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河北人口多,也田地兼并最严重,若安置不当,这些人只怕转眼就又从了贼甚至干脆自己揭竿而起成了贼。


第589章 虎斑突骑
  “独孤流云参见大帅!”
  一名年轻高大的男子上来拜见,罗成见他身高八尺五寸有余,估计将近两米身高。长的豪迈雄阔,目若朗星面如金玉,细腮联鬓短须虬髯,仪表堂堂。
  尤其是一身重甲在身,更衬的武威不凡。
  随他一起过来的罗士信跟兄长介绍。
  “他叫独孤流云,字子项,是文献皇后的娘家堂亲,其父是虎贲郎将,死于平杨玄感叛乱战场,他母亲是郑州崔氏,崔君肃是他从舅。”
  罗成点头。
  独孤流云说来跟罗成的妾侍崔七娘还是表兄妹,父亲死后,独孤流云随母亲来到清河郡的别庄,跟清河崔也多有走动。清河崔见他武艺出众,便请他担任了清河崔氏乡勇的头领。
  这次张金称被剿,独孤流云说动崔家,带乡勇来助阵,亲手击杀了赵铁叉,斩杀三百余人,还降俘一千余贼众。
  士信对他们的虎斑突骑很喜欢,于是便主动带他过来。
  “这么说来,咱们还是亲戚!”罗成笑着道,对这个高大的年轻人,罗成也有好感。
  独孤流云手捧着虎头盔,笑着道,“家父平杨玄感之乱时战死,而杨玄感为罗帅亲手斩杀,流云非常感激。流云欲追随罗帅去辽东从军,还望罗帅收留!”
  罗成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一杆铁缠黑漆马槊,比普通马槊还要大一号。另外背上背了一根九节钢鞭,这根钢鞭也很长,是可以双手握的,估计起码得有八九斤重,十分了得。
  而他背上还有一把弓,犀牛角硬弓,估计也是超重强弓。
  另外他身上还有三把刀。两把长横刀,一把短横刀。
  他身上的那身铠甲,也十分显眼。
  一双山纹字铁甲镶圆护的明光山文铠甲,而且外面还罩了一层锁子甲。
  而细看,他的明光铁甲里居然还衬了一身细牛皮甲。
  三重护甲,全身武装,这简直就是个人形兵器。
  甚至他的战马,马都是带三匹。
  跟他交谈了几句,才发现这位大块头猛士才十八岁。
  独孤流云跟独孤太后其实不算真正有亲,他曾祖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后来母亲改嫁独孤氏,当时永业年幼随母改嫁,为独孤家养大,所以便改姓独孤。
  抚养他的独孤氏,便是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父亲独孤信的宗族。
  独孤永业在北魏、东魏、北齐为官,先后任过中书舍人、洛州刺史、河阳行台左丞、行台尚书、太仆卿,最后进位开府,封临川王,拥兵三万。
  再后来,北齐亡,降于周,授上柱国,封应国公。
  当年独孤信随孝武帝入关后,他的长子独孤罗还刚出生,被高欢囚禁,一直到独孤信死后才释放。
  孤独罗一人在北齐孤孤单单又无产业,贫苦的都不能养活自己。
  是独孤永业看他可怜,于是为他置办了田宅。
  北齐灭亡后,杨坚之妻孤独伽罗找到了这位兄长,赠给他丰厚的礼物。独孤伽罗还找到独孤永业,十分感谢他。
  后来隋朝建立,杨坚还让这位妻兄独孤罗继承了独孤信的赵国公爵位,担任高官显职,官至凉州刺史,太子卫率。
  而独孤永业家也因此跟皇后一家关系亲密。
  永业在北周大象二年死后,子须达继承应国公爵位。他生了不少个儿子,独孤流云的父亲便是第三子,早年从军,多立军功,因此在杨玄感叛乱时,已经位于虎贲郎将。可惜与杨玄感作战中战死。
  他父亲娶的妻子是郑州崔氏,是家主崔君肃的妹妹。
  独孤流云父亲虽战死,但家里产业还是很厚的,在河南河北有田地数千亩,庄园十几处,另有不少的商铺宅院作坊等。
  他之前答应为清河崔氏带乡勇,不过是借着练练兵。
