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奉系江山灰-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原王朝强大起来,就会横扫草原,让八方来降,而中原王朝衰弱之后,这些北方的部落又会向着占据中原的花花世界。
其实到了现在中俄之间也是这个宿命,互相之间都提防着对方,就算是后世,中俄关系很友好,边境问题也都解决了,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两国的实力达到了一个平衡,而且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在虎视眈眈,两国不得不背靠背,互相取暖,想要实现真正的和平,还是千难万难。
张廷兰把这些看得很清楚,俄国人早晚都是陆上大敌,索性就趁着这个机会,最大限度的削弱俄国,然后利用这个北极熊的衰弱期,快速强壮自身。
杨宇霆低头半晌,然后才说道:“拙言,你说的是没错,但是潜在的敌人和直接挑明还有不同,凭着奉军此时的家底,要是全力投入到干涉俄国之中,搞不好就会粉身碎骨,不能不仔细权衡啊。”
“正因为如此,我才打出了护侨的旗号,这也是给咱们留下迂回的空间,而且咱们行动之后,日本人也肯定会紧随其后,最好就让日本人和俄国人在远东死掐,然后我们再坐收渔人之利。”
其实在三方博弈之中,往往做老三的更容易,因为老大老二都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方身上,对于老三关注有限,而且还会大力的收买。
在远东这局棋上,俄国肯定会把列强视作最主要的对手,奉军就成了无关紧要的老三,这样一来,正好方便奉军上下其手。
“邻葛,我们如果晚出兵,就只能给列强充当帮手,如果率先出兵,占据先机,就能搅动局势的发展,从棋子变成棋手。”
杨宇霆听着张廷兰的分析,也觉得很有道理:“拙言,你的想法或许不错,不过还要慎之又慎,制定出万全的方略,谋定而后动!”
张廷兰也表示了赞同,随即整个边防军就都动员了起来,将缺额弥补上,休假回家的军官士兵立刻归队,所有部队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除了边防军之外,奉军的其他部队也在调动之中,老张从二十八师之中调出了五十五旅北上,另外孙烈臣又从热河方向把郭松龄的一个加强团划归到了张廷兰的手下。
除了这些部队之外,张景惠和张海鹏的两个师也抽调了大部,一同北上,再加上黑龙江和吉林原有的部队,张廷兰手上一下子兵力就超过了五万人,可谓是兵强马壮。
老张也向北洋政府提出了建议,把张作相提升为东三省巡阅副使,北满军事长官,还把朱庆澜也派了过来,成为了北满军事帮办。
这么安全显然是为了张廷兰干涉俄国铺路,张廷兰进入俄国之后,北满地区就由张作相统管,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爷俩联手,一个管前方,一个负责后援,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这么一来也能增强对边防军的控制。
军队也准备差不多了,管理机构也理顺了,出兵已经迫在眉睫了。这一天奉军士兵正沿着黑龙江一线巡逻,突然远远的就看到了一个黑影在向这边奔跑,后面还有几个人在追赶,立刻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奉军立刻做好了战斗准备。
这时候对方已经进入了视线之中,在前面奔跑的人不断的喊着救命的声音,负责指挥的赵勇庆一下子就听出了这个人喊得是中文,应该就是中国人无疑,后面几个人高马大的家伙正是俄国士兵。
他立刻举起了手枪,朝着空中射了一枪,向俄国人发出了警告,那个中国人一听到奉军的枪声,也欣喜异常,他急忙向着这边跑过来。那几个俄国人先是一愣,随即又肆无忌惮的冲了过来,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
就在这个时候,赵勇庆叩响了扳机,一个俄国兵应声倒地,其他几个人都有些傻了,也准备还击,可是奉军动作比他们更快,转眼又有两个俄国兵被击毙了,剩余的两个转身就跑。
赵勇庆他们随后就追,他们转眼就踏过了黑龙江,此时他们脚下的那片土地就是江东六十四屯……
第四百零五章 出兵
经过短暂的追击之后,剩余的两个俄国兵也被击毙,赵勇庆他们又去寻找那个逃跑的中国人,等他们发现此人的时候,他已经扑到在了雪堆旁边,身上全都是积雪。
