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曾国藩,知道岳州已经濒临粤贼,虽暂时还是自己手中,但不能只有这一个地盘,于是,他便亲率罗泽南、塔齐布、李元度、杨载福、邹寿璋几人率领三千湘勇陆师和五千水师,来到临近的汉阳府钙阳州和监利一带,这里的长江和洪湖一带过往商船众多,比洞庭湖更为繁忙。
  曾国藩坐驾监利城中指挥。
  水师方面,让杨载福、邹寿璋二人率领五千水师,共十营,八营加紧训练水战,二营在水路值守,对过往商船抽重税,刚开始还是以八抽一,半个月后,曾国藩嫌来钱太慢,一发狠,干脆以五抽一,过往商船痛苦不堪,纷纷背地痛骂“曾剃头”,只不过,这时候的“曾剃头”已经不是砍人家脑袋的意思,而是见船扒层皮。
  而陆师方面,曾国藩也让罗泽南、塔齐布、李元度各率一千湘勇,占据钙阳州城、嘉鱼、蒲圻等县城,不顾地方知县反对,强行占领县城,向县城内的乡绅商家摊牌军饷、逼捐粮食和武器。除此之外,还占据官道驿站,向来往客商征收来往厘金,只不过,这个厘金已经不是历史上的见百抽一,而是直接逢五抽一。
  这已经不是收税了,相当于强行掠夺了。一些本就利润微薄的客商,当场嚎啕大哭,痛骂不止,却反被一帮湘勇拳打脚踢地赶了出去。
  没多久,曾国藩和湘勇的土匪行径,便已恶名远扬。一个月后,无论水路还是陆路,许多客商都不再从湘勇控制的岳州府、汉阳府、武昌府南端一带过路。
  湘勇能抽到的银饷,便更少了,陷入了恶性循环。
  曾国藩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手下各营统领,不允许抽税十分之一以上。原来抽的多出来的税,打好借条,等有战利品的时候,再行归还。
  但此时,恶名已经传了出去,想要洗白,却是艰难!
  岳阳城中,原本踊跃捐纳粮食和兵饷的官绅们,也沉默下来,不再积极。
  曾国藩索性眼不见为净,留下曾国荃在岳州城中,让他招募民壮,继续练为湘勇。他则和曾国葆等人,率领二千湘勇,在汉阳府和武昌府一带乡野间四处游走,寻找占山为王的土匪出击,靠打打山贼和土匪,赚点零星兵饷,顺便练兵。
  曾国荃本以为至少招募个五千民壮,再好好编练一下,又是一支好兵。没想到,岳州城内的民壮,都不买他的账了。
  招募了大半个月,肯梦拐骗、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上了,也才招到二千余人,与期望的五千人相差甚远。以前,在湘乡老家,举旗便上万人来应募,他们还要精挑细选,这样的好事再也没有了。
  “报!九爷,大批粤贼从南边长沙、常德和洞庭湖口出发,向我岳州城进军,估么着有三四万人!还请九爷早做安排!”信使一躬身,往后退去。
  “什么?!三四万贼兵?怎么贼兵有如此多兵力。”曾国荃勃然变色!他知道,这股粤贼跟其他的贼兵不一样,粤贼的兵力,都是能战的战兵,没有水份。而且,那么信使,让自己早做安排,虽没有言明,但不外乎劝自己早做撤退逃走的打算。
  但这是湘勇啊,再退,就得离开湖南,退入湖北了!
  连湖南都守不住的湘勇,还算是湘勇吗?


第361章 占领岳州
  曾国荃陷入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胞兄曾国藩将岳州交由自己看守,一战不打便弃守,肯定说不过去,还会惹祸上身,让朝廷官员泼脏水在自己兄长身上;另一方面,三四万贼兵攻打过来,岳州又是挡住贼兵进攻的重城要地,贼兵不攻下肯定不会罢休,可如今岳州城内只有湘勇四千,其中还包括新招募的二千民壮,城外水师倒有五千,但这点兵力,岳州城肯定是万难守住。
  等等!兄长明知道岳州如此重要,还领了大半兵力离开岳州,往北边的湖北境内的小县城发展,想必是早料到有此刻境况!?
