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伪君子(鼠眼)-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货比货该扔,人比人该死,孙英又嫉又羡地看了秦堪一眼,随即便垂头不语。

第五百八十七章劾书入京

嫉妒可以有,羡慕也可以有,但孙英深知自己的的斤两,别人圣眷再隆,命格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事,与他毫无关系,孙英今年快四十岁了,四十岁的年纪能当上京师精锐勇士营的总兵,其实反过来想想,每当自己抬头仰望上面那些高不可攀的贵人的时候,不知道下面有多少人用同样又嫉又羡的目光看着他。

秦堪却有点哭笑不得。

昏君果然是昏君,打仗再厉害,也只是打仗厉害的昏君,一开口轻轻松松便乱给人封王,这王是那么好封的么?如今朝堂君臣关系尖锐到这般程度了,小昏君哪怕只是随口提一提,传出去都不一定会闹出怎样的风波。

敛起笑容,秦堪目光严厉地朝孙英扫去,孙英一凛,既然朝他微微躬身,秦堪这才放心,他知道孙英会把刚才朱厚照说的封王这个话题从此烂在肚子里。

“臣没想到陛下竟有如此本事,指挥兵马轻轻松松斩将夺旗,臣委实佩服万分。”秦堪不着痕迹地转移了话题。

不过这句话倒不是秦堪拍马屁,他确实感到很震撼。

以前对朱厚照的定位不太准确,秦堪一直认为他是个比纯血马还纯粹的昏君,没想到他竟在军事方面有如此天赋。

朱厚照洋洋自得地咧开嘴,状似谦虚的摆摆手:“雕虫小技尔,不值一提,朕每每说起要御驾亲征可不是说着玩的,江山是祖宗留给朕的基业。朕难道真是那种为了胡闹和逞一时之快而不顾祖宗基业的昏君吗?”

秦堪嘴唇嗫嚅了一下,很想告诉他,在天下所有人的心里,他还真就是这种昏君,不折不扣。

然而朱厚照问这句话根本没打算让别人回答,他自己抢先答了出来,而且很激动。

“朕不是啊!朕是英明君主,而且百战百胜啊!”

这话显然有点不要脸了,不过没关系,大家都是熟人。可以自动无视。有胆子你到朝堂金殿上说这句话试试,不被大臣们的口水活活淹死才怪……

演武很成功,它属于朱厚照一个人的成功,名至实归。

秦堪不掩饰对朱厚照军事素质的赞扬。站在角落的孙英已不仅仅是不掩饰。马屁简直拍得没皮没脸了。朱厚照被拍得很高兴,也很得意,如果不及时刹住车的话。这家伙将来很可能会应了“骄兵必败”这句老话。

“陛下今日奇袭敌营,就是臣跟你说过的特种战法,此谓‘斩首战术’,而臣训练这五百少年兵也不是按普通卫所的军士那般操练,这是一支精锐中的精锐,人不多,在贵在‘精’之一字,其实这样的兵种并非由臣首创,古已有之,比如三国时期吕布手下的第一悍将高顺便领了一支名曰‘陷阵营’的精兵,还有陈到的白毦兵,曹纯的虎豹骑等等,这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的作用并不在于冲锋陷阵以一当十,而是抓住最合适的战机突袭,一击而致敌于死命……”

朱厚照兴奋道:“当初你跟朕说要组建一支新军,其用意便是建一支如三国时白毦兵,陷阵营这样的精锐之兵?”

“臣正是此意。”

“你跟朕说的战法也大异于寻常沙场战阵,朕素喜兵事,自幼也读过不少兵书,但你所说的‘斩首战术’朕却闻所未闻,不过朕今日亲自试了一下,发现果然很有妙用,所谓‘斩首’,便是兵书里说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吧?”

“正是,斩敌之酋首,便等于废敌之全军,一军主将被斩,则军中便没了统一的军令,再精锐的军队也会变成无头苍蝇,败局已定。”

朱厚照若有所悟:“不错,这就好像社稷一样,天下江山只能有一个共主,若朕有个三长两短,又没有明确的继承人,整个大明天下都会乱套,军中主将也是一样,主将死,令出多门而军心散,所以唐朝杜甫的《出塞诗》里便有这么一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秦堪笑道:“陛下天资聪颖,一点便透。”

朱厚照笑了笑,起身缓缓走出帅帐,看着帐外猎场边壮阔起伏的山峦,忽然抬起手,朝北方遥遥一指,豪气冲云霄。

“朕是大明天子,学得敌万人之术,将来朕必挥师踏平草原大漠,复我汉唐雄风,王师目之所及,皆我大明之土,朕要让鞑子永世不敢南下牧马!”

