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简单的一招诈降之计,朱粲居然也会相信。
  这黎阳仓城真是得的不要太轻松,更别说这一战后,还轻松的吞并了朱粲的几万人马,哪怕其中乌合居多,可挑挑拣拣,也是能拉出数千彪悍步骑来的。


第670章 罗阀四镇
  “算算时间,薛家三兄弟带领的三千骑也应当渡海到了山东吧?”节度使府长史侯莫陈乂跟罗成坐着喝茶。
  “嗯,王君廓发消息回来,说万均他们已经在高密大劳山湾进港登陆了。”罗成现在把张亮和王君廓两个心腹安排在中原,张亮如今去西京大兴了,而王君廓留在河南。
  “大帅觉得朝廷新设这个山东道,是好是坏?”
  “当然是好事,尤其是对我们来说。”朝廷新开山东道的消息由张亮和王君廓传回,罗成听到这个消息可是非常高兴的。虽然节度使是来护儿,可副使却是他老师张须陀,更何况来护儿还在西京随驾,山东道实际是由张须陀代领。
  而他父亲原本只是东莱郡郡丞,这次也被授为山东道节度使府长史兼东莱郡太守。罗成觉得,这几个变动显得很微妙,可以视做是朝廷四位宰相对他罗家的拉拢,又或者是暂时安抚。
  “这么一来,现在朝廷是两京三府七节度使府七都督府再加十三道了,大帅你节镇安东统五万一忠武军,燕国公节镇安南统两万四镇海军,而襄阳侯节镇定襄统两万四宣武军,如今令师和令尊又统山东道威武军,七镇节度,已得四镇也。”
  天下七节度使府七都督府,这些紧要的边关之地,罗家已经差不多控制四镇,握十余万兵马。
  这个实力之强,确实够惊人的。
  想来或许正是因为忌惮罗家叔侄的实力,朝廷四相这次才让张须陀挂山东镇之帅。
  “镇海军远在天之南的交趾,而定襄道宣武军镇守代北塞外,可军力未复。至于山东道威武军,不说来护儿才是节帅,就是其威武军现在也基本上都只是些乡勇土团而已。”罗成却没有被这表面的四镇所迷惑。
  “也是,还不到时机。”侯莫陈乂点头,若是再加上罗成另一个老师,也就是他的老上司河北安抚使李景安抚的河北道,那罗成的实力更强,若再算上罗成妾侍父亲李渊的淮南镇,那就是独占六道。
  只是侯莫陈乂也是个人精,师出必须得有名。
  否则李渊李景等也未必就会支持罗成。
  两人相视一笑。
  “我觉得派薛家兄弟率三千轻骑南下山东,这步棋下的很好。既能试探下朝廷对我们忠武军的态度,又能借机向山东安插势力,一旦有需,到时我们忠武军可渡海南下,在山东登陆,有薛少将军他们接应。”
  “谈这个还为时过早了点。”罗成道。
  在派出了三人率三千轻骑南下山东后,罗成便没有再有其它动作。对于中原局势,他派张亮和王君廓密切关注。
  此时春暖花开,辽东之地也是一片生机。
  虽然北国的春天来的晚一点,可大家也终于可以不用整天猫在家里,靠火炕过日子了。趁着天气晴好,罗成也下了文牒,派出节度使衙门的游骑骑着快马于各郡各县通告,让他们准备春耕,不要误了农时。
  于是乎,在整个春季,辽东的六郡十八县,到处是一片春耕忙的季节。
  府兵五万一,郡兵四万九,合起来十万人马,现在不必入京番上宿卫,也无须去其它边镇打仗戍卫,只需守卫本镇就好。因此罗成把本镇的府兵、郡兵,都编了四番。
  三月一番,一年轮番一次。
  就是一个府兵,一年需要去当值一次,一次是三个月。这三个月就是承担兵役值守任务,五万一千余府兵,保持一万二千余兵力一直在军镇戍堡等驻守。
  不过罗成把这当番的一万二千余兵又分为两部,一部为驻守军镇当值,一部为训练屯田。
  而郡兵其实性质跟府兵一样,他们也是一样的授了田地,同样要自备些军械,区别就是一个是登记在朝廷兵部和十二卫,是正式府兵,有军册军籍。而郡兵则是属于地方武装,在中原郡兵是一种瑶役,但在辽东,罗成其实就是把郡兵当成府兵,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他们跟府兵可以说是毫无区别。
  同样是士兵一年一番,一番三个月,番值的时候,一样是分成两部,一部当值巡逻,一部训练屯田。
