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得这些青壮代劳,故此耶律大石大军完全不用的担心后勤问题,只大军一个劲地每日行军便可。
  无非是前军每日凌晨出发,日落入营休憩。后军晌午上路,日落之后尚且需要再赶两个时辰的路,这才能入营休憩。
  一般说来大军少有夜行,那也是指前军。实在是前途情况不明,万一陡然便同敌军撞上。
  如今后军夜行,那自是无妨。一则此地只有云中府内有得二百金兵为守,其余诸州县都是无政府状态。二则大军连续不断,行进路途周围早在白天就已经为哨探密密查探过,即便有几股毛贼土匪,见得如此稠密的斥候,自知大军已至,早已经远远避开了去。
  至于夜行会不会迷路,那更是不用担心。
  前面数万大军行进,早已经将道路踩得稀烂,后军只需要根据这些印迹前行便可。
  有得如此安排,耶律大石大军每日间陡然能前进得一百二十里,而士无疲惫之态,军无倾覆之虞。
  当下耶律大石心服口服,还好当日未曾跟王贤弟打赌,否则又是惨不忍睹。
  于王叶而言,此事却也十分简单。后世赵家人出行之时,便是如此派出大队人马先行打前站,更有甚者沿途还要戒严。如今王叶不过是将这一套借过来一用罢了。
  当初大军尚且未到奉圣州,便有探马探得金人大军西去,如此说来金人已在耶律大石大军前面。
  如今这才过得八日,金人这才行进得数百里,尚且未曾到探得天祚帝所在,尚且未同天祚帝交战,而耶律大石大军已经赶完了近千里路途,到得了应州。
  大军陡然到得应州,耶律大石自是大喜,至少眼下便是安全了。
  金人大军于北面看来,应州正为云中府遮挡于南面,自能遮挡金军视线。且此地距离云中府尚且有得三百余里,距离奉圣州更有近千里之遥,饶是金人大军再如何瞎撞,也万万不可能撞入应州府来。
  当初金人于云中府留下二百金兵,非便是留个哨探而已,功效正相当于门铃。
  这一头若有谁领兵攻打得云中府,那一头金主阿骨打便能于月余之后闻听得此讯息。
  既然只吩咐得这二百金兵防守云中府,这些金兵彪悍不假,却也不是傻子。
  如今自己人少,又无军令,谁又肯无缘无故前去屠杀辽人?
  即便见得辽人大举迁来,云中府金兵也只命其每月进贡多少物资前来,其余诸事不管,这也算是一种租借罢了!
  但凡你按时交钱交粮,金人也不肯轻易出得云中府。
  耶律大石大军南来,既然是自永安向南折转,便已经远远避开了云中府。
  故此大军已经到得应州,而云中府金兵犹自未觉。
  当下耶律大石便将大军于应州休整得一日,便将大军藏于此处,复领着近万兵马前往东胜州而来。
  王叶身为军中谋主,乃是耶律大石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自然得跟随前来。
  至于萧后同魔理沙,这一路行来着实辛苦,便为耶律大石留在了应州。
  王叶早早便闻听得东胜州大名,乃是后世金三角一般的地界。这等好地方,王叶自然不会放手,且不管有用没用,先于此地布下一枚暗子再说。
  当下同杨可世一番商议,便将杨可世留在应州以护卫萧后,自己却领着其族弟杨可武同近百宋军士卒前来。
  领着杨可武前来东胜州干甚么?
