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会喊老大他们都过来吃饭,难得一家人都在。”老爹道。
  刚说完,阚棱骑马冲进院子,滚鞍下马,急急忙跑了进来。
  “义父,历城秦家派人送信来了,说是……说是……”
  “说是什么?”罗成见被他留在县里的阚棱急急忙跑来报信,估计是出什么大事了。
  果不然,阚棱告诉他,秦叔宝刚派人送来信,说秦母去世了。
  “怎么人说没就没了?过年时去看,不是还十分硬朗健康吗?”罗母惊讶又悲伤的问。
  “说是好好的突然就没的,没病没痛的。”
  老爹叹了声气,“估计也是寿数到了,这样走了也好,没受折磨。收拾收拾一下,准备去郡城奔丧吊唁吧。”
  “我那苦命的嫂子哟。”罗母忍不住泪水下来,“这儿子刚娶了妻,孩子都还没怀上,孙子都没抱到,这就走了,走的也太早了。”
  “起码也看到叔宝长大成人还娶了妻,这走的时候叔宝也在身边守着走的。”老爹劝尉妻子。
  罗成听了也不由的心情有些沉重,老太太是个很不错的人,他第一次去的时候,她也没有嫌弃过半点罗成乡下小子,每次去都把他看的很重,让叔宝多照顾他。
  如今居然说走就走了。
  存孝和嗣业他们听闻叔宝母亲走了,也都叹息。
  “我这就去安排车马,明早咱们就走。”
  虽然现在家里忙着春耕,但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就只能先扔下了。
  罗成让人去田庄把自家的庄头喊来交待些事情,坐在那里想着,舅母这个时候去世,叔宝作为武官,按规矩要为母丁忧。
  而一般丁忧,是守制三年,实际是二十七个月。
  从丧事这天起,要辞职在家守孝满二十七个月才行,否则就是不孝。这样一来,叔宝暂时不会再回东莱军营了,怕是也参加不了明年的东征高句丽海路进攻了。
  接下来三年,秦琼要吃、住、睡都在父母坟前草庐,不喝酒不洗澡不更衣,停止一切娱乐活动,除非遇到特殊的紧急情况,朝廷特旨夺情方可起复任事。
  有时,担任要职的武将或出征在外的武将不丁忧守制,而是给假一百天。若不许丁忧,称为夺情,若是丁忧未满三年而征召出来则称起复。
  “希望来护儿不会夺情吧,就让叔宝在家好好守孝三年也好。”他心想着。


第200章 长白鹰扬府
  大业六年,三月底。
  罗成打马站在历城门口,遥望天空乱云飞渡、阴霾漫卷。
  暮春时节,花草凋谢,花红渐稀。
  雨淅淅沥沥的下个没完没了,阴雨连绵,天气不得晴,处处都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来。
  城门口,几名浑身潮湿的郡兵正缩着脖子躲在城门洞口,以躲避那带着潮湿的风。
  这已经是今年不知道第几次来郡城了。
  守门的郡兵也早就跟罗成熟悉了,见到他便笑着过来行了个礼,“罗都尉又来了。”
  “嗯,弟兄们辛苦了,刚才在前面路口买了点蒸饼,还都热乎的,大家一起分了吧。”罗成从马上递下一袋蒸饼。
  “罗都尉客气了。”守门的郡兵虽如此说,却也没真客气,伸手便把一袋子蒸饼给接了过去,一伙人一人两个刚刚分完,然后笑着把空的布袋又还给了罗成。
  “谢过罗都尉了,我听到一个传闻也还不知道真假,不过八成是真的,罗都尉你可能要升官了。”
  “哦,我能升什么官?”罗成笑着摇摇头,跟他们扯了几句闲篇,便往城中去。
  进了城,罗成没有先去秦琼家里,而是直接去了郡衙。
  二月的时候,秦母突然去世,那个时候罗成一家都过来吊唁。秦琼很悲痛,妻子刚有了身孕,结果母亲去突然病故。他向来护儿去信丁忧,来护儿接信后也没有为难他,不但立即同意了他去职丁忧,还特意派了自己的儿子来六郎代他来吊唁,送了三百贯作为丧仪。
  丧事结束之后,秦琼便在城郊家族墓地母亲的坟前修了座草庐,每天便喝住在那边,为母守丧。
  春耕后,罗成经常来郡里,有时来陪陪叔宝。有时则是来跟老师张须陀学习,更多还是来向郡衙汇报工作。
  刚才城门的郡兵伙长说听到传闻,朝廷要在山东增置军府,还说罗成可能要成为府兵军官了。
  隋朝的山东,跟后世的山东概念不同。山东最初概念始于战国时期的地理区域名称,指的是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山东,故称山东六国。
  不过到了隋以后,山东则代指关东,有时也具体指的是河南和河北,包括了后世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而后世的山东,在这个时代,其实大部份是划在河南这个区域里,少部份在河北,双河以黄河为界,互不打扰。
  罗成直接去了郡丞廨,也称郡丞衙。
  齐郡毕竟不比章丘县,是一个郡,因此衙门官多,太守、郡丞、主簿等便分开办公,各有一衙,只不过衙门都聚在一起。
  “真要增置军府?”
