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奉系江山灰-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张廷兰把他编入了预备队。顿时张廷枢的脸就垮了下来。
“大帅,我们装甲部队可是铁拳,要冲在第一线,怎么能躲在后面,当预备队呢?”
张廷兰摆了摆手:“不要争了,装甲部队暂时不出动,正是考虑到了威力强大,日本人在东北目前的驻军还不多,你们的使命就是等到日本人大举攻击的时候,给他们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钢铁洪流的厉害。”
蒋方震也笑道:“大角儿都是唱压轴大戏的,放心吧,肯定有大显身手的时候。”
“大帅,都安排差不多了,那我们空军该干什么啊?”冯庸也急着问道。
张廷兰顿时哈哈一笑:“空军的担子最重,我们除了潜艇之外,想要对付日本的战舰,空军就是最大的王牌,你们要配合海军作战,把山海关到营口之间的海岸,保护起来,不能出一点差错。”
张廷兰说着,又拉着冯庸,转到了沙盘的对面,用手指了指鸭绿江,然后笑道:“在新义州和丹东之间,有一条鸭绿江大桥,是朝鲜和东北的咽喉之地,开战之后,就要集中轰炸机,把桥炸断,防止朝鲜日军攻入东北。”
冯庸一听,也是恍然大悟,笑着说道:“大帅放心,空军绝对完成任务。”
张廷兰分兵派将之后,所有人都去准备了,只有蒋方震和杨宇霆还留在了会议室之中。
“拙言,中日之间早晚必有一战,不管是早打,还是晚打,我都有信心,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蒋百里鉴定的说道:“中国上下传承五千年,比这危险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但是我们都挺了过来,这次也是一样!千言万语,只要坚持下去,日本人必败。”
听到了蒋百里说这话,张廷兰也十分感慨,或许在另一个时空里,正式基于这个判断,蒋百里才写出了国防论,万语千言,只告诉大家一句话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百里兄,我们手上的条件已经太好了,几乎什么都能自产,没有理由拼不下去,想让我向日本低头,那是痴心妄想!”
张廷兰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鱼死网破。就在奉军做好了战斗准备的时候,日本东京也在激烈的争吵。
由于远东战斗的问题,首相原敬屈从奉军压力,从远东退了出来,白白浪费了巨额军费,而且坐视远东落入了奉军掌握。这杯日本人视为明治维新以来,最大的外交失败。
激进的中下级军官并不在乎日本政府的艰难处境,他们把责任全都推给了原敬,称原敬为国贼。当然军部也有意纵容,他们想除掉原敬,然后借机扩充军力,就这样这位首相成了替罪羔羊,被人在火车站暗杀。
原敬算是日本首位平民首相,他的死也激化了日本政坛的矛盾,宪政势力对藩阀政治感到了极大的厌恶,两派争论不断。
而且这个关头,日本的太上皇,元老山县有朋也死了,这样日本政坛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局面十分混乱。
因此得到了金刚号和雾岛号被击沉的消息之后,日本政府陷入了慌乱之中,他们首先的反应就是严控舆论,然后进行闭门磋商,拿出一套行动方案来。
新任首相高桥是清主持了内阁会议,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陆军大臣田中义一全都极力主战,而且要求日本政府立刻对中国宣战,动员全国的力量,消灭奉军,顺势占领整个中国。
他们也代表了军部的态度,可是内阁之中也有不同的看法,高桥是清就是一个代表,他从明治维新以来,担任过日本银行总裁,又多次出任大藏大臣,是日本少有的财政专家。
他当然也主张对外扩张,但是对于超出日本国力的蛮干行为,还是非常反对的,尤其是此时的日本,由于出兵远东,元气还没有恢复,另外和美英之间海军军备竞赛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日本建成了长门号之后,又倾全国之力,建造吨位更大加贺级战列舰,以及天城级战列巡洋舰,这都是在烧钱。而且由于将巨额经费投入到了海军,陆军的装备迟迟没有更新。
奉军在对俄战斗之中,大量使用重炮,坦克等武器,日本人陆军也要生产,可是由于资源不够,一直被拖延着。
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进行全面战争,非常不切实际,高桥忍不住说道:“帝国的财政吃紧,而且列强刚刚经过大战,肯定不会支持帝国扩大战争的行动,我认为宣战有些不妥。
“啊?”田中义一顿时就大怒起来,山县有朋死了,他就继承了老东西庞大的政治资源,说话的分量和以往大不相同。
“首相,难道你认为帝国沉没了两艘主力战舰,还要不声不响么?”
