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村居清贫乐-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四月就满十六了,完全可以成亲了。”
  杨雪小声道:“那也得等到下半年。”常子胜道:“我不想拖到下半年。我们家想将婚期定在五月。”杨雪很吃惊:“五月,五月有些忙,好像很少有人将婚期定在五月。除非……”后面的话杨雪说不出口了。
  有些把持不住的未婚夫妻,婚前在山上挂了草结,提前做了夫妻之事,不小心有了身孕,为了遮掩才会急急忙忙成亲。“不行,我不要在五月成亲。”杨雪嚷道。自己和常子胜清清白白,可若是定在五月成亲,难免不叫人多想,她可不想背这冤枉债。
  

☆、采购

  常子胜知道她担忧什么,笑道:“那个你不用担心。咱们两个这种情况,稍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说闲话。因为我比你大着那么几岁,和你定亲这么久了,谁不知道我在苦苦等着你满十六岁才能成亲。再说了,即便还是有人怀疑,可只要看咱们的第一个孩儿出生的年月那疑心自然就消除了。”
  孩儿孩儿,这人还真是不害臊,这都还没成亲他就说起第一个孩儿了。杨雪强压下心头的羞臊,不高兴地道:“好好地为什么要让人怀疑,等几个月又怎么了。”常子胜道:“可我就是不想等那几个月,我就想尽快将妹妹娶进门。我和姜达差不多大,他的儿子都半岁多了,可我的媳妇还在娘家养着,我能不急吗?”
  常子胜说的是事实,杨雪默然了。
  常子胜就五月成亲这事试探杨家长辈的结果不算坏,薛氏杨元本都是通情达理之人,虽然心里颇为不舍杨雪出嫁,但常子胜的年纪确实早该成亲了。难得人家等了杨雪这几年,常家要求尽快成亲他们完全理解。
  罗老太太听到孙子的回复很是高兴,正月一过就请了杨雨的婆婆周氏上杨家门商量具体婚期,最终双方将吉日敲定在五月初八这一天,这是常建礼亲自请人算过的好日子。
  眼看着婚期没有几个月了,该准备的东西都得着手准备起来。当然依照惯例,常家得先给杨雪买银镯子银耳环银簪子这些东西。
  马家集赶集的日子,赵氏碰到了白氏,和她约好后天带杨雪去县城买首饰尺头之类的东西。那一天去县城采购,杨家去的是白氏和杨雪母女,赵氏也带上了闺女常子秀。常子秀的婚事不大顺利,和杨雪差不多的年纪却至今还没定亲,赵氏想着就发愁。这回去县城叫上闺女,也有让她散散心的意思。
  常子秀除了当初杨雪托常子胜捎信给杨雨那一回见到过杨雪之外,这两年在马家集赶集的时候也碰到过几回杨雪。常子秀性格直爽,杨雪对这位小姑的印象还算不错。
  两对母女到了县城,头一个目标就是银饰铺子。杨雪本来以为依照常家的家底,买给自己的也许只是银包铜的东西,没想到赵氏最终买的竟然是纯银的。镯子一两六钱重,虽然比不上当初姜家买给杨霜的一两八钱重,但和罗家当初买给杨雨的一样重,面子上还是过得去了。
  杨雪后来才知道,三个嫂子当初成亲的时候婆婆也是买给她们同样重的东西。据说常建礼和罗老太太当初在常子梁即将成亲的时候,就商量着说自家再穷,在这上头也不能亏了孙媳妇。因为出嫁的闺女每年正月初二都要回娘家拜年,然后大家难免会说起镯子簪子比较一番,常家的孙媳妇总不能在人家面前自惭形秽进而埋怨夫家。基于这种想法,常家买给几个孙媳妇的都是纯银的东西。
  虽然杨雪不看重这些东西,也不爱戴这些东西,但她心底里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夫家被娘家看轻。很明显,到了银饰铺子赵氏避开铜包银的柜台直接走到纯银柜台面前的时候,白氏的脸色明显变得轻松了许多。
  买好了首饰,接下来该买尺头了。因为怕再叫人认出,然后人家又主动将价钱压得极低,这样老占人家便宜实在不是杨雪的作风。所以这回杨雪打算避开县太爷娘子和方家大少奶奶的铺子,拉着赵氏往另外一家铺子走去。
  谁知道转过街角不久,就有人大声喊着杨雪的名字跑了过来,抬头一看竟然是秋香。秋香拉着杨雪的手高兴了一通,跟着又招呼白氏,然后道:“今日不逢集,婶子和雪妹子怎么来县城了,可是有什么事?”
