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田园帝师-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一个。”
李孑停下脚,看着下方不大的小镇子,灵力运至双眼,能清晰看到镇上的人们缓慢悠闲又平静的生活着,“这么一个小镇子,居然会出现这么多奇怪的异灵根,且灵力的波动都是如出一辙的微弱,不到大成境压根感觉不出来。我总觉得应该有原因。惊澜你怎么看?”
莫惊澜悄悄伸手把耳朵上夹着的花朵摘下来,又不着痕迹地赶走飞过来的蜜蜂,回道:“的确可能是因为某种缘由造成。”
李孑眯了眯眼:“真想知道是什么原因!”
好在她以后要在这里呆不短的时间,总有去探究的时间。
要说会发现这么个雁鸣镇,也是巧了。
在她进阶大成境后,过了没多长时间莫惊澜也跟着渡劫。
他们俩在海上把大成境的实力稳固之后,就回了陆地上。
李孑原本是想回她在游历中早早看好的一处无主灵山作为学院驻地,在赶过去的途中遇到了一对父女驾着一辆简陋的牛车走在路上,
牛车倒是没啥稀奇的,让她稀奇的是坐在牛车的那一对父女。
交错而过的时候,李孑从那对父女俩身上察觉到了同一种特殊的灵力波动。
那是一股无比馥郁的淡香。
开始的时候她以为这两人身上是有什么天材地宝,下意识地探知了一下后才惊奇的发现。
这股带着淡香的灵力波动并非来自什么天材地宝,而是来自于那对父女本身的灵力波动。
饶是李孑再是感觉不可思议,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居然真的有香灵根的存在。
好奇之下,她和莫惊澜跟着进了镇子。
在走过镇上唯一的一条街道再加上一顿饭的功夫里,又感知到这个镇上暗灵根,光灵根,雾灵根等好几个全都是拥有微弱异灵根的存在,最后了解到这么个镇子已经很久没有宗门来收徒后,李孑当即决定不走了。
她之前看中的那座灵山还得跟周围的宗门抢弟子,但在这里,所有拥有异灵根的镇民,李孑有信心把他们都变成自己的灵修学院弟子。
之后又有了这么一个荒废的学院旧址,稍微翻修扩建一下就能用,简直是天都在助她。
“走走走,再去镇子里转转,看看能不能再找到些身怀异灵根的镇民,学院开门迎新那天二十一个怎么够,怎么也得最少一百个。”
莫惊澜看着李孑大步向前的背影,摇摇头失笑一声,抬脚跟上。
两人后方,叮叮当当声里,一座宏伟的学院框架正缓缓成型。
第四百七十八章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雁鸣山灵修学院翻修竣工的次日,雁鸣镇上的九十多户人家在这同一天里前后收到了来自灵修学院的入学邀请。
通体淡青色手掌大小的木质卡片,上刻一座缩小进了卡片中的雁鸣山。在卡片的右上角,用淡金色的毛笔字写着招收的学生名字,中间是一段邀请入学的言语,又在右下角盖了一枚代表雁鸣山灵修学院的墨色印章。
收到卡片的人家又惊又喜。
惊的是从来没有想过家里的孩子居然能够得到灵修高人的指导,喜的是他们家以后也能有一位灵修坐镇了。
有灵修坐镇的人家和没有灵修坐镇的人家,地位可以说高出了不知多少。
而且这是能够绵泽数代的好事。
惊喜过后,收到入学邀请的人家纷纷开始为三天之后的入学做准备。
卡片上言明了不需要带吃食行李等物,那就给自家孩子做一身显得更精神的衣裳。
等到了入学当天,又全家出动把自家孩子送到雁鸣山脚下,目送着孩子一步步登上山去。
这一段路,就算是只有四五岁的稚童,也只能依靠着的自己的双腿到达学院的大门。
路上没有人喊苦也没有人喊累,布满汗水的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因为从这一刻起,他们将摆脱只有最多百载平淡平庸千篇一律的人生,进入另一个更广阔,更漫长,也更丰富多彩的人生。
灵修学院的入学仪式简单又低调。
李孑和莫惊澜站在学院的大门外,迎来了苍寰界灵修学院的第一批弟子。
这里面,最大的