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被杨素索去了。”
  “不可能吧?”罗成惊问,杨素可是个很了得的人,可以说的上是隋朝的眼镜蛇,最擅权谋,手段了得。他晚年的时候,家中奴仆上千,美人数百。可杨素哪里宠幸的了这么多,所以府中不免有那年轻的侍妾就有外情。
  比如宰相李德林的儿子李百药,这是个大才子,因为很受杨素赏识,经常出入杨素府中,结果就跟杨素的一个小妾勾搭上了。
  杨素知道后,既没杀了绿他的这个小妾,也没搞死李百药,反而是很大方的派人把这个小妾吹吹打打送到李百药府上了。
  再然后,还有一位陈朝的公主,陈灭后被杨坚赏赐给杨素,这位公主当年破国时本是有丈夫的,离乱之际,还曾经把一面铜镜打破,送了一半给情郎。
  然后几年后,那位拿着半块铜镜找到大兴城来,天天就守在杨素府第墙外叫卖半块铜镜,终于那位公主知道情郎来了,然后想办法私奔出逃。
  杨素派人追上两人,但却没弄死两人,而是还送了他们一笔钱财,让他们去隐居生活,这就是破镜重圆的由来。
  再还有一个,杨素身边有位红拂女,不算妾,只算侍婢,也是破南陈后赏的,这位红拂女就看中了常到杨素府上来的关陇将门子弟李靖。
  李靖是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年轻时也是相当了得的,杨素也喜欢李靖,经常招他来府中,红拂女瞧上李靖,半夜主动去找在杨府留宿过夜的李靖,然后让李靖带着她走。
  杨素知道后,也是丝毫不以为意,把红拂女送给李靖了。
  “虽说是传说,但传的挺广的。”侯莫陈乂道。
  “那估计可能真有此事了。”
  涉及到这种私人恩怨,那就没啥好说了,只能说杨素可能是个很开放的人,绿别人的同时也不介意别人绿自己,可卫文升就没这样大度了,当年恩怨一直记着呢。
  把杨家六兄弟骨肉分离,还把肉喂狗后,卫文升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快意。
  红着眼睛的卫文升看着那几万观刑的俘虏,冷冷的道,“把这些附逆做乱的叛贼,全都斩首,推入河中喂鱼!”
  “慢!”
  罗成大喝一声。
  把杨家兄弟辱尸,他不去阻拦,可说把这五万俘虏就这样杀了他不答应。
  “罗帅有何要说?”
  “这些人虽是附逆,可许多人也不过是被裹挟的。”
  “罗帅错矣,杨贼做乱,无数人争相去投,可不是被裹挟。”
  “就算如此,也不应当杀了,这些人也都是我大隋子民。”
  “屁的子民,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卫文升冷笑着,“罗帅当初还在齐郡任职时,也没少平贼剿匪,杀的人不少吧,更别说到了辽东征战,杀的就更多了。据说在平壤,你可是一次杀一两万人,杀了不止一次呢。”
  “杀人不是目的,而且此时与彼时也不一样。卫帅,这么多百姓不能轻易杀,如今首逆已诛,虽要追究余逆,但也仅需重处附逆骨干,对于这些普通的兵卒,我以为还是能不杀就不杀的好。”
  他想了想,“你看这样如何?朝廷两次东征,也在辽东夺下四郡之地,如今这四郡也是人口稀少,极需汉民殖边填充。不如就先不杀,待我上奏陛下,请求将这些人宽大发落,把他们全都流放到辽东四郡去殖民充边如何?”
  卫文升瞧着罗成,觉得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他觉得罗成不会是真正为了一群乱民的生死考虑,毕竟罗成杀过的人比他多的多,十万肯定是不止了。
  他在心里想着,那究竟是为何,难道只是为了落他的面子?
  想要争功?
  想及此处,卫文升的脸色不太好看了。
  “罗帅,这些人还是交由某来处置吧,如果罗帅不愿意脏了手,可先回城休息,这脏手的事情就由我卫某来做。”
  罗成呵呵笑了两声。
  乱世人命如草芥。
  可这五万人都是中原汉家子弟,眼下又不是战时,何必滥杀无辜呢,为何要如此流尽汉家血,乱世来临了,多为汉家保留点血液吧。
  “卫帅,若本帅没有记错,你现在是西京留守、刑部尚书没错吧?”
  “没错。”
  “呵呵,那你可知道本帅现任何职?”
