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良嗣便开口道:“下官原本正忧此事。唯有今日同王承旨一番宴饮,偶然间得其‘寄存’二字,便已有得良策在此。”
  也不待童贯发问,赵良嗣便将今夜王承旨虚报账目的事情尽行托出,且重点强调了王叶的“寄存”之语。当初王叶虽然嘱咐其休要对童贯提及,赵良嗣却打算失信一回。一则恩帅心大,这等小事必然不会放在心上。二则不如此,不足以警示恩帅。
  谁料得童贯听得此语,只叹道:“这数月以来,王承旨虽得官职,却未得朝廷俸禄,只恐囊中羞涩。今夜之事,仲亮且休要传扬。”
  赵良嗣关注的重点却不在此处,闻听得童贯此言,点头应下之余,又开口道:“王承旨此语到底为有心耶?无意耶?以下官之能,尚且看不清此人深浅。日后恩帅与此人相处,当打起十二分心思,且休要让此人诓了去。”
  赵良嗣待童贯颇为忠心,心中隐隐觉得王叶不妥,却又找不到破绽所在,便不得不预先提醒。
  一个枢密院承旨而已,距离自己尚且差了几十级,又能将自己诓到哪里去?
  童贯关注的重点却不再此处,当下便开口道:“这‘寄存’二字到底有何玄机?何以便得万全之策?”
  赵良嗣闻言便知童贯未曾将此事放在心上,不由得暗暗摇头。
  又听得童贯此问,赵良嗣便开口道:“我等所忧心者,正为迎取天祚帝之后,复为金人所探知。到得彼时,金人必定开言索要。且不说朝廷肯与不肯,我等若与之,必为辽人所忌恨;不与,必与金人起纷争。如此有百害而无一利,智者所不为。”
  这话赵良嗣早已经说过,童贯闻言点了点头,开口道:“既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自不可为。”
  赵良嗣却开口道:“只有得此‘寄存’二字,便可兴利除害。若得如此,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身为宦官,注定是无后了,故此童贯除权势外,尚且分外看重身后之名。若果然能灭国擒酋,必定能青史留名。故此童贯闻言大喜,便将身子前倾,凑近赵良嗣身边开口道:“又是如何兴利除害?仲亮可速速说来。”
  赵良嗣笑了笑,便开口道:“既是如此,何不隐而不发?我等且休要将此事禀报朝廷,也休要使他人知晓,但遣精锐潜行北上,但迎取得天祚帝之后,便将其‘寄存’于涿州。如此一来,先手已得。”
  童贯闻言沉吟。
  赵良嗣便继续开口道:“待到金人破得萧干,若彼等未知此事,引大军于南京道内遍寻天祚帝不得,自当引兵退回,我等但以粮草偿之便可。待到金人既退,我等自可将天祚帝献于朝廷,如此大功可得。万一金人得知此讯亦自无妨。金人遣使前来索要,我等亦可暗中将天祚帝献于金人。金人既得天祚帝,其志已满,必不再向我等索要粮草以为报酬。如此一来,我等交好得金人之余,尚且能省下不少钱粮。”
  童贯闻听此言,不由地抚掌大笑道:“果然绝妙!果然正如仲亮所言,有得此‘寄存’二字,顿时便是有利无害。”
  赵良嗣闻言面有得色,如此行事,当是公私两便。
  童贯却犹在击节赞叹:“事成可得不世之功,事败犹能交好金人,省下钱粮。果为万全之策!”


第320章 议事
  昨夜虚报账目,坑了童贯二十六贯,且明知此事赵良嗣必然已经告知童贯,王叶却未曾放在心上。
  如今自己对童贯尚且有大用,休说银钱了,即便自己弄死一名童贯的侍妾,这货也必然不会放在心上。
  到得第二日一早,王叶吃饱喝足,又施施然前来帅府求见。
  一则心知童贯必然已经改口,二来也是催促童贯早日遣兵北上。
  九日之内,耶律大石便当领得天祚帝众人近得居庸关,即便童贯不肯买天祚帝这只猪仔,只遣郭药师假扮天祚帝东来,也得遣兵前去接应。
  要瞒过金人耳目,两边的衔接便得契合才是。
  总不能居庸关外的天祚帝尚且未曾隐去,南京道便冒出一个天祚帝来。金人又不是傻子,到时候两相对照,立马便能发觉破绽。
  自涿州前去居庸关尚且得三五日路程,既然要前去接应,自然是提前出发为上。
  你若是掐着日子上路,万一路上有点什么意外,例如道路崩塌、桥梁冲毁等等,岂不是耽误时间。
  大厅内,童贯正同赵良嗣在议事。昨夜赵良嗣献上万全之策,既然横竖不吃亏,童贯又岂肯放手?
