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西域复归西突厥,那么大唐离阿耆尼和龟兹就远了,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才有胆子来浑水摸鱼,想顺便捞一笔,可惜啊,李浩卓绝的军事才能将他们的美梦给打碎了,现在的阿耆尼和龟兹国王肠子都悔青了,然而世上并没有后悔药,阿耆尼和龟兹谴使来向唐军投降,全都被苏定方和薛仁贵呵斥了回去,两个小国只能召集举国之兵,硬着头皮准备迎战。
阿耆尼和龟兹国的王城倒挺结实,可惜他们国家的战力太弱,比当年的高昌都远远不如,城池再坚固,守城的如果是一群废物,那么一切都是空谈,薛仁贵花了七日时间带兵到达龟兹,只用了两天时间便攻下龟兹王城,龟兹国王跪在王宫之中受降。
苏定方花了六日时间到达阿耆尼,花了三日时间攻下阿耆尼王城,阿耆尼国王想要逃跑,被苏定方生擒。
苏定方和薛仁贵攻打的都是软柿子,基本没废什么力气就大获全胜,接下来,他们各自留兵五千镇守阿耆尼和龟兹,然后带兵返回庭州。
当苏定方攻下阿耆尼的时候,李浩已经来到了可汗附图城下,可汗浮图城的规格跟庭州差不多,甚至比庭州还小一点,李浩如今兵临城下,城墙之上到处都是敌军,严阵以待。
李浩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派兵围三阙一,在可汗浮图城外四里处扎营,大白天就让士兵们吃饭休息,因为他准备夜战。
到了晚上,唐军营中号角响起,三十多架小型投石车被推了出来,距离可汗浮图城一里多地才停下,然后,无数木桶被运到投石车旁,这些都是装葡萄酒的木桶,每个木桶的顶部一个酒杯大的口,原本这些口是倒酒用的,通常是塞上软木塞,不过现在这些口上没有木塞,而是塞着布巾。
看着下方唐军之中火把攒动不止,似在频频调兵,而且隐约可以看到出动了投石车,城中西突厥大军纷纷涌上城头,准备迎战,可等了半天,也不见唐军出击。
“侯爷,一切准备就绪!”飞鹰向李浩禀报。
李浩点了点头,道:“开启投石车,将这些木桶放到网兜里,点燃布斤后投掷出去。”
“是!”飞鹰立刻拿着令旗去传令。
三十架投石车缓缓启动,铁丝网兜中放着木桶,然后只见兵士们纷纷用火把点燃塞住木桶口的布斤,这些布斤遇火就燃,显然上面是洒了油。
铁锤敲动机簧的声音传来,然后只见无数道火焰在天空划出长长的弧线,越过城头,从西突厥众军的头顶飞过,落向城中,西突厥众军还仰起头来看,感觉好美,像流星。
李浩也觉得这画面很像漫天的流星,但他却知道,这些“流星”虽美,却很致命,他要用非常残忍的方法夺下这座可汗浮图城。
“轰!轰……”城中忽然传来爆炸之声,接着便看到火焰之光从城中燃起,城头西突厥大军惊呆了,唐军投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因为他们站在城头之上看得一清二楚,那些东西落进城中别爆炸开来,遍地都是大火。
李浩看到城中的冲天而起的火光,幽幽叹道:“石油……真是一个好宝贝啊。”
没错,这些木桶之中所装的,正是石油,李浩在那砾石丘陵上发现的正是石油,而且是浮于地壳表面的石油矿,虽然储藏量不大,但那也是对储藏量达到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大油矿而言,李浩所需要的石油量,几吨便足矣。
一百多个装满石头的木桶投入城中后,整个可汗浮图城已经陷入一片火海,城中尽是惨叫哀嚎之声,那些守在城头的大军备受大火的炙烤,却无法下城,一些人实在受不了了,便从城头放下绳子,还有人急得直接冲城墙上外城外跳,摔死总比被烧死强吧,可城外还围着一万唐军呢,于是这些人无一例外地地全都成为了俘虏。
李浩用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打了一场超级胜仗,一夜之间,没有费一兵一卒,谈笑间,城池灰飞烟灭,天亮了,城中大火还在烧,周围数里之内都有灼热之感。
上万西突厥大军被俘虏,其他的敌军已在城中化为灰烬,此刻西突厥的一万俘虏被聚集在城南五里之处,呆滞地望着还处于火海中的可汗浮图城,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到现在也不明白,唐军朝他们城中投掷的到底是什么,那漫天的大火,仿佛来自地狱的猛兽一般,一下子就将一座城给吞噬了。
接下来,李浩开始圈地拓土,带兵一路向西,一旦遇到西突厥的游牧部落,一律击溃,然后俘虏,只要他战马踏过的地方,从此之后都是大唐的疆土。
一路向西行来,遇到不少游牧部落,李浩收获也是颇丰,获得牛羊无数,俘虏也急剧增加到了近两万人。
终于,第七天的时候,李浩的大军停了下来,因为前方就是天山山脉了,李浩知道,在天山山脉的背面是格尔萨,这次格尔萨很乖,没有趁火打劫,所以还是别吓唬他们了,望着绵延的天山,李浩幽幽道:“差不多了,算上可汗浮图城,差不多有千里疆土了,来人!立界碑!”
