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秀色之医女当家-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声响,帝王崩。
  刚躺下的陆非离立即起身,边穿衣边道:“我要马上进宫。”
  ------题外话------
  马上要出门吃饭,晚上回来应该还会有二更


第400章 朝拜中宫(二更)
  明德帝早已缠绵病榻多时,熬到现在已是不易。朝野内外早有所料,倒是并不意外。
  而太子早立,只等大行皇帝下葬后,便可登基。也不过是国丧期间,民间三年之内不可有喜事。
  明德帝在位时崇尚节俭,临终前也特意嘱咐过,葬礼规制按照历来帝王葬礼流程即可,不必太过奢华。近年来虽国库充裕,但泱泱大燕,仍有贫困百姓为三餐而忧,陪葬之物也尽量缩减。
  正是因了这份叮嘱,以至于若干年后,那时大燕早已亡国,有一伙盗墓贼前来盗墓,因不甘心所获稀少,触碰到了皇陵里的机关,纷纷葬身皇陵之中。
  当然,这是后话了。
  葬礼过后,就是登基仪式,随后就是后宫册封。
  按照规矩,宗妇和命妇是要入宫朝拜的。
  因陆非离和新帝关系好,季菀和太子妃也有几分交情。太子妃册封皇后,入主中宫。先是要随新帝拜先祖,各种繁复礼节过后,才入中宫,接受命妇们的朝拜。
  这种场合,就得穿命妇服。
  一眼望过去,庄重肃穆。而两旁宫人垂首,皆俯首叩拜。
  皇后就在最高的位置,双手叠于膝前,淡淡的目光扫过匍匐于地的众女眷,威仪自生。
  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除了正妃,还立有两个侧妃,普通姬妾,算上有名分的,共九人。册封皇后的同时,后宫妃嫔也要一同册封。
  贵德淑贤,只占了一位,乃是大公主的生母,吴侧妃,如今的贵妃。
  吴贵妃容貌生得不算美艳,出身民间,父亲本只是个教书先生。太子早年微服私访,偶遇上山采药的她,将她纳入东宫,还让她父亲做了知县。她为人淡雅,性情不争,倒是和皇后关系不错。往年季菀赴东宫喜宴,也见过两次。大底也正是因为她的与世不争,才让陛下对她另眼相待。一登基,就封了仅次于皇后之下的贵妃。
  而那位素来颇得陛下宠爱的芙美人,也只是封了个三品芙妃。
  为此,芙妃心中自然不服。朝见皇后的时候,坐在吴贵妃对面,盯着吴贵妃身上那身贵妃宫装,红唇紧抿,神色泠泠。
  她还是芙美人的时候,季菀便见过一次,只是印象不深。从陆非离口中得知太子少年时对陆非澜的痴恋后,再见这位芙妃,她便不由自主的多了些关注。
  芙妃是个美人。带三分英气,三分娇艳,四分锐利,显得整个人颇有些冷傲,或者说是跋扈。
  一见之下,就和陆非离口中年少时跋扈张扬的陆非澜颇为神似,再加上眉目间天然的相似。若是离得远,又对陆非澜不那么熟悉的人,怕是真要将她错认。
  听说陛下对芙妃十分宠爱,甚至还让她生下了一儿一女。然而这般盛宠,在东宫之时连个侧妃都不算,如今更是未曾位列四妃。
  如此看来,陛下并非耽于女色之人。也或者,在那些经年相处的岁月里,陛下渐渐了悟。替身总归只是替身,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正主相提并论。其他女人再好,再像,也总归不是他放在心底的那个人。
  想到此,季菀便觉得芙妃挺可怜的。
  女人最大的悲哀,便是努力将自己活成男人喜欢的模样,然而某天发现自己不过只是那个男人心中勾画的一个模糊影像,到头来却又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只能在这深宫之中,守着那份自以为是的‘宠爱’,熬过四季春夏,漫漫余生。
  显然芙妃不愿苟且。
  “今日朝拜皇后娘娘,贵妃姐姐怎的穿戴如此朴素,也未免太过不敬。”
  不同品级,宫装是不同的,佩戴的饰物也不同。例如凤簪,唯有皇后才能戴。其他妃子再是受宠,都不可佩戴,否则便是大不敬。
  今日朝拜,所有宫妃都穿的正装,而配饰嘛,庄重即可,简单还是奢华,便凭自己喜好。
  吴贵妃喜简约,不爱显摆,相较于芙妃的艳丽多姿,显得就‘寒酸’了些。
  芙妃便是瞅准这一点,开始找茬。
  吴贵妃素来低调,无论何时都避开芙妃的锋芒,然而还是不可避免麻烦上门。她正准备开口,上方皇后便道:“陛下崇尚节俭,也应如是。况且先帝方才驾崩不久,举国痛哀服丧,怎可奢靡?”
