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大哥-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麻多些。”
  李世民面色突然坨红,激动的来来回回踱步,自言自语道:“萧老神仙真乃神人也,只是他既然知道此物之用,却不曾向前隋朝廷开口,实在是冷漠了些,这等神仙要他何用?”
  秦浩赶紧低头装哑巴,这锅不推到萧吉身上根本就解释不清,说多错多,让李世民自己脑补去吧。
  好一会,李世民才道:“此花有成品么?快带朕去看,若此物真如你说的这般,朕封你侯爵。”
  “有几朵,此物乃是禅宗的衣钵传承之物,被臣全都取来了,只是封侯却大可不必,说到底这也是佛门圣花,臣不过是巧取豪夺的要来了罢了,臣以为,莫不如借此机会,由朝廷册封一个佛门的国师。”
  “哦?佛门圣花?莫非真是佛祖赐福不成?”
  秦浩笑道:“无稽之谈罢了,这东西乃是天竺的特产,是长在路边的野花,不过是因为这东西中原没有看着新鲜,这才成了所谓的圣花。”
  李世民暗暗松了一口气,一般他这种沙场上下来的人其实骨子里都是不敬鬼神的,一听说不是佛祖赐予,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却诧异道:“既然这不过是禅宗和尚的因缘际会,为何还要册封他们为国师?如此岂不是让佛教做大?相比之下,朕其实还是更偏向道门一些的。”
  “是,寺庙占地广众,不事生产,而且金身塑像浪费了大量的财富,这些都是佛门之恶,但这棉花却不能不用,到时候就算咱们不说,他们也会到处宣扬什么佛门圣花佛祖赐福之类的,与其到时候让他们胡说八道倒不如咱们主动捅出去,也好统一一个官方舆论。”
  李世民想了想,知道秦浩的思维往往跟常人都不一样,索性也不先看花了,而是问道:“贞恒也是世外高人的传承,对这佛道两派看得想来会比旁人透彻一些,听你之言,似乎对佛门并无好感,又怎么成了他们口中的菩萨了呢?不妨说说你对佛教的看法。”
  秦浩对这事早就有所打算,既然李世民问起,索性便道:“佛教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之说,小乘佛暂不管他,这大乘佛之中各家各派主张也不尽相同,不可否认,佛门之中高僧确实不少,佛经之中也有大智慧,但大部分还是普通人,普通百姓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法师说什么就信什么,如此扩张下去,一旦信徒多了起来,终究是一股不稳定的力量,更别说因此浪费的税赋,田产,金银财物了。”
  这想法跟李世民差不多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便问道:“如此,岂不是说佛门无用?”
  “不,臣以为,佛门有其短但也有其长,若是有明主可以扬长避短,则佛门众僧未尝不是我大唐之利刃。”
  “哦?看来朕离明主还差上许多啊,你倒是说说,如何才是利刃?”
  秦浩笑道,近些年来,佛门教派越来越多,其中竟然有人说只要念阿弥陀佛来生就可以往生极乐,这些自然是无稽之谈,可在愚民之中传播的却极快。
  李世民点头,这些自然便是所谓的净土宗了,虽还没有正式开宗立派,但其雏形却已具备。
  便听秦浩道:“东突厥投降,几百万人放在了河套平原上,若是有一天中央有变,草原之上再出现个野心之辈,如何?但凡草原民族,无不是逐水草而居,战时聚,平时牧,若是将这些胡言乱语在草原之上传播,而由朝廷在中央进行管束,如何?管和尚,总比管枭雄还是简单些的。”


第二百三十章 下策用兵,上策用佛
  净土宗大兴之后,佛教彻底变了样子,本来佛教讲轮回也好,因果也好,终究都是引人向上的,服务对象也都是达官显贵和帝王将相,可以说与道教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净土宗将目光投向普通的平民百姓时,这玩意可就太闹心了,尤其他们宣扬的什么往生极乐净土之类的,本质上跟基督教已经相差不大了。
  而且这玩意生命力极强,堪称是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再加上时不时的被野心家利用煽动什么的,实在让历代掌权者头疼的要死。
