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秀田园_果无-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36章 连雨
盛夏,本来应该万里晴空的天此刻却灰蒙蒙的,墨色的浓云挤压的天空,遮住了本来耀眼如辉的阳光,厚厚沉沉的云,仿佛随时都会坠下来,轻扬的夏日晨风掠过,带着一丝少有的凉意。
狐小媚和卫三娘站在旱地田垠边,往日干巴巴的地此时泥泞洼坑,整个旱地泡上了一层水。相信经过这场大暴雨后,这块地也不会再像往年一般干旱。
“这样也好,以后种上东西也不用担心土质太干。”看着一亩旱地变成了水田,卫三娘总算找到了这场雨的好处。
狐小媚勉强笑了笑:“也许吧。”她总觉得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雨还没有完。
这时候什么也干不了,只能等着这场雨彻底的完毕。
而狐大友和十三从菜地回来,均是一脸郁闷,菜地的情况更糟糕,地里泡了水不说,原来种下去的菜全都淹死了。这种情况的不是一两家,狐大友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发现绝大多数人家的菜地都是这种情况。这还不算什么,菜没有重种便是,毕竟是少数。可是田里的秧境况实在让人堪忧啊。
雨水实在太多,田里的水排也排不出去,无论是大河小河里的河水都漫到岸上了,从狐家村到卫家村那座桥更是直接被河水淹过,连桥都看不见了。
去年长江一带遭了水祸,今年这边又遭月余的连续降雨。唐大明从卫家镇带回来的消息更让人心惊,不止狐家村等几个村落遭水患严重,整个卫县,连同壤城一带全部都被水淹了。
除了住在镇上的人家户要好些,因为毕竟镇上当初建立时选择地势要高些。其它镇边一带以及无数村庄和狐家村的情况相差无几。河内水漫堤。田地被淹,房屋内进水。
众人齐聚在唐大家外争先恐后找唐大明拿主意。
“村长,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这雨再继续下,咱们的庄稼可就毁了。”有人一脸急色问唐大明。
“我看不止庄稼,连家都得毁。”不待唐大明回答,马上又有人道。
“呸呸呸。乱说什么!”那些老婆子些立刻啐了两口。接着双手合什,面朝西方,十分虔诚。口上喃喃念道:“佛祖保佑!坏得不灵,好的灵!坏的不灵,好的灵!”
“这时候求佛祖有啥用。我看啊就是求老天爷也没用,咱们还是想想办法怎么避过这场水患吧。”大老爷们没有妇人那般婆婆妈妈。直接指出重点。
……
众人七嘴八舌,唐大明头痛的看着泡着水的田地。如果不将这田里的水排出去。今年的铁定没有收成了,那下半年肯定有一半的人家要饿肚子了。
可是大河小河里的水都要漫上岸了,这田里的水能往哪里排?
唐大明将众人召集起来。
“……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团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大家都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将这田里的水排掉,这秧插下去一个多月,就下了一个多月的雨。照此下去,所有的庄稼都要毁了。”
这问题显而易见。刚才还议论纷纷的众人顿时鸦雀无声,一个个都皱紧眉头,苦思冥想起来。
“我看还是要把水往河里排,虽然大河涨水,但也没有其它途径,若是不将雨水排尽,今年的庄稼就如村长说的,肯定得毁了。”片刻后,有人道。
大家伙儿一时也想不到其它办法,听到有人如此说,其它人也附合:“是啊,只能先将田里的水排尽。虽然河里的水满了,但这水是流动的,只要将田里的水引流到大河里,那水自然就不会再威胁到庄稼。”
“嗯,对。”众人纷纷点头。
“可是,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唐大明皱紧眉头道。
“那村长,你说有啥治本的法子没有?”有人追问。
唐大明缓缓摇头:“我现在脑子里也一片糟,所以才让大家伙都来想办法,出主意。”接着他看向一众人:“大家都想想还有没有其它法子,让这农田不再受水灾。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也没关系,畅所欲言。”
“是啊,大家伙有啥主意,甭管什么有没有效,先说出来众人参考参考。”一旁的卫七凤也帮着鼓厉众人。
有了唐大明和卫七凤的话,场面活络起来,不少人都提出疑问,或将自己觉得可行的法子说出来供大家讨论,要想让这农田不再受水灾,除了老天爷,谈何容易?
