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玄龄力主从轻处置,只追究谋反者,而不扩大牵连。
  而以侯莫陈乂为首的几位宰相,则认为,这些人无法无天,阴谋作乱,根本不能留,干脆全都铲除,永除后患。
  “陛下,牵连太广了。”房玄龄力谏。
  “那以卿之见,难道他们阴谋做乱,朕还要宽宏大量不成?”
  “臣不敢,只请求陛下只追究谋反者,而不追究其家人。”
  侯莫陈乂却还是坚决主张杀,杀个一干而净,这样一来,这些旧势力也就再无法阻碍新朝了。
  “魏征,你为何一直不吭声呢?”
  皇帝问起魏老道。
  这位曾经的游方道士,有时看问题比较纯粹。
  “陛下,臣只是在考虑,若说这些人阴谋作乱,皆该杀。可是臣看过名单,发现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些有能力之人,不少还是名动天下的学者宗师,若是一刀砍了,就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有才者确实不少,有能力的也很多,可是这些人却不把才华和能力用在效忠新朝之上,偏偏要谋乱造反,这样的才华能力要之何用?”皇帝问。
  “也许他们会回心转意呢。”
  “那你的意思?”
  “陛下,臣以为,不用急着杀,反正人都已经抓起来了,他们也不可能再谋反做乱了,可以再好好考虑一下,毕竟人一杀,这脑袋掉了可就再接不回去了。”魏征说道。


第958章 长流至死不复回
  结束议事之后,皇帝回到后宫,一人独自呆了许久。
  “取壶酒来。”
  内侍取来一壶上等贡酒,皇帝瞧了瞧,却并没有让内侍倒酒,而是直接提起酒壶起身出了宫殿。
  皇帝提着酒,一直来到了仙居殿。
  仙居殿是太上皇与皇太后的居所,此殿西邻西夹城,东邻亿万岁,南面是集贤殿,往北便是九洲池皇家御苑。
  远远的,罗成听到仙居殿中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
  “太上皇做什么呢?”
  内侍回报说太上皇在打铁。
  罗成不由的一笑,等他提着酒进去才发现,原来不是太上皇在打铁,而是太上皇正在指点几位皇子在打铁,此时太子手提着一把小号的铁锤在一块烧红的铁上锻打,太上皇在一边指点,而吴王楚王辽王等几个皇子,则在一边观摩,排队等侯接锤上手。
  这幕,让皇帝有些意外。
  “父皇!”
  还是吴王比较眼尖,一下子就看到皇帝进来,高兴的跑过来。
  罗成一把抱起吴王,然后走过来,太子看到皇帝进来,显得有些紧张慌乱,手里的锤子也不敲打了。
  罗成看了他一眼,笑道,“继续啊,要不铁就冷了打不动了。”
  得了皇帝的话,太子才又提起锤子敲打起来。
  “你们继续,我跟你们皇祖父一起喝杯酒。”罗成放下吴王,又伸手在楚王辽王脑袋上揉了一把,便跟太上皇走到一边廊下喝酒。
  “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
  罗成给太上皇倒了杯酒,笑指着院里的几个皇子,“父亲怎么想到让他们打铁呢?”
  “这些孩子也算有心,每天知道来我这里看看我这个老头子。”
  “那看来崇文馆给他们布置的学业不算重啊。”
  老爹瞪了罗成一眼,“都还只是一些孩子而已,若是整天被课业束缚着,怎么长大呢?”
  罗成的规矩,是皇子们五岁起便要到崇文馆读书,十二岁出宫开府,十八岁之国就藩。每天早上,他们都要先到皇帝御书房来请安,然后去读书。
  他没有强制要求皇子公主们要来太上皇这里来请安,但现在看这些小家伙还是比较有孝心的,知道太上皇寂寞,经常过来陪伴。
  太上皇也喜欢这些皇孙皇孙女们,每次他们过来,总要给他们准备许多好喝的,还给他们讲故事。
  罗贵在宫里也备了一套打铁的家伙,有时闲来无事,也敲打敲打几下,算是锻炼下身体。有次皇子们看到,也想玩。
  于是罗贵便干脆教他们打铁,有空的时候就教他们动动手。在他看来,皇子们虽出身尊贵,但也是孩子,小小年纪崇文馆读书有些早了,但他也不好干预。可打打铁也有好处,一来能锻炼身体,二来还能知道下罗家以前的历史。
  “咱们罗家就是打铁的出身,想当年你祖父在襄阳时就曾是个铁匠学徒,后来随军建功立业,挣得了爵位。我后来离开长安,到山东,也是靠打铁养家。你们兄弟六个小时候,个个都帮忙打铁,这是咱们罗家的历史,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父亲说的对,英雄起于时势,而不问出身。有志向,有能力者,方能成事。而就算出身公侯世族,可如果不知进取,也不过是纨绔而已,甚至就如长孙安业等那些人一样,成为败家子,亡族罪人。”
  罗成比较想的开,觉得让太子他们有时打打铁,也算是一种培养动手能力,锻炼身体的方式,倒没说身为皇子,就只能读书练武,其它什么都不碰,搞到最后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
  “父亲,你说我要如何处置那些谋反之人?”
