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韵[封推]-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侧院的婆子只冷眼旁观,将映安大家和清柳的举动记在心里,隔几天就去回报给姜恒和叶秋鸿。
    俩人听了数次,心中不免不喜,觉得这映安大家不像是什么官家之女,倒是有七八分相信了清柳所说。只是现在正在考试的紧要关头,又没得洛阳和杨大学士的回信,便只得将这俩人拘在侧院中严加看守。
    雪梅这边因为等着南京城的来信,家里也一时安静下来。
    李娟来了两次,想探雪梅的口风,可是雪梅岂能被人左右了意思,便只是打哈哈,不管问什么都做不知道。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接近会试那一天,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只有敬民乐呵呵的每天往吴知事家里跑。
    吴知事经常有借口请敬民来家里,有时说怜惜敬民家中无有长辈请他来吃一顿饭,有时家里买了新鲜果子也会给敬民送过去一些。一来二次,敬民和吴家的人混得极熟。
    吴馨儿倒也知礼,只和敬民见了三面,都是有长辈陪同。两次是因为绘制灯笼图案,另一次则是今天,洛阳的刘家来了信,说是感谢吴知事对敬民的照顾之恩,特意带来各色礼物。
    来吴知事家里送礼的是荣嫂子。
    荣嫂子七八岁时被卖到董家,做了董宜人的贴身女仆,对她最是忠心不过。再加上儿子子侍又做了姜恒的书僮,对刘家就多了几分亲切的心思。
    这次领着董宜人的命令来吴家,其意之一便是仔细相看一下吴馨儿。坐下来和吴家主母聊了几句,心里有了谱。
    吴家虽是小吏之家。吴馨儿又是前头娘子生的,可是后头的继妻看上去倒也象是个和善的人,而且这吴家主母话里隐隐透露出吴馨儿将来的嫁妆不薄之意。
    荣嫂子嘴上就把吴馨儿夸做了一朵花。
    吴家人会意,便叫了吴馨儿来见她。
    南京城中的居民有一个习惯,凡是家中有老人或是有长寿者,必会在老人居住的院子或是正堂中栽种一棵桃花,寓意长寿。
    时近三月,院子里种的桃树一簇一簇的开得鲜艳,整个院子被染成了深深浅浅的粉红。
    吴馨儿走到正堂时,身后桃树争奇斗艳。眸中一汪盈盈秋水,微微晃花了敬民的眼。
    荣嫂子看了看敬民,又看了看慢慢向她走近的吴馨儿,抿嘴直笑,直笑得敬民脸上发红。慌乱的转过头去。
    “姑娘今年几岁了?”荣嫂子笑盈盈的和吴馨儿见过了礼,开口问道。
    “快十七了……”吴馨儿声如蚊蚋,裣衽一礼。
    “和我家姑娘还有刘家姑娘年岁差不多哩。”荣嫂子笑着转过了头,和吴家主母说话。
    听到荣嫂子提了这个话头,吴家主母闻弦歌而知雅意,询问起雪梅来,顺便着也打听刘家的家事。
    当听到明珠和雪梅都已经许配了人家。刘家人丁单薄,只有敬民一个骨血,刑氏性格爽朗,刘承志是个忠厚人,吴家主母微微颌首。
    荣嫂子虽是个下人,这次来也只是见见吴馨儿这个人。不能做任何决定,她只需要将吴馨儿的情况如实反馈给刑氏既可。虽然她不能做主,吴家主母待她却是极为热情。
    一来她是来打探消息的,二来也敬她是董宜人身边得用的人。
    脸上的表情就更加亲切。
    吴知事想的却又比她更多了几分,敬民本人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年纪轻轻就不依靠家里做了小吏。去年他经手的几十顷皇庄产量非常之高,闻听得圣人非常欢喜,提了数次刘敬民的名字。
    再加上他是解元公的大舅子,以后的前程只会越走越宽,孙女嫁给了他,自然不会吃亏。
    更何况,听这荣嫂子的意思,刑氏又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人,待儿子女儿一碗水端平。尤其是敬民的长姐嫁到赵家,公婆待她犹如亲生女儿一般。
    听到这句话,吴知事大为满意。他知道有些人家,把儿子看得极重,恨不得捧到手心里去,可是越是这样的人家待儿媳妇却越苛刻。他家的儿子是宝,儿媳妇就是草,只要有一点不如意非打即骂。
    可是家中女儿嫁得好的,大凡娶了儿媳妇也愿意待儿媳妇好。推已及人,自家的女儿被公婆如珠如宝的待着,肯定也愿意这样待别人的女儿。
    不求将来刑氏待馨儿有十分的心,只要能有四五分的心吴知事就满意了。
    他相信吴馨儿是一个知礼守节的好孩子,不管是嫁到什么家庭,都会是一个好媳妇。
