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接下来皇帝的兵锋所向,却让三帅都很意外,因为皇帝说河南方面,他已经授罗存孝为主帅,杜伏威为副将,山东淮南的四军全力攻入河南,稳固洛阳和兴洛仓、虎牢关等要地。
  同时,罗成将御驾亲征,他不但要调三帅的兵马,还将调诸藩的兵马,此外还要率禁卫军出动。
  只不过,这次皇帝的目标不是河北的窦建德,而是太原。
  “太原?”
  三帅几乎异口同声的惊呼出声。
  谁都没有想到,皇帝居然放着范阳南面的窦建德不打,却要去打太原。
  可皇帝却另有深意。
  “窦建德自南下山东取四郡不得,反大伤实力,又丢了襄国赵郡二郡之后,如今实力大减,更别说我大秦自移都范阳后,窦建德夹在我范阳与山东之间,已经成死棋一盘。”
  罗成让人取来沙盘,在河东太原的位置上一指。
  “河东都会,用武之地!”
  “你们看看这河东的地形,尤其是这太原的地形。”
  在一个河东的地形沙盘前,河东的山川河流尽现。虽然沙盘很小,却把整个河东的地形地势尽展现在这方寸之间。
  在罗成看来,河东在整个北方地区,那是居枢纽性的战略地位。
  “河东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必首及河东。盖因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门户也。”
  “汾、浍萦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则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转输。”
  诸帅随着皇帝的手指,听着皇帝的话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整个河东的地势确实如此啊。
  “你们看,越临晋、泊龙门,则关中泾渭之间可折棰而下也。”
  “出天井、下壶关,则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向?”
  “是故若要争霸天下,定鼎中原,则必取河东。”
  整个河东的地形,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地形。
  同时,他又是居高临下的,不管是对东面的河北,还是对西面的关中,又或对南面的河南来说,河东都是一个高居在下的台地。
  对三面都有俯冲之势。
  偏偏河东还有诸山河阻隔,为他屏障,便的他进易可,退好守。
  对三面皆有天然的战略优势。
  河东的东面,太行山延绵千里,只有八陉可穿越太行,是天然的八个险要通道关隘。
  西面,又有黄河天险,仅有几处渡口易渡。
  “如果我们能抢占河东,那么既可三面出击,也可凭险而守。”
  把太原拿下,则整个河东几乎尽在掌握。
  那夹在太行与大海、黄河之间的窦建德,就彻底的成了一只困兽,无路可走,只能坐以待毙了。
  此时的罗成,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河北这一地了,而是整个北方的大局势,甚至是整个天下的大局势。
  要统一天下,必先平定北方。
  而要平定北方,不仅仅是拿下洛阳或河北。
  现在既要抢占河南,又要扫平河北,对如今的秦军来说,也不是个简单的任务,短时间内估计也难以完成。
  在这之前,谁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意外发生。
  正如不久前,河套的漠南节度使云定兴便率军归附了关中的李渊,榆林、五原、灵武诸郡,便也一下子全都倒向了李渊这边。
  这就是一个极让人不爽的意外,他使得李渊的关中北面无忧了。
  现在李渊正全力与陇右的薛仁杲决战,可从关中传回的情报却显示,薛仁杲继位之后,虽勇猛不减,可现在却被李渊李世民父子缠住了。
  薛仁杲东征关中,如今二十万大军却被李世民硬拖在了泾邠一带僵持不下。经验丰富的罗成,一眼就能看出薛仁杲现在势成骑虎,已经进退不得了。
  而这样僵持下去,最终无疑是薛仁杲最先崩溃的。
  毕竟就算是罗成,也不敢说能够供应二十万兵马,在前线敌方坚城之下久攻不下。一旦粮草供应不及,则薛仁杲兵再多也只有败的更快的结果。
  一旦李世民打赢这一仗,那么关中的李渊就将再无后顾之忧了,到时灭掉薛家,夺下陇右,以关中那独特的四塞优势,李渊势必东出争夺天下。
  现在河东的中部南部之地,都是由萧瑀和杨义臣控制,这二人则又是听令于长安朝廷的,一旦李渊解决了陇右薛家,到时必然派兵进驻河东,那时,这太原只怕就要落入李渊控制,罗成再想夺,会更麻烦。
  “李渊?”
