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着房车回大唐-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伤。”
李浩无奈叹道:“辛苦他了,那就让黑鸦跟你们一起乘房车回去吧,也好让他养伤。”
樊梨花点了点头,想要再说些什么,然而却想不出什么话题了,便起身道:“我先回帐去了。”
李浩微笑道:“好,我身体不利索,就不送你了。”
“你坐着吧,别送了。”樊梨花打开车门下车。
李浩一个人坐在房车里无聊,从盒子里取出圣旨来,将圣旨展开,放在茶几上,望着圣旨发呆,这艹蛋的圣旨是长孙无忌的杰作,他觉得圣旨中的每一个字都如此的扎眼,让他愤怒,忽然,他看到圣旨最后的一行字,不禁浑身一震,愣了片刻后,他颤抖地伸出右手轻轻摩挲这行字,双眼顿时湿润了。
只见这行字是圣旨最后的日期:永徽元年,一月初一。
熟读唐史的李浩自然知道,永徽是李治登基后的年号,李治登基了,那也就代表着……李世民死了,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长孙无忌能够顺利地鼓动文臣们逼迫皇帝立下这封圣旨,原来天可汗已经死了,软柿子李治又岂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李浩的泪水顺着脸颊滴落,打湿了圣旨,车门忽然被打开,李浩赶忙背转过身,抬袖拭泪,将圣旨收了起来。
陆云走进来,看到李浩拭泪的动作,惊问:“王爷,你哭了?”
“放屁!老子才没哭!”李浩转过头来,嘴硬道,“老子只是一不小心被磕到了鼻子。”
陆云知道李浩不愿承认,便也很识趣地不再追问,道:“我已经通知了樊梨花,秦怀玉还有程家兄弟,明日跟我回长安,不过樊梨花说让黑鸦跟我回去,飞鹰带其他特种兵沿途保护你。”
“嗯。”李浩点头起身,“没错,就这么办,以后樊梨花所说的话,你就不用质疑了,照做便是。”
陆云会心一笑,问道:“把她的命令当做是主母的命令?”
“有慧根。”李浩说话间走下房车,缓缓散起了步,陆云紧紧跟在他身后。
李浩走到车尾处停下,抬头望向东方,那里是长安的方向,此刻只见天边云彩和茫茫雪原,再无他物。
蔚蓝的天际,仿佛浮出了李世民的脸庞,李浩仿佛看到李世民在笑骂他:“你这小无赖。”
又仿佛看到李世民被他气得想抽他的模样,最后,画面定格在他和李世民的最后一次见面,那时候他站在殿门外,向李世民拱手作别,说了一声:“陛下,珍重。”李世民还礼说了声:“诗狂珍重。”
他不知道当时为何那么做,他只是有一种预感,那种感觉很低沉,很哀穆,原来竟是预示着那是他们最后一面。
李浩忽然抬起双手,叠与胸前,缓缓推出,朝着东方躬身一拜,陆云看得一愣,虽然心中疑惑,却没敢多问。
李浩拜完之后,直起身来缓缓道:“陛下,你安心去吧,大唐有我李浩在,万事无忧!”
听到这句话,陆云一阵懵逼,难以置信地问:“皇上他……”接下来的话,他不敢问了。
“嗯。”李浩点了点头,虽然陆云没问出来,但李浩知道他的意思,给出了回答,陆云得表情也变得肃穆起来。
李浩收整心情,转头望着高原之上绵延起伏的群山,他忽然发现,待在这里好几个月了,竟未曾仔细领略一番这里的风景,这里其实也无甚美景可言,但浩荡的高原,起伏的群山,壮阔的天空,却平添雄壮之感,李浩看得心胸顿阔,忽然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首诗,用在此处倒也恰当,便随口吟来:“草木青青,远来友人,山花绽笑,明月开怀;春光过眼,只是一瞬,你我情谊,可传万载;白云悠悠,只是须臾,你我情谊,千秋如恒;草木青青,远来佳宾,心如金玉,振振有声,佳人绽笑,少年开怀,友人是谁,说与你听,西方巍巍,大哉昆仑!”
