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宋末玩三国-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郎乘机设下计策,使得童贯下令不得妄杀辽军一人。
待到大兄领军前去投诚之时,王郎又设计引得宋人偏师来攻,大兄便以此为借口偷袭宋营。
前有童贯严军,宋军岂敢动手?眼下又是宋人理亏,宋人又岂肯动手?虽种师道欲要奋起抵抗,然则和诜却止住诸军,欲要释清误会。二人一番冲突,便是和诜夺了种师道兵权。
如此我军二千兵马进攻,而和诜却下令宋军不许反抗,胜负自不消再问。
有得王郎前后一番算计,大兄这才得以二千殘卒大破宋人十万精锐。且请姨母说说看,王郎一人抵不抵得上十万精锐。”
听得此话,天赐帝心下大惊,前次亦曾听说过重德以少击多,大破宋军,然而自己一直未解个中缘由。今日听得魔理沙此语,才知道原来实情若此。
天赐帝顿时睁开眼来,朝王叶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偏头看了看萧后,又闭上了眼睛。
萧后正一门心思谋划如何抵御宋人偷袭,魔理沙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萧后只听进耳里,却未曾听进心中。只敷衍着点头道:“好!果然厉害!”
魔理沙一向呆萌,却让萧后给糊弄了过去,闻听得萧后开言嘉许,心中更是大喜,继续开口道:“后来萧干老贼遣义子萧严同郭药师领大军南下,欲要乘大兄羽翼未丰之时联手宋人加害。又是王郎定下计策,离间得宋人同萧严不说,复骗得萧严大军过河,尚且不需大兄麾下士卒出手,只一把火便将贼子烧了个精光。
借此机会,王郎又借此机会继续诈降宋人,从宋人手中骗得大批粮草、器械。
又过得半月,辽地散卒门闻听得大兄破宋之名,纷纷千里来投,有得宋人粮草、器械装备,这才有得大兄麾下五万精锐。
今日若非萧干老贼挡路,我等又何须忧愁。大兄早已亲提大军至此为防,管叫宋人有来无回。”
天赐帝虽然是糊涂蛋加软蛋,然则尚且未曾糊涂到家,治理江山靠文臣,守住江山靠武将这些基本道理还是懂得。若幼娘所言果真,殿中这王姓少年允文允武,实为无双国士,自当以高官厚禄留之,冀为自己所用。
当下天赐帝也顾不上闭目养神了,便开口问道:“事果如此?”
魔理沙得意的仰起了脑袋,脆声道:“幼娘岂敢欺君。此事乃大兄亲口所述。”
天赐帝便朝王叶点了点头,似为嘉许之意,复转头对着萧后开口道:“梓童,重德于危急之时遣此人前来,必有深意。”
这货怕老婆怕的要死,虽心中有所主张,却也不敢明言,只委婉地提醒一下萧后。
萧后犹在筹划招兵之事,此时正想到紧要关头,闻言这才惊醒了过来。虽然未曾听得魔理沙所说,却也心知魔理沙欲要举荐情郎之意。好在此时辽国朝廷职多人少,尚且有不少空缺,便不忍让魔理沙失望。
于是萧后便开口道:“陛下,即是如此,何不授其正四品的政事舍人之职,留于宫中参赞军事。”
今日给出这封赏乃是看在这少年乃魔理沙未来夫婿的份上。要知道即便皇帝女儿下嫁,驸马都尉这职位也才正五品。
如今给这王姓少年正四品的官职,也算是十分丰厚了,想来魔理沙必定满意。
抛开王郎同自己的关系不说,自己向朝廷举贤荐能,实乃一片公心。王郎原本便不愿为辽国朝廷效力,自己同大兄好不容易才骗得王郎前来,且此时宋人临城,正亟需王郎画策,奈何娘娘却以一并无实权的舍人之职应付,如此又岂能尽收其心?
魔理沙听得此话,粉脸一板,便朝萧后开口道:“昔日韩信投项羽,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被楚而归汉。高祖得之,遂成汉朝三百年基业。娘娘欲效西楚霸王耶?欲效高祖耶?”
哪有要官要的这么厉害的?哪有说话说得这么口无遮拦的,竟然敢将自己同陛下比作项羽?萧后听得此言,再加之正为宋人偷袭之事烦恼,顿时便心中火起,回头训斥道:“幼娘之志何其大也!此职已远超驸马都尉,幼娘犹未满足,莫非要比肩本宫乎?”
意思是你丈夫的职位已经比公主的驸马职位还高,你还不满足,难道想和我一样,让你丈夫做皇帝么?