狐小媚蹲在一棵树下,卫三娘和狐大友站在另一旁和村子里的人交谈着,十三立在她不远处,而狐篱香待了一会儿,觉得没自己啥事,便回家练习刺绣去了。
半个时辰后,众人还没商量出个章程来,狐小媚悄悄朝旁边的十三招了招手。
十三愣愣看她一眼,依言走了过去。在离狐小媚三步远的地方站定。
狐小媚又朝他招手,示意他走近,十三微抿了抿唇,挪了挪脚步,接着又瞧狐小媚示意他蹲下,十三瞧了眼自己和狐小媚的距离。狐小媚蹲着,他这么站着,两人之间还有些距离,若是他就这么也跟着蹲下去,两人距离立刻就变短,也不过一步距离,那距离近得十三都能看得狐小媚脸上细细的汗毛,晶莹的皮肤,还有她扑闪的大眼睛上的浓浓的卷翘的睫毛。
十三顿时觉得耳根有些发热,他不动声色的朝旁边挪开距离,抬头正好瞧见狐小媚不愉的看着他。
“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狐小媚瞪着他。
十三正不自在挪动的脚步顿住,道:“啥?”
狐小媚气得胸口一起一伏,敢情她说了那么多,这人一句也没听进去,那他刚才在干啥?
“你说,我听着。”见狐小媚一脸不高兴。十三忙挥走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认真的道。
狐小媚深吸一口气,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一遍。
十三惊讶的看着她,道:“你咋不自己说?”
“让你说你就说。”狐小媚一脸不愉。这种风头她懒得出,免得村子里的三姑六婆无事的时候又拿她当茶余饭后的调料。
十三点头。
人群里大会还在继续,众人一边讨论着如何避免农田的秧死掉,一边商量着如何防治水患。主意出了一大堆。有可行的,但总是没有两全齐美的法子。
“这是天灾,想要找个两全齐美的法子不容易。”
唐大明。狐大友等人正说着这雨究竟何时才会真正停下来,突然就听人群外有人高声说了这么一句。
乌压压一片人全都转头朝外看去。
人群外,树下站着一个挺拔的身姿,十三一本正经的看着唐大明等人。任由众人打量他,继续道:“其实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想到法子保证这田里不再积水。至于什么时候雨才停,那要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那你有啥主意?”见是十三,唐大明笑呵呵的道。
这么几个月来十三一直吃住在狐大友家,帮着狐大友和卫三娘忙里忙外。还偶尔帮狐小媚夹衣生意一点小忙,所以,众人已经下意识的将十三当成了狐大友家里的人。
“也不算什么好主意。是个笨办法。”十三不紧不慢的道,说完眼神余光暼向一旁的狐小媚。
狐小媚狠狠刮他一眼。竟然说她的办法是笨办法。
“哦,那你说来听听。”唐大明来了兴趣。
“趁现在雨停了,咱们应该马上将田里的水排到河内,不留一点水;那河水自有下游,所以不用担心水能否排出去。咱们应该担心的是若是再下雨该怎么办?田里积了水,可以继续排,可若是河水漫出岸,淹到田里,那时该怎么办?或者说咱们有没有办法现掘一条渠出来,将水引到另一边去。”
一语惊醒梦中人,有些人只想到庄稼,没考虑其它的,这时听十三提出来,这才惊觉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此时立刻惊慌问道:“那该怎么办啊?”
唐大明赞赏的看眼十三,这也是他一直担忧的地方。现掘渠,似乎也没啥用,因为再引流还是得将水引到河内,河水都上涨漫到岸上,淹了庄稼,哪还有地方可排?