  芙妃脸色微僵,不动声色的将衣袖往下拉了拉,将手腕上那一枚晶莹玉润的翠绿色的镯子掩盖住。
  “皇后娘娘教训的是,是臣妾轻狂了。”
  她总归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别的妃子她可以不放在眼里,正宫皇后却不是她能随意挑衅的。
  皇后似乎微倦,让众妃和命妇们各自离去,却将季菀单独留了下来。
  “世子夫人,可知,陛下往日那般爱重芙妃,如今却为何不愿授予她四妃之位?”
  季菀心中一跳,谨慎道:“臣妇不知。”
  皇后笑了下,神色多了些凄惶之色,似有千言万语欲待诉说,终究只化为一声轻不可闻的叹息。
  “罢了,本宫乏了,你跪安吧。”
  “是。”
  季菀俯身拜了一拜,退了出去。


第401章 伴读
  晚上季菀和陆非离说起芙妃,陆非离却问,“芙妃是谁?”
  “就是我以前和你说过的和你姐长得很像的芙美人,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对她十分宠爱。”
  虽说陆非离和新帝关系好,到底是君臣有别,陆非离自然不会太过关注晏承轩的私生活。再者,晏承轩并非沉迷女色之人。身为储君,将来迟早有三宫六院,纳几个宠妾什么的,再正常不过。
  不过他知道晏承轩依旧对陆非澜余情未了,眼下季菀提起,他也想起来了。
  “哦,她刁难你了?”
  “我跟她无冤无仇,她刁难我做什么?”季菀好笑,“再说了,当着皇后的面,她也不敢僭越。我是说,皇后好像知道陛下的心思。”
  陆非离听明白了她的言下之意,道:“皇后和陛下夫妻十余年,便是知道也不奇怪。虽说那时陛下和长姐都还年少,但宫里还是有老人记得些许往事,皇后听到些许传言,也在情理之中。”
  季菀点头。
  这倒是。
  那芙妃瞧着颇有些张扬,但在皇后面前却也不得不收敛。由此可见,陛下对皇后还是十分敬重。妾妃再是得宠,都不可能越过正宫皇后。
  “但我觉得,皇后好像是想暗示我什么,可话到头又收了回去。”
  陆非离沉吟半晌,道:“陛下有意召姐夫入京述职。”
  薛策早已是一地刺史,这时候升入中枢本也不奇怪。可若是和儿女私情掺和在一起,其中深意就耐人寻味了。
  “可在这之前,得有个名目。”陆非离话音一转,“陛下早有铲除岳侯之心。”
  季菀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一件事。
  “北境那边,是否又要不安稳?”
  岳侯一直想和陆家争个高低,然而回京后连连在陆非离手中受戳。想要对付岳侯,根本无需再拉旁的助力。除非陆家自顾不暇。
  陆非离道:“北狄素有野心,上次一战后休养生息已近十年,早就蠢蠢欲动。如今我朝新帝登基,北狄怕是要趁此机会侵扰边境,使朝中不安。今日下朝后,陛下单独召见我与父亲,便是商议此事。”
  “所以,你又要去北境了么?”
  季菀声音有点闷。
  陆非离握住她的手,却说不出安慰的话。
  他是武将,保家卫国是他的本职。若是刚成亲那会儿,他还能带她一起去北地。可夫妻十年,孕育儿女有四。尤其鸢姐儿和桓哥儿还小,总不能全都带去北地。她也舍不得孩子们受跋涉之苦,只能留在京城。
  季菀抿了抿唇,道:“何时动身?又何时回?”
  这次只怕不再是小打小闹了。
  陛下心怀天下,早就有一统天下的宏愿,陆非离也如此。所以此次若两国开战,必倾其全力。
  当初攻打罗曳都耗时近两年之久,北狄在军事力量上高出罗曳许多。所以此一战,怕是少不得三年。
  “大概就在这两个月了。”
  至于回归,两人都心知肚明,陆非离便未再赘言,平添愁绪。
  季菀哦了声,没再说话。
  陆非离柔声道:“放心吧,我会平安归来。”
  他每次出征都如是保证,当然,他也做到了。只是身上那些伤,却掩盖不了。
  季菀低着头,闷闷道:“我知道。”不知又想起了什么,她道:“行哥儿出生那年,你随当时还是太子的陛下去赈灾。曦姐儿出生那年,你又去镇守北境。如今鸢姐儿和桓哥儿刚满周岁,你又要走。等你回来,他们俩就又会跑又会跳了。”
  陆非离笑了下,略带歉意道:“辛苦你了。”
  有国才有家。他一心为国,于家确有疏忽。
  他很少说这些煽情的话,季菀看他一眼,浅笑道:“铁骨柔情最是动人,我是不是该感到荣幸?”