第五卷:浮沉照影 758章:人未至,计先行
在这里停留的一夜,隔日一早,起拔出发,陆云按照李浩的吩咐开房车载着樊梨花他们先走了,临别前李浩还在陆云耳畔低语了一会儿,说了不少悄悄话,看他笑得那么奸诈,似乎又有人要倒霉了,李元忠则带着李浩还有七万多大军先回青海,随行的还有李浩的特种兵和李元忠的羽林军,自然还有监军许敬宗。
回到青海的时候已是一个月后,到了这里,李浩的高原反应终于消退了,在高原地带待了几个月还是有点效果的,以前他在青海卫城堡的时候,依旧会有一些高原反应,然而现在却一点高原反应都没有了,浑身力气都已恢复,这种感觉真好,李元忠将大军交给彭海之后,又在这里停了一天,然后才继续启程。
路过青海都护府伏俟城的时候,李浩没有停下,按理说他跟执失思力那么熟,路过应该去打个招呼,但彭海昨天说了,朝廷公文已下,新皇登基,改换年号,命大唐所有都督和都护回长安述职,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将会调职,也就是说,接下来执失思力能不能继续做青海都护还很难说。
昨天李浩听说新皇登基的时候,并没有惊讶,李元忠这才知道,原来根本不用他说,李浩早已知道李世民驾崩的事了,至于怎么知道的,他就不得而知了,连李元忠也忽略了圣旨上的年号,一般情况下,没人会在意这个的。
过了伏俟城,晚上休息的时候,李浩忽然来到李元忠的营帐中。
李元忠见李浩忽然来访,便起身相迎,问道:“诗狂,这么晚来找我,有何事?”
李浩让他在私下里就叫他诗狂,毕竟他们是老朋友了。
李浩笑了笑,问道:“你可有备囚车?”
“有。”李元忠愣了愣,问,“你要囚车干嘛?”
“关我呀。”李浩挑了挑眉,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道,“我现在是有谋反嫌疑的嫌犯,怎么可以每日坐马车,夜间还睡帐篷,许敬宗若是回去乱嚼舌头,估计连你也要被弹劾了,还是把我关进囚车里吧。”
李元忠闻言当即皱眉摇头:“不可以,陛下说了,沿途一定要照顾好你,你大病初愈,眼下天气寒冷,岂可将你关进囚车里风吹日晒,而且,你是百姓心中的大英雄,若让百姓看到你被关进囚车,你让他们怎么想!”
“挨冻什么的我不怕,我的身体已经完全好了,大不了给我一件裘大衣便是了。”李浩漫不经心道,“至于被百姓看到……呵呵,我不在乎,有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并无谋反之意,又何惧人言,李兄,不必多说了,把我关进囚车吧。”
李元忠见李浩态度坚决,知道拗不过他,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当即派人把囚车赶来,把李浩关了进去,还给了李浩一件又大又厚的裘皮大衣,李浩裹着裘大衣,往囚车里一坐,依靠着囚车木栏,还别说,挺舒服的,仰头就能看到皎洁明月,有种坐敞篷跑车的感觉,比马车带劲。
就在李浩乘坐囚车往回赶的时候,陆云早已到达了长安,他正在执行李浩交代的一项任务,那就是以舆论为武器,对长孙无忌为首的文官们发动攻击。
陆云让李浩家的特种兵们全都打扮化妆一番,然后散布在长安各个角落,开始四处散播消息,散播什么消息呢,自然是诬陷李浩谋反的事情了,李浩可是百姓们心中的国之柱石啊,他做过如此多的利国利民之事,而且还为大唐立下了无数战功,百姓自然对他敬若神明,现在听说朝中有人趁李浩外出打仗的时候诬陷李浩谋反,百姓们尽都气愤不已,纷纷大骂朝廷忠奸不分。
两日之后,陆云让人再爆猛料,说出了诬陷者的身份,没错,就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下可好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家里遭殃了,每天臭鸡蛋石头块和烂白菜叶等东西不断往他们院里飞,褚遂良运气不大好,居然被一个石头快砸中后背,躺在床上整日哀嚎,大骂刁民无礼,斯文扫地云云,他其实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那石头若是砸到他头上,估计他小命就玩完了。
长孙无忌愤怒不已,他不用想也知道,这是李浩的阴谋,居然用百姓来对付他,这实在很难办,每天成百上千的百姓朝他院中丢东西,他家就算护院再多也顾不过来啊,现在他家的院子里几乎已成垃圾场了,到处都是臭鸡蛋的味道,闻了就令人作呕,他无奈之下只能让全家老小到自己庄园去住,但庄园也跟着遭殃了,还有人居然在他家麦田里放火,幸好雪还没融化,只烧了一点点,但百姓们的如此作为真的让他很愤怒。
长孙无忌将此事奏报李治,李治听完之后真想哈哈大笑,然后大叫一声痛快,然而他忍住了,他还是挺怕长孙无忌的,就算他不怕长孙无忌,看到臣子如此遭遇,还幸灾乐祸的话,那确实也不大合适。
李治当即便派两千左右屯为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家四周守卫,不让百姓靠近,长孙无忌这才有安稳日子过,但看着满院的垃圾,闻着那臭烘烘的味道,长孙无忌恼怒至极,他不知道李浩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这样阴损的招数都想得出来,不过这种下三滥招数也很符合李浩的风格,换做其他人,就算能想到这招,也不好意思去用。