“当然不是,我只是反对对中国宣战,就像日清战争的时候,我们的对手是北洋,而此时我们的对手是奉军,实在没有必要把整个中国都牵涉进来。”
正在两个人争吵的时候,外相内田康哉突然说道:“打仗并不一定要宣战,我们就以惩罚奉军的名义,采取军事行动,如果顺利,我们就宣战,如果国际局势不利,我们就把战斗限定在满洲境内。”
内田的办法听起来有点异想天开,不过也不失为一个路子,反正日本人已经习惯了不宣而战,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全都是如此,再来一次,也没有什么负担。
很快日本内阁达成了一致意见,战争机器也运转起来。外相内田康哉发表了措辞强硬的演说,指责奉军卑鄙无耻的偷袭日本战舰,日本帝国采取军事行动,果断的教训奉军。
各国的观察家都在注意着远东的局势,日本终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虽然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但是好在没有宣战这两个最要命的字,或许还有挽回的机会。
外交官们做着最后的斡旋,而军队已经开始了备战行动,就在这个时候,一颗火星突然掉到了中日之间。
韩朔是一名新近加入奉军的士兵,他所在了的边防部队正好负责图们江沿线的巡逻工作,他正和其他士兵从张鼓峰上快步走下来,正在此时,远处突然出现了几个行踪诡异的朝鲜人,已经进入了中国一方的阵地。
“什么人,站住!”
两个朝鲜人一见被人发现了,转身就跑,韩朔猛地一扣扳机,其中一个应声倒地,脑袋上面出现了一个大窟窿,血水汩汩流淌。
另外一个还想要逃跑,这时候其他战士也追了上来,连开三枪,这个朝鲜人也倒在了地上。
第六百四十三章 战盖州
张鼓峰是中俄边境间的小山峰,海拔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南,图们江左岸,中朝俄三国分界点的土字碑(边境的界碑,碑上写有“土”字)的西北方不到5千米处。
当初满清和沙俄签订瑷珲条约的时候,这里属于中国的领土,但是俄国人玩了一个花招,私自改动了俄文的条约文本,将这里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张鼓峰以北2千米处另有一个小山峰,称为沙草峰,海拔张鼓峰东侧是南北长条形状的哈桑湖,西侧是图们江边小平原,南距防川村1。5千米。
别看这里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却关乎重大,张鼓峰是海参崴的屏障,同时还扼守图们江入海口,是中国钉在日本海的一颗钉子,战略价值惊人。
原本这里是中俄日三国博弈,但是自从远东帝国成立之后,俄国在远东的地位,已经被奉军取代。海参崴已经被奉军租借,张鼓峰也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奉军在这里修筑了堡垒,扯上了铁丝网。
日本人同样清楚这里的价值,因此也垂涎不已,他们打着朝鲜人要到张鼓峰祭祖的名义,让间谍化妆成朝鲜人,不时过来刺探情报,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此时中日之间剑拔弩张,韩朔再度发现了行踪诡异的朝鲜人,当然不会放过,他们将这两个家伙全都击毙。
在他们的衣兜里面,发现了几张纸,上面正好画的是张鼓峰附近的地形,这两个家伙是日本间谍无疑。
枪声打破了宁静,对面的日本人也被惊动了,一个小队的日本兵快速向张鼓峰冲了过来。韩朔他们人数处在劣势,只能退回张鼓峰阵地,一面和日本人交火,一面向上级报告情况。
开火了!
这个消息像是一颗重磅炸弹。落到了所有人的头上,负责图们江防线的正是秦威,他此时刚刚下了飞机,就接到了前线的报告,看到了这份报告,秦威也是大吃一惊。
在战斗部署的时候,唯有张廷兰注意到了图们一线。并且预言可能有冲突发生,结果事实果然如同张廷兰预言的那样。和日本人的陆上第一枪没有发生在奉天,也没有发生在辽南,偏偏就出现在了小小的张鼓峰。
到了这时候,秦威也不得不佩服张廷兰妖孽一般的预见能力了,这哪里还是人的思维啊!