  当然是让其去从事马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继马扩这个燕山灭金王草寇之后,东胜州大名鼎鼎的快马杨也将横空出世。
  于地理而言,应州在云中府南面,正与宋国接壤。而东胜州则在应州稍稍西北,其正北面便是青冢,正为天祚帝此时藏身之所。
  东胜州南面,却正与夏国接壤。其东南一角,又于宋国西军地盘稍稍相邻,算是三不管地带,平日里便是混乱的很。
  每当有宋人犯下死罪,亦或夏人犯下死罪,甚至辽人犯下死罪,第一逃亡之地便是这东胜州,实在是逃命太方便了,辽人官府前来擒拿,这边一撇腿便入了别国境内,其他两国官府前来擒拿亦是如此。
  当日辽国国势尚盛之时,此地便已经混乱无比,如今辽人国势衰落,此地马贼、山贼之属更是层出不穷。
  当初杨可世等人为王叶所算计,空有家乡而不得归回。如今杨可武等人见得可于东胜州境内为马贼,多少也解了几分思乡之苦,倒是千肯万肯。
  辛兴宗麾下的西军多为混蛋,杨氏兄弟却是奇葩,在西军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主。虽然杨可世未曾出面,有得杨可武的名声在,若要于宋国境内招揽得亡命之徒前来,实在是太容易了。
  如今王叶势弱,杨可武等人又是新近入得马贼这个行当,正需要耶律大石大军扶持,故此王叶也未曾将此事相瞒。
  于耶律大石来说,见得王贤弟光明正大行事,自然也有几分高兴。
  且耶律大石早已经为王叶诸般手段所折服,平日里便只见王贤弟东边下一子,西边下一子,看起来杂乱无端,全无头绪。
  然则待到收局之时,这才察觉当初补下的暗子实为绝妙之举,举手投足间便已将对手置于死地。
  如今既然王贤弟不说,耶律大石也不来问。但凡杨可世等人所求,无论马匹也好,刀枪也好,耶律大石一概许之。


第305章 这军师有点不着调
  却说耶律大石以赫鲁为将,亲领得万余大军入得东胜州,大军尚且未曾来得及休整,便有探子来报。
  当日间金人大军西去,耶律大石虽不敢亲领大军蹑其后,派点探马远远吊在金人大军后面还是没问题的。
  如今事急,便有探子来报,只言金人大军已经近得丰州,距离天祚帝青冢大营已不足百里之遥,只恐一两日内两军便当交战。
  耶律大石闻听得此言,便又赶紧将王叶请来商议。
  如今既然以赫鲁为将,这货自然也得在场。当初赫鲁既为宫室军,又是新领大军来投,其志如何尚且未明,军中机密之事耶律大石尚且瞒着这货几分。
  自此次耶律大石整军一来,赫鲁这货只倾心拥护,且其志早已经为其行其言所证明。
  如今情形便不一样了,为了不冷了这货的心思,也是时候让其渐渐接触高层机密。这也算是赫鲁由中层将领向耶律大石心腹大将转变的一个过程。
  当下三人于中军大帐相会,耶律大石同王叶先后落座,正要招呼赫鲁也相跟着坐下。谁料得这货身为武将,脑子去早为文官那一套所毒害,只持礼甚恭,万不敢于二位面前失礼。
  二人劝得几句,见得赫鲁犹自不肯,便也懒得再劝。
  当下耶律大石便朝王叶开口道:“方才有探子回报,只眼金人已然近得丰州,只恐一两日内必然同天祚帝交手。”
  王叶便开口道:“依林牙之意,天祚帝能防御得金人几日?”
  耶律大石看了赫鲁一眼,这才开口道:“金人只得三万大军,又急扑青冢而来,每日间皆是满打满行进得六十里,如今算来已是疲军。天祚帝麾下有得五万大军为用,又已经构筑得营寨为守,且已经休憩得半月之久,算是实打实的生力军。两军一旦交战,天祚帝若肯据营而守,只要能顶住金人第一波攻击,想来支吾十天半月当不在话下。”
  底下赫鲁闻言一动,似欲要开口,却犹自强行忍耐下来。
  当日间这货便是亲领宫室军精锐,跟随天祚帝前往征讨金人。
  正是护步达岗一役,原本辽人七十万大军已然困得金人二万精锐数重,眼看着此战已无悬念。
  唯有阿骨打这货临死也要拖天祚帝下水,便放着四周敌军不管,只集中所有兵力直冲天祚帝旗阵。
  旁边宫室军自是赶紧横穿防护。
  谁料得金人果然彪悍,竟然连破得宫室军数重防护。
  此时赫鲁正引得三万精锐护卫在天祚帝身侧,见状自然大怒,便欲要亲领大军前来拦截阿骨打。
  谁料得自己大军方动,而天祚帝已引亲卫先逃。
  天祚帝这一逃便把自己给坑苦了!