  刘武周没有料到,皇帝不打窦建德而要先打太原,最终的原因,居然是要防关中的李渊。
  “李渊跟李密有何区别,我觉得李渊还不如李密呢,陛下将李渊如此看重,是过于高看他了吧?”
  “李密北邙山一败,就兵将消散,再无复起之心。而李渊呢,他从江都能带着骁果军一路回到关中,这可不仅仅是运气好。而且李渊先前已经败于薛举一次,损兵数万,可结果呢,李渊溃了吗?没有,相反,他很快就又派兵与薛展开大战,甚至这一次,还死死的顶住了薛仁杲,还让薛仁杲陷入极艰难的境地,这充分的说明,李渊不简单,我们再怎么重视他,其实都不为过。”
  “必须趁着李渊现在主力还在跟薛仁杲僵持不下之机,把河东太原给硬打下来。只要我们夺下太原,就再不用担忧关中的李渊了。”
  “可是,放着窦建德不打,不好吧?”
  “窦建德不过是冢中枯骨,不必理会他,待我们拿下太原,他便再无机会了。”罗成摆摆手。


第812章 改天换地
  李密出洛口仓城,一行数十人由裴行俨派出二百人护送,先在洛水乘船入黄河,然后顺流而下在东郡的白马渡登岸。
  上了岸,便算是完全进入了秦军地盘。
  码头上,李密感受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气氛。
  春天的时候,李密还曾率大军在这里围白马城,阻击夏王窦建德,那时的白马城附近的白马渡,就是战场,遍地兵马,沟壕无数。
  附近村庄集市也全空无一人。
  白骨露于野,百里无鸡鸣,村庄皆是废墟,田地长满杂草。
  可才半年而已,在这个深秋时节,白马渡口居然一片忙碌,无数的船只来往,带来一船船的百姓,还有许许多多的商货。
  码头上装船卸船的人多是青壮,但这些人脸上满是喜悦之情,并非麻木,也没有菜色。
  再往前,曾经在魏夏两军鏖战下几乎被摧毁的白马城,此时居然又已经恢复了生机。城池修复了,城外先前魏军建的那堵土围子,现在居然就成了白马城的关城墙。
  秦人在白马城原来的城墙外,新建了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四个关城,几乎就是把白马城扩大了一倍有余,之前魏军修来围困夏军的土墙,秦人经过加固后变成了外关城墙,并在外关城墙上开了几座外关门,同时还把原来城墙上的瓮城,拆毁移到了外关城门外。
  还引入了活水绕着外关城,又引水穿过白马城,使得城中居然有条小运河可通航行船运货载粮。
  而城外不远,能看到一座座充满生机的村庄。
  道路上,往来人不断,许多人都是推着车赶着牛马,或者干脆肩挑背扛。
  “这些人是做什么的?”
  “纳粮卖粮的,今年秋天还算天气好,地里的庄稼基本上都丰收了。”
  按大秦的天子诏令,现在全面推行两税制,不以丁为纳征基本,而是以田地多少和家庭财产多少,然后纳户税和地税,户税按家庭财力分九等,地税则按田亩纳税,其中田地又分为上中下三等田各有差额。
  与此同时,现在是统一天下的战时,所以朝廷又特别下令,实行和籴制,但凡百姓所收之粮,除纳租税外,再给百姓留下足够的口粮后,其余的粮食统一由官府籴买,禁私人粮商收购。
  这个和籴是为保证粮食安全,也为便于朝廷全局调度,支援各地恢复生产,以及前线供军。
  两税是分夏秋两季征收,也就是在夏秋收获之后征收,现在正是秋收之后,百姓都忙着把粮食交给下乡收粮的胥吏粮使,当然,公粮有官府下乡收,而卖粮,则需要百姓把粮自己送到各县、乡的粮站去。
  而白马城这里路上的这些挑粮百姓,其实是把官府给他们预留的口粮中拿出些多余的,来这里卖。
  这种小额量的粮食买卖,官府并不禁止。
  “还有余粮可卖?”
