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奉系江山灰-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芝贵现在可没有什么钱啊!”老张早就把段芝贵给架空了,什么也没留给他,不过老张突然眼前一亮,他也想到了张廷兰的如意算盘:“你是逼着段芝贵动用军饷啊。”
“没错,现在段芝贵手上只剩下袁世凯发来的军饷,您主动表示二十七师和独立旅可以少要一点,都先给大总统,段芝贵多半就会把二十八师的也扣下,那时候冯德麟再打着闹饷的名义,驱逐段芝贵就可以了!”
老张欣慰的点点头:“行了,你算是暂时保住了那匹马,要是以后办事不力,我一样会没收的!”
计划虽然制定了下来,但是张作霖也知道绝对不能当出头鸟,还要静心等待时机,奉天上下陷入了怪异的安静之中。
不过张作相的府上可是鸡飞狗跳墙,自从流光到了府上之后,家里面大大小小都把眼光放在了这匹神骏的汗血宝马上面,不过流光大爷的脾气也够大,稍微不顺心,就暴跳如雷,喂料的吓人被他踢伤了两三个,张作相的几位姨太太想要看一看,差点被流光给咬伤,从此之后大家都知道这匹马不好惹,尽量都躲得远远的。
不过张廷兰这个主人可不能躲开,还要主动送来最好的草料,流光勉强有点良心,对待张廷兰还不错,虽然也偶尔耍耍小性子,但是总体上还是听话的,如果顺心了,还能让张廷兰在马背上骑一会,不过别指望它能走一步。
“我也知道府上地方小了一点,过一段时间,我在外面买一处庄园,到时候你就能在里面随便玩了,撒着欢跑,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流光似乎听懂了张廷兰的话,眼神有点不一样,主动用着大脑袋蹭了蹭张廷兰。
一连陪了几天,和流光的感情直线上升,正好这个时候蔡锷在云南发出了讨袁通电,宣布云南独立,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华大地为之震动,张廷兰一直等待的倒段时机也到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 超市陷阱
东北人讲究猫冬,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地面早就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天气贼冷贼冷的,一阵阵的西北风吹着,仿佛能穿透衣服和血肉,直接吹到骨髓里面一样,而且现在的冬天比起后世还要冷很多。
张廷兰也不得不弄了一身貂皮袍子,把身体全都裹了起来,脑袋上扣着狗皮帽子,脚下是厚厚的棉鞋,就这身打扮,往镜子前面一站,哪里还是潇洒少年,活脱狗熊成精。
“狗熊就狗熊吧,总不能为了风度,拿小命开玩笑吧!”张廷兰穿戴好了之后,坐上马车,直奔北市场。
张廷兰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就把北市场视作破局的关键点,事实也的确如同他估计的一样,随着北市场的成功开发,越来越多的奉天商人主动加入张廷兰的战车,一直到组建实业团,掌控官银号,奉天商界彻底归附到了张廷兰的门下。
目前兴业公司,实业团控制了奉天的大小商行,掌握着主要的几家工厂,又把持了金融,手中的实力已经相当雄厚。当金融和实业结合到一起之后,其实一个财团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张廷兰想要打造的就是奉系财团。
有了强大的财团支撑,奉系才能发展的更好,这一点江浙财阀和黄埔系的结合,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所以张廷兰格外重视奉天的商业发展,不论多忙,都尽可能的和刘书成,乔瑞轩等人保持联络,了解最新的情况。
“张少,就知道您会过来,早早的就候着了。”
“老刘太客气了吧,我就是随便转转。现在各处的生意怎么样?”
“很不错了,比以前强太多了。”刘书成笑着说道:“张师长变成了张大帅,咱们发展的阻力一下子就没有了,以前官府总来找麻烦,现在官府的人主动给咱们帮忙。王厅长又在整顿治安,就连兵痞都少了不少,没有了这些盘剥勒索,生意做起来就容易很多了。”
刘书成笑着说道:“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在各地收购粮食,今年奉天不少地方都遭灾了,只怕明年粮价会上涨不少啊。”
“上涨多少。咱们也不能赚这个钱,如果有人囤积居奇,还要果断出手,平抑粮价。”
“张少,您放心吧。我们都不是鼠目寸光之辈,奉天工商业好不容易有了发展的希望。哪能自掘坟墓啊。听说您在辽阳搞了一个以工代赈。明年就有八万多农民开荒屯田了?”