  但,即使是这样的净土宗,也依然不是一无是处的,便如那基督教,虽然中世纪时期狠狠地将各国过往压在身底下蹂躏摩擦,但在大航海时代,对西方文明的爆炸式殖民侵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白了,这玩意掌控得住的话砍在敌人头上老好使了。
  秦浩继续道:“臣以为,朝廷可以加强对佛门的管理,想要拿到碟文,必须得去异域传经一段时间,那些在异域教化万民的,才能被称之为高僧,册封国师也好活佛也好,都要看他们在异族传播的佛法怎么样,但佛教之根却必须留在咱们中原。”
  “突厥还好些,毕竟他们已经大半归心天可汗了,可是当务之急,确是那吐谷浑,臣听说河西走廊开通之后凡是规模大一点的商队都要准备一份过路费给吐谷浑,否则他们时不时的就会来劫掠一番,那地方地势实在太高,而且到处都是戈壁荒漠,咱们中原的士兵爬上去啥都没干就先头晕,臣以为,这地方用兵实在是下下之策,用佛,效果十倍于用兵。”
  李世民听后更感兴趣了,他可不认为秦浩这是纸上谈兵,且不说一本三国里涉及到多少的谋略兵法,就说他建议柴绍陈兵薛延陀一策,足见这小子眼光之精准,他自己便是用兵大家,如何不知道吐谷浑那破地方根本就不是人打的?若不是仗着地利,那小破地方还成天呲牙,李世民早就弄死他了。
  历史上,用不了几年时间李世民就对吐谷浑阳奉阴违的做法不满了,大唐虽然没有丝绸之路这个词,但河西走廊无疑是朝廷的命脉所在,有这么个跳梁小丑成天蹦跶换了谁也受不了啊,于是他便派了李靖和侯君集,跋山涉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那地方给灭了。
  结果呢?吐谷浑是老实了,又蹦出来个叫吐蕃的,趁着吐谷浑被大唐打残一统青藏高原,而大唐再也没有能力在青藏高原上作战了,从此拉开了长达两百年的征战,世界历史上称之为唐与吐蕃的百年战争。
  “臣以为,可以命佛教的各宗各派,尽数派往吐谷浑传佛,凡是将佛法传播三个部落以上的,由朝廷册封为活佛,同时再由我风言衙门派秘谍伪装成佛门中人渗透进去,草原文明的宗教土壤远远比农耕文明肥沃的多的多,让活佛凌驾于部落首领之上并不是难事,而佛教如今各家各派各抒己见,其教义理念都不相同,如果没了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官服,各个活佛之间必定矛盾重重,臣的秘谍再一挑拨,那帮没脑子的蛮夷,还不打起来?等到佛教的思想深入人心,恐怕,就再也没有人能攻统一青藏高原了,到时候,谁听话,咱们就支持谁,要钱给钱要兵出兵,用不了多久,吐谷浑就姓唐了。”
  这些可不是秦浩信口胡说,因为他这套方法,基本上就是照康熙学的。
  网络上曾经有过一个论题,评价康熙与李世民到底谁才是历史第一大帝,其中清粉们最重要的一个论点便是康熙统治了青藏高原,这块大唐用了一百年都没能征服反而磕的头破血流的硬骨头。
  这实在是有一点高看康熙了,康熙其实不过是捡了李世民的胜利果实而已,因为李世民在嫁闺女的时候,把佛教也给嫁过去了,当时松赞干布有俩老婆,一个是文成公主,带去了净土宗和法相宗,另一个是尼泊尔的,带去了原汁原味的天竺佛教,大家一结合,便有了今天的藏传佛教。
  曾经让大唐与大食这两个世界最大帝国折戟沉沙无能为力的吐蕃勇士,与其说是败给了康熙,不如说是败给了佛教,正是通过册封活佛和班禅,大清才终于征服了那片高高的土地。
  康熙能用的办法,难道大唐就没有使用的土壤么?趁着现在青藏高原还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趁着现在天可汗的威名还足以让异族敬仰和恐惧,趁着现在正是华夏五千年来最强盛之时,将这一真正的心腹之患,一!网!打!尽!
  李世民无疑也是谍战的高手,对秦浩的提议很感兴趣,两人又商量了许多细节之后,终于决定,干了,试试呗,那帮和尚为了活佛的册封是真敢去死啊。
  这套策略不光是在青藏高原上适用,其实用在突厥人身上一样适用,只要是游牧民族,对宗教这种东西的抵抗力就远远低于农耕文明,因为他们的朝廷离百姓太远了,平日里都是各过各的,哪像中原啊,有州府有县令有里正的,神再大也大不过皇帝。
  其实西域本来是有佛文化的,曾几何时那地方佛教的传播速度比吐蕃还快,只可惜后来大唐国力不行了,对西域的管理能力越来越低,反倒是大食后来者居上,最终成为那片地方的实际掌控者,于是西域人全都成了***。
  眼下突厥新降,正是拿鞭子抽他们他们都不敢反抗的时候,难道还有比这更适合实验的土壤么?