  其实在安东道,真正如中原一样的郡兵,其实是各郡的土团,每郡都有一支土团,数量还不少,同样是实行轮番制,点选的郡中青壮为土团,每年要在春冬之时集训两个月,平时会有少量土团负责协助城防、维持治安、道路巡逻这样的任务。
  而在各县,则还有乡兵系统,他们跟土团没区别,唯一区别就是乡兵不出县界,一年也要集训两个月。在乡下,则还有民兵。
  总之,在整个安东道,罗成推行的就是全民皆兵制度,每个年满十六岁的男人,都要加入到整个军事体系中,年轻老弱些的,加入民兵系统和乡兵系统,强壮者加入民兵,那些强壮又比较可靠清白的则能加入郡兵系统。
  哪怕是辽东的那些高句丽俘虏、突厥俘虏、流放罪民等,其中的青壮者,也一样要在农闲时接受一些队列、长矛的训练。若遇战,也可能会被征召去协助守城,或是运送辎重粮草。
  民兵们一般只练长矛,乡兵则还会练刀盾,至于郡兵,则是受到跟正常府兵一样的全部训练。
  春耕忙碌的时节,除了府兵依然维持四分之一的士兵当值驻守军镇戍堡外,其余的郡兵、土团、乡兵、民兵全都停止了集训,都在为春耕忙碌着。
  不但男人们驱赶着牛马在地里耕种,就是妇人孩子们,也一样在地里帮忙。
  秋天种的冬麦,要到五月夏收,但依然还是会有一些田地是要在春季耕种的,有些是因为轮耕休地,有些则是实行套种,在麦地里套种黄豆。
  在田地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奴隶们也夹在其中耕种,他们的身上都打着主人的烙印,在辽东奴隶也是逃不掉的,各个乡县都有关卡,通关都需要文件过所,甚至每个人身上都得随身携带自己的身份牌。
  奴隶出县不但得有文件,还得有主人携带着,否则就视为逃奴,下场很场。


第671章 独立王国
  大家都在赶时节。
  既要抢着把自家的地种下,还得去把军屯、官田也种下。军屯和官屯里虽有屯田奴,可军府的士兵,县乡的百姓,一样也还要轮流承担种官屯田的义务。
  这算是一种杂役,基本上也是轮流着来。这种帮军屯官屯种地的夫役,和去官衙里做三班衙差的差役,其实性质一样。
  官府甚至还会在农闲的时候,组织百姓去修河堤修水渠修城墙等。
  在辽东道,每个百姓一年都要为朝廷免费服役二十天,这二十天是百姓的义务。一年未服满二十天,则还要纳交,也叫代庸。如果超过了二十天,则按超过的实际天数,最后来减免一定的租调。
  当然,这种劳役只限节度使府和郡县征召的,至于乡村里自己的一些修路铺桥修渠这样的小项目,不在其列,算是乡民们自己的事情。
  安东道现在六郡有一百五十万余万人口,十八县平均下来一县不过八万人口,这个人口基数还很弱,尤其是罗成的这个人口是把人都算进去了,不管你是奴隶也好,部曲也罢,甚至僧道妓女也算进去了的,这跟朝廷的户籍登记大为不同。
  朝廷的户籍人口,是只登记良人,那些奴隶部曲僧道等是不入户口统计的。
  百来万人口,占据着最好的辽河平原,更别说辽西也有大片肥沃的土地。
  大量的田地,军屯官屯占据着约三分之一,而府兵郡兵和军官们占据着约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由其它百姓占据着。
  另外整个安东道一百五十余万人口中,其中有近五十万人口是无地的,他们都是突厥奴隶、高句丽奴隶、中原流放罪民等,他们不是自耕农无资格授田分地,只得为农奴或者是佃农。
  地广人少,加之又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没资格分地,因此现在辽东的府兵郡兵们手里个个都地很多,每个府兵手里最少也有二三百亩地,家族人口多的,甚至有上千亩。
  好在这年头也没条件精耕细作,还要休耕轮种,粗放式耕种使的亩产不高,因此算是广种薄收,但有这么多田地,依然还是能够收益不少。
  府兵们基本上都有奴隶和牛马等大牲畜,而军屯和官屯则又都是由官府提供牛马耕具种子,所以地虽广人虽少,但大家的效率也还是很高。
