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大哥-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笔上。
注:威尔逊,一战期间美国总统,主导凡尔赛条约,当时随手画个圈就成立一个国家,奠定现代世界国家的基本格局格局,一大半以上的欧洲国家就是这货画出来的,当然也为二战爆发埋下了坑。
第三百零二章 提前十年的安西都护府
秦浩直接拿笔在地图上画圈的行为让门下省的一众大佬们都感觉很诧异,要知道一屋子人里就属他年龄资历最小,就算他新封了侯可这屋里现在依然属他最小,更何况李二还在这呢。
好在那毛笔上没蘸墨汁,否则他哪怕是再得宠,李世民也得治他个狂妄之罪,不过随着秦浩的讲解,众人倒也渐渐的也顾不得皱眉了,全都被秦浩宏伟而完整的战略计划上了。
“这里,黄河沿岸和青海湖一带,赏赐给党项,让他们在此牧马,这里,可以赏赐给当地的羌族,他们羌人在西南一带向来挺受欺负的,这片地方足以让他们乐出声来了,这里,可以考虑让吐谷浑复国,管理鲜卑人,扶一个傀儡可汗,如此他们三方互相牵制,也就不怕他们做大了。”
房玄龄皱眉道:“让吐谷浑复国?这。。。那这仗岂不是白打了。”
秦浩笑道:“我大唐天可汗打他吐谷浑是因为他慕容伏允不识好歹,劫掠河西走廊上的西域胡商,我们是为了替西域小国做主才出兵罚罪的,如今慕容伏允已死,我们自然要对鲜卑人稍微好一些,只要政权牢牢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复不复国又有什么干系?他们已失去了所有肥沃的水草,几十年之内只有依靠咱大唐才能摆脱被党项人欺负的命运,这种三者平衡只要咱们稍微掺和一下,足以保持吐谷浑故地的稳定。”
李靖和侯君集有些不高兴,他们好不容易才把吐谷浑给灭了,转脸又扶了一个,那他们折腾这一大圈是在干啥?
李靖道:“可是如此一来他们一分为三,势必不够团结,万一那吐蕃统一之后举国南下逐个击破,如何挡之?”
秦浩早知有此一问,笑着道:“咱们当然也不能在此白打这一仗不是,臣提议,在此建西宁郡,迁部分汉人至此,设安西大都护府,统筹管理所有番族势力,协调军事部署,一旦与吐蕃有战事,只需遣一上将领些许番军出征,破之如探囊取物一般。”
历史上的安西大都护府当然不在这,不过秦浩有起名困难症,索性就盗用了,大都护府是贞观十四年才有的概念,集大唐十几年管理少数民族的经验之大成所创,秦浩则恬不知耻的给盗用了,因为本就是几年之后的东西,所以思路意外的顺畅,深得众位大佬赞赏。
“这里是大非川,卫国公应该对此处最为熟悉,右通海藏,左引甘凉,扼控边陲,卫屏中原,若在此处建城,驻三千精兵与此,则西南之地,尽归大唐矣,除了军事用途之外还可以成为河西走廊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对咱大唐的商路也是有百利而无一海。”
其实哪里用李靖来看,初唐的宰相哪怕是长孙无忌这样的纯粹书生又哪有不懂兵的道理,一看地图就知道这地方驻军建城的厉害,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又可以自负税收,都不用朝廷操心他经济建设的问题,整不好不但不赔钱反而还能给朝廷带来收入。
“这。。。。这所谓都护府一建,无异于捏住了三族之命门啊,他们能同意么,那拓跋赤辞如此恭敬,此举怕是要让他寒心啊。”
秦浩胸有成竹地道:“此郡不收异族之税赋,靠河西走廊上的胡商维持,过往商旅一多必然繁荣,不管是西域奇珍还是中原用品都可以在此买到,这是方便他们生活的大好事,他们凭什么不乐意?大不了我大唐多援助他们一点,借着此城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呗,此事无需朝廷费心,我青帮就足以搞定。”
说着,秦浩稳稳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胸口,那安西大都督府如果真的能设立,西宁郡将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要冲,青帮已经是垄断漕运了,若能在陆运上也渗透一下势力,简直不要太美,哪怕是这西宁城全靠青帮来建,他也会咬着牙砸锅卖铁把城给建了。
不过李世民明显还没疯呢,这般军事重镇他疯了才会让青帮插手其中,这安西大都护府的战略与他一向以来王霸相辅的政治韬略不谋而合,他对此大感兴趣。
重相还在议论纷纷,李世民却已经决定了,直接道:“这安西都护府里的职官,该如何设置?”