    荣嫂子和吴家主母说着话,眼睛直往吴馨儿的脚上瞅,看到她虽是裹了脚,脚形却有些大,便笑着道:“……这刘家务农出身,家里的姑娘虽说是不需要下地做活,可也都是能干些家务,所以长辈们便没有帮她们裹脚,平时只是晚上拿竹板夹着脚以免变形了。”
    吴家主母本来正有些懊恼吴馨儿的脚有些大,有四寸多,听到荣嫂子这样说,不由得喜上眉梢。
    “我家的馨儿那也是能吃得苦滴……”吴家主母微微一笑,眼睛往吴馨儿的裙底望去。
    吴馨儿本来就站在继母身后,这会见到满屋的人都往她脚面看,不由得脸色涨红,抬起袖子将脸掩住,一个劲的往继母身后躲。
    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只有敬民变得不自在了起来。
    他就是再憨这会也明白了,今天这荣嫂子不仅是来送礼的,还是来相看的。
    想到这里,脑子里突然迸出一个人影。那个人影站在伊河岸边,久久地挥动着帕子。眸子里露出思念……
    敬民一时慌乱了起来。
    可是再抬起头,看了看面前那个娇怯怯的人影,正满面娇羞着躲在继母身后,心神又恍惚了起来。
    “我这是怎么了?得了蜀还望陇?我怎么变成了这样?变成了登徒子?”
    敬民懊恼的拍了一下脑袋。
    吴家主母见到这俩人都有些不自在了起来。便笑着和吴知事说话:“这屋子里坐的都是妇人,想必敬民也是呆的烦闷,我不如你带着他去后院转转,咱们家院子里桃花开得极好,敬民还没去过咱家后院呢……”
    吴知事笑眯眯地点了点,又特意点了吴馨儿的名字,叫他们俩人陪同。
    吴馨儿满面绯红的垂下头,手指绞着帕子,不敢抬头看对面的敬民。
    敬民抬头看了看,刚刚想说话。却猛地接触到了一双明亮的眼眸,不由得心中酥软了起来,身不由已的跟着吴知事出了堂屋。
    等到俩人走后,荣嫂子往吴家主母面前坐了,低声将家里有个李娟的事情讲了一番。最后说了一句,“这敬民五六岁时曾喜欢过人家,立下誓言说要娶回来做媳妇,这事情闹得满村都知道了……人人都知道敬民打小就有了一个小媳妇……本来这话是不该老主母说的,只是若是不说倒像是显得刘家故意隐藏似的。这李娟多半是要进刘家的门……请老主母放心,刘家是有规矩的,断不会叫李娟越到当家主母的前头去……”荣嫂子特意将当家主母四个字咬得极重。一边说一边打量吴家主母的脸色。
    吴家主母和吴馨儿继母相视一眼,打从心底不相信娶李娟是戏言,她们也曾打听过敬民的事情,曾听叶家的仆人说过,敬民在老家有一个爱慕的姑娘,只是家里不同意。他又跟着叶秋鸿和姜恒来到了南京,这才没有再联系。
    原本,她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罢了,可是听荣嫂子一说,这李娟极有可能要做敬民的妾。
    谁见过没娶亲先纳妾的?
    俩人深思了起来。
    荣嫂子只是一个负责传话的。不管吴家答应不答应,她只管把两方的话传到既可,这会见到吴家婆媳都不说话,便端起了茶盏默默的吃茶。
    心里却是敬佩刑氏。
    不是谁都有勇气接纳李娟,李娟是个失贞的女子,若是刘家不接纳她,她就只有自尽或是出家这两条可走。早就知道刘家的人都是极忠厚的,经此一事更显出了刘家的气魄。
    心里也为李娟感到惋惜,若是她聪明一点,在家里好好呆着,不出去胡乱跑,这刘家二房媳妇的名头岂不是落到她的头上了吗?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荣嫂子叹了口气。
    又略坐了一会,随便谈了几句,荣嫂子见到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再加上自己的任务已完成,便提出了告辞。
    吴家婆媳礼貌周全地将荣嫂子送到二门,直到望不见她的身影,才转身回来。
    继母低声道:“阿姑,这世上岂有先纳妾后娶亲的道理?这刘家也太瞧不起人了。”
    吴家主母向来不喜欢这个继媳妇,闻言白了她一眼道:“你难道没听荣嫂子讲当家主母四个字?意思便是馨儿一嫁过去就当家,这是在补偿咱家呢。”
    “可是咱们家姑娘还没嫁呢,那边就先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妾在等着,以后指不定要吃大亏。”
    “敬民是吏没有不能纳妾这一说,就是现在不纳,将来他也是要纳……”吴家主母露出了愁容,接着又喃喃自语,“这世上的男人岂有不喜欢美色不喜欢纳妾的?”
