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臣请陛下赐一道旨意,儿臣愿替父皇去一趟骁果左一军大营见沈折冲,替父皇宣旨,令他率兵入宫护驾,然后再调李渊率江淮兵捉拿欺君奸臣,重还大隋一个朗朗乾坤。”
  以前皇帝自己装睡,谁都叫不醒。现在皇帝终于醒来了,那么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


第680章 连杀三相
  “朕欲调罗成入朝,让他统领骁果四军,可否?”
  御殿之上,皇帝问三位宰相。
  “陛下,不可。”
  裴蕴立即反对。
  皇帝目光盯着裴蕴,炯炯有神。
  裴蕴不由的大吃一惊,总感觉今天皇帝的目光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为何不可?”皇帝问。
  “陛下,臣以为罗成久在边地,更熟悉边疆事务。如今陇右羌人做乱,不如调罗成入陇右平羌乱?”
  “陇右羌乱?怕不止是陇右羌乱吧,裴卿为何不告诉朕,青海的吐谷浑人已经复国,为何不告诉朕,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居然敢背着朕就擅自做主,下令裴仁基放弃青海道呢?你们为何不告诉朕,为何要调裴仁基去河南?”
  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直逼的裴蕴额头冒汗,后背湿冷。
  “怎么,说不出来了吗?”
  而后皇帝从御案上扔下一本折子,“好好看一看,然后告诉朕,这上面所说的究竟是不是真的。”
  裴蕴捡起来打开,一眼望去,差点晕了过去。
  上面所写的,都是他们一直在向皇帝隐瞒的东西。都是不想让皇帝知晓的各种叛乱军情,边关形势等等。
  可现在,皇帝的这本折子上写的明明白白,一点不差。
  “陛下。”
  裴蕴知道这个事情瞒不住了,约终究是包不住火。
  “不想解释一二吗?”
  “臣等只是想替陛下分忧,不想让这些事情扰到陛下。”
  “好一个替朕分忧!”
  杨广气的胡子都立起来。
  “折冲郎将沈光何在!”皇帝大喝一声。
  顿时一员身披明光铠甲佩带尚方剑的年轻大将进来。
  “臣光拜见陛下。”
  “将欺君瞒上,蒙蔽圣听的这三个奸佞之臣拿下。”
  沈光昨天就被皇帝秘密召见,得授机宜,手握密旨,因此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此时,外面都是沈光的左一军驻防。
  裴世矩和虞世基几乎是晕坐在地,他们几个并非出身关陇贵族门阀,都是出自关东或是江南的士族豪强,全凭着皇帝的信任,才能直入中枢,以参知政事衔执掌朝廷军国大权。
  但毕竟没有什么根基底蕴。
  其实若说三人谋反做乱也是冤枉他们,只能说面对当下乱局,三人根本没有什么好的手段解决,于是只能蒙蔽皇帝,带着皇帝跑到江南来躲避。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造反,根本不可能造反,他们的权力全是皇帝给的,本身又没多少根基,如何造反?
  其实他们真是为皇帝好,毕竟这乱局实在是难以解决。
  可杨广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解释,你们为朕好,为朕好到把朕完全蒙在鼓里?
  那朕这个天子,还算什么?岂不是你们的傀儡?
  裴蕴、裴世矩、虞世基三人被直接削夺官爵,然后直接在殿外杖杀,皇帝是真的气极,一点情面都不给这三个曾经的心腹。
  以前那么信任他们,如今却这般欺瞒于他,岂能容忍。
  苏威倒算是逃过一劫,之前他那番话才让皇帝终于从梦中惊醒。如今,皇帝念及这位老臣的好,虽然还是不满他也一起骗了他这么久,可毕竟他最后还是说了实话。
  于是杨广下旨,将苏威改授为安东道节度判官,节度判官的品级不高,但负责一镇的文书事务,权责还是很大的。
  这道旨意,也算是对苏威的一点恩赏宽恕。
  骁果卫士的军杖噼里啪啦的落在三个奸相的屁股上背上,打的三人是血浸衣衫。
  没一会,笔杆子最厉害的裴蕴便直接没了气,而书法最好的虞世基也惨叫连连昏死过去,至于裴世矩这位外交专家,也是有一下没一下的哼着。
  四十杖打完。
  侍卫报说裴蕴和虞世基都没气了,裴世矩还有一口气。
  “没死?那就继续!”