自己一片忠心,却换来姨母严词彻责,魔理沙深感委屈,眼泪刷的一下便流了出来。
王叶原本便不欲出手,如今见得魔理沙只是举荐自己,天赐帝同萧后只是不当回事,不由得心下大乐,便转头朝着魔理沙得意的笑了笑。
眼见着王郎不肯主动出手不说,自己举荐不成,王郎尚且还在得意,魔理沙更是怒甚,便朝王叶娇喝道:“你也不是好人!”转头便冲了出去。
王叶见状,赶紧站出来告辞道:“娘娘休要动怒。外臣寸功未立,实不敢领此职位。且外臣此次前来,乃受林牙所托,前来迁取家眷。军令要紧,今日既然拜见得陛下、娘娘,外臣这便请辞,前去完此军令。”
萧后一则正为宋人偷袭之事忧心,二则也担心魔理沙负气而去,便挥了挥手,好让王叶前去抚慰魔理沙一番。
王叶见状大喜,行得一礼之后,便急急忙忙的逃了出来。
第190章 萧后月下追王叶(中)
魔理沙举荐王郎不得用,便负气走了出来。
出得资政殿,魔理沙猛然将想起一事。自己前来之时,亦曾带有大兄书信一封,只方才顾着举荐王郎,倒是将此事全然忘却。
此时魔理沙正在气头上,自然不肯回身再去觐见。只大兄此书信十分紧要,若是不曾递与,又恐误了朝廷大事。犹豫得半晌,魔理沙一抬头便见着萧后的近身内宦萧忠正打面前走过,便开口喝住。
萧忠伺候萧后已久,自知魔理沙同萧后的关系。见得魔理沙小娘子招呼,萧忠便一溜小跑凑了近前,行礼之后,便开口道:“小娘子这是要出宫去?”
魔理沙正埋怨萧后呢,哪里肯理这货,便从怀中取出书信,递给萧忠道:“此乃大石林牙自新城传来书信,十分紧要,你且代我呈交姨母。”
萧忠接过书信,开口道:“小娘子何不亲自递与?莫非还有人阻拦小娘子进宫不成?”
这货一点眼色也没有,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魔理沙恨恨地瞪了这货一眼,也不答话,只自顾自的走了出去。
萧忠苦笑得数声,也只能放下手头的事情,捧着书信便往资政殿而来。到得殿外,眼见着萧后正同天赐帝在议事,便也不敢打扰,复转身往南书房而来。
入得南书房,萧忠便将书信放于书案正中之处,又吩咐当值得小内宦,待到萧后前来之时,切记将此事禀上。
却说王叶辞别天赐帝同萧后,便快步追将出来。到得宫门之外,这才堪堪赶上魔理沙,赶紧开口呼喝。
魔理沙第一次同王郎发火,也不知王郎生气也无?当下便气鼓鼓的站在那里,只是低着头不肯出声,却又暗暗将眼睛悄悄瞅来,想看看王郎的神色。
今日魔理沙赤诚举荐之意,已经让王叶十分感动,复见得魔理沙如此小心翼翼的模样,实在是呆萌的很。
王叶心下一动,便走将前来,握住魔理沙的小手,放于胸口道:“幼娘一片赤诚之心,某已尽知。”
魔理沙见得王郎未曾生气,反而如此亲昵,心头顿时一甜,便也将忘了生气之事,只娇嗔道:“原来王郎也知好歹!”
王叶哈哈大笑,乃携手前行。
此时韩德也已经陪同内宦领得杨可世这三百宋军入城,唯有皇宫不可轻入,便只得于宫外等候,见得王叶二人出来,众人便迎了过去。
汇合大军之后,二人这便挥军往耶律大石府上而去。
当初魔理沙进宫之时,宫中某些耳报神便已经偷偷前去耶律大石府上禀报此事。
耶律大石萧氏夫人早知魔理沙同王叶之事,如今见得魔理沙回京,且携带了未来夫婿一同前来,萧氏自是高兴异常。一叠声的吩咐下人们洒扫庭院,又吩咐管家亲去置办酒席,自己则亲自领人将魔理沙的房间收拾了一番,静待二人回府。
待到二人领军回府,萧氏老早就领着下人于府外等候。
魔理沙猛然见着萧氏,便如乳燕投林一般飞奔过去,直扑萧氏怀中。当初久居析津府之时,日日听着萧氏唠叨,魔理沙简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如今陡然分别得数月,反而对此眷恋万分。
萧氏乃耶律大石夫人,如今既然出迎,王叶便也只能走将前去,行礼道:“学生王叶见过夫人。劳动夫人贵步,实在惶恐。”
萧氏一边抚摸中怀中魔理沙的脑袋,一边用丈母娘看女婿的眼光上下打量着王叶。面前这少年风流儒雅,又智计过人,堪称丈夫的好帮手,于幼娘来说也是绝配。
当下萧氏便点了点头,当做回礼,复开口道:“林牙亦曾数度传回家书,只言已然同先生结为兄弟。既是如此,先生何须如此见外,当唤嫂嫂即可。且你与幼娘之事,嫂嫂亦有耳闻,如此更当随幼娘称呼。”
若在平日,王叶自会再客套一番,只今日魔理沙之事,实在让王叶感动,又如何肯冷了魔理沙的心思?