其实秦威不清楚。张廷兰之所以注意这里,也是因为历史上曾经有过张鼓峰事件,才让张廷兰比别人多想了一点而已。
不过秦威可不知道这些,他对张廷兰的迷信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马上调一个营上去,给我死死守住张鼓峰,沿线部队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应付日本人的攻击。”
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军队动作相当快,休假的士兵回到军营,武器下发,缺额补齐,粮食军需源源不断的运来,士兵们进行着临战动员,构筑防御工事,修建临时机场。
各地的民兵动员起来。运输物资,抢修桥梁和道路,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奉军的动员体系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而此时张鼓峰的战斗也到了最激烈的时候,日本人攻击部队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一个大队,他们强渡图们江,利用火炮掩护。向张鼓峰发动了猛烈的突击。
枪炮声响成了一团,一团团黑烟在狭小的高地上面腾起。韩朔已经连续在张鼓峰驻守了两天,最初的一个班的战士,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坚持。其他人不是牺牲,就是由于受伤,送到了后方抢救。
日本人再度从下面冲了上来,严谨而又死板的三道散兵线,如同波浪一般,向着山上涌了过来。
“快,子弹!”
机枪手沙哑的声音在喊着,哒哒哒,哒哒哒,马克沁重机枪发出了急促的声音,日本热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扫倒。
韩朔的枪口对准了一个冲在最前头的军曹,啪!一颗子弹准确的钻透了他的脑袋,山坡上面又多了一具死尸。
双方的拼杀越来越进入了白热化,但是这只能算是整条战线的缩影。自从张鼓峰发发生了交火之后,日本人也知道,此时唯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战斗!
此时关东军的司令官正是白川义则中将,这家伙是也是罪行累累,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他任陆军大臣期间,炸死了张作霖,后来他又率领着军队挑起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双手沾满了累累鲜血。
不过他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在1932年,受王亚樵之命,朝鲜人伊奉吉在庆典上,炸死了白川义则,为无辜的民众,铲除了这个刽子手。
眼下的白川义则还是意气风发,在他的手上,有两个完整的师团,分别是第十一师团和第六师团,这两个师团全都是日本常设师团之一,尤其是第六师团,更是日本军中的劲旅。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六师团先后两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们对东北极为熟悉,是白川义则的王牌力量。
自从金刚号和雾岛号被击沉之后,白川义则就清楚,大战不可避免,他亲自着手,制定了战斗计划。与奉军猜测的完全相同,他派遣了第六师团作为主力,沿着南满铁路,发动攻击,目标直指海城。
另外他又派遣了第十一师团的骑兵第十一联队,沿着海岸线攻击,最终目标是丹东,拿下这里之后,就能为驻朝鲜额第十九师团开辟道路,关东军和朝鲜驻军就能连城一片。
战斗计划做好之后,国内并没有传来宣战的消息,让白川义则十分的纳闷,国内的这帮官僚简直就是豆腐做的,怎么面对支那人都没有了勇气呢!