  于是李世民问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只是这国师,朕应该册封谁?献圣花有功的弘忍法师么?”
  秦浩笑道:“弘忍法师终究只是在咱们中原传教,不合适,臣知道一位大法师,在佛门之中地位很高,而且此时正往天竺取经,一路上弘扬佛法,很有代表意义,而且此时他人应该就在西域,臣觉得,他比较合适。”
  “哦?你说的可是大慈恩寺那个,号称佛门千年来第一天才的玄奘法师?”
  “正是。”


第二百三十一章 李世民纺线
  玄奘西行的路其实挺坎坷的,从长安一直到西域,侥幸没死在当时的突厥人手下,却在高昌被困住了,算算时间估计此时玄奘已经到了高昌了。
  高昌是个全民信佛的国家,一看玄奘这样的大师来了,哪还舍得放走?非要玄奘留下给他们讲法不可,玄奘本来就是路过,当然不肯,于是高昌国王鞠文泰就把他给软禁了,在历史上,玄奘是靠绝食才让鞠文泰放行,并答应回来的时候在这里讲法三年。
  当然,讲法三年什么的自然是没有兑现承诺的,因为等他回来的时候高昌已经被侯君集给灭了。
  嗯,大唐就是这么任性,诺大一个国家说灭就灭。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为了在四夷弘扬佛法,李世民爽快同意了册封玄奘法师为国师的建议,并且派了点军队护送他取天竺,其实他去学的那点佛法并不重要,文化侵略异族靠的也多是净土宗那一套,这么做无非就是树立一个牌坊罢了,对李世民来说一道圣旨无非也就是写两个字而已。
  至于高昌国?借他几个胆子,敢扣押天可汗的国师?
  接下来就简单了,弘忍进献棉花有功,也封了个国师,不过地位在玄奘之下,毕竟净土宗用来侵略虽好,放在自家的土地上还是有点让人受不了,禅宗就不同了,这玩意是给富贵人传的法,而且是佛门中唯一能跟净土宗分庭抗礼的,说真的,一千年后,所谓的佛教八宗也就剩下这俩了,其他宗派除了学术研究以外听说过的都不多。
  李世民和秦浩又聊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将这件大事的一个大概基调定了下来,最终又聊回了正事道:“走吧,去看看你那花。”
  佛道之事自然是大事,但若是和棉花相比,则无疑就是件小事了。
  圣人出宫,即使是李世民这样成天打猎的也不能抬腿就走,起码百骑是要带的,谁知道会不会哪旮沓蹦出俩刺客之类的,因此刚刚李世民跟秦浩聊了那么半天,主要也是顺便等百骑准备完毕,否则棉花面前,哪还有心思聊什么佛道?
  于是,一行人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出发了,秦浩这小庙还是第一次迎进来这么大一尊佛,一时间给下人们忙活坏了,赶紧洒水打扫。
  进了门,李世民诧异地问道:“欣儿呢?居然不出来迎接朕?”
  秦浩苦笑道:“应该是不在家吧,她可比臣忙多了。”
  秦浩简单解释了两句之后,李世民不由皱起眉道:“这丫头,成什么样子,哪有刚成亲就成天上外面去野的,她是不是仗着郡主身份欺负你?等她回来看朕怎么训她。”
  秦浩连连道:“不用不用,欣儿喜欢就好,说实话,臣就是喜欢欣儿干练的样子,回到家俩人说说她那边的事也有话聊,臣这边有什么事跟欣儿说她也能听明白,夫妻两人一块生活,还是得有点共同语言的好,臣这边这么多丫鬟下人,何必让她来持家呢?”
  李世民狐疑地瞅了秦浩一眼,看这样也不像是假的,一想以秦浩的本事地位也不至于区区一个郡主就能欺负住的,便道:“呵呵。”
  呵呵个屁啊!怎么感觉李世民瞅自己的眼神好像在瞅一个神经病似的呢,好吧,不跟你一般见识,秦浩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结,道:“看花看花,微臣领圣上看花。”
  秦浩这棉花真是按照花来养得,甚至还雇了好几个花匠,平日里掉一片叶子他都心疼,这些棉花可都是明年用来做种的,少一粒都不行。
  看着绿油油一片,跟小草似的棉花苗,李世民笑着问“种的够惊喜的了啊,这片地能产多少斤?”