  罗成现在的职务是知河南淮北诸军事,兼东莱太守、兼十万水师总管。
  除去东莱太守和十万水师总管这两个管不到卫文升的职务,知河南淮北诸军事,这可是一个极重的官职。
  所谓知某地诸军事,这是由魏晋时起的使持节都督某州或数州诸军事一职来的,隋朝立国后取消了都督,改为总管,再到如今总管也基本取消。
  但有时对一些边关或者战时区域,为了便于军事调动和指挥,皇帝又会下旨授给主将或地方官员一个知某地诸军事的职务,给了这个职务,便相当于该区域里的战区总司令。
  罗成是知河南淮北诸军事,那么整个河南和淮北地区,都是属于罗成的指挥区域,不管你是河南的还是淮北的,甚至是河北或关内来援的官军,只要进入这一区域,那就要接受罗成的指挥节制。
  卫文升是西京留守,还是刑部尚书,本职当然比罗成的东莱太守要高的多,可罗成现在是这个战场的最高司令,他卫文升终究还是要受罗成的节制。
  “什么意思?”卫文升也料不到罗成居然拿这个来压他。
  士信手持霸王戟往前跳出一步,大戟重重一顿。
  “凡在河南、淮北境内之诸鹰扬府、郡兵营、乡勇,以及他地入境之官军,皆须受罗帅节制,若有违抗,则为战场抗令,可军法从事。”
  罗成拔出自己的御赐尚方剑交给义子阚棱。
  “陛下钦赐尚方宝剑在此,可先斩后奏!”
  卫文升的脸胀成了猪肝色,身子抖了半天,最后一甩披风,走了。
  他还真怕罗成这种愣头青,万一搞急了,到时难以收场,吃亏的还是他。
  “把这些俘虏先押回营吧,好生看管。”罗成看着气极而去的卫文升,只能苦笑着道,这次算是把卫文升得罪惨了。
  “值得么?”魏征笑呵呵的问。
  罗成看着那些麻木的俘虏,“值得,很值。”
  魏征肃然起敬,“将军真英雄也,魏征佩服!”


第488章 圣心大悦,召见
  涿郡。
  皇帝杨广的车驾入关,抵达涿郡临朔行宫。
  此时,骁果六军皆退入关内,而宇文述和杨义臣的六军也自辽东撤退,此时正在辽西加速撤返途中。
  各军撤退井然有序,连宇文述他们六军也几乎没有伤亡,这也多亏已经攻占了辽东和新城这两大要塞,有罗艺他们殿后留守,高句丽人没敢追击。
  虽说斛斯政叛逃入高句丽,使得高句丽人对于如今隋军突然撤退有了清楚的了解,但他们还是拒绝了斛斯政的追击要求。
  此时的国内城,暂时松了口气,来犯隋军撤离,他们哪有心思去追,因为他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当隋二次东征突然结束,大军西归后,高句丽人也就不得不面对着一个新的事实,那就是渊太祚的东部集团,以及乙支文德他们支持的王室之间的矛盾。
  大敌当前,两边还能暂时相忍,可外敌一走,内乱必生。
  当杨广刚渡辽河,宇文述他们都还刚撤到新城一带时,原辽东城主渊盖苏文,已经在扶余城召集兵马。
  召集兵马不是要追击隋军,反击做战,收复失守诸城。
  他是要召集东部联盟的各路兵马,要率兵前往国内城,准备逼高建武和乙支文德把渊太祚交出来。
  那边召集兵马,这边乙支文德自然也是立即着手准备,两边剑拔弩张,暂时还没打起不来,不过是因为隋军还没完全撤离。
  任由斛斯政这个汉奸如何上蹿下跳,高句丽人都没空理会。
  临朔行宫。
  “陛下,捷报!”
  “齐国公奏捷!”
  侍者欣喜的入殿禀报。
  “罗成又报捷了?”皇帝心情大好,虽然匆匆撤返,可毕竟撤退的也还顺利,再者刚过临渝关时就收到个好消息,罗成兄弟回师迅速,已经连平了叛军两路兵马,先降王薄再败王勇,降俘十万叛军。
  而张须陀裴仁基在虎牢关下,也是击退了杨玄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河间杨善会、杜如晦也把李密阻拦不得北上。
  “快告诉朕,又是打了什么大胜仗!”
