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初之时,令不出城,后来冯氏与岭南俚人大族冼氏联姻,从此冯冼两家世代联姻,冯氏也从新从南移到高凉一带,取得当地俚人支持后,冯氏势力迅速扩大,统有数州郡之地。
  因此在岭南东西两道之间的大山两边沿海一带,西面北部湾是宁氏地盘,东面沿海是冯氏地盘,而海南岛也是隶属于冯冼两家的。
  冯家对海南岛的开拓,可以说让脱离中原王朝六百余年的海南岛重新归入华夏版图,汉初时,海南岛属于南越国,后来汉武帝灭南越,在海南岛上置县,可不久后,岛上俚人叛乱,此时汉朝干脆弃县,于是此后数百年便一直脱离中原王朝统治。
  直到大业六年,隋朝才在冯氏统治海南岛的基础上,置珠崖郡,立十县,此时离汉元帝弃海南岛已经六百五十年了。
  冯宁两家,宁氏向西不断开拓荒原,而冯氏则不断向南开拓,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俚人征收。
  同时两家因同样的出身,因此相互结盟,也是世代联姻,共同支援,一起征讨俚僚,数代人的努力,在岭南开拓的效果极强。
  可以说,在此前,朝廷对岭南之地,也就占有几个据点,其余的地方实际都是俚僚羁麼。
  但经过冯宁还有陈氏等这些南下豪帅们的开拓,岭南之地新开辟了数十上百的县。
  在隋朝统治岭南的那短短二十来年时间里,对于岭南的控制是进一步加强的,但依然还是主要依托这些地方俚帅豪强们,授任他们为地方太守,并给予他们自己选拔任用官吏的南选特权。
  甚至他们各个都有自己的军队。
  在隋文帝和隋明帝期间,虽然岭南也有叛乱,但最后都是边打边拉,最终还是回到了旧状态,而岭南这些俚帅们对朝廷的回报,则是每年进贡,并且在隋朝需要用兵黔中或是高句丽时,也各发兵随征。
  比如杨广征高句丽时,岭南就发了三万兵,其中大部份是宁冯陈各家凑起来的。
  隋末,岭南八大势力割据,互相攻打,最后罗成派李靖南下,打通了交趾罗艺与桂林李袭志之间的阻隔,然后又劝降了冯盎,最后宁氏也率兵归附,岭南平定。
  此后几年,大秦对于岭南可以说动作不大。
  基本上还是以岭南俚帅们担任各郡太守,并以他们的子弟为县令等,以安抚为主。但近年朝廷欲废除南选之制。
  所谓南选,便是岭南的官吏铨选任命不经朝廷中央吏部,而是由各地太守自己选拔任命,这是以前的惯例,但对秦朝来说,不可能一直这样南选,否则岭南永远只是那些俚帅们的地盘。
  朝廷刚准备要废南选,结果岭南各家就不肯了。
  隋末战乱中,各大势力都受到了不少冲击,可宁氏和冯氏却没多少减弱,相反,还因其地理位置,以及归附的早,势力反而有所增强。
  比如此时,宁长真为宁越郡太守,宁长真的侄子宁道明为合浦郡太守,堂兄弟宁纯则为永平郡太守。
  宁道明是宁长真之弟宁贙之子,宁贙早年也是一员猛将,曾经率冯氏兵马跟随隋军征讨过林邑,也北上苍梧讨过叛军,因功封朝散大夫,后来合浦郡太守冯暄病逝,便由他接任了合浦太守一职。
  当时的宁纯还年轻,于是由堂兄接任,也是正常。
  后来宁氏又向北开拓数县,大秦接掌岭南后,因宁氏有功,便干脆授宁纯为永平太守。
  今年,宁贙病逝,宁氏照例请封其子宁道明为合浦太守,朝廷却并没有同意。
  宁道明干脆在合浦自称太守,实际上已经逾越了,他接着又搞出朝贡合浦大珠之事,已经挑战了朝廷的底线。
  而永平太守宁纯与宁长真是堂兄弟,却是宁道明的叔父。他认为这合浦太守本来在宁贙死后,当由他来继承,合浦郡可比永平郡大的多。
