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秀色之医女当家-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姐姐了。
  音姐儿望着妹妹天真清澈的眼睛,嘴角弯了弯。拉着她的手,回到榻上,两个小脑袋瓜凑在一起,音姐儿奶声奶气的教妹妹该怎么拼。曦姐儿听得很认真,姐妹俩联手,很快就拼好了。曦姐儿欢喜的拍手,音姐儿也笑弯了眉眼。
  孩子单纯欢快的笑声响在耳边,季菀回头,笑道:“别玩儿了。快过来,看我给你们俩做的新手套。”
  伺候在一旁的奶娘一人抱一个,将两个孩子抱下地,音姐儿牵着曦姐儿走过来。季菀先将大的那一幅手套给音姐儿戴上,“嗯,大小刚刚合适。那些个木头块儿冰,小心冻了手。”
  音姐儿笑着露出两颗虎牙,“谢谢三伯母。”
  曦姐儿已主动伸出双手,让娘亲给她套上手套。小丫头喜欢亮眼的东西,季菀特意给缝了两颗珍珠在上面。当然,音姐儿的那一幅也不例外。
  “不许把珍珠拔下来,不然晚上就不给你吃饺子。”
  曦姐儿最喜欢吃饺子,闻言立即点头。
  “不拔。”
  季菀奖励的在她脸蛋上亲了一口,“这就对了。去和姐姐玩儿吧,不许胡闹。”
  曦姐儿自是点头。
  音姐儿却有些发愣。她见到过母亲亲弟弟,每次弟弟哭,娘就会抱着哄,又亲他脸蛋,很快,弟弟就不哭了。她很羡慕,也跟着哭,却被母亲斥责,唤来奶娘抱她出去。然后她就不哭了,怕惹了娘不高兴。
  小姑娘正心酸,曦姐儿已经扯着她叫姐姐了。
  音姐儿刚来的时候,不太爱说话。且十分敏感,言行举止特别谨慎,生怕得罪人。季菀看在眼里,大约也能猜到几分。看吕氏那天的态度,只怕平时没少因为小事斥责女儿。季菀将她留在这里,也是觉得,女儿性子活泼开朗,两人呆一块儿,刚好互补。
  眼看着音姐儿性子着实变了些,可还是有些心事重重的模样。季菀想,或者可以带她出去走走,多认识些同龄的孩子,多交几个朋友,心情也好些。
  很快,机会就来了。
  正月初十,阮未凝的儿子齐琰两岁生辰,请了几个手帕交去吃喜,也就摆了一小桌。
  季菀和窦氏自在邀请之列。
  钧哥儿才一岁多点,太小了,窦氏就没带他去,就带了长子玙哥儿。季菀则把身边三个孩子都带一块儿了。加上忠勇伯府的两个,六个孩子,热闹极了。
  齐瑶就比音姐儿大半岁,两人年纪相近,很快就熟悉起来,姐姐妹妹的叫着,脸上都带着天真欣喜的笑容。
  琰哥儿很黏他姐,抛下陆家两男娃,颠颠的跑去和女孩子们凑一堆儿。
  卿姐儿因为身体不好,深居简出,音姐儿很少和她接触。这次难得碰见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姐姐,心下十分欢喜。当然,她没忘了曦姐儿,走哪儿都手牵手。
  姐姐不理自己了,琰哥儿委屈的扁了嘴。不过没多久,他就被行哥儿拉走了。行哥儿最近刚接触剑法,当然,他还小,自然不能真刀真枪的练,只是用木剑代替。小家伙学得认真,舞起剑来像模像样的,陆九郎赞不绝口,他得意得不得了,每天下学回来都要在母亲和妹妹面前演示一遍。玙哥儿则还在练基本功,见了很是羡慕。回来后也缠着他娘教他。儿子这么好学,窦氏自然开心。但玙哥儿马步都还扎不太稳,也不能越级学其他的。所以窦氏就亲自指点儿子,帮他扎实基本功。
  孩子们玩儿自己的,大人们便坐在一起聊天。
  阮未凝看了眼正在折纸鹤的几个女娃娃,对季菀道:“音姐儿要开蒙读书了吧?”