  陆非离也笑,“得你为妻,才是我的荣幸。”
  这话他并非第一次说,季菀嗔他一眼,“贫嘴。”
  一番谈笑,冲散了即将到来的离别愁绪。
  此番若与北狄打仗,陆家儿郎必倾巢而出,女人们倒是习惯了,但多少还是有些许惆怅。
  窦氏做了几年的贤妻良母,许久不曾拿刀剑,那份征战沙场的心倒是淡了些,心中那份家国情怀却未消散分毫。蒋氏刚做了母亲,暂时也脱不开身。她刚嫁过来不久就和陆七郎并肩征战,夫妻俩未曾分离过,这还是第一次。
  但她性情豁达,未曾表露出任何不舍之情。还笑言道,只可惜儿子尚不足周岁,否则当与其父并肩杀敌。
  妯娌们都笑。
  “等他们长大,这天下大底早已安稳。”
  窦氏如是说道。
  “那倒是。”
  蒋氏看了看摇篮里低着头玩儿拨浪鼓的儿子,笑了笑。
  ……
  未出一月,北境那边果然传来消息,北狄十万大军压境,有侵我边境之心。大燕这边早有准备,陛下当即下旨令安国公携子侄远赴北境退敌。
  季菀却从陆非离口中得知弟弟季珩也要随军出征。
  “什么?”
  陆非离道:“是他自己请求的。”
  季珩素来与萧瑞关系好,大底也是受了他的影响,从小就侧重武艺,励志要做武将。只是此事太过突然,季菀一时有些惊愕。
  “他才十七岁…”
  话未说完她便噤声。
  陆非离十三岁从军,萧瑞十四岁。其实早在数年前,季珩就有随陆非离去军营历练的意向。但那时母亲觉得他还小,未曾准允。
  这次,怕是再也拦不住他了。
  “阿瑞呢,他也去么?”
  “嗯。”
  崔心嫱在去年又生了个儿子,叫萧瑭。夫妻俩才团圆不到两年,又要分离。
  “还有你堂兄季平,也要随军出征。”
  这个季菀倒是早有预料。季平在陆非离手下做骑兵多年,早就想着真刀实枪的去沙场上征战一回,建功立业,也可光耀季家门楣。
  “大哥稳重,阿瑞也早入军历练,唯有阿珩,他年轻气盛,便是习得一身好武艺,却未曾实战过,你可要多提点他。”
  陆非离莞尔。
  “遵命,夫人。”
  圣旨已下,男人们即刻就要离京,回家来不过匆匆和亲人告个别,不能耽搁太久。
  女眷们只送到二门,孩子们倒是围着送出了门。
  行哥儿有些闷闷不乐,“娘,爹爹什么时候回来?”
  季菀摸摸儿子的头,没说话。
  曦姐儿还不大懂事,不懂得离别的含义,以为父亲就跟平时出门上朝一样,很快就会回来。可晚上她爹没回来,她便问她娘,问得多了,大底也知道这次她爹暂时是回不来了,有点不高兴。但小孩子,天真无邪,有人陪她玩儿,生活便是充实的,顶多就是时不时的会问两句。
  无论边境战事有多激烈,京城依旧不改其往日繁华。只是因国丧,少了些许的热闹。
  世家夫人们举办花宴诗宴茶宴的频率少了,季菀也很少出门,一门心思的在家照顾孩子。鸢姐儿和桓哥儿已经会走路,只是有些磕磕绊绊,也能说出单音节的字了。
  俩孩子安静得很,不像他们的哥哥姐姐小时候那么皮,季菀倒是轻松不少。
  皇后又召见了季菀两次,言谈亲切随和。她素有贤名,性情也温和,与她相处,没有任何压力。
  天气越发炎热,季菀每次入宫,都会让人备好解暑的冰碗子(沙冰),宫里的孩子们都喜欢。陛下正值壮年,膝下儿女有七。皇后孕有一子两女,其余皆为庶出。奇怪的是,陛下未曾有立太子正国本的意思。朝中大臣为此也上奏过,皆被他以‘边境不安’为由给拒绝了。
  按本朝律例,中宫若出嫡子,那便是铁板钉钉的太子,大多都是幼年册封。先帝便是如此,只是因太子早丧,才空置东宫多年,最终立了当今。
  大皇子乃嫡出长子,已有九岁。按理说,陛下册封后宫后,就该册封东宫才是。即便现在边境开战,但也和册立东宫并不矛盾。
  大臣们满心不解,季菀也心有疑惑。
  这般空置东宫,岂不是让孕有皇子的后妃们心怀希望?陛下就不担心将来儿子们为了储君之位自相残杀么?