事情还没结束,百姓们不闹了,文人士子又开始闹了,每日都有人去敲登闻鼓告御状,说朝中奸贼当道,竖子横行,陷害忠良等等,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句句都含沙射影,直指长孙无忌。
这些文人士子当然是假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嘛,花钱请点演员怎么了,反正李浩家有的是钱。
文人士子虽然是一介白身,但按照大唐律法,对于朝廷的决策有任何不满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击登闻鼓,直诉圣面,而且文人士子代表大唐的未来,就好像未来世界的大学生,一旦凝聚在一起,真的不好对付。
先开始两日,都是李治接见这些士子,但李治也觉得烦呀,这件事又不是他的责任,他却要被人天天喷,这些士子要他攘除奸臣,他又动不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怎么办,他灵机一动,每次士子来告状的时候,把文武百官都召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必须到场,其实就是要让他们听听,听别人是怎么骂他们的。
被人骂奸臣,而且是天天骂,长孙无忌气得直咬牙,但又无可奈何,人家又没指名道姓骂,你能拿他们怎样,况且就算士子们点名骂他们,他也不好动这些士子,不然舆论压力能压死他。
李浩每日在囚车里优哉游哉地欣赏沿途风景,而长孙无忌却在长安每日受气,从陆云回来之后,他就没消停过,他忽然感到害怕了,为何害怕?李浩人还没回来呢,就把他整得焦头烂额了,若是李浩回来,那还得了,不被玩死啊!
长孙无忌立刻暗中召集自己的党羽,集思广益,想办法对付李浩,再不想办法,估计就真要被玩死了。
第五卷:浮沉照影 759章:万民请愿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数十个人凑到一起,很快就想出了一条对策,这是一条针对文人士子的计策。
李浩用文人士子击登闻鼓面君请愿,抨击他们,他们也用这一招,这一招对于他们来说更加顺手,因为他们的背后站着各大门阀世家,需知,门阀世家之中文人辈出,而这些文人在士子文人之中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只要他们稍加引导,再诱之以利,就可以将这些文人士子利用起来了。
然而事情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文人士子没有经过朝堂污染,大多都是三观端正的热血青年,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倘若是对付奸邪,他们义不容辞,但对付李浩,他们全都不肯,因为众所周知,李浩乃大唐肱骨良臣,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且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们岂会相信李浩谋反,更何况,李浩在文坛颇具盛名,当年李浩十日作诗百首,名声震动长安,如今李浩的诗文真迹,已卖至每字百贯的价格,而且有价无市,因为自那之后李浩再也没有向外流传过他的诗文,所有人都以为他封笔了,所以他的诗文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高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
而这些事情李浩自己都不知道,他若是知道自己那难看到要死的字这么值钱,以他那没节操的性子,估计又要一口气作诗百首了,那可都是钱啊。
李浩在文坛中有如此盛名,文人士子皆以其为偶像,自然不愿意帮助长孙无忌去坑害李浩。
无奈之下,长孙无忌便也找来了一帮演员,装成文人士子,击登闻鼓,面圣请愿,说李浩私通敌国,卖国求荣等等,台词反正都是长孙无忌写的,演员们背熟即可。
李治顿时感觉脑袋都要炸了,他终于认识道,原来皇帝这么难做,天哪,他真不知道父皇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想到自己余生将要过这种日子,他忽然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还是做太子好,不对,做晋王的时候最好,自在,快活。
双方每天都派演员假装士子击登闻鼓去找李治聊天,而且双方的观点截然相反,基本就是黑白对立的,李治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做的很没尊严,这些士子打不得骂不得,他还必须绞尽脑汁地去抚慰他们,稳住他们,他的内心在疯狂呐喊:“诗狂!你快回来啊!我撑不住啦!”
