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陈应疑惑的是他只是开国县侯,然而食邑却和开国县公相当。另外疑惑的是唐朝的总管(后来改为都督),这个总管性质类似于后世大军区级别。七州三十四县,但是灵州总管府的辖境,几乎与后世李隆基时代创立的灵武节度使职权相当。事实上陈应此时的实职,仅相当于从三品。
  爵位县侯也是从三品,勋官大将军,也是从三品。但是却给了他一个金紫光禄大夫的散爵,赐了一件紫色官袍,一件金色甲衣,金银制钱千余枚。
  陈应此时是从三品按制官衣为朱色,紫色乃是从二品以上官员的官衣色,对从三品官员赐紫是一种荣耀,算是一件精神上的鼓励,不算是实质性的晋升。但若是陈应在战事中殉难或者战后致仕,倒是可以享受从二品官员的政治待遇。
  东宫右卫率改编成定远军。定远军下辖六上府折冲府,既每府辖五团,每团辖三旅,共计兵员九千人马。这定远军相当于野战军,并没有具体的防区和驻地,陈应可以随时根据战事需要进行调动。
  灵州总府下辖六府府兵,这六府府兵则是分别驻守在六州境内,然而这六府则分别上府二既灵州折冲府、绥州折冲府,下府四府。下府每府辖四团,每团二百人。灵州总管府的直辖兵力为六千二百人。这样以来,陈应从原直辖四千八百余名士兵,直接增加至辖兵一千五千二百余人。
  兵力的增加不说,陈应的部曲也大都有晋升,如东宫左副率高允权,从宣威将军,晋升为壮武将军、勋晋轻车都尉。右卫副率何月京从明威将军,晋升宣威将军、上骑都尉。他们也分别迁任。魏文忠从勋二府折冲都尉晋升为东宫右率卫,返回长安重建东宫右率卫。
  这让陈应感觉非常遗憾,不过其他人如段士感、张士贵、罗士信、张怀威也多有赐爵。段志感等人分别封爵开国县伯。关键是段志感的父亲段偃师根本就没有爵,他的弟弟倒有一个杞县子的子爵,不过段志玄跟着李世民最终会封樊国公。最让陈应意外的是罗士信居然顶了自己原本的爵位,成了修武县伯。
  从官职、爵位、勋官皆有升迁,要说陈应不开心他绝对是骗人的。面对一脸愤忿的内侍省内谒者监宦官刘忠直道;“刘太监,这一路风餐露宿,怕是吃了不少苦吧,快进堂休息一二……!”
  刘忠直脸色变缓和了不少,连连摆摆手道:“咱家可当不得太临这个敬称,陈总管唤咱家观容就行!”
  陈应这才知道,原本唐朝时候可以称为太监的只有内侍监,内常侍,内承直、中常侍四人,而刘忠直的这个内侍省内谒者监,只是从六品下的小官。不过此时他还兼任定远军观军容使。观容使的全称是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其实所穿了就是监军。
  陈应倒不太清楚这观容使是历史何时建立的,依稀记得这是在唐后期或宋代保留的官职,可是在初唐时期,这个观察使应用而生,很显然是因为这个异世蝴蝶的影响。
  就在刘忠直准备进入节堂的时候,突然道:“陈总管,咱家自长安来的时候,陛下可专门吩咐了,要咱家替陛下抚慰众将士,你看看……”
  陈应闻言转身对刘统道:“擂鼓……聚将!”
  “咚咚……”浑厚的战鼓声从灵州总管府开始响起,时间不长大地响起有节奏的脚步声,总管府门外,就是灵州城主街上,类似于北京的长安街、长安城的朱雀街,灵州虽然不比长安城的朱雀街宽,但是灵州主街也是为了方便调运兵马。
  所以整个大街宽约十二丈八尺(约合三十米)这相当于后世双向八车道。
  率先完成集结的自然是亲卫折冲府、其次是勋二府、勋一府、翊一府、翊二府。短短一柱香的时间,总管府门前大街出现了纵向阅兵序列。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亲卫折冲府,其次是勋一府、勋二府。
  刘忠直虽然是内侍,可是皇宫之中就驻扎着左右武卫军,自然也见过军队,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见过集结速度如此之快的军队,特别是那种万人如一,整齐抬腿,整齐落脚的场景,给他了极大的震撼。
  就在刘忠直感觉呼吸变得急促的时候,长街尽管出现浩浩荡荡的钩镰枪骑兵队伍。
  刘忠直奇怪的问道:“陈总管,您会未卜先知?怎么会知道陛下命右卫率改编成定远军六府?”