  罗成到了郡丞廨,直接便来见张须陀。师生相见,没有外人,倒也没客套。
  “嗯,这是皇帝的旨意,如今已经传达各地。增置军府,主要是为明年的征辽做准备,我们山东将作为征辽的大本营,军兵、粮食、民夫皆主要由我们来出。”张须陀告诉罗成。
  朝廷已经决定,明年要从天下调齐一百多万大军征辽,其中一百一十三万聚集于涿郡,七万集结于东莱,分水陆两路共进。
  可大隋的府兵总共才七百多个军府,十二卫下的军府分为鹰扬府和车骑府,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
  七百军府,也不过七十万左右的府兵,这还是全部数量,这远不能满足百万大军征辽的计划,因此他要增置军府,尤其是要在山东之地增加军府。
  “皇帝已经计划十二卫六府,除四府外,其余十二卫各统六十府,另外东宫六率也各统六府。此外,皇帝还要募健勇组织一支十万人的骁果军。”
  罗成心算了一下,十二卫各统六十府,那就是七百二十府了,东宫六率三十六府,总共也就八百来府,平均一府一千,那也才八十来万人啊,哪怕再加上十万,那也不到百万啊。
  “还有边关的戍卒、镇兵你没算进去。”张须陀道。
  总之,皇帝这次要大扩军,而山东是扩军的重点,计划在山东三十余郡,扩置军府百余个,增兵十余万。
  “咱们齐郡要增置三个军府,兵部与卫府决定,新增三府设立于关津要隘之处,分别在长白山、岱山、黄河济水一线。长白山这个军府就设立在章丘那边,我向上面推荐了你!”
  “推荐我入卫府?”
  “嗯,章丘这个军府是鹰扬府,下府八百员额,到时整个长白山都在长白鹰扬府的驻防辖内,你章丘县郡兵营到时会整个转入长白鹰扬府。”
  听到这个消息,罗成很惊讶。
  大隋的军制,是设有十六卫府,十二卫加四府,四府为左右监门府和左右备身府,这四府不统府兵,负责掌管京城皇宫门禁以及侍卫皇帝。十二卫统领天下卫府,拱卫京师。
  十二卫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分驻天下,大约七百余军府,每府八百到一千二百人。
  这十二卫相当于十二大集团军,下面的各个军府,则可以称之为营团或者说是军分区。十二卫的卫府都是杂乱部署的,一个地区可能诸卫都有军府在。
  平时十二卫的高级军官们都在京城,并不能指挥调动下面的卫府。卫府驻于各地,设有鹰扬郎将和鹰击郎将负责管理军府,军府里的府兵轮值进行当值、训练,以及入京番卫之责,闲时在家耕种,战时遇设令则出兵。
  但一般都不会全调走一府之兵,而是征召一部份,这些征召的士兵先到朝廷指定地点集结,然后集结完毕后,重新整编成军,并由朝廷授派各级军官负责指挥。
  可以说,隋朝的卫府军制很奇特,平时是兵将分离的,就算打起仗来,那也是临时整编成军,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兵将都是不认识的。仗一打完,府兵归府,将军还朝,依然是兵将分离。
  因此十二卫,虽然每卫都管着五六万兵马,但实际上是分散于天下各地,细分成五六十个军府,在卫以下,就直接是府了,中间再没有中层的架构组织,而且平时各卫也没法直接管理军府。
  鹰扬府是从过去的骠骑府改名而来,主官鹰扬郎将,正五品。品阶已经很高,下面也各有长史、兵曹、校尉等军官。
  罗成的郡兵营五百人,将并入这个新设的长白鹰扬府,但是罗成原本只是个九品职,当然不可能给他授个五品的鹰扬郎将或从五品的鹰击郎将,就算是由张须陀的举荐,加上他剿匪练兵之名,朝廷愿意破格提拔用他,可也不可能太过份。
  “授我何职?”罗成问。


第201章 升职加官
  “鹰扬府司马?”