  如此机会,可遇不可求。今日一早二人便在商议调兵遣将之事。
  如今听闻得王承旨求见,童贯也不肯让其久等,便命亲卫将其请入。
  既然这王承旨在自己同耶律大石之间牵线搭桥,作为中间人,自然得插手诸般事物,方才能替双方沟通。故此二人商议此事,也无需相瞒。
  待到王叶入见,便见得赵良嗣对自己的态度比上次好了许多。
  前文便已经说过,此时以礼治天下,尊卑上下分得十分明显。
  唯有赵良嗣这货的职位比王叶高出不少,故此王叶每次入见,这货都是爱理不理,直待到王叶见礼后,这才随意还得一礼。
  此次王叶入得厅来,尚且未曾上前行礼,这货竟然已经抢先点头示意。
  当下三人见礼已毕,各自落座。
  童贯便开口道:“昨日承旨曾言,若果我军不去迎取天祚帝南来,必陷耶律大石于进退两难境地。听得承旨此言,本官辗转难安,只一夜苦思之后,终下决断。”
  说完此语,童贯便提高声音喝道:“正如前议,此次当遣得刘延庆前去迎取天祚帝,另遣郭药师前去假扮天祚帝东来。”
  童贯同耶律大石两边既然再无矛盾,身为中间人的王叶于情于理都得表现出高兴的情形来才是,当下王叶便起身道:“谨遵命!”
  童贯呵呵笑了数声,便伸手朝王叶示意,让其坐下,接着开口道:“此次北上前去接应天祚帝,按理并无危险。本官所虑者,刘延庆同耶律大石两军之间偶起冲突。刘延庆此人性情鲁莽,若果有此事,还请承旨于其中多多斡旋。”
  王叶拱手道:“敢不用命!”
  说完此语,王叶便又接着开口道:“下官于辽地客居已有半载之久,思念家乡甚盛。此次接应得天祚帝之后,愿同彼等一同返宋。此事,还请宣帅恩准。”
  于童贯说来,便是这王承旨越要返回宋国,其忠心越是毋庸置疑。
  只自己正要仗着这王承旨往来沟通,维系这耶律大石。如今耶律大石尚且未曾归宋,童贯又岂肯轻易将丝线剪断,将耶律大石这只风筝放飞了去?
  当下童贯便开口安抚道:“承旨且再耐烦数载。待到辽地平定,本官自当亲上表章,于官家面前替承旨请功。”
  说完此语,童贯又笑着忽悠道:“以承旨之功,再高本官不敢轻许,从四品之大理寺少卿,本官定替承旨求之。”
  王叶闻言大喜,赶紧道谢。如今自己身在童贯屋檐下,就怕你半途将自己召回。果然此次以退为进,童贯便入套了。
  旁边赵良嗣听得此语,便转头看了过来,这王承旨此言,到得是真心还是假意?
  当下赵良嗣便朝童贯开口道:“此次既然眼看复燕事成,且天祚帝即将成擒。耶律大石领军在外已自无益,若彼果然有心投宋,宣帅何不将其召回?”
  赵良嗣这一招釜底抽薪果然很狠,正打在王叶的软肋上。
  耶律大石如今自立之心已盛,又安肯率军来投?
  如此一来,王叶苦心维持的耶律大石诈降之事顿时便会露馅。
  如今童贯当面,王叶又岂敢出言劝阻?若是简简单单地提耶律大石说话,童贯必然怀疑王叶对朝廷的忠心。
  只仓促间,王叶已经思得一计,奈何此事却不能由自己说出口来。
  既然不能出言阻止,何不反其道而行之,相帮着赵良嗣说话?
  当下王叶便开口道:“修撰此言有理!待到金人破得萧干,南京道必然为我等所有。燕云十六州之中,便只剩下西京道数州待我军前去攻取。如此一来,耶律大石领军于外果然无益。请宣帅早早下令,命其率军来投?”
  王叶这话明着是附和赵良嗣,其实却是提醒童贯,尚且有得西京道数州在。
  为何要提及西京道?
  只因为如今西京道颇为尴尬!