  不止帝心难测,连皇后,也看不出半分着急或愤懑来。
  “你下次进宫,可以把行哥儿和曦姐儿带来。宫里的孩子们虽不少,但也不是都能玩儿到一起的,又有宫规限制,平时没什么机会和同龄的孩子接触。染哥儿就比你家行哥儿大一岁,年纪相当,定能做好兄弟。”
  陆非离之前就说过,陛下有意挑选世家子弟给皇子们做伴读。
  以他和陛下的关系,自家儿子的这个名额基本就算是内定了。
  皇后这番话看似随意,只怕是陛下早有吩咐。
  从这一点来看,陛下还是有意册立大皇子为太子的。
  皇宫素来是非最多,也最危险,就季菀本人而言,并不想把儿子送进宫。可皇帝已有那个意思,她一介妇人,有说不的权利么?而且陆非离也并不反对。用他的话说,皇宫虽凶险,却也是历练的好地方。省得长在金窝银乡里,永不知这人间风霜冷剑。
  于是季菀便笑着颔首。
  “是,下次臣妇一定带他来。”


第402章 甘寻枝
  季菀回去后,便将陛下有意让行哥儿入宫做大皇子伴读的事儿告诉了婆母。
  安国公夫人倒是没表现出多少意外,“陛下虽未立太子,但大皇子乃正宫皇后嫡出,文武兼备,天资聪颖,将来必定入主东宫。行哥儿入宫做伴读,要谨记君臣尊卑,不可轻忽顽劣。”
  季菀点头。
  “这些我都与他说过了,母亲放心。”
  安国公夫人嗯了声,又道:“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宫中虽险恶,但行哥儿只是做伴读,不与后宫女眷接触。且有皇后照拂,不会有事的。”
  伴读这个身份,便是相当于和皇子绑在同一条战线上了,皇后自然要维护行哥儿。
  “是。”
  季菀回去后又将儿子叫到跟前,千般叮嘱。
  “皇宫不比在家里,规矩多,言行举止都得谨慎思量。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不要多管闲事,还有,不许调皮捣蛋。”
  行哥儿乖巧的点头。
  “我都记住了,娘。”
  季菀欣慰的摸了摸他的头,让他出去玩儿了。
  第二天,她就将行哥儿送进宫了。这样一来,她也能有更多的理由时常入宫。皇后大底是宫中寂寞,时常与她说些体己话,比在东宫的时候,待她亲切许多。季菀猜想,应该也是两个孩子的关系。
  毕竟若是有了陆家的支持,大皇子就更容易入主东宫。
  宫里人多口杂的,很多消息也挡不住,季菀隐约听说,岳家那边似乎支持二皇子,也就是芙妃的儿子。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一来岳家和陆家既是政敌,又有私仇。二来,芙妃没强大的娘家背景依靠,若立二皇子,将来岳家便可做摄政王了。
  这不,行哥儿刚做了大皇子的伴读,岳家那边也将嫡子送进宫给二皇子做了伴读。
  争储之心昭然若揭。
  芙妃面上对皇后还算恭敬,可背地里野心倒是不小。
  也或者是陆家实在荣宠太过,让某些人觉得,是时候该下台了,所以不惜铤而走险,和‘奸臣’勾结。
  当然或许不止这一个原因。
  季菀看了看云淡风轻的皇后,觉得能做皇家媳妇的女人,果然不简单。她自问也算是阅人无数,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但对皇后,总觉得是雾里看花,朦胧不见真章。
  皇后出身书香大家,非京城人士,再加上身份尊贵,平日里结交的都是宗妇。又因避嫌,甚少和朝臣女眷来往。季菀也是沾了陆家的光,才和她有了几分交情。
  国丧期间,陛下也未选秀,后宫中就那么寥寥几人,好像也平静得很,所以皇后这个正宫,也十分清闲。没事儿就和季菀唠唠家常,说起孩子们的功课云云。连最初的那种似是而非的暗示,都没有了。
  虽说季菀经常觉得皇后深不可测,但有一点她可以肯定,皇后对她没有敌意。