  城郊,秦氏家族墓地,一座草庐里。
  秦琼听完罗成的话后,有些惊讶的问道。鹰扬府司马虽不如鹰扬郎将、鹰击郎将一样是正五从五品,可品级也不低。鹰扬府的长史是正七品职,司马是从七品职。“连升了好几级啊。”
  “也没连升好几级,长白鹰扬府只辖八百人,是下府,因此府司马不比上府司马,上府司马从七品,我这个下府司马是从八品,低两级。”
  秦琼给罗成倒了杯茶,一杯清茶,什么佐料都没加。
  “你原来是从九品职,现在从八,也依然还升了几级啊。况且,郡兵和府兵相差还是极大的,呆在郡兵中,也就只能剿匪捉贼,但入了卫府,却有机会征讨做战的。”
  罗成对于加入卫府真没什么兴趣,这征辽要开始了,他更不愿意跑去当炮灰。
  “挺不错了,司马一职可是很重要的职事,并不埋没你的才干。”
  长白鹰扬府设鹰扬郎将一员,是正五品,另设正八品长史一员,从八品司马一员,并有兵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两员,并有录事参军事和记室各一员。此外还置越骑校尉二人,统骑兵,步兵校尉二人,统步兵,并正七品。下面还有旅帅、队正、队副等军官,皆有品级。
  最早司马这一职务是文士担任,也无品级,为军官幕僚。
  隋朝的府兵制其实并不是自创,而是继承了西魏的府兵制。
  而西魏的府兵制,却又源于北魏鲜卑拓拔氏的部族兵制。生活在漠北的鲜卑人以游牧为主,故他们的兵制是有事则合而防御作战,无事则散而归家,兵牧合一制。后来西魏又结合了汉魏以来的都督军府领兵制度,于是仿周典置六军,合百府。
  设立六柱国,统领六军,推行府兵制。
  开始的时候,府不满百,每府郎将主之,而分属二十四军,每军以开府一人统领,每两开府属一大将军,两大将军隶属一柱国大将军,六家主之,是为六柱国,兵众不满五万。
  后来又加了在朝的两个柱国大将军,于是便有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这一府兵制,从西魏创立,到北周,然后到隋朝,一直沿用,只是军府越来越多,兵也越来越多了。
  从西魏最初创立府兵时府不满百,兵不满五万,到如今军府七八百,府兵七八十万。
  府司马,一开始便是用文人,职责就是相当于一个参谋,负责参与谋议而已。
  不过到了如今,司马也事繁任重。
  既协助军政戎务,也要练甲兵、修军备、预军机、掌军法,还要掌管军资粮饷的分配。
  秦琼道,“你可别小看了这个职务,司马弼戎政,掌武事。居常习搜狩之礼,有役申战阵之法。凡军之攻,战之备,列于器械者,辨其贤良。凡军之材,食之用,颁于卒乘者,均其赐予。合其军书契之要,比其军符籍之伍,赏罚得议,号令得闻,三军以之,声气行之哉。”
  这虽然以前是个文职,但是不折不扣的主武之官。
  “别看越骑校尉、步兵校尉皆为七品,品级还在你这司马之上,但其实他们却是你的下属。”
  鹰扬府里能称上长官的便是郎将、长史、司马三人,鹰扬郎将是主官,长史和司马是佐官。
  长史负责协助郎将掌兵,若是郎将不在或不能理事,便由他接管代行郎将之职。而司马呢,几乎什么都管,面面俱到。
  若拿个县衙来比较,这郎将自然是县令,而长史就是县丞,而司马就相当于是县尉、主簿二职兼备。
  “你要总揽军府的兵、府财政,涉及方方面面,一般的鹰扬郎将多勇武能战,擅骑射却不擅理庶务杂事,所以一个好的司马,相当重要。”
  “我明白了,我成了军府里的大管家了,事事都要我来管。”
  “确实是这意思。”
  “管家有啥意思,处处管事,可上头还有家主啊。”罗成苦笑,算是彻底明白自己这个从八品的府司马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了。
  长史相当于副将,打起仗来能分领一路,他这个司马却是个参谋长兼后勤部长。
  “知道谁来当郎将吗?”秦琼问。
  “这个暂时还不知道,估计是得从京师十二卫里派人过来。”毕竟是个五品的军职,若放在后世,起码也是个上校团长啥的吧。
  他罗成则只是个团参谋长,而且还是个新编的乙种团参谋长。
  “我怎么看你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这升官了不是好事吗?”