  “禀陛下,齐国公自南阳发来八百里加快捷报,五月十三日,于南阳新野擒斩伪楚帝杨玄感,并擒斩杨贼兄弟杨玄纵等五人,擒得叛军五万余,阵斩八千余人。”
  一听这个消息,杨广忍不住腾的站了起来。
  “杨玄感被擒斩了?”
  “回陛下,这后面附有详细的剿灭叛军经过呢,杨玄感一路西逃,在南阳城下攻城三日,欲破城夺粮,裴仁基和卫文升率六万兵马赶到,一日十战,十战皆胜,叛军崩溃,一路南逃。而罗帅早就率领八千轻骑赶到南阳之南的新野拦截溃军,一日夜俘贼数万。”
  “罗帅亲自拦下杨玄感,并与之交手,槊挑杨玄感,斩他于马下。”
  “壮哉,想不到罗成居然能够单杀杨玄感,真是厉害。”
  “哈哈哈。”
  皇帝哈哈大笑,心里痛快万分。
  他对杨玄感那是恨的咬牙切齿,要不是他,此时只怕东征大军已经围攻国内城了,二次东征就会胜利,高句丽就能灭亡。
  正是这个杨玄感,害他再次东征失败。
  而且杨玄感的叛让,让他极恼怒的还在于他曾经那么信任于他了,结果他却在背后捅他刀子,尤其是他带了极差的头。
  “陛下,卫文升已经将杨氏兄弟处以磔刑。”
  “便宜他们了,应当将他们抓回来,让百官以箭射之,再处以车裂之刑,然后再凌迟,最后磔,再挫骨扬灰,焚之。”
  几名内侍都跪下。
  “恭喜陛下,平灭叛逆。”
  杨玄感做乱,前后不过两个月左右时间,旋起旋灭。
  可杨广的脸色却又沉默下来,皇帝不开心。
  就因为杨玄感这样一个跳梁小丑,致他二次东征大败。
  “陛下,卫文升也有本上奏,他弹劾齐国公姑息养奸,放纵逆党。”
  内侍递上卫文升的奏折,杨广看过。
  “那些贼子,居然如此响应杨逆,都该杀。”
  “陛下,齐国公也另有本上奏。”
  罗成早料定卫文升会弹劾他,于是另写了个奏章详细说明情况,并提出请求把那些降俘的叛军,都流放到辽东四郡以充实辽东,让他们开荒拓土,以供养军需。
  本来还对罗成很不满意的杨广,看到这奏章后不由的沉默。
  半天后,杨广叹声气,“罗成虽年轻,但却实有出将入相之才能,你看他在这俘虏的处置问题上,眼光和手段就都比卫文升强的多。杀光虽能解一时之气愤,但确实不如流放到辽东去。”
  “召虞世基他们前来。”
  皇帝旨意,几位带有参与朝政衔的宰相就都来了。
  虞世基几人也听说了南阳大捷消息,进来就恭喜皇帝。
  “嗯,诸位爱卿先看看这道奏折。”
  大隋宰相本来就是三省的长官,尚书令、内史令和纳言。三省本来是门下省和中书省以及门下省的,不过杨家为了避讳杨忠的忠字,于是改中书省为内史省,改中书令为内史令,改门下侍中为纳言,但三省还是三省,这三高官官也就是当朝宰相。
  不过杨广继位后,为摆脱那些有威望的大臣掣肘,所以如今只有一个苏威任纳言,而内史令和尚书令都没有授人,甚至右右仆射这两个尚书省的副官都没授人。
  三省除了门下省纳言,尚书省如今只以左右丞主持,内史省也只以侍郎主持,为了让心腹虞世基等人能行宰相之实权,杨广不得不给他们加了个参与政事的头衔。
  现在有这头衔的就五人,便是称之为大业五贵的苏威、裴蕴、裴世矩、虞世基以及宇文述。
  宇文述还有辽西,此时另四贵都在,他们看过奏章后,都没急着开口。
  “不知此奏折何人所上?”虞世基先问。
  “你先别管谁上的,就说写的如何吧?”