  杨广咬着牙道,一点生机都不给裴世矩。
  于是又是一顿棍杖下去,裴世矩也死了。
  杀了三个奸相,杨广又下旨追查三人的党羽。
  一时之间,朝中扯出数百官吏,毕竟三人掌握中枢这么多年,多少人攀附。
  一连几天,江都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好在有沈光和司马德堪统领骁果军在江都城,而李渊又率兵在外拱卫,倒也很快平息下来。
  三日后。
  江都城中李渊的御赐宅第前。
  一队人马到来。
  “内史舍人携陛下的制文来了,请唐国公接旨。”
  李渊这些天都在江都,听了连忙出来迎接。
  前来宣读旨意的是内史舍人李桐客,还有一位宫内中使。
  皇帝下旨诏封李渊为黄门侍郎加参知政事衔,正式拜相。
  “恭喜唐国公!”
  李桐客拱手。
  李渊心中喜不自胜,表面上还极力镇定。之前儿子从关外辽东秘密回来,跟他说罗成要支持他入中枢为相时,他还不太相信。
  可谁能料到,这短短时间,他居然就真的成了黄门侍郎呢,现在朝廷三省的长官内史令、纳言、尚书令都不实授,于是便以尚书左右仆射、内史侍郎、黄门侍郎加衔为宰相。
  “臣渊,敢不奉王言制命!”李渊欣喜拱手拜谢君恩。
  当天,皇帝连下数道制书。
  分别拜授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加参知政事衔,拜原秘书监袁充为尚书右仆加参知政事衔。又拜李渊为黄门侍郎加参知政事衔,拜来护儿加内史侍郎加参知政事衔。
  皇帝又想起头号心腹宇文述的好来,于是下旨授宇文述为兵部侍郎加参知政事衔。
  紧接着,皇帝下旨授王世充为洛阳守,授裴仁基为河南安抚使,授张须陀为山东节度使,授罗嗣业为陇右节度使,授王仁恭为定襄道节度使。
  李渊入相后,皇帝下旨以彭城太守陈棱接替淮南安抚使之职,而丹阳太守赵元楷升任江南安抚使,丹阳都尉杜伏威也因此升授丹阳太守。
  罗成最终没有召入京,依然是安东道忠武军节度使,皇帝拜罗成为太子太师,增赐实食封通前共食邑三千户,并辽东赐田百顷,赏赐绢帛千匹。
  “看来罗家的地位依旧稳固啊,一门三节度!”


第681章 忠武军兴兵
  “皇帝居然又要启用宇文述,这还真是让人无语啊。”
  关外,辽东城。
  牙城,帅府,白虎堂。
  罗成跟魏征在下棋,谈到江都的朝堂巨变,两人都很感慨。世人皆道是皇帝察觉奸佞,可魏征却是十分清楚,一切的根本原因不过是因为几个宰相要对罗成下手,这才逼的罗成先下手为强。
  若不然,罗成也并不会出手。辽东都还未安稳,罗成哪顾的上中原呢。但既然别人打上门来了,那罗成肯定要还手的。
  “我最佩服的还是节帅你居然连苏威都能驱使的动。”魏征叹道。
  “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不过是派人给苏威送了封信,跟他陈明了一点厉害关系。他主动站出来,总好过等我发动之后的被动。而事实也证明,苏威确实不愧是五起五落的两朝宰相,了得。八十二岁的高龄了,都还能有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
  魏征摇着头,将一枚棋子落下。
  “我倒是觉得这老头眼光精明着,就算他现在跑不掉,可起码也给苏家留了翻身的机会,而现在的结果更是远出他的预料之外,他来辽东当节度判官,这可是极不错的结果,起码邳国公的爵位还在,官身还在。哪怕他这个年纪不可能再起复入朝,可给子孙后人留了条路。”
  苏威虽老,可精明,这招壮士断腕着实令人惊叹。
  但皇帝重新启用宇文述,无疑是个昏招,不说宇文家跟罗家的敌对关系,就说宇文述以前跟裴虞几人那都是一丘之狢,现在皇帝居然还要召他回来为相,这既是扇罗家的脸,同时也是置他于不利处境。
  “无妨,反正这天下烂的,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咱们还是安心种好咱们这一亩三分地,指望着这位皇帝能够中兴振作,那是做梦了。”
  罗成对杨广根本不抱希望,哪怕现在杀了虞裴三人,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其实那三人死的有点冤,一直以来,都是因为皇帝的处事风格,才造就了那三个奸佞宰相。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就说苏威那可是一等一的治世能臣,曾经也是辅佐文帝打下开皇盛世的功臣,跟高颎和李德林是开皇之治的三驾马车。
  可在大业朝,硬生生的让杨广玩焉了,玩成了一个老混子。
  怪谁?