闻言秦浩果断的闭嘴了,人员架构这种事一向都是政治中最敏感的部分,大战略可以畅所欲言,反正听不听在李世民,但这种人员架构的事可不是他能说的东西。
果然,见秦浩识趣的闭嘴,一屋子大佬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就连李世民看他的眼神也饱含赞许,这小伙子,多懂进退啊。
于是例行公事似的,一屋子大佬尤其是文武之间,激烈的吵了起来。
以房玄龄为首的文官派认为,大都护府虽然是管理地方少数民族,但党项已经服从王化,鲜卑人已经被打残,而羌人就是跟着打酱油的,西宁城又要承接过往商旅做生意自己发展经济,因此这大都护府应该以安抚异族协调异族融合异族为主要任务,所以应该派一个文官来管理此地。
而以李靖为首的武将派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这大都护府的核心应该是城中驻守的那几千精兵,战略意义更是远大于经济利益,必要的时候还要统帅三族番军去打吐蕃,因此无论如何都得派一个武将去当这个大都护。
这种时候文官通常都会比较吃亏,因为武将中有尉迟恭和程咬金这种人物,动不动就撸胳膊挽袖子让文官们重新组织语言,不过文官中也有魏徵这种能逮谁喷谁还能扯出圣贤来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强力主攻手,郁闷的李世民都快拔剑砍人了。
反倒是一切的始作俑者秦浩却眼观鼻鼻观口,一副我好累我已经站着睡着了的样子。
他现在挺尴尬的,他没有官职在身,也就没有了明确的文武之分,按说他一介书生天然似乎就应该站在文官的阵营之中,可偏偏他一手建的那个青帮如今都成了府兵的编制,大唐又不缺儒帅。
打吧打吧,反正这一切跟我无关,咦?师父你瞪我干啥,你眯眼了?咋还对我挤眉弄眼的呢,哎呀我瞎啦~啥也看不见了~
第三百零三章 迂回的站队
门下省的茶水还不错,至少是秦浩这样的茶道大师所喝过的,除了自己家以外最棒的茶了。他就这么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看一群文武大佬吵架权当在看话剧了,倒也觉得挺有意思。
这么大的事当然不可能一天之内就吵出个结果来的,于是当天晚上众人各回各家,各找各的智囊出谋划策,引经据典,打算来日再战。
不过党项人还在京城里等着呢,总不能不招待人家给人家晾着不是,安西大都护府的事现在基本上就算是定了,就算都护的人选一时半刻的定不下来倒也并不影响招待他们的进度。
总的来说,拓跋赤辞对地盘的划分还算满意,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统一了党项,并且成为让党项飞速发展的第一任可汗,这样的基本目标天可汗十分痛快而又明确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只是除了地盘以外的其他部分,他就算不上太满意了,羌人也就罢了,关键是吐谷浑居然还复国了,硬是让大唐在他在周边树立了一个强邻,虽然此吐谷浑早已非彼吐谷浑,以后只有他欺负人没有人欺负他的份,但不爽终究还是不爽的么。
而大唐建西宁城的消息他自然也知道了,除了苦笑之外他也做不得什么,毕竟人家名义上是来服务他们生活,帮助他们发展经济的,他们总不能找理由给拒绝了吧。
天可汗驻三千军你都不让,你想干什么?造反么?