  “听说你抓了很多人?”
  “参与谋反者两千多家。”
  罗贵点了点头,“很惊人啊。”
  “几乎大半的旧贵族和士族都参与其中了。”
  “可我听说本来谋乱的没几个,可你却故意放纵,甚至还有意煽风点火,所以才引出了这么多人?”
  罗成笑笑。
  “不太厚道。”
  “我也不过是提前挤掉脓包而已。”
  “可不管怎么说,这终究还是牵连太广了,虽说杀了一了百了,可太多了。你若真这样做,就不免会留下暴君之名,会开一个极坏的头。其实我以前也读过不少书,曾在书上读到过,杀人,其实不过是掌控力不足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
  罗成对父亲一下子钦佩起来,居然能说出这样的道理来。
  “可是现在这些人被抓起来,若是不杀,那就是隐患,总不能当成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老爹想了想,他瞧着那边叮叮当当打铁正开心的皇孙们,“那就不杀,但也不放过。”
  “怎么讲?”
  “小五啊,你之前不是一直移民实边吗?不但将许多无产中原百姓移民边疆,甚至还把许多罪犯也流放过去,连许多官府手里的官奴也都放免为良,迁移边疆。据我所知,这些官奴隶,许多就是战俘和罪犯,对吧?”
  “确实。”
  “既然你可以把那些官奴隶都放免为良,迁移边疆。何不也这样处置那些人呢,饶他们一命,不杀他们,但可以夺爵除职、削籍为民,还可以没收他们的家产充公,然后把他们流放边疆,让他们从此长流边地。”
  长流边地,就是不得回来,如岭南以前,就是有许多各朝各代的长流人。
  老爹的意思,这次的这些谋乱者,好多人本身都是官员贵族或是士人豪强,多数人都还是比较有本事的,别的不说,起码都是读书人啊。
  而边疆之地,最缺什么?
  不但缺人,更缺读书人。
  所以把这些谋乱者全都流放到四边之地,可以充实边地官府驻军等的力量。
  “这些人放在中原,确实是威胁,但若是去了边疆之地,没有了家族姻亲的关系人脉,没有了现在的土地钱财支撑,他们又还有什么威胁呢?”
  罗成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这些人费尽心思谋反,结果他一下子就全都抓起来了,不堪一击,若是把他们全都打散,然后流放发配到各个边疆之地,这里三五个,那里六七个的,失去了过去的环境,没有了那些人脉和财力,他们又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呢?
  “长流人,谢谢父皇,这个建议确实很好。”
  “其实我相信你的宰相们肯定想的比我更周到,若是遇事不决,不妨多听听宰相们的意见,不是有那么句话嘛,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你身为皇帝,更不能只听自己喜欢听的。”
  “受教了。”
  从仙居殿回来后,罗成便找来了魏征。
  “将此次涉及谋反的两千余家,并其三族,皆没收全部财产,削夺官爵,除籍为民,然后长流四边。”
  “两千余家,并其三族,那可能就是得上万家了。”魏征见皇帝改了主意不杀人,有些欣喜,但还是感觉太扩大化了。
  “这已经是朕最后的宽容了。”皇帝却不容再做更改了。
  “这些乱党三族中有我大秦氏族志上勋戚者,可免于牵连。”皇帝又加了一条。
  魏征点头,明白其意,长孙安业谋反,株连三族,那长孙无忌作为其兄弟,肯定要牵连进去,可皇帝绝对不会牵连长孙无忌的,这样的情况还会有很多,因此如果是勋戚,可破例免除牵连。
  这也算是皇帝的仁慈了。
  但依然还可能要牵连上万家,一次抄没上万家,还尽是贵族士族官宦豪强之家,这波可就有些狠了,朝廷真不知道要抄没多少钱财多少土地了。


第959章 禁中新拜羽林郎
  洛阳紫微皇宫最北面,圆壁城。
  皇帝骑马前行,存孝与士信落后半个马头。
  城中,三百六十名年青军士铠甲锃亮,神情肃然。
  一名年青军士上前,大声禀报。
  “长白羽林郎参见陛下,接受陛下检阅!”