赵勇庆赶快把他抱了起来,这时候奉军士兵也终于看清了他的情况,每个人都不自觉的将拳头攥了起来,眼睛之中都露出了暴怒的神色。
这个人年纪似乎还不到二十岁,身上的棉衣十分破旧,到处都是破损,黑乎乎的棉花露在外面,脚下只有一双露着脚趾头的草鞋。在冰天雪地之中,即便是裹得严严实实,也要担心被冻伤,穿成这样,简直就是在找死。
大家注意到,他的双脚已经被冻得红肿高大,黑漆漆的手上,脖子上,脸上都遍布冻疮,这些疮疤还是新旧相接,一层又一层的,竟然像鱼身上的鳞片一样。除此之外,在他的脚踝处还留着一条断裂的脚镣,很显然他是把脚镣砸碎,才逃跑出来的。
赵勇庆又把他的衣袖掀开,露出了里面的胳膊,只见上面都是一道一道的鞭痕,密密麻麻,光是这些伤痕,就足以显示出他受到了何等的虐待。
这个年轻人已经陷入了半昏迷的状态,嘴里头不断的喃喃自语,赵勇庆只能断断续续的听到:“回家……我要回家……”一类的字样。听到这里,赵勇庆的眼角也泛红了,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他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影子。
赵勇庆原本也在俄国远东的苦力,完全就被当成了牲畜,每到冬天都是最难熬的时刻,寒冷饥饿。不停的打骂,随时都可能要了人的性命,难以计数的中国劳工就这样死在了异乡。
赵勇庆算是幸运的,年初的时候,奉军攻占了双城子。将里面的中国劳工都救了出来,他就身在其中,回到了东三省之后,赵勇庆立刻要求加入到奉军之中。
或许是因为经历了那种苦难,赵勇庆在训练之中异常刻苦,而且学习文化知识也比较突出。终于在新军之中脱颖而出,快速成为了一名低级军官。
现在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情况,赵勇庆基本上就能够猜到仈jiǔ不离十,这个年轻人受的罪只怕比自己更加可怕几分。
赵勇庆咬着牙说道:“他的状况很危险,要赶快送到后方抢救,一定要问清楚情况。究竟是谁把他折磨成这样的,绝对不能放过那些牲畜!”
两个奉军战士随即把他送到后方抢救,赵勇庆则是率领着其他人继续在边境警戒,打死了五个俄国兵,必须要提防俄国人的报复,另外赵勇庆也本能的感到这次的事情不会这么轻易的结束,说不定就会有一场更大的风暴。
瑷珲只是中俄边境线上一个普通的小镇。十分不起眼,之所以被世人熟知,多半就是因为著名的《瑷珲条约》就在这里签署,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耻辱的鉴证。
正式组建边防军之后,瑷珲就成了中俄边境线上中部的指点,张廷兰在这里建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还安排了一个装备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的重炮团,另外还有大量的仓库,囤积了数量惊人的粮食和军火。
随着局势的紧张,瑷珲的驻军也越来越多。各种后勤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医院也是少不了的,两个奉军士兵将救下来的人送到了医院之中。
医生看到这个年轻人的状况之后,也把眉头皱了起来,虽然他们都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但是被折磨如此严重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这个年轻人被带到了温暖的病房,先是帮着他除去了肮脏破旧的棉衣,然后用专门的药水,清洗身上的冻疮和鞭伤。负责清洗的护士的手一边擦拭,一边颤抖,眼眶之中隐隐有泪水滚动,她也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身躯,瘦骨嶙峋的身体上,几乎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全都是一块一块的伤口,其中新伤居多,老伤也不少。
足足一个多小时之后,才处理好伤口,又给他准备了一点热乎的流食,灌倒了嘴里面,虽然在半昏迷之中,他的胃口似乎还不错,能够大口大口的吃东西,看到这里,医生也放松了不少。
负责瑷珲守卫工作的是张贺年,得到了报告之后,他一面命令沿线奉军加强戒备,一面亲自到了医院,来查看这个年轻人的情况。
医生看到了张贺年之后,十分感慨的说道:“这孩子的命真硬,要是换个人只怕早就死了,这么冷的天,又被毒打,还能活下来,简直就是奇迹了!”