  白氏指了指赵氏:“这不你妹子五月就要出嫁,今日我和她婆婆带着她来买首饰和尺头。”“啊,雪姐儿就要出嫁了啊。好好,恭喜恭喜!这就是常家婶子吧,见过婶子。”秋香在官宦人家呆久了,言行举止很是大方,明白了赵氏的身份,立马笑吟吟地给人家行礼。
  赵氏乐呵呵地道:“姑娘客气了。”杨雪问秋香:“姐姐这是领了差事才出门的吗?”秋香指了指身后:“这不今日轮到我们大少奶奶和县太爷娘子巡铺子嘛,我就跟着出府了。”杨雪抬头看过去,迎面可不就有两乘轿子正缓缓而来。
  秋香道:“妹子的尺头还没买吧,那就去我们大少奶奶的铺子去,大家都是熟人,她一定会让掌柜的少收你的钱的。”杨雪一门心思地要避开这个,正打算低声给秋香解释,秋香却大步走到轿子边上对里头道:“大少奶奶,我那妹子雪姐儿的婚期定下了,她今日和婆婆一道来买尺头,我喊她去您那铺子去买,您可得吩咐下去给她算便宜些。”
  秋香这么一嚷嚷,不光方家大少奶奶听到了,后面轿子的县太爷娘子也听到了。县太爷娘子立马让身边的婆子非拉着杨雪一行去自己的铺子,而且亲自给杨雪挑选尺头。最终的结果是杨雪买了两段尺头,然后县太爷娘子和方家大少奶奶一道给杨雪送了四段尺头,任凭杨雪怎么推辞都推辞不掉。
  光这个还不算,县太爷娘子硬拉着杨雪到了旁边的首饰铺子,给她买了一只红玛瑙镯子一只玳瑁簪子。杨雪哪里肯收人家这么贵重的礼品,无奈县太爷娘子是铁了心要送,最终杨雪还是收下了。
  直到县太爷娘子一行人走远了,赵氏还在喃喃自语:“子秀啊,我这不是做梦吧,方才那个真是县太爷娘子,她还和气地和我说话冲我笑来着。”常子秀嘻嘻笑道:“虽然我也觉得像做梦,但的确不是梦,真是县太爷娘子,人家还送我四嫂好多好东西呢。”
  常家母女在这边恍兮惚兮,那边杨家母女却因为白拿了人家的东西而浑身不自在。“县太爷娘子真是仁义,世上怎么有这么好的人呢?”白氏翻来覆去地念叨,“人家可是官夫人啊,竟然这么没有架子,和我们这些乡野村妇说话一直笑眯眯地。人家一下送了这么贵重的东西给你,咱们这么白拿人家的,回去你祖母非得骂人不可。”
  杨雪扶额:“这拿都拿了,后悔也没用。罢了,东西都买得差不多了,回去了吧。”
  船到了马家集,两对母女分道扬镳各回各家。赵氏和常子秀回到常家沟的时候常家的晚饭已经吃过了,好在白氏给她们留了饭菜热在锅里。赵氏和常子秀走了半天路也饿了,捧着碗很快吃完了饭。
  一家人都围在火塘边,兴奋地问起母女两个今日的见闻和经过,很明显大家都关心她们在县城买东西的具体情况。马氏孟氏是担心婆婆偏心,给小儿媳妇多买了或者贵买了东西。罗老太太关心的则是亲家对自家买的东西是不是满意。
  常子胜关心的则是杨雪高不高兴,他问过姜达,知道当初姜家买给杨霜的是一两八钱的银镯子,簪子也是比较重的。自家一来是家底不如姜家,更重要的是上头几个嫂嫂已经形成了规矩,即使他想给杨雪买重一点的也不行。
  面对众人的询问,赵氏一拍大腿,眉飞色舞事无巨细地说起了自己今日的见闻。“县太爷娘子,那可是县太爷娘子啊。她笑着对我说‘你就是杨雪姑娘的婆婆啊。你福气多好能娶到杨雪姑娘这么出色的姑娘做儿媳妇’。娘您不知道我当时激动得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 赵氏大声对罗老太太嚷着。