  李密有些惊讶了,在他想来,如今各方争雄,粮食重中之重,能给百姓留够口粮都不错了,岂还会有多余的。
  “官府给百姓留的口粮份额都是比较充足的,不管一家几个大人几个小孩,皆是按大人口粮来留,所以多少都会有些宽裕的,百姓拿这粮来卖了,换成钱,可以买些需要的东西。”
  在白马城只休息了一晚,便继续前行。
  一路上,李密更是惊叹不已,之前他撤出四郡时,让手下毁掉四郡的城镇村庄,填掉水井,塞掉运河,断掉桥梁,可现在走在这里,道路通畅平坦,运河也是通畅,一座座村庄分布在平原之上,充满生机。
  田里,刚收获过的田地里,依然还有不少农夫在田里。
  “那是在秋种。”
  秋收过后,有些地还会种一茬,有种麦的,也有种些萝卜之类的。
  越往东行,便会发现这边越有生机。
  尤其是进了齐郡后,发现这边更是热闹,就算是洛阳那边,都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简直是两个世界。
  连李密的许多手下,也不由的发问,为何会有这么大差别呢?
  “皆因我齐郡百姓这几年并无太大负担,尤其是天子登基以来,更是如此。其它地方,只知压榨百姓,从百姓手里征取钱粮,还大肆征召民夫服役,百姓既苦于役,又苦于租赋。尤其是他们大多还推行摊逃法,上面给下面县乡村定额,如一村本百户,若逃了一户,剩下九十九户便要加摊这户逃人的租赋夫役。若是逃了十户,便是剩下九十人加摊十户的,一旦百户逃了一半,那等于剩下的人就要加摊一倍的赋税。”
  中原许多地方百姓,饱受战乱贼匪之苦,而租赋又重,役情又苦,于是许多人被迫逃亡,一逃亡,剩下的百姓更苦,自然最终也只得不断逃亡,恶性循环。
  相反之下,为何齐郡会没这种情况?
  一来齐郡这边,近几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战事,再来地方上的贼匪征剿的厉害,一般贼匪也不敢流窜过来做乱,至于府兵郡兵乡勇虽不少,可军纪较严,扰民害民的情况少。
  此外,这里也并没有加征和摊逃这种事,尤其是如今,不再实租庸调税制,而是实行两税制后,百姓负担其实反而大大降低。
  “皇帝如何养军呢?”李密问出了一个很困扰他的问题。
  不管是谁,爱民也好,残暴也好,终究得养军,养军就得钱粮。罗成轻赋薄役,他如何养军的?
  “有工商之税,有专卖之税,另有屯田。”
  说来很简单,但这条路子其它各路都没能实现,现如今也只有秦军一家在推行。推行两税,基础还是在于均田的推行,罗成的二次均田,使得他治下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情况减少,而将大量无地百姓安置往关外均田授地,也让齐鲁这边人多地狭的情况大为改善,另一方面,又大量将原本隶属于皇家、官府的田地拿出来授给百姓,也使得自耕农增加。
  没有匪乱兵乱,百姓便能安心耕种,土地不会抛荒。没有重赋苦役,百姓也不会逃亡。而工商之税征收,其实跟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关系,这对商人豪强贵族们有影响,可影响不到百姓,而且这点税对那些人也影响不大,在如今局势下,没有几个商人会因为这点税,逃离安稳的秦地。
  更别说,罗成还有军屯之策。
  百姓农闲之时,修路筑城、兴修水利,皇帝罗成也特别下令,对这些百姓不是免费役使,而是招募那些闲人或穷人,给他们钱粮。
  “做役还有钱粮?官府又哪来的这笔钱粮呢?”李密更惊。


第813章 罗成不怕吗?
