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狙击南宋(寇十)-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几千人,这是南宋时扬州受祸最惨的一次。
    以上就是南宋初期著名的“维扬之祸”。
    世人多知五百年后有“扬州十日”的惨祸,却少闻五百年前,女真人的先祖,就已对扬州人犯下滔天罪行。
    女真人与扬州人,真是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宿世仇怨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八章 诡异行动
    金军焚屠扬州之后,不得不暂时停下入侵的脚步,因为横亘在面前的,是一道比黄河还难飞渡的天险——长江。
    黄河上还有一座滑州大桥,而长江呢,自古从未有桥。渡过长江只有两个办法:或乘舟,或游泳,任选。
    缺少渡船、不习水性(拔离速六千精骑,多为女真、契丹精锐,尽为北人)、加之对面宋军集兵近十万阻拦,种种因素,使得拔离速未敢轻进。乃屯兵于扬州西南之真州,等待东路军副帅兀术郎君,率主力步军南下。届时打造船只,训练水军,再发起对南朝致命一击。
    此时,与金军隔江对峙的,是建炎朝两大军事集团军,分别是镇江府的吕颐浩军(新收拢部分刘光世的残军)与建康府(今南京)的杜充军。两军都是残兵败将,在收拢了更多的败兵败将之后,竟也凑齐了一支十万大军,仗着长江天险,敢于向刚将他们痛殴了一顿的北岸金军呲牙了。
    建炎二年二月,战火连天的江淮,出现了难得的平静。
    中旬,杜充前往杭州面君——嗯,没错,赵构逃到了杭州,距扬州四百里,最重要的是有一条天险庇护,总算安下心来。
    杜充对赵构说了些什么,无人知晓,因君臣二人是在内廷密议。只知道,当杜充返回建康府时,随行人员中,多了两员悍将:范琼与孔彦舟。
    杜充一行前脚刚踏入石头城,后面就有圣旨来到。
    这是一道高度赞扬与褒奖的圣旨。赞誉的对象是杜充:“……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授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即右相,官职仅在左相之下)、兼江淮宣抚使、建康留守……”
    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溢美之辞,不知杜留守会不会脸红?
    嗯,杜留守第三次当上留守,北京、东京、东都(建康府)。一次比一次往南。哦。按官职而称,应当称之为“杜相公”了。
    夜,建康府衙,内堂。
    烛光下。杜充的脸色非但不红。反而隐现青气。他目光阴沉地看着眼前正传看密旨的二将:范琼与孔彦舟。静静安坐,一言不发。
    直到范、孔二将,互相对视一眼。长吁一口气,将密旨奉还之时,杜充才淡淡道:“如何?此事若成,二位富贵无极,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就看敢不敢奋身一搏了。”
    孔彦舟道:“俺的军兵绝无差池,只是金人那边……”
    时任蕲(州)、黄(州)镇抚使的孔彦舟,是个不满三十、满面横肉、孔武有力的悍将。此人原籍相州林虑(又一个相州人),与杜充同乡,年轻时为盗。宋靖康初,应募,累官京东西路兵马钤辖。建炎二年,闻金军将至山东,遂率所部,劫杀居民,烧庐舍,掠财物,渡河南去。
    此人生性残暴,被建炎朝任命为蕲黄镇抚使后,领兵近万,占据州郡,到处杀掠,几近盗匪。
    御史韩璜描述孔彦舟匪军祸害过的地方的情况:“自江西至湖南,无问郡县与村落,极目灰烬,所至残破,十室九空。询其所以,皆缘金人未到而溃散之兵先之,金人既去而袭逐之师继至。官兵盗贼,劫掠一同,城市乡村,搜索殆遍。盗贼既退,疮痍未苏,官吏不务安集而更加刻剥,兵将所过纵暴而唯事诛求,嗷嗷之声,比比皆是,民心散叛,不绝如丝。”
    此人日后还是叛宋投金的一个重要人物。当然,在这个时空里,孔彦舟还有没有机会如此闹腾,就不好说了。
    范琼也道:“若金人可网开一面,此事宝臣(范琼字)认为可行。”
    范琼,开封人,自卒伍补官。靖康间为京城四壁都巡检使,曾经有过率千卒夜袭围困东京之金军的壮举(不过结局很悲剧,大半掉冰河里)。但是,此人也是北宋末年,被金军围困东京城时,堕落得最快的武将。不出一个月,就从敢于出城拼杀的勇将,蜕变成持剑为金军驱逼徽、钦二帝及后妃出城的贰臣。
    经此失节刺激后,此人干脆破罐破摔,从此成为向孔彦舟看齐的恶将。金军迫扬州之时,他避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民讥其不战而走,范琼大怒,纵兵入城杀掠。纵有如此恶行,但因其拥兵甚众,赵构也不得不加以笼络。加其衔为平寇前将军、御营司都统制,官位着实不小。
    杜充面对这两员恶犬之将的疑问,只是微微一笑:“本相已将此事付于使者,渡江北上,与东京接洽。此事于宋有利,于金也有利,相信那完颜家二位郎君,必乐见其成。”
    ……
    东京,留守府衙,完颜家的二位郎君,宗辅与兀术。看到宋使带来的请表,先是惊愕地瞪大眼睛,继而面面相觑,终于忍不住发出一阵爆笑,笑声有说不出的畅快与讥诮。
    好容易止住笑声,宗辅脸上笑意愈浓:“兀那宋使,你叫什么?”