  他手下的十三骑虎斑突骑重骑兵,便都是他父亲的义儿,其实也算是部曲家兵。
  其实以独孤流云的家族地位,他完全可以进京入宫当个亲卫,只是他更渴望能上战场立功。
  他母亲却因为他父亲战死,所以并不希望他去当将军,只是希望他读书走文官路线。这次来剿匪,他都是偷偷知会了清河崔家后没告诉母亲就来了。
  “我父亲曾经统领五百虎斑突骑,杀入杨玄感叛军阵中,可惜其它军将懦弱不能跟进,导致我父被围力战而亡。我愿意投罗帅麾下,重建虎斑突骑,在辽东建功立业。”
  “有志气。”罗成夸赞这个年轻人。此人既然这般有勇力,又有志气,还是自己的妾侍姑表弟,那用他也合情合理。
  尤其他还是独孤氏子弟,独孤氏虽然在大业朝没几个出名的,可外戚势力不弱。
  “好,那我就将你拔到士信麾下。”
  “士信,回头到了辽东你给子项拔二百精锐重骑兵,然后再于轻骑中选拔三百彪悍勇武者,让子项重建五百虎斑突骑重骑兵团。”
  独孤流云没想到罗成居然如此信任于他,他刚来,就让他建立一个五百骑的虎斑重骑团,尤其是拔给二百精锐重骑。
  “罗帅,流云并不负罗帅信任,一定练出一支精锐虎斑突骑。”
  “哈哈,我就喜欢听这样的话,我就暂授你为虎斑突骑团偏将,你所需要的重骑团马匹和装备,我都会给你弄来,你只要给我好好的操练他们,到时给我一支精锐虎斑突骑就好。”
  战果丰盛,俘获了太多人,缴获的物资也不少。
  张金称无恶不作,四处劫掠抢夺,在高鸡泊中积储了许多钱粮物资,这次却是被罗成一锅端掉了。
  王子明带着一众参军,正兴奋的登记核对,然后统计造册。
  “能带走的全都带走,不能带走的交给清河郡和平原郡,至于高鸡泊里的营寨屋舍,全一把火烧了。”
  罗成对一名年轻义儿摇头,“不用铠甲,战事已经结束了,穿普通的军袍便好,给李帅的礼物备好了吗?”
  高鸡泊的剿匪已经结束,罗成准备前去拜访自己的老师河北安抚使李景。
  李景的河北安抚使衙门设在魏郡的邺县。
  邺县,以前也叫邺城,这座太行山东侧的城池,曾经也是数朝都城,邺城建城可以追溯到春秋齐桓公时期,如果再久远点的话可以到五帝时期,相传邺城是颛顼帝(黄帝之孙)孙女女修的儿子大邺的封地。
  战国时期邺城归属魏国管辖,魏文侯定其为陪都,著名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三国时的曹魏在邺城建都,此后,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先后在此建都,邺城可谓是河北中心。
  北周灭齐,再隋代北周,后统一天下。
  杨坚平定天下后,把北齐都城邺城还有南陈都城建康,都夷为平地,毁弃城池宫室。
  邺城虽辉煌不再,可经过隋朝二十余年发展,当年的废墟上,又建起了很繁华雄伟的城池。
  河北设立安抚使后,衙门便是设在邺县,邺县之所以能成为六朝都城,其实与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这里是一块极佳的战略要地,控河北,俯河南,望河东,可谓是三地要害。
  而涿郡虽然近年地位不但加强,可毕竟太偏北,而且朝廷在涿郡设了范阳府尹,所以安抚使衙门便设在靠南的魏郡邺县。
  “万一李帅不答应怎么办?”阚棱问。
  “不答应也迟了,我都已经让侯莫陈长史先把人带着北上了。”罗成哈哈大笑。
  在他看来,此去邺城,不过是礼节,去了就是礼到,至于说人,李景肯定会答应他带走的。


第590章 挖墙角
  师生两个对坐吃着早餐。
  一碗宽面片煮成的不托,还有碗羊杂碎汤,很简单。李景身着紫袍,但吃着早餐却跟寻常的百姓老翁没什么区别,“要是能有几个胡麻煎饼才最有味道,尤其是大兴城里西域胡商们卖的那种胡麻煎饼,贼香。”
  罗成呵呵笑道,“老师怕是更惦记着西域胡姬们的异域风情,喜欢她们的奔放热烈吧?”