“没错,现在正在选定屯田的地块,筹备耕牛种子之类的东西,开春就开始大干一场。”
“开荒好啊,开荒之后,就有了自己的粮食来源。要是再有什么水旱灾害,粮食减产之类的,咱们也不用害怕了。”
刘书成说出了张廷兰开荒屯田的一些打算,什么时候都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这粮食就是一个社会的定海神针!
目前东北地广人稀,粮食压力比起关内小很多,但是张廷兰很清楚,东北接下来肯定要大量从关内移民,还要发展工业,城市人口也会飞快增长,粮食需求会增长的很快,如果不前提做好准备,很有可能就出现粮食危机。
“老刘,你有兴趣组织人手开荒么?”
刘书成一听苦笑了一声:“张少,您别见笑,我虽然经商致富,现在又跟着您投资工厂,但是这心里头总觉得还是土地踏实可靠。”
张廷兰点点头,看来王永江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国人观念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轻易很难改变。
“老刘,我不反对投资土地,但是我坚决反对单纯靠着地租食利的地主。这次我准备参考外国的农场模式来搞,你也可以观察一下,收益会高出地租几倍不只。”
“张少您从来就没有错过,我一定向您取经学习。”
如果不能遏制这帮人对土地的冲动,那就让他们当农场主,总比当地主要好,这就是张廷兰打的如意算盘。
有些事情,让刘书成这种民间力量来办,会比政府容易很多,如果这帮人真能有建农村的热情也不错。东北地区在后世生活了一亿人口,粮食还有富余,就算粮食产量比后世低,但是东北养活三五千万人不成问题,现在三省一千万出头,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要是大量出现农场,必然会出现劳动力缺口,这些商人自然会主动从关内引进劳动力,这不正好能够增加东北的人口数量么,移民实边也是下一步奉天要做的事情,官方和民间合力,产生的效果一定很不错。
“老刘,如果办农场,不会只生产粮食,还会种植黄豆,发展榨油厂。”
刘刘书成眼睛顿时就瞪圆了,呼吸甚至有些急促,死死地盯着张廷兰,不可置信的问道:“张少,您是准备抢日本人的饭碗啊?”
“是日本人抢了咱们的饭碗,黄豆利润有多高谁心里都有数,就连西方都要从中国进口,结果加工出口全被日本人把持了,坐视一块肥肉落到了日本人的嘴里,那都是奉天老百姓的血汗,眼睁睁看着被日本人抢去了,谁能甘心啊!”
刘书成点点头,说道:“张少的打算我明白了,不过这种事情不是商人能说了算的,必须要政府能够顶住日本人的压力才行。
“嗯,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前期的布局,首先我们手上要握有黄豆生产基地,有充足的货源,第二步是建立起新式的榨油厂,机器和技术可以向美国引进。等到时机成熟,咱们就利用葫芦岛或是营口等地,直接对外出口大豆,在北市场还要成立大豆交易中心,完全这些布局之后,最后再把黄豆出口利润全部夺回来!”
张廷兰早就想过要拿下大豆的利润,只是日本人死死把持,下手太困难,因此筹划了许久,想出了这么一个迂回前进的办法,从种植开始,将产业链慢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再和日本人进行决战。
而且到了那时候张作霖差不多已经是东三省巡阅使了,手握大权,也有了和日本人周旋的本钱。
“张少,既然您下定决心,我们当然马首是瞻。这两天民生百货正式营业了,张少想不想去看看?”
这个民生百货乃是北市场最先建成的卖场,也是北市场吸引人气的关键,张廷兰也参与了规划,他的设计一改以往中国商铺窄小的格局,参照后世的超市样式,建筑宽敞高大,货架也都整齐卫生,工作人员也都统一着装。
总之张廷兰提了一堆建议,还不知道他们会怎么落实,现在刘书成突然提起来,张廷兰笑着说道:“老刘,主动邀请我去,只怕生意不错,你想要显派一下吧!”