  “天哪,竟然有这样的事。子秀,那县太爷娘子长什么模样,好不好看?”白氏好奇地问常子秀。
  常子秀道:“好看,怎么不好看。二十七八的样子,鹅蛋脸,单眼皮不过眼睛很大,脸很白。个头中等,跟我差不多吧。说话极其和气,一点架子也没有。人家一直拉着我四嫂的手说日子过得真快,当年才十三岁的小姑娘就要嫁人了。说自己很喜欢我四嫂,我四嫂出门子不方便亲自上门道贺,就提前送她两样东西做贺礼。”
  孟氏艳羡地道:“妹子你看到那玛瑙镯子和玳瑁簪子了吗,好不好看?”常子秀道:“好看,怎么不好看,油光水滑地,看着就喜欢。我估摸着我四嫂有了那东西,往后根本不想戴银镯子了。不过我四嫂还真是不一般,面对那样好的东西,一口一个无功不受禄,自己之前已经得到过县太爷娘子的多放照顾了,这回这东西是万万不能收。最后还是县太爷娘子一副要发火的模样我四嫂才不得不收下。”
  常建礼感叹道:“雪姐儿这孩子真是难得,能不为钱财迷花了眼,不爱沾人便宜,杨家家教好啊。”常兴家呵呵笑道:“那还用说,不然我也不会没禀报您和我娘,就在工地上向亲家提亲了。”
  白氏笑道:“说起来还是我们四弟有福。是不是啊四弟?”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个不休,常子胜一直没说话,心里却满满都是欢喜。倒不是高兴于杨雪得了好东西,而是为未婚妻感到骄傲。这就是他即将要娶进门的媳妇,这么出色这么讨人喜欢。


☆、使坏

  面对白氏的询问,常子胜但笑不语。常子樵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这家伙心里明明乐开了花,偏偏不肯说出口。”火塘边大家一起哄笑。
  女人最关注的除了首饰就是衣裳,白氏问赵氏:“那县太爷娘子和方家大少奶奶合开的绸缎铺子,里头的布料是不是都很漂亮价格都很贵啊。”赵氏点头:“那还用说,那可是县城里最豪华的绸缎铺。”
  白氏道:“那人家送给弟妹的尺头岂不是都是很贵的。”常子秀道:“那是自然。娘给四嫂置办的那一身儿是她们铺子里中等价格的,但算下来所要的钱也不少,好在掌柜的只按半价收钱。至于县太爷娘子和方家大少奶奶送给我四嫂的的那几段尺头,都是她们铺子里最好看的,估计价钱更贵。”
  “最好看的。哎呀,那做成衣裳得有多漂亮。弟妹本来就生得极好看,穿上那样的衣裳肯定美极了。”白氏一拍大腿,嚷道,“真想看看她那衣裳。”
  罗老太太好笑道:“五月雪姐儿就过门了,大郎媳妇你想看还看不到啊。”“那是,大嫂还真是心急。”常子秀和孟氏一道附和。
  大家兴高采烈议论纷纷,马氏却是一直没做声,她这几天情绪很低落,火塘边的话题几乎很少参与,只管坐在凳子上抿着嘴烤她的火。
  年初安排家里一年的分工,常子柱主动提出今年要出去做工,不想再留在家里种地了。常家四个长辈就这事专门讨论了一通,常建礼本来是不大同意常子柱出去的,觉得他种庄稼也许在行,可要说到给人做帮工,那是绝对赶不上常子胜的。