也不知道这拓跋赤辞是从哪个犄角旮旯得到的消息,居然知道了大唐文武之争。
到底是让文官过来管理,还是让武官过来管理呢?起码这对拓跋赤辞来说几乎用不着犹豫,十分强烈的邀请文官来青海湖附近他的王庭做客,却又并不太方便直接跟李世民谏言,否则岂不是显得人家有私心不是,以至于第三天秦浩领着他在长安买东西的时候这位酋长还时不时的提起这事来,希望秦浩帮他们党项人苦逼的生活改善改善啥的。
自然,来个武将那就是来打仗的,不欺负你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哪有文官那么好说话,而且还能支援他们这些苦孩子的经济建设。
秦浩却不管不顾,对拓跋赤辞几次的明示暗示视若不见,只一心领着这土包子逛超市,一会看看茶叶,一会看看丝绸,所有党项人需要的东西他们青帮的超市完全都可以全包了么,正好将他们手里的盐引都收回来,也算是彻底没了后顾之忧了么。
“拓跋大汗,西宁城就建在咱们自己的边上,您可得多多支持才行啊。”
“不敢不敢,可汗之称现在可万万不敢,只要是天可汗有所吩咐,我党项全族必定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建城的时候有任何需要尽管开口便是。”
秦浩笑着道:“当然,我天朝上邦自然不会让你们白忙的,我青帮打算在西宁城也建一个类似的超市,当然了,那就只能以批发为主了,可能货物上不会像长安似的这么全,但基本的生活用品肯定还是会有的,这也是为了方便你们党项人的生活么。”
拓跋赤辞也是个聪明人,眼珠一转就反应过来,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德阳侯,这超市既然是建在西宁城,那这货,是卖给我党项呢?还是。。。。”
秦浩爽快地道:“在商言商,作为青帮的长老,我当然是建议卖给党项的了,从中原运到西宁,这一路交通不便,能运过去的东西实在有限,这么点东西我还分批卖,那多费劲啊,卖给你们多方便,不,准确的说是只卖给拓跋氏,至于那其他人要用,大可以跟你们买么。”
拓跋赤辞至此大为惊喜,这坏事一下子还变成好事了呢。
垄断对大唐的贸易,则他统御其余的党项七部自然就简单多了,把这东西卖给羌人也好鲜卑人也罢,过手抽油就不说了,关键是他还能对两族起到控制的作用,这简直就是让他们党项人崛起的一大机遇啊。
“唉!不瞒大汗您说,如今这苦寒严冬,确实不是急着铸城的时候,将士们刚打完仗回家跟老婆孩子过几天安稳日子,这要是再动员起来,圣人他于心不忍啊!”
话,秦浩就只能说这么多了,再说多就有违自己的原则了,就看这拓跋赤辞能不能听得懂了,若是听不懂,那也只能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自己绝不要和这种人有任何一丁点的交集,要知道,这世上最可怕的敌人可从来都是猪队友的。
拓跋赤辞一愣,本能的就觉得秦浩有半截话没说完,却又一时想不明白那是什么,求救似得看他吧,他还就不说了,一副公事公办请他在超市采购的样子。
见此,秦浩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就是差距啊,这话要是跟长孙无忌之类的一帮中原老狐狸去说,怕是他刚说个开头,对面就明白了。
好在这拓跋赤辞虽然不如中原的政治家,但至少智商还是在线的,等到了第三天他来跟李世民告别的时候,居然主动提出,大唐在西宁建城不易,他们党项人愿意出人手三万,牛羊等补给二十万来帮助大唐修建此城。
李世民都特么懵了,他修这城的目的就是卡他们党项的脖子,这怎么还自己主动呢?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青帮要在西宁城建超市,以李世民的智商难道还想不明白此中玄机么?
秦浩,这是要用超市来卡住党项人的脖子,与大都护府自然是相得益彰的好事,同时党项又可以通过超市来卡羌族和吐谷浑的脖子,只要他对大唐忠心这玩意对他百利而无一害。
如此,这才有了人手三万,牛羊二十万的主动奉献,但这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其中涉及到如此巨大的经济交易,西宁的地方行政管理必然极为复杂,这。。。。。再派武将过去怕是不太合适了啊。
再说了,人家为了帮你建城又出人又出肉的,你好意思派个武将去祸害人家?