  “哈哈哈,西域胡姬奔放热烈没错,但她们的饼也好。以前波斯胡姬卖的三勒浆最有味道,不过自从你弄出来那个白酒后,现在论烈酒已经无人能出你家白酒之右了,倒是让当垆卖酒的西域胡姬少了许多生意呢。”
  “中原战乱,西域胡商本就来的少了,许多长常住在中原的胡商,也都开始往回跑了。”罗成道。
  李景感叹着,确实。
  早年西突厥控制西域,后来文皇帝时好不容易才让突厥内乱,并击败西域,使得西域诸国以及更泰西的波斯、拂林等国的胡商前来中原通商。
  而当今天子继位后,更是征灭吐谷浑,大破突厥,还灭了伊吾,使得高昌等国皆来朝贺,皇帝还在东都洛阳招待各方使节,让沿途客栈饭馆都不收胡商的钱,甚至把洛阳城里的枯树都缠上丝绸点缀,惊的那些胡人震惊无比。
  都觉得中原人傻钱多,于是胡商不断涌来,甚至在洛阳和大兴城中的几个市场里,还有专门的胡市,全是胡商在那里交易买卖。
  只是大业七年开始,胡商慢慢的来的少了,甚至不少以往常驻中原的胡商都开始往回跑。
  “你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士诚。”
  李景对罗成道,一下子就要从河北带走十几万人口,他这个安抚使都有些无奈。
  罗成却不这么认为。
  “我这是在帮老师你解决麻烦呢,近年来,几次东征,河北河南都为前冲,无数民夫和兵员从这里征发,甚至早几年前河北河南的百姓就因陛下的养马令而苦,更别说此前开挖运河、修东都洛阳,东莱造船等等。”
  “河北百姓苦久矣,而前年黄河大水,去年两岸大旱,紧接着是蝗灾,黄河两岸四十余郡的百姓,又受这兵役瑶役和匪乱之苦。无数人都破家了!”
  河北的武阳、清河等数个郡,人口极为密集,都是二三十万户人口,但地方却不大,虽说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可依然人多地少。
  再加上自修建东都后,大量贵族官员都开始在河南河北买地。土地兼并已经越来越严重,如清河郡这样的人口大郡,甚至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再均过田授过地了。
  不管是十几岁的中男,还是已经成年的丁男,都无地可分。
  甚至在一次次的水旱灾情后,不少本来还有点地的百姓,也只能把手里的那点地一次次出卖,最后沦为失地农民。
  若是太平年间,无灾无荒的,一家人给地主佃地,再打打零工,日子还勉强过的去。可一遇灾荒,粮价大涨,地里绝收,则百姓根本无法生存。
  为什么各地闹民乱,唯独河北河南闹的最厉害?
  因为这里人口最多最密集,百姓手里土地最少,所以一出乱子,便发生饥荒,百姓没饭吃,便只能造反或四处游荡。
  “张金称平灭后,高鸡泊的这十余万百姓若交给河北地方,老师能消化的掉吗?你怎么安置他们?他们现在是一无所有,既无钱财粮食,也无房屋,现在虽然已经是春天,可离夏收还远着,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到处缺粮,老师怎么办?”
  “就算能撑到夏收,但以后呢?到处都是匪乱,一时半会是平定不了的,不可能让他们回原籍老家,回去也呆不住,还是会跑出来,到时便又成了河北动乱之源。”
  李景无话可驳。
  “你带去辽东,能安置的了吗?这么多人?”
  “尽量安置吧,我比老师条件好的地方在于,辽东现在有许多空置的土地,原来高句丽那些地主豪强贵族,全被打倒,土地全都在节度使衙门,除了分授给府兵和他们的家眷,还剩下有许多土地,甚至还有大量未开垦的可供开垦之地,辽东需要的是人。”
  只要把人带过去,罗成可以先搞军屯和民屯,集体垦荒屯田,而他这次出来时,也得到了皇帝的一道御旨。
  边疆的五节度道,可以免除三年租调,而对于新垦荒之地,可免十年租调。
  有这道旨意,罗成就可以放开手去垦荒屯田。
  唯一的困难,就是启动的本钱,垦荒屯田也需要种子耕具等,好在灭了高句丽后,缴获大量土地外,也还有许多粮食牲畜等,并不是说一片蛮荒。
  “这些流民跟我去辽东,到时我会设立屯庄,让他们一起垦荒屯田,种子农具牲畜,节度使衙门都会拔下,还会组织他们兴修水利,而所得之收成,他们可以留下三成自得,余下的才上缴节度使衙,而十年后,他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到时都会分授给各个屯庄的屯民,并且一半将授为他们的永业田,一半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传承给子孙。我相信,有这些作为激励,他们是愿意背井离乡,在辽东扎根安家的。”
  李景有些担忧的道,“中原大乱,纷扰不息,辽东只怕也未必就能成为净土,你想安心屯垦,可哪有这么容易,渊氏还据有四郡之地,杨万春也据有一郡之地,他们可不会善罢甘休的。若战事重开,你能守的住辽东安宁吗?”