    宋使是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方脸宽额,面白微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隐隐的怒意,神色不变,不卑不亢道:“下官秀州司录,洪皓。”
    “秀州司录?南朝怎地派这样一个低品秩小官来当使者?不过,当此之际,小小南朝,上至康王,下至黎庶,人人均南逃,你独北往,倒也有几分胆色。”
    洪皓抗声道:“大王请慎言,宋臣之前,不可辱宋主。所谓主辱臣死,大王若再口出不逊,请赐洪某一利斧。”
    宗辅怔了好一会,才从案后整衣扶冠致歉。唯有兀术冷眼旁观不说话。侮辱?难道康王没逃跑?难道所说的不是事实?既是事实,又何来侮辱?之前听那南朝太学祭酒讲学时是怎么说的,“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好象是这么说的吧。这康王不正是最好的写照么?
    洪皓倒没想到这金国右副元帅会如此有礼,急忙还礼,口中道:“洪皓并非朝廷正式遣使,乃是杜相公所差,送达此请表而已。”
    宗辅笑着晃了晃手中请表:“洪司录有看过这请表内容吗?”
    “洪皓不过一通使,请表乃是火漆密封,未敢妄启。”
    宗辅玩味一笑:“既是如此,请洪司录回复杜君,如此两便之事,我等何乐而不为?”
    洪皓虽不知请表所言何事,但如此顺利完成使命,亦是喜出望外,当即长鞠以谢。
    宗辅对杜充请表所言之事,显然极为热切,当即手书一封——幕僚及参赞军务出身的宗辅,是金军高级将帅中,少有的能提笔书写的人物。
    书信写好,取来右副元帅大印盖上,但并不交与洪皓,而是命合扎唤来一人。但见此人三十上下,留着八字卷须,双眼半合半开,生似怕光一般,面庞虽瘦,体格却甚壮实——竟是久违了的撤离喝!
    宗辅将书信交与撤离喝后,为洪皓介绍道:“此乃本帅幕僚参赞撤离喝。所谓兵贵神速,由他为杜君做向导,料想必能省下许多功夫,早日达成两国心愿。”
    兵贵神速?向导?洪皓与那撤离喝相互致礼,却一脸迷糊。
    宗辅再次大笑:“洪君就不必费神猜测了,只管回报杜君,相信杜君一定会喜出望外。哈哈哈!”
