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逆臣(少家)-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雨看到她着急的样子就想笑,一把拉住她,“哎,小妞,你就忍心这样抛弃我回去,我都要出征了你也不来送送我。”

“哦,那还是先送你出征吧,之后我再回去吧,小菊就先忍忍吧!”杨思瑶嘟着小嘴,一副很不忍的样子,让楚雨似乎看到了萌妹妹一般,欢喜的抱着她,放心吧,我会安排人护送你回去的。

忽然突发奇想,“要不我先送你回去吧!”楚雨说道。

“不行,你有军务在身,怎么能因为我而耽误了,再说了抗旨不遵可是要被砍头的,我可不能因为这个让你这颗头离开了身子,那我下半辈子找谁去。”杨思瑶用手堵住楚雨的嘴说道,说完就看着楚雨傻傻的模样发笑。

“哈哈,我是开玩笑的,你以为我真的敢送你回家,扬州到京城虽然路途短,可是来回至少也有好几天。”楚雨大笑着。

“你真坏,竟然那我开玩笑,不理你了。”杨思瑶转过身就要朝着后面走去,楚雨紧跟着其后,一把拉住她,“好了,别生气了,我楚雨发誓以后再也不捉弄你了。”

“希望你能遵守自己的承诺。”杨思瑶说完就走到了后面给楚雨准备收拾一下行装,送楚雨去出征了。

楚雨站在屋外,望着屋子里忙碌的杨思瑶,想起了上一次出征瓦剌的时候,是朱焉给自己收拾的行装,当时他因为袁盈利用朱焉而很不高兴,将袁盈逼出了楚府,至今也不知道袁盈到底去了哪里。希望她能好好的,别为了报仇而一时冲动而犯傻。

“想什么了?这么出神。”杨思瑶提着给楚雨准备好的行装问道。

“哦,没想什么事,在想我回来的时候该怎么去见你。”楚雨说道。

“只要你有良心,什么时候见我都行,我杨思瑶这辈子就注定了是个苦命的女人,只会傻傻的等一个负心汉。”杨思瑶又赌气的说道,随手将行装递给了楚雨,楚雨接了过来后,说道,“我不想发誓了,发太多了,老天爷一时动怒了恐怕之前的誓言也不会算数了。但是我想你是肯定的。”

“行了,别跟我说这些了,我听够了,赶紧去吧,圣旨上说你即可启程的,别晚了,南洋百姓可都在等你这个救星呢。”杨思瑶严肃认真的说道。

“哦,那我走了。”说完就准备朝着门外走去,门外已经有一队侍卫在等着楚雨了,朱棣的意思很明确,不用来见我了,直接去上任,统领福建水师,应战敌寇,早日班师回朝了再汇报工作。这一点朱棣确实是一个很有办事效率的皇上,同时也注定了大明朝在经历的洪武朝之后到永乐朝的再一次繁荣昌盛。

杨思瑶跟在后面出了门,很不舍的望着楚雨,楚雨骑在马上,回过头望着杨思瑶,忽然大声的喊道:“小妞,放心吧,我班师回朝之日定会去扬州见你!”

杨思瑶听到楚雨这样的话,含着眼泪默默的点头,楚雨说的每一个承诺他都记在心里,因为他相信自己看不走眼,这个男人是一个可以担当可以信任可以托付终生的人,即使跟一个或者多个女人共同分享也无所谓。

楚雨带着一队不到一千轻骑兵,朝着福建水师奔去,朝着另一个起点奔去。

朱焉得到飞鸽传书后,已经来不及去看楚雨了,只有跑去朱棣的那问怎么回事,楚雨平瓦剌才多久为什么又要出征了,之前不是说好了只要平了瓦剌就赐婚的,朱焉对自己这个食言的父皇有点无奈,一国之君怎么能说话不算数。

朱棣看到朱焉来了,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只是笑脸的将朱焉拉着坐下,朱焉使着小性子,朱棣早就了解于心,知子莫如父,朱焉那点小脾气朱棣岂会不知,“焉儿,你这是生哪门子气,是谁惹了我大明朝的公主了,告诉父皇,定不饶恕。”