激昂的声音回荡在群山之间,天边残云舒卷,风雷奔腾,少年天子的志言振聋发聩,天地万籁俱寂,只听得到无尽的回音。

“吾皇威武,万胜,万胜!”

帐外勇士营将士和五百少年兵纷纷跪下,虔诚齐喝。

*****************************************************************

这些日子好消息不多。

锦衣卫从南昌发来的密报每日多达十几份,南昌的城池地形,风土人情,以及重点关注的宁王府动向,事无巨细俱报如实。

每看一份密报秦堪的脸色便阴沉一分。

为了筹措造反的粮饷,南昌乃至整个江西都被宁王弄得乌烟瘴气,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鄱阳湖上,不断有水贼出没的消息,荒谬的是,这些水贼或数百人或千余人为一伙,竟日夜在船舰上操练,一帮靠水打劫的乌合之众操练起来比正规的卫所官兵还勤奋,若说这些水贼跟宁王毫无关系,秦堪情愿把眼珠子抠下来当泡儿踩。

锦衣卫探子悄然接近了鄱阳湖,或直接刺探或在岸上百姓人家旁敲侧击。打探出来的消息不算太好。

目前鄱阳湖上仅各方水贼的势力,合起来便有四万人之多,更别提宁王另外招揽的山匪盗贼的数量,更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不怕宁王反军摇山动地,事实上站在局外来看,无论哪一方面宁王都处于败势,只是有野心的人身处局中,自己看不清形势而已。胜负早在开始前便已注定,然而不管谁胜谁负,倒霉的永远是百姓。这一场即将开始的战争。不知又有多少生灵惨遭涂炭。

…………

司礼监掌印张永很忙,他甚至比当初的刘瑾更忙。

张永和刘瑾忙的内容不一样,刘瑾忙着拉帮结派,忙着排除异己。至于国事方面。全盛时期大明内外诸事悉由刘瑾一人而决。但张永不一样。

刘瑾是个血淋淋的反面教材,当初刘瑾被拉到刑场凌迟之时,张永也混迹在围观的人群里幸灾乐祸。他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多年的宿敌一朝倒台,实乃生平快事,他怎能不去看两眼顺便和围观百姓一样拍手称快。

然而刘瑾受刑时的惨状却害得张永三天三夜没敢合眼,那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刘瑾被剐到麻木的表情,以及那一根根剔除了血肉之后白森森的人骨,令张永不寒而栗。

从那以后,张永便深深将自己的身份记在心底。

他只是一个太监,纵然权势滔天,也只是天家家奴,天子一个小小的念头便能决定自己的生死。

当上司礼监掌印后,张永更是勤勤恳恳战战兢兢,时刻不敢擅权独断,内阁送进司礼监的奏疏,张永总是看了又看,首先参考的便是内阁三位大学士的意见,若遇到难以裁断的事便非常虚心地亲自跑到文华殿请教三位大学士,若大学士也拿不出主意,他便不厌其烦地往豹房跑,请示朱厚照。

朱厚照刚开始对张永不擅权的行为还很满意,毕竟前面出了一个刘瑾,对于权力向来不在意的朱厚照也不得不在意一下了。

可是渐渐的,朱厚照便觉得不对劲了,张永这厮似乎毫无主见,无论大事小事皆来请示,明明朱厚照已将奏疏的批红权给了他,张永却仍不敢擅专,实可谓早请示晚汇报,极少未经请示擅自批红。

朱厚照的性子哪里受得了他一日复一日的骚扰,于是朝他大发了几次雷霆,张永每次被吓得跪地求饶,貌似被朱厚照的王霸之气震住了,结果第二天又屁颠屁颠捧着几十份奏疏来请示,昨日受过的训斥挨过的打仿佛全没发生过,依旧是一副苦瓜脸求指示。

打过骂过,张永仍不知悔改。朱厚照快疯了,想换个能让他省心的人来当司礼监掌印,却一时半会儿没有合适的人选,每每看到张永那张无辜的苦瓜脸,朱厚照就变得很暴躁,暴躁得几乎快变态,总觉得张永那张嘴脸像鞋子,踩进去就会觉得很舒服很愉悦……