  她和季菀关系好,平时自然少不了来往,也见过音姐儿,也听窦氏说过,音姐儿现在养在季菀身边。
  窦氏脸色淡下来,“这个,三弟妹怕是做不得主。”
  季菀自然是想过这个问题的,音姐儿这个年纪,是该入学请先生教课了。但正如窦氏所说,这事儿她做不得主,毕竟她不是音姐儿的亲娘。
  阮未凝又看看音姐儿,道:“我看未必。陆家对孩子的教育素来严谨,到了年纪,长辈们自会安排。”
  她口中的长辈,指的当然不是音姐儿的父母,而是陆四爷和老太君。
  季菀点头。
  这个倒是。
  她是想提来着,但非亲娘,就这样在老太君跟前说起,有越俎代庖之嫌,所以提醒过吕氏一次。吕氏对此倒是不置可否,但还是觉得音姐儿太小了,等满了四岁后再说。
  季菀还能说什么呢?
  人家亲娘不操心,她干涉太多反倒显得有些多管闲事。
  “瑶姐儿是否已经开蒙了?”
  窦氏却忽然灵机一动,“齐家有私塾,我看不如把音姐儿送过来,和瑶姐儿一起听学,姐妹俩也能做个伴儿。”
  这主意倒是不错。
  吕氏不是没精力照顾女儿么?送到齐家私塾来,音姐儿多接触些姐妹,心情也好些。省得天天在府中盼着她娘来接她,却每每失望不快。
  阮未凝自然也是这么想的,才提起此事。
  帮人家养孩子也不容易。哪怕衣食无缺,可若是耽误了孩子启蒙,传出去别人也会议论,对季菀的名声不好。忠勇伯府的私塾,请的自然是大学究,来此听学的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世家子弟,从小就该接触同阶层的人,对其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于是回去后,季菀就找了个机会,将此事告诉了吕氏。
  “弟妹觉得如何?”
  吕氏想起年前婆母说过的话,点点头,“到外府求学,此事还得禀明祖母一声,我明日就去请示祖母。”
  老太君对此自然是没意见的,“咱们陆家的女儿,虽没要求一定人人习武,但基本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还是不能落下的。”
  吕氏点头应是。
  “那下个月,我就把音姐儿送过去。”
  老太君嗯了声,又看了她一眼,问道:“璋哥儿最近睡得可好?”
  她很少主动问这些,吕氏一愣,受宠若惊道:“劳祖母挂怀,璋哥儿很好,近来夜间也不哭闹了,胃口也比往常好。”
  老太君抿了口茶,脸上神情看起来漫不经心。
  “那就好。”停了停,话音一转,“我知道你带孩子辛苦,当娘的,都得这么走过来。你看你三嫂,两个孩子,打从出生起,基本上都是她自己在照顾,还得时常过来请安,我看着都不容易。”
  吕氏脸色僵了僵。
  老太君仿佛没看见她的表情,继续道:“行哥儿小时候也爱闹腾,比璋哥儿有过之无不及。她教导孩子自有一套规矩,你看看现在,行哥儿多懂事。”
  吕氏讪讪应是。
  老太君说话算客气的,没直接说她是个不合格的母亲。同样是当娘的,人家事儿可比她多,都有时间亲自照顾孩子,为什么就她不能?非要去麻烦别人?
  “咱们陆家的女儿,和男儿一样金贵。”老太君神色寡淡,“音姐儿是个聪明好学的,又是姐姐,将来得给底下的妹妹们做榜样。诗书礼仪,都不能疏忽分毫。”
  吕氏继续点头。
  老太君素日里是不大管儿孙们的私事,今日难得敲打吕氏一次,吕氏心内惶惶,出了春晖堂后,就直接去了褚玉苑,要将女儿接回去。
  “三嫂,这几个月麻烦你了,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季菀诧异于她突如其来的变化,却也欣慰。
  “咱们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
  白风已经牵着音姐儿过来了,季菀笑看着她,道:“音姐儿,快过来,娘亲来接你回去了。”
  吕氏已经在冲她招手,脸上也在笑。
  音姐儿看看她,却往季菀这边一缩,“三伯母是不是不要我了,要赶我走…”说着,她便红了眼眶。
  季菀和吕氏都是一愣。
  音姐儿则已开始哭了起来。她素来乖巧懂事,除了上次风筝事件,季菀就没见她哭过。这会儿却哭得很是伤心,眼泪如掉线的珠子一般颗颗滚落。
  跟着一起过来的曦姐儿一看她哭,哇的一声也跟着哭了起来,哭着扑进她娘的怀里。
  “姐姐不走,不要赶姐姐走,娘…”
  季菀吓了一挑,忙搂着女儿,给她擦眼泪。音姐儿还在哭,她不看自己的母亲,就站在那里,哭得撕心裂肺的,仿佛被所有人抛弃一般。
  吕氏又急又慌又尴尬,过来拉她。
  “音姐儿…”
  音姐儿却突然开始大力挣扎。
  满屋子只剩下两个孩子的哇哇大哭,主子丫鬟都被这阵仗惊得慌了手脚。
  吕氏见女儿怎么都不肯跟她走,心中也来了气,“你再哭,以后都别回去了…”
  季菀厉声呵斥,“四弟妹慎言!”