一声令下,立刻便有许多兵士抬着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石碑上前,然后开掘土,立碑,碑上的碑文乃是李浩所作,军中工匠代为铭刻,内容是:“大唐国境界碑,此界以东,皆为唐土,尔等外邦,不可轻犯,若仰中华之文明,可虔心来朝,敢图大唐分毫寸土,必灭其族,有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大唐贞观十七年,李诗狂立碑于此,警醒万邦。”
界碑立下,众军望着肃穆无比的石碑,看着上面嚣张无比的碑文,竟平添几分豪情和肃杀之气。
李浩站在界碑前,负手而立,望着碑上的碑文,久久不语。
马周从后方缓缓走上来,正在李浩身旁站定,看了许久碑文,笑叹道:“古有窦宪北击匈奴,勒石燕然,今有李诗狂天山立碑,威震万邦,诗狂你此生已无憾亦。”
李浩嘴角轻扬,淡然一笑,望向四周辽阔无比的土地,傲然道:“从今往后,大唐的疆土有多大,由我李浩说了算!”
马周闻言浑身一震,李浩的这句话很狂,太狂了,但马周并不觉得李浩狂妄,因为他知道李浩有说这句话的资格,李浩的这句话能让人热血沸腾,马周甚至都有点后悔自己年轻的时候为何不好好学武,那样就可以和李浩一样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不世功绩,也不枉来这个世上走一遭,男儿生当就该如此。
第一卷:混迹大唐 401章:又见小迪
就在这时,忽有斥候从西边策马狂奔而来,到了近前后,翻身下马行礼奏报:“禀报李总管,马监军,西南十里处,有两万西突厥大军向这边疾驰而来。”
“哦?”李浩闻言挑了挑眉,冷笑道,“那敢情好,本总管倒要看看,西突厥对本总管所立的界碑,可有意见,传我军令,全军战备!”
此令一出,全军
《开着房车回大唐》401章:又见小迪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一卷:混迹大唐 402章:李浩难封(上)
李浩不知道自己这一夜经历了几次暴风雨,五次?六次?记不清了,他自认这方面能力不差,但最近这段时间他疲于赶路,实在累坏了,现在又被图兰朵折腾了一宿,所以第二天,他一直睡到中午才醒,虽然起迟了,但起床后还是要练武,这个不能耽误。
练武之后,吃饭,刚端起饭碗,杜洪急匆匆跑进来,道:“少爷,晋王和晋阳公主来了。”
“哦?”李浩闻言喜道,“我就不去迎了,也不是什么外人,你直接带他们来这里一起吃饭。”
“是。”杜洪领命退下。
没过多久,李治和李明达踏入餐厅,二人见面便行礼:“拜见先生。”
李浩抬头看了看他们二人,李明达长大了好多,今年有十一岁了,小萝莉变大女孩了,不过还是那般可爱,一双大眼扑闪扑闪的,仿若会说话一样。
李浩笑着指着早已准备的座位和碗筷,道,“二位殿下,来,快坐,一起吃饭。”
“谢先生。”二人道了声谢,双双入座吃饭。
席间,李治和李明达很安静,几乎都没怎么说话,李明达本来就极守规矩,食不言寝不语,而李治却没有这个习惯,他这次之所以这么沉默,完全是因为尴尬,因为之前因为武媚娘出家的事情,李治怪李浩,好一段时间没来找李浩。
但他到底还是尊敬李浩,把李浩当良师益友,况且事情过去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渐渐开始想念李浩,听说李浩回来了,这就和李明达来见李浩了,他超级想听李浩讲在外打仗的故事,听说李浩这次一人打败七国之军,不用想都知道一定很精彩。
李浩知道李治沉默的原因,怕他尴尬,便主动开口问:“晋王殿下,皇上最近身体可好?是否还是每日操劳国事?”