  “两税法中,其实已经包含了这些役钱,役钱折入了两税,所以百姓完两税后不须再服免费之役,官府也有专门的钱粮,可用于雇人做役。平时衙门的差役,也都是雇佣,有专门的役钱,而修路筑城兴修水利这些,还有上级道郡各级的专门拔款。”
  李密张大着嘴,感觉听天书似的,以前从没有听说哪朝哪代哪位皇帝,推行这样的政策啊。
  他心里总觉得这些政策不靠谱,可是现在一路走来,看着这山东道诸郡的热闹,又知道这些是事实。
  心里不愿承认。
  可偏偏越靠近河南的郡县,便越不如靠近东莱的郡县。
  这个结果,让李密心里十分挫败,简直比他在北邙山大败还让他挫败。
  罗成一个武夫,一个铁匠出身的武夫,居然不但马上打天下比他厉害,如今这治天下,居然也比他厉害,这怎么不让人受挫。
  “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刚才说山东也如关外一样实行均田之制,关外之地好说,毕竟那里以前是高句丽人占据,如今高句丽人被皇帝杀的跪服,其人口为奴,其土地收公,可安置移民,均田授地。但是这山东之地,以前可是归河南,这里世代以来,多少士族豪强地主,可以说他们掌握了七成以上的土地,剩下的三成土地才在占据人口九成以上的百姓手里啊。”
  罗成究竟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在李密看来,其实许多王朝衰弱败亡,终归到底,其实还是土地问题。
  贵族士族豪强们永远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土地,而百姓却只有少量的土地,且随着王朝安定,他们会更加剧土地兼并,百姓手里的那点地会不断的流向那少量的贵族豪强手里,直到那脆弱的平衡被打破,于是就天下大乱,再经历一次洗牌,重新恢复脆弱的平衡。
  罗成虽说也是造反,可他毕竟走的是上层路线,他本是隋将,又拥的是杨暕为帝,然后再受禅登基,这就使得他应是继承了隋,所以山东的贵族豪强理应保留了他们的财产田地等不受侵犯才对。
  “拥立吾皇的,自然田地财产得以保全不受侵犯,但那些反叛抗拒朝廷的,其财产田地自然没收官有,再有之前的逃户、绝户这些也是收归官有,再加上此前官府手里所有的职田、田、公廨田等等,也统统是官公。朝廷把这些田地,拿出来均田授地。”
  同时呢,大秦朝廷又动员那些原本在关内没有什么财产的百姓,移民去辽东,在那里给他们足额授地。
  当然,若仅仅是如此,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罗成在山东、淮南、范阳等新占之地,推行的是另一项大招。
  公田买回。
  啥叫公田买回?毕竟之前把大量逃户绝户官田都拿出来均田给百姓,又动员许多百姓去关外,然后把他们手里不多的地也都收回再均出去。
  为何还要再公田买回?
  这个公田买回的核心,就是田地限额令。
  所有的人,都有田地限额。
  比如在关内,普通男丁,在他最多只能拥有一百亩地,不管你是好地还是差地,山地还是坡地还是水田,最多限拥有一百亩,如果你有二十亩私田,那你最多能再授八十亩田,这个田是口分田,将来老了要收回。
  而如果有勋和爵位、官职,则又按勋品官爵等级,能够增加拥田额。
  这个策略,其实就是针对那些豪强地主们的,尤其是旧贵族豪强们。因为跟随皇帝的新贵们,都有爵位官阶,他们的拥田额大大提升了。
  可过去的旧贵族豪强,就算有族人出仕任职,有官阶或爵位,可毕竟一个大家族,百年甚至数百年的积累那是拥有大量田地的,仅凭现有的这点官阶爵位是达不到这么庞大的拥田额的。
  超额的怎么办?
  官府买回和置换,超出额度的三分之一,由官府出钱买回,另三分之一,由官府授给他们勋官,这样也算是给他们的一些安抚,剩下的三分之一超额的,则以关外或边疆之地置换,以一比二的比例给他们置换。
  通过这样的手段,把中原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加以缓解。
  不过这样做,是很大风险的,毕竟这些地方上的士族豪强地主们,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可罗成却依然还是这样做了,他的底气在于,公田令并不会危害到跟随他的功臣将士们的利益,有功勋将士们支持,又有百姓拥护,那么旧贵族和地方豪强的反对,罗成也并不是很惧怕。
  正因此,他也是坚持已见,大力推行公田令。
  这条旨意颁下后,地方上确实很沸腾,也有人要做乱,但他们刚有动作,就被驻于各地的大将们率兵弹压了。
  对付这些人,罗成相当狠辣果决。
  抄没所有的宅第田财充公,将这些做乱的家族连根拔起,全都流放关外为屯民。
  这般雷霆手段之下,虽然其它的豪强地主们还是很不满,可却也得惦量惦量自己的本事,没有那个本事造反,就只能服从。
  “难道皇帝就不怕隐患?万一战事起来,这些人到时通敌叛乱呢?”