  刘忠直虽然没有详细去数,可是陈应麾下一个骑兵折冲府、加上亲卫折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正好是六个府九千余人马。


第五十六章 如丧考妣
  刘忠直的冷色瞬间变得阴冷起来。虚报军功是军中将领都会干的事情。
  灵州大捷报至长安时,东宫右率卫以四千八百新卒在野战中歼敌精锐逾六万,兵部诸官一致认为绝不可能,是陈应在虚报军功。
  陈应是太子李建成的门人,李建成极力促使他独领一军,北进灵州,支援灵州。若是倾李建成之力,在众马齐喑的荒原里竖起一面鲜丽的大旗来也未必没有可能。特别是李建成居然给陈应调拨了可以武装上万人的装备,这让李渊异常警惕。李渊当时就猜测,李建成应该是私底下接过其他势力的暗中投效。包括泾阳之战,陈应阵斩宗罗睺,击退薛仁果,或许都是李建成在演戏。
  所以作为李渊的心腹内侍,刘忠直前来灵州充当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就是为了弄明白太子李建成有多少暗中实力。看到右率卫非但不像明面上那么少,而是人员多出近一倍,刘忠直的脸就变了。
  拱卫在刘忠直身边的殿中监门,立刻用自己将刘忠直护在里圈,殿中监门士兵纷纷伸向按向横刀刀柄。
  殿中监门,是大唐承袭隋制,沿袭的禁卫宫门的武士,这就是演义小说里的大内侍卫。这些武士不负责皇城安危,只需要宫内安全。人员编制不多,区区三旅六队三百人,跟随刘忠直前来的灵州的,其实也就一个队。尽管只有五十名士兵,足以代表李渊对刘忠直的重视,当然更可以说,李渊对陈应并不放心。
  陈应还真不是未卜先知,他只是利用梁师都降卒,组建十团兵马,加上灵州残部,缩编一团越骑军,这样以来,陈应从原来的十七团兵力,事实上变成了二十八团。
  陈应看到刘忠直身边的侍卫已经剑拔弩张,如临大敌,他淡淡的笑着:“刘观容这是什么意思?”
  “没有什么意思,按制陈总管麾下应该节制十七团兵马,可如今二十七团都不止!”刘忠直脸色越发越来越阴冷,他喋喋的笑道:“难道陈总管,不应该解释一下这些多出来的兵马是怎么回事吗?”
  陈应道:“敢问刘观容,本总管原来的差遣是什么?”
  “忠武将军、东宫右卫率、修武县伯,关内道行军总管。”刘忠直莫名奇妙的问道:“陈总管难道忘了自己的差遣?”
  “本总管自然没忘,可刘观容似乎忘了!”陈应道:“本总管还有陛下御赐关内道行军总管便宜(biàn yí)行事。”
  “呃……”刘忠直一时语塞:“便宜行事?”
  陈应不是一个热脸贴人冷屁股的人,从刘观容的态度,他就可以看出李渊对他非常不信任。当然,陈应也不假颜色的道:“莫非刘观容不知道?”
  “陈总管莫要扯开话题,故左右而言其他!”刘忠直指着陈应,冷声喝道:“现在以灵州总管府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的身份,质问你,这多出来的军卒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着这个朝廷里来的不阴不阳的老货对陈应如此无视,罗士信、梁赞皆愤怒异常。郁孤尼根本不懂汉语,他听不懂刘忠直说的是什么意思。当杜善果向郁孤尼解释了刘忠直的意思,郁孤尼从身边部曲手中抢过一柄巨大的狼牙棒,用突厥大吼道:“我砸死你这狗货……”
  对于刘忠直的态度,陈应也非常反感。
  好在刘统知道事情,赶紧拦腰抱住了郁孤尼,可是郁孤尼体壮如牛,轻轻一甩,刘统就摔了屁股跌坐在地上。陈应勃然大怒:“退下!”
  郁孤尼用吃人一样的目光望着刘忠直,却按照陈应的命令,退在陈应身后。
  陈应无论如何,绝对不会让郁孤尼杀掉刘忠直,一镇总管若是公然杀掉观容使(朝廷监军),就等于造反了。陈应和李唐之间就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了。
  陈应道:“本总管奉命关内道便宜行事,这灵州也属关内道治下,所以本总管招降纳叛,乃份内之事,即然陛下命我部整编为定远军,本总管立即整编!”陈应突然转身道:“众将士!”