  一听到有粤贼进攻岳州的消息,曾国荃就派出急报,向曾国藩求援。
  一天后,当粤贼前锋甲四师抵达岳州城南三十里外的新墙河时,信使终于传回来曾国藩的命令:让曾国荃率领城中的四千湘勇,只留一千新招募的湘勇守城,其余的不管水师还是陆师,全部撤往嘉鱼县境内,再听候曾国藩的统一调遣。
  曾国荃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兄长早有打算,早做好退守湖北的计划。只是,为了封住朝廷的嘴巴,才留一千余新招募的民壮充当湘勇,表明自己已经进行了抵抗,不损伤自己的势力。
  于是,当梁立泰率领甲四师到达岳州城下时,奇怪地发现,城墙上旗帜林立,却无甚动静。刚想摆开阵势安营扎寨,却听到探知军情的探马来报,岳州城北十余里,发现大队人马,往北撤去。
  梁立泰有些愣了:莫非清妖知道守不住岳州城,干脆保存实力弃城了?
  城头上的旗帜是虚张声势?
  于是,梁立泰尝试性的派出二个主力团从两个方向攻城,冲入城墙二里以内,城头上才慌乱地开了几炮,却根本没有准头,不知道打在哪里。二千多讨虏军再上前,进入城墙一里之地,城头上的火枪就稀稀拉拉地响起来,这鸟枪哪里能打那么远?都是放空枪,等于是迎接讨虏军来攻城一样。
  等甲四师的这两个团冲到城下,城头上的清军却仿佛哑火了似的,枪声更加稀少起来。
  梁立泰大喜,看来,这岳州城里的清妖完全没有什么火力。
  本来按照计划,他这甲四师只是前来安营扎寨,半夜袭扰下岳州,让城楼上的清军不能安然休息,打草惊蛇一下。然后,等后面的讨虏军主力甲三师前来,再加上甲七师,连同水师一道,合力一道进攻岳州城,争取一举攻克。
  可如今,梁立泰意识到,岳州城内的空虚,根本不用按计划等所有的人一起了。
  于是,梁立泰立即下令,甲四师全体将士一道进攻。
  他带头冲在前面,身边亲卫紧紧跟随着护卫他。在他的刺激下,甲四师将士手抬简易云梯,蜂拥向前。
  城墙上,留守的一帮绿营兵和一千余民壮,见城下杀声如潮,蜂拥密集的讨虏军,完全没有一点战意。
  岳州知府早已经借口巡视长江江堤防汛,跑到临湘县境的长江段去了,他早得知曾国藩已放弃了岳州城,凭借城内的二千绿营兵,哪里能抵挡凶悍的讨虏军?不着借口逃,难道被俘虏或者击毙?
  而岳州协副将和游击,也不傻,在听说知府跑路后,立刻不约而同率领着一帮亲信手下,跑到了乡下,也是最北边的临湘,说是征收粮饷,实际是方便跑路。
  就这样,岳州城内实际主事的,变成了一名主簿和二个千总,率领着二千不到的绿营兵,还有一千余民壮,鸟枪都只有三百来杆,其余的,都被曾国荃给搬走了。
  主簿也不傻,千总也不蠢,他们守城的样子还是要装一下的,不能粤贼兵一到,便开门投降,那样太掉价,而且会让粤贼看轻。根据他们的打算,是抵抗二天,让贼兵们吃点苦头,他们再献城投降,这样粤贼便会明白他们的价值,他们得到的利益也更多。
  但他们不知道,他们太高估了城内绿营兵的战力了。
  只见数千讨虏军将士将云梯搭在城墙上,便犹如猴子一般,腰间别着长毛,口中咬住牌刀,便纷纷往上爬。
  防守毫无章法的城头绿营兵,本就无心作战,只提前想好站位,以便跑路。见讨虏军将士冲上城头,不但不上前围攻,反而长舒了一口气,扔了手中腰刀便跑。
  所以,这岳州攻城战出现了非常奇葩的一幕,便是城下的讨虏军,只要爬上城头,不但没清兵上前阻止,反而往后退却。
  从发起进攻,一刻钟不到,便有十余处缺口打开,数百讨虏军将士爬上了城头。
  岳州府主薄和两个千总,一见讨虏军都已经站上了城楼,便知道大势已去,连忙改变计划,争先恐后率领自己的亲信冲上前,打开城门。再不开城门,可就直接变成俘虏了,想投降,都没有意义了。
  于是,就这样,从攻城开始,二刻钟不到,岳州三扇城门,几乎是同时吱吱呀呀地打开了,一帮绿营兵站在门口,迎接讨虏军进城。
  要说,这二名千总和这名主簿都是效率很高,几乎都是开城门最快的速度了。
  这边,城下的梁立泰还想着会牺牲多少兄弟,没想到,除了因为爬云梯太急,摔死摔伤了几人,另外被城头上的清兵民壮胡乱开枪打死了十余人外,其余基本没有伤亡,和清兵没有发生任何接触战。
  这已经是所有攻城中,伤亡最少的一次了。
  梁立泰大喜,忙命甲四师将士进城,占领全城。
  有了带路党的配合,岳州城接收非常顺利。
  岳州主簿甚至早就命人将库房的财物清点好,写上了标签。就是财物实在太少,值钱的本就不多,又都被曾国藩和曾国荃两兄弟带走,剩下的,梁立泰实在还有点看不上。
  这岳州城,虽然是他攻占的最轻松的,也是缴获少的了。
  不管怎么样,岳州城是州府治所,梁立泰还是第一次单独攻占这么大的城池。他连忙派出几匹信使,向长沙、广州分头报捷。


第362章 富裕的湘北
  等陈玉成率领甲三师、彭玉麟率领甲七师和内河水师抵达岳州城下,才发现,太平圣国的红底黄五星大旗在岳州城头随风飘荡,而梁立泰,率人在岳州城门处笑哈哈地等待他们,好不得意。
  这首功便这样被梁立泰给捡去了!