又连续派演员去找李治谈了五天,陆云换招数了,请枪手在大唐日报写文章暗讽长孙无忌,指桑骂槐,大唐日报现在可是整个长安城百姓的必读刊物,哪怕是那些不识字的人,也会买一份报纸回去找识字的人告诉自己,今天有什么好新闻,甚至还有外县人每天特地跑到长安来买报纸,这可是他们的精神食粮。
文章在大唐日报一刊登,又掀起了一股浪潮,整个长安城都在痛骂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的脸都气黑了,这一招无解,报社是李浩开的,就算他想请枪手写文章怼李浩,报社也不可能帮他刊登啊。
接下来,陆云让长安城所有卖臭豆腐的摊子把臭豆腐全都改名为长孙贼,比如“王氏长孙贼”,“吴记长孙贼”,客人们一听这名字,就会问,为啥你的臭豆腐叫长孙贼,摊主就会解释:“长孙奸贼比臭豆腐还臭,这样叫,人家才知道的我的臭豆腐比较臭嘛。”
对于此事,长孙无忌自然愤怒无比,他派人去一个臭豆腐摊前责问摊主,谁给他的胆子,敢这么诋毁赵国公,摊主的回答很有灵性:“我只说长孙贼,天底下姓长孙的人那么多,你怎么知道我说的是赵国公?”这回答更是把长孙无忌差点气晕,人家的回答也没毛病啊,人家只说长孙贼,又没说名字,姓长孙的人多了去了,况且,总不能把全城所有卖臭豆腐的全都抓起来吧。
李浩这一招是模仿的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里面的桥段,而他模仿之后又举一反三,让陆云在城内盖了很多公共茅房,茅房的名字不叫茅房,叫长孙府邸,得,长孙无忌的家就是厕所,这得多臭呀,长孙无忌已经被李浩彻底抹黑,无论如何也白不回来了,用李浩的话说:你敢向我泼脏水,我就向你泼大粪,看谁先被恶心死,来呀!互相伤害呀!
对于李浩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招数,长孙无忌已经无语了,他还能说什么呢,反正这些恶心的招数他是做不出来,简直斯文扫地。
李浩离开吐蕃的时候,尚是白雪满地,而当他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柳絮纷飞,莺飞草长,皇帝李治恰好这个时候不在长安,人在感业寺,因为他接到长孙无忌的禀报,武媚娘要生了,于是连夜赶去了感业寺,两天了,尚未返回。
李浩每次征战归来,必是大胜,每次大胜,必从明德门入城,如此方能彰显其功,然而此次,他没能从明德门入城,他现在是谋反嫌疑犯,尚关在囚车之中,哪有资格从明德门入城。
李元忠带着骑队从金光门入城,陆云早已派人放出风声,说李浩今日归来,整个长安,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纷纷前来迎接李浩,然而让他们痛心的是,李浩被关在囚车之中,头发蓬乱,嘴唇干裂,神情木讷,模样十分狼狈,一看到他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居然被奸臣祸害至斯,顿时百姓们不干了,纷纷冲撞开维持秩序的官兵,全都跪在街道中间,把路封住,李元忠不得不让队伍停下,皱眉望着这群跪伏一片的百姓,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他不禁震撼了。
“这位将军,琼南王是好官,他是被人陷害的,你不能这么对他!”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直起身来,颤声朝着李元忠大叫。
“是啊,琼南王是好官,他是被奸臣陷害的!这位将军你放了琼南王吧!”百姓纷纷磕头,为李浩求情,顿时只见人海之中此起彼伏,宛若掀起了波浪。
莫说是李元忠了,就是李浩看到如此场景,也是震惊无比,他知道自己受百姓爱戴,但万万没想到竟达到如此地步,入城之前,他特地一天不喝水,让嘴唇干裂,特地把头发弄乱,装出一副凄惨模样,现在想想自己居然欺骗这群善良的百姓,他感到惭愧。
百姓们不知道李元忠是什么将军,多大的官,还以为李元忠既然能抓李浩,就能放了李浩,纷纷磕头求李元忠放了李浩,所有人出声求情,根本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
城中官兵在努力维持秩序,想要让这群百姓起来,然而收效甚微,刚把这个拉起来,那个又跪下了,刚拉起一个,另一个又跪下了……
过了许久,人群中一个年轻士子忽然高声道:“琼南王是我大唐国之柱石!而今受奸人所害,蒙受冤屈,朝廷处事不明,忠奸不分,我等万民今日在此跪街请愿,求朝廷明察是非,还琼南王一个公道!”