  九千余将士加上郁孤尼部六千突厥突骑,整齐大吼:“在!”
  陈应道:“奉圣命,我部改编为定远军,东宫右卫率亲卫折冲府折冲都尉张怀威!”
  亲卫折冲府张怀威出列躬身道:“末将在!”
  陈应道:“现,东宫右率卫亲卫折冲府改编成定远军第一折 冲府,第一折冲府下辖第一团、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五团。”
  张怀威身后,那面亲卫折冲府的府旗缓缓落下。当然陈应在这个时候,并没有给他准备战旗。陈应朝着梁赞使一个眼色,梁赞会意赶紧跑回堂内,快速抱出一匹白布。
  陈应取出白布,估莫着撕下莫约六尺左右。咬破手指,在上面用手指写下“定远军第一折 冲府”八个字。
  陈应不待血迹晾干,拿着书写着“定远军第一折 冲府”的白旗,递到张怀威手中。
  陈应大吼道:“我以我血荐轩辕,血债必须血来还!”
  亲卫折冲府一千五百余名将士齐声大吼道:“我以我血荐轩辕,血债必须血来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陈应点点头,道:“很好,很好!”
  刘忠直和殿中监门率士兵们都脸色大变。
  陈应又道:“折冲都尉梁赞!”
  梁赞陡然一愣,他刚刚被任命为亲卫折冲府果毅副尉,此时居然被提升为折冲都尉,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刘统轻轻踢了梁赞一脚道:“末将在!”
  “原东宫右率卫勋一府,全府改编为定远军第二折 冲府,下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团共五团,所部一千五百人马!”
  同样一面陈应用鲜血书写的“定远军第二折 冲府的战旗递到了梁赞手中。”
  陈应快速的完成了全军整编,勋二府改编为定远军第三折 冲府以刘统担任第三折冲府都尉,原东宫右卫率翊一府改编为定远军第四折冲府,下辖第十六、至二十团,段志感担任第四折冲府折冲都尉。以翊二府改编为第五折冲府,以张士贵为第五折冲都尉。以越骑军,改编为定远军第六折冲府,以罗士信为折冲都尉。
  东宫右率卫四个折冲都尉和八个果毅副尉,除了段志感和张士贵之外,其他人员,陈应一个没有用。
  看到陈应公然叫板,杨则和刘忠直皆如丧考妣。


第五十七章 请陛下主持公道
  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凡拥兵者必成军阀,但凡势大者必然克上。
  自东晋北府军将领刘裕借平定刘牢之、桓玄之乱渐渐控制北府军权,后践位建立刘宋,刘宋末年,将军萧道成渐渐军权,后践位建立南齐。时隔不久,南齐末年萧衍践位建立南梁。南梁在侯景之乱后,将军陈霸先又践位建立南陈。
  不仅南朝宋齐梁陈是这个模式,北朝也是如此,北魏末年,暴发了六镇起义,北魏在镇压六镇起义过程,宇文泰和高欢开始以军功起家,先是将北魏分裂东西两魏,而后宇文泰的侄子和高欢的儿子,分别践位,建立北周和北齐。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北周灭掉了北齐,在这个过程中,杨坚崛起,随后践位建立了隋朝。
  正是因为这种臣强则篡位的现状无时不在,无地不有,到最后几乎变成了整个中原的一种思维惯性。
  人人都认为,事情一定是这样的,人人都认为,事情一定会这样的。然后,因为人人都这样想,事情就真的这样了。
  陈应刚刚在战场上崭露头角,通过践位建立唐朝的李渊,很自然的认为陈应会反。然而此时,公然叫板刘忠直,这让杨则非常愤怒。面对梁师都以延安郡王,官居一品太师的拉拢,陈应可以不为所动,出言骂死陆季览。
  陈应怎么可能会反。
  可是,刘忠直一上来就连番质问。对于陈应收降梁师都的降军,武装成军的事情,陈应、录事参军杜善果和他这个灵州长史,三人同时向朝廷奏报此事,刘忠直不可能不知道。唯一的解释,那就是刘忠直假装不知道。
  或许,朝廷的诸公不清楚陈应的能量,还以为陈应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臭虫,可以随便伸出一根手指,捏死陈应。然而,作为最近观察陈应的他,非常清楚,别看陈应年轻,可是他真的要反唐,整个关内道和整个西北则瞬间变天。
  此时,杨则有些明悟。
  最过无情莫过于帝王,在帝王眼中,不管臣子的本心如何,只要臣子具备了造反的实力,就设法限制他。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杨则伸手摸向剑柄,一旦陈应造反,自己这个灵州长史的脑袋不大不小,正好用来祭旗。
  也罢,死就死吧!
