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崩坏年代-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端献带着丰离却在午后才进的宫!如今这慈宁宫里也只有素日总陪着她的太后。
苏麻喇姑站在孝庄的侧边,孝庄笑了笑,“好些年不见阿离了,快让她进来!”
门口处,端献一身紫色旗服在前,丰离梳着小旗头,一身浅紫旗服在门,脚上穿着盆底鞋,一步步端庄高雅的走进来,不说端献,就是丰离在走动时,衣摆未动,发上的小玉珠亦是老老实实地半点未晃,如此上好的礼节,在场的哪个都不敢说比得上,再见到丰离的容貌,肤如凝脂,樱桃小嘴,美目如星。孝庄的心一紧,虽是稚气未脱,然周身的气度,任人瞧了都移不开眼。
“见过太皇太后,太后,太皇太后万福金安,太后万安。”丰离含笑福身请安,乍一看她,她自然是个乖巧安静的少女,虽是容貌出众,却也不过是个少女罢了,能有多少的心机。如此,那本因她的容貌而生起诸多防备的人,也在她的乖巧之下,懈下了几分。
孝庄心绪一顿,毕竟是掌权多年的人,很快就恢复了,让端献坐下,抬手让丰离过来,“可是辛苦你了,为了我这个老婆子,吃斋茹素这么些年。”
这是打算把她这几年不在京城都归为在素云观为她祈福?丰离心思一转,总归对她无害,顺着孝庄说的也没什么。低头羞涩地道:“能为太皇太后祈福,那是阿离的福份!”
装嘛,有底气的人,装起来那是份外的上手。孝庄没想到丰离接着那么顺口,要知道,一开始丰离或是在素云观为她祈福,但在三年前流舞出嫁,苍泽夫妇带了四个儿子进京送嫁,孝庄也担心不好与他们交代,便下了旨让丰离回京,本来她还在想流舞大婚后,该如何安排丰离,没想到流舞出嫁第二日,却收到了丰离离京的消息,只是不知去向。
她自己走了也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手,孝庄更担心惹了康熙的注意,男人的心思,越是旁人拦着不给的,他便越是珍贵,福临就是最好的例子。是以对于丰离如此知趣的做法,孝庄很是喜欢,然而此时此刻不过试探的抛饵,丰离却接得如此顺畅,孝庄感觉有什么东西无法控制,直让她心烦得很。
睁着眼看了丰离半响,丰离含笑任她看着,并无半点不适,孝庄这心更是堵得厉害。“额娘,你别瞧着水灵灵的姑娘把我给忘了,阿离回京了,我巴巴地把人带进来给你瞧瞧,可是想要你夸赞几句的,你怎么看见了阿离就不要我了。”
端献一看气氛不对,天山的直觉半点也不想孝庄和丰离对上,当然的一番打浑,誓要把这不好的气氛打散了去。不管是孝庄还是丰离,都接收了她的意思。
孝庄总要顾着端献,擢了她的脑袋道:“都当祖母的人,怎么还这般不正经。”
“正经那都是对外人的,你是我额娘,在你面前我还得假正经,寻我这日子可还怎么过啊。去,给老祖宗和祖母我泡茶去。”端献想着把丰离支使开,一边还给丰离说着好话,“额娘,你不是喜欢喝茶吗?阿离这些年学得泡茶还真不错,让她泡了给你尝尝。”
虽然丰离从来没想过跟孝庄对上,架不住人家老人家对她心思复杂,生怕她真把康熙迷得神魂颠倒,一如当年佟佳氏之言。暗里撇撇嘴,丰离由着端献帮她说话,倒是一旁的太后听了,“姐姐这般说来,看来阿离的汉学学得甚好。”
太后的汉语说得不甚流利,泡茶那更不会,顺着端献的话说来,目光慈祥地看向丰离,丰离依然笑笑道:“自小耳濡目染,都学了些。”
这所谓的耳濡目染的对象嘛,当然就是端献了。孝庄挥手道:“如此,那就试试!”
丰离坐在茶枱前,那样上等的紫檀木茶枱,走近便可闻到一股子木材味。丰离将目光移回,专心致志的,以开水烫壶,取出茶荷中的茶叶,一闻道:“是今年新摘的碧螺春!”