  当初宋人与金人定下海上之盟,约定南京道归宋国攻打,却未曾将西京道纳入。
  后来闲谈之中,完颜阿骨打也有以西京道相赠之意。(《燕云奉使录》里面记载阿骨打原话:“西京地本不要,止为去拿阿适(辽天祚帝小字),须索一到,若拿了阿适,也待与南朝。”)
  且金人不要西京道也有其它证据。
  要知道金人攻陷西京道之后,数州之地,如此大的地盘,金人只留了二百士卒防守!
  盟约之中的话自然得算数,酒桌上的话谁知道你肯不肯承认?只如此一来,童贯便犯难了!
  自己若是贸贸然领兵前去收复西京道,又恐挑起两国纷争;若是不去收取,人家丢弃,自己却眼馋的东西,难道就甘心站在一边干看着?
  而且这种事情还不能问。就好比你借人东西,主人既然答应了,那你自行取去便可。即便主人急着用,也无法马上就张口向你讨要。你若是放着东西不取,反而傻傻地再行询问,主人只需一句话,东西你便借不走了。
  昨夜赵良嗣献上“寄存”之策,如今又听得王承旨提及西京道,童贯顿然便有了计较。
  既然能“寄存”一次,自然能“寄存”二次,何不故技重施,命耶律大石领军前去接手西京道,将西京道寄存在耶律大石手中?
  若金人肯放手,西京道便落入自己手中,燕云十六州悉数收了回来,自是大功一件。
  若是金人不肯放手,大不了自己放手好了!
  反正耶律大石未曾正式归顺,自己只需要壮士断臂,将耶律大石丢给金人去屠杀,事情便牵扯不到自己头上。
  童贯心中主意已定,便朝赵良嗣开口道:“仲亮此言有理!然则耶律大石既然肯以天祚帝相献,已足以证明其忠心。待到金人破得萧干,我等当领军收复得南京道。如今耶律大石已然西去,不妨便命彼代为接受西京道!”
  赵良嗣闻言大急!耶律大石本身便为辽国旧臣,且颇得辽地民众拥护,如今投诚宋国朝廷之事又是不清不楚,如此情形下,又岂能让其占据得西京道地盘?
  当下赵良嗣正要再度出言相劝。
  只自己已经忽悠得这王承旨继续前去耶律大石军中为用,童贯又如何能当着王叶面前将自己心思挑明?
  这王承旨若得知耶律大石大军有可能会被自己作为弃子,又岂肯再行前去?何况这王承旨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牛逼人物,天机老人。
  若是天机老人得知此事,再护一回犊子,只恐南京道之事又起反复!
  故此赵良嗣正要开口,童贯已早早使来眼色,且喝道:“此事且容后再议!今日只议此次出兵之事!”
  赵良嗣闻言会意,便也收声不言。
  见得童贯此举,王叶心中已有定数。于自己而言,只要童贯如今不召回耶律大石便可,只要过得月余,情形自当大变。
  待到金人入得南京道,宋金一旦开战,童贯自顾尚且不暇,有哪里有心思再来理会耶律大石?
  且自己谋划已定,也不管宋人愿与不愿,只要宋人朝廷不是猪到了家,便得同耶律大石联手破得这波金兵。
  一旦宋金结仇,即便耶律大石不肯复想,童贯也只能咽下这口气,同耶律大石联手共抗金人。
  如今童贯不肯再提此事,王叶自然也不肯再提此事,且先转移话题。
  当下王叶便开口道:“敢问宣帅,此次北上各遣得几何人马?”
  童贯不语,反而看了一眼旁边的赵良嗣。
  赵良嗣会意,便开口道:“未知天祚帝随性携带得几多人马?”
  王叶便开口道:“约莫有得五百之数。”
  赵良嗣便回头朝童贯开口道:“既是如此,可遣郭药师领得千余人马前去假扮天祚帝。”
  童贯便开口道:“只恐人数相差过大,必引得金人疑心。”
  赵良嗣便笑道:“宣帅且休要忧心!郭药师人马多于天祚帝无碍,若是反而少于天祚帝人马反倒必然引得金人疑心。何以故?天祚帝到底也是辽国皇帝,彼既然入得南京道,自有辽国忠义之士前来相投。”
  王叶闻言只于一旁冷笑,却也不肯出声。上次赵良嗣果然被郭药师伤得狠了,竟然只给其调派千余士卒。要知道郭药师假扮得天祚帝之后,必定前有萧干堵截,后有金人追赶,如此情形下郭药师还得领军慢慢往析津府而去,这千余人马也不知道能支撑多久!