“父皇明知故问。”朱焉冷冷的说,朱棣虽然是皇上,但是在朱焉面前始终是一个父亲,女儿跟父亲之间说话只要不是在朝堂之上,那就只是家事。

“哦?明知故问?难道焉儿说的是楚雨出征之事?”朱棣假装刚了解一般,演戏的功力已经堪称绝妙了。

朱焉这才回过头,依然很生气的说道:“父皇之前说过的话都忘了吗?您说过楚雨出征瓦剌之后,回来就答应给我们赐婚,现在却有让楚雨出征,这不是明知故问。”

“哈哈,朕的小宝贝,朕也是无奈之举,现今南洋边境海寇流蹿,扰我臣民,劫杀我大臣,实在是欺人太甚,虽然说我朝在福建驻有精兵数万,但是却无良将,思量良久之后觉得只有楚雨最合适,所以只有暂时委屈一下皇儿你了。”朱棣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朱焉听了之后竟然没有半点反对之词,着实让人憋屈。无奈之下只有问道:“那父皇可否答应儿臣,待到楚雨此次归来的时候就让给我们赐婚。”

朱棣哈哈大笑:“哈哈,朕的宝贝终于等不及了,哎,女儿始终是别人的,父皇想留都留不住了,好吧,父皇答应你,楚雨这次胜仗归来就给你们赐婚,普天同庆!”

朱焉听到朱棣这番话后很是高兴,一把就抱住了朱棣的脖子喊道:“多谢父皇,父皇是最好的。”朱棣溺爱的说道:“哎,女儿始终是胳膊肘朝外拐,那天能理解父皇的苦衷啊!”

“放心吧,等到儿臣大婚后,就常常来给父皇你请安问好,给您收集天下的好吃的,保证让你天天有新鲜的玩意吃,怎么样?”

第两百四十八章甜蜜中的烦

第两百四十八章甜蜜中的烦

第二部翻云覆雨第两百四十九章郑和

更新时间:201262016:43:11本章字数:3723

朱棣笑了,没有想到朱焉竟然有这般的想法,可谓是好极了,连连问道:“此话当真?”

“当真,但是父皇说话也要算数。”朱焉仰着脸看着朱棣。

“好,我们父女两这桩交易成了。”说罢跟朱焉击掌为誓。

“今天真是太高兴了,儿臣最近收集了一些很美味的食谱,等会就去做几样好吃的给父皇拿来,好让父皇品尝一下,如何?”朱焉自豪的说道。

“哦?朕几日没见皇儿,竟然有了这般手艺,不知道是师承何人?”朱棣开玩笑的问道。

“呵呵,儿臣无师自通。”朱焉骄傲的说道。

“那好,父皇一定要好好尝尝,看看皇儿无师自通到了什么境界。”朱棣说完就用手捏了一下朱焉那笑脸,记得好久都没有这般温馨过了,朱棣忽然从心底感觉刚才的一幕是何等的温馨温暖。朱焉得到了朱棣的肯定回答后,跑了出去朝着御膳房奔去,准备为朱棣做美味佳肴去了。朱棣摇摇头,他始终是拿这个女儿没有办法。

楚雨一路疾驰,骑马狂奔遇水坐船,风尘仆仆的好几日的路程才赶到了福建水师大营之中,那里早已经就接到了朝廷发来的圣旨,给楚雨都安排妥当了。

当楚雨到了福建水师大营的时候,接待楚雨的是令他意想不到的,他竟然是曾经救过楚雨的恩人马三宝。这让楚雨很是意外,救命恩人在前,楚雨岂有不谢之理,随即上前说道:“楚雨没有想到是救命恩人马兄,请楚雨三拜。”

马三宝此时已经被朱棣赐名为姓郑了,现更名为郑和,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我们先来介绍下这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经历:郑和,洪武四年出生,原名马三保,云南人,自小聪明好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从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按说在当时的中国,航海并不是什么热门学科,而且云南也不是出海之地,为什么郑和会喜欢航海呢?