  “有啥好高兴的,我倒宁愿继续当我的从九品县郡兵都尉。带着一营兄弟,倒是逍遥自在,如今也没有什么大的匪情盗贼,日子舒坦着呢。”
  罗成最不高兴的还是从郡兵转入了卫府系统,说不定明年就也要被征召入辽,他本来就费尽心思才想避开外出服役,想不到现在又兜转回来了。
  而且现在他不再隶属于郡兵体系,张须陀也就不再是他的直属上司了。
  张须陀是郡丞,管的是郡兵和乡勇,而现在朝廷特意在各郡新设了一个官职,为郡都尉,负责的就是各郡里的诸卫府兵。不过这郡都尉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就是协调互不相属一卫的各军府,万一遇战事要征召府兵,就由这个都尉来管,有点类似于省军区司令或者武装部长的差事,搞搞协调、动员之类的。
  他现在既不知道谁来担任郡都尉,也不知道谁会来提任府鹰扬郎将,对未来一无所知,这种无法掌握的感觉,十分糟糕。
  在郡城呆了一天,罗成便返回了章丘。
  县城外的郡兵营中,罗成召集了下面的一众校尉、旅帅、队头们,告诉了他们这个最新的消息。
  “我们营改成鹰扬府了,我成了府兵了?”老四有点懵。
  “嗯,如果不出意外,我们营五百人全都转入长白鹰扬府,以后大家就是卫府的卫士了。”
  “啊,太好了,我成府兵卫士了。”老四一声大吼,把罗成都吓一跳。
  “你发什么疯呢?”
  罗存孝瞪着罗成,“这天大的好事,你难道不高兴吗?”
  罗成看着兴奋的满面通红的他,还有其它一样兴奋的众兄弟,倒是有些迷茫了,似乎只有他一人不太愿意接受这个改变了。
  只是他好像忘记了,府兵的含金量在这个时代非常的高,府兵甚至可以排在百姓们心中第一有前途的职业列表之中了。一人当上府兵,全家光荣啊,甚至说不定哪天就有机会立下功劳,然后就授职当官,迈入仕途,走出乡里,一跃龙门!


第202章 庙小容不下大佛
  仲夏时节,天气渐热。
  长白山中,郡营军屯的粟谷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不当值的郡兵正屯奴正在田里忙着蹬苗促壮,中耕除草。
  还有人在挑水浇灌。
  一株株的粟谷墨绿油亮,吐出的穗如同是一根根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
  嗯,粟就是小米,但最早也正是从狗尾巴草中培育出来的。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位年轻的官员,已经在田间里看了许久了,他们甚至很认真的去跟那些屯田的郡兵或屯奴们询问这些粟谷种植的方式,比如几月播的种,播种前如何耕田翻地,一亩地撒了多少升种子,又比如播种后如何管理,如何追肥浇水间苗等等。
  两人甚至不时拿笔把问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这山里的地不都说比山外的要贫瘠吗,怎么我看这地里的粟苗却反而比外面还长的好,你看这穗也结的长粒也多,眼看着收成绝不会差。”杜如晦惊讶不已。
  王铁汉挑着两大桶粪水过来,听完后放下挑子,“那是我们都尉教的好,我们春天时把地都深耕了一遍,他帮我们借来牛马,所有的地都耕的很深,然后还让我们把人畜粪尿堆沤后埋进土里。”
  “连种子我们也全是精选过的,一亩地播了三升种,播种前还用温水浸过,特选在了谷雨前后下种。”
  “等粟苗出了三片叶子的时候,都尉又让我们在缺苗的地方补种,就算有些种子没生也不怕。等到六片叶子的时候,我们开始定苗。”
  ……
  房杜两人都是名门出身,衣食无忧,以往一心读书便可,对于种地还真是不怎么清楚,特别是这些什么选种啊、埋肥啊什么补种、定苗啊,又是什么中耕除草三次啊,特别是这中耕不止是除草,还要碎土等。
  等到拔节时,除草碎土还要跟浇水同时进行,这次的中耕还得要深一些,然后还要给米苗培土。
  等快要封行时,还要进行一次中耕,培土还要更高。
  这些细节太多了。
  房杜听的十分惊讶,感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大门。
  “这些是罗都尉教你们的?”杜如晦疑惑,罗成能冲能打没错,可他毕竟才十七,他难道连地也会种,还这么精通?