  罗成点头。
  这是罗成仿汉武帝所设立的羽林郎,也是沿续他起兵之初时的长白孤儿营。他挑选从军死事之子弟,或战死而无子者于民间收养孤儿过继于他们名下,然后养于圆壁城。皇帝还特意改宫城北的圆壁城为羽林宫。
  除了一百八十名羽林郎外,还有左羽林骑一千八百名,右羽林骑一千八百名,总共是三千多人。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从军死事者子弟皆入进入羽林军,一般是先进入朝廷于六京设立的长白义儿营中抚养训练,然后他们会进入军中为军官扈从,只有那些表现极出色,十分勇武且有天赋者,方能选入羽林宫中。
  左右羽林骑,其实就相当于是士官培训营,而羽林郎,更相当于是初级军官培训班。羽林宫中的羽林郎和羽林骑皆分为三期,一期三年,每年选入一批。
  他们被称为天子门生,皇帝亲率。
  羽林郎平时会由将军们传授兵法一类,然后还要负责宿卫侍从。而羽林骑则是守卫皇宫之北,皇帝出行之时为仪仗。
  “羽林,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士信叹道。
  罗成笑道,“小六看来最近没少读书啊,连羽林郎的来历都这么清楚。”
  当年汉武帝建羽林,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因为中尉之权太重,于是建羽林和期门二军,而后南北二军势始均,说到底,羽林军是皇帝直接掌握的一支北衙禁军。
  而现在大秦皇帝罗成并没有汉武帝的这种担忧,朝廷既有南衙十二卫,又有北衙十二军,更还有刚改为内衙的十六府,即原来的南衙四府和内军十二府。
  有这样三军分置,再有枢密院和兵部,皇帝不用担心兵权的问题。
  可皇帝却还是又新建了这么一支羽林军,在存孝看来有些多余和奇怪,他甚至认为,羽林军其实跟皇帝内军的亲勋翊是相同重叠的。
  但皇帝却又有自己的想法。
  内军里不论是皇帝的亲勋翊六府还是太子的亲勋翊六府,取的都是贵族、勋戚、高官子弟,这些人进入内军中担任侍卫之职,虽然很有必要,一来是显示皇恩,二来给这些勋戚官员子弟一个出仕机会,再来也能加强皇帝跟这些二代的关系。
  但好多人未必就是真正的军官坯子。
  而羽林军不同,首先,羽林军虽只三千余人,但全国有许多长白义儿营,这里面的义儿都是军人孤儿,或无后军人的继子。
  固然这些人也未必都是优秀的苗子,但其中还是能出现不少优秀者,皇帝再从其中择优选入羽林宫培养。
  实际上,就是在设立一个士官学校,为朝廷选拔培养一批长期而又忠诚可靠的优秀职业军人。
  这其实是在变相的打破关陇集团以来,武将军事贵族集团的垄断延续,普通的军人子弟也一样有机会通过羽林军,通过做羽林郎,成为年轻军官,并一步步走到更高的位置。
  这带来的变化是什么?是以后军官们不仅局限于那些将门之家了,而是会有更多的底层军人进来,这等于是打破了军事贵族集团垄断,有如科举考试给士族的冲击一样。
  士人不再仅是出身于那些士族,文官们也不再仅是被那些世族垄断,一届一届的科举考试,带来的是长流水般的新士人官员们。
  罗成虽日理万机,可也经常会抽出时间过来检阅羽林军,还会经常与他们一起骑射练武,给他们讲解战法,分析战例等。
  这些年轻的羽林郎羽林骑,因此对皇帝的忠诚极高。
  “存孝,国朝强盛,需要羽翼屏藩。先前嗣业已经受封开国,现在你也可以准备之国就藩了。”
  皇帝给罗存孝选的封地是在云南,在洱海的北面,玉龙雪山下,金沙江边。
  此时这里还是云南的乌蛮们占据着,金沙江的上游此时称为牦牛江,而丽江一段称为磨些江,玉龙雪山被称为神外龙雪山。
  “给你六百里封地,建丽江王国,西抵高黎贡山、澜沧江,北接耗牛河、横断山脉,南抵洱海,东接东沪水。”