  陈玉成和彭玉麟都是一脸的郁闷!幸好,总参谋部的作战命令中,攻占岳州只是其中的第一步,还有澧州、荆州、施南府等地。
  陈玉成一直搞不明白为何不顺便一举攻占武昌城,但同行的彭玉麟却说,武昌乃四战之地,长江上重镇,不好守。并且,武昌已经被太平天国和满清攻占过,城内的财富早被掳走,人口也不是很多,没什么很大的意义。再加上,西征的太平天国水师正往武昌攻去,圣王为了不与太平天国公开翻脸,因此特意避开武昌城不去,让他们和清妖争斗去。
  四万水陆讨虏军将士,在岳州城内外休整了二天,第三日,彭玉麟便率领四千水师,载上五千甲七师将士,出了城陵矶,沿长江朝澧州进攻,剩余五千甲七师,暂时驻守岳州城。
  而其余的甲三师、甲四师,也从各自分头行动,分水陆两路,横跨洞庭湖,攻向澧州地界。
  不料,曾国藩偷偷派出在洪湖布置的水师,会同在监利的长江水师,提前赶至华容一带埋伏起来。
  而七千甲四师,五千甲三师,一道乘坐小船,从洞庭湖水路赶往澧州,彭玉麟的四千水师和五千甲七师将士一路护航。
  船行至鼓楼镇处,杨载福、邹寿璋各率三千水师突然杀出,彭玉麟率内河水师连忙应战。不过,湘勇水师狡猾无比,他们对洞庭湖熟悉,利用二千水师与内河水师缠斗,将内河水师引开,其余四千水师专找甲四师、甲三师的运输船和渔船进行厮杀。
  甲三师与甲四师都是陆地将士,加之所乘是渔船,如何能斗?只是用火枪一排排射击,虽然杀死不少露在外面的湘勇,但奈何不了湘勇的战船。
  而湘勇水师这边,却利用排炮、喷火桶、火箭等,将讨虏军将士乘坐的渔船烧毁。幸好甲三师将士的洋枪火力密集威猛,湘勇无法靠近,起火的渔船上的讨虏军将士跳入水中,很快便被隔壁渔船上的同伴搭救上来。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少量讨虏军将士被湖水淹没不见。
  彭玉麟率领内河水师分散开来,与湘勇战船缠斗起来,其他渔船上的陆兵纷纷用手中的洋枪朝湘勇的战船开火,不是将冒头的湘勇击杀,就是将战船的船帆绳索打断,让之失了速度。
  到后来,内河水师的战船上将士熟练了起来,船上的小炮朝湘勇轰击不停,湘勇战船受损严重,杨载福、邹寿璋两人虽悍不畏死,亲领湘勇冲杀,但讨虏军将士的洋枪实在是火力太猛,一阵排射过去,再勇悍的湘勇也被乱枪打死。
  也幸好杨载福、邹寿璋两人命大,没有被枪弹打中。两人脸色一变,见已经是不可为,下令撤退。
  是役,讨虏军方面,内河水师战死六百余人,损失战船二十来艘,甲三师和甲四师、甲七师一共战死近千人,多半是刚开始被袭击的时候,所乘战船被烧,烧死或落水而死。
  而湘勇水师方面,也烧毁十余艘战船,船帆被打坏,无法逃走被俘虏三十余艘战船,战死一千余人。
  从战死人数数量来说,湘勇占优势,算是惨胜。但从参战战死人数的比例上来说,加之湘勇又是偷袭,湘勇已经算是败了。
  不过,能将仗打成这样,曾国藩已经算是满意了。他立即向湖广总督吴文镕报信,让其也沾点功劳,以便为自己说上点话。同时,命人发八百里加急快报,向京师报捷,将洞庭水战夸成“杀灭粤贼水师千余,在湖中截杀粤贼陆师四五千余众”。
  而讨虏军这边,也是被杀的心头怒火冒起。
  这也难怪,是陈玉成、梁立泰和彭玉麟等人有些大意了,本来彭玉麟想派出水师先行侦查一番,但洞庭湖实在太大,四千水师临时察看,费时太久。
  这时陈玉成和梁立泰两人一急,想尽快领兵赶至澧州,攻城建功,纷纷要抄水路,彭玉麟一犹豫,想着湘勇都主动放弃岳州城,退往湖北,守住洞庭湖门户的岳州城都被己方占领,洞庭湖中肯定也不会有湘勇,于是便同意一起从水路出击,才会导致这场惨败。