…………

…………

秦堪很能理解张永的心情,如今的司礼监掌印的位置已不代表权势了,而是令人如履薄冰的油锅,一不小心掉下去就会万劫不复。

不过司礼监由此也给大明朝堂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新气象,素来仇视太监的文官们看到张永的表现后,非常一致地满口夸赞张永是个难得的本分太监,如果这年头有评文明单位的风气的话,司礼监一定是热门不二之选,张永可以胸前挂一朵大红花志得意满地游街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晴朗下午,秦堪刚从豹房走出来,迎面便碰上了张永。

张永的穿着很华贵,自当上司礼监掌印后,朱厚照便赐了他一件蟒袍,张永穿在身上显得非常的雍容贵气,手里却捧着数十份奏疏,神情犹疑地在豹房门外来回徘徊。

不知犹疑了多久,张永终于狠狠一咬牙一跺脚,一脸悲壮如上刑场挨刀似的表情,捧着奏疏往豹房大门内走去。

秦堪远远瞧着他的神态,不由噗嗤一笑,笑声被张永听到,见秦堪笑吟吟地看着他,张永白净的老脸忽然一红,走过来朝秦堪施礼。

“秦公爷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好,好得很,不挨骂也不挨打,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呀……”秦堪坏笑着揶揄道。

张永老脸愈发红了,说话都结巴起来:“这,这……大家都是体面人,谁没事挨骂又挨打呀,公爷说笑了……”

秦堪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惊奇道:“张公公为何脸上有一块乌青?”

“……被门夹了。”张永无奈叹道。

“司礼监的门有那么窄吗?我记得挺宽敞的呀,上回宫里有个三百多斤重的宦官来司礼监禀事,我亲眼看他轻轻松松从大门穿梭而过,实可谓身轻如燕,又可谓浮光掠影,一瞥惊鸿……”

张永再也忍不住了,苦着脸给秦堪作了一揖,小声哀求道:“公爷您就积点口德吧,杂家自从当了这个倒霉的司礼监掌印后,一天起码挨两顿打啊,陛下最近一见杂家这张老脸便心情不舒畅,通常都是抄起离手边最近的东西朝杂家扔过来,有什么扔什么,若遇着陛下看书还好,若遇到陛下玩鸟铳,杂家可就命悬一线了啊……”

小眼睛眨巴几下,张永几乎落下泪来。

“以前看刘瑾当司礼监掌印挺风光的,为何杂家上来了却窝囊得连狗都不如,想学刘瑾那样直起身板儿大声吆喝一下都不敢,这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公爷,求您在陛下面前说说话,是不是请陛下将杂家这个掌印撤了另换贤能?杂家倒情愿继续领着御马监,每日喝喝茶,看看将士们操练,比在这个司礼监惬意多了……”

秦堪苦笑摇头。

这忙他还真帮不上,外臣参与内宫事太犯忌讳了,秦堪没这个魄力帮张永说话。

见秦堪摇头拒绝,张永期待的目光顿时变得黯淡无光,抬手不自觉地轻抚了一下乌青的脸颊,哀声叹道:“……杂家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秦堪只好适时地转移话题,指了指张永手中的奏疏道:“今日又要向陛下请示何事?”

张永倒也不隐瞒,如实道:“今日最麻烦的是江西布政司副使胡世宁参劾宁王的奏疏,上面说‘江西之患非盗贼,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

*****************************************************************

ps:近日调整作息,每晚坚决12点前睡觉,据说每天凌晨1…2点是肝脏排毒时间,不能再熬夜了。。。

第五百八十八章侯门似海

历朝历代的朝廷都讲究一个“大一统”的思想,在君臣们的眼里,整个天下的所有权应该属于皇帝,属于以皇帝为代表的朝廷,于是自古便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有点不要脸,不过当这种不要脸的说法建立在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的基础上,一切便合理合法而且天经地义了。

地方藩王与朝廷的关系历来最为敏感,看在同是一家人的面子上,朝廷不能不封王,但封了王又担心藩王造反,而藩王们也不是个个都有那么强烈的上进心,绝大部分还是很本分,顶多只能算一个鱼肉乡里欺男霸女的善良王爷,这样一来皇帝也纠结,藩王也纠结,一旦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藩王们自己便吓得半死。