  虞世基暗暗打量皇帝眼色,认定皇帝很赞同这个奏章,于是便道,“可行,而且很不错。”这就是虞世基这些年一直受宠的原因,他对皇帝的建言,根本不是按事实出发,而完全是看皇帝的喜好来做出的,真正的一味谄媚奉上。
  另三人也都点头,说可行。
  “嗯,既然四位爱卿都说好,那罗成这道奏章就是真的好了。那就照章拟旨,如此处置叛军。另,给罗成降旨,召他到洛阳来面圣见君,朕已经有些迫不急待要见到这位功勋之臣了。”
  皇帝哈哈大笑。
  虞世基等人这才知道,原来这道奏章居然是由罗成所写,心里暗暗吃惊。
  看皇帝这高兴样,还不知道罗成这次面圣后,会如何受宠呢。
  看来,大业五贵马上就要变成大业六贵了。


第489章 势不可挡的新贵
  纳言苏威退出行宫大殿的时候,因年老得到皇帝的特旨可以坐小辇离开。坐在辇上当然还是比较舒适的,尤其是天气日渐炎热,多走几步路难免就要流汗,弄的浑身粘湿极不难受。
  躺在小辇上苏威心里暗暗的琢磨着。
  当年比杨坚还小一岁的周武帝宇文邕三十多岁就驾崩后,传位给儿子宇文赟,是为周宣帝。可这个周宣帝过于胡闹,可以说各种折腾,是出名的作死小能手,折腾没几年,于是天怒人怨,宇文家当年一手带出来的关陇集团,于是都心生不满。
  当年宇文泰并不是关陇集团的带头大哥,真正的带头大哥是关中大行台贺拔岳。
  贺拔岳和高欢一样当年都是尔朱荣的小弟,后来尔朱荣被高欢干掉。
  贺拔岳接受北魏孝武帝密令,对抗高欢,他率以武川镇出身的兄弟们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形成一个新兴的军事贵族集团。
  他们以贺拔岳的武川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揉杂,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尤其是与关中陇中的地方豪强士族们联姻,于是形成关陇贵族集团。
  只是后来贺拔岳突然战死,宇文泰趁机站出来带领大家继续走下去对抗关东。
  再后来皇帝跑来关中,宇文泰为了能够跟皇帝争夺,于是完善府兵制度,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这个制度的根本就是鲜卑人的部落议事制度,相当于八王议政。本来皇帝说了算,结果就成了八柱国联盟议会制,宇文泰自己是大首辅,自然实权在握,架空了皇帝。
  在当时,西魏是军政合一,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甚至他们的兵都算是他们的私兵。
  正因此,这二十大家族就成为关中地区的西魏国的显赫核心家族,西魏和北周都是由这些家族建立的。
  在西魏北周时代,这些顶级关陇贵族可不仅仅是朝廷重臣这么简单,他们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相当于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会成员。
  宇文家不论是立元氏为傀儡时的西魏,还是自己出来当皇帝的北周,其实依然还只是带头大哥而已。
  周宣帝的各种折腾,甚至暗中推行的各种政策,其实也是在一直中央集权,皇家收威,最终结果,身为周宣帝岳父的杨坚,十二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成为关陇集团大部份支持的新首领。
  因为周宣帝乱搞,所以这次的权力交接是很平稳过渡的,哪怕同是宣帝岳父的尉迟迥起兵三十万,但还是无法逆势而上。
  于谨、李穆这些大柱国都纷纷支持杨坚,最终杨氏篡夺北周天下,而且过渡非常快和平稳。
  杨坚夺北周,紧接着灭西梁、南陈,最终一统天下。
  大隋建立之后,便更改制度,恢复汉魏制度,复古周礼,设三省六部。虽军事上依然保留府兵制,但此时的府兵已经改变制度,不再设有柱国。
  十二大将军改为十二卫四府,大将军也不再有直接统兵大权,至于柱国更只成为勋官虚衔。
  通过种种手段,杨坚把过去关陇贵族手里的核心大权,迅速的收回了不少。
  他做到了当年宇文泰他们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
  杨坚坐天下二十余年,一直压制着关陇集团,各种手段打压,到了杨广继位时,其实最初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家族,已经多半没落。