    馨儿继母闻听此言,脸上一窒,袖子里的指甲死死掐着自己手心。
    本来早就打定了主意,吴馨儿的事情她绝不多嘴,怎么就这么嘴贱?吴馨儿吃亏不吃亏和她有什么相干?赶紧的嫁出去,省得二老天天的念叨。
    既是主意已定,她的嘴就跟个葫芦似的再也不肯开口了。
    直到几天后吴家主母再次请荣嫂子过府来玩,她也闷不作声,嘴里只说好。
    ……
    ……

正文、第220章 进士及第

京城开考前一日,刘家人早早的就穿戴一新,扶老携幼的去了洛阳城里。虽然会试的消息要七八天后才走驿站报到洛阳城,可姜恒是刘家的姑爷,刘承志心中有些焦虑不安。早几天就派人和明珠说过了,让她把房子收拾出来,家里人准备去洛阳城等消息。
    雪梅本来不想去,姜恒去考试中与不中那都是姜家的事情,和刘家并没有多大关系。这样大张旗鼓的全家人都去洛阳等消息,让人知道了只怕会嘲笑刘家。
    可是刘承志和刑氏死活放不下这个心,每日在家里坐定不安,连带着雪梅的日子也过得不好。
    再加上姜太医也派了人过来,请刘承志和刑氏到洛阳城一起等候。说他一个人在药铺里,生怕得消息的时候有个什么意外。
    刘承志和刑氏得了这个话儿,只恨不得腋生双翅,一下子飞到洛阳城。
    雪梅实在无法,只得备了牛车,陪着他们出门。临出门前,段氏来了一趟,说要去城里看敬山,要给敬山送些吃的喝的,刑氏便决定捎带上三房的人。
    结果,四房的刘承礼和苗氏知道了,也说要跟着过来,要到城里拜拜白马寺的佛。
    最后,刘老爷子和饶氏也加入到了队伍里。
    家里只留下了敬东和王秀儿看家。
    董宜人派管家到城门口迎接,听到刘家已经定好要住到明珠家里,只得无奈的将刘承志等人送到明珠家门口才转身回报。
    明珠家现在已经搬出了粮油胡同,住进了离府衙不远处的甜水井胡同。
    刚刚进了家门,下了牛车,迎面便跑过来一个肉墩墩的小肉球。刘承志只笑得见牙不见眼,弯下腰就将小肉球抱到了怀里。
    “大宝,想姥爷了没有?”
    大宝用力的点点头,然后伸出手臂环住了刘承志的脖子,向旁边的刑氏和雪梅打招呼。
    “姥姥好。小姨好。”
    刑氏哈哈大笑,将大宝从刘承志手里接了过来,往他稚嫩的小脸蛋上狠狠亲了几口。
    大宝一边咯咯地笑,一边向刘老爷子和饶氏行礼。逗得满院的人眉开眼笑。
    明珠家和以前不能比了。
    以前她家住在粮铺的后院,现在则是住进了一套三进的大宅院中。
    这宅院是通过赵顺买下来的,有人犯了事宅院被官卖,正好这时明珠准备搬家,赵顺便用比市面价便宜一些的价格买了下来。当时买的时候还问过刘承志,要不要帮雪梅和敬民在洛阳城里置宅。
    如果不是明珠家想买的话,刘承志是真的想出手拿下来。
    这一年背靠着叶哲光和董宜人,明珠一家没少赚钱。也应该这个原因,赵父和赵母待刘家人也是格外亲热。知道刘老爷子和饶氏要来,早早的就收拾出来最好的一套院子。好让二老安置。
    这一晚,明珠家里异常热闹。
    赵顺和于大朋都携了妻儿,燕大娘子得知消息也让小儿子燕南带着礼物过来见刘老爷子。
    赵父赵母在堂屋里摆了几桌席面,又叫了几个有头脸的邻居来相陪。
    刘承志兄弟三人穿着簇新簇新的青布短打,衣襟上绣了喜鹊闹梅枝。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喜气。