这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看来我得去镇长府一趟。”唐大明沉吟道。
去找镇长又有何用,此种情况的不止狐家村一个村子,镇长又没有三头六臂,无法替他们开渠挖沟,找了也白找。
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狐小媚看眼十三,十三眸光闪了闪,看向唐大明等人,又道:“现在只希望老天爷这雨彻底停下来就好了。”
“是啊,是啊!”妇人些跟着道。
“……但是,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唐大明等人一怔:“什么最坏的打算。”
十三扫眼一众老弱妇孺,语气不缓不急,声线不高不低:“想想若是下半年咱们真没有收成该吃什么?拿什么过年?想想若是雨水万一一直下个不停咱们又该怎么办?想想若是还会不会有更坏的事情发生……”
“十三!”不待十三说完,狐大友立刻制止他,眼见有些人眼底露出惊恐来,他怕十三再说下去,有人真会夜不能昧了。
十三适时闭了嘴,他这还是委婉的说法,按照狐小媚告诉他的原话还更让人不敢接爱。
十三的话确实给众人提了个醒,刚才还脸带笑意的人此时全都绷了脸,个个神色严肃,有些带着彷徨,有些带着惊忧。
ps:先传上来,等会儿回来再修改,。
第137章 水患
一刻钟后,大会终于草草结束,若不是十三说的那几句,恐怕这些人到响午都不会散会。狐小媚几姐弟跟着卫三娘回了家。
不少人急匆匆回家开始做准备。
而唐大明安排了一批人去田里排水,现在将田里的水排尽,但若夜里又下雨,到时候还是得安排去巡查,若是发现雨太大,就必须将田垠挖出缺口,让田里的水可以排出去,若是水自己排不出去,那就必须想办法换个地方重新排水。
都说好的不灵,坏的灵。
夜里果然又下起了雨,开始还是小雨,后来雨势越来越大,半夜时分,狐小媚只听见房顶上噼哩叭啦的雨声,呼呼的风啸声吹得她在屋子里都听得清楚。
她悄悄起身在窗口往外瞧了眼,那雨水犹如有人拿着盆站在房顶上往下倾泄一样,哪里是在下雨,分明是在泼水啊!
狐小媚打了个冷颤,心中有些不安起来,照这样下去,明日田里肯定会积水,如果此般下个几日,到时候水又得漫进屋内。她想到了还剩的几件夹衣,看来明日怎么也得把夹衣先做了,只要把货交了她就心安了,照此下去,等到天彻底放晴似乎不太可能。
第二日,不出狐小媚所料,田里都积满了水,唐大明安排的人轮流在田里排水。还好屋子里没有进水,只是屋内特别的潮湿,门槛边漫了些水,倒不碍事。
狐大友和十三出去了,狐篱笆这几日都没有去学堂,此时也跑了出去,家里只剩狐小媚三人正忙着做夹衣。还好只剩几件花了三日时间,终于将夹衣全部做完。
这几日日日都是夜里下暴雨,白日阴天。
第四日,狐大友借了牛车,为了将这批夹衣安全送到针线坊,一家子都跟着去了集市,路上怕夹衣掉到地上。除了赶车的狐大友。其它五人分别站在牛车四周,护着车上的夹衣。也算运气好,夹衣被平安送到针线坊。时间迟了两日,吴掌柜没有责怪,如数的付了钱。
六人不敢多逗留,急匆匆的买了些生活用品。一家子刚回到家,又开始下起雨来。
刚到家。相氏就过来了。
她拉着卫三娘,求助的看向狐小媚:“早知道我就该跟着你们一起做。也是我没有见识,怕那些红薯烂掉,就跟着其它人一样急巴巴的想把红薯都吃掉……现在天不放晴。今年的收成肯定没了,长生现在又不在了,我们娘俩下半年的粮食也没着落……我怕自个儿不懂。将那些红薯白白浪费掉,所以想过来求求篱晶。教我怎么做红薯干。”
原来经过今天村里开会,相氏才意识到下半年的境况有多糟,这会儿想起家里没多少粮食,而田里的庄稼恐怕也没多少收成,所以,便想将剩下的红薯学着狐小媚家一样,做成红薯干,即可吃还能存放。她现在心里只后悔,当初狐大友做红薯干的时候没跟着一起做,而是一个劲儿的煮了吃了。
这种顺口的事告诉别人又何妨,狐小媚很大方的将红薯干的法子告诉了相氏,还特别嘱咐她:“现在日日下雨,没有太阳,您一定要将红薯多晒些时日,不然存放不了多久就会发霉!”