  彭玉麟率领水师护卫着陆师抵达安乡县,轻而易举地攻下县城后,便让陈玉成和梁立泰两人率领陆师攻打澧州,他则率领内河水师返回洞庭湖上,去追查湘勇水师的据点,确保整个洞庭湖上没有湘勇水师的势力,再在洞庭湖各处建立哨所,一有战船便立刻提供消息,免得下次再出现类似被动局面。
  却说陈玉成与梁立泰两人,心头火起一直无处发泄,离开攻占的安乡后,直接抵达澧州州城。
  却说澧州知州早早率领澧州百官和数十乡绅迎了出来,朝两人拜倒在地:“两位将军,罪官率领澧州百姓归降圣国,早就翘盼着天兵前来,一早便准备好迎接之礼,还请入城。”
  弄得陈玉成与梁立泰没了脾气,只好接受归降。
  三万讨虏军将士,其中一万入了澧州城,将各处控制住,其余两万,却怕惊扰了百姓,在城外驻扎下来。
  当晚的澧州本地乡绅和一干降官举办了宴席,请陈玉成与梁立泰两人赴宴。宴席之上,澧州知州将众人介绍给两人,其中二人却是安福蒋明试和蒋明章。
  蒋明试和蒋明章两人透露,他们已经说服安福县令投降圣国。并且,在当晚的宴席上,蒋氏兄弟两人当场表态,支持圣国的土地政策,愿将蒋家在澧州、常德、岳州以及荆州府一带的田地五十余万亩,全部捐献给圣国。同时愿意捐献70万两白银,50万石稻谷作为献金,只求能保存他们手中的店铺等。
  陈玉成和梁立泰当场表示感谢蒋氏兄弟,会上书圣王,向王府庶务部和圣王禀报情况,将蒋家列为圣国合作的乡绅对象。
  在蒋氏兄弟的带领下,其余的乡绅也纷纷解囊,捐钱捐物,迎接讨虏军入主澧州。虽没有蒋氏兄弟这么多,但因为人数众多,加起来也不少,又得稻谷200万石,白银85万两,水田三十万亩。
  这回,陈玉成和梁立泰没有再像以前一样大肆抢夺一番,而是派人调查,只是将死忠满清的数十名官绅抄没家产。
  抄没的财富让两人震惊不已,这湘北洞庭一带,还真是,太富足了!


第363章 讨虏军的攻势
  将大部分的缴获和一帮投靠乡绅的捐献都打包,派快船经益阳运回长沙,再由派至长沙任知府的郭崑焘组织人马,将值钱的白银等运至广州。
  陈玉成和梁立泰两人毫不停留,待甲三师和甲四师二万将士稍事休整,便即开拔出征,直接进入荆州府的公安县境。
  至于旁边的安福、石门、慈利等县,早有甲七师的一部分头前去占领。
  十二月下旬,虽天气严寒,却冷却不了甲三师和甲四师将士热血激动的进取之心。
  正当陈玉成和梁立泰准备率军直取江陵的荆州城时,一封密报传来:
  太平军西征军临时换将,北王韦昌辉被调回天京,而接任主持西征事务的天官又正丞相曾水源率兵尚未到达安庆。
  清妖见西征太平军主将更换,缺乏统一指挥,有机可乘,便主动向已经攻占并驻守的黄州的国宗石祥祯发起进攻。
  驻守黄州的仅仅是国宗石祥祯所率领五千不到的太平军将士,湖广总督吴文镕亲自率领七千清军进驻黄州北部的堵城,又命新任的湖北水师提督唐树义率领水师把守长江上游,准备攻占黄州。
  石祥祯闻报,连忙向占领并驻守九江的曾天养、唐正才及国宗韦俊等求援。
  曾天养留二千兵士驻守九江,亲自率兵一万,与韦俊领兵五千,一道沿着长江两岸边,朝黄州进发前去支援。而唐正才,则率领上万水师,沿长江逆流而上直指武昌。
  这时,天降大雪,驻扎在堵城的清军受风雪影响,无法行军,士气低迷。而距离黄州很近,已经抵达的韦俊率五千太平军偷偷绕至清军大营之后,隐蔽埋伏,清军毫无察觉。