  秦浩从少林寺要来的棉花籽全都种上不多不少刚好一亩左右,想了想道:“少说两三百斤吧。”
  这已经是秦浩打折之后的说辞了,要知道后世的棉花亩产都有七八百斤上下,但那都已经不知是多少代改良了,况且唐时一斤十六两,一两四十克,大概换算一下打个折,两三百斤稳妥一点。
  “多少?两三百斤?”
  要知道黄麻一亩即使是在现代也不过两百斤,换算一下单位在大唐能有五十斤就足以烧高香了,这棉花性能先不说,光亩产,其价值就已经难以估量了。
  “快,快去取那成品了的花来给朕看。”
  不一会,便由小蝶亲自捧着一坨棉花放在托盘上端了上来,第一次面见天颜,小丫头心里紧张的不行,手都哆嗦了,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来了贵客都只能是妻子出来招呼的,更何况是圣人亲自到了?也多亏李欣在外头野着呢,否则哪有她上厅堂的份。
  李世民却没注意到那么多,一把将托盘上那一坨棉花抓起来问道:“这便是成品?你说这玩意能做衣服?”
  秦浩笑道:“圣上稍等一小会”,说罢转过头对李世民的保镖李君羡道:“李大哥,麻烦您将弓借我用一下。”
  李君羡懵逼道:“弓?你要弓干什么,另外我这弓太大,你肯定拉不开,真的需要的话我给你借一把小的。”
  “无妨,弓大弓小都一样。”
  说罢,秦浩直接将李君羡身上背着的那把铁胎大弓摘了下来,好家伙还挺沉,怕不是得有二三十斤重。
  李世民诧异道:“你要弓干什么?”
  秦浩解释道“这坨棉花被摘下来太久了,得弹弹。”
  秦浩自然是不会弹棉花的,但这玩意有啥难的,瞎鸡儿弹呗,反正现在全世界就他一个弹棉花的,他说这玩意咋弹就咋弹。
  等到棉花终于弹的松了,便见秦浩拿出一物来,正是那自己做的纺锤,这东西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大部分小时候都有当玩具玩的经历,又没啥高难度,于是秦浩很容易就做了出来,至于纺车,那他这个文科男就无能为力了。
  众人只见秦浩用一根小棍子,滚过来滚过去,笨拙无比的来回晃悠,却确确实实的有一根棉线从那一大坨里分离了出来,层层卷上那个小锤子。
  李世民看的眼光大亮,只是瞅秦浩那笨手笨脚的样子实在来气,一把从秦浩的手里将两样东西抢过来道:“让开。”
  纺锤的使用挺简单的,秦浩那不熟练的动作跟慢动作也没啥区别了,李世民看了不一会就会了,接着便以比秦浩更笨更慢的速度一点一点的滚动起来,看着那一根根缠上的线,眼睛都挤成了一条缝,隐隐的还有点泪花落了下来。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三年之期
  看着李世民笨了吧唧纺线的样子,秦浩想笑又不敢笑,还得一顿马屁拍上去吹嘘他纺的好。
  李世民也高兴,随着手法的纯熟,动作也越来越快,嘴也越咧越大,等最后一大坨棉花全都纺完,足足有好几两洁白的棉线,便见他将线取下,拧成一股粗绳,双臂用力大喝一声使劲一拽。
  “喝啊!”
  结果自然是挺尴尬的,那一坨棉线缠在一块足有小半个巴掌那么粗,这要是能扯断才叫见鬼了呢,可结果李世民不但不怒反而更开心了,大笑道:“好结实,好结实啊,朕有此物,何愁天下不平!”
  李世民对自己的力量是有分寸的,天底下比他力量大的人不能说没有,但也绝对不多,他都没能扯开这线,足以证明其坚韧程度远超麻线。
  秦浩和众百骑将士自然连忙又是一顿马屁送上,只是拍着拍着,李君羡带头,却哭了起来,一开始是一个人哭,后来哭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的还以为秦浩家里死人了呢。
  李世民不解道:“李将军因何哭泣?”