王叶听得此话,便也只能改口道:“既是如此,王叶拜见嫂嫂。”
果然,魔理沙听得此语,心中大喜,只一边享受萧氏的爱抚,一边朝着王叶憨笑。
二人见礼已毕,萧氏便欲要领着大伙儿回府。
眼下宋人偷袭在即,王叶自不欲在析津府久留,便抢前一步开口道:“只学生受林牙之命,前来搬运夫人等人回新城团聚。既是如此,何不请夫人吩咐下人收拾行装,也好早日启程。”
萧氏正携手魔理沙前行,闻言便停住了脚步,转头笑道:“叔叔等人远道而来,尚且未曾替叔叔接风洗尘,又何须如此心急回转。且家中琐碎之物颇多,收拾起来颇费时日。如今厅中已然备好酒席,还请叔叔等人闲坐一番。”
王叶便开口道:“即是如此,倒是叨扰了!只如今事急,还请夫人早日收拾行装。”
见得王叶一再催促,萧氏便当面吩咐管家萧慎道:“既是林牙前来取我等前去,还请萧叔吩咐众人收拾行装。”
萧慎于一旁点头应下,同情的看了王叶一眼,略一行礼,便转身前去安排收拾行装之事。
饶是王叶再如何机智过人,见着萧慎同情的目光,一时半会也反应不过来。耶律大石正要倚重自己复辽,难道其府上还是龙潭虎穴不成?直到入得大厅,上得宴席,王叶这才明白萧慎之意。
按此时礼制,男女不同席。如今一则王叶已然同耶律大石兄弟相称,算得上通家之交;二则王叶同魔理沙八字已经有了一撇,算起来更是至亲。
当下萧氏便同魔理沙、王叶三人于厅内单设一桌,又于院中摆开了几十桌,以招待杨可世部下诸人。好在耶律大石府中院子够大,摆得下。
韩德原本意欲侍立于王叶背后,却为王叶赶去了院中同杨可世一桌。
厅内三人这才落座,尚且未及动筷,萧氏话痨的本性又显现了出来。
如今家中既无长辈,俗话说长嫂为母,萧氏便自动充当起丈母娘的角色,开始问东问西。
若是单纯发问还好,奈何萧氏喜欢唠叨,动不动就长篇大论。
按古代礼制,酒席之上既然长辈开口说话,晚辈自然得停下手中筷子,正坐聆听,以示恭敬。
如今三人入座了半个时辰,萧氏便唠叨了半个时辰,王叶这才吃得几口菜,喝得几口酒,不由得心下大呼:“当初大石林牙领着三百殘卒便南下抵御宋人,到底是忠心为国,还是受不了萧氏的唠叨,拼将一死也要图个清静?”
魔理沙却十分得意,只于一旁憨笑着吃喝。
今日虽然为萧后之事有所恼怒,魔理沙到底还是关心辽国的安危。如今有得嫂嫂开口唠叨,这顿酒席只怕没两三个时辰吃不完,照样能拖住王郎。
第191章 萧后月下追王叶(三)
自王叶、魔理沙二人去后,萧后想得许久,心中盘算已定,这才抬头对天赐帝开口道:“陛下休要忧心!臣妾已有得全盘筹划在此,定可保析津府不失!”
天赐帝闻言大喜,便开口道:“朝中文武借不可用。既如此,只得劳动梓童一番。此事尚且要梓童多费心思。”
萧后便开口道:“臣妾受陛下大恩,正当以死报之。然则后宫不得干政乃铁律,臣妾欲要总领抵御之事,只恐众文武不服。”
天赐帝便开口道:“祖宗旧制如此,倒是难办!”