“可有花茶?太皇太后,太后,祖母年龄大了,绿茶饮之过多,晚上怕要睡不好,可饮些花茶!”丰离温声细语地说话,目的也是为了孝庄三人好的,苏麻喇姑笑着接话道:“离格格懂得还真多,我这就给你拿花茶去。”
还以微微一笑,目光更落在那一套精致的紫砂壶上,就这一茶枱,一套茶杯,放在几百年后,可是价值连城啊!不过她也不是那等没见过世面的人,先行温杯,苏麻喇姑拿了花茶来,她即将茶放入壶中,取水冲下,即为高冲,随着她倒水入壶,淡淡的茶香便在屋内散开了。
无论是烫壶高冲,直至丰离敬茶,那举止投足,宁静安祥,让人肃然起敬,却又回味无穷,孝庄看得越发的不安,丰离却含笑道:“太皇太后请!”
孝庄回在神来,端起茶来,端献闻了茶香道:“好香啊!”
轻尝入口,三口杯尽,端献转头看孝庄还在闻着茶香,然后才慢慢地入口,“茶很好!噶尔丹出兵攻打喀而喀蒙古了!”
那样突然的转了话锋,端献点头道:“昨晚我收到消息了。”
“沙俄毁约再犯,又挑着噶尔丹出兵,如今大清内忧外患,映华儿,蒙古交给你平定如何?”孝庄没有拐弯抹角,这样询问端献,也是希望她能帮康熙。端献摇了摇头,“额娘,如今的蒙古已非我掌控中的蒙古,让我带兵打噶尔丹,倒不如让阿离回一趟科尔沁。”
“这是为何?”孝庄并不认为丰离会比端献更有用。
端献看了喝茶的丰离,道:“额娘,阿离与蒙古几大部落的首领皆有恩!而且,科尔沁的新兴兵马是阿离提议练出来的,现下阿离在蒙古的威望,更远在我之上。我之前的威望,随着那些首领的更换,如今不过都是虚名而已!”
这样的话,成功让孝庄惊了,看着丰离是那么的不可置信,才不过十四岁的少女,怎么能将端献经营了多年的蒙古纳为己有了,就算端献有意叫她接班,若没有本事,又岂能让那些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勇士服她认她。“映华儿莫不是在说笑,想你费了多少年的功夫才掌握了蒙古的大权。”
“额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有个好孙女啊!”端献就像没听出孝庄话中的意思,只是夸着丰离,一脸以她为荣的表情。此时此刻的孝庄,如同晴天霹雳,看向丰离的目光是那般的惊讶,丰离道:“多有祖母和阿玛帮忙,若不然,我也做不成那么多事!”
是呢,当年端献出嫁蒙古,无人相助,且作为大清的公主,蒙古可是排外的很,可她却是科而沁的格格,打她一出生就在蒙古,又有那样的祖母父母,她想要掌控蒙古,先天优势就比端献强上许多!
丰离话中的意思,孝庄当然是听出来了,但是,她却一直不知道这样的事,端献也从来没有跟她提过,丰离是她选好的接班人,丰离对蒙古的掌控,竟然比她身处于蒙古的父兄都要厉害!那么,她这么多年不曾回京,究竟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第二十三章兵起(下)
更新时间2015…1…4 19:36:08 字数:3182
第二十三章兵起(下)
“娜仁,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这是要谈正事的前奏,竟连太后也要打发了去。
“是!”太后连半点犹豫地没有,听话地起身告退,只是在她低头一瞬间,似不经意地看了丰离一眼,而刚出慈宁宫的门口,正好遇到了前来请安的康熙。“皇额娘!”
无论是对孝庄还是太后,康熙无疑完美地执行了一个孝字,是为天下之典范。太后含笑道:“皇上刚下早朝,可是辛苦了!”