  当年自己将一腔心思全倾注于麾下身上,训练得一批精锐之中的精锐,若论单打独斗,比起金人来也不遑多让。
  此次自己领着三万大军横出,果然便拦截得阿骨打,双方已经战成胶着之势。
  若再有其他辽人兵马为助,则此战阿骨打必死无疑。
  然则天祚帝这一逃,便引得周围辽军也跟风逃去,结果便是近半个时辰内,自己领着三万宫帐军独抗金人二万精锐。
  若是平日里,赫鲁犹自不惧。
  唯有此次大军全溃,便也影响到了赫鲁麾下军心士气。
  有得这群猪队友帮忙,结局便是赫鲁麾下三万精锐只剩下五千余人。这货见得此状,早已经对天祚帝不再报任何幻想。一则金人封锁得东京道,赫鲁大军无法轻易返回,二则也是不愿再为天祚帝这个昏君效命。
  故此赫鲁只引军于东京道内占据得数个州县,以待天时。
  直到得耶律大石以二千残卒大破十万宋人精锐的消息传来,赫鲁这才引军上路,千里来投。
  如今赫鲁听得耶律大石此语,虽心知天祚帝已为金人吓破了胆,一旦见得金人来攻,必然弃众先逃。当年七十万兵马尚且如此,何况如今只得五万?
  然则耶律大石到底为一军之主,赫鲁又是新近用命,却也不敢开言落了耶律大石面子。
  故此这货本欲开言,却又强行忍耐,且先观望再说。若果林牙久久未悟,到时候再暗中提醒不迟。
  却说耶律大石见得赫鲁此状,心中大笑不已,这人果然是武将体魄,文官精神。便又转头顾谓王叶道:“为兄但忧天祚帝本性难改,又是未战先逃。若果如此,只恐青冢大营连一日也支吾不得。”
  王叶闻言点了点头,以天祚帝的性情,十有八九当会如此!
  当下王叶也不多言,只心中沉吟了一番,便朝耶律大石开口道:“依林牙之意,天祚帝若再度奔逃,又当何往?”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此事何消再说,贤弟既然引得我军前来东胜州,自是算定天祚帝必奔此地而来。且以地理说来,青冢西去正为大漠,前去不得;北面又为阴山,翻越不得;东回又恐遇上金人兵马,天祚帝必无此胆量。”
  王叶讪然一笑,这种引导性谈话说久了,不由自主的便成了习惯。这也是破绽之一,今后当多多注意才行。
  当下王叶便开口道:“林牙可是忧心天祚帝由此地投得夏人?”
  耶律大石点头道:“正是如此!天祚帝既然奔逃,唯恐为金人所察觉,且众必只有数百之数。东胜州东西数百里,天祚帝又只得些许人马,若彼等径自入得夏境,我等又如何察觉得?”
  王叶哈哈大笑,便开口道:“林牙休要忧心,学生已有计较在此!”
  耶律大石便开口道:“未知是何妙计?”
  王叶便朝赫鲁看来,开口道:“林牙一番调教,只不知如今大军战力若何?”
  赫鲁见得军师正有质疑之意,闻言便将胸膛高高挺起。
  耶律大石闻听得王叶之言,面有得意之色,便开口道:“所谓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如今为兄调教得大军近月,又岂是当初模样?”
  王叶闻言大喜,便朝耶律大石开口道:“只不知夏军战力如何?学生正欲要使赫鲁将军领兵一试。”
  旁边赫鲁闻言大惊,如今我军好不容易到得东胜州,不是来接应天祚帝的么?怎么又要攻打夏国了?
  这军师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这种情形说好听点是天马行空,说不好听点便是不着调。


第306章 绝户计
  赫鲁可算是第一次参与这么高层的密议,实在不熟悉王叶这一套。
  耶律大石同王叶打交道的久了,心知王叶此语必有深意,当下稍稍回味,顿时间便反应了过来,只大笑道:“此非贤弟所言之绝户计耶?”
  王叶便点头笑道:“我等忧心天祚帝奔逃夏国,奈何东胜州颇为狭长,我军阻止不得。既然阻止不得天祚帝往投,倒不如反过来行事,设计使得夏人不纳便可。”
  到得此时,赫鲁才明白军师的用意。担心天祚帝逃入夏国,自己这边又无法将整个边境防守住,鬼知道天祚帝从哪里就逃过去了?
  好在天祚帝既然为辽君,自己众人正为辽臣。若果自己这边领军袭击夏人一把,然后转身就跑。夏人遍寻仇人不得,自会将此仇恨记在天祚帝身上,又岂容天祚帝入境?
  停得一停,耶律大石又压低声音道:“此策虽妙!大小之间却着实难以把握。若是袭击的规模小了,夏人不肯记仇又当如何?若是夏人受损过重,索性一狠心诱捕得天祚帝又当如何?”