  她惯来好脾气,很少在妯娌面前这般疾言厉色,吕氏被唬得一怔,手上动作微松,音姐儿立即逃脱她的桎梏,扑向季菀。
  ------题外话------
  这两天心浮气躁的,找不到感觉,囧。明天开始走剧情!


第367章 请缨
  音姐儿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吕氏临走的时候,复杂的看了她一眼,背影寥落。
  “少夫人,您别生气,音姐儿尚小…”
  丫鬟的宽慰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她之前也劝过主子,四夫人虽说偏爱孙子,可也不是对孙女全然不在意,四少爷对音姐儿也颇喜欢。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就算没太多精力照顾,身边不还有一大堆丫鬟婆子伺候么?怎么也比现在强。
  吕氏神色淡淡,并未吭声。
  回去后,她将此事回禀了婆母。
  四夫人皱眉,“不愿走?音姐儿是你的女儿,不过就是在褚玉苑呆了几个月,怎会不愿回来?”
  吕氏道:“府中姐妹少,音姐儿和曦姐儿颇投缘,姐妹俩呆在一起久了,舍不得分开。”
  “原来是这样。”
  四夫人恍然大悟,
  “罢了。我看你三嫂也的确喜欢孩子,住就住吧。不过你这个当娘的,还是要多抽时间过去看看。”
  吕氏低头应了声。
  “是。”
  ……
  褚玉苑。
  季菀让人把女儿送回房间,将音姐儿单独留了下来,看着小姑娘的眼睛,问:“告诉三伯母,为什么不愿意跟娘回去?”
  音姐儿刚哭过,鼻子眼睛都是红的。
  “娘不喜欢我…”
  她说完这句,又哭了。
  才四岁的孩子,根本不懂怎么隐藏情绪,满腹的委屈和心酸齐齐爆发出来,满脸都是泪水。
  季菀将她搂进怀中,道:“傻孩子,她是你娘,怎么会不疼你?”只不过更偏爱儿子罢了。音姐儿刚出生的时候,吕氏还是很疼这个女儿的。
  音姐儿呜呜的摇头,突然从她怀里出来,回了自己房间,很快拿着几张纸出来,交给季菀。
  季菀不明所以的接过来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只写了一个字,正。
  音姐儿住进褚玉苑第一天起,季菀就开始教她识文断字,她很聪明,也很勤奋。只是小孩子,腕力不够,写出的字自然算不得好看,倒也规规矩矩的。字迹偏大,一张纸也就写了四个,每张都如此,大小都差不多。季菀数了数,一共八张纸。七张都写满了,最后一张就写了一个字,且不完整,还差最后一笔。
  “这是…”
  音姐儿吸了吸鼻子,指着最后一张,道:“一笔就是一天,一共一百四十四天。”
  说到最后,她眼圈儿更红了。
  季菀懂了。
  音姐儿是中秋后搬过来住的,到今日,差不多快五个月了。而音姐儿之所以用‘正’来计数,大底是跟行哥儿学的。
  陆非离走的时候说等回来会检查儿子的功课,行哥儿不知他何时回来,就在墙壁上刻‘正’字计数。某次季菀带着身边两个孩子去前院看儿子练武,音姐儿看见那些密密麻麻却有些歪斜的字,还好奇的问过,应该就是这么记住了。
  音姐儿刚住过来的时候,天天都盼着母亲将她接回去。可一日日盼下去,真盼到那一天,她却早已经失望了。
  一百四十多天,对一个孩子来说,远不止一个数字那么简单。更何况音姐儿天性敏感,母亲的冷漠忽视,已经伤了她的心。
  她害怕再次被抛弃,所以本能的偏向更疼爱她的季菀。
  回去后母亲还是只喜欢弟弟,还是会嫌弃她。在褚玉苑,有人疼她有人陪她玩儿,还可以和大哥一样,读书写字,她喜欢这样的生活。
  季菀叹了声,轻柔的给她擦干眼泪。
  “别哭了,哭花了脸就不好看了。”
  音姐儿吸吸鼻子,小心翼翼的问道:“三伯母还会赶我走吗?”
  “不会。”
  季菀将她抱起来,放到自己腿上,道:“音姐儿想住多久都行。”
  “真的吗?”