  可是赵氏觉得二儿子和三儿子争新房子没争赢,两口子心里一直不好受,若是在这件事再驳了他的面子,他和马氏心里的怨气只会更大,罗老太太赞同赵氏的说法。最后从整个家庭的稳定和谐局面出发,常建礼同意了常子柱的请求。让他出去帮人做工挣钱,留下常子胜在家里种田。
  马氏如愿以偿,一开始还是很高兴的。可是丈夫不过出去了一个月她就受不了了。常家的规矩,孩子们只有大人出去做事的时候老人才帮着管,如果大人在家里,那就自己管着。之前有丈夫在家,两个孩子有丈夫帮忙管着,白氏并不觉得有多烦人,可是丈夫出门了,松哥儿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淘气,自己根本管不住他。
  这孩子好几次把孟氏的儿子檀哥儿给打哭了,对这事马氏本来是不放在心上的,小孩子嘛,打打闹闹地免不了,谁家孩子不是这么长大的。可前两天为了争一个烤红苕,松哥儿不小心把檀哥儿推倒,檀哥儿正好碰到了鼻子,然后流了几滴血。
  孟氏这婆娘就像天塌下来一般,尖声大叫吵闹不休,自己跟她说了松哥儿不是有意地,也马上给檀哥儿止血了。可那臭婆娘不依不饶,非要告状,告到公婆那里不算,还告到祖父跟前,惹得祖父拿着竹枝条将松哥儿狠狠地打了一顿。
  摸着儿子小腿肚子上那一道道红肿的痕迹,马氏心疼得得直掉泪,可是她有泪只能往肚里流,丈夫不在家,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诉苦的人。长辈们都觉得她的儿子该打,怪她平日对儿子一味惯着。
  大嫂白氏自来是个听从长辈话的,她若是找白氏诉苦,白氏只会劝她好生说一说松哥儿。找小姑子吐一吐苦水?想都不要想,那丫头从来就是个讨嫌的,动不动就说松哥儿给惯坏了。性子这么不好,难怪十六岁了都还没人要。若不是想着她留在家里白吃饭,真希望她这一辈子都嫁不出去!
  那时的马氏开始后悔,觉得自己当初就不该怂恿着丈夫出去做工。凭什么她的男人在外面拼死拼活地给家里挣钱,而自己的儿子却被长辈打骂。
  马氏心里难受,听到家里其他人的欢声笑语就觉得格外刺耳。偏偏婆婆和小姑子因为和县太爷娘子说上了话,兴奋激动得不得了,呱呱呱,呱呱呱,说了又说。然后白氏和孟氏两个臭婆娘在一边忙着捧场,咯咯咯,咯咯咯,像两只刚刚下了蛋的母鸡一般笑个不停!马氏恨不得跳起来捏住她们的脖子,免得她们再发出那讨人厌的笑声。
  杨氏怎么命就那么好呢?跟自己一样都是乡野人家的女儿,可人家就能得到县太爷娘子和方家大少奶奶的看重。好家伙,一下子就是六段绫罗绸缎尺头,杨氏这下一口气就能做三套好衣裳了。
  乡下女人平时都是穿粗布衣裳,一辈子也就是出嫁的时候才能得婆家给置办一身儿穿穿。若是嫁到那很穷的人家,这一身儿都别想。马氏记得前两年杨氏二姐出嫁的时候,县太爷娘子也送了两段好尺头给杨氏,加上那一身,杨氏拢共就有四身好衣裳了,这架势比镇上那些有钱人家的闺女还强。
  因为那些人家的闺女兴许平日里穿绫着缎地,可每身衣裳都去县城里最好的绸缎庄置办,那还是没哪户人家做得到。可人家杨氏不花一分钱,轻轻松松地就拥有了那么好的东西。一想到等杨氏嫁过来,然后大年初二四妯娌一道出门回娘家拜年,或者是一道去赶集,杨氏穿得光鲜亮丽,而自己几个衣着寒酸她就心里直冒酸气,同样都是常家的儿媳妇,为什么自己就要比杨氏差那么远!