  因此宁纯与宁道明关系紧张,宁纯也不满宁长真偏袒宁道明,跟他也几乎翻脸。
  当宁长真叔侄决定联合冯暄起兵时,宁纯已经决定站到他们的对面去了。
  一来他认为宁长真叔侄欺他,二来他也认为宁长真叔侄打不赢朝廷。
  当然,表面上不能说是因为争合浦郡内讧,只能以大义为名,召集部下兵马以及各溪峒俚僚随他起兵。


第1073章 宝船扬帆战兵至
  “大郎,形势有些不太好啊。”
  部将卢南皱眉道。
  在宁纯等人面前,是一副沙盘。
  做的比较简单,但山川河流城池还是都有。
  永平郡南面与冯暄的永熙郡隔着云开大山,西面是郁水(邕江)和谭水(黔江)双河汇入,西面就是谈殿的郁林郡。
  南面就是宁道明的合浦与宁长真的宁越两郡。
  永平郡在诸郡里都算小的,且这边都是山区,人口少,田地少。
  现在除了北面的桂林郡(原始安郡)还算可靠,那是李袭志为太守的中央派,其余几面皆是叛军。
  “不用担心,桂林有李太守在,南海郡又有李大将军,我们永平郡刚好处在郁江的中游,二李可沿江来援。”
  现在宁纯倒觉得自己在永平还是有些好处了,若是在合浦郡,跟宁道明换个位置,那他现在就是被四面包围了。
  宁纯虽然跟宁长真是一辈的,但宁长真已经六十多岁了,可他却才三十岁不到,早年他随父亲也是去征过高句丽的,甚至还曾经在长安城的国子监读过书,亲军府里当过侍卫。
  在宁氏一族中,宁纯算是书读的多,也眼界较开阔的。
  永平郡山多也有山多的好处,就是好守。当年李光度据永平郡叛乱割据,凭着这块小小的地盘,可是四面出击,反而处处占据上风呢。
  “朝廷的诏令已经颁下,陛下加我广西道右都督指挥使,合浦郡早晚还是我的。”
  长道明等正在攻打郡内不肯跟随造反的城池和溪峒,但宁纯不打算去救。
  他准备就守着永平城,实在不行就撤到郁江以北去,再不行干脆撤到苍梧郡的苍梧城,那里在漓江边上,无论是撤到桂林李袭志那去,还是撤到南海李靖那去,都方便。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打算跑。
  “现在就看李靖他们什么时候能到了!”
  ……
  东海之上,一支船队正浩浩荡荡的行军。
  因为江南三藩还未真正平定,因此朝廷要南下岭南,只能走海路,要不然就只能从巴汉道再经剑南道,转黔中或云南。那样绕道太远且路难走。
  还是海上方便一些。
  从江都上船,出长江口,便一直沿海岸线南下。
  这次李靖下岭南,不再是上次出海时的那种楼船,楼船虽大,能载数百人,但那船不抗风浪,就算是在沿海航行,弄不好都会有翻船沉没可能。
  而这次用的是皇家造船局新制的船,号为宝船,这条船与之前的船完全不同。
  它有四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长达二十丈,有数层甲板,尾楼很高。而最大的宝船船尾甲板有七层,能吃水三丈。
  它相比原先的船,就是艏楼降低了,甚至没有中间的舱楼,艉楼虽然还很高,但方形的艉楼极有特色,更别提他的帆居然都是软帆。
  这种帆按船长的介绍,不适合在内河航行,但在海上很便利。
  李靖坐的这长船,便是四桅船帆三层甲板,船舷低,船身狭长,船上配备了床弩、神机炮等。
  “我们这船重心低,不惧风浪,而且装载能力强,尤其是还有极强的作战能力,船上配备的床弩和神机炮,能够远远的攻击敌船,就算靠近了,我们也能够跳帮登船近战。”
  “这么长的船,龙骨不易取材吧?”
