他们对关陇贵族的和府兵根基的瓦解也做的不错,但毕竟这个人用起来还不是特别放心,万一他改投了小皇帝,把他们爷俩给弄死咋整。
  当然,如果真那样的话大唐肯定会崩,但他们爷俩现在局面大好,凭什么要跟李唐同归于尽?
  秦浩是三天前收到这封信的,虽然思虑再三之后他觉得秦小昊说的也有道理,但这个头一开,可就真没有回头路了,而且很容易搞的天下动荡。
  这也是刚才他喝酒时问李泰愿不愿意当皇帝的原因,如果非得换一个皇帝不可的话,他是真的宁愿换李泰上去,这样四方诸侯的反应就会好的多。
  毕竟,他现在实力上虽然已经比原本历史中的武则天要远远强出不止一筹了,但他又不是李家的儿媳,新皇帝的太后,没这个大义的名分呀。
  沉默的回了屋,秦浩的脑子特别特别的乱,躺在李欣的腿上,李欣正亲自给他按摩。
  “夫人,你也是李家的郡主啊,你说,咱们家跟李家,真的就不能相容了么?”
  李欣苦笑,尴尬地停了手。
  “老爷你问我这个问题,是想让我说什么,我又能说什么呢。”
  秦浩沉默了良久,只得吐了一口气道:“抱歉了,确实不该问你这个的。”
  李欣道:“是儿子来信了吧,往常儿子来信,你都是第一时间给我看的,这次都三天了,我还不知道儿子都说了什么呢,应该有什么大逆不道的东西吧。”
  秦浩不说话了。
  李欣伸手摸着他的脸道:“老爷,我是秦家的媳妇,是秦小昊的娘,若真有一天咱们家满门抄斩,我难道还能跑得了么?我爹已经过世了,李家的人对我来说,至少相比咱们家已经是外人了。”
  秦浩只得掏出信给李欣道:“儿子的信,你自己看吧。”
  李欣看了后苦笑道:“儿子说得也是有道理的,你心里其实已经决定了不是么,决定了,就去做吧。”
  秦浩呆呆的瞅着天花板道:“难度不在于换不换皇帝,而在于换谁当这个皇帝,李家在外面毕竟还有二十多个刺史,真给惹急了,也够咱们喝一壶的了,就算咱们不怕,可若真启了战事,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万一把这场盛世繁华给打没了,我可就真成了罪人了。”
  李欣道:“还能有谁,青雀不同意的话,也就是小九了呗,总比拥立一个小孩子来的强些。”
  秦浩闻言杨了杨眉毛:“李治?嗯~也好,我记得李治之前跟小昊的关系也还不错吧,这样他们之间应该也能有个配合,挺好,这李治好歹也是个成年人,应该不至于像小皇帝这么没用。”
  李欣却道:“可我就怕小九他对你们父子俩心存怨毒。”
  秦浩笑了笑,安慰道:“没事儿,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他能不放心么,在他印象中,李治虽然还有好些年可活,自己都未必能活的过他,但他的身体却也没几年了,他们李家其他人犯了风疾,都是几年就瘫一瘫就死,这位可好,一瘫瘫了几十年都不死,在原本历史中生生就这么把江山送给了他老婆。”
  说真的,这体制简直是太特么适合当下一任皇帝了。
  “那,废立之事又要找谁来动手呢?”
  “刀,是早就找好磨利了的,作这事,他还真比长孙冲让我来的放心。”
  …………
  夜色降临,窗外的寒风阵阵怒嚎着跟鬼片似的,一个身穿蓑衣的高大男子,径直的站在秦浩他们家的后院当中,噗通一声跪下,沉默着一句话也不说。
  秦浩赶紧走了过来,将来人搀扶住,一个劲的道:“贤侄这是干什么,你跟叔有什么话还不能说的,你整这个是要干什么呀。”
  来人大吼道:“闻听太傅要作大事,特来请缨。”
  “这……贤侄,你可是你们家独苗了呀,我怎么能让你来干这事呢?况且这事好说不好听,你祖父当年是何等的忠良,我怎么能让你背负一个弑君的罪名?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
  来人抬起头,怒道:“当年我祖父奋老迈之躯,拼死救驾,他呢?他是怎么做的?若非太傅仁德,祖父就要以反贼之名被乱刀分尸挫骨扬灰了!请太傅一定将这大事交给我来做,让我,亲手杀了狗皇帝,为祖父报仇。”
  咔嚓一个大雷打亮了天,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勣的嫡传亲孙,李敬业。


第四百九十章 赞拜不名 剑履上殿
  “杀!!”