  怪杨广。
  皇帝的那种自负的性格,注定不可能容忍一个如文帝朝时代高颎和苏威这样的能干宰相的。
  杨广连杨素都容不下,又能容的下谁。
  “宇文述要回朝,你何不让你叔父燕国公也回朝?”
  “回朝做什么?那个污泥潭,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倒不如出镇一方,还能干点实事。”
  王朝末世时的宰相,又值几个钱呢。
  再说,现在朝中有李渊为黄门侍郎,有崔君肃为吏部尚书,有阎毗为工部尚书,这都是他罗成在朝中的后援助力,已经足够了。
  “你就这么不看好朝廷?萧瑀忠直,李渊能干,来护儿也是忠心耿耿,袁充也还算务实,说不定能重振朝堂呢?”
  “根都烂掉了,如何重振?不说其它,现在李渊和萧瑀等奏请御驾回京,可皇帝都不愿意,你说就这样,能重振朝纲?如今一个李密,就能把皇帝回东都的路给挡了,如何重振?”
  在罗成看来,如果皇帝真要重振朝纲,那么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回京,而且不是回大兴,而是回洛阳。
  召集罗成、嗣业等一众边疆大将率兵入中原讨逆平叛,先把李密这个所谓中原盟主干掉,还都洛阳,然后再一路路的讨伐过去。
  剿平叛乱,恢复地方,这才有可能说重振。
  可现在皇帝的路子,根本不是向着这个方向的。
  皇帝人在江都不肯北上,却还要下旨遥控罗成的忠武军如何灭掉渊氏朝鲜,还在想着要如何建功立业,开疆拓土,一心要远迈秦皇汉武,建不世武功。
  根子烂掉了,中原的府兵已经基本上废掉了,不是毁在东征之时,就是毁在中原内乱之中,而皇帝最后一支精锐骁果军,也在雁门折光了。
  所以说,现在真正能打的,也就是边关的这些大帅。
  可青海吐谷浑复国,陇右羌人叛乱,云南还在征讨乌蛮,安南在讨伐林邑。
  罗成的忠武军也在盯着高句丽人。
  “不说朝廷的事了,如今裴虞等人除掉,我们忠武军暂时也不会受到朝廷的干扰了,所以可以继续进行攻夺扶余川之战了。”
  几天后,罗成在牙城帅府召见诸将。
  经过这段时间的整编,安东道忠武军新的架构编制已经出来了。
  六郡的兵马,整合为四军。
  四军没有采用前后左右的番号,而是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为号。每军下辖步兵四厢骑兵两厢外加一个中军部。罗成也按军号划分的方法,给各厢授番号,从步一厢到步十六厢,从骑一厢到骑四厢。
  甚至下面的团营也都按此授番号,并授给军旗。
  四军一百九十二个营,再加上罗成的帅府牙兵八营,整整是二百个营的人马。
  平时当值驻防五十个营。
  “诸位,我打算等夏季过后,在秋季凉爽之时即展开攻势,等秋收一结束,便追集兵马,将扶余川四十余城拿下。”
  “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修路、运粮。”
  罗成计划要在辽东修两条主干线,一条是从临渝关沿山与海之间,通过辽西走廊,修到辽河东岸,直抵辽东城下。
  另一条,则是沿辽河修,从最南端半岛的旅顺港,一直沿海岸往北修,修到辽河口,然后再沿辽河东岸一直修到新城北的金山城去。
  一横一竖两条干道,把安东六郡联结起来,然后辽西东部再修三条支路,联通新城、辽东、安市三城。
  同样的,辽河东岸也修三支路,对接起来。
  趁着现在农闲之时,发动军民一起把这几条路拓宽修整,连接起来。
  并且提前把军粮运到金山一带,作为秋后开战之粮。
  从辽西过来的路,联结中原的陆路通道。
  而从旅顺过来的路,则是海上航线。


第682章 四路出兵
  接下来,六郡动员百姓修桥铺路,运送粮草。虽然全境动员,可好在节度使府并不扰民,征召百姓不是无偿服役,且并不出本郡本县,不论是修路还是运粮,都是各自接力,且节度使府还会拔出钱粮为工钱。