比如太祖皇帝第八子潭王朱梓,由于宰相胡惟庸的倒台,其中案子牵扯到潭王的岳父和妻弟,潭王坐立不安惶恐万分,锦衣卫如实奏报太祖皇帝,太祖皇帝心疼儿子,于是下旨命潭王来南京应天,本意是为了温言安慰这个被吓坏了的儿子,告诉他胡惟庸的事儿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结果潭王接到圣旨后吓得魂飞魄散,当天夜里便与正妃二人于王府**而亡,死得可谓轻如鸿毛,冤枉之极……

这件往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圣旨写得太简洁不好,很容易造成巨大且无法弥补的误会……

百多年后,正德朝的宁王也不得不面对同样的遭遇。不同的是,他确有反意,人家布政副使只是说了实话。

…………

“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

江西布政司副使胡世宁的这句话性质很严重,也就是说,宁王几乎已在南昌自成一国,不再尊奉朝廷,其性质等于独立于大明朝廷系统之外,几乎可以与谋逆划上等号了。

秦堪将奏疏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默默地递还给张永。

张永叹气道:“这份奏疏可真正要了杂家的命啊,事涉藩王。杂家真不知该如何奏报。报上去吧,怕陛下怀疑杂家故意而为,这顶‘离间天家’的帽子我可戴不起,隐瞒不报吧。宁王若真有反意。将来事发之后陛下究责。杂家便是第一个倒霉……”

秦堪神情很镇定,他绝不会告诉张永,锦衣卫很早以前便派出探子奔赴南昌刺探消息了。只不过一直隐而未报,他和张永的担心是一样的,藩王造反这事太敏感,一旦禀奏上去,必然落得里外不是人,以前安化王造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刘瑾仗着自己得宠,不假思索便将此事禀奏了朱厚照,结果在朱厚照心里埋下了猜忌的种子,也成为了刘瑾覆灭的诱因之一。

“宁王是陛下的皇叔,藩王嘛,在封地里偶有欺男霸女鱼肉乡里之事也是很正常的,如今咱们大明的哪个藩王不是如此?这位胡副使恐怕是言过其实,小题大做了。”秦堪故意装着漫不经心,将这件事淡化,其中亦不乏试探之意。

张永连连摇头:“这份奏疏恐怕没那么简单,秦公爷,你可知这份奏疏如何送进京师的吗?从南昌到京师千里之遥,为了这份奏疏,已死了两名地方官员,三位驿站驿丞,这些人全都是接触过奏疏,随即莫名其妙死于非命,这份奏疏几乎是一路蹚着鲜血送进京师的啊,若说奏疏小题大做,怎会搭上这么多条人命?秦公爷您信吗?”

秦堪英眉一挑:“此事背后竟如此曲折?看来胡副使所奏宁王事应该不假,这个宁王,该派锦衣卫下去查一查了……”

张永点头道:“正该如此,不过,秦公爷您帮杂家拿个主意呀,这份东西杂家到底该不该禀奏上去?”

“张公公怕挨打吗?”秦堪悠悠问道,见张永脸色突变,急忙补充道:“当然,对外的官方说法是,张公公的脑袋怕被门夹吗?”

“怕。”张永老老实实回答,秦堪是熟人,而且大家身份相仿,没什么好隐瞒的。

秦堪呵呵笑了两声:“怕也没办法,这事报不报上去你都会挨打。”

张永脸色又变。

“不过呢,晚报不如早报,早点报上去,挨打可能轻一点,若等宁王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再报,等着你的也许就不止是挨打了……”

张永的苦瓜脸愈发拧巴了。

“张公公,做人要懂得变通,你一个人风风火火进豹房禀报,陛下一肚子的火气自然只能撒在你身上,若你跟内阁三位大学士通个气,拉上他们三人一起禀奏,陛下就不会向你发火了……”

张永眼睛大亮,确实是个好办法,这叫铁锁连舟,跟火烧赤壁一样,起火了要死大家一起死,总好过自己一个人死。

“秦公爷也跟杂家一起禀奏如何?”张永很懂得举一反三,立马便拖上秦堪陪葬。

秦堪仰天冷笑两声:“哈哈,你脑袋被门夹了吗?本国公很忙的!”

*****************************************************************

豹房。

朱厚照果然大发雷霆,当着张永和三位大学士面摔了好几个花瓶。

“下旨!削宁王三卫,令其闭门思过,若敢再犯,削其王爵,贬为庶民!”