  李靖问。
  “我们皇家造船局采用了最新的拼接龙骨技术,大大降低了难度和成本呢。不过这样的一条宝船,依然造价不菲的。”
  这种新型的宝船,不仅仅是为海上贸易设计的,他还要有战斗能力。要防止沿海的海贼们袭击,尤其是远洋航行,过了广南道后,沿海一路南下,直到天竺海、波斯湾,一路上都会有很多海贼,过去商船遇到海贼,是十分凶险的,商船虽大,但速度慢,海贼们的船有时藏在近海的港湾或是岛后,突然袭击,往往防不胜防。
  一旦被他们登船,就可能是船失人亡的可能。
  为此,罗成专门提供了一些设计思路,然后重金悬赏工匠解决问题,研制打造出了新一代的宝船。
  李靖乘坐的这条船,就能够装载一千名士兵,平常航行,满载货物后,不能载船员水手以及护卫等一百多人。
  “能驶入郁江吗?”李靖问。
  “我们可是皇家海上商贸局的船员,拿着最高的薪水,自然也有着最好的驶船技术,郁江可是大河,完全没问题。”
  “以前我们把楼船开到海上,还真是胆大啊,现在想想,真佩服那时的我们。”一名水手长笑着道。
  楼船这玩意只适合在长江上,甚至长江上有风浪的时候都不适合,可过去,一样开到海里去。
  结果也经常发生翻船,而有些运气好的,甚至能飘到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去,比如早年封德彝随征高句丽,结果船队遇风浪,他就从长江口附近飘到了百济去了。
  而也有倭人本来是要到山东登陆的,结果却飘到了宁波去了。
  当然,更倒霉的也有很多,比如有一个日本遣唐使到是大唐后,在大唐一呆几十年,都当到了宰相级别的高官,老了后想要返回日本,然后跟着日本使团坐船回家,结果半路上遇到大风,翻没一半以上船。
  有几条船飘到了杭州,而那个老头更是一路飘到了越南去了,还被海贼给劫了,好在他曾经当过安南都护,后来终于又得以返回长安,可谓九死一生。
  早先航海,一是船不行,二是航海技术不行,于是稍偏离点航道,可能就只能任其漂流看运气了。
  这时代跑海上的,一般只知道一条航线,一旦偏离,若是离海岸远点,可能连方向都找不着了。
  完全是赌命。
  不过这几年航海技术突飞猛进,水密舱、航海罗盘,以及牵星术的发展等等,都让这些跑海的安全感大增,更别说如今又有了这种了得的宝船,一般风浪不惧,也不再担心海贼。
  李靖坐在艉楼中,看着那浩荡的船队,足足三十多条这样的宝船组成,后面还跟着上百条改装的旧式船。
  蓝天瀚海,桅杆顶端,红旗猎猎。
  李靖都不敢相信,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居然只是皇家海上商贸局的商船队而已,后面跟着的更是其它海商们。
  他们顺带捎李靖去南海郡,还打算在南海城做完交易后,顺带着帮李靖去平乱。
  看着那些腰里挎着刀斧的水手,想想舱里还有许多坐着歇息的商船护卫刀盾兵和长矛兵、弓弩兵们。
  李靖觉得有些疯狂,这些人又不是兵,又不是水师,只是皇帝的商船队,凭什么有这么好的船,还配这么多护卫,有这么好的装备呢?
  每船仅护卫就五十名,三十多条船就是近一个团的战士了,若是把那些彪悍的水手算上,那这岂不就是两个团了?


第1074章 禁军下海雇佣兵
  李靖觉得皇帝这么搞不太厚道。
  如此了得的宝船,为何不先装备水师舰队?还有这些武装护卫,他们明明就是杀气腾腾的战兵啊。
  结果护卫队长倒是笑着告诉李靖,他们这些人以前确实都是士兵,而且还是北衙的禁军呢。
  这不裁军嘛。
  先前计划是禁军内军各裁一半,但实际上,是禁军裁了一半,内军只保留了四分之一。
  大量的北衙和内衙的禁军亲军被裁,这个时候府兵也在大量裁兵呢,裁了三分之一。
  他们这些募集的职业兵,一下子失去了个铁饭碗。当然,他们也可以归籍为民,这些年打仗吃饷,也都或多或少的攒了些钱。
  事实上,许多弟兄就都回老家了。
  当然有些习惯了军伍生活的汉子,又不愿意再回去种地。
  于是他们就接受诸侯们的募集,去给诸侯们当护卫,或者是去各商团里当护卫。
  “可惜诸侯不能拥有私兵呢,他们的那点亲军,都还是隶属于朝廷的。否则,以诸侯们的条件,若是招募兵马,条件肯定不低。”
  李靖在一边道,“若是允许诸侯招兵买马,那岂不是乱套?”