  皇帝给老四的这块封地,虽说偏远,但是非常大,东西、南北的直线距离都超过了六百里。在后世,这里可是有十几个县市。
  基本上就是把后世云南的西北角全划出来了,甚至其东面,都已经划到了四川攀枝花的境内了。
  不过此时嘛,这里确实蛮荒一片。
  除了主要的乌蛮外,还有许多夷人僚人,甚至还有羌人等,可以说既偏远,又复杂。但皇帝分封建国的本意,就是开疆拓地,屏藩中原朝廷。
  否则,为何要分封呢。
  “眼下嗣业在青海打仗,也须得防云南的这些蛮子作乱。之前隋明帝时,派出宇文述入云南,修路驻军,只可惜后来隋乱,导致功亏一篑,如今虽说云南的诸蛮向朝廷臣服归附,然这种归附对于朝廷来说是不稳固的,只有朝廷在那里修路筑城驻军,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等哪天我汉家移民数量上也占据优势之时,才能说我们彻底的拥有这块地方。”
  “老四,你是我兄弟,咱们兄弟一起并肩打下的这江山,我信任你的忠心,也信任你的能力,丽江之地比起嗣业的西海还要偏远还要落后还要形势复杂,可正因此,才更需要你这样可靠的兄弟前往。”
  老四笑笑。
  “我这段时间呢,也打探了不少丽江那块地方的消息,收集了一些地图之类的玩意,那地方确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我相信,就算是蛮荒,可既然陛下肯交给我,我老四与我的子子孙孙们,定能把这里镇守好,甚至开发好,永世屏藩中原。”
  罗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这话够种,提气,这下我就放心了。”


第960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
  为了表示对存孝的支持,罗成特意表示,从各地义儿营中挑选三百义儿少年,交给存孝作为帐内侍从,并拔给他六百步骑为王国亲军,这次谋反的那些人,他也挑出三百人让存孝带走,这些人以后长流丽江到始不得还,可以发配他们任丽江国的一些吏职,让他们帮存孝开拓封地。
  “至于封户移民,朕只能授你三千户的封额,你可以自己招募。”
  老四道,“这也太小气了,老三去西海,你直接拔了好些人给他,到我这了,一户不给?”
  “老三去西海,我也没给义儿为帐入扈卫啊。”
  要是各个诸侯都要给封户,就算经过上次的削爵和这次的叛乱后,朝廷也依然还有七百多实封爵,平均一爵一百,那也得七万户,若是再多点,就得十几万几十万户,这么多人口,朝廷也头疼啊。
  只能让封侯们自己想办法招募,自己出钱去招人,这样一来,招人的安家费这些,路上的花费这些朝廷免了笔开支,二来,他们能招去的肯定也是在中原无产或者是奴隶或者是日子较贫苦的。
  这样避免朝廷直接征召百姓给封侯,损伤国家力量。
  这个账不精点算也不行,如今人口还是太少。
  朝廷也是想尽办法在弄人口,毕竟朝廷既然制订了大开拓的国策,那就意味着要往边疆大量移民,封侯们还得抢走不少人口。
  哪怕现在朝廷下诏,大量将官有汉奴隶放免为良,还允许那些私人的汉奴隶们也赎回自由,但形势还是不容乐观。
  大量移民边疆,虽带来了拓荒实边的好处,也让中原的百姓能够分到更多的田地,可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原人口大量外流,许多百姓成了自耕农了,于是那些权贵豪强地主们虽然手里还有许多田地,但却严重缺少种地的人。
  过去佃田的佃户好多成了自耕农,他们忙于耕种自己的新土地,哪还有空耕种地主的,就算佃种些,也佃不了多少了。
  而偏偏朝廷又出台了律法,一面是限田令,一面又规定,地主们拥有的土地不得抛荒,否则要加倍征收田赋,若是连续抛荒,则可能要强制收归官有。