  王叶便摇头道:“林牙休要忧心,学生尚且有后手在此。”
  耶律大石闻言便看了过来。
  王叶继续开口道:“辽军偷袭夏人,引得两国交恶。一则正要引得夏人不肯接纳天祚帝,二则也可让天祚帝不敢往投。以如今天祚帝情形说来,正为惊弓之鸟。一旦闻听辽、夏两国交恶,且已起争战之事,又如何肯轻易前往投奔?”
  耶律大石听得此语,乃抚掌大笑,便开口道:“有理!待到袭击得夏人后,我等自当将此事于东胜州广为传播,必能吓阻得天祚帝前去。”
  王叶却又接口道:“此其一也!待到我等袭据得云中,正当联宋灭夏,一则取河套之地以自立,二则正要以夏国为诱饵,诱得宋国联手,且败坏宋金灭辽之盟。辽夏两国久未交兵,正不知其战力如何?自当劳动赫鲁将军一番,一试夏人斤两!”
  听得这里,赫鲁已然是叹为观止。自己这种武将还是埋头听命算了,论起勾心斗角,用谋用计,根本不是文官的对手,人家实在是太专业了!
  复听得军师口出“劳动”二字,赫鲁赶紧拱手逊谢道:“不敢!遵令而行,乃末将份内之事。”
  耶律大石闻言稍一沉吟,心中已有了决断,便下令道:“赫鲁听令!”
  赫鲁闻言肃立,拱手道:“末将听令!”
  耶律大石下令道:“且领八千大军,自东胜攻入夏国,夺取浊轮寨数地。沿途不妨大开杀戒,焚毁农田,以激怒夏人。只今日午时出兵,待夺得浊轮寨后,若果夏人出兵反击,万不可恋战,当早早退回。万一夏人应变未及,进退之机,许汝自主。”
  赫鲁领命,转身大步走了出去,前去调拨兵马不提。
  辽国既然为夏国宗主,两国已经百余年未动刀兵;再加之如今辽国已然衰落,对夏国更是没了威胁。
  故此夏国只将精锐重兵集中于宋国边境,意欲借宋辽交战之机,夺去宋国西陲之地。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年夏国同宋国争斗,凭借着国中的精锐马军,倒是十次有八九次便能占据得上风。
  然则自韩琦、范仲淹等人开始,便开始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
  何谓以守为攻?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修堡垒。
  但于宋国境内靠近夏国之处,择险要地形修筑堡垒。一旦夏人入侵,宋人便得借堡垒为防守。
  以往每次入侵都能获得大量战果,如今宋人既然采取了乌龟壳战术,夏人的收获一次比一次少。如此一来,渐渐便没有了东侵的心思。
  宋人采取的却是两步走的战术。
  当初构筑乌龟壳以为防守;待到双方兵锋暂歇,宋人但选择险要地形,一步一步地将堡垒往夏国境内修来。
  事情便这样循环下来。
  一旦夏人来攻,宋人西军便以乌龟壳自守。
  一旦夏人退兵,宋人西军又开始偷偷摸摸往前修堡垒。
  实在是宋人耐性太好了,三五年修得一座堡垒固为可喜,十年八年修得一座也不嫌迟。
  范仲淹退了,种世衡接着修;种世衡去世,种谔继续;种谔去世,种师道继续接手。三代人下来,从未间断,这一修就修了一百多年。
  北宋前期,夏人每次入侵都为了掠夺。到得北宋中期以后,双方的争斗便变得十分简单,总结起来无非七个字“你要修堡,我不许!”
  每次西军巩固得后方堡垒之余,再往前面新修一个堡垒。夏人见状自是不肯,于是发兵来攻,却也不攻入宋国腹内,只阻止你修城。
  而宋人则以后方的堡垒为根据,拼死也要将新城修起来。
  双方或胜或败,然则宋国的堡垒还是一步一步地往夏国境内延伸。虽则缓慢,却十分有效!
  一百多年下来,夏人早已为宋国的堡垒策略封堵于境内,动弹不得。
  同宋人做梦都想夺回燕云十六州以自守一样,夏人做梦也想将边境的宋人堡垒一扫而光。
  当日童贯领西军平方腊,伐北辽,夏人得以乘虚攻入永兴军路,却也没有太多的战果,实在是边境堡垒太多。
  一旦夏人到来,宋人早早便已经财物、人马迁入堡垒之中为守。
  这里插一句,当年圆嘟嘟于辽东修筑堡垒,便是学得范仲淹等人的法子。一则这货只学到了表面,没学到精髓。二则这货名利心太重,欲要速见功效。
  且不说宋人于家门口修城,圆嘟嘟这货跑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修城。但说宋人只耐着性子慢慢来,一修就修了一百多年,反观圆嘟嘟这货,一百年后再见效,于自己又有何益?故此这货也不顾朝廷经济状况,只几年间便修筑得上百城堡。
  要知道宋朝比明朝富庶不知道多少倍,尚且只敢靠地方力量来修,如此便修了一百多年!明朝本来就是烂摊子,竟敢顷全国之力来干这事,几年之内要干成此事,如此岂有不亡之理?