秦浩虽然没明确地开口站队,但实际上他的行动,还是站在文官这边的,至少在他眼里,派个能打仗的大都护去西宁城意义并不大,真出了点什么事三千大兵未必就挡得住,至于常驻更多?府兵制的基本制度又注定这根本不可能。
第三百零四章 一片‘公心’
一场文武之争,就这么在秦浩的掺和下鬼使神差的结束了,结束的这么突然,这么让人措手不及。
安西大都护的人选压根没和众人商议,李二自己就决定了,因为这个人选压根就用不着商议:晋王李治。
嗯,此时的李治拉屎还不会擦屁股呢,这职位对他来说很合适,满朝文武没有任何人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就跟李泰担任扬州大都督一样,唐朝的皇子通常都会兼任一下某个封疆大吏,特殊时期的时候可以随时到岗上任名正言顺的接管地方最高权利,但实际上在这种太平盛世除了个名头之外卵用都没有,要不是秦浩撺掇的扬州大开发需要个挡箭牌,估摸着李泰这辈子都不会知道扬州到底长什么模样。
都护府中,大都护最大,而且算是军事长官,但是很显然,武将集团们并不认为自己赢了,除非晋王殿下可以英明神武到穿着开裆裤上战场的地步。
而都护府之下,设了个经略使,主要负责安抚四周少数民族的工作,很明显,这是个文官,还是需要亲自上任的文官,如果大都护大人没什么指示的话,西宁城中此人最大。
对此,文官们自然是要弹冠相庆了,这次在讨论人选的时候就轻松自在多了,也不知是哪个缺心眼的,居然提了秦浩。
秦浩当时的表情是嗤之以鼻的,自己是几斤几两自己还不清楚么,都护府经略使,从三品紫袍傍身的帝国大佬,若能立下功绩回来都可以当宰相了,就凭自己的资历这才哪到哪啊。
可结果让秦浩眼珠子都掉出来的是,那房玄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居然同意了,愣是将他放在了备选之一的位置上。
更让秦浩诧异的是,不光房玄龄同意了,依然兼着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居然也同意了,到最后所有的帝国文官大佬居然都特么同意了,唯一一个没同意的居然是魏徵,理由竟然是他得留在京城生孩子。
这特么都哪根哪啊!从三品啊!紫袍!老子今年才十六岁,这不是扯犊子呢么,你们丫的啥时候变得这么大公无私了,都没有什么知己好友门生故吏的要推荐的么?
秦浩也不是笨蛋,眼珠一转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文官集团对秦浩的一次拉拢,只是让他颇为惊悚的是,如今这大唐的文武之隔阂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了么?
经略使这种级别的封疆大吏,基本上一旦当上调子就算是基本定了,从此以后他秦浩便是地地道道的文官,这次能换上一身紫袍穿他也得承这帮大佬的情,日后他们文官和武将再打起来他就很难独善其身两边不靠了。
平心而论,以秦浩的功劳和能力来说,有没有机会换一身紫袍穿穿呢?恐怕还真是有的,光是组建青帮一条就足以让她出将入相了,在边区历练几年后回来当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一点也不过分,可官场上的事,从来也不是只看这两样的啊。
秦浩现在差的,是资历和年龄,就像他自己吐槽的一样,翻遍史书,哪有十六的宰相,这帮大佬们也正是借此机会扶秦浩一把,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点了,为了不让秦浩稀里糊涂的哪天跟着青帮的海军去打仗,他们也是拼了。
可秦浩却不干了,他又不是官迷,穿不穿紫袍子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反正现在也是侯爷的爵位了,当官的话怎么也得是五品起吧,差那么一品两品的他还真没太过在乎,最关键的是,那特么西宁城多远啊!
不毛之地、苦寒之地、蛮荒之地、还特么在青藏高原上,除了建城之后留下的一点汉人之外整天跟少数民族还有西域色目人打交道,估摸着除了看草原姑娘跳舞以外一点娱乐活动都找不着了,一年能回家一次就算是谢天谢地祖宗保佑了,我特么放着京城娇妻美妾的富贵侯爷不当是不是有病?
于是秦浩连忙道:“圣上,臣年轻识浅,轻浮放浪,实在不适合担此重任,臣建议,当遣一德高望重阅历丰富之老臣,当此重任。”
李世民白了他一眼,对别人来说一步登天的好机会,他却直接放弃了,秦浩心里那点小算盘他心里其实跟明镜似的。
可李世民其实也真是挺犯难的,按规矩从京城往外地派遣文官只能升不能降,否则就有贬斥的意思了,这安西大都护府的意义也就没了,因此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就是正四品或从四品左右,偏偏这地方又太过重要,若所遣之人能力不足又实在难当如此大任。
这也是刚才这帮大佬提议秦浩他没有斥责胡闹的原因,实在是可选择的人太少太少,以至于连他都觉得如果让秦浩去未必就不行。
于是李世民嗤笑了一声道:“轻浮孟浪,呵呵,你倒是挺有自知之明,那你说,这个位置谁合适?”