“无甚辛苦,映华姑姑可是和祖母在里面?朕有事儿寻祖母,皇额娘回宫休息吧!”康熙话说完,大步跨入,太后拿着手帕的手一紧,一回头却依然是那慈祥的模样。
“阿离这些年回科尔沁了?”茶香缭鼻,康熙听见孝庄的声音,一时停了脚步,探头一看,孝庄与端献并排坐在茶枱前,在茶枱的对面,坐着一个少女,淡紫色的旗袍,额前零星落着丝丝刘海,双颊微微淡红,似是打了上好的胭脂,红唇勾起,眉目如星,尤其那一双眼眸最是让人移不开目光,闪若星光,深邃如海,似能包容万物,只那么看着却感到一种平和。
“没呢,常看书中说江南好,便到扬州一带看了看!”温婉清脆的标准汉话,如泉水涓涓细流,让人听了,似在炎炎夏日逢得一股甘露,不由地屏住呼吸听着,等着。
孝庄听着,想从丰离的脸上看出些许端倪,既不曾回科而沁,却掌控了蒙古,这等能力……“阿离可愿说服蒙古各部出兵迎战噶尔丹。”
“蒙古分为三大部落,是为漠南蒙古,漠北喀而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南蒙古已归大清,噶尔丹率准噶尔部出兵攻打喀而喀蒙古,可见野心不小。太皇太后不觉得,在一个人最危难的时候救他,更能得到一个人的感激吗?”丰离的最后一句话,算是回答了孝庄。
康熙听着,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孝庄更是眼睛都不眨的看着丰离。“太皇太后让阿离劝人出兵,但不知,皇上是只要喀而喀蒙古,还是连同漠西厄鲁特蒙古也想要?”
“依你之见,朕该不该两个都要?”康熙走了进来问。
端献跟丰离听到声音都站了起来见礼,康熙笑问道:“朕的问题,阿离还没有回答。”
“没有该不该,只有皇上想或不想!”丰离正面地回答了康熙,康熙听得笑了,“想当如何,不想,又如何?”
那么明显的试探,丰离毫不退缩,“想,喀尔喀蒙古已必是皇上的囊中之物,只有漠西厄鲁特蒙古需费些心思而已。若是不想,不想,那便不想喽!”
俏皮地眨眼一笑,总算是有点十四岁的少女的模样。康熙笑着,却突然敛了笑脸,“你好大的口气,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的话,也是你该说的,难道不知,**不得干政?”
这是想给她下马威,那句**不得干政,丰离听得甚是不爽,行啊,不乐意听她的话,那她不说就是了,看谁怕谁!丰离也不反驳,告罪道:“是,臣女受教!”
站在一旁闭嘴不言,不管是康熙和孝庄都不住地看了她,又不由瞧了端献,端献一脸无辜,你们让人家闭嘴,还说那么一句**不得干政的话,呵呵,丰离可不是受气不反抗的主儿啊!她帮不上忙。
一时间,康熙那喝斥本不是衷心之言,只不过想着丰离再怎么聪明,也不过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他这一番话,更想激起丰离的好胜之心,如此便能知晓,她究竟凭什么说,要拿下喀而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只看他想与不想。
哪里料到,竟是适得其反了。偏偏,他还挑不出丰离的毛病来,是他让人家小姑娘闭嘴的呢!还是孝庄会帮着自家孙子收场子,“阿离,来,给老祖宗说说,你可是有什么法子一同拿下漠西蒙古,出的主意好了,老祖宗有赏!”
这是拿她当天真无邪的少女忽悠一番,得了大便宜?丰离低着脑袋回道:“阿离不敢,皇上有言,**不得干政,阿离虽非**之人,皇上不愿阿离说话,阿离自不敢再说。”
明显的记恨那么一句**干政了啊,她又不是康熙**的人,拿那么一句话来斥她,她不反攻,真拿她当软子的捏,以为她好欺负啊!本来莫名奇妙被个重生女曝了一句将来要跟康熙扯上关系,她已经够呕的啦,那个都一脚踏进棺材的多尔衮还跟着添乱,害得她被孝庄赶出京城,她这几年来绕着京城,连端献跟流舞都不敢见,要有多憋屈,就有多憋屈,现下她已非昔日阿蒙,她再受气,那她这几年忙死忙活的有个意思嘛!
孝庄是万万没料到,丰离的气性那么大,被那么拿着康熙的话堵她,她偏偏也不能挑丰离的错,毕竟,人家只是听话照做而已。
只有端献那是清楚丰离是憋屈得太久了,现如今康熙孝庄明显是想从她手里得到些东西,偏偏一个个还摆出那高高在上,一副施舍的样儿,更是惹得丰离不爽,干脆堵气他们,出出心中的恶气。想当年她不过是想跟丰离叙叙话而已,就被丰离连着折腾几夜没睡,可见丰离有多记仇了。
端献安静地在旁边看戏,半点不沾,话说,看到孝庄和康熙受气,这心情真是好啊!阿离,加油!
丰离是不知道端献暗里正帮着她打气呢,瞧着孝庄康熙那想问,又不能自打嘴巴的纠结样,好吧,她的心气总算是顺多了。让她没想到的是,康熙竟然一脸好笑的道:“小丫头年纪不大,气性却是不小!”