这是因为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心底都有着一个最大的愿望去圣城麦加朝圣。

去麦加朝圣是全世界伊斯兰教徒的最大愿望,居住在麦加的教徒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时刻仰望圣地,但对于当时的郑和来说,这实在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麦加就在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境内。

不过好在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去过麦加,在郑和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讲述那朝圣途中破浪远航、跋山涉水的惊险经历和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奇人异事。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郑和。

所以郑和出现在福建水师也就不足为奇了。

郑和见楚雨要给自己行礼,赶紧一把拉住,“侯爷这可使不得,侯爷是这次平南的元帅,全军将士都以元帅你为楷模,怎么能对郑和这个小小的偏将行礼,传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让别人更是如何看待我郑和。”

既然郑和都这样说了,楚雨就起身了,欢迎仪式搞得还是挺隆重的,楚雨没来之前,这里一直是被眼前的郑和打理的,看到这里布置的井井有条,每一个士兵脸上都洋溢着坚毅自信的容貌让楚雨不禁心中一动,看来郑和真不是盖得,历史上的郑和之所以能率领着几万人七下西洋,看来真是有些真功夫,不禁高看了郑和几眼。

郑和跟朱棣之间还有一段故事,这里就再介绍一下,楚雨也未必知道,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这层关系,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郑和会来福建打理福建水师了。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攻克了郑和的故乡之后,按道理说殊死抵抗保卫家园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朱元璋是何许人也,他见到既然这个地方的人这么善于抵抗自己的进攻,那就干脆让这里再也没有后代,年幼的儿童都被拉去接受了残酷的刑法阉割,当然了郑和也是其中之一,此时郑和年仅十一岁,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自此失去了作为一个男人的权利,这恐怕是这个朝代最大的悲哀。

郑和虽然年仅十一岁,身残志坚,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明军之中,随着明军征战各处,北方的风雪、大漠的黄沙,处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以他的年龄,本应在家玩耍、嬉戏,却突然变成了战争中的一员,在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上飞奔。刀剑和长枪代替了木马和玩偶,在军营里,没有人会把他当孩子看,也不会有人去照顾和看护他,在战争中,谁也不能保证明天还能活下来,所以唯一可以照顾他的就是他自己,他时时刻刻对自己说要好好照顾自己,这里没有谁会可怜自己,仅凭着这般毅力最终他活了下来。

当时的朱棣还是燕王,他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沉默寡言却又目光坚毅的少年,并挑选他做了自己的贴身侍卫,从此马三保就跟随朱棣征战,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

金子到哪里都是会发光的,马三保是个注定要成就大事业的人,在之后的靖难之战中,他跟随朱棣出生入死,立下大功,朱棣在心里也多次赞扬他。

朱棣登基之后又给予他更大的荣耀,赐姓“郑”,之后,他便改名为郑和,这个名字注定要光耀史册,被后世人所称赞。

虽然朱棣给予了郑和这么多的荣耀,但是并没有从实质上给予他什么,有的只是一些虚职,朱棣是一个明白人,他要用郑和必定先要将他从众人炙热的阳光中给剔除出去,所以朱棣登基之后,楚雨一般情况下很难见到他,因为朱棣的心中有一块永远放不下的石头,同样的,朱棣曾经将这个放不下的石头交给了楚雨去完成,所谓做事两手准备,朱棣在这方面可谓是高手,他在私自召见了楚雨之后将寻找建文帝的重任交给楚雨,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心,同样的经历,他也将这个重任交给了郑和,郑和善于水战,随即派郑和赶往福建水师就职,实际上主要的责任就是怕建文帝朱允炆从水路逃跑。据朱棣收到的密报,朱允炆可能会走水路逃亡海外,所以才这般紧张水路情况。

这个计划堪称完美,楚雨能征善战于陆地,郑和负责水路,将建文帝的所有去路堵得死死的,如果当时有飞机的话,估计朱棣还会派一位空军将领日夜监视空中情况。

当然了,楚雨此时肯定不知道郑和和自己一样都肩负着同样的责任,郑和也认为楚雨仅仅是个皇帝派来打仗的元帅,也不会想的太远,只是精心的给楚雨介绍着周围的情况。

如同郑和所言,流寇的举动已经危及到了当地的生活治安,一些流寇经常上岸进行抢夺,杀戮,敛财,无恶不作,所到之处杀光、抢光、烧光。楚雨听到这里就联想起了后世的日本入侵中华,在我大中华土地上到处放肆,烧杀抢虐,无恶不作,不禁的牙关咬金,一副恶狠狠的样子,看来不禁是后世人民遭受了这样的待遇,原来这些事情在这个朝代已经有了,既然已经发生在了自己的身边,岂会袖手旁观。