“明察是非!还琼南王公道!”这一次,所有百姓齐声高呼,每呼一声,他们磕一次头,长安城的街上,正在上演有史以来最为震撼人心的场景。
李元忠从始至终未发一言,望着眼前的一切,他心中的困惑终于解开了,在逻些城外时,站在校场上面对七万大军时,看到黑鸦身中三箭,悲愤咆哮昏倒时,他心中遵守了三十多年的铁律出现了裂痕,而今,看到如此场面,那道铁律瞬间崩解,忠君爱国,忠的不是君,是百姓,爱的不是国,也是百姓,百姓就是国,自古以来,皇帝有可能是昏君,朝堂有可能被奸贼掌控,但唯有百姓永远那么单纯,他们虽然大部分不通文化,懵懵懂懂,为了温饱在世上艰苦求存,但他们分得清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万民所愿,必是国愿!
五百羽林军尽都目瞪口呆地望着无数百姓整齐划一地磕头请愿,内心震撼不已,许敬宗也是如此,惊讶得嘴巴张在那里,半天都不晓得合上。
李元忠的眼眶湿润了,在他看来,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官,能像李浩这样受万民敬仰,蒙受冤屈后有万民请愿,此生足矣。
李浩望着起起伏伏的人群,也是鼻子一酸,泪水滑落脸颊。
第五卷:浮沉照影 760章:识破阴谋
泪水刚刚滑落,李浩便抬袖拭去,缓缓站了起来,他知道,自己必须出面了,否则事情闹大了,对自己不利,虽然万民请愿可以体现出自己受万民敬仰,但现在他头上顶着谋反的嫌疑,若是长孙无忌借题发挥,说他煽动民众,对抗朝廷,那他就有点被动了。
囚车上的囚笼很高,李浩站在里面挺直了身子,距离笼顶还有五寸,看到李浩站起身,万民纷纷静了下来,不再磕头,不再呐喊,均都默默地望着他,上一刻还喧闹无比的街道,此刻已变得格外安静,因为他们知道,琼南王要说话了。
李浩旋身看了看万民,提气扬声道:“各位乡亲父老,兄弟姐妹,你们的好意,李浩心领了,但朝廷自有朝廷法度,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李浩自问行的正坐得端,不惧奸人弹劾,只是例行审问一番,没什么大不了,新皇和先皇一样,亦是仁明君主,自会还李浩一个公道,各位莫要在此跪街请愿了,都散了吧。”
听了李浩的话,万民面面相觑,那个年轻的士子忽然激动叫道:“琼南王一心为国为民,却遭受如此不公之事,我等岂能袖手旁观,我等定要向朝廷请愿,让朝廷听到我们的呼声,释放琼南王!”
“释放琼南王!释放琼南王……”刚刚静下来的群众再次群情激愤地高呼起来。
李浩见状一阵蹙眉,那个士子的行为,是在害自己,他看似是在为自己请愿,实则是在挑拨群众情绪,想要引起百姓和官府冲突,将事情闹大,请愿只是小事,但若是发展成为冲突,那么事情就大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冲撞官府,那可是谋逆之罪,而且是如此多的人冲撞官府,就是聚众造反啊,到时候追究起来,自然要有人来背这个锅,不出意外的话,这个锅就是李浩背。
李浩何等聪明,一眼就看出那个士子是长孙无忌派来的演员,当群众叫得正欢时,李浩忽然举起双手,万民见状再次静了下来。
“诸位请听我一言!”李浩望着那个士子,冷冷道,“诸位是为李浩好,初心虽好,但却是害了李浩,你们再这么闹下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