相氏很感激的记下,向卫三娘和狐小媚等人一再道谢,接着匆匆回了家。让狐小媚和卫三娘等人意外的是,相氏刚走,王氏又来了,却是询问的同一样事情,接着阮氏也过来了,没多大会儿功夫,村子里还剩有红薯的人家几乎都过来向卫三娘取经。
大伙不是傻子,这种时候自是要先开始储备干粮,以防下半年闹饥荒。
村子里的人开始学着狐小媚做红薯干的时候,狐小媚便让狐大友去集市再买些红薯回来,她还做了不同的几种口味。
有些直接晒成红薯干,有些切成片状,晒干后再倒进锅里砂炒,还有的特意加了些许佐料,洒上少许辣椒粉,做成类似于薯片的样子。
不过,红薯片因为放有佐料存放时间较短,所以,狐小媚只做了少许,另外两种更容易存放,根据家里几个人的口味相应做得有多有少。
有人见狐大友在集市买红薯,也跟着开始购买红薯,买回家做好后,纷纷告知自己的亲人,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集市的红薯竟然成了翘手货。
做好红薯干,狐小媚又去集市买了少许黄豆,拿回家让卫三娘炒干做成干豆。没有粮食,能吃的便是面粉了,所幸家里还有几口袋的小麦,还有半袋的面粉,到时候吃完再驮些去磨就行了。
为了节约粮食,这些日子家里吃的都是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吃过干饭了,没有了粮食,就得花银子去买,市面上的东西肯定得涨价,价钱翻成现在的两倍也有可能。为了节省银子,除了偶尔去集市买些肉,狐小媚几人就去山上摘野菜,时不时煮些土豆。
土豆可是好东西,放得久,不容易坏,煮上两个吃下去肚子就见饱,但也不能顿顿吃这东西,一是吃得多了便腻了,二是还得留些下半年吃。
所以,每顿除了清粥,炒上一个青菜,或野菜,偶尔煮上些土豆,若是没有,便煎饼,再去山上的野果树找找有没有野果子,饭后吃上一个野果,也能顶会儿事。
日子一长,狐篱笆就不愿意了,抱怨狐小媚天天都吃野果:“吃得嘴都没味了,现在我一看到野果子心里就腻歪。本来也没吃饱,再吃两个水果下去,搞得肚子早早的饿了。”
“那我有啥办法。”狐小媚无耐的道,想她一个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人竟然还要遭受粮食关,顿顿喝粥啃野菜,她都没说啥,他还嚷嚷。
“你若有能耐能找到吃的东西你就去找。饿后吃个水果那可是很营养的。再说了,现在大伙儿都去山上摘野果了,哪还有多少……”见狐篱笆板着一张脸,狐小媚又道:“你也别怨这怨那了,告诉你吧,这野果吃完就没了,明日你还想吃也没有了。”
现在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的节省,将粮食留到下半年,所以,管他什么野果野菜,只要是能吃的全都有人抢着摘。她们现在吃的野果还是前两日摘的,恐怕这时候山上只剩光秃秃的果树了!
自从上次晴上几日后,接连又下了半个月的雨,田里的庄稼倒的倒,死的死,雨水排出多少次,田地便积满多少次。菜地的菜这次是彻底死掉,地里泡满了水排也排不出去,可是菜地不弄出来就没有吃的,这种时候本来集市的货物已经开始涨价,粮食也就算了,若再不弄点菜出来,那就只有等着喝西北风。可是菜地离河岸远,沟渠也窄,两边还长满了水草,水排进去半天不见流动。顾着农田里还得考虑菜地,巡逻排水的人两边跑,弄得全都疲惫不堪。
大河里的水汹涌混浊,自上游而下滚滚而过,水位已经超过了河岸,两旁的道路全都淹了水。小河更是糟糕,水早已经漫出将附近的几条道路都淹了,有些道路低的,水已经顺着地势流到田地里。
就像装满气的气球,四面八方被戳了洞,无论你怎么补都要泄气,现在的农田就是这种状态,众人一边排水,老天爷一边下暴雨,引来排去都是白做功。
那些离得河远,沟渠不便的田地,庄稼早就淹死了。
别说狐家村,就是整个卫家镇都胧照在一种愁云惨淡的气氛之中。
狐小媚跟着卫三娘去过集市几次,整个街道都淌着水,穿着草鞋踩在地上啪啪的水响声,叠了一只纸船放在街道中央,纸船能顺着街道这边漂到对面。
据唐大明带回来的消息,今年遭了水灾的只有壤城一带,长江一带却是平安无事,只下过几场大雨后便再无雨水。被毁掉的庄稼已经无数,朝庭也是焦头烂额,派了河道总督到顺河视查。
顺河在卫县十里外,只绕过卫县,却不环绕,顺河乃是卫县,壤城的一条大运河,平常各种货船,船只都在大运河码头停靠。
顺河河堤坚固,高筑,因为这十几年来壤城一带都平安无事,不曾遭遇过旱灾,也不曾遭遇过水患,今年还是十几年来的头一次。所以,对于顺河的维护官员们便十分懈怠,这次闹水患,前后两月有余的降雨,让顺河内河水几乎快要满堤,也是将那河道总督吓得够呛。
若是这顺河决堤,壤城,卫县等几个县城被淹决计是跑不掉,其它临近的十几个县城被波及也是大有可能。到时候西南这一带将会无数人家破人亡,到时候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灾民肆虐那是可预见的!