在后世,已经国泰民安,每当读到这些历史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莫大的耻辱,恨只恨自己晚生了几年,没有赶上杀日本鬼子的时候,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得偿所愿了,恰好这个时候都是冷兵器时代,而且大明朝在世界上也堪称强大的帝国,所以楚雨信心满满,一定要给这些目光短小的家伙们血的教训。

郑和看到楚雨时而愤怒,时而激动,时而放松,很是不解,难道元帅大人因为自己的讲解大发感慨所以才有这么丰富的表情吗?心中一阵疑云。

“元帅,你没事吧?”郑和细心的问道。

第两百四十九章郑和

第两百四十九章郑和

第二部翻云覆雨第两百五十章郑和2

更新时间:201262016:43:12本章字数:3653

“哦,没事,你继续讲,本帅听着呢。”楚雨示意郑和继续讲下去,他现在要历数一下这些恶魔般的人到底犯了多少死罪,好记下来之后,改天一并给算算。

郑和继续说了下去,最后楚雨总结了一下,流寇四起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当朝着对海权问题不够重视,自从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无敌舰队之后就觉得一个国家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会很强大,所以在洪武朝的时候,造船业和海兵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之后到了建文帝朱允炆了,他觉得此时的大明朝已经很强大了,没必要继续沿承太祖爷的习惯了,毕竟朱元璋在水战中是受到了莫大的打击才这么重视舰队,而建文帝时期只要是维护北方边境的安稳,注重的是步兵和骑兵的培养,而且没有做几年皇帝后还跟朱棣干上了,朱棣更是以陆战而冠名,所以财政在很大程度上都用在了陆军之上。

到了永乐朝之后,朱棣本来就是上马是元帅,下马治天下的盖世英雄,认为只要维护好大明朝的疆域就足够了,没必要去征战海外的小国家,因为当时的大明朝疆土北接俄罗斯,南到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庞大的疆域让朱棣认为天朝上国,没必要跟尔等小国一般见识,只要臣服于我大明就好,就是这样的思想让海权意识一步一步的退化了,造成了现在的流寇四处作乱,给海境百姓造成了莫大的困难,这一切的结果都是封建君主的主观意识造成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沿海附近的官吏跟流寇相互勾结,官吏故意放松了警戒,流寇窜入附近的村庄城镇洗劫一空之后再坐地分赃,一般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被官吏拿去了,所以流寇一般都会大肆的抢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否则抢来的东西就要被官吏给搜刮而去,之前上报给朱棣的奏章上说有个县官被流寇杀了,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流寇势力强势,而是县官跟流寇分赃不均,引起的。这些情况是郑和调查了好几天之后才有的结果。

楚雨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按照清朝的规定,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没有任何问题了,但是清政府却误用这个政策,导致最后外夷入侵越来越剧烈,以致导致了被瓜分的地步。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内贼必须先清除掉才不会绊了他的计划,否则好好的计划被内贼给知道了会坏了大事,所以先的想办法除掉这些汉奸。

楚雨让其他人都出去,只留下了郑和,“郑兄,现在的情况既然已经摸清了,为什么不想办法清楚点这些蛀虫啊?”

郑和有点为难的说,“不是下官不想,为了天下臣民,郑和甘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但是这个人背后的关系不是下官敢招惹的,只有先收集证据,待到了时机成熟之际面见皇上,一举揪出这个蛀虫。”

“哦?背后的关系?谁有这么大的能耐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还把王法放在眼里?”楚雨好奇的问道。

郑和见楚雨问自己,小心的看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人,悄悄的说道一个名字,说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楚雨也是不由得一怔。此人是谁?朱高煦!!!