  马氏越想越憋闷,心头那股子郁气似乎压制不住了。那边几个女人还在说着杨氏的好运气,孟氏的笑声格外夸张刺耳,马氏厌恶地撇了一眼过去。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孟氏,她一下就听出了这女人的说笑声有多言不由衷有多虚假。
  杨氏运气那么好,还没过门就将几个嫂子的风头都盖过了,祖父和公公方才更是直接赞扬了杨氏,孟氏心里能好过才怪。马氏就是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孟氏此时心里不知道有多嫉恨杨氏,不过这女人惯会装,她眼下不过是向白氏学习,在长辈跟前讨好卖乖罢了。
  马氏又看了一眼赵氏,这位婆婆今日的话格外多,精神格外亢奋。这也难怪,搭帮杨氏,她被县太爷娘子亲自恭贺了,这好运气全武清县有几个乡野村妇能碰上,说出去不知道能羡慕死多少人。婆婆这个人很虚荣,喜欢人家围着她转,对她说奉承话。
  这也怪不得,祖母当初可是只生了公公一个儿子,可是婆婆嫁到常家连生四个儿子还个个都平安养大。身为媳妇,婆婆是常家沟数一数二能生儿子的。然后小叔子生得俊,十里八乡的姑娘家为了嫁给小叔子,少不得或明或暗地围着婆婆献殷勤。这些年婆婆可以说是在大家的奉承中活着的,直到小叔子没有按照婆婆的意愿定下了杨氏。
  和杨家结亲,不过是祖父和公公的意思,婆婆根本不喜欢杨家不喜欢杨氏,这个白氏孟氏也许看不出来,可瞒不过她。关于这一点,她本来是喜闻乐见的。婆婆不喜欢杨氏才好呢,不然的话杨氏过门了还有她们这几个嫂嫂的活路啊。
  谁知道今日因为杨氏的缘故,婆婆露了这么大的脸。这事儿传出去,婆婆脸上绝对有光,起码可以显摆好几年。就因为这事,婆婆居然忘记了自己过去对杨氏的厌恶,照这形势发展下去,杨氏过门岂不是每个长辈都喜欢她了。不行,这是她绝对不想看到的。马氏握紧拳头,脑子里开始盘算起来。
  第二天,马氏和孟氏被罗老太□□排去山上挑柴火,白氏一个人被安排扯猪草。乡下人每天要烧大量的柴火,当然山上也不缺这些。大家经常是全家出动砍上一整天,砍得多,但回家的时候一人只能挑一担,剩下的就码在山上。等得空的时候再去挑。
  马氏和孟氏一人挑了一担柴火走山路,累了中途歇息。白氏状似随意地道:“四弟妹这一下子得了六段尺头,婆婆昨晚说起这事笑得合不拢嘴。我想肯定是四弟妹偷偷地告诉了婆婆要给她一段或者是给子秀一段吧。”
  孟氏好笑道:“二嫂怎么会这么想。那可是人家送给弟妹的东西,那么好的东西谁不想自己穿,怎么会给婆婆或者子秀。”
  马氏道:“咱们这些村妇,平日里不是上山就是下地,真正穿绫罗绸缎衣裳的日子不多,弟妹自己有两身儿足够了。那余下尺头即便做成衣裳也是白放在那里压箱底。而娘这辈子可是从来没穿过绸缎绫罗的,弟妹这回白白地得了这好东西,婆婆和子秀又在场。咱们乡下人在山上打了一头野猪得遵照见者有份这规矩,虽然弟妹得了尺头这事不是打野猪,可毕竟她是不花费一文钱白得的,婆婆和小姑又不是外人,这得了便宜分她们一点不是天经地义的嘛。弟妹可是识文断字连县太爷都夸奖过的人,肯定是知道这礼数的。若不是得了弟妹的尺头,昨晚婆婆和子秀会那么兴奋?”