李治一本正经道:“父皇身子挺好,最近确实很忙,为了之前侵犯我大唐之事,吐谷浑、吐蕃、回纥还有薛延陀四国都来请罪了。”
李浩闻言来了兴趣,微笑道:“皇上发了雷霆之怒,一般的请罪是很难平息他的怒火的,这些外邦是如何请罪的?”
李治道:“吐谷浑王亲自来长安上两仪殿下跪请罪;吐蕃派遣大相葛尔东赞携国书和价值十万贯的金银珠宝前来请罪;回纥谴使来谢罪,并送来一名王子为质;薛延陀真珠可汗将其最心爱的女儿送来长安,让父皇赐婚,今早刚到长安,诗狂你有福了,我今天偷偷看了一眼,那薛延陀的公主很漂亮。”他前面说得一本正经,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忽然露出一脸坏笑,这坏笑一看就是跟李浩学来的。
李浩闻言皱眉:“薛延陀公主漂亮关我什么事……等等,皇上不会是想把公主指派给我吧。”
“正是如此呢。”李治咧嘴笑道,“诗狂你此次立下泼天战功,打得那些外邦心惊胆寒,可因为你太过年轻,父皇三次提出对你的封赏,都被群臣驳回了,父皇正愁不知该如何封赏你呢,所以父皇打算先将薛延陀的公主赐婚给你,相信父皇很快就会派人传召你了。”
“卧槽!”李浩闻言惊得豁然站起,但想到李明达还在场,有点失态,他赶忙又坐下,心中暗忖,“这个薛延陀的公主可要不得,我都有五个老婆了,哦,不对,还有个小迪,她肯定也是我的,那就是六个老婆,我就算是老黄牛,也耕不了这么多地,必须拒绝掉。”
他暗暗下定决心后,见李治一直在那笑,尴尬咳嗽一声,岔开话题,问:“晋王最近在看什么书?”
李治道:“治最近在看《论语》。”
李浩点了点头,道:“《论语》好,都是圣人之言,讲的都是立身明德的道理。”
然后他又转头问李明达:“晋阳公主呢,也看书么?”
李明达眨巴着大眼,道:“明达也看《论语》,稚奴哥哥带给明达看的。”
李浩笑问:“身子最近可好?要多出来走走,可别一直闷在宫里,你这个病啊,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方可。”
李明达笑着点头:“嗯,明达经常出宫玩,父皇每月还带明达便服出巡,到长安城里玩,父皇每次带明达出宫,都会去先生的太白楼吃饭。”
“哦?”李浩闻言笑问,“那皇上每次去都喜欢用哪个包间?”在李浩看来,李世民吃饭,不可能坐大厅的,肯定坐包间。
李明达想了想,道:“父皇一般都是用地字五号包间,虽然房间不大,但父皇说,从地字五号的房间窗户看街景,最是有意思,还可以看到对面茶楼里的说书人说书呢。”
李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陷入沉吟状态,过了片刻,他忽然转头对站在旁边奉食的两个丫鬟挥了挥手,道:“你们都退下。”
于是那两个丫鬟退下了,餐厅里只剩他们三人,李浩目视李明达,缓缓问道:“明达,你说……你父皇的众多皇子里面,你最希望谁当太子?”
李明达闻言毫不犹豫道:“明达自然是希望稚奴哥哥做太子了。”
“哦?”李浩挑眉问,“为什么?”
李明达道:“因为稚奴哥哥好啊,稚奴哥哥若是做了太子,将来便做皇帝,稚奴哥哥一定能做一个好皇帝的。”
李浩问道:“那魏王和吴王呢?他们不好吗?”