萧后微微一笑,走近前来,压低声音如此这般的嘱咐了天赐帝一番。
天赐帝听得此话,心中大喜。复将此言语默默记于心间,便命内宦敲响朝会大钟。
正如明朝的景阳钟一般,历朝历代皆有朝会大钟。一旦遇到十万火急之事,需要临时召开朝会商讨,皇帝便会撞响此钟,召集众臣工火速入殿议事。
半个时辰之后,众文武、勋贵中有资格上朝的,便已经悉数聚集于勤政殿内。此时众人犹未得到宋人即将前来偷袭的消息,正一个个交头接耳,讨论朝中到底发生了何等大事,尚且需要临时召集朝会。
见得众臣已经齐备,天赐帝同萧后便起驾前行。到得勤政殿外,便有十数名内宦齐声喝道:“陛下驾到,诸臣工跪迎!”
殿中众人纷纷跪了下去。
天赐帝领着内宦于殿后转出,至于萧后,眼下还不到出场的时候,自是转身前去后宫做准备。
天赐帝至御座坐下,便朝旁边内宦稍一示意。
内宦便开口喝道:“诸臣平身!”
待到众人起得身来,身为百官之首的李处温便出列奏道:“陛下今日仓促召得臣等众人来此,可是朝中有何大事?”
天赐帝稍一迟疑,心中默想了一下,便开口道:“今日耶律大石使人前来密报,只言郭药师已叛,且欲要引得宋人大军前来偷袭析津府。如此,我等又当如何御之?诸臣可有谋划?”
如今析津府空虚无比,又如何抵挡得住宋人偷袭?殿中众人听得此语,顿时便炸了锅。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起来,殿中嗡嗡声响成了一遍。
负责朝会风仪的内宦见得此状,赶紧甩响了手中的净鞭。
闻听得净鞭不断响起,诸臣这才停了下来,却一个二个只将眼睛看着李处温。李处温到底身为百官之首,于情于理都得第一个开口。
见得众人齐齐盯来,李处温也推脱不过,稍一沉吟,便开口道:“回陛下,既是宋人欲来偷袭,自当火速召回兵马,前来卫护圣驾。”
天赐帝再一回忆,便开口道:“如今郭药师此贼已经叛国,萧干老贼不肯奉召,虽有耶律大石欲要领兵前来相救,却为萧干老贼挡于范阳以南,不得北上。事已至此,又当如何?”
李处温开口道:“回陛下,只不知将有多少宋人前来偷城?”
天赐帝开口道:“据耶律大石估计,当有五六千兵马。”
李处温听得此话,但垂头不语。
见得宰执大人如此,底下众文武自然有样学样,瞬时间勤政殿内便清静无比。
天赐帝只再四追问。
李处温实在无法可想,便开口道:“如今析津府内只得三百守军,如此又岂是宋人对手?臣斗胆献言,于陛下计,莫如降之!”
一则人人皆知辽国已到末世,二则实情如此,三百对六千,傻子都知道干不过。底下众文武为保全妻子家产,老早便有投诚之意。如今见得李宰执肯做出头鸟,反正天塌下来有李宰执顶着,自己一点风险也无。众文武便纷纷跳出来附和。
文武们肯投降,勋贵们却不肯。
此事关乎自己利益,文官们即便投降宋人,也只不过换个皇帝而已,照样当官。武将们也是如此。
勋贵们大多是依仗祖上于辽国有大功,这才泽被后人,用后世的话来说,便是啃老一族。
辽国一日仍在,勋贵们尚且能啃老一日。一旦投降宋国,你祖上于辽国有功,干我宋国屁事?勋贵们立马就得变成草民。
如此勋贵们又岂肯轻言投降?纷纷只朝天赐帝苦谏,万不可投降宋人。
眼见着殿内吵成了一锅粥,天赐帝却不管不顾,只拿眼睛看着殿门。
就在此时,殿外一声娇喝:“谁敢复言降者,陛下可悉数斩之!”准备许久的萧后闪亮登场。
众臣闻言回过头去,但见得萧后身着甲胄,威风凛凛的领着十数名全副武装的宫卫走将入来。
萧后进得殿来,朝天赐帝行礼后,便转头对着李处温开口道:“宋人前来偷袭,李相可有对策?”
李处温低头不语。
萧后又转向武将发问。
武将们同样低头不语。
萧后便又转向勋贵继续发问。
勋贵们手中既无事权,也无兵权,照样只能低头不语。
萧后盯着众人看了一圈,便回头朝天赐帝开口道:“国难当前,众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者。臣妾斗胆,愿替陛下分忧!”