  罗成今年还特意让有水源灌溉的良田种上了不少水稻,水稻的产量还是很不错的,比起粟麦普遍要高出不少来,只是对水要求高,一般地方种不了。
  忙碌的一场春耕过后,田地里渐又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百姓们也终于有时间可以享受下安静。
  早上的时候,各个屯子里,青壮男人们又开始提着长矛弓箭开始训练,在屯长们的喝令下操练。
  孩童们也开始在节度使衙门统一设立的学校里,开始跟随着派来的先生们读书识字。条件简单,没有课本,缺少纸笔,那就折树枝做笔,以沙盘当纸。
  屯里的学校很贴近生活,每天只上半天课,清晨上课,上到午时下课,下午就不用来了,可以在家帮忙干活,每天农忙的时候,甚至还会放长假。
  来学校上课不需要学费,各家产的粮食疏菜干鱼什么的送点给老师作为束修就行,先生们有节度使衙门拔给的薪水。
  当然,让人比较惊讶的还是这些先生们,其实都是以一群少年们为主。这群同样稚气未脱的少年,有的才十一二岁,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他们多是从罗成的义儿营中出来的。
  在营中时,他们一边学文,一边练武,当年纪大些后就会加入到军中,做军官们的侍从,在军伍中历练。
  而现在,罗成把义儿营中的一些少年,安排到各个郡县的屯子里来当老师,给孩子教课,他要求这些义儿们每人要在屯子里教满两年书,然后再进军营做军官侍从。
  虽然他们年轻,但屯庄里的百姓们,对他们却很尊敬。
  一来大家都称他们为大帅的孩子,二来他们虽年轻,可却都能读会写,这年头,十个人里有九个人不识字,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所以对于这样免费的读书机会,他们是非常珍惜的。
  农闲下来。
  各军镇和郡县,也重新开始征召青壮们轮番去集训,也有征召百姓去修路筑城修河,还有来雇佣百姓去挖矿造船打铁的。
  辽河两岸,一片生机勃勃。
  从辽西到辽东的官道上,无数的商队运送着货物前来,又带走许多从辽东采购的牲畜皮毛返回。
  而北边的许多契丹、奚、室韦、霫等部落,也都赶来辽东互市交易。
  就连东边的靺鞨人和高句丽人,也忍不住派商队过来交易。
  辽西的望海镇,辽河口的营口城,辽南的大连港和旅顺港,现在也都异常的红火繁忙,无数的船只往来,载来一船船的货物,甚至也源源不断的从中原送来闯关外的流民百姓。
  对于商业贸易,对于边市交易,罗成是积极的倡导着,哪怕他推出了中原没有的工商税,可依然阻止不了商人们的热情。
  盖因虽有税,可无费无捐,只要进了辽东,便能一路通畅,没有人勒索没有人打劫,而且相比于中原的混乱,现在这边十分安定,商货需求极高,经商就是为赚钱,来辽东既然能赚钱,那管他交不交税,都无所谓。
  商市的繁荣,也带动着辽东的手工作坊制造行业的发展,更为节度使衙门带来了大量的税收。
  节度使衙门有钱,郡县有钱,物价安稳,边疆太平。
  等到五月之时。
  军队停训,学校停课,甚至官员们也都下到乡里开始帮忙抢收。
  到处都是收获的景象,一家老少都在地里抢收麦子。
  老妇人在家做饭,年幼的孩子在地里拾麦穗,青壮男人妇人们都在地里挥动着麦镰,马拉骡背人挑,一车车一旦旦的麦被送到打谷场上。
  到处都是金色。


第672章 世外桃园
  处处都是欢欣的人群。
  为了能够多把力气,大家也都杀鸡宰鸭加餐,舍得下本。
  不少人口少的家庭,甚至还几家一起合伙收割。
  而在军屯里,军士们更加是热情饱满,甚至展开了割麦子、挑麦子、打麦子的比赛,还对前三名以钱帛奖赏,刺激的大家更是嗷嗷叫。
  天公也很作美。
  一连十余天,都是火辣辣的大晴天,没有一丝丝雨,这让无数的麦子都抢收下来,得以安全入仓。
  收粮之后,便是交仓。
  军屯田里的粮食,一分留屯仓,一分交军镇,一分交帅府。官屯里的粮食,一分留屯仓,一分交郡县,一分交帅府。
  而百姓们也都在收获后,拉着粮食排队上交。