  “守的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这安定太平也不是靠求来的,此次回辽东,我也边耕边战,定要将辽东全都重纳入我汉家疆域。”
  李景为学生的这豪情而打动。
  “好吧,你说服我了,人你都带走,不过其它的钱粮物资我就没法支援你了,如今处处不太平,安抚使衙门也是捉襟见肘。”
  “能理解,粮食这些我暂时不缺,攻灭高鸡泊后,抄了张金称老巢,得了不少窝藏,够我们一路抵达辽东所用了。”


第591章 末世
  除了罗成,没有人相信大隋帝国快完蛋了。
  毕竟,在他们看来,大隋是汉末几百年来最强大的王朝,他们相信,隋朝能够如汉朝一样国祚绵长,就算要亡,那也起码是二三百年之后。
  没人相信,隋朝会连西晋都不如。
  西晋结束三国之乱,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虽昙花一现,可毕竟公认是司马炎的分封制度不行,导致西晋很快败亡。
  西晋的大分封,使得中央朝廷无力。
  但隋朝无分封,中央朝廷可是极为强大的,尤其是文皇帝二十二年打下的开皇盛世,国家富强,府兵强悍。
  就算当今,虽有不少人诟病皇帝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可皇帝也是实打实的灭了吐谷浑灭了高句丽的,不少人都觉得,之前确实十分危急,可现在高句丽也平灭了,那么隋帝国已经度过了最凶险的一劫,接下来就会再次恢复,甚至是更加强大。
  但罗成从洛阳出来,一路看到的不是百姓安居乐业,而是流民遍地。在宽阔笔直的官道上,出现的最多的就是流民。
  无数百姓衣衫破烂,面带饥色,形如乞丐。
  就连那些曾经的看家犬,也要么骨瘦如柴,要么已经吃尸体吃的眼睛发绿,充满凶相。
  荒野里,随处可见易子而食的人,更别说在城池里,每天都有母亲在出售自己的孩子。有人卖田卖地,卖屋卖房,甚至卖妻妾孩子。
  粮价已经再次节节攀升。
  可另一面,却是大量的田地抛荒,无人耕种,曾经肥沃的地里长满了野草,没过膝盖。
  田地的主人大多逃荒去了,要么就是躲避贼匪去了。
  一群群由饥民、逃役者、盗贼组成的乱军,在平原上流窜,他们不断的攻击沿途的村庄,抢夺百姓手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放火烧掉他们的房屋,毁掉村庄,然后逼迫一无所有了的百姓跟随他们一起。
  一个安稳的天下,应当是各安其位。
  士人管理天下,百姓耕种田,商贾通货四方,工匠打造器物,这样的天下才会安稳,才能富庶。
  可现在百姓不种地,士兵不守土,商路阻绝,城市困窘,这天下如何不乱?
  罗成很讨厌种种末世的景象,可他知道自己也无能为力,他唯一能种的,就是想办法多带些人去辽东,在那里为汉家,为中原多保留一点元气,为末世之时,守住汉家的东北疆土。
  路过一处渡口,一群虚弱的流民聚在那里,他们在烤着什么。
  义子棱阚道,“他们在吃人。”
  “我知道。”罗成表现的有些平静。
  “好像烤的是孩童。”
  “去问下,烤的是谁的孩子。”
  阚棱去而复返,“那些人易子而食,他们说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东西了,还说孩子是已经饿死了的,因为不忍吃自己的孩子,所以跟别人交换而食。”
  “哎,易子而食,末世之象,给他们些干粮,让他们把些可怜的孩子入土为安吧,再告诉他们,若愿意随我们去辽东的,会有活路。”
  一袋蒸饼扔到那些人面前。
  “每人一个,敢多抢者,死!”
  王雄诞手提着长挝指着那群人喝道,这群人看着白色的蒸饼,眼里暴出光。可看到那些军将身上的铠甲和利器,又不安的舔着嘴唇。
  最后,有人大着胆子上前抓了个蒸饼回去,他没敢多拿。
  那个明光甲的小将军没有动他。
  于是更多人冲上前去捡蒸饼,有个家伙一时忘记了规矩,胆大多拿了两个,然后被王雄诞一记挝尾打翻。
  “警告一次,再有第二次,死!”