  “说的也是。”护卫队长呵呵一笑,这位前神威军的队长,被裁后也不愿回家种地,于是应招到了皇家海上商贸船队,依然还是当了一名队长。甚至他的那一队人,基本上就还是原来的那队兄弟。
  他们连装备什么的都没变过。
  对他们来说,除了从陆地换成了海上,似乎没多大的变化。
  “有几个兄弟一开始也晕船,不过晕着晕着,吐着吐着,也就习惯了。”队头腰里挎了把横刀,另一边腰上还别了一把短弩。
  “你们这装备可是违规了。”
  “违规啥啊,没看到我们这是皇家字号打头嘛,皇家可不一般的,有权拥有这些。”
  李靖当下无语,说来皇家确实有这权力。
  “你们到了南海郡,真愿意随本帅去讨贼平乱?”
  “嗯,这是上面的命令,其实我们也很愿意的,我们平时跟船护卫,那是有固定薪水的,但如果遇到有海贼,我们护卫有功就有赏赐的。跟大将军你去平乱,也是可以斩首或俘虏请功换赏的,何乐不为。”
  李靖看着这个高大汉子的样子,发现他已经成了一个雇佣兵了,为了赏赐而打仗杀人。
  他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可又说不出来。
  “只要能杀贼捉虏,自是有赏赐的,不过你们虽不是朝廷的兵,但也得遵守军令军纪的。”
  “放心,我们都是禁军出来的人,怎么可能忘记这个呢。”
  “打算以后一直干这个?”李靖问。
  “先干个十年八年的,等攒够钱,到时也买田置地,当一个地主老爷去。”
  “没有官爵勋位,有钱也限购田地啊。”李靖提醒。
  “这我知道,但是边疆限额不高,实在不行,可以去诸侯们的封国嘛,那些诸侯可不会限田,只要愿意过去落户,他们还免费分很多田地呢。”
  李靖点头。
  “离开禁军有没有不舍呢?”
  “当然有,也混了好些年了,哪曾想,说裁就裁了,刚开始还真不习惯,后来也想通了,如今天下一统,也用不到这么多兵了,裁军也是正常。保留十五万禁军,五万亲军,五十万府兵,依然还有七十万的大军嘛。更何况,还有三十万郡兵,百万乡勇呢。真要是有大战,我们这些老兵,也是能够马上奉诏归伍的,你看我们退伍之后,不也还有一个预备役兵的名号在嘛。”
  另一条船上。
  广东右都督指挥使、高凉郡太守、耿国公冯盎自上船后,便一直在认真观察着这条船和这支舰队。
  越看是越心惊。
  仅仅是一条商船,居然跟一座移动的水上堡垒一般,其船上所配之车弩、神机炮,还有弓弩、护兵,这条船若是闯入郁江,或是在沿海出没,随时登岸,袭击城池村庄,想都不敢想象。
  在海上航行了三天后,冯盎终于忍不住向那位脸上有道刀疤的船长询问。
  “这样的船,我能采买一艘吗?”为了避嫌疑,他还主动解释了下,“我冯氏在珠崖岛上有不少土地产业,每年都要往来两岸,我看你们这船又大又稳,不惧风浪,若是有这样的船,以后往来珠崖岛上就要方便多了。”
  船长呵呵一笑。
  “耿国公若想买船,当然也是可以的,这本来就是商船。不过我们这船是皇家船队,因此有额外的武装配制,加了床弩、神机炮等,还配有武装护卫。但若是耿国公买来私用,床弩、神机炮还有刀盾护卫、弓弩护卫等可就不能有的,否则可就是犯禁,弄不好还会涉嫌图谋不轨。”
  “这个自然,我只是买做私用,不需要那些。”冯盎连忙说道,不过心里面还是微微有些失望。
  “若是这样的话,那肯定是没问题的,其实耿国公直接派人去皇家造船局采购就是,一般是需要预订的,要交付订金,有标准船型,也可以按你们的要求进行一些特别设计或改装,不过那样是要加钱的。皇家造船厂速度还是很快的,他们造船,都是分做了数个厂生产,有专做帆的,有专做锚的,也有专做船钉、船板、船骨等等。”
  “若是订购标准型号的船,大船要两年,中等宝船一年就够了,小号的半年就行。他们那都有半加工好的各种木材等,绳帆等也都是现成的。不过,价格则不便宜。”
  冯盎一听,“价格倒不是问题,不是问题。”
  作为岭南土王,钱对他来说确实不是问题,要知道,隋朝时,整个海南岛都差不多是他们冯冼两家的产业,而大半个岭南东道也是他们冯冼两家的。
  刀疤船长告诉冯盎,一条标准型的大型宝船,也就是他们脚下这条这么大的,不加装床弩这些武器,都要八千贯。
  可冯盎听了后,却觉得很便宜。
  八千贯钱,就能买到一条这么先进的巨舰,稍稍改进一些就是一些犀利战舰啊,值,太值了。
  他甚至在心里盘算着,若是可能,就先以商船队的名义,先买他十条二十条的。
  买二十条不过十六万贯钱,对他来说,九牛一毛嘛。
  船长在旁边呵呵道,“耿国公买了船,可也得有能熟练操舟的船长和水手啊,若是耿国公没人,造船厂还有个航海学院,那里专门培训船上所需的人手,从教牵星术到升帐再到做饭,各式人手一应俱有呢,耿国公可以去那里雇佣,方便!”