  还是你熟悉的配方,还是那熟悉的味道,还是那政变的老地方,玄武门。
  李敬业一马当先,浑身浴血,将整个太极宫杀了个对穿,根本无人能挡,这一次,可没有李勣那样的忠臣来救他了。
  纸是包不住火的,当年长孙无忌政变的始末虽然至今都还是个谜,但大体脉络天下人还是都比较清楚的,所以李象在下令射杀李勣的时候,他的民心就已经散了。
  君视臣如肱骨,臣视君为君父,君视臣为草芥,臣视君为仇寇,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李勣的儿子早死,一直都拿他这个孙子当接班人一样在培养,作为原本历史上可以跟长孙无忌分庭抗礼的一代权臣,就算他人退到了唐联储养老,却也并不耽误他安排他的儿子,所以在他和长孙无忌双双挂掉的时候,李敬业其实也继承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势力,目前是少数几个能跟长孙冲唱对手戏的一方势力。
  小皇帝本来也没什么可负隅顽抗的力量了,长孙冲早就口头向秦浩投了城,那些宫中的藩卫又向来听秦浩的多于他的,甚至这次就连唐联储的金库守卫都懒得管他了。
  所以,当李象的人头飞起的时候,当李敬业满脸的鲜血仰天长啸的时候,整个太极宫似乎并没有因为死了一个皇帝而有什么天翻地覆的感觉。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甚至也没有谁因为小皇帝的死而有什么天崩地裂的感觉,秦浩只是一脸冷漠的宣读了李象的罪状,然后按部就班的去三请李泰登基,李泰三请不来,就顺水推舟的去请了晋王李治。
  好像这一切全都顺其自然了一样。
  难道老子对朝堂的掌控已经不知不觉间到了这个地步了么?
  好吧,如果真要跟某一个历史人物相比,他现在跟霍光也确实是挺像的,真要说有什么差别,或许是霍光无甚功劳,而秦浩又泼天大功吧。
  当李治坐上了皇帝宝座之后,秦浩对李治倒是恭敬的不行,一应礼数没有半点缺少不说,还将许多皇帝应有的权利全都还给了他,俨然一副忠臣的模样。
  对此,李治自然也表现出了一个弱势天子应有的恭谨,总的来说君臣二人看起来还挺和谐,李治也是铁了心的相当刘病已了,当然,如果他没有风疾的话秦浩还真不太好处理。
  京城内外的反应至此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各地的李家刺史也没都对此表示了默认,因为这至少表明了秦浩还有敬畏,还是拿自己当唐臣自居的,否则他完全可以扶一个两三岁的小娃娃上去,而不是太宗皇帝根正苗红的嫡子,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成年人。
  这让本来都做好准备平几场叛乱的秦浩还冷不丁闪了一下。
  又是十天,李象的葬礼安排的差不多了,秦小昊也就回来了,这次人家好歹也是灭国之功,所以很自然的,就封了秦小昊为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只等着把风烛残年的于志宁熬死,这天下就是他们爷俩的了。
  于是秦浩趁热打铁,一口气又颁发了好几条旧事重提的政令,全面放开了科举制度,开放了士人寒门阶层对政治的渗透,总之这一快,就是将武则天当年做过的原封不动的做了一遍。
  这还不算,宿卫的格局也被改变了,秦小昊这次回师,堂而皇之的将他的亲兵营安排进了宿卫,那些亲兵全是青帮各个堂主和各地大豪商的孩子,跟当年李渊的太原义从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已经有人管他们叫青帮义从或是商人义从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孙冲起码表面上很老实,整个长安,暂时就都控制在秦浩父子俩的手里了。
  不过李唐的忠臣和关中的老顽固们也并没就此放弃了挣扎,毕竟李治登基之后表现的政治智慧还是很高深的,尤其是秦浩父子俩对李泰表现的也是一退再退,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个李唐重振皇权的希望。