“陛下不可!”李东阳急忙阻止道:“陛下,宁王封地远离京师千里,朝廷旨意太严厉,又削了宁王府三卫,恐怕会愈发激起宁王的不臣之心,老臣以为圣意当安抚为上。”

“宁王都快公然造反了,朕难道还得给他陪笑脸递软话么?”朱厚照大怒道。

“陛下。这不是陪笑脸递软话,这是策略……”

三位大学士里唯杨廷和脸色微变,此时他不得不出来说话了:“张公公说这份奏疏上沾了许多条人命,则说明江西布政司胡副使说言不虚,甚至有可能比他说的更严重,如此,朝廷当须做两手准备,一则下旨申饬,但语气不可太过严厉,二则派厂卫火速奔赴南昌打听刺探。将奏疏上所言之事核实。最后再做计较。”

李东阳神情不变,却仿佛不经意地瞥了杨廷和一眼,眸中带着一丝费解。

内阁三老的性格各不相同,李东阳说以安抚为上很正常。老头儿一辈子习惯了和稀泥。喜欢一团和气。但杨廷和素来嫉恶如仇,脾气火爆刚烈,今日竟也说出这番和稀泥般的见解。委实奇怪得很。

杨廷和面色如常,心中的苦涩却唯有自知。

虽然嫉恶如仇,但杨廷和跟银子没仇,一个被圈养在千里之外小城里的藩王送来银子,有何理由不笑纳?打死他也想不到那个和气豪迈的王爷竟有如此可怕的上进心,而他堂堂内阁大学士竟糊里糊涂跟一位有上进心的藩王交上了朋友,实在是一件很头疼很麻烦的事,不止麻烦,而且很要命。

所以杨廷和今日选择了和稀泥,当然,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私受宁王贿赂是杨廷和这辈子无法抹去的污点,但身为内阁大学士,执宰整座大明江山的一代名臣,杨廷和的立场还是非常坚定的,哪怕自己真的受了牵连,危害大明江山社稷的人也决计不能放过,所以杨廷和提出让厂卫彻查。

其实他知道,锦衣卫针对宁王的彻查早已开始了。

至于请朱厚照下旨申饬,则是杨廷和对宁王抱有的最后一丝幻想,他只希望圣旨到了南昌后,宁王或能有所畏惧,即而悬崖勒马,从此老老实实待在南昌当他的太平逍遥王爷。

朱厚照比较粗心,倒是没细想杨廷和的态度差异问题,闻言思索半晌,终于不甘地咬咬牙:“就按杨先生说的办,下旨先警告他一下,再让秦堪和谷大用尽遣厂卫探子奔赴南昌,宁王在江西到底干了些什么,他还想干什么,给朕查个究竟。”

殿中四人急忙躬身领旨,杨廷和无声苦笑了一下。

眼看这个盖子越来越捂不住了,将来东窗事发,他的仕途大约也该走到尽头了吧……

******************************************************************

江西南昌。

宁王府。

唐寅无比悲伤,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

被宁王强行绑架入府后,唐大才子确实受到了最高级别的款待,宁王客气得不像话,将唐寅奉为上宾,终日设宴,席间推杯换盏,各种国色天香的名妓歌伎舞女频送秋波自荐枕席,这样的待遇,大抵可以跟宁王府祠堂里历代受供奉的宁王先祖相媲美了。

可是唐寅却越来越绝望。

几日的接触,他渐渐对这位号称“礼贤下士”的王爷有了一定的了解,越了解唐寅便越觉得心惊肉跳。

这该死的王爷居然想造反?!

被宁王强行绑架入府,但看在人家终日设宴款待的份上,唐寅本来已不怎么生气了,可是请我喝酒吃肉完全没问题,陪你造反那就不能奉陪了,大家不太熟,还是保持这种纯洁的酒肉朋友的关系比较好……

唐寅想跑,跑得越远越好,这种掉脑袋而且是掉全家九族脑袋的事他是万万不敢掺和的。

但是他跑不了,宁王府戒备森严,守卫如林,唐寅好不容易逮住一次机会逃跑,逃跑的过程很顺利,几乎没碰到任何王府守卫,唐寅沾沾自喜,自觉马上要逃出这座华丽的牢笼时,却非常悲哀地发现……他在王府内迷路了,绝望的唐大才子最后不得不高声呼救引来了王府侍卫,把他押回了厢房。

失败的逃跑经历给了唐寅两个很深刻的人生教训。

第一,权贵把房子建得如此浮夸,不是毫无用意的,以后讥权贵蔑王侯之类的诗词作品尽量少作,人家没自己想象的那么蠢。

第二,自己也没自己想象中那么聪明。逃跑连人家的家门都没跨出去,结果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