  “是啊,二嫂说得对,你不说我还真没想到这个。”孟氏睁大眼睛做恍然大悟状。心里却想,就婆婆那爱显摆的性子,昨日若是真得了尺头,不嚷嚷得满天下都知道才怪。不过马氏这婆娘似乎说得对,杨氏应该给婆婆或者子秀分一段尺头,可她显然是没分。
  婆婆就顾着得到了县太爷娘子的亲自祝贺而高兴,竟然将这茬给忘了。自己若是点醒一下婆婆,婆婆肯定会对杨氏生出不满。也是,大家都是常家的媳妇,凭什么弟妹就能得到长辈们的一致喜欢,仿佛她做什么都是好的。她就要让长辈们看看,杨氏是不是每件事都做得那么好。
  马氏看着孟氏眼睛里算计的光芒,微微撇了撇嘴角。心道,蠢货,这样得罪人的事情我就是要你去做,我呀,就安心地在一边瞧热闹好了。 
  

☆、偷鸡不成

  孟氏怀揣着这个心思,只想快点回到家里,立马不觉得腰腿肩膀酸疼了,嚷嚷着歇好了气赶紧赶路,马氏自然是从善如流。接下来的那段路其实并不算短,但妯娌两个一鼓作气地到了家,中途谁也没提出歇息歇息。
  赵氏正在院子里撒着碎米,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崽子围在她身前叽叽叽叽地叫得欢。檀哥儿拿着一根竹枝条打算奔过去打小鸡,“不能打,檀哥儿你别过去。”常红着急地大喊着,冲过去抢下堂弟手里的枝条。
  赵氏看着那一群抢得欢实的小鸡崽子,很是高兴,抬头一看,却见两个去挑柴的儿媳妇回来了,她不由有些惊讶,道:“你们两个这么快就回来了。”不比大儿媳妇白氏的实心眼,马氏孟氏这两个婆娘做事惯会偷奸耍滑。依照过去,像今日这般她们去挑柴,身边没有长辈监督,二人绝对会磨蹭老半天才回家的。
  “哦,我们路上没怎么歇气。”孟氏放下柴火,一边擦汗一边解释道。马氏放下柴火,喘着粗气对赵氏道:“娘,接着还有什么事要做吗?昨晚孩子们换了下几件衣裳,若是您没有别的安排,我就去溪里洗衣裳去了。”
  赵氏责怪道:“松哥儿她们有衣裳要洗,你怎么早不说,子秀今日也去溪里洗衣裳了。”马氏道:“我自己也有两件里头的衣裳,小姑要洗祖父祖母爹娘还有四弟的衣裳,经常一洗就是一担,我可不忍心再喊她洗了。”
  赵氏笑了笑,道:“今日没什么事了,你去洗衣裳吧。”马氏跟着提着一篮子衣裳,叫上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走出了家门。自从上回松哥儿因为将檀哥儿鼻子弄出血挨了常建礼一通打之后,马氏但凡在家都尽量将儿子拘在自己跟前。
  罗老太太从粮仓里提着一小袋子黄豆出来,然后搬了一把椅子在廊下,她将黄豆倒在竹箩筛里,一粒一粒地扒拉着,将那些不太饱满的挑出来。三月间眼看就要到了,得准备播黄豆了,种子要先准备好。
  孟氏有心寻找说话的机会,气都没喘匀就主动去问罗老太太:“祖母,绿豆种子要不要一道先挑一挑?”罗老太太道:“不用,绿豆播种比黄豆要迟个把月。你还是先歇歇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