    这边厢女眷们围坐在一起,听着男人们推杯换盏猜拳行令,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刘承志和刑氏收拾一新,领着明珠雪梅姐妹拜别了刘老爷子,前去看望姜太医。
    姜太医年纪虽然大了,可是精神和身体都极好。现在还可以下乡替人诊病。再加上他医术高越,在洛阳城极得敬重。
    因知道今天刘家人会来看望他,他特意推了几个病人,让病人去找药铺里几个郎中看病。
    雪梅自从和姜恒订亲以来,极少来姜家的怀仁堂药铺,平时若是有事。都是刘承志和几个兄弟来回跑。
    一来二去,刘承志兄弟三人和药铺的小伙计博士们混得烂熟,见到他来了,都忙躬身见礼。
    刘承志笑呵呵地回了礼,便由姜管家领着进了后堂。
    一进后堂。便见到姜太医正端端正正的坐在堂屋里,忙领着刑氏、明珠、赵大诚、雪梅上前见礼。
    姜太医笑着点了点头,指着旁边的椅子让刘承志和刑氏坐下。
    刘承志和刑氏是小辈,哪里敢坐在姜太医面前,便谢绝了。姜太医又让了半天,俩人才挑了两个凳子挨着半边屁股坐了。
    姜太医的眼睛往雪梅处看了一眼,见到她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娴静的样子,暗暗颌首。
    开口和刘承志说话,“本来是该请你们住到这里,没想到你们却住到赵家去了。”
    居其体养其气,姜太医是从太医院里退下来的五品医正,说话行事都带着那么一股子官味,刘承志对他极为仰慕,闻言脸上带着笑。
    “家父家母也是跟着一道来的,哪里敢叨扰您老?正好大女婿家里有空院子,就住到了大女婿家。”
    “前一段,听说老亲家身体略有不适?现在可好了?”姜太医问道。
    刘承志听到问起了刘老爷子,急忙站起身子道:“多亏了您老给开的方子,一方子下去家父的身子骨已经好多了。”
    正说着话,却见到姜管家进来,说董宜人派来了人,有请刑氏和雪梅到府衙去。
    正好姜太医有些话也想私下和刘承志说,便让姜管家送刑氏母女三人去府衙见董宜人,把刘承志和赵大诚留下了。
    雪梅走出堂屋时,隐约听到了一句,不由得暗自红了脸。这姜太医和刘承志商量得就是她的婚事。
    “我们这里嫁妆准备的差不多了……金银器物一应不少,都是新进添置的……还有,董宜人送了三处铺子,这些都是算在嫁妆里的……”刘承志听到姜太医说起了亲事,急忙站起来道。
    姜太医历来洒脱,倒是没有把金银看在眼中,否则的话他也不会遇到贫苦人家时不收诊金了。
    听到雪梅的嫁妆数目后只是笑了笑,这些都不劳他操心,自然有董宜人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他想要和刘承志说的则是姜恒和雪梅以后的去处。
    “恒哥儿这次去京中赶考。不论中与不中,哲光都已说过,准备给哥儿纳个官儿做做。所以,姑娘若是嫁给了哥儿。怕就要远离父母乡亲了。”
    “啊?”刘承志没想到姜太医说的是这件事情,惊得张大了嘴。
    雪梅是他和刑氏的贴心小棉袄,一向懂事听话,打小就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他还真没有想过雪梅会远走的事情。在他的思想里,姜恒纵是中了举中了进士将来多半也是要在洛阳城安家了。怎么就突然要去其他地方?