  府兵们的军田不需要交田租公粮,但是需要按亩数交纳一笔社仓粮和义仓粮,社仓粮是由郡中统一管理调度的粮食,以备灾荒之用。而义仓粮,则是设在县中,由县府代为管理,只在本县灾荒时救济备灾,或在平时救济本县孤寡病残所用。
  社仓粮和义仓粮都是按亩征收,都是亩纳二升。
  相对于亩收起码一石的产量,这个亩纳二升的义仓、义仓粮,其实所纳不高,加起来也不到百分之四。但另一方面,因为没有上限,只按亩征收,所以又比起现在中原的社仓、义仓粮要多,毕竟中原规定,义仓粮按户征收,最高的上上户也才五石,其余各有差等。
  而一个府兵如果家里有一千亩地,那么义仓粮就得交二十石,社仓粮还得交二十石。
  但总的来说,还算合理,毕竟是在田地的基础上征收,你交的多,说明你地多,自己能留的也多。
  百姓并没有多少不满。
  府兵只交义仓和社仓粮,但他们家眷名下所授的田地,却是要交租的。
  按之前罗成与他们的约定,除府兵外,其余均田授地的百姓,也是按亩收租,按照平均亩产一石这个平均量,定的是每亩取粟三斗,原本还订了要征草一称,后来取消了,只一亩征粟三斗。
  一亩征粟三斗,比起最初定下的征一半产出要低的多,实际是也就三成甚至不到。但因辽东人少地多,均田到位,因此有资格授田的每丁实际上都有一百亩地,甚至妻子也能分到五十亩,未成丁的中男也分到五十亩,所以一个家庭一般都有二三百亩地。
  如此一个家庭如果是一夫一妻加上三个孩子五口人,则可能有地三百亩,一年田租公粮是九十石,这个数量比起中原的租庸调制又有巨大区别。中原是按丁收租,一丁收租两石。
  相差巨大,不过中原的百姓多数均田都不到位,均地百亩只是田额,实际上没几个能达到这个数目的,且中原各种摊派费用也多。
  五口之家,授田三百亩,交租九十石,再加上社仓和义仓粮共十二石,则总共需交纳一百零二石粟。
  可除此外,不需要再交纳绢布的调,只需再服二十天免费役,就无其它负担了。
  三百亩地,除掉这交掉的一百零二石粮,再扣去种子等,其实也还是能有不少余留的。
  而如果遇灾,导致歉收或绝收,官府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免除田租。
  另外一方面,安东道对于粮食的管控又非常严格。
  百姓交完公粮以后,余留的粮食,除了自留之外,如果要出售,那么便只能卖给官府。
  由官府以高于市价约一成的价格和籴。
  和籴其实就是官府统购,这种制度其实从北魏就开始了,但安东道的籴买要好些,虽不让其它商人来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但他们却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籴入,然后入仓储存。等到灾荒缺粮之时,再粜出,以市价出售粮食,既能赈灾济民,又能平稳粮价,维护民生。
  同时,官府又把粮食这种重要的民生和军用物资,尽可能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官府用收税得来的钱,籴买百姓的粮食,百姓卖粮得钱,然后又有钱消费,于是这就能在安东道内形成一个极好的经济环境,良性循环。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安东节度使府有专门的籴米司,组织安排各郡县籴粮,将府库中的大量铜钱、绢、布等拿出来籴百姓之粮,把那些税收等得来的钱帛又流到了百姓手中。
  各乡各县,到处都是交粮的百姓。
  大家只要把粮从家中送到乡里收粮处,就能卖掉粮换到钱绢布,并不用跑太远去县或郡仓交粮,甚至公粮也是如此,由官府下乡收粮,然后再由官府出脚力钱组织乡民把粮运到各个仓中。
  卖了粮,钱到手。
  大家自然也就携妻牵娃,逛逛趁机跑到乡下来卖货的商人货摊,扯点花布红头绳,买点首饰,再割点肉买条鱼,甚至是买几个鸡崽小鸭啥的。