  在这样的律令下,现在的地主们也很头痛啊。
  他们剩下的办法,就是多买奴隶多买牛马了,偏偏现在朝廷搞扩充人口,对汉人身份的奴隶,要搞赎回放免移民授地政策,弄的好多人叫苦不迭的。
  虽然对好多权贵官员们来说,土地的产出其实并不占据他们财富的多少,可也不能没人种地啊。
  好在朝廷虽对汉人身份的奴隶种种限制,但却不限制购买和拥有藩奴。于是乎,现在中原各地,奴隶市场大热,青岛、东莱、旅顺、汉城等港的奴隶生意十分火爆。
  但依然还是供不应求。
  如今到处都在争抢人口,朝廷在争抢人口拓荒殖民实边,封侯在争人口充实封地,地主们在争夺人口耕田种地,商人在争夺人口开矿做工。
  正是在这种种需求下,朝廷现在对佛道管理极为严格,令大量的僧道还俗,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人出家,禁止青壮男人出家。
  此外,又严格规定,未有官爵勋位的平民,严禁纳妾,除非妻子无出,也得等到四十岁时方能纳妾。
  甚至新出台了规定,女子超过十八岁未婚者,就要罚款。并纳入官方统一登记,由官媒配给,若是五次都没有相中官媒介绍的对象,就要强制配对成婚。
  另一方面,是朝廷规定,严禁溺婴弃婴等行为,生育了必须得养,若是溺婴为重罪。
  而对于无力抚养的,官府要给以救济帮扶。对于孤儿弃婴,由朝廷的孤儿院收养。
  皇帝给存孝六百里封地不心疼,毕竟那里现在都还不是朝廷的地方,若存孝能够控制那里,建立稳固的统治于朝廷百害无一弊。这六百里封地,以后也会推恩分封给存孝的子孙们,会变成越来越多的小封地,难以对朝廷形成什么威胁,相反,作为宗室的封地,反而还天然能够屏藩皇室。
  三千户封户,得一两万人口,罗成舍不得给,只能给个封额,由存孝自己去想办法了。
  “小六封哪呢?”老四问。
  罗成摇了摇头。
  到现在为止,朝廷也才正式实封了两位宗室王,其它的宗室和异姓功臣都还没封呢。
  这个,需要慢慢来。
  反正,承诺的不会变,到时按封侯们的爵位,划封相应的封地,然后再按地名改个封号而已。
  “小六,你想去哪?”罗成笑问。
  小六倒是很淡然,“不知道,皇兄分封在哪我就去哪。”
  “哈哈哈,这话超脱,那你喜欢南方还是北方。”
  “还是习惯北方多点吧。”士信道,毕竟打小长在山东,然后这十年来,基本上都是在关外打仗,早适应了北方的天气了。
  “好,回头我给你在关外靺鞨人那边给你找块好地,划封给你。”罗成笑着应下。
  士信对于封在哪里,确实不太在意。
  他倒是比较关心嗣业。
  “三哥在青海那边打仗,还好吧?听说西突厥和吐蕃都出兵了?要不要派兵增援,我愿意前往。”
  西突厥的出兵,确实出乎了朝廷的意料。
  本来,现在朝廷是不愿意与西突厥有什么冲突的,虽然在罗成的未来规划里,待平定中原之后,肯定是要进军西域,打通这条丝绸之路的。
  但是现在嘛,还是得休养生息为主。
  可偏偏吐谷浑不肯臣服,唐俭又是个立功心切之人,于是有了一出大秦班定远的戏码,可不管怎么样,事情出了,朝廷只能善后。
  不可能任由吐谷浑反了去。
  罗成只给嗣业两万余人马,也是想把战争限定在一个小范围内,打一场有限的区域战争。可谁能料到,西突厥来了,吐蕃也来了。
  现在朝廷里只盯着西突厥,还没人把吐蕃当回事,但罗成却很重视首次向中原出兵挑衅的吐蕃。
  他很清楚,随着西突厥和吐蕃的出兵,这场战争升级了。


第961章 胡烽不断接长安
  枢密院。
  老帅张须陀白发苍苍,这几年这位老帅坐镇中枢,总掌兵符,不再外出征战统兵,可衰老的却反而十分快。
  几年时间,满头须发皆白。
  早些年河南剿匪平乱,就如救火队员一样,这边刚扑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