  杨广继位后,更是趁机大肆提拔江南和关东士族。曾经在东西魏争霸中站错位的五姓七家,也终又抬头挺胸,不过在皇帝面前依然还是很老实。
  杨广很满意这些关东和江南士族,裴蕴、虞世基、裴世矩,都是他们的代表。
  而他苏威,算是关陇贵族中关中士族代表了,宇文述,算是关陇军事贵族在朝的代表。
  可宇文述家族以前根本不入流,现在却成顶级代表,反倒是如李虎李弼李穆于翼这些八柱国家后代,如今却被压的起不了身,于仲文上次更是被皇帝借机砍了脑袋。
  李穆家也被皇帝借爵位继承一案,搞死了几个嫡系子孙,让个昏庸无能的九子李浑继位家主之位,袭得国公爵位。
  这样下去,其实用不了多少年,估计曾经的八柱国家十二大将军家族,就要被搞的差不多,再无法左右朝堂。
  这次杨玄感叛乱,让皇帝又可以趁机把杨素的弘农杨氏家族连根拔起了。说不得,可能还要借机牵连,再把如京兆韦氏等几家拔起。
  现在的朝中,隐隐便形成了三大集团。
  关陇军事贵族自然还在其中,但力量已经大不如从前,无法再垄断朝局,左右天下。以五姓七家为首的关东士族,这几年劲头强盛,当初北周灭齐,站在齐国那边的五姓为首的关东士族自然是遭受全面打压,在北魏时兴起的四姓势力大衰,这两年算是重新恢复了许多。
  再然后便是江南士族,江南士族最早自然是在衣冠南渡时的那些北方现下士族与吴地本土士族,不过侯景之乱时,王谢顾朱等大士族几乎毁尽,如今也唯萧、沈几支。
  不过现在看来,山东豪强已经隐隐兴起,以罗成为代表的这支势力窜起很快,他们与现有三大集团比起来,没有多少根基,缺少资历和声望,就如罗成一样。
  可正是因此,苏威觉得这才是山东豪强们兴起的根本,因为皇帝就喜欢用这种。当初用关东士族来打压关陇集团,又用江南士族来牵制关东士族。
  现在无疑是想用山东豪强新打造一个豪强集团,用以彻底取代关陇军事贵族们,毕竟皇帝虽出身于关陇军事集团,但却比谁都忌惮惧怕着这个集团。皇帝兴建东都,迁都洛阳,把天下中心东移,也是在进一步的减弱北陇集团对朝廷的影响力。
  皇帝总是喜欢这样干,不过相比起文帝来,无疑更加激进,也更加草率了一些。
  杨玄感的叛乱,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罗成入朝之后,会担任何职呢?
  苏威轻轻笑了起来。
  他老了,朝中二十余年,三起三落了,好多事情也看淡了,更看透了当今天子的性格。这是一个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谁也劝不住的皇帝,他会只听他想听的话,做他想做的事情,至于其它,是绝不会去管的。
  “年轻人还真是运气好啊,恰逢天子偏偏又需要这样一个人,真是上辈子烧多了高香啊。”苏威感叹着。


第490章 功高难赏
  “朕该如何封赏罗成呢?”
  皇帝一面喝着萧后煲的海参鲍鱼汤一面问。
  海参和鲍鱼都是旅顺太守罗嗣业进贡的,这位年轻的旅顺太守眼下正在涿郡蓟城,皇帝想要好好的考虑一下这位出云公主驸马的候选人。
  初次见面之下,皇帝还是很满意的。罗嗣业很年轻,长的也高大,人冷峻了一点,但谈吐不错,以前只听说罗成兄弟几个打小在齐郡章丘乡下长大,没读过多少书,打小随父亲打铁种地,本还以为多少会有些粗鲁,一见之下才知,其实罗嗣业挺不错的。
  一问之下才知,罗嗣业其实识不少字,也是读过孝经论语等几本圣贤书的,字也写的还不错,筋骨有力,笔力遒劲。
  问了些打仗的事,行军布阵罗嗣业很老道。再问了点如何治理旅顺的方略,也都还回答的不错。
  兄弟罗嗣业有如此优秀,那么罗成估计就更优秀了。
  “陛下想怎么封呢?”
  “有功不封,将士寒心,可功高也难赏。”杨广叹道,罗成上次因为一个假死,搞的他追封为忠武辽王,后来死而复活,也只能封了齐国公之爵。
  现在罗成不说二次征辽歼六万高句丽军,夺建安、卑沙二城,这回平乱,又立大功,降俘十余万叛军,还亲自斩杀了杨玄感。
  这不封赏就说不过去了。
  “陛下何不晋罗成开府仪同三司散阶,这也是升赏。”皇后道。
  开府仪同三司,这和光禄大夫一样,都是从一品阶,但是排在光禄大夫之前,算是散阶最高一级了。
  不过这个也仅是散阶而已,并不是真正能开幕府,也享受不到同司徒等三公一样的待遇。
  “光授开府仪同三司,不够。”
  皇后想了想,“那陛下就把杨氏家族的财产都封赏给他。”
  “这倒是可行。”
  杨素两朝为相,杨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