  “圣上赎罪,臣失态了,臣自幼困苦,小时候一到冬天就跟去了半条命似的,臣的娘亲就是活活冻死的,若此物早出现些年头,家慈或许就不会。。。。。唉。”
  李世民也有些唏嘘,他虽然是贵族公子哥出身,但并不是不知人间疾苦,叹息一声对秦浩道:“此物早一年出现,便能多救朕数万百姓性命啊,这些棉花培育到全国,不知还要多少时间,你说这东西在那天竺国遍地都是?朕若尽起大军讨之,如何?”
  噗!
  秦浩好悬一口老血喷出来,神经病吧这是,应该说果然不愧是李世民么,为了点棉花脑子里第一反应居然是打仗。
  “臣以为不可,天竺离我朝太远,若从陆路走,近路的话必须穿越吐谷浑和吐蕃高原,翻过这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若是远路,就是玄奘取经那条路了,一路上路远不说而且要穿过百十余国,实在是有些鞭长莫及,而且那地方热的要命瘴气严重,实在不适合用兵,若是派人随着玄奘取来的话么,一路艰辛不说而且哪怕是百十来人恐怕也取不来多少,几年以后这棉花就算不能种遍大唐但堆满仓库还是能的,要那么点棉花没什么用。”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才压下了出动大军的想法,看来这玩意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等了,想要穿上棉布的衣服,恐怕且还得等两年了。
  却听秦浩继续道:“但臣以为,天竺一地遍地珍宝,其国民弱而不识,若能开展航海贸易,亦是我大唐之幸,若能有一支下海的船队,通过海运与天竺众国接触,让其承认我天可汗之地位,未必就不可能。”
  秦浩也是突发奇想,要知道大唐时期虽然航海技术已经成熟,近海远航基本上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有一个例子,倭国遣唐使有记载的是二十次,大唐是十九次,也就是说二十次出海只有一次葬身大海,百分之九十五的安全率,这已经比欧洲大航海时期高多了。
  但是,大唐对大海的重视却是远远不够的,大半的精力全都放在了西边,对南边基本上就没怎么正眼瞧过,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始终都没成过规模。
  若能借此机会让李二对南边产生兴趣,让航海事业受到重视,甚至殖民天竺,那可比经略西域容易多了啊!甚至于有了朝廷的重点支持,发现新大陆也不是不可能啊。
  李世民奇道:“遍地珍宝?天竺那地方除了这棉花还有其他宝物?”
  “是,比如臣就知道其南部有一种稻米,产量在特定地区是我大唐的三倍以上,而且还不挑地,更耐。。。。”
  “多少?三倍以上?”
  秦浩点了点头。占城稻种在江南地区一年三熟,产量相比于原始古稻产量翻三倍没毛病,还有甘蔗,那玩意大唐此时也没有,秦浩想吃一口糖醋里脊想的都快疯了。
  李世民登时眼睛就绿了,大吼一声道:“快,给朕拿地图来,朕要出兵!朕就是尽起百万雄兵也要将这地方给拿下来。”
  唐朝当然是没有天竺地图的,不过秦浩却能凭记忆画出简略图来,得知从陆地上走如此费劲之后李世民只得叹了口气,看来这地方确实是只能从海上走了。
  “朕听玄龄说过,你那青帮要了扬州的船厂造船?”
  “是。”
  “嗯。。。。。如今国库不丰,确实难以给你们太大的支持,这样吧,从今以后所有河道收益朝廷分文不取,青帮产业的一应税务五年之内全免,你们安安心心的给朕造船,船工享府兵待遇,每年秋收之后由朝廷进行操练,平日该做生意就做生意,该捕鱼就捕鱼,如何?”
  李世民最近正琢磨着府兵制改革的问题,居然聊两句天的功夫给大唐开了一只水军府兵,秦浩也是醉了。
  这特么什么情况?按这说法,青帮要发展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大唐水军是怎滴?这还是那个我熟悉的民间组织?另外青帮要是发展成水军了,张亮以后干啥去?老子还能当这青帮帮主不?
  “这青帮,还是得你管起来啊,那什么两年之期朕看就此作罢吧,具体怎么弄,你去跟玄龄他们商议去。”
  得,秦浩感觉就这么一会的功夫,他整个人生都有了一种脱轨的感觉,这特么老子不就是领你来看棉花的么。
  可是话既然赶到这了,秦浩也不能不接啊,几乎是条件反射的,都来不及过脑子,秦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