他也不甘心这么等着,所有的部队都进入了一线战备状态,白川还四处搜罗火车和马车,就在他积极筹备的时候,日本国内终于下达了出击的命令,要求关东军按照计划。发动攻势。
虽然没有宣战,但是有了战斗命令,白川就已经非常兴奋了,他拉着第六师团师团长小池安之的手,得意的说道:“小池君,第六师团威名赫赫,铲平支那人。占领满洲,就在翻手之间。”
小池也狂妄的笑道:“大日本关东军兵锋所指,支那人根本不是对手,五天之内,帝国的勇士就会成为奉天的新主人。”
第六师团离开大连之后,一路顺畅。终于来到了盖州,在这里他们终于遇到了劲敌,边防军第一师奉命驻守盖州,两支王牌军队,针尖对了麦芒。
战斗首先在炮兵间打响,率先进攻的日军第六师团集中了48门75野炮、4门刚从国内运来的明治38式120重炮和6门38式150重炮,这也是日本人最大程度的火力。对大清河北岸的奉军阵地狂轰滥炸,当然奉军也不示弱,第一师作为奉军的王牌,拥有一个重炮营的配置,十二门152重炮,对日本人展开了猛烈的还击。
在火炮数量上奉军虽然不占优势,但是性能上大大压过了日本人,对轰之中。日本人的炮兵阵地不时涌起一团火焰,火炮就被奉军炸成了碎片,炮兵也瞬间蒸发。
不过在这场炮战之中,日本人还有杀手锏,两艘老式的装甲巡洋舰,率领数艘驱逐舰也利用舰炮狂泻炮弹。两艘主力舰上的254毫米炮弹声势惊人,每次落下都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弹坑。短短几分钟内大清河近海一侧的阵地就被炸得七零八落。
对第一师士兵来说,应付舰炮还是一个难题,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空军,或者是水下的潜艇。能够将这些该死的军舰送到海底。不过在他们完蛋之前,士兵们只能被动的削弱舰炮的伤害。
张贺年亲自布置防线,大副减小近海一侧的固定阵地数量,利用多层次和纵深尽量拉散敌人的火力密度,战壕挖掘时加大锯齿状凸出部位的厚度,这样即使有几枚炮弹落入战壕,冲击波也会被堑壕阻挡,不会出现一枚炮弹炸死上百人的惨剧。
在真实的战场上,所有的战壕都是弯曲的,而不是一些草率的影视剧中的直线。一旦阵地修成了直线,一枚炮弹落下,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只有锯齿形状的,才能够削弱炮弹的杀伤力。
另外虽然奉军的轰炸机被调到了鸭绿江一线,但是盖州还有不少侦察机,不断的巡逻,所以日本海军也无法升起观测气球,大部分炮弹都砸到了无人的空地上,除了听响,并没有什么杀伤力。
轰击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日本海军才开始调转炮口,对准盖州城,面对城市时舰炮充分发挥出了威力,无论是254毫米还是120毫米,甚至是76毫米只要落下必然会导致附近建筑倒塌,尤其是主炮,一枚炮弹下去往往几幢或十几幢房屋都被夷为平地。
不少没有来得及撤退的百姓全都受到了波及,炮弹炸碎了他们的家园,巨大的火舌吞噬了一切。不过好在奉军提前做了准备,将主要的机关,学校,工厂,企业全都搬了出来,轰击只是杀伤了一些平民,并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小小的盖州城根本承受不住多少轰击,很快全城都笼罩在了黑烟之中,火光滚滚,吞噬着一切。不过舰炮到底不是陆军炮,炮弹有限不说,每次发射还会磨损炮管,原本军费就捉襟见肘的日本海军在摧毁了盖州城能看见的大部分目标后,就留下了几艘驱逐舰掩护主动撤走了主力。
其实这也有忌惮奉军潜艇的因素,因为天色已经黯淡下来,在浑浊的海水之中,还不知道有没有奉军潜艇在隐藏,因此他们完成了支援任务之后,就匆匆离开。
虽然舰炮上日本军队占据绝对优势,但在陆军炮兵上奉军却更加主动,随着战斗的进行,奉军又调来了八门122毫米炮,另外还有两门240毫米炮。
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奉军在炮战之中,已经渐渐的获得了优势,张廷兰在陆军建设的时候,完全秉承了大炮至上的理念,尤其是能够自行生产火炮之后,奉军爆炮兵的力度是不遗余力的。
火炮按照不同的射程口径,梯次配置,能够让杀伤效果大幅度增加,相比日本人将所有大炮排成一线的做法,奉军无疑要高明许多。
在掩体之中,小池安之注意着前线的情况,他也看到了炮兵打的十分辛苦,不过他并不在意,日本的炮兵早就需要加强了,不过由于经费都投到了海军身上,因此陆军就只能守着日俄战争的九装备过日子了。
不过这一次就是一个契机,他要让日本政府明白,战争还是要看陆军的,小池对着身边的人说道:“给第47联队下命令,让他们从左翼冲击支那人的阵地!”