  后人曾言,隋炀帝若肯花五十年来修运河,必定没有李渊甚么事情。同理,圆嘟嘟若肯花百年来修堡垒,也必然没有皇太极什么事情。


第307章 反坑了天祚帝一把
  言归正传!夏人既然将重兵布于东南面,北面防线自然是空虚无比,无非是一些小部族的族兵为守罢了。
  此等族兵连夏主都看不上眼,不肯召集彼等攻打宋人,可想而知又是何等的模样,大概也就类似于后世的民兵。
  如今既然要偷袭夏人,自然不能透露大军的身份。
  当下赫鲁便隐去耶律大石同自己旗帜,只以辽军本色旗为令,领大军越过东胜,直扑浊轮寨而来。
  赫鲁麾下本来就颇为精锐,再加之有得耶律大石一番调教,大军上下已然一心,十分的战力便能使出十分来。
  却说赫鲁午时入得夏人之境,到得晚间便已经攻占得浊轮寨,沿途但见得夏人游牧部落,尽屠之。
  虽得浊轮寨,眼见着夏人尚且未曾反应过来,赫鲁正要激怒夏人,第二日复举兵连下子河汶、暖泉峰数地。
  又过得一日,夏军这才反应过来,便从四处调集得大军前来围剿。
  闻听得探子来报,赫鲁也不恋战,但一把火将这数处烧了个精光,便撤回了东胜州内。
  待到夏军夺回得数地,但见得数处营寨早已是遍地焦炭。复见得附近子民被屠,牛羊被夺,夏军自是大怒。
  这天底下便没有不透风的墙。
  且当初赫鲁正要让夏军知晓此事,故此虽屠杀得许多夏人,却也暗中放纵得许多夏人。
  当下便有夏人牧民前来出首,只言此事乃辽军所为。
  夏军闻言更是怒甚!然则未得陛下诏令,夏军也不敢擅自越境报复,只八百里加急将此事传往兴庆府。
  当初天祚帝于护步达岗一役坑了赫鲁一把,如今赫鲁终于反坑了天祚帝一把,算是打平了。
  却说当初天祚帝驻兵青冢大营,正是自信满满,欲要集天下之兵与金人一决雌雄。
  除了诏命耶律大石、萧干领大军前来汇合之余,又收集得五万大军,即便如此,天祚帝犹未满足,便使使者前来夏国借兵。
  金人兴起乃是这两年的事情,夏主李乾顺虽知辽国处境不妙,虽知得金人已经占据得四京之地,却也不敢想象辽国如此庞然大物,竟然便要毁灭于数载之间。
  以这货想来,辽国再苟延残喘个几十年应该没问题。
  且自宋人于边境修筑得许多堡垒后,宋夏之间攻守之势已异,故此联辽抗宋的政策不可动摇。
  闻听得昔日的宗主国遣使前来借兵,李乾顺虽然心中不愿,却也不得不应付一番。
  至于东南面的精锐,李乾顺自然不舍得借给天祚帝使用。当下便借口路远难及,只于京中搜集得近万老弱病残,又使野利思程为统领,使之与天祚帝使者一同北上。
  天祚帝使者见得此状,也无话可说。人家肯借兵给你已经算是天大的面子了,谁还敢挑肥拣瘦?
  有得这近万兵马已足以交差,故此天祚帝使者也不肯再生枝节,只同野利思程一起领兵北上。
  沿途倒是无事。
  二人只领军一路北上,然则这才到得安庆泽附近,便已经听得前方传来风声,只言辽人大举入侵,杀伤得夏人无数。
  野利思程闻言大怒,便召天祚帝使者前来质问。
  天祚帝使者自是矢口否认,如今陛下大军正在青冢泊附近,距离东胜州也有数百里之遥。至于萧干,这货守着南京道未动,又如何会来到此处?即便耶律大石大军已然西来,且不说耶律大石大军自当往青冢泊而去,不会往东胜州而来。即便耶律大石改了主意,领军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