    洪皓与撤离喝返回建康府时,在长江北岸,金军前锋主将拔离速,在得到撤离喝的面呈之后,竟也异常爽快派出一条快舟,令人操舟送两位使者渡江。
    果然,杜充看到完颜宗辅的回复之后,着实喜不自胜,待撤离喝如上宾。
    三日后,两支大军进入建康城行宫(原南唐宫城)东面军营,分别是范琼军的一千正卒,孔彦舟军一千正卒。这两千精兵虽然不多,却是二将军中的精锐。这二将的军兵有近万之众,但真正的精锐,也就只有这两千而已,可见二将真的是把老本都拿出来了。
    身为主帅的杜充,当然也不可落人之后,他也派出一千五百卒,其中一千为正卒,五百负赡兵。三股人马合并,共计三千五百步卒,其中正卒战兵,就达三千人。这样的正辅比例,在宋军中前所未有,就实力而言,已经相当于一支万人队的战斗力,甚至犹有过之。
    杜充集结这样一支强大军力,究竟想干什么?打击金军?不可能!人家堂堂金军右副元帅都派出使臣,以为引导,难不成还引狼入室?这种事,宋国经常干,但金国绝对不干。
    二月下旬,最诡异的一幕出现了:这支联合军队,在杜充、范琼、孔彦舟三将率领下,乘三十余艘大船,从建康城北栅寨门之水门出发,进入长江。
    半日之后,三千五百大军出现在一片废墟的扬州西津口岸。而驻扎在真州,近在咫尺的金军,却对眼皮子底下的这支宋军视若无睹。随后,大军以唯一的一队骑兵为先锋,在撤离喝的带领下,一路北上。沿途但遇金军哨骑,便出示右副元帅令,并道明身份,随即通行。不仅如此,撤离喝甚至还向沿途金军所占领的州县,征调粮秣,以保障这三千五百大军,一路通行无阻,快速进军。
    杜充、范琼、孔彦舟等人,无不对金人的“友好”帮助感激不已,感觉金人也不是那么蛮横无理、难以打交道的嘛。
    在金军一路绿色通道之下,二月底,目的地,即将到达。(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 杜充的逆袭
    井陉关,关口三面环山,面向平原,天堑地垒,扼守着自河北通往晋中的狭窄通道。
    此关自靖康元年被完颜宗望攻破后,残破未修,直到建炎元年冬,天诛军歼灭入侵的金中路军,完全控制了井陉之后,才开始重新修葺此关。
    重点修葺的,自然就是土门东阁楼,以条石砌基、拱券门洞,门洞上有砖石混砌楼阁。城墙高丈五,墙宽三丈,有门楼、女墙、雉碟、望楼,堪称齐备。天诛军在此常备一营驻守,以备真定之敌。
    目下驻守井陉关的部队,便是左开的第一补充旅第三营,营指挥使刚刚被勾抽前往补充旅本部,担任新组建各旅新兵的训练教官。守关则由副指挥使暂时代理,而三营的副指挥使,便是许老三。
    许老三当日率一都战士驻守马岭关,却几乎被韩常一个人团灭,许老三是唯一幸存者。虽然事后也因失守之罪遭到处罚,但不久就得到赦免(连军主本人都吃过韩常的大亏,小小都头又能奈韩常何?),并且因为天诛军急剧扩张而缺少基层士官,许老三更得到提升,随后被调来守备井陉关。
    时近黄昏,井陉副守备许老三,此时正站在雉碟后面,与录事赵讷翘首远眺。
    冬日黄昏,淡淡的光影下,井陉关前出现十余骑,许老三紧张地问赵讷:“怎么样?看清楚没有?是不是?”
    赵讷手搭凉棚,张望半天。看着越来越近的来人,神色好一阵激动:“果真是范将军!前面那位定是杜相公无疑。副守备,来者可是当朝宰执,二品高官,位不在城主之下,又是本城盟友,万不可怠慢,我等当速速出城迎接才是。”
    许老三此前虽然也曾与军主并作战过,但军主给人的感觉实在不象什么高官大员,而似军主长官。威严中不乏亲和。无半点高不可攀之感。而宰相,那可就大不同了。
    许老三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见宰相,并亲自相迎,真是……太令人手足无措了。
    当许老三与赵讷来到井陉关前恭迎时。那十余骑也正好来到关下。为首一骑。远远就致礼道:“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江淮宣抚使、建康留守杜充,前来拜会狄城主。”
    其左右两骑军将,也先后拱手道:
    “平寇前将军、御营司都统制范琼。前来拜会狄城主。”
    “蕲黄镇抚使孔彦舟,前来拜会狄城主。”
    录事赵讷没认错,来人正是杜充、范琼与孔彦舟。