  此举虽让帅府出钱不少,但却深得百姓好评。
  百姓们干劲很足,各郡县内的道路接二连三的连接贯通,而后各郡粮草沿着大路输送到辽河边的转运仓城,再由粮船转为水运,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罗成在金山城之西五十里的辽河边平原上,建立起了一座新的军镇,名为铁岭军镇,并让新城第二军向此派驻一个步兵厢四千人马。
  此前忠武军在紧邻扶余川的这北面,最大的一个军事要塞就是金山城。金山城修建在铁岭东面山区里的辽河支流泛河边山上,占山扼河,控制着这条河谷通道,十分险要。
  不过这座城因为是山城,所以并不算太大,此前新城的第二军驻了一个步兵厢在金城山城,这座山城是第二军防区内仅次于新城这座军城的一座军镇。
  而现在,罗成为了进攻扶余川,开始在西边的辽河平原上,修建一座更大的平原城,既为军镇,同时也是粮草转运大仓。
  这座新的铁岭军镇,距离辽河二十里,同时也驻在泛河北岸,同时这里还有座大湖,并有几条向北的支流,可谓是水网纵横。
  为了守卫这座前哨基地,罗成又在铁岭军镇北面二十里的辽河和支流柴河交汇处,修建了镇北堡。
  在镇北堡西面二十里的辽河西岸大台山脚下修建镇西堡。
  在镇北堡东面二十里的辽河支流柴河的边上山谷里,修建了柴河堡。
  镇北堡北面二十里,辽河与支流沙河交汇之处,于两山之间的狭窄河谷处修建了平顶堡,又在更北面的沙河支流河谷中,修建了北腰堡。
  金山军镇、铁岭军镇,两座军镇再配以镇北堡、镇西堡、柴河堡、平顶堡、北腰堡五座堡垒。
  两军镇五军堡,在这边足足驻了两厢五团。
  依靠着辽河这条重要的水路,军镇堡城的修建速度非常快,夯土为墙,引水为濠。从山上伐木,运到河边,扎成木排,沿河而下,直接运到城堡边。
  最北的北腰堡,距离扶余川最南的山城西龙湾山城仅仅只有二十里。
  忠武军在这里筑城的时候,直接派了一个骑兵厢越过北腰堡北面的清河,在清河北岸下营。
  西龙湾山城里的渊氏兵马,只有几百人,吓的连山城都不敢出,把所有的百姓和牲畜都赶进城,如临大敌,连派出十余骑去向北面扶余城求援。
  扶余城城主却正是曾经在罗成手下为俘虏的渊建土,听闻罗成大举派兵北上,又是筑城又是兵临城下的,吓的面无人色。
  于是一面派出数十骑向国内城求援,一面派出了两千人马进驻西龙湾山城和东龙潭山城,同时又派出使者前来询问,为何要发兵北上,并在扶余城的境内筑军城堡垒?
  面对渊建土的质问,亲自驻守在铁岭军镇的第二军军使赵贵却只是冷笑几声就打发了那位使者。
  这样一来,渊建土越发认定隋军是要发兵侵袭,于是不断的派人向国内城的父亲求援。
  可等渊太祚派人来辽东城给罗成送了许多美人马匹金银等礼物,想要谈判的时候,罗成表面答应把赵贵撤回来。
  可赵贵把第二军驻铁岭镇的兵是撤回来了,但还没等渊氏高兴两天,第一军军使李靖带着更多的兵马进驻接防了铁岭镇和下面的五个堡。
  而赵贵从铁岭撤回后,却是沿新城的小辽河河谷,派出两厢兵马越过之前议定好的边界线,向前推进了百里,并也开始在那里修筑城堡。
  紧接着,渊氏又接到报告,说辽东城方向,同样有一万隋军沿大梁水河谷向东,越过防线百里,在紧要河谷山区修筑城堡,屯驻兵马。
  而后,又有旅顺的罗存孝率兵出旅顺,沿着海岸线推进,并且还有水师在海上随同,他们直接推进到石城附近,也在修路筑城屯兵。
  一时间,忠武军兵出四路。
  李靖屯兵铁岭,兵锋直指扶川城。
  而赵贵屯兵小辽河谷,剑指木底城。
  冯孝慈屯兵大梁水河谷,兵锋直指仓岩、国内城。
  罗存孝水陆并进,兵逼石城,威胁鸭绿江口。
  忠武军四路兵马,各出万人,都是直逼高句丽人的边境山城下二十里左右,在险要之处筑城屯兵。
  国内城中,渊太祚不由的紧皱眉头。
  担忧已久的事情还是要发生了,一直隐忍,可隋军终究还是发兵来攻。
  “我儿盖苏文还在中原,隋人却发大军至,我将如何?”