  冯盎一听还有这等好事,那买再多船也不怕没人了。


第六卷 龙驭天下


第1075章 当为万世开太平
  “陛下,如今国家统一,天下安定,应当大力推行教化。陛下推行科举,兴办学校,但许多学校还缺少书籍,大多书籍还是孤本,被许多士族、权贵、官员们私藏,这必然影响知识在民间的传播,甚至不利于书籍的保护。”
  秘书监虞世南陪同皇帝参观皇家大图书馆观文殿,站在那满殿书籍之间向皇帝建议。
  虞世南是当世有名的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位很有名的诗人,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哥哥就是隋朝四贵之一的虞世基。不过当年虞世基权倾天下之时,虞世南虽与他同住,却依然甘守清贫,绝不跟兄长合污。
  也正因此,虽然隋灭了虞世基也死了,可他在新朝依然得到了重用。隋朝时他是秘书郎、起居舍人,到本朝后则先后任著作郎、秘书少监,一直到如今的秘书监。
  虞家江南士族名门,他的祖父仕南梁为始兴王咨议,父亲仕南陈为太子中庶子,都很有名望。
  虞世南的叔父虞寄,在陈朝时官至中书侍郎,因没有子嗣,虞世南便过继给叔父为子,取字伯施。
  他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决,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大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余年,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天都不洗脸梳头,可谓是个学痴学霸。
  他还师法著名大家徐陵,后来徐陵也认为他得到了自己的真髓,后来又拜同郡的和尚智永为师学习书法,而智永和尚正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因此后来虞世南的书法,深得书圣真传。
  正是因为年少之时的这些努力,所以虽然后来陈灭入隋,他也依然得到了重用,只不过因不满兄长的所为,在隋朝时也还比较孤僻。
  入隋之后,罗成不计较他是虞世基的弟弟,对他很是重用。
  虞世南这几年最大的一个功劳,就是在他的主持下,把隋朝藏书的观文殿整理恢复。
  观文殿是在隋大业年间修建,完全遵照的杨广的意图建造的,而当时参与修建的正有虞世南。
  观文殿前的东西两厢都是书堂,各有十二间。书堂和大殿之间由刻着龙凤图案的青石板铺成甬道。每一间书堂里都设有十二只镶珠嵌宝的书厨。
  据说杨广非常喜欢来书堂巡幸,因为杨广非常喜欢看书。
  “陛下,当年隋一统天下之后,吏部尚书牛弘曾建言征集民间书籍,诏令天下,献书一卷,赏绢一匹。”
  在朝廷的重视下,隋朝从民间收集到了许多书籍,其中有许多珍本孤本。朝廷派专人整理这些书籍,将之分类,对于其中重要的书籍还令抄录五十副本,珍藏各处。
  甚至因为收到了许多世家珍藏的古籍珍本,还对现流行的许多书中的错误之处有了发现更正。
  罗成走在观文殿中,发现这座完全修复后的大殿,很是精美,如今这里再次藏满书籍。
  东西两殿的书堂结构相同,十二间小书堂里,南北对称装有明窗,精巧玲珑。书堂里面的雕刻工艺,神奇巧妙达到极致。
  雕画的梁栋,绮丽的天井,华美的橼头,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每三间书堂中间开一个方方正正的门户,门口垂挂着彩锦织的帘贴紧,门顶上还有两个栩栩如生的仙人把门。
  门口的地上甚至还安放着机关。
  当罗成将至,就有宫人高擎着香炉,在御前引路。
  距离宫门一丈远的地方,宫人用脚踏中机关,门下的两个仙人飘悠降下,捧起帘幔徐徐上升。
  同时两扇堂门洞开,书橱也都开启,皇帝看完书离开书堂,门上卷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