楚雨倒吸一口气,汉王朱高煦,乃明成祖朱棣第二子,洪武时期被封高阳王,靖难时立有战功,多次营救成祖于危难之中,永乐二年晋封汉王。

之后由于他仗着自己有着战功曾经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而一再作恶也未曾被人揭发,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恶,于是他恃功骄恣,凶悍不法,妄想篡夺太子朱高炽之位。这些传闻楚雨早就有所耳闻,所以当郑和说出来的时候,楚雨才是那副表情。

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朱高煦也太不是个东西了,你好好在京城做你的汉王,收些贿赂就行了,也没有人敢管你,但是你却将手伸到了南洋边境,真是找死,也难怪最后没有被封为太子做不了皇帝,就这样的德行连现在这个汉王的职位都不配。楚雨心中一阵痛骂,但是嘴上又不能说些什么,毕竟隔墙有耳啊,这个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谁敢保证现在这里就没有朱高煦的人,要是被探听清楚了,估计到时候死的指不定是谁,朱棣要是面对自己和儿子之间的问题时,会毅然决然的选择自己的儿子,那么自己就只有一条道走到底了,去阎罗王那里好好报道去了。

“元帅,你看这件事怎么办是好?”郑和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楚雨,之前一直是他在主持这个地方的军务,由于事态严重,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倒好,楚雨傻冒冒的出现了,他就顺手递给了楚雨,毕竟楚雨现在才是最高的指挥官。

楚雨冷冷的一笑,慢慢的坐在了帅位上,端起了一边放着的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看着郑和,“那依郑兄之见呢?”

郑和从十一岁开始就孤身一人为了理想为了生活奋斗,见过的事情多了去了,为人机灵狡猾,岂会傻到中了楚雨的圈套。

“下官至今没有想法,还请元帅大人定夺。”郑和低着头抱拳行礼。

马拉戈壁的,你什么主意都没有,就让老子定夺,还怎么定夺,楚雨心中对郑和这样的表情很是无奈,敢情自己跑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替人擦屁股了。

楚雨轻轻的一笑:“既然郑兄你没有想法,那好,本帅给你说一条,你按照行事就是了。”

郑和一听大喜,“元帅请说,下官这就去办。”

“你去将南洋县官以上大小官员明天都给本帅请到军营,本帅有话要训斥。”楚雨严肃的说道,口气容不得半点质疑,这次非得演点好戏不可。

郑和不明白了,不知道楚雨这是何意,为什么要将南洋的大小官员都带到这里,到底想干什么,郑和只是迷惑的走了出去,按照楚雨的命令去做事了。

郑和安排军中快马挨个的去送信,按道理说,楚雨是元帅级别的,没有几个县官不听指挥的,送信的人一到,县官们马上就按照信中的命令行事了,匆匆的安排一下就跟着来人朝着水师大营奔来。

第二天大大小小的官员基本上都到齐了,楚雨望着站在水师教练场上的官员们,表情严肃,只是在盯着看着他们。这些官员们大多都是有后台的,除了几个是凭着自己的本领考上状元秀才之类的以外。

楚雨高高的站在上面,冷眼看着他们,他知道在下面的人很多都听过关于他的传闻,但是当真的站在这里的话,或许会有很多人很不为然的认为不就是个小白脸嘛,至于这么嚣张嘛,让一干大臣站在下面听候训话。

所以楚雨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树立威望,需要树立威望该做些什么呢,当然是杀鸡儆猴了,楚雨什么话也没有说,冷峻的眼光让台下所有的人都不禁倒吸一口气,看来今天这小白脸是来真的了。

一会,一个人被两个重甲士兵给带到了楚雨的身边,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指派的人,广东千户海德拉。只要是在沿海当官的,哪一个不认识海德拉,而且都知道他跟朱高煦的关系非比一般,今天竟然让楚雨给捉到这里了,看来这次真的要行动了,顿时人人自危,旁边的人递给楚雨一份文书。

楚雨顿时喊道:“诸位同僚,我们当朝为官,为的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为的是保我大明疆土千秋万代,可是,有一些人却偏偏引贼入室,掠夺我大明财富,以满足一己私欲,这样的人我们能容得下吗?当然肯定的回答,容不下,今天我楚雨到福建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为我大明除掉一个勾结流寇的内奸海德拉。”

第两百五十章郑和2

第两百五十章郑和2

第二部翻云覆雨第两百五十一章除奸

更新时间:201262016:43:13本章字数:3667

此话一出,那些家在广东的士兵们很是高兴,海德拉仗着有朱高煦撑腰,在广东一带胡作非为,现在终于被人给抓住了,看样子马上就要身首异处了,一个个都激动的大喊着:“杀了内奸,保我大明,杀了海德拉,除暴安良。”一声接一声的喊声让在台下的大臣们都有点激动了,有些正直的大臣们也跟着喊起来了,一种很激动的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