  结果,第三年李治就特么风疾躺下了。
  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李世民五十岁壮年,正是最好的时候,嘎的一下就瘫了,葬送了大唐的大好局面,李承乾更年轻,不到三十岁就嘎的一下躺下了,若不然这大唐的权柄也落不到秦浩和长孙无忌头上。
  好不容易拨乱反正,把李治给弄上来了吧,结果没两年功夫又是这玩意,这不是冷水,简直就是一盆冰块浇到了那些忠臣们的头上。
  这还没完,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这李治风疾之后虽然半身不遂,可他居然还不死,秦浩父子俩依然拿他当皇帝对待,礼敬有加,当然政事什么的自然就大包大揽了,这一次可没有一个能替他的皇后站出来跟秦浩打擂台。
  你说秦浩跋扈吧,他好像也没什么毛病,皇帝已经瘫了,那军国大事总不能不处理吧,可你说换一个皇帝?眼前的这个毕竟又还没死呢,你张罗换皇帝不是谋反么,到底谁是大唐的忠臣?
  总之,事情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再怎么乐观的人也得承认,这大唐是气数已尽了,秦浩父子就在这样的局面下,合理的代行君权十余载,这天下的一切早就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了。
  不过随着他们父子权势的日益巩固,秦浩的心气却是一天比一天淡了,毕竟心里年龄实在是太大了,生理年龄都快六十了,加上儿子又比较争气,他居然越来越不想上朝了。
  这一年,魏王李泰崩。
  李唐最后一个有影响力的王爷走了,秦浩唯一的一个朋友走了,秦浩居然难得的走出了家,亲自出城扶着棺材送了他最后一程。
  李治也让人抬着出来了,醉眼歪斜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给他四哥下了葬,因为常年瘫痪,嘴里乌拉乌拉的也听不清说的是个啥。
  按照礼制,秦浩本来应该退后半个身子的,这么多年他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不知道为啥,他突然有点懒得装了,李泰的死,对他来说好像是一个信号一样。
  他终于,不需要再装给任何一个活人看了。
  第二天。
  “赐,荣国公秦浩,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大结局
  十年之后又十年,一转眼,秦浩已经快七十岁了。
  说来也奇怪,自从被赐了剑履上殿之后,他反而已经很少亲自上朝了,他们秦家的势力,也已经慢慢转移到了秦小昊的手里,抬自己倒还是太傅的官职,可秦小昊已经臭不要脸的当上尚书令了,连他们老家老二也混成了中书令,不管是京城还是地方,到处都是他们家的亲信,除了那些个姓李的刺史,已经没什么人还拿李唐当回事了。
  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古时候医疗条件就是这样,他这个岁数的人死了都是喜丧,那是不能哭的,他这些年也越来越感觉到了岁月的无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他甚至隐隐的有种预感,自己也就这几个月的事儿了,指不定哪天睡着之后就起不来了。
  不过说真的,他已经有点活够了。
  漫天的大雪在风的推动下打着旋的往他的脸上卷,迈开腿出门,踩在雪地上都是嘎吱嘎吱的声音,今年长安的天似乎格外的冷,冻的他脸上手上全是通红通红的。
  “爷爷,爷爷,您这是要去哪啊。”
  秦浩回过头,特稀罕的摸了摸小孙子的脸,笑笑道:“唉,想去见见老朋友们。”
  小孙子不明所以的想,老朋友?您的老朋友不是都死光了么?
  “备车,我想去昭陵看看。”
  “哦。”
  秦浩就这么坐着车,接过了车夫手里的缰绳,深深的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猛地从老迈的身体中汲取了一点力气,狠狠地抽在了马屁股上:“架~!”