    三人率十骑前来,刚到抱犊寨,就被井陉守备所的暗哨发现,当即拦截警示。杜充亮明身份,并将东京盟约副本与证明自己身份的签押花印呈上,并道明来意:回访狄城主,巩固两军友谊,并商议共同抗金之事。
    天诛哨卫并不识字,却都认得盟约上军主那天下独一份的“签名体”。
    狄烈的签名,是他鼓捣出来的,类似后世名人常用的签名体,龙飞凤舞,而且还是用自制的鹅毛硬笔书写,绝难摹仿。天枢城大量的告示新规,文告最末签押处,都有狄烈那独特的签名与大印,再不识字的官兵,都认得眼熟了。
    天枢城与东京之盟约,随着建炎二年秋,数十万军民大迁徙,已尽人皆知。
    天诛哨卫闻言,不敢怠慢,赶紧将盟约副本与杜充的签押花印,一并呈交井陉守备所。
    副留守许老三同样不认字。不过不要紧,天诛军在都以上军队中,均有类似于文书的幕僚官。诸如都虞侯、录事、参赞等等。
    井陉守备营的录事,便是当日响应朱皇后号召,从军的宗室子弟之一,名唤赵讷。当日从军的百余名宗室子弟,绝大多数都象赵讷一样,在都、营一级担任幕僚官,主要负责起草、解读军令军报,并不掌兵。
    赵讷此人虽然也是旁支子弟,却比那安远男赵能血缘更近当今皇室,至少他不用迁到千里之外,而是住在东京汴梁城里。
    赵讷确认盟约与签押属实,并称自己认得范琼——范琼毕竟是靖康年间,金军围东京时的京城四壁都巡检使。在那大敌当前,大难临头之际,往日谁都看不起的贼配军,却变成救星,但有抗敌军将,都格外引人注目。范琼亦因雪夜出城袭敌之举,名动京城,彼时无人不识。
    当杜充十余骑出现时,赵讷一眼认出,左首那名骑将,果然是范琼。如此,确是建炎朝来使无疑,而且还是宰相带队,这规格可真不是一般的高。许、赵二人,慌不迭上前迎接,并让关内一队士兵,列队迎候。
    许老三与赵讷之所以会对杜充等人有这样的态度,与天枢城高层对东京态度未能明朗化有关。
    天枢城高层文武官员,在了解了东京盟约签订过程后,基本都达成了这样一个认识:以杜充为首的东京势力,是敌非友。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这种认识,没有传达到全军。
    严格的说,这是策略失误,但却是无奈的失误。
    首先,双方已订盟约,至少在表面上,不能公然宣布杜充是敌人。当日杜充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未敢公然对邓召动手,而是暗中派人下手。
    其次,天枢城外交策略一向以结好故宋势力示人,比如晋宁军与折家军。从这一点上说,也不能贸然将东京势力竖立为对立面。
    再者,此次有不少原东京留守司将士加入天诛军,光是从安抚人心这一条出发,就不可在军中宣传对东京的敌意。
    因为这一系列原因,尽管天诛军高层都清楚认识到,此所谓盟约。早晚会撕裂,但绝不能由天枢城一方先撕毁。而建炎朝一方一日不宣布此盟约作废,或做出敌对举动,天诛军一日就不可公示杜充所代表的东京留守司为敌人。
    谁也不会想到,当建炎朝龟缩在长江以南,面对金军强大攻势而瑟瑟发抖时,竟然还能派出一支奇兵,穿越金军重重封锁,出现在井陉关外……
    丝毫不知即将大祸临头的许老三与赵讷,以对待晋宁军与折家军的态度。亲自出关相迎。邀请入守备府小憩——来者身份尊贵,又是友军,而且不过一十三骑,自然不可拒之关外。否则显得天枢城太过失礼。
    杜充一行。显然也很懂规矩。每人只带了备身刀剑等短兵,其余长兵与弓弩一律不带,“友善”之意彰显。更令守备方放心。
    既然是来使,当然会带有礼物,骑队后面就有两大车礼物。礼物是什么?许老三没敢问,也没资格问,但那位蕲黄镇抚使孔彦舟,却将其中一车的数坛美酒尽数拍开,邀许老三与众守军共饮。
    许老三本就是好酒之徒,最不能抗拒的就是美酒。赵讷倒是劝说了一下,但在杜充这位相公的一并邀约下,赵讷最后也成为了桌上客——宰相邀饮,这得是多大的面子啊!谁能推脱。
    于是,除了在各段城墙与楼阁值守的军兵,以及在军营休息的士卒之外,其余各都头、队正以上头目,均加入宴饮。
    夜色降临,守备所屋外冷风呼号,而屋内却是炉火熊熊,温酒切肉,宾主相言甚欢。
    许老三与孔彦舟,细论起来,也算是太行山人,半个同乡(孔彦舟出生地林虑县隆虑山,也属太行支脉),而且两人的经历也很相似。都是山贼出身,经过自身打拼后,如今又都洗白为官军,那共同语言真是不要太多了。
    就在屋内宾主尽欢之时,屋外却起了剧变。