李明达摇头道:“李泰哥哥跟太子哥哥抢太子位置,害得太子哥哥都被贬成庶人了,都怪李泰哥哥。”
李浩闻言一愣,当真是童言无忌,然而李明达说的是事实,倘若不是李泰跟李承乾争储,李承乾还真的不会倒台,至少李浩没那本事扳倒他。
李明达接着又说道:“李恪哥哥倒也没什么不好,可明达听舅舅说,李恪哥哥是那隋炀帝的外孙,所以不能做皇帝,舅舅说的话应该不会错。”他所说的舅舅,自然是指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八面玲珑,真的很会做人,无论对谁,只要不是他的敌人,他都会表现得很冲和,谦厚,即便李明达跟长孙无忌来往较少,也对长孙无忌十分信任。
李浩闻言若有所思地点头,确实,李恪输就输在炀帝外孙的这个身份上,不然他还真的有可能问鼎太子之位。
李浩沉默了片刻,忽然道:“公主,现在我想要帮晋王争一下太子之位,想请你帮忙,你愿意吗?”
“啊?”李明达闻言一愣,随即问,“明达还是小孩子,能帮得上先生吗?”
李浩道:“帮得上的,你只要告诉我,你父皇一般什么时候带你出来玩?”
李明达道:“一般每月十六,因为十六没有早朝,只要天气不坏的话,父皇都会带明达出宫来玩上两三个时辰。”
“好。”李浩忽然朝她拱手一揖,“多谢晋阳公主,你已经帮过我了,还请公主千万莫要将今日之事告诉陛下。”
“啊?”李明达一时间有点茫然,回答了一个问题就算帮过他了?她弄不懂这是为什么,但她还是点头道,“嗯,明达一定不将今日之事告诉父皇。”
这时,一旁的李治忍不住好奇,问道:“先生,你是不是有什么妙计了?”
李浩点头:“嗯,有妙计了,一条能改变你父皇想法的妙计。”
李治闻言有点激动,想要追问什么妙计,可碍于李明达在场,他又不好多问。
下午时分,李治终于找到机会,准备单独问李浩,可王三忽然来报,宫里有人来传旨了,李浩赶忙带着李明达和李治去接旨。
宣旨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宦官,当他看到李浩身旁的晋王和晋阳公主时,明显一愣,接下来便用敬畏的目光看向李浩,如今的李浩,果然身份超然,他也不敢端什么天使架子了,先笑眯眯地朝李浩拱了拱手,道:“李侯爷,陛下有口谕。”
李浩赶忙行礼道:“恭迎陛下圣谕。”
宦官朗声道:“传陛下口谕,宣蓝田县侯李浩即刻入甘露殿面圣!”
李浩再次行礼:“臣遵旨!”他知道,李世民这是准备征询他赐婚的事了。
原本按道理,李浩必须跟宣旨队伍一起去长安的,但李浩先打发他们回去了,因为他打算和李治李明达一起去长安。
李治一听说才刚到侯府一会儿就要回去了,有点不大开心,还没听李浩讲打仗的故事呢,于是他请求李浩在路上讲给他听,并邀请李浩坐他的王驾。
李浩也不在乎僭越不僭越,便答应与他共乘王驾,李明达也一起坐在李治的马车上,去长安的路上,李浩就一直给他们讲自己这次的征战故事,不过是改版后的,各种添油加醋,做了很多的艺术加工,故事嘛,本来就是这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等到故事讲完,李治的王驾正好行到太极宫前,三人一起入太极宫。
李浩在甘露殿见李世民,按理说李浩立了大功归来,李世民见到他应该很高兴,毕竟上次李浩从庭州立功回来的时候,李世民就兴奋得不行,还赐他观看一场歌舞表演《秦王破阵舞曲》呢,然而这次李世民见到李浩,却是愁大于喜,李世民愁啥,该怎么赏李浩呢,听说李浩都有五个老婆了,这薛延陀公主他能接受吗,就算他接受了,似乎一个女人也不足以抵他的战功呀,哪有用女人抵战功的,那样也太荒唐了,顶多算是锦上添花吧。
第一卷:混迹大唐 403章:李浩难封(中)
李浩站于甘露殿殿心,李世民坐在高座上,李浩微微颔首,不直视李世民,以示敬畏,他已经行完礼了,可李世民说了一句“诗狂免礼”后,一直处于沉默状态,这让李浩很尴尬。
望着眼前身材高大却略显青涩的少年郎,李世民心中无法平静,曾几何时,自己也似他这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胸怀殊图壮志,傲气透骨,而如今,自己却已苍老了。
每当李浩奏凯归来时,李世民都要召见一下李浩,因为这样他能在李浩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人只要上了岁数,就特别怀念年轻时候的时光,这是通病,天可汗也不能免俗,除非他能长生不老。
“诗狂——”李世民终于开口了,语气洪亮略显激动,“你辛苦了。”
李浩拱手道:“臣为国而战,不觉辛苦。”
“你这一仗!打得漂亮!”李世民语气越发激动,道,“打出了咱们大唐天下无敌的气势,也创造了征战奇迹,得臣若你,朕……足慰平生!”