    “说了要去哪里了吗?”刘承志小心翼翼地问道。
    姜太医摇了摇头,“现在正在谋划着,哥儿现在中不中还是两说,若是中了就要圣上亲自委派,又或者进翰林考庶吉士。若是不中就直接在吏部补……”
    姜太医说了一通长篇大论。只听得刘承志的头晕乎乎的,转过脸去看大女婿赵大诚,只见他也是一脸茫然。
    “这个事,我们是不懂的,您老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就是……”刘承志听了半天没有听懂。只得拱拱手道。
    “哲光还有一件事要我转告给你,说是你家敬民小哥,多半是要随着粮科去顺天府了。”姜太医说完了这件事后,又开口道。
    刘承志此时有些郁闷了,女儿远嫁,儿子也不在身边,都说养儿防老。可临到自己三个孩子得有两个都不在,越想越觉得难受,忍不住长吁短叹了起来。
    姜太医也跟着叹了口气,接着道:“等到办完了哥儿和姑娘的婚事,哲光的任期也要到了,他连续三年考评优秀。要回京做京官。可是今年圣上商量着要迁都的事情,他也要跟着去顺天府。所以,老朽也打量着把这个药铺转手,将来就跟着哥儿和姑娘过日子了。”
    “留你们下来,我就是想问问。亲家有没有去顺天府的意思……”姜太医思忖了一会,终于把想问的话给问了出来。
    听到这句,刘承志突然沉默了下来。
    等到刘承志从怀仁堂药铺出来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也是异常沉重。
    到了晚上,雪梅三人从董宜人处回来后,心情也是沉重。董宜人说的话,和姜太医如出一辄,都是劝她们去顺天府。
    刘承志和刑氏把这话说给了其他人,几家人听到后都默不作声。
    刘家能有现在,都是靠得叶哲光,他一走刘家便没有人保护,仅仅只剩下一个当三班班头的赵顺这是万万不够。
    以后随便一个乡绅便可以欺负刘家。哪怕刘家有个进士的女婿又能如何?
    哪个乡绅背后没有一个当官的亲戚?
    别说其他人了,单单只看黄家。前几年是如何的嚣张,可是叶哲光想要整治他家时,不是还得乖乖和刘家联姻来保平安吗?
    黄家身后还是有一个黄侍郎的,刘家能有什么?
    再加上敬民和雪梅以后都不在洛阳,刘承志心里也生出了几分萧索。
    接下来的日子,刘赵两家人的心情都是比较焦躁。虽然时常有人来宴请刘承志兄弟三人,也有大娘子过来求见刑氏和雪梅,却依然无法打消刘赵两家人的紧张。
    直到三月十二,叶哲光通过驿站接到了京中的公文和家书……
    叶秋鸿中了。
    姜恒也中了。
    接到消息特意赶来的姜太医泪水长流,几乎晕厥过去,若不是雪梅怕他年纪太大受不得刺激特意站在他身后,他是真的要摔一跤。
    刘承志拿着报喜的公文翻过来翻过去的看,泪水糊满了眼睛,就是看不清上面写的什么字。
    最后还是雪梅大声的替他念了出来。
    “……南京贡士叶秋鸿中一甲第三名探花郎,赐进士及第……南京贡士姜恒中二甲传胪,赐进士出身……”
    第四名?
    雪梅的眼角已湿润了。
    ……
    ……

正文、第221章 雪梅吾妻

叶知府的儿子和养子一个中了一甲三等,一个中了二甲一等,这个消息随着公文到洛阳城便散播开来。
    府衙供人行走的侧门从三月十二日开始就没有安静过,不是各位乡老来道贺,便是各个举子的本家得了消息来送贺礼,还有去年刚刚考上的秀才,也有乡绅、里正、粮长们,只要知道了消息,都是挑着各色礼物喜气洋洋的来凑了一份热闹。
    留在南河村的敬东和王秀儿也是应接不暇,人人都知道姜恒和雪梅的婚期就定在今年。而且看叶知府和董宜人待雪梅那份亲热劲,是不准备悔婚的样子。所以那些没资格去府衙道贺的人,便挑着礼物来了刘家。也有自愿献产献地献宅子的,都想托庇在姜恒的名下,好逃税收。
    俩人平时也没有经过什么大事,一时不免有些局促,幸好米氏一家自愿过来帮忙,再加上刘承志的两个徒弟重山和顾二虎前后照应着,才算没有出错。
    饶是如此,敬东和王秀儿也是累得了个仰倒。
    只是累虽累,眼看着献上来的几十顷田地和宅院,还有各色礼物,心里却是欢喜的。虽然这些东西落不到自己手里,将来都是姜恒的,可是到底家里出了一个进士的亲戚,以后他们就是走在外面也比别人高了半头。
    姜恒中举人之时,王秀儿的父亲王秀才便过来了一趟。
    王秀才以前和刘承业臭味相投,自从刘承业失踪之后,他和刘家的联系慢慢的就疏远了下来。
    只是王秀儿自从嫁到刘家后从来不肯回娘家,也不愿见他,王秀才来了一次连大门都没得进。就不愿再来了,口里将王秀儿和敬东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们不孝顺。
    这次姜恒中了进士,而且是二甲第一名,王秀才立刻动了心思。
    王秀儿生了刘家的长孙。而且还是重长孙,地位已经稳固。如果他求女儿几句,让她替自己美言一番,说不得姜恒就能收留他。将来随着姜恒去外面做官,他也能混个幕僚当当。
    只可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