那一脸跟她很熟的样儿是怎么回事,果然不愧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人,这脸皮厚得。丰离也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可她也不差,福身道:“谢皇上夸奖!”
这明明不是夸奖好不好,姑娘,你这受得也太理所当然了吧!不管是孝庄和康熙都差点破功了,没办法,瞧着丰离那一本正经的样儿,明显她就是当了康熙的话为夸奖啊!
当皇帝的不想着明明可收入版图的地儿是不可能的,喀尔喀蒙古正如丰离所说,那是他的囊中之物,他并不担心,但对于漠西的厄鲁特蒙古,若不能收伏,有沙俄在后挑拔,其后怕是也要不得安宁,是以对丰离之言,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朕失言了,阿离,朕想听听你的看法。”礼贤下士,这是康熙的胸襟。捋了袍子坐下,康熙等着丰离,丰离也不是那等拿娇之人,深懂见好就收的道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厄鲁特蒙古,并非只有准噶尔部,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难道他们就甘心被噶尔丹称王称霸了?”
康熙的眼睛亮了起来,“准噶尔部以噶尔丹为首,被沙俄挑起了野心,今日噶尔丹带兵进攻喀而喀蒙古,唇亡齿寒,一个的人的野心会随他得到的东西越多,越发的膨胀,没有人提醒他周边的人,人人都会跟着粉饰太平,可一但说破了……”
美目流转,丰离笑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不战而委人之兵,是为兵法的最高境界!”
如此自信的笑容,透着一股俯视苍生的气势,康熙的心不受控制的一跳。
“阿离可是想好了具体的做法?”大致的方向,康熙已经明白了,不过,想要挑起厄鲁特蒙古的内乱,那就得派人进入厄鲁特蒙古,这个人选必须要选好,如若不然,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会让大清陷入被动的状态。其实,康熙心中已有人选,然而他还想听听丰离的意见。
丰离迎着康熙,带着三分顽皮地道:“具体做法,因人而异,那得要看皇上可想好了,让谁去挑起厄鲁特蒙古的内乱。”
“阿离觉得呢?”康熙看着丰离问,明媚青春的少女,带着不属于她年龄的聪慧,举止投足,让他不禁想起了那篇《硕人》中的形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只看着丰离,便觉得无一处不符。
“毛遂自荐!”丰离抱拳正立而言,“阿离毛遂自荐,承诺皇上,一个月之内,挑拔厄鲁特蒙古内乱,让噶尔丹无暇南下,让大清全心对付沙俄,攘外再行安内。”
端献对丰离如此承诺,心中大惊,一个月时间,竟是那么着急?蒙古各大势力参差不齐,噶尔丹既已出兵,也就是收纳了其他两部的势力,再挑起他们内乱,其中需费之心力,人力,只怕丰离是要把蒙古所有手中的人都动用了。怎么会如此着急呢?端献不明丰离之急促,却也不曾出言。
“一个月的时间,挑起厄鲁特内乱。阿离如此自信?”康熙也被丰离惊着了。可丰离骄傲自信地答道:“一月时间足矣,只要皇上许阿离一事,至少一年之内,噶尔丹请无暇南下,大清后顾无忧,驱沙俄出境内。若有不成的,自将蒙古的势力,交予皇上。”
不管结果如何,康熙都是赢家,这样的条件,任谁会不动心。“阿离要什么?”