张贺年也来到了病房之中,这时候这个年轻人已经清醒了一些,张贺年急忙走了过去:“你叫什么名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他似乎还有些迷糊,眼珠不断乱转,嘴里头喃喃的说道:“这是哪啊,我回家了么!”
“嗯,你回来了,这里是中国,是瑷珲!”
在确认了情况之后,这个年轻人突然放声大哭,仿佛要把肚子里头的委屈都哭出来一样,张贺年和周围的医生护士也都一阵阵的辛酸。
过来好一会,张贺年才说道:“先别哭了,有什么委屈都说出来,我们一定会帮你的!”
“真的能帮我么?”这个年轻人伸出了满是伤痕的手,抓住了张贺年的胳膊,大声的说道:“你们能到俄国去么,那里面还有成百上千的工人,要是没人救他们,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话说完之后,这个年轻人又是泣不成声,张贺年拍了拍他的肩头,勉强控制着情绪,对他说道:“只要是中国的同胞,奉军就不会眼睁睁看着,你先和我把情况讲清楚。”
这个年轻人也终于稳定了情绪,然后说道:“长官,俺叫任安民,老家在河南。三年前闯关东,到了东北,哪知道被人骗了,送到了俄国,充当苦力。一干就是三年。那帮俄国人简直就不把咱们当人看,当初和我一同被骗到俄国的人,有的被打死了,有的冻死了,有的饿死了,只有我年纪最小。大家伙都心疼我,照顾我,让我多撑一段时间,说是老天爷会处置那帮畜生的。”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人,如此渴望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尤其是这些被拐卖到外国的劳工。更是凄惨到了极点。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劳动,承受着最恶劣的待遇,甚至连黑奴都不如,毕竟黑奴还有生育的权力,他们连这个权力都没有,只能被人轻蔑的称为“猪仔”。
“俄国人闹了革命之后,整个社会都乱套了。他们害怕中国工人逃走,把我们都严格看管起来,身强力壮的还被扣上了脚镣。就在半个月之前,有一货自称是多数党的俄国人找到了我们,让我们加入他们的组织,共同对付俄国政府,说是能给我们平等的待遇,不用再受虐待。”
一听到了多数党,张贺年也立刻来了兴趣,就问道:“你们加入了么?”
“没有。”任安民摇了摇头:“毕竟他们都是俄国人。我们也不敢轻易相信,随后他们一直有人秘密找我们,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被其他的俄国人发现了,他们派出了大量的军队,把我们从城中带来出来。送到了城外专门的营地,被严加看管起来,城外的营地连一个遮风的墙都没有,大家伙都说只要一场大雪,我们就都得死,因此我才想办法把脚镣砸开,跑了出来。”
任安民说完了经过之后,眼中泪水不断的滚落下来:“长官,我说的一句假话都没有,您一定要想办法,把其他人都救出来,那可是好几千条性命啊!”
说着任安民就要爬起来给张贺年磕头,张贺年急忙按住了他,对他说道:“你放心,奉天政府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我现在就向上峰报告。”
“总司令,前线来电了!”
张廷兰接过电报一看,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急忙说道:“沈华,快去把所有人都叫过来,马上开会。”
孙安虎、秦威、姜登选、李景林等人陆续来到了会议室之中,张廷兰将电报送到了他们的手上。
“大家都看一看。”大家伙一一的传看,脾气最火爆的孙安虎将眉头已经皱了起来,猛地一拍桌子:“总司令,这帮俄国畜生简直就是把中国人当成牲口使用,咱们绝对不能坐视不管,我主张立刻出兵。”
“没错,我也是这么看的。”姜登选也在一旁说道:“美国人死了十几个人,就大规模的彻侨,咱们还帮着出力,现在轮到了自己同胞身上,我们要是不去救人,会让天下人怎么看咱们?”