  还有许多百姓,也把自己平时做的一些手工活拿过来卖,什么柳筐啊篮子啊木桶啊。
  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集市。
  县里也都及时的派出差役民兵巡逻,派出市场管理员过来管理监督。
  安东道六郡十八县,在夏收后热闹无比。
  等公粮交完,又把口粮留好后,其它的粮都卖出,县里也开始组织乡里村屯踏歌舞,办社戏,饮乡酒。
  罗成这位节度使,也一样身着紫金玉带梁冠,带着一众属官将校们,在辽东城与民同乐,共庆丰收。
  辽河上,甚至还组织了极为隆重的端午龙舟竞渡比赛,来自各县到的代表队,在辽河中争划龙舟,勇抢第一。
  第一名的队伍,有足足八万钱的重赏,第二名也有五万,第三名三万。
  此外,还有射箭比赛。
  不限军民,都可以参加。
  射中的,能得到奖品粽子。
  而成绩最好的,甚至能得到精品良弓的赏赐。
  辽河上划龙舟比赛,辽东城外射箭比赛,最后还有百姓喜闻乐见的马球比赛。罗成充分发挥与民同乐的宗旨,不但让府兵各军派出代表队参赛,也让郡兵、土团、乡兵等选派代表队参赛。
  此外,还有各郡县的代表队。
  有一些大商号的代表队。


第673章 一级战备
  早在夏收之后,多达上百支球队就已经开始了争夺战。
  从各地的地区赛,一直打到辽东城决赛。
  最后决出八强队伍,其中最热闹的自然还是罗士信的木牛流马队,以及赵贵的先锋队和慕容长生的白马义从队,三支队伍一支重骑两支轻骑,自然引得无数人看好。
  不过其余杀进来的五支球队也都很厉害。
  在决赛前,罗成甚至由节度使府官方发行了有奖竞猜,其实就是下注。但是由官方发行,定出赔率,同时也严厉禁止私彩。
  决赛异常激烈,夏收后的百姓们、商旅们都看的十分高兴,下注也很热烈,节度使府意外的大赚了一笔。
  当然,罗成也早宣布,这笔钱最后将全部用于义儿营的开支,如今义儿营的规模更大,这里不仅仅是只为阵亡者收养抚育继子,而是还有孤儿院、少年军校的综合性质,如今义儿营规模更是达到了收容五千余人的庞大规模,既有男孩也有女孩。
  男孩和女孩们是分营的,所谓营其实也只是沿用以前的名字,实际上现在义儿营是建立在辽东城外,有一座专门的营城,相当于就是辽东的一座卫城,这座义儿营由三座相对独立的城堡组成,分为义儿营义女营以及营部。
  义儿们学文习武,义女们则以文为主,武为辅,武艺只练些健身的,另外增加了女工刺绣算术等,义女们都是孤儿,一般是七岁以下的送进来,学习五年后,送去各屯的学校里教课,教满三年,然后再回到营里来教课带队。
  在营里再呆两年后,开始安排嫁人。
  一般都是嫁给忠武军的军官为妻,尤其是嫁给同样出身义儿营的年轻义儿军官为主。
  现在,当初从义儿营出来的那些少年,除了大多数依然在忠武军中担任侍从军官,或者已经下放到队伍里担任火副队副等职外,如今在罗成身边,甚至还组建了一支由义儿们组成的金枪银弩近卫都。
  这个都三百人,全是义儿组成,分为金枪班和银弩班,是罗成的近身侍卫。
  规模越来越大的义儿营,被罗成十分看重,但除走出营城的义儿,营城的义儿义女们并没列入忠武军编额之内。
  事实上,自勤王回来后,罗成便在着手重新调整忠武军的部署。
  忠武军兵额五万一,驻守安东道六郡,职责为守卫关外边疆之地,并不需要承担入京宿卫和边关轮戍之职。
  他们移驻关外,戍卫辽东。
  且耕且战。
  总的来说,是远比过去好的多,过去边疆的戍堡军镇,是调中原府兵过来轮戍,或一年或两年一戍,镇兵们家在中原,而且每次轮流过来,一次也只戍守一年,导致的就是边疆的军镇,其实一直不稳固。
  现在忠武军把家口都带到辽东来,甚至在这边分田授地,因此守边就是守家,虽也轮戍,可轮来轮去,也还是这支兵马。
  但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就是虽忠武军五万一千兵额,可却又给各郡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