天赐帝却也不接口,只将眼睛看向李处温。
到得此时,李处温早已明白过来,今日这一出戏,不过是天赐帝夫妇自导自演,为得便是让萧后名正言顺的掌握析津府的兵权。
此事李处温倒是并不如何反对,若能抵挡住宋人,自己尚且能继续做宰执。即便抵挡不住,自己到时候再投降宋人也不晚。故此李处温便开口道:“既然娘娘愿担此重任,下官自愿追随。”
有得李处温开口,众文武便也纷纷附和。
勋贵们原本便不欲投降,如今见得萧后肯领头守城,自是不会反对。
见得如此,天赐帝心下大喜,便将腰间宝刀解下,命内宦转呈于萧后,然后开口道:“即是如此,析津府之安危便全数托付于梓童。梓童但持朕之宝刀为号,若有不从者,尽管斩之,无需请旨。”
到得此时,天赐帝表演已经完毕,接下来便轮到萧后开始表演。
萧后接过宝刀,便于殿中发号施令起来。
此事权贵们同自己利益一致,自当倚其为骨干。便命权贵们将家中老兵、青壮献出,使为军中基层将领。
又命李处温招募士卒,召集民夫,驳运粮草、守城物资等等。
萧后只流水般发下令去,底下众文武、勋贵一一领命而行。
天赐帝见状大喜,想来有得梓童总领防御之事,当能守得析津府不失。
第192章 萧后月下追王叶(四)
诸事分拨已定,外面天色已经渐渐地暗将下来。众文武、勋贵散朝之后,自是连夜前去准备,该招认的准备招认,该安家的回去安家。
萧后一向自视甚高,今日新掌兵权,眼见着诸事皆如自己所愿,自是信心满满。
天赐帝见得萧后如此淡定,也安心了些许。
朝会已散,萧后犹自兴奋异常,不肯卸甲。按律,禁宫之中非卫士不得着甲胄,以防有人行刺。
不过同领兵不同,这种事情是人家宫内的事情,算是家事,外臣无法插嘴,倒也不用担心文武们乱说。再加之天赐帝宠溺萧后异常,如此自是无事。
二人便相携往南书房而来,处理今日的奏折。
到得南书房,便有内宦前来禀告,只言魔理沙小娘子带来大石林牙密信,如今正放置于书案之上,请陛下、娘娘拨冗一观。
耶律大石于南面做下如此大事,隐隐约约已是朝中第一名将。且如今放眼辽国朝廷上下,手中有兵尚且忠于朝廷的武将便只剩下耶律大石一人。如今耶律大石密信前来,自当重视。
萧后也不敢怠慢,便于书案上取过信封,拆开细看。
但见信中如此写道:
臣耶律大石再拜奉书于陛下、娘娘驾前:
臣受陛下所托,于四月间领兵南下抵御宋人。
奈何宋人势大,名将毕至,精锐尽出。文有赵良嗣、马扩之类,武有种师道、辛兴宗之属,可谓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又有雄兵十万,粮草、军械无数,意欲一战而定辽地。
反顾微臣麾下,兵员未满二千,甲胄不过三百,刀枪未厉,粮草未备。敌我之势,可谓不啻天渊。
微臣自思断无活理,正要拼将一死,领殘卒冲击宋营,以报陛下厚恩。
幸得宋人名王叶者前来相投,乃以诈降之计相劝,复于数月间,接连定下数策,遂使得宋人尽入其彀中。
托陛下、娘娘洪福,赖此人之力,微臣终得以二千殘卒破得宋人十万精锐。
虽则如此,待到宋人既退,童贯犹自未悟,只当臣倾心投降。
故此次郭药师叛逃,欲领宋人大军偷袭析津府,童贯乃遣使来闻,使臣北上为策应。
臣闻得此讯,五内俱焚,遂假意领童贯之命,实则亲领大军北上,顷军来援。
然则萧干此贼早有自立之意,正要借宋人刀兵加害于陛下。闻听得微臣大军北上,老贼自当领南下大军为阻。
唯有如今事急,臣恐萧干未破,道路未通,而析津府已为宋人所下。遂以搬运家眷为名,劳动得此人前来析津府为援。
此人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实乃姜尚、张良之属。若得此人出手,自胜过微臣大军亲至,虽宋人十万大军前来,析津府犹自稳如泰山。
此人颇好珠玉、美人,伏请陛下、娘娘以此厚结之。若能求得此人出手,定可保析津府不失。倘若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