  就在杨则闭目等死的时候,陈应突然再次喝道:“郁孤尼!”
  郁孤尼虔诚匍匐在地上道:“我的主人,您的仆人在此!”
  陈应大喝道:“郁射设部,改部为军,名曰胜捷军。以五人一伍,伍设伍长,两伍一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队,队设队正,两队一都,都设都头。五都为一曲,曲设军侯。五曲为营,曲设镇将。胜捷军下辖五营!”
  通过杜善果的翻译,郁孤尼脸露欣喜的神色:“遵命!”
  此刻,听到这话。刘统却脸色一僵。郁射设部只有六千余部曲,陈应此时却编出了五营,足足一万两千五百余突厥骑兵,这是要从突厥战俘中挑选六七千名俘虏,武装成军。此时经过改编,陈应手中控制的兵马多达两万余人马。
  刘统暗忖“完了,完了,陈应肯定是想造反了!”
  罗士信倒没有什么感觉,他感觉陈应就算是造李家的反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反正李家的江山也是从杨氏手中夺过来的。陈应就算是夺了李唐的江山,也无可厚非。
  事实上张士贵对李唐的忠心,其实还真谈不上有多少。张士贵的曾祖张俊,官北魏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祖父张和,官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张国,仕隋朝历任陕县主簿,硖州录事和参军,以军功授大都督。张士贵也是官宦世家,不过到了张士贵这一代,已经没落了,他其实也是隋朝末年,聚众造反的反王之一。虽然武功不俗,战斗力也非常彪悍,只是他起事较晚,大业十三年开始在河南起事。可是河南地,李密当时是当之无愧的一哥,你敢在老子的底盘挑事,那还了得。李密麾下的任敬司率两千马步军找上张士贵,招降张士贵。
  张士贵当时也是年轻气盛,不鸟任敬司。任敬司一见张士贵如此不识抬举,二话没有,一顿胖揍,张士贵刚刚拉起的几百名队伍,被任敬司,一击既溃。张士贵这才投降李唐。可是张士贵的名声不显,结果只被委任为一个校尉。
  跟着陈应张士贵这才一路扶摇直上,从正七品致果校尉现如今,渐渐升为正五品折冲都尉。若是陈应造反,他就是从龙功臣。
  要说在场的唐军将领,对于大唐无比忠心的人,其实还真不多。如今天下局势纷乱,有兵就是草头王,今天吃李家的粮,明天给刘家当差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当然,其中右卫率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如何月京、高允权、陆德操等,陈应直接一脚踹开,回长安当右卫率左右副率吧。
  刘忠直突然悄悄向周围的殿中监门侍卫使一个眼色,众殿中监门侍卫身子颤抖着,慢慢挪动着。看着陈应似乎没有注意他,就朝灵州城门跑去。
  看着刘忠直等人逃跑,张士贵拿起弓箭就欲朝刘忠直射去。
  不等张士贵的弓挽开,陈应却冲张士贵摇摇头。
  杨则看着陈应并没有对刘忠直痛下杀手,心中松了口气。可是随即,又对陈应担心起来。
  一旦刘忠直跑回长安,肯定会对李渊加油添醋,极力编排陈应。到时候陈应就是黄泥巴抹进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刘统疑惑的望着陈应道:“总管,如今开罪刘忠直,只怕会招来杀身之祸!”
  陈应虽然连败突厥四阵,然而若是对上李唐倾国之兵,还真不见得有什么优势。枪骑兵克制突厥人装备粗劣的骑兵而言,自然是无往不利。
  可是,枪骑兵也不是万能的,特别面对诸兵种联合的唐军部队。让唐军在野外摆开阵势,特别是万箭齐放,别说枪骑兵只有区区一千五百余人,就算人数翻上十倍,也不够唐军射杀的。陈应可以用床子弩、硬弩和强弓,组成三叠阵,三波箭雨,将突厥骑兵射崩,同样唐军也可以射崩陈应的枪骑兵。
  “这都不是事!”陈应转身望着众将士,不以为然的笑道:“全军刚刚整编,诸事纷杂,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刘统如今上了陈应的贼船,他下也下不去。如今他与这定远军众将士一样,与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看着陈应不以为然的样子,就上前劝道:“总管,万事谨慎为上!”