    那十名在屋外担任护卫的宋军骑卫,派出四人,趁着夜色,竟从盛放礼物的车辆底层,摸出一堆“礼物”:大弓、弩弓与箭矢。然后迅速回到屋外廓道,突然发难,将同样在屋外担任守卫警戒的八名守备营士兵,尽数以弓弩刀剑击杀。
    屋外的闷哼声响起,屋内的孔彦舟猛摔杯子,拔刀架在许老三的脖子上。范琼也抽出利剑,抵住赵讷的胸口,后者当即面无人色,原本侃侃而谈的话语,一下咽进肚里。
    许老三眯着醉眼,含混道:“孔镇抚,你……干嘛摔杯子啊?还拿刀比划,呃,快……快收回去,别弄伤了人……”
    孔彦舟狞笑:“好,俺收回。”刀刃往后一拉,许老三后颈顿时鲜血长流,忍不住发出长长的尖叫,酒意尽消。
    那十余名都头、副都头及队正,也全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住了。少倾,很快就有军官反应过来,纷纷欲跑到墙根处取武器(将相之前,佩刃是为不敬,因此兵器都存放在墙脚处)。就在此时,房门嘭嘭被踢开,十名精选出的身手剽悍的骑卫,手持长弓大弩,张弓开弦,齐齐指住十余名守备营军官……
    前后不到一刻时,杜充、范琼、孔彦舟的以身犯险行动,大获成功。控制住了井陉守备营一半以上的头目,其中包括守备营二号人物——实际为一号人物,许老三。
    许老三瞪着不可置信的眼睛,喃喃道:“你们、你们竟想以区区十数人,夺俺井陉关?简直是痴心妄想。”
    “痴心妄想吗?你不妨上城墙看一看。”杜充从容将酒杯顿在桌面上,“不过在此之前,你必须将东城墙上守望的巡哨召下来。”
    许老三咬着腮帮子没吭声。
    孔彦舟将刀刃慢慢转到许老三的咽喉,稍稍使力,便在颈肌处压出一个浅凹,有血溢出。许老三脸肌直抽,但仍不说话。
    杜充淡淡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你都做不到的话,那证明你没用了。没用的人,不如变成一具尸体。然后本相会继续询问一下,直到有人愿意满足本相的要求为止。嗯,本相瞧这位赵录事倒有可能……”
    赵讷的脸色被抵在胸前的青锋,映成一片惨绿。闻言苦着脸道:“好叫杜相公得知,小的只是个管抄写的军吏,根本无权发令调兵。”
    杜充摇头叹道:“看看,这狄烈将堂堂宗室置于何地?以佐臣(赵讷字)之才及出身,若是在我朝,至少也能牧民一县,甚或一州。可惜了……”
    赵讷听得垂首不语。
    许老三最终还是屈服了,总不能眼看十多个兄弟被射杀,他更不相信就凭这区区十数人,还能翻出什么大浪来。当下将东城墙上的两什巡哨传唤下来。这些分批入厅的巡哨自然又被控制住。好在没杀人,只是捆塞到厅侧墙脚处。
    随后,孔彦舟押着许老三登上东城墙。在用火把向远处打出暗号之后,约莫半个时辰。远处亮起星星点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最后,汇成一条快速移动的火龙……
    望着远处那片火光人海。许老三一屁股坐在地上,语不成声:“不可能!不可能!这般多的军兵,莫不是飞过来不成……”
    建炎三年三月初七,在金军一路绿灯,金使开路,沿途“竭诚”帮助之下,三千三百宋军(长途急行军,掉队、逃跑、失踪二百人),耗时近一月,行程数千里,杀到井陉关。
    许老三也好,赵讷也罢,不过两个小角色,哪里玩得过象杜充、范琼、孔彦舟这等文武狠人,而且又是有心算无备,败得着实不冤。
    杜充之所以大费周折,杀这么一个回马枪,原因很简单:赵构急眼了!
    太行山窝里,竟藏着一个皇后、一个皇叔、一个皇兄、还有好几个皇弟……这些人,随便哪一个,都会对他的帝位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朱皇后与七皇兄,这两人,妥妥能将他踩下去。
    对赵构而言,天大地大,没有皇位大!为了皇位,劫父之仇可以忍,夺妻之恨可以忘;为了皇位,他可以向金国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甚至愿削去尊号,以属国自居;为了皇位,他一力压制统兵大将,尽收兵权,解职的解职,砍头的砍头。
    以前不知道,倒还罢了。如今从杜充口中得知,太行山,天枢城内,竟藏了几个足以令他皇位倾覆的人物,试问赵构如何能安心?锋芒在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