“张少,你这是倒打一耙啊,民生的设计方案都是你提出的,我们按照你的指示办事,有功劳也是您的!”
张廷兰也笑着说道:“既然如此,就去看看。”
他们离开了兴业公司总部,直奔北市场,从大西边门出来,道路就已经拓宽了一倍多,全都是柏油路,为的就是方便前往北市场。
一路上越走人越多,有人赶着马车,也有老百姓推着独轮车,络绎不绝,大部分人的推车上都装满了米面油盐等等东西,还有的车上放着鞭炮春联。
“老刘,这时候就开始买年货,未免有点太早了吧?”
“不早了,还有一个月出头就到了年关了,一年到头,家里的老老少少就盼着这天呢!再说了这年货可要早点置办,要是到了年根底下,买不着了怎么办啊?”
刘书成笑着解释了一下,张廷兰也点点头,他也想了起来,在前世小的时候家里人也是早早购买年货,什么都准备好。只是后来东西越来越丰富,根本不用着急,什么时候买都一样,或许就是因为不急迫了,也没有期待感,年味才淡了吧。
“这位少爷一看您就是大户人家,不用操心这些琐事,升斗小民可不一样啊。”黄包车夫笑着说道:“就在三天前,民生百货正式开业了,宣布十天之内购买年货给打九折,奉天老百姓都被惊动了,这些天多少人都往民生跑。”
张廷兰一听这个车夫提到了民生百货,就笑着问道:“光是便宜可不成啊,要是东西不好怎么办?”
“这位少爷,开业当天小人就去民生转了一圈,当时我就借了钱,买了一堆年货回家。民生的东西样式齐全,楼上楼下走一圈,什么都买好了。价钱本来就比外面低了一成多,还给打九折,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谁能错过啊,这不大家都过来了,听说外地不少人都被惊动了,准备来民生置办年货呢!”
说话之间,张廷兰已经到了民生百货,离着老远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涌进涌出,已经是人满为患,为了保证基本的秩序,甚至要调动大批警察前来维持秩序,张廷兰也没有想到生意会这么好,简直像着火一般,不过这也带来了麻烦,想进去实在是太困难了。
“张少,咱们也别在正门和他们挤了,从后面进去吧!”
刘书成领着张廷兰从后门进入了民生百货,刘书成随手拉过来一辆专门设计的购物车,笑着说道:“张少,按照你的建议,我们弄出了这玩意,您还别说,推上了这个购物车,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的就多买点东西。”
张廷兰也注意到了这些看起来不大,但是容积惊人的购物车,脸上露出一丝得意,这就是超市的陷阱之一!
第一百三十二章 北洋兵
超市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绝对不是把商品简单的罗列在货架上就可以了,可以说处处都是学问,购物车就是一例,看起来并不大,但是由于底盘特别低,其实容积相当可观,因此就算购买了一堆东西,往往也填不满购物车的底部。
这就给制造了一种假象,促使人们购买更多的东西,而且购物车还给小孩子留下了坐着的空间,这就让大人可以放心购物,要不然小孩子闹起来,大人就会不得不提前离开。把小孩子放在了车上面,这些小孩子非但不会嚷嚷着走,还会把购物车当成一件新鲜的玩具,人们在超市逗留的时间就延长了。
而且本身车就要比篮子之类的东西轻松,因此装再多的东西,人们也不会感觉到沉重,潜意识里总会认为买的不多,实际上当人们推上轻松便捷的购物车的时候,就已经掉入了陷阱之中。
张廷兰也把这种购物车利器弄了出来,由于使用铁价钱太贵,车身采用了竹子,用起来一样轻便结实。
“张少,这购物车可是个好东西,大半的顾客都会不知不觉的多买不少,特别是现在都在置办年货,谁装得多,就证明谁家的年货齐全,谁脸上就有光彩。开业以来几天,就一直人满为患,每天都能卖出去上万块大洋的东西,不只是普通老百姓,就连不少富户也都跑到民生买年货,他们一家就顶上了几十个普通家庭啊,说实话就指着他们赚钱呢!”