  “爷爷,爷爷,您慢一点呀,慢一点呀,您别再摔喽。”
  秦浩却不理他,使劲的抽着马屁股,比他年轻的时候奔驰的还要快,他似乎是想找回一点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觉。
  当然,少年之所以狂那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精力,怎么折腾都没事儿,秦浩这个老胳膊老腿的却已经有点遭不住了,等他们一路飞驰到昭陵的时候,他整个手都是抖的。
  “爷爷,您慢一点,小心,地上滑。”
  秦浩拄着拐,下了车,一步一摇晃的艰难的往前走。
  “唉,当年的那些太监们,是不是都死了呀,这些心来的太监们哪,就是不认真,这雪都下的这么大了,也没人扫一扫,孙儿啊,去,给爷爷拿一扫帚来。”
  “爷爷,我来吧。”
  “呵呵,不了,还是我来吧,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陛下扫墓了。”
  秦浩拿过了扫帚,步履蹒跚的扫啊,扫,也没带个手套,扫的整个手都冻得僵了,可他却坚持不要别人帮忙。
  终于扫出了个大概模样,秦浩看着昭陵石板上的八骏图,笑着道:“孙儿你看,这就是昭陵八骏,我当年啊,就是在那匹身上学会的骑马,结果马不听话,差点让狼给吃了,是承乾救了我,打那以后啊,我跟他就成了好兄弟。”
  说着,秦浩慢慢的在昭陵边上坐了下来,随手倚靠在石碑上,取出了酒,先在碑前面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口中喃喃道:“陛下啊,我也快下去找你去了,也不知你见了我,是会夸我这些年做的好呢,还是会骂我只手遮天,咱们君臣俩,说说心里话?”
  说着,秦浩一口喝干了自己手里的那杯,又将墓碑前的那杯给倒掉。
  “我估计,你肯定会骂我吧,如果人能死两次,你肯定得杀了我,对不对?你们这些当皇帝的呀,就是小气,也不知道站在我们这些作臣子的角度上想想,你们家皇权旁落,可是赖不着我,我可一直干的都是忠臣的事儿,是你的这些个儿子孙子,包括你自己,太短命,谁让你们家有脑癌的遗传病呢。”
  “陛下啊,我跟你说,如今这大唐啊,可好可好了,秦小昊那孩子,把蒸汽机都给鼓捣出来了,他还说,要把电磁机给弄出来呢,哈哈,我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也不知他还能不能看得到,哦,对了,你压根就不知道电磁机是啥。”
  “如今这大唐啊,可威风了,当年的突厥,吐谷浑,党项,契丹,都没了,没了,他们现在啊,人人都会说唐话,反倒是他们自己的土语已经没几个人会说了,现在那就是咱大唐的几个道,跟关中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再也不是什么外夷了,是咱们大唐真正的边陲,这版图我可给你扩大了一倍以上,现在啊,只有原来大食那片地方,那些白种人,还勉强算是夷狄,这特么是人种的问题,没个百八十年的混居,我也没招,我也算问心无愧了吧?要是没有我,这时候的大唐早就被契丹打的灰头土脸了。”
  “如今这老百姓的日子啊,过的可好了,都说宋朝百姓过的日子好,我特么也没见到过,但肯定没咱现在的大唐过的好,我记得你那会,百姓家里的老人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顿肉,就都夸你是千古一帝了,可现在?前些天我去菜市场看,那排骨都比肥肉贵了。”
  “唉,你把江山交到我的手上,我给你治理的呀,可好可好的了。所以等咱们见了面,你就别骂我了吧,我呀,对得起你。”
  “前些天呀,小王八犊子说要给我加九锡,让我给骂了,我又不是曹操,加什么九锡呀,你看,权臣做到我这个份上,还守着这么一份臣子的礼节,我这也算够意思了吧。”
  “…………”
  秦浩就这么絮絮叨叨的唠啊,唠啊,一直唠到雪停了,太阳都快下山了,他自己也不知什么时候都打上呼噜了,小孙子实在是怕他再冻出点毛病来,这才将他叫醒。
  “爷爷,天冷,咱该回家了。”
  “回家?嗯,回家,是该回家了。”
  说着,秦浩在小孙子的搀扶下费力的站了起来,停了一下,转过身对着昭陵道:“我再最后给你磕个头吧。”
  说着,秦浩又费力的跪下,一下,两下,特认真的磕了几个头,然后喃喃自语道:“嗯,我不欠你的。”
  回到马车上,秦浩又道:“先别回家,去乾陵一趟。”
  “乾陵?爷爷,这天都有点晚了。”
  秦浩嘿嘿一笑,“哎呀,我就是去看看,看过了就回家,保证不再折腾了还不行么。”
  “这可是您说的啊,那咱就看看去。”
  乾陵,历史上是李治的陵,现在自然也变成李承乾的了,这回秦浩倒是没给他扫墓,可是下了车没走几步,他的脸就沉下来了。
  “爷爷,怎么了?”