“还能怎么看,自然就说咱们是奴才呗,是替美国人干活的走狗,要是背上了这个骂名,我情愿自杀,咱受不了这个委屈!”秦威也在一旁说道。
看到了手下人一致主战,张廷兰也下定了决心,对着大家说道:“既然大家都这么看,那我们就离开出兵俄国,保护侨民!”
做好了出兵的决定之后,在座的众人都十分的兴奋,军人最看重的就是荣誉,如果能够出兵国外,宣扬国威,那是最大的荣耀,每个人都鼓足了劲头。
“俄国局势复杂,首批先遣队人员不宜太多,边防军第一旅加上重炮团,一共七千人,作为先遣队,我亲自率领,目标就是海兰和江东六十四屯。提起这两块地方,大家都不会陌生,就是十几年前,俄国人在这里搞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被他们驱离了时代居住的家园,被赶到了黑龙江边,残忍屠杀,尸体一度阻断了江水。这笔仇恨咱们不能忘了,我们直接出兵这里,就是要告诉俄国人该是中国人的东西,永远都是中国人的,他们永远都别想霸占!”
张廷兰将出兵地点选在了江东六十四屯,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固然是为了洗雪两场屠杀的仇恨,还有就是根据《瑷珲条约》在江东六十四屯,中国居民还保留了永久居住权,中国政府也保留了永久的行政管辖权。
虽然后来俄国发动了大屠杀,将中国人几乎杀戮一空,让这两条名存实亡,但是条约还在,奉军出兵,恢复自己的权力,也是名正言顺。干涉俄国是张廷兰早就确定的方针,但是每一步他都十分谨慎,想要以小博大,最需要的就是谨慎小心。
奉军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得到了张廷兰的命令之后,奉军士兵随即动员起来,大军浩浩荡荡,五色旗在寒风之中,傲然飘扬,奉军踏着整齐的步伐,拉开了干涉俄国的大幕!
第四百零六章 算旧账的来了
“张将军,奉军向俄国派兵,是不是意味着奉军要干涉俄国的革命?”
“张将军,美英等国表示干涉行动要协调一致,奉军突然出兵,是不是会和列强发生冲突?”
“张将军,是不是你们以为打赢了一次俄国人,就可以肆无忌惮,把一个列强不放在眼里,你想过后果么?中央政府会允许么?”
……
自从奉军公布了出兵江东六十四屯之后,各国的记者再度都沸腾起来,他们一直都在关注着俄国的革命,也在频频猜测,究竟哪国会率先出兵俄国,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人会最先出兵,也有人认为是美国。
但是谁也想不到,弱小的奉军竟然是第一个要出兵俄国远东,简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中外记者全都齐集哈尔滨,想要听听张廷兰的说辞。
“诸位记者,奉军的誓师大会马上就要召开,我没有太多的时间一一解答大家的问题,我只能向大家通报一下情况。”张廷兰说着,拿出了一张照片,拍摄的是正在医院之中的任安民,虽然只是黑白照片,但是大家依旧能够看出他身上的累累伤痕,有些女记者甚至忍不住惊呼起来,一个人怎么可能会被折磨成这个样子,简直太骇人听闻了!
“各位,这就是远东几十万中国劳工的缩影,他们在俄国受尽了虐待,随着俄国政局越发混乱,他们的生存已经成了最大的问题。远东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奉军士兵有义务拯救自己的同胞,避免他们成为俄国内战的牺牲品,就像我们拯救美国侨民一样。”
说到这里,张廷兰扫视了一下全场。然后说道:“华工受到虐待,被当成猪仔,这是很多西方记者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现在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多数党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劳工。他们的理论本身就对弱势群体有着巨大的蛊惑作用,被俄国欺压到了极点的华工,随时都处在爆发的边缘,近百万的华工是多数党在远东潜在的最大兵源,奉军把他们接回来。就是为了避免这个悲剧!”