  倒是芙妃,有两次季菀在皇后那碰到她,她笑得总有些意味深长,颇为不善。皇后和颜悦色对季菀解释,“芙妃就这个性子,你不必放在心上。”
  季菀微笑,“娘娘言重,臣妇不敢。”
  皇后笑了笑,“在我这儿,你不必过分拘谨。宫里的规矩再多,那也都是做给人看的。本宫不在意,你也无需在意。”
  “是。”
  皇后雍容端庄,却也有随性的一面。也因此,季菀和她相处才觉得轻松。
  从中宫出来后,季菀碰见了芙妃的轿撵。看那样子,是故意在这儿等着她的。
  “臣妇参见芙妃娘娘。”
  芙妃没下轿,懒洋洋的斜靠着,瞥了她一眼,嘴角挽三分笑意。
  “论起来,夫人的品阶比本宫还高,本宫可担不起夫人这般大礼。”
  季菀非皇室宗妇,品阶再高,见到宫妃还是不敢托大的,尤其是宠妃。芙妃这话,每个字都带着刺。
  “娘娘说笑了。”
  她含笑应对,“君臣尊卑,臣妇不敢造次。”
  芙妃又看了她一眼,手指绕着一缕发丝,漫不经心道:“令公子在宫中陪读也有一段时日了,连太傅都夸他聪颖敏慧,前途非凡呢。有子如此,夫人真是好福气啊。”
  季菀眼皮微跳,“娘娘过誉了…”
  “本宫从来不喜欢夸夸其谈。”芙妃轻飘飘的打断她的话,面上神情越发慵懒,眉间英气都因此淡柔了几分,显得越发娇艳。
  “夫人不必过谦。”
  她换了个姿势,话音一转,“夫人入安国公府也有十余年了吧?本宫听闻,国公府大姑娘未出阁时,是京中盛极一时的人物。心中仰慕多时,只是一直无缘得见。今日难得在此遇见夫人,不若夫人随我去一趟华芙宫,与本宫讲讲陆大姑娘的事迹。”
  果然来者不善。
  季菀笑容可掬,“娘娘有请,臣妇本不该拒绝。但长姐出阁之时,臣妇尚未入京,这许多年来,也就见过一次,所以并不了解,无法为娘娘解惑。”
  芙妃似乎笑了声。
  “哦,是吗?那看来是本宫强人所难了。”
  说到后面半句,芙妃语气明显微冷。沉默半晌,她又道:“也罢,反正日后,多的是机会。”
  她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便走了。
  季菀福了福身,抬头看着芙妃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她那大姑子真是有先见之明,拒婚皇家后直接就外嫁,远离京城,避免了这许多的是非。否则怕是少不了被后宫女眷放在心尖儿上惦记……撕碎。
  看来这芙妃娘娘,要的是帝王心。
  摇摇头,入了宫的女人,若做不到皇后那般雍容淡雅,或者吴贵妃那般云淡风轻,必走不了太远。
  三千佳丽,有的醋吃了。
  芙妃只怕是早就知道陛下心系何人,必然也想方设法的打听过。早些年陆非澜可是京中风云人物,她若有心,总能打听个七七八八。说什么仰慕,请自己入华芙宫,只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季菀自是不会去的。
  接下来半个月,她都没再进宫。
  鸢姐儿和桓哥儿不需搀扶也能自己走路了,说话也日渐清晰,只是这俩孩子,平时不大爱开口,显得少了些活力。
  曦姐儿对此很有意见,她盼着有个妹妹来陪她玩儿,可惜妹妹大多时候都对她爱理不理。弟弟更是一脸生人勿进的模样,闷死了。她只能去找同龄的表姐芹姐儿。芹姐儿从前性子有些自闭,大底也是因为缺少玩伴。曦姐儿天生活泼,每次都主动过去找她,一来二去,姐妹俩很快熟络起来。但大多时候,都是曦姐儿带她玩儿,倒是显得她更像是妹妹。
  这两年来,芹姐儿性子开朗了不少,陆少颖这个做娘的见了,也甚为欣慰。
  季菀偶尔会过去看她,她这两年吃斋念佛,整个人气质大变,温雅从容,波澜不惊,仿佛真的看破红尘了般。
  懒得空闲在家,季菀便带着两个小的去和妯娌们窜窜门。
  女人们聊的话题,基本也就是内宅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