“这。。。。这么大的事,小臣就不参与意见了吧?从三品。。。这个。。。问我不好吧。”
李世民可不管这套,越是这样举荐起来反而还越无私呢,于是李世民一个劲的追问,仿佛秦浩不说出个人名来就不让他出屋似的。
最后,似乎是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秦浩终于说出来一个他自认为最合适不过的人名道:“要不。。。。应国公?应国公乃开国功臣,论地位倒是够了,论能力的话臣听说他是商人出身,西宁城地处西域商路要道,一应供应给养全靠过往商旅,臣实以为此人乃最合适之人选。”
李世民愣了,满朝文武也愣了,实在是这人的存在感这两年来太低太低了,低到秦浩今天不提他们都想不起来这个人的地步了。
“武士彟?你什么时候跟他有交情了?”
“圣上,您可不能瞎冤枉好人啊,臣这么说可全是一片公心啊,您觉得不好,可以再问问别人么。”
李世民一想也是,武士彟这种昨日黄花,跟秦浩平日里压根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估计平日里也就是见面互相点一下头的交情,如此看来他可能还真是一片公心了,莫非这小子转性了?嗯。。。别说,那老东西商人出身,可能还真挺合适的,扔远远的让他自生自灭倒也省的碍眼,正好最近要成立那个唐联储了,省的他和太上皇搅和到一块再起什么波澜。
当然了,秦浩啥时候真的一片公心过,他想调走的可不是武士彟,而是他那徐娘半老的夫人,和他那穿着开裆裤的女儿。
第三百零五章 试探
一杯暖茶下肚,这冰冷的身子骨似乎也稍微松快了一点,秦浩彬彬有礼地道:“多谢夫人款待。”
秦浩对面是一个徐娘半老的女人,许是屋里炭火点的旺盛的缘故,只穿着一身素白衣裳,恰到好处的勾勒出她婀娜的体态,举手投足皆有一股成熟的魅力。
这女人是武士彟的老婆杨氏,也就是著名的武则天的妈,今天秦浩破天荒的又来他们家做客了,而且又赶上武士彟不在的时候,又拉着杨氏东问西问的聊了好半天。
这几乎已经是秦浩的日常了,不知道的还以为秦浩是看上他们家大女儿了呢。
当然,杨氏恐怕是没法这么想的,作为一个以反唐复隋这么高难度任务为人生目标的女人,早就察觉到秦浩对她的试探了,只是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到底是哪露出了马脚让人家怀疑了?难道这秦浩真的聪慧到了这般鬼神莫测的地步?
自从那天刺杀风波之后,秦浩便亲自介绍了个禅宗和尚常驻在他们家中,享受她杨氏的供养,自己以虔诚佛教徒的身份示人,总不能不同意吧!而这几日老爷在准备远走西南的事,这货却成天的往家跑,好像专门来找她聊天似的,以前也没见他跟老爷有什么交情啊!那模样就跟熟女控看上了她似的。
她的侍女倒是曾建议过,一不做二不休把秦浩弄死,但杨氏却不敢,既然秦浩已经怀疑她们了,那么他一定会留下后手,真要是弄死他岂不是不打自招了?到时候不光自己,怕是整个弘农杨氏满门都悬了。
当然,怀疑终究只是怀疑而已,杨氏相信秦浩绝对不会有什么证据,自己也是将信将疑,只要自己不要慌,就不信他真的能试出什么来。
只是一想到,这小子一句话就把自己全家扔到蛮荒的大西南跟异族过日子,放弃京中这数年的苦心经营,她这心里就恨得牙痒痒,尤其是还和焦子顺那帮二货挨着。
杨氏强挤出一丝笑容道:“秦侯客气了,多亏了秦侯美言,我家老爷才能得到这个机会,总是对我说,秦侯是咱家的大恩人呢,些许茶水也值秦侯一谢,看来秦侯这是没拿我们家当自己人啊。”
秦浩尴尬地将头转了过去,因为杨氏刚才说话的时候是用手拄着桌角,低着头说的,再加上她身上这身衣服颇为宽松,里面又是真空,所以大半个白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