张廷兰说这话并非是无的放矢,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有大量的华工加入到了多数党的军队,并且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多数党能够控制远东,和华工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所有的记者都在认真听着张廷兰的话。笔尖刷刷的滑动。用最快的速度记录下这些,刚刚从俄国逃出来的美国记者伊莲娜也在其中,自从被奉军救出来之后,伊莲娜就决定留在东三省,她要仔细认识这片神奇的土地,去真正理解那些勤劳善良的民众。同时向整个世界展示出一个真实的中国,她对张廷兰的话,记录的最为认真。
“各国在出兵干涉俄国的问题上,是要求协调一致。但是我们这次出兵的目标是江东六十四屯,根据《瑷珲条约》的规定,中国政府享有永久的行政管辖权,虽然俄国人用着屠杀手段,杀死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但是白纸黑字,他们是没有办法抵赖,奉军的行动是为了恢复曾经的权力,和出兵干涉俄国是两个性质,这属于我们的内政,列强无权干预!”
其实也无所谓内政外交,只要没有实力,列强就可以随意干涉,完全不需要理由,现在奉军有了一定的势力,又抓住了眼前的大势,才能堵住列强的嘴。
“最后我还要再说一点,保护民族利益,维护国家主权,不是一件能商量,能妥协的事情。奉军虽然弱小,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唯有一战,战死沙场是战士最高的荣誉,奉军不会因为敌人的强弱就回避了自己的责任,这就是奉军的使命!”
张廷兰说完之后,转身直奔军营而去,只给这些记者留下了一个背影,在场的记者也在不断的消化着张廷兰的这段话,出兵俄国的理由张廷兰已经说得很充分了,而且张廷兰还抓住了《瑷珲条约》的漏洞,堵死了列强发难的借口。
对于张廷兰最后的那一段话,很多中国的记者感触非常深刻,多少年以来,中国政府面对列强,频频的后退,不断的出卖着各种权力,他们可以借口敌人强大,也可以借口国内局势不安,总之他们给自己的退缩不断的寻找着理由。
但是张廷兰的话毫不留情的戳穿了这个谎言,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是不能谈判的东西,面对敌人的侵犯,唯有死战一条路,任何的妥协退让都是抱残守缺,都是不思进取,都是在出卖国家利益,都是民族的罪人。
一个抱残守缺的政府,是不配真正领导中国的,这在后世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一个刚刚新生一年的政权,就毅然出兵朝鲜,同拥有百倍优势的联合**,在朝鲜半岛殊死搏杀,将战火永远阻隔在了国门之外,从此之后,在也没有人敢试图同这个国家打陆地战争,这就是国威,这就是军威!
后人再去争论什么得失,已经没有丝毫的意义了,因为不去打这一仗,就会像另一个政权一样,在东三省退缩,在热河退缩,在华北退缩,一路败退,不敢抵抗,最后敌人就会把刀子插向中原腹地,直到退无可退,整个民族都会面临最后的生死存亡。
在国家利益上打折扣,是永远行不通的一条邪路!
张廷兰的表态迅速被记者传递了出去,在国内很快又掀起了一个狂cháo,自从夺取中东路开始奉军就进入了中国舆论的中心,每一次的行动,都会得到各方的关注,现在奉军毅然出兵俄国,对于中国民众而言,不啻于一道惊雷,重重的在耳旁响起,让每个人都振聋发聩。
尤其是那些热血的学生,他们越来越认同奉军的观念和主张,因为奉军不只是说说而已。他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中国的利益,保护着每一个民众,这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比起什么都有说服力。
此前学界就关于奉天的种种做法,有着激烈的争吵,比如文理教育问题,比如工业和人文的问题,比如繁简字的问题,奉天政府显得特立独行。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遭到了主流学界的批判,那些平时温文尔雅的学者全都甩开膀子,冲到了第一线,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奉天政府。
可是到了如今。那些骂人的家伙并没有找到强国之路,也没有让中国有一丝的改变。只是他们自己名声大噪。成为了舆论的领袖。
而挨骂的一方实力却在稳步提升,已经敢于让军队走出国门,去捍卫中国的尊严,这是从满清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一幕,任何一个拥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年轻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社会的舆论风cháo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热热闹闹的新文化运动也不再那么受到吹捧,北洋政府不能救国,这些文人也未必能救国。真正的希望或许就在那些实干家的身上,霎时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到了东三省,他们要在黑土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强国的梦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