  秦浩伸出手来,颤颤巍巍地一指,道:“我的呢?”
  “什么?”
  “我的墓呢?我都快七十了,为什么不给我修陵?”
  “这……爷爷您身体康健,许是暂时还用不着吧。”
  “放屁!谁家老头七十了还不修陵?是我没资格陪葬,还是小王八犊子想给我单独修一座?他想给我修什么?帝陵么?你说,他是没修,还是修在别处了?”
  小孙子不说话了。
  秦浩勃然大怒,骂道:“小王八犊子,老子才十年没上朝,他想干什么?造反么?”
  “这……没有,父亲大人他绝无此心啊,只是这乾陵的格局可能确实是小了点,已经不能再大动干戈了,况且落叶归根,您的陵寝修在了咱的关中老家,祖宅那边了,他也是一片孝心,所以才……”
  “放屁,什么狗屁关中老家,那就是糊弄人的,我特么是关中人么?我特么是东北人,这事儿你们不知道,你爹还能不清楚么?好啊,你爹这是翅膀硬了,不拿我的话当回事儿拉呀!”
  说着,秦浩的脸色突然一阵阵潮红,疯狂的咳嗽了起来。
  “爷爷,爷爷您注意身体呀,您别生气了,咱先回家,回家再说行么。”
  秦浩被气的一阵迷糊,却也知道他这火跟孙子发不着,坐回了车里,冷静下来,道:“明天,我要上朝。”
  “上朝?爷爷,您都快十年没有上朝了。”
  “怎么?我还是不是当朝的太傅,我想要上朝难道都不行么?你爹现在就容不下我了?”
  “不不不,哪能呢,哪能呢,我这不是担心您的身体么,您想上朝,您上就是了,您就算想坐龙椅,谁还能拦得住您呀。”
  秦浩白了他一眼,不说话了。
  第二天,大朝会,秦浩特意早早的起来,他已经很久没这么早的起过床了,可是打开自家衣橱找了半天,居然愣是没找着自己的朝服。
  “我衣服呢?唉,算了,就这么着吧,我就穿这身便服,也挺好。”
  于是,秦浩一大早上,就穿着这么一身素白的便服,拄着拐杖,老态龙钟的挪着龟步,来到了太极殿。
  满朝文武见他来了,一时间都挺诧异的,纷纷规规矩矩的站好,好多这两年刚掉进京里的甚至都不认识他,纷纷问身边人这老头是谁。
  秦浩就这么一步一停的走到了御前,抬头看了看,呀,又换皇帝了?李治呢?哦对,李治前两年的时候好像已经死了,这是他儿子,叫什么来着?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呢?
  新皇帝倒是挺客气:“老太傅要做什么,朕直接去您府上便是,您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亲自来上朝了呢?这要是路上受了风寒,岂不是成了朕的罪过?”
  说着,小皇帝居然特懂事儿的站了起来,几步从御阶上走了下去,亲自搀扶住了秦浩,一步步往上面走去。
  秦浩忍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