  渊太祚问麾下大臣。
  “当趁隋军立足未稳,城堡未完工前,发兵袭击摧毁。否则一旦让他们修好城堡,那么我们就危了。”
  以往高句丽能扛住中原历代王朝一次次进攻,靠的就是这些山城堡垒,靠的就是硬拖时间,耗的对方后勤补给接不上,让对方不得不自己撤兵,而他们甚至能在对方撤退时发起反击。
  不争一时之雄。
  可现在罗成在辽东屯兵三年,兵精粮足,又适应了这里的气候,熟悉了这里的地形。
  现在还跟他们来同样的堡垒推进战术,是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
  “大王,现在隋人还未真正发兵,若我们先出兵攻击,这正是授他以柄,到时隋人四路来攻,我朝鲜必亡也。”一位大臣提醒渊太祚。
  攻不能攻,可守又难守。
  隋军兵出四路,到时谁知道他们要攻哪一路?
  他们不可能把兵马四面布防,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兵马无法集中,分开防守,可能要被各个击破。
  渊太祚手里还有十万兵马,他还能再动员十万青壮为兵,但这已经是极限了。
  而让渊太祚最怕的则是罗成步步推进,筑城屯兵,不断推进,一把剑悬而不发,那才是最可怕的,到时,他不得不四面布防,时刻屯兵等待,牧民无法牧牛羊,农夫无法耕田地,罗成只要这样熬他两三年,他的朝鲜就得崩溃。
  犹豫半天之后,渊太祚最后只能不甘心的向扶余、木底、仓岩、石城四路派兵,每路增派一万守军。
  同时,开始全国紧急动员,以备忠武军全面入侵。
  高句丽人这边的调动,很快也通过间谍斥候传到了罗成这里。
  “渊太祚还真是贪心,居然四路都想保,那如此一来,我们接下来倒是轻松了。”
  罗成此次出兵,虽发兵四路,可真正的目标只有扶余川,其余三路不过是虚张声势,佯攻作态而已,为的就是牵制高句丽的兵马,想不到效果居然会这么好。


第683章 火烧宇文述
  辽东城外,大梁水河边,胜利驿站。
  罗成正在这里送别宋老生,这位老将从第一次东征时便是罗成的副将,数年来一直紧随罗成的脚步,两人关系向来不错。先前他为建安建太守,但在上次调整兵马,设立四军时,罗成却没用授他军使之职,这位老将军被罗成请到了安抚使衙门,出任了安抚副使一职,依然兼着建安建太守。
  现如今安东道依然是六郡十八县的区划,但另一面,兵马却已经改成了四军制。实际上,辽西的柳城和辽西两郡的兵马,都并入了第一军。而建安和旅顺两郡的兵马,则都并入了第四军。
  因此,建安和辽西两郡的太守,其实现在已经不管兵了。
  身为忠武军元老的宋老生退出了军队序列,反倒是新来的李靖却成了第一军军使,要说没有半点想法也是不可能的,好在罗成主动找宋老生谈了许久,最终解开了他的心结。
  罗成跟他只说了一点,那就是他不信任封得彝这个安抚使,所以安抚使衙门必须得有个自己人,而且还得是有足够的威望,这个人宋老生最合适。
  另一方面,罗成又让宋老生出面负责组建了一支船队。
  说是安东的运输船队,这支船队包括了海上运输队和内河运输队,可实际上罗成并没有简单的只是弄两支运输船队这么简单。
  这两支运输船队里,各隐藏着一支水师,平时负责护航,关键时候也可以运输兵员,甚至登陆作战。
  两支水师的规模都不算大,各两千人马,几十条船,但拥有输运万人的能力。
  现在罗成交给宋老生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由他带着海上舰队去平壤,那是杨万春的乐浪郡,也是齐王杨暕的封地。
  罗成让宋老生以安东道安抚副使的身份前去,动员杨万春出兵从后方威胁牵制高句丽人。
  “我听说杨万春病重,快不行了,你过去,想办法要扶立一个能够追随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