  小姑娘天真又害怕的眼神让季菀心酸,嗯了声,“真的。”
  音姐儿这才渐渐止住泪。
  她方才哭了太久,这会儿便有些累,季菀将她抱到房间,放到曦姐儿身边,看她睡着了才走出去。
  隔天季菀带着孩子们去给老太君请安,老太君问起此事,季菀便如是说了。老太君面上倒是看不出什么来,看了眼被季菀牵着小手,颇有些紧张忐忑的音姐儿,叹了声。
  “辛苦你了。”
  季菀笑了笑,“音姐儿乖巧又懂事,还帮我照顾曦姐儿,可是让我省了不少心,怎会辛苦?”
  看得出来,她是真喜欢音姐儿。
  老太君也笑,对音姐儿招招手,让她到自己身边来。
  孩子们难得都聚在一起,老太君便留他们在自己这儿吃饭,大人们便各自回去,只留下乳娘丫鬟在这守着。
  出了春晖堂,窦氏便道:“你是怎么打算的?一直养着音姐儿?虽说现在大家都住在一个屋檐下,养在你那也没什么。可将来分了家,又该如何是好?”
  现在是音姐儿自己不愿回去。小姑娘脆弱敏感,若是强行把她送回父母身边,怕是又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这么小的孩子,只怕会因此留下心理阴影。
  季菀叹了声。
  “暂时就这么着吧。等过两年,璋哥儿长大了,去前院住。四弟妹空闲的时间多了,让他们母女多多接触,隔阂也就散了。毕竟是母女,又没什么深仇大恨。音姐儿又懂事,难道还会和自己亲娘记仇?这孩子,只是希望能得到重视。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人。”
  窦氏点点头。
  “你这么说,也有理。”又摇头,忍不住道:“四弟妹真是越活越糊涂。以前看她对音姐儿还挺上心,怎么就能变得这么快呢?”
  季菀没接话。
  她想起那天吕氏临走时候的神情…
  有些事情,不能光看表面。
  很多时候,真相会让人出乎意料。
  **
  音姐儿送去齐家私塾了,每天下学季菀都派人去接她。曦姐儿又没人陪了,便去找大姐姐卿姐儿。但大多时候,都是她一个人玩儿,卿姐儿在一边羡慕的看着。她觉得无趣,又去找琼姐儿。琼姐儿才几个月大,连坐都不会。曦姐儿却觉得小妹妹呆萌的样子很可爱,就喜欢逗她。
  五月初,周府大姑娘周莹,也就是季菀的表妹,出嫁。
  周莹今年十五岁,前年就已说了亲,三月办的及笄礼。她是周家本家嫡长女,本应风光出嫁,但如今边境战事连天,不宜太过奢华,所以并未大操大办。但周家簪缨氏族,便是族亲来观礼的,就有不少,再加上其他旁亲故友,排场也比一般官宦人家要大得多。
  曦姐儿最喜欢热闹,缠着母亲非要跟着去。季菀没办法,只好千般叮嘱不许乱跑,然后连带音姐儿一起带着去参加周莹的婚宴。
  她不是未出阁的姑娘,第二天才去的。周莹早已穿好嫁衣,盖上盖头。她头上没有姐姐,便由母亲身边的心腹嬷嬷扶着走出来。
  门口热闹非凡,府中几个少爷轮番上阵‘刁难’新郎官。又是作诗又是出对子,弄得像是考试。若不是怕耽误了吉时,怕是还不肯罢休。
  入京到现在近九年,季菀一直记得当初住在周府的时候,上至太祖父,下至两位舅母,对她都很好。所以这几年,她也会时不时的回来探望。和周莹的关系还算不错。如今周莹出嫁,她也备了份添妆。除了整套的宝石头面,还有两个铺子。
  花轿在一阵鞭炮声中抬了起来,随之响起锁啦之声。
  曦姐儿被这刺耳的声音吓得一个哆嗦,差点就哭了出来,季菀连忙伸手去捂女儿的耳朵。站在旁边的音姐儿则先她一步。
  季菀见了,会心一笑。
  席间季菀注意到三房的二姑娘周桐一直低着头,看起来有点闷闷不乐。她是许姨娘的女儿,自从许氏被罚,三个孩子全都养到了正室夫人林氏身边。她从前性子骄矜任性,生母失势,后又离世,她没了倚仗,也就没嚣张的资本了,倒是安分了不少。
  她今年十四岁了。
  季菀听母亲说过,周桐也在去年定了亲。她是庶女,婚事肯定不如周莹。不说别的,嫁妆都要少一大半。这么一比,周桐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季菀还记得,当初住在周府的时候,周桐对府中姐妹皆是一脸轻蔑不屑。那时候她生母得宠,她有轻狂的底气。除此之外,她的功课是姐妹中最好的。就连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十一二岁的时候,便是远近闻名的才女了。也正是有这份才气,才会因出身不高而不甘心。