  一群人狼吞虎咽,一个蒸饼很快吃完,还盯着罗成他们。
  “还想吃?也行,把孩子埋了,跟着我们走。”
  一个干瘦的家伙道,“军爷,孩子们都是饿死的,已经烤熟了,埋了可惜了,不如带上吧。”
  只有饿极饿怕了的人才会这样说。
  可王雄诞却是长挝一指,“这是朝廷辽东节度使楚国公罗帅,跟着我们走,到了辽东有地种,有饭吃,有屋住,但得听我们的,把孩子埋掉。”
  一听那边的将军居然是罗成,这群人暗暗心惊。
  最后嘀咕了一会,还是决定跟着罗成走,毕竟,在这平原上游荡,根本找不到吃的,而城池里都有府兵和郡兵把守,他们流民是进不去的,也不会有人给他们施粮。
  几个妇人开始挖坑,她们的丈夫还在旁边说太可惜了,埋在这,估计也是便宜了野狗。
  “那是我们身上的肉,是我们的孩子啊。”一个妇人痛哭道。
  “我知道是我的孩子,可只能怪他投错了胎,选错了时间,其实这孩子命还算好的,他大姐十个蒸饼卖给了运河船上的人牙子,他二姐,三斤粮卖给了前面赵庄的地主,还有他爷爷,直接饿死了……”
  “别说了。”
  妇人心痛的道。
  汉子说着也忍不住落泪,“孩他娘,等过了这一劫,咱们再生过,只愿这娃早点去投胎,再投一个富贵人家吧。”
  “跟着这位大帅,真的能有蒸饼吃吗?”
  王雄诞看的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他想起自己曾经流浪做乞丐的日子,若不是碰到义父收留他们,他现在说不定也跟那个孩子一样,早成了哪个乞丐饥民的腹中餐了。
  “走吧,我们大帅的话,向来言出必行。”
  罗成在河间郡追上了大队伍。
  此时,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又壮大了几分。
  原本三万多人,再加上剿灭高鸡泊俘获带来的十万多人,然后还有一路上听闻罗成承诺辽东未来的许多流民,也纷纷赶来。
  河间城下,移民队伍扩大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众。
  段达忧心忡忡的对赶来的罗成道,“不能再接收流民了,这么多人,无法安置。”
  “现在每天喂这些人就得两千石粮,他们还总喊吃不饱,人太多,走的又慢,等我们走到辽东,估计还得一个月,一天两千石,到达辽东城下,就得六万石粮,天啊,我们根本没有这么多粮。”
  罗成讨厌这个段姥,自从他被张金称击败,并被送了个外号段姥之后,现在罗成的手下也暗里喊他段姥。
  “我们从高鸡泊不是弄来很多粮食,另外还有沿途各地郡县官府以及地方豪强大户也给我们送了不少,难道也不够?”
  段达不舍的道,“那些粮食凭什么喂这些烂民。”
  “烂民也是民,他们是大隋的子民,辽东更需要他们,从今天起,青壮男女口粮增加到一升半,少年和老人等依然为一升。”
  “还要增加?天啊,有粮食也不是这样浪费的。”
  罗成却不理会他的跳脚,而是转身对魏征道,“我们得加快速度了,让青壮每天行路八十里,少年和妇人们随后,一天行军六十里,至于老人孩子们一天行军四十里。”
  “要拉开来走吗?”
  “嗯,让这些青壮先赶到辽东去,既能节省点路上口粮,同时还能赶紧过去准备春耕,不能错过了这个春播,能种多少种多少。另外,还可以提前赶建屯堡房屋,以免后面的老人孩子妇人们到了后无处居住。”
  “还是大帅想的周到,我这就去安排。”


第592章 勤王令
  在汉语中,城市这个词字面意思是城墙和市场,这也是一座古代城市的特点。
  大隋每一座城市,都有城墙和市场。
  不过在偏远的关外之地。
  安东道的辽东辽西拥有城墙和市场的城市却只有十几座,其余的要么就是只有城而没有市的城堡,要么就是连城墙都没有,只有木头围起的栅栏的屯庄或村寨。
  在辽东,城市与乡村并没有什么区别。
  那一面高墙并没有把城与乡隔离出来,高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