  尤其是通过采访,他得知一些耕种方式,甚至以前好多老把式都并没有听过的。
  比如光是一个沤肥堆肥之法,就好像有许许多多的讲究,比起以前农人普通的堆肥,好像效果确实提高了好多。
  不说其它的,这里的这些军屯,本来是比较差的山地,可现在粟苗却长的这么好。
  这春粟眼看着已经快要成熟,马上能收获了,不少有经验的老农都说今年军屯的亩产能达到两石。
  春播三升,夏收两石,这可是很惊人的。
  要知道,普通的地,往往要播四五升种,可最后却只能收石把粟。
  平均亩产两石,这是章丘城外那些田地都不敢保证的。
  越是采访的多,房杜就越是惊讶。
  “劝桑课农本是我们的职责,可现在罗成却做的比我们好多了,真是惭愧啊。”房玄龄叹道。
  “我在想,这罗成的郡兵营有军屯两万亩,山中郡兵还有两万五千亩地,这一亩如果能收两石,那他今年夏天就真是大丰收啊。”
  简单一算,四万五千亩地,那不就是九万石粟。这五百郡兵,平均下来一兵合一百八十石,就算这一半多是郡兵私有,一半才是营屯所有,营屯还有几百屯奴之功,但还是让人足够震惊的了。
  “真是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啊,之前罗成也跟我提过几嘴,说今年军屯效果不错,可我哪料到,会是这么好的效果,本以为一亩能收个七八斗,就算不错了吧,那咱们县今年还能轻松点,不用再额外拔钱粮给郡营,谁能料到,他不声不响,倒是在这里闷声发大财。”
  房玄龄捋着自己的胡子,有些可惜的道,“早不知道啊,早知道今年肯定要拉罗成这个壮丁,让他好好传授经验,然后全县推广,如果都能如他边军屯这样,不敢多说,增产三五成那是绝对能行的。”
  三五成啊,那得增产多少粮食。
  一算到这笔账,房玄龄就感觉自己相当心痛。
  “刚才听那屯奴说,这夏收过后,罗成还要再种一茬小麦呢。”杜如晦道,这一荐小米收九万石粟,这再来一茬小麦,又得收多少?
  “还能再种一茬?不需要轮耕休种吗,都说粟米费地,不能连种啊。”
  “据说罗成说休耕是地力不足,但可能通过深耕和施肥来弥补改善。粟谷确实不能连种,但可以种其它的,比如种小麦种豆子。虽然第二季肯定不如一季的产量,但就算收一半,只要不影响明年春耕,这不也是等于凭白增加了五成的收获吗?”杜如晦叹声道。
  “这个罗成,有这么好的法子,居然还一直藏着。”房玄龄都有些气了。
  “可关键是罗成之前就算跟我们说了,我们也未必就会相信吧?”杜如晦无奈道。
  “也是啊,不亲眼所见,谁又能相信又敢相信呢。”
  军屯越丰收,两人越有些郁闷。军屯今年就算真能收九万石粟,跟他们也没半点关系,因为军屯都是些中男,不到成丁之年根本不用交一粒租。至于营田所得,那也说好是归郡营的。
  两人在山中的田间地头转了一天,黄昏时才一身疲惫的回到县城。
  结果一到衙门,县令张仪臣就有些神色沮丧的告诉了他们一个新消息。
  “罗成要走了。”
  “走哪去?”
  “高升,咱们这庙小终究还是容不下他那尊大佛了。郡里刚来的消息,咱们齐郡新增三个军府,长白山设一个,罗成的郡兵营为基础新设长白鹰扬府,那五百郡兵都转为府兵,罗成升任长白鹰扬府司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