  “吾皇说过,他们不会有这个机会的!”
  李密不知道罗成为什么这么自信,但现在看来,山东确实很热闹,也可以说他的冒险之举,或许是成功的,也许还有隐患,可起码现在是已经见到收益了。
  “皇帝果然大魄力,不得不服。冒险得罪这么多旧贵族士族豪强地主,却只为给更多百姓均田授地。”李密自忖,自己似乎是没有这份魄力的。
  毕竟这土地限额令,其实不仅现在威害到那些旧贵族豪强,其实也是潜在危害如今的新贵功勋们,可皇帝还是这样做了。
  过去山东之地,七成土归掌握在那大约一成的贵族豪强手里,而如今在罗成的这连番动作之下上,趁着现在特殊的局势,他作为开国之君,是最缺少掣肘之时,大刀阔斧改革,推出这限田令,一边是回购,一边是置换,一边又是换勋官,多管齐下。


第814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现如今据这位官员所说,山东之地,是一分军屯,一分官庄,然后是两分士族豪强私田,六分百姓均田。
  土地份额性质完全改变了,再加上这和籴令的粮食统购,山东的粮基本上掌握在了官府手里,百姓也通过均田,大量转变为有产的自耕农,为大秦交两税卖粮食之余,还能得个温饱。
  大量的百姓有产了,温饱了,这山东自然也就安稳了。
  那些旧士族豪强虽然心中不满,可地方安稳,百姓安心,他们虽有不满,可也无法发作。
  他们虽是火种,可百姓这些柴火,如果都沾满皇帝雨露,又如何燃烧的起来呢。
  在东莱港的时候,李密看到许多盐船。
  “过去无工商之税,盐矿等也不禁私人,盐价不高,如今这盐有盐税,茶有茶税,一斤盐能值一斗米,这岂不是相当于变相的给百姓都征了笔人头税?百姓岂无怨言?”
  李密敏感的看清了这个盐专税的本质。
  大秦实行盐税,是以票引制。盐是任由商民煮盐晒盐、贩卖交易,但是制和卖是分开的,制出来的盐需要在朝廷这里登记,所有的盐要统一卖给官府专门的盐衙门,不得私卖。
  而商人要贩运盐,必须得从官府的盐衙门买,而且买的时候,就得先交税再拿税,你买一斤盐,就得连盐价加盐税一起交了,然后取得盐引。
  有这盐引,才能运输贩买,否则就是贩运私盐罪,罪极重,贩一斗私盐就要流放边疆屯田,贩一石私盐,那就是发卖为奴的下场。
  虽说盐税也不算高,就是按盐价加征一成,十一之税。
  但商人最终还是会把这税转嫁到盐价之上,所以最终百姓承担着这加征的盐税,盐不像是茶和酒之类的,属于可有可无的消费品,盐是必需品。
  这样一来,盐税实际就等于人头税。
  在开皇时,盐价是很低的,较好的盐一斗才十文钱,而那时,京师米价一斗要十五文。盐还没有米价高,而这几年天下动荡,盐的生产和运输受到影响,盐价本身确实也涨了,但现在东莱这样的安定繁华之地,盐价都是斗米斤盐。
  东莱港的米价多少?一斗米二十文。
  这个价格非常惊人,毕竟洛阳城中的米价都卖到八万钱一石了,虽说这是围城时的特例,可其它地方,米价也是动不动以百文一斗起的。
  东莱的粮价安稳,还是在于罗成的粮食政策,地方安稳,粮食产量得到了保证,然后是和籴统购政策,再加上禁粮食私人收购和外流政策,使得不管外面粮食价格如何跌涨,安东这块却是向来平稳。
  斗米斤盐,二十文一斤的盐。
  跟开皇年间,十文钱一斗的盐相比,价格相差十几倍,但若跟其它郡县比,似乎还便宜。但其它郡县盐和米的比价却没这么夸张的。
  “任何政策,总是有利有弊的,但总的来说,盐税还是利大于弊的。”
  大秦盐政,实行民采官收商运商卖制度,如今在辽东和山东、淮南、范阳等地设立了十个盐监,一年的盐税,就高达一百多万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