  王叶不肯出声,便听到赵良嗣又开口道:“至于迎取天祚帝人马,当于西军之中挑选精锐前去。依下官计较,约莫有得百人便可。只天祚帝随从人马过多,唯恐为金人所察觉,除北院大王等紧要重臣外,一律不许归宋,但留于耶律大石军中。”
  童贯闻言点头。
  马扩手下的山贼,耶律大石麾下假扮金兵的心腹早已经准备好了,此次迎取天祚帝必然会出乱子。
  故此王叶自然要事先便撇清自己,听得赵良嗣所言,王叶赶紧开口道:“如今易州、涿州又是盗贼四起,天祚帝何等紧要,只得百人前去,若遇盗贼为乱,只恐天祚帝必不能安然归来。”
  童贯闻言又朝赵良嗣看来。
  赵良嗣闻言微微一笑,便开口道:“自萧干于境内大肆绞杀山贼,彼等为求活命,便不得不往易、涿二州而来。虽然,彼等却也不足为惧。一则各地盗贼只于民间为乱,抢夺衣食而已,从不敢与大军放对。即便有一二胆大之徒前来袭扰,也并非我军士卒对手。束甲精锐百人,已足以抵御无甲盗贼数千。”
  你以为盗贼装备差,便没有利兵,便没有良甲?自己早早便已经命人给马扩送去了大批兵器,清一色的西夏刀枪,清一色的宋国步人甲。
  既然赵良嗣肯如此说,王叶自然不会反对。有得今日之一出,便已经撇清了自己的责任。
  如今计较已定,童贯便命人唤来刘延庆同郭药师,命其明日一早便跟随王叶北上,依计行事。
  刘延庆倒是无所谓。
  唯有郭药师心中却是大怒。当初自己手拥重兵,又献得易州、涿州二地,童贯对自己颇为看重。自前次偷袭析津府失利,自己麾下精锐死伤大半,童贯便对自己一日比一日冷淡。
  且不说将这等送死的差事交给自己,且不说今日商议都不肯让自己参与,只既然让自己去假扮天祚帝,却只给得这千余人马!


第321章 赵良嗣的忠心
  郭药师虽然心中不忿,奈何如今自己正是戴罪之身,前次那八十军棍还在这里记着呢,又如何敢出言相抗,只心中早已经打定主意。
  当初自己见得西军骁勇,又有得国士献策。有得如此文武,想来灭辽复燕不费吹灰之力。
  既然如此,自己便当早早投诚,保得自身之余,若能助宋人复燕事成,便是不世之功,即便幽州节度使之职尚且可以一求。
  故此自己不惧生死,悍然领着三千精锐同刘延庆前去偷取析津府,欲要以性命干取功名。
  也就是这一去,自己便发觉了宋人外强中干的真像!
  西军骁勇?笑话!
  举宋国上下,无非是靠种世道那十万西军充面子而已。至于刘延庆麾下的西军,只怕连民勇都打不过。
  国士献策?瞎扯!
  前番有人数度谋划,将自己同萧干算计的灰头土脸,自己一直以为便是宋人处有国士定策。这山看着那山好,故此自己便悍然叛辽归宋。然则待到自己归宋之后,才发觉宋人比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照样也是被人算计的灰头土脸。
  再加之前番宋人对自己视若珍宝,一旦自己失势,顿时便将自己视若敝履。
  若说郭药师此时的心情,便好比你费尽心机才进得一家五百强的外资企业,然则却发现里面混乱不堪,甚至比你原来呆的企业还不如,更何况领导还一天到晚找你茬。
  若果然是这样的情形,你怎么办?
  继续跳槽呗!
  郭药师此时也正有此心思,反正如今正是乱世,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没了宋人,还有金人,没有金人,还有夏人。
  此次且领命假扮天祚帝东来,若果然事成,且看看童贯给自己甚么封赏。若是事败,此事为金人所拆穿,乃至于自己为金人所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大不了转头投靠金人呗。
  便在此时,郭药师便已经起了投金心思。此事先按下不表。
  却说诸军分拨已定,众人各自散去,童贯转身入了后帐,须臾之后赵良嗣也相跟着前去。至于刘延庆同郭药师,自是回营前去挑选人手,准备行装。
  童贯这才入得书房,刚刚端起茶杯,便听得亲卫来报,赵先生求见。
  今日提及耶律大石忠心之事,仲亮当时正欲开言,却为自己所制止。想来仲亮此次前来,便是为了此事之故。
  仲亮痛恨辽国宗室甚盛,同耶律大石也是不对付的很。有得今日之事,即便仲亮不来,自己也当找时机同其解释一番,以免日后落下心结。
  当下童贯便命人将赵良嗣请入。
  赵良嗣入得书房,同童贯见礼毕,当下正要开口。
  童贯却已经抢先摇手道:“仲亮此次前来,可是为耶律大石之事?”