扣除各种成本,每天的纯利润也有五六百大洋以上,看目前的情况,还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超过一千块大洋不是问题,一年下来就有几十万的利润,几乎可以养活一个师的部队。
原本张廷兰还向张作霖保证,开发北市场至少能拿到百万以上的利润,现在算起来,光是税收每年就能超过几百万,现在看起来当初是严重低估了北市场的潜力。
“老刘,如果可能,我建议能把民生的模式推广下去,在北市场就先建立起三家。有了竞争,就会不断完善自己,推出的商品也会越来越好,吸引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另外你们还要做好准备,要在别的城市也建立起类似的市场。可以叫做民生的分店么,把网络铺开。规模大了。进货也容易,抗风险的能力就强了!”
张廷兰的打算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参照后世的连锁超市模式,建立起奉天的物流网络。不过刘书成却摇了摇头:“张少,能推广开倒是很好,不过现在有两大难点。第一就是当地的阻挠,第二就是商品的供应。”
说话之间刘书成带着张廷兰已经走到了民生百货的内部,里面到处都是拥挤不堪的人群,他们不断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货架旁边还有专门的导购员帮忙指点。很多民众并不识字,即便是有了价签,他们也不能完全弄明白,必须有人帮忙。另外不时还有警察巡逻,避免有偷窃发生,正所谓穷生奸计,富涨良心,在老百姓普遍贫穷的情况下,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当然由于雇佣大量看管的人手,增加了不少运营成本,最开始刘书成他们很反对这种购物模式,他们希望的是在每个货架都安排专门的售货员,负责收银,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偷窃。
不过张廷兰认为顾客消费习惯是可以培养的,而且统一付款的模式,能营造出更轻松自由的购物环境,就算有些人会偷窃一些,这点损失也完全可以承受。
从运营以来的情况发现,张廷兰的判断还没错,中国是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守规矩的,民生百货的价钱已经十分公道了,真正会下手偷窃的并不多,相反还极大的激发了购物的热情,稍微有点钱的人都会多买不少东西。
“张少,民生百货开业之后,哪点都好,不过就有一点问题,我们把客源都吸引过来了,不少杂货铺,小市场的商贩声音顿时就不好做了,咱们价钱这么低,他们根本竞争不过,只能纷纷关门大吉。”
这一点张廷兰也早有估计,不过他也不想因为照顾那些人,就放弃了发展的机会,北市场的目标是上海的十里洋场,天津的三不管,要把这里建成中国最顶尖的购物中心,甚至是远东的一颗明珠。进而带动奉天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推动新型的购物模式,势在必行。
“咱们的导购员很多都是招募的这些杂货铺的小伙计,那些商贩也转行帮我们运输货物,不过还是会有人失去工作,因此我估计要把民生推向其他的城市,各地的商贩就会率先站出来反对。”
刘书成的顾虑一点错都没有,毕竟任何的变革都会砸了一些人的饭碗,遭到反对也在所难免,这种情况到了后世也是如此。
“拿出一些股份吧,和当地的商人联合起来,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咱们吃肉,也要让别人喝汤,要是还不满足,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这还好办,更麻烦的还在后头。”刘书成和张廷兰有转到了布匹服装的专区,刘书成指着这些布匹苦笑道:“咱们卖的布六成以上都是老宋的纺织厂织出来的,他的工厂既要给列强生产布匹,用来做军装帐篷之类的,又要满足各大绸缎庄,剩余的产能能满足一个民生就有点吃力了,要是再多,他就无能为力了。其他商品也是如此,要是开多了,我担心供货跟不上啊。”
宋仲义自从把工厂搬到奉天之后,各种麻烦事都少了很多,还得到了张廷兰充足的资本支持,很快纺织厂就进入了快车道,有了列强的订单之后,他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剩下的就是全心全意扩大生产。
张廷兰在前一段时间改革了机器局的管理模式,将原来的把头全都赶了出去。开始使用基本工资和奖金结合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热情。