  不过再不甘心也没办法。她不敢闹,也没底气闹,只能认命。就是因为这份无可奈何,才闷闷不乐。
  **
  周家这边在热热闹闹的办喜事,边境却传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岳侯率大军十万,已深入罗曳腹地,僵持了数月以后,终于再次交战。为麻痹敌军,他以诱敌之计,再行歼灭之举。
  而这个诱饵,便是陆七郎。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岳侯故意的。
  行军打仗,主帅发号施令,将众莫敢不从。可为何偏偏选中陆七郎而不是陆家其他人?要知道,陆大郎和陆二郎以及陆五郎都在军中。
  首先,陆大郎和陆二郎有官职在身,且深受皇宠,岳侯不敢轻易让他们涉险。
  其次,陆七郎是庶出,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陆五郎虽也是庶出,可人家亲爹是嫡脉。和陆大郎这个兄长关系也颇好,岳侯还是有所顾虑的。
  最后,陆七郎在北地军营历练过,好歹有经验,若遇危险可自保。
  陆大郎当即主动请缨,要做这个诱饵,却被岳侯言辞拒绝。军令如山,陆大郎也不能明着顶撞,只道:“末将以为,既是诱敌诈降之计,应则一面相忠厚之人方可取信敌军。”
  岳侯神色淡淡,语气微讽,“素闻陆家家风以磊落正直闻名,自是个个忠厚。”
  陆家几个兄弟皆沉了脸。
  担心兄长们为自己出头而得罪了岳侯,陆七郎连忙站出来,道:“我陆家男儿自是个个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乃我辈职责所在。若能驱除外贼,便是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七弟…”
  上一战,陆七郎生擒了对方一副将,而此城守将乃其弟,怎会接纳陆七郎‘投降’?只怕恨不能将他碎尸万段,挂在城墙示威不可。
  岳侯这分明就是要置陆七郎于死地。不过就是因为岳侯的儿子一战失利,被陆七郎夺走了风头而心生怨恨而已。
  萧瑞忽然上前一步,“我和七哥一起去。”
  数年前他和陆七郎一起在北地军营历练了数月,后来又在延城国公府住过一段时间,两人关系极好,他一直便叫陆七郎七哥。
  众人齐齐望向他。
  岳侯眉头一挑。
  萧瑞乃是国舅之子,明德帝素来也是很喜欢他的,将来没准儿还会与其恩封爵位。
  “这是行军打仗,不是小孩儿过家家。”一个不耐烦的声音响起,是岳侯长子岳崇胜,“怕死打什么仗?趁早收拾行囊回家睡女人…”
  陆七郎猛的回头,目光森然锐利,腰间佩剑已出鞘些许。
  岳崇胜被盯得一颤,竟心生怯意。随即意识到自己竟畏惧一个庶子,恼恨异常,“军规首要便是服从军令。怎么,你敢违抗军令不成?”
  陆七郎目光轻蔑。
  “陆家男儿,不畏生死。不似某些人,贪功傲下,一无是处。”
  岳崇胜大怒,“陆问天,你骂谁?”
  陆七郎神色淡漠,竟是一笑,“骂的自然是无能之辈,世子这般愤怒,却是为何?”
  “你……”
  “岳世子恐是对号入座了。”萧瑞突然笑吟吟接过话,“素闻岳世子勇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乃军中楷模。便是偶尔失利,也是意外。下次再打回来就是,何须这般耿介?”
  岳崇胜被他二人一唱一和夹枪带棒给骂得脸色铁青,偏偏萧瑞身份在那摆着,他不敢肆意挑衅。
  “说起来我入军营多日,未曾打过先锋头阵,于敌军而言,我是生面孔。”萧瑞看向脸色也不怎么好的岳侯,“更易麻痹敌人。”
  “不行。”
  陆七郎坚决反对,“正因你声名未显,又年轻,他们不认识你,不知你在军中担任何职,更易被识破,还是我去。”
  “正是此理。”
  岳侯此时才开口,“此事就这么定了。七公子带三百人前去诈降袭营,大公子带三千人接应,崇胜带一万人埋伏虎牙沟…”
  话未说完,萧瑞等人便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
  危险的事儿都给别人做了,让他的儿子去捡便宜立大功,算得可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