第六百四十四章 血肉磨坊
为了拿下盖州,日本人派出了两路部队,第47联队从左翼迂回,攻击盖州外围,而第十三联队,则是沿着南满铁路,直线攻击,直扑盖州城内。
靠近海岸一侧,奉军的阵地早就被炸得七零八落,还没等士兵们重新整修,日本人就已经冲了上来。面对汹涌的日本人,奉军也早有准备,张贺年在设计防线的时候,就挖掘了三道深沟,直通海岸线,等到日本人发动攻击的时候,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炸药引爆,然后将海水引进来。
每一条沟都足有六米宽,两米深,灌满了汹涌的海水之后,凭着日本士兵矮小的个头,想要突破并不容易。
他们冲击的速度被遏制之后,奉军火力上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你,迫击炮,轻重机枪,掷弹筒,全都向日本人招呼过去,不断有日本人被炸得四分五裂,变成一堆烂肉。
听着他们哭爹喊娘的哀嚎,士兵们格外解气,战斗也越发的卖力气。不过在另一个方向,可没有海水助阵,奉军和日本人进行了实打实的血火交锋。
日本人派出的是第十三联队,这些士兵全都是从熊本招募来的,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不只出刁民,还出精兵。熊本历来都是日本人最艰苦的地方,但是这里的人也最凶悍残忍。
他们不顾一切的向盖州城中冲了过去,此时的盖州城已经变成了一个瓦砾堆。奉天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盖州这种小地方,还都是土坯房居多,没有多少钢筋混凝土建筑。根本扛不住大炮的轰击。
特别是海军炮的强大威力,更是让盖州变成了废墟一片。不过这些废墟也给奉军提供了防御的便利。从瓦砾堆的藏兵洞之中,涌出了大量的士兵,他们各自寻找掩体,做好防御准备。
“散开!散开!”马岗大声的喊道:“三人一组,机枪和掷弹筒为中心。”
第一师经过了远东之战的淬炼。士兵们早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服从习惯,而且动作也相当麻利。很快一个团就按照三三战术要求,编为三百多个战斗小组,他们藏在弹坑、水沟、瓦砾甚至臭气熏天的猪圈里。
只要能利用起来的掩体,全都被充分挖掘出来,而且每个小组并不是孤立作战的,他们互相交错。形成了无数个可互相支援的三角型。无论是日本人从哪面发动攻击,他们都会遭到两面火力的痛击。
马岗选了个大弹坑,这里可以清晰看到城南大门。十分便于防御,而且和德国士兵交流战场经验的时候,马岗还知道,在战场上。同一地点,被大炮连续命中的概率并不高,在一战之中,欧洲的士兵也有这个习惯,他们会躲在前一个弹坑之中保住性命。
弹坑四周已经被房屋倒塌的瓦砾堆砌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当他带一个机枪组刚清理出射击视角,南门外面已经响起了密集的枪声。第十三联队向着城中发动了疯狂的冲击。
他们高喊着口号,脸上非但没有害怕,还写满了狂热,这是他们第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前两次日本人都大获全胜,一跃成为了列强,此时他们也要复制奇迹,给日本带来无上的荣耀。
可是他们不清楚。这次的对手和前两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周贺是一名狙击手,就在一年多之前,他还是一个普通的猎户子弟。加入奉军之后,他的射击天赋被发掘出来,田牧十分欣赏他,手把手的向他传授经验。
这次是周贺首次登上战场,他的枪口已经锁定了一位少尉。谁让这家伙没事炫耀自己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呢?指挥就指挥吧,非要举起刀来几句“大日本帝国”“帝国勇士”之类的废话,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不弄死他。就没有天理了。
实际上奉军的一线军官都已经取消了明显的军衔标识,就算是张廷兰亲自到战场视察,也只穿普通的军装,而且严禁士兵向他敬礼,更不准围拢。随着枪支的准确度越来越高,谁也没有活腻歪,跑到了战场上,还大摇大摆的喊着我是关键人物,那不是找死么!
不过显然鹤立鸡群的日军少尉不懂这个道理,正在他拼命冲击,沉浸在天下无敌的迷幻之中的时候,一枚子弹穿过了他的脑袋。如同一只正兴高采烈打鸣,却被猛然扭断了脖子的公鸡,带着碎裂的脑袋倒在了士兵中间。
鲜血混合脑浆的惨烈画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