宋仲义把张廷兰这一套全都学了过来,不过他学的更加彻底,直接全部采用计件工资,干得越多,挣得越多,要是工作量达不到标准,直接开除。
他这一套完全是资本模式在运作,一点情面也不讲,一切都已效率为先。要是放在后世。张廷兰一定痛骂他是黑心资本家,不过在这种世道张廷兰不只不能责备,还要去鼓励他这种资本家的发展。
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之后,宋仲义的纺织厂产量提高了一半还多,而且不只是产量提升。连质量也上去了,以往工人在压力之下只是糊弄而已。现在有了金钱的刺激。他们更加重视质量。还提出了不少革新工艺的方法,让生产的布匹几乎不比洋布差。
有了过硬的质量,在加上原料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生产出来的布匹比起日本人的东洋布还有竞争力,工厂前景越来越好。让老宋对于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推崇了,在他的带动下。奉天其他的工厂也陆陆续续进行了改革。
不过就算是产能大幅度提高,面对旺盛的需求,宋仲义还有有些招架不住。
“卖东西的从来都怕积压,还没有人怕订单多。大不了再多购买一些机器,也可以考虑建一些分厂,其他商品也是一样,总之实业团一定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有张少这话,老宋和我都能放心不少啊。”刘书成笑着说道:“不过要采购哪一国的机器我认为需要权衡一下子,这些天就不断有日本人找来,咱们民生百货里面的东西主要都是国货,特别是实业团旗号工厂生产的,这帮小鬼子要求咱们卖东洋货!”
张廷兰一听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这帮日本人真是阴魂不散,看到利益就想插手。
“张少,我也恨透了日本人,不过咱们还没有足够实力和他们撕破脸啊。尤其是咱们向俄国出口商品,还要通过南满铁路,我的意思是向日本采购一批机器,扔块肉给日本人,让他们老实一点。”
张廷兰压了压心中的怒气,别管他多生气,也比谁都清楚,别看自己折腾了几次,日本人在奉天的根基依旧深厚,在大连旅顺还驻扎了大量的军队,这就不是他能硬抗的。
“可以采购一批日本机器,另外在民生百货之中留出百分之二十的份额给日本商品,暂时安抚一下子日本人。不过在采购的机器的时候,一定要把美国拉过来,有美国商人在一边竞争,能把价格压下来,还能保证进口机器的质量。”
其实购买一些机器无所谓的事情,毕竟奉天发展工业也要从外国引进机器和技术,日本人不是好东西,西方列强也是如此,要是能让他们互相制约,对奉天其实是好事情。不过张廷兰最担心的还是日本对奉天的持续关注,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要是被日本人盯死了,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了。
看来还要给日本找点麻烦,牵扯一下他们的精力,为奉天的发展赢得时间,可是现在手上可用的牌的确不多,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打击牵扯日本人的精力呢?张廷兰不住的思量。
这时候他已经和刘书成已经逛了大半,最后来到了肉类和蔬菜的区域。其实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所谓的年货最主要的就是吃,无论多么穷,都要包一顿饺子,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这才有年味。
因此过来卖肉的人络绎不绝,从热河蒙古运来的鲜嫩牛羊肉,还有本地的大肥猪,鸡鸭鹅之类的一样俱全,而且全都拾掇过,看起来十分干净诱人。
另外一面还摆着不少的蔬菜,不过种类就相对单调了,只有白菜、土豆、萝卜之类的,最多还有一些干蘑菇,这也是超市吸引人的一个窍门,将商品都摆在消费者的面前,任由他们挑选。
这些消费者能够用手触摸要买的东西,就能极大的激发他们购买的热情,眼看着一个中年妇女买了肉之后,辗转了一会,又把一只鸡装进了购物车,显然这种销售策略又起了作用。
正在此时,突然外面在收银台的那面传来了一阵吵闹之声,不少保安和巡逻的警察都跑了过去,张廷兰他们也被惊动了。
在刘书成还有几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