为了安抚百姓,天朝皇帝颁布了圣旨,将派钦差大臣下来处理此次水患事件,纵然真的到时候百姓颗粒无收,也不会让所有人饿着肚子。
这道圣旨果然管用,不少地方民众得到安抚,一时间人心惶惶得以暂时平息。
第138章 毙
唐大明兴高彩烈的将这个消息告诉狐家村众人。所有人都大松了一口气,只要朝庭还管着他们,以后就还有活路。
晚饭的时候狐大友高兴的和卫三娘说着这事。
“……有朝庭接济,咱们自个儿再节省些,凑合着相信下半年的日子也能挺过。现在只希望这雨啥时候能真停了。再这样下去,田地可是会完全毁了。”
“你说,朝庭会给咱们发粮食吗?”卫三娘道。
“这可说不准。”狐大友想了想道,整个卫县壤城有多少百姓,若是开仓放粮那可不是小数目。可若不放粮的话那朝庭怎么救老百姓?
“听说去年长江一带闹水患的时候,朝庭还有一些达官贵人都有施粥。”这消息是卫三娘从卫七凤那儿听到的。
“若真只是施粥,那咱们这些庄稼汉可就惨了,又不在集市上,难不成每日拿着碗去集市舀粥?再说了,朝庭施粥再多,再多贵人,那也不可能日日都有粥施,朝庭不施粥的时候老百姓岂不是就要饿着肚子?”
狐大友皱紧眉头,他们这些乡下庄稼汉,也没有啥确切的消息来源,对去年长江一带究竟是如何度过难关的都不太清楚。
但他觉着:“那些个达官贵人只是趁着机会挣个脸面,谁会日日施粥,至于朝庭,或许会帮助众人渡过难关。可若遇上不好的贪官,在钦差大人面前做做表面功夫的也不是没有。”
“那这可如何是好?”卫三娘愁着脸。
他们家可是有六口人呢!
一旁的狐篱香和狐小媚对视一眼。狐篱香朝狐小媚递了个眼色,示意她说点话安慰安慰卫三娘,别还没闹饥荒,自个儿就把自个儿愁死了!
狐小媚抿了抿唇。朝庭完全有可能做做样子,就算有人施粥,那清粥稀饭,吃不饱穿不暖的,到了冬日冷死饿死完全有可能。
对于这个问题她也挺愁,若是这天灾真闹到那种地步,他们家应该怎么办?她应该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一直默默吃饭的十三突然开口。道:“船到桥头自然直,从现在开始咱们一切从检,能省多少就省多少。一切为过冬准备。就算朝庭不施粥,咱们的粮食不够。好在,咱们和针线坊还有一份契约在,虽然咱们没有鸭绒了。不过,可以让吴掌柜去买。到时候咱们只帮着做,就算价钱便宜一些也无所谓,又或者直接让对方拿粮食来换。”
闻言,狐大友和卫三娘。包括狐篱香和狐小媚都齐齐看向十三。
一屋子人被水患搅得心神不灵,竟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
狐大友卫三娘均是一脸喜意。
“还是十三脑子清醒,我看咱们是急昏头了。竟然把针线坊的事给忘了。”狐大友拍着脑袋呵呵道,露出好些日子不见的笑容。
卫三娘脸上神色也缓和许多。看着十三十分善意:“还好家里有个理智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