  次日,黄州城内的四千余太平军在国宗石祥祯的带领下,全部出击,主动从正面猛攻清军。同时,韦俊率埋伏的五千太平军也一齐发起攻击,纵火从后面焚烧清军营寨。
  清军主力前后受敌,纷纷溃逃,湖广总督吴文镕、总兵德亮二人被杀,黄州知府蔡润深被俘虏。湖北水师提督唐树义见陆师被灭,急忙率领水师往长江上游逃去。
  太平军取得黄州大捷后,乘势沿长江发动进攻,十二月底便抵达汉口、汉阳,并很快攻占两地,兵围攻武昌。同时,还积极分别,准备向鄂北进军。
  而这时,远在京师的咸丰大惊,湖广总督吴文熔的战死,让他意识到,满清真的气数到了。但不管怎么样,祖宗留下的江山,无论如何不可能就此舍弃。他连忙命荆州将军台涌暂接任湖广总督,就以荆州为湖广总督的治所之地,又命青麟为湖北巡抚,率领一千五百守卫武昌。同时,从四川调兵四千东下援鄂,并一再催促陕西提督调兵二千紧急援助湖北。
  收到这些消息的陈玉成和梁立泰,立刻意识到,这荆州成了硬骨头。
  原本早就派探子探知到,荆州将军府下辖满蒙清军官兵近7000人,其中马兵有四千,一千五鸟枪手,一千五弓箭手,还有一千预备马兵;还有步甲的长矛手牌刀手等近二千人,加上步兵养育兵和炮手等八九百人。不但如此,还有也有一战之力的满蒙家眷二万余众。
  不过,荆州早有近二千马兵和千余步甲在上次的攻打武昌城中,被太平军击溃,一直没有得到补充。
  这样一来,荆州城中实际只有驻防的二千马兵,二千步甲,皆为旗蒙满兵。城外还有二三千的绿营城汛兵,不过,战力低下。
  陈玉成率一万一千甲三师直接围住荆州城,除了水寨这边的城墙,其余的东西北三面全部围困起来。
  荆州城西,驻扎着一百多年的满城。满城内的四千满蒙旗兵,都是一片惊慌,但严格的军纪,并且身后便是二万旗兵家眷,想到广州、江宁城内的满城里,全城的旗兵和旗兵家眷尽皆被屠杀一空,四千满蒙旗兵便是咬紧牙关,誓死护卫亲人和自己的满城。
  新任湖广总督的台涌,此刻还兼任着荆州将军,地方和军权一起抓,本是得意之事,但如今,他丝毫感觉不到欢喜,有的只是担心和恐惧。
  荆州旗兵虽然经历过三藩吴三桂和白莲教等作战,但此时已经腐朽不堪,没什么战力。身为荆州将军的台涌自然明白。也因此,他才会嘴巴发苦。
  手下兵将无能,却只是朝他伸手要兵饷。但荆州将军府,却无财税来源,只是靠朝廷拨付军姿。但自从长毛贼起兵造反后,荆州将军府便越来越差,军费开支越来越少,到如今,已经快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很快,将荆州城围住的陈玉成,命人射入劝降信,向城内的清军招降。
  台涌大怒,满洲正白旗的高贵出身,让他根本无法去想投降之事。他立即下令,全城从家属中招民壮五千,协助守城。
  又过了二日,陈玉成等梁立泰的甲四师抵达宜昌后,见荆州城内清军没有反应,立即命甲三师向荆州城发起进攻。
  甲三师装备了充足的洋枪,冒着荆州城头上的清军炮火,朝城上放枪。城头的八旗兵和蒙旗兵,刚开始被洋枪一阵齐射,死伤上百,当即不敢再冒头。
  甲三师将士加上爬梯,冒着炮火往城头冲锋,清兵战力虽然不行,武器也是落后,但悍不畏死,在荆州将军台涌和副都统贵升的指挥下,奋起砍杀,将荆州城墙守得密不透风。
  甲三师连攻两次,都无功而返,只得以十几门火炮轰击城门,却无甚效果。
  甲三师这么攻不下荆州,但甲四师却势如破竹。
  清军在鄂西一带的兵力薄弱,且都是些糜烂不堪的绿营兵,一见讨虏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