李世民这句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高赞誉了,李浩赶忙拱手道:“谢陛下赏识,臣定当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如饮佳酿,意犹未尽道:“一军战七国,飞夺西州,十日内灭十六万大军,力挽狂澜,即便是药师盛年之时也无法做到,诗狂,你当真是天赐大唐的神将军,你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李浩幽幽叹道:“回陛下,行军打仗哪有那么轻松,此番功绩说起来虽然绚烂无比,但征战之时,却是凶险万分,若是一招不甚,便满盘皆输,臣之所以还能站在这里与陛下说话,运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李世民连连点头,他是军人出身,打仗可是他的老本行,李浩说的确实是事实,不过李浩越是这般说,越发显得李浩谦虚内敛,李世民更加满意,慨然叹道:“可惜啊,可惜……”
李浩闻言疑惑问:“臣斗胆一问,陛下可惜什么?”
“可惜你立下了如此泼天战功……”李世民声音干涩,长声叹道,“朕却给不出一个像样的厚赏,朕三次为你制定了封赏,全都被满朝文武反对,他们说你太年轻了,当不得如此厚赏……”
李世民微微仰头,似在追忆,缓缓道:“朕记得你是贞观八年来的长安,时至今日,已有十年,十年内,你立下了多少大功,战功且不论,光是平定瘟疫、旱灾、雪灾、献稻种、盐田等,所有功劳加起来,满朝文武又有何人功绩能与你相比,开国从龙只怕也不过如此……”
说到这里,李世民再次无奈叹息,李浩知道,李世民是真的想封赏他,想重用他,可是满朝文武合伙起来阻挠,而且理由非常艹蛋,因为李浩太年轻了,年纪小怪我咯?年轻人就活该没有发展空间咯?李浩忽然对朝中的官僚风十分反感,甚至觉得恶心。
不过李浩还是坦然道:“陛下言重了,臣自己都未曾发觉已然立下了如此多的功劳,臣只是想着多为大唐做点事情,多为百姓做点事情,如此而已。”
李浩说的是真心话,要不是为了大唐百姓,以他那么懒的性格,肯定是安稳赚钱,然后在家偷懒,想嘿嘿嘿了就嘿嘿嘿,想啪啪啪了就啪啪啪,反正就是过荒淫无度的舒坦日子。
李浩越是这样说,李世民越觉得他好,越觉得对不住他,忽然道:“诗狂你且安心,你的封赏,朕一丝都不会少你的,朕已决定,暂且将你的功劳全部记下,待你到了而立之年,一并赏赐于你,到时候……哈哈,只怕朕都要给你异姓封王了。”
李浩闻言心头一惊,异姓封王,这可是个敏感字眼,即便是李靖和李绩这样战功赫赫的人,也没有封王,李靖只是封了一个上柱国,李绩则只是赐了国姓。
大唐不是没有过异姓封王的例子,燕王罗艺就是异姓王,是高祖李渊所封,但罗艺并没有立下什么泼天大功,李渊之所以封他为王,并赐国姓,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安抚,因为罗艺是个悍将,而且手握兵马,当时的大唐还不似现在这般无敌,有众多外敌环饲,徒惹内耗不如暂时安抚,封罗艺为王不过是权宜之策,总之,异姓封王不是那么简单的,李世民忽然说要给李浩封王,李浩心中有点忐忑,他到底是真心这么想,还是试探自己?
李浩也不知道该如何回这句话,索性选择闭嘴,啥都不说,就不会出错。
其实李世民确实有过给李浩封王的念头,但他随即就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在如今封爵都艰难无比的境况下,怎么可能给李浩封王,况且满朝文武可不是吃素的。
殿上静默了片刻,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