  “谨慎什么?”陈应依旧是那一副让人痛恨的神情。
  刘统神色凝重的道:“朝廷肯定会对总管不利!”
  陈应道:“你是说刘忠直返回长安,会编排本总管?”
  刘统心中甚是郁闷,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吗?陈应为什么就不明白呢?
  陈应看着罗士信、张士贵、张怀威和段志感,就连毕信也是一脸担忧。陈应笑道:“真以为他刘忠直可以只手遮天啊!”
  “疏不间亲,远不间近!”张士贵并不反对陈应造反,哪怕陈应只要连胜大唐几阵,大唐肯定会想方设法招抚陈应,到时候陈应至少会是一个开国公爵。但是该做的准备一定要准备充分。
  陈应道:“杜善果!”
  “向陛下拟奏折!”陈应想了想道:“灵州总管府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刘忠直,日前向本总管索贿万金,良马百匹,突厥女奴二十,本总管毫不客气的拒绝,但凡战场缴获,理应上缴国库,岂可私用。观军容使,威胁本总管,言走着瞧。武德二年二月初三,观军容使刘忠直,假借巡视红山堡、薄骨律城之机,陡然南下。臣发觉之时,刘观容使已接近原州。臣对陛下忠心天下日月可鉴,臣为示清白,特辞去凡勋官显爵,幽拘草庐,请陛下主持公道!”
  刘统目瞪口呆。
  张士贵膛目结舌。
  杨则心中万千草泥玛呼啸而过。
  “这也行~”


第五十八章 会不会反
  长安,东宫。
  自从陈应被李渊以灵州总管总管六州军事的的圣旨下达以后,太子李建成就病了。
  其实,李建成的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他得的只是心病,不过,李建成食而无味,寝不得眠,身子却日渐消瘦。
  李渊初时还以为李建成在赌气,可是这样过了一个月。李建成暴瘦近二十斤,李渊感觉不太对劲,命太医前往东宫为李建成诊病。
  太医诊治完李建成的病,赶紧被招到甘露殿问话。
  “太子,得了什么病!”
  太医张公略(老程偷懒,没有去查这方面的资料,此处向大唐仙医作者秃笔居士致敬,借用人名)恭恭敬敬的朝李渊施礼:“回禀陛下,太子殿下邪风侵袭,虚火上升,臣以施药,并无大碍!只是……”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可是看着李建成日渐消瘦,李渊也于心不忍。李渊心中一紧:“只是什么?”
  张公略沉吟道:“只是太子殿心中有一口郁结之气,凝而不散,长久下去,恐怕……”
  李渊不耐烦的挥手让张公略退下,事实上李建成有心事,李渊又何尝不知?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内侍迈着小碎步跑到李渊面前:“陛下,灵州奏折,走得是八百里加急。”
  李渊一听是灵州的消息,还以为突厥又集结兵力攻打灵州呢。可是当李渊展开奏折一阅读,鼻子差点气歪了。灵州奏折有三份,分别是灵州总管陈应一份,灵州长史杨则一份,还有东宫右卫率录事参军杜善果一份。这三份奏折所奏事情却不同。杨则所奏是梁师都以尚书陆季览出使灵州,欲行招降陈应。结果,陈应痛斥陆季览与梁师都、不忠不仁不孝不义,是卑鄙无耻下流的小人。
  结果陆季览居然被陈应活活骂死。
  李渊自然知道陆季览此人,他早年在入长安的时候写过一首咏梧桐“摇落依空井,生死尚馀心。不辞先入爨,惟恨少知音。”当年李渊曾评价此诗为无病呻吟,并且交恶陆季览。就在这个时候,陆季览居然被陈应活活骂死,李渊心中甚是高兴。李渊提起笔,在杨则的奏折下任性了写下了四字评语“大快人心”,另擢升杨则太中大夫。赏灵州总管三千匹帛!”
  杨则本人从四品下阶中大夫散官,现在因为这份奏折,特此擢升为从四品上阶太中大夫。不知道他知道这个消息,会哭还是会笑。
  接着,原右卫率录事参军(录事参军并不是参谋长,而是相当于监军,有直奏之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