  赵良嗣点头道:“恩帅英明!若说以前耶律大石引军于外,于我等尚有大用。以如今情形说来,金人既入南京道,则此战已无悬念,燕地旦夕可下。耶律大石再引军于外,并无裨益,何不早日召回?”
  尚且不待童贯开口,赵良嗣又开口劝道:“耶律大石拥兵五万,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此人又颇得辽地民心,若果然纵之于外,待其占领得地盘,收拢得民众,只恐于我等必有不测之祸。”
  童贯闻言哈哈大笑,便开口道:“仲亮过虑矣!且不说耶律大石果然真心投降与否,即便诈降,我等亦自不惧!何以故?唯有我军尚且有金人可为依仗!此次天机老人定下妙策引得金人东来,耶律大石又于此时西去,正为惧怕金人之故也!金人仇辽人甚,若果然耶律大石顿兵南京道,一旦金人东来,只恐彼即便降得我军亦不能免。若耶律大石胆敢自立,我等今日能引得金人攻破萧干,明日便能引得金人攻破耶律大石。此其一也!”
  赵良嗣闻言沉吟!
  童贯便又接着开口道:“只当日仲亮于金人定下海上之盟,却未曾约定西京归属。如今金人看似不要西京,其意到底如何,却是难测!”
  赵良嗣闻听“海上之盟”之事,赶紧跪地请罪:“下官有罪,当日同金人定盟之时,未曾将西京道商量妥当。此事请恩帅责罚!”
  其实当初商定盟约之时,赵良嗣也曾尽力。实在是金人于西京道一事态度含糊,宋国朝廷又一再催促,为了早日定下盟约,便不得不先只定下南京道归属。
  只如今宣帅提及此事,虽无彻责之意,赵良嗣也不得不跪下请罪。
  童贯见状又是亲手相扶,且安慰道:“仙人打鼓尚且有差错之时,何况仲亮乃一介凡人!且不说仲亮替朝廷定下平辽之策,便已是不世之功;又是不惧生死,前往辽东同金人定下盟约,替朝廷结此强援。正可谓虽有小过,不掩大功。”
  赵良嗣此跪也不过虚应故事而已,见得童贯来扶,自是乘机起得身来。
  童贯便继续开口道:“故此本官将耶律大石兵马留于西京道,便是要使其代为试探。待到此次金人退去,当命王承旨传本官口令,命耶律大石代为收复西京诸府。若是金人不肯理会,则燕云十六州尽于本官手中收归朝廷,此泼天大功,岂止太庙告捷,自当留于青史。若金人不肯以西京相与,必定领兵南下。本官犹能壮士断臂,以耶律大石兵马平复金人仇怨。”
  说完此语,童贯便哈哈大笑起来,朝赵良嗣开口道:“仲亮且言此计妙否?”
  童贯正在得意,唯有赵良嗣听得此语,心下已是大急,赶紧开口道:“恩帅!此事万万不可!”
  若是他人敢如此无礼,童贯自会大怒,唯有赵良嗣这十数年来替自己立下许多大功,正为自己心腹谋主,故此童贯听得此语,也只转头问道:“仲亮此言何意!”
  赵良嗣赶紧开口道:“恩帅已忘西夏故事否?”
  童贯同夏国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这一身荣耀几乎都是从夏人身上取来的,又岂会忘了西夏故事?
  当初朝廷立国之初,为了防范西边的吐蕃、回纥诸部,便不得不扶持西北的党项诸部以为策应。
  后来的事情发展就颇为好笑,朝廷重点防范的对象吐蕃、回纥自己内乱,从此一蹶不振;然则朝廷扶持的党项却乘机兴起,成为了头等的心腹大患。
  想得一想,童贯复笑道:“仲亮多心矣!当初夏贼或叛或降,前前后后经历得三代,花费得数十年方得以自立。如今耶律大石若胆敢效仿西贼,朝廷又岂肯坐视数十年?金人又岂肯坐视数十年?”
  见得童贯不听,赵良嗣心急如焚,复开口道:“如今耶律大石拥兵五万,自立已是易如反掌。所缺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