第二十四章换约
更新时间2015…1…5 8:32:47 字数:3200
如此不留余力地显示她的势力,聪明,表明了她的用处,她可以帮康熙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甚至到最后为了促成康熙的答应,更给出了一个康熙稳赚不赔的结果。一个人,给出许多的利益,只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一点,为君二十数载的康熙,再明白不过。
“阿离只要皇上和太皇太后许我一事!”到了这个地步,丰离越发不会掩饰自己的目的。做那么多的铺垫,都只为这个结果,再表忠心说什么心怀天下的话,那就是虚伪,丰离向来不装那虚伪的人。
需他们两大巨头共许的事儿,端献脑袋瓜子一转,立刻就明白了丰离要的什么。心中只暗叹一声,丰离这可真是为了自由可以抛弃一切的主儿啊。
“如此费尽心思,阿离只求一事?罢了,阿离说来听听。”康熙的脸上看不出多余的情绪,孝庄也跟着点了点头,还是等着听了丰离的要求再考虑答不答应。
丰离很相信他们拒绝不了她给出的好处,毕竟,她这个要求,对她而言很重要,但对他们,却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阿离只想将来的亲事自行作主。”
如此要求一经入耳,康熙和孝庄都愣了,随之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三从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是,这都是汉人的规矩,他们满人跟蒙人,姑娘家的,还真是没少有自己选夫的!虽说康熙孝庄都受汉学熏陶,不过,这不是,丰离是满蒙的结合吗?拿汉人的规矩来要求她,好像不太行得通。
其实丰离敢这样光明正大地说出这样的话来,而不是让端献来求,那是因为,此时的清朝并没有像后期那样深受朱熹理学的沉浸,满蒙的姑娘一言一行都跟汉家的姑娘学,狗屁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相反,因为顺治时当政的多尔衮是位穿越人士,他并不倡导满蒙的姑娘学那些害人的规矩,反而坚持八旗姑奶奶上阵骑马自由自在的满人风气,因他对女子多有推崇,更不说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话,如今这满蒙女子的地位,还算是比较高的,要这自己做主亲事,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儿。
“映华儿,你怎么看?”孝庄转头问,端献既然已经猜到了丰离的心思,自然没有不帮她的道理。“额娘是知道的,我如今什么都不缺,孩子长大了,娶妻嫁人那是一辈子的事,我只要他们开心就好!”
既要帮着丰离,也不忘表明自己如今放手不管事儿的态度。孝庄听着心中一阵暗叹,与康熙交换了一个眼神,自顺治朝起,后妃制度逐步完善,为了保证满族贵族特权,更为了中央集权,选秀是为三年一大选,一年一小选。一年一小选挑的是奴婢,三年一大选却是朝中所有八旗女子跟蒙古贵女皆要参与,其后由皇帝选定,或纳为妃嫔,或指婚各亲王大臣,是以孝庄康熙掌握了所有八旗女子和蒙古贵女的婚嫁。若有不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分别议处。
这样的规矩自康熙亲政之后,更是被孝庄用得得心应手。是以从一开始,丰离就只能拿出足够多的筹码,才能跟孝庄康熙谈条件,如此,才不会拖累家人。
康熙开口道:“若阿离办成了所说之言,此事,朕应了!”
不管怎么看,这件事得利的都是自己,康熙没有不答应的理由。康熙答应了,孝庄自无不应的,丰离笑着道谢。坑爹的清朝,连婚姻大事都得费尽心思才能拿到自己手里,那一开始以为自己能在大清横着走的想法随着一再的变故发生,早被丰离丢到天边了,果然,这世上最要靠的只有自己。
“阿离可要跟朕说说,你打算如何挑起厄鲁特蒙古内乱?”
“噶尔丹于沙俄进军之即南下,其中断少不了沙俄那边的撺掇,为何我们不能与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谈妥了,总要让康熙相信她绝对能完成自己说出口的事儿,那么就当然必须的表现一下大致的挑拔离间的方向。
康熙听得眼前一亮,“阿离此计若成,不单拖住了噶尔丹,也间接帮了朕逐了沙俄。”
丰离含笑地低下了头,不骄不躁,不管是孝庄还是康熙都看得一怔,如此年纪就有这般气度,实在难得。康熙接着道:“那,朕等候阿离的佳音。”
“定不负皇上信任!”丰离半点也不矫情,抱拳应下,总算第一步是走出来了。不管面上怎么不显,丰离总是大松了一口气,定下明日离京,之后当然跟着端献愉悦地出了紫禁城。
只她们祖孙走后,大清朝这两尊大佛开始了议定。“玄烨信阿离能做到吗?”
“皇祖母觉得她不能吗?”康熙不答反问。孝庄叹了一口气,“就凭她远在千里之前,却夺了映华儿多年经营的科尔沁,就没什么是她不能的。科而沁那份家业,你映华姑姑费了多大的心思,经营了多久时间,这才得到各大部落汗王的认可,其中的艰辛不易,不比你当这大清的皇帝差。”
一时间,孝庄陷入了回忆,“我本就是科而沁的格格,博而济吉特氏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后代,博而济吉特氏的男人能征善战,他们相信拳头的坚硬可以征服一切,想要让他们臣服,难!更何况,她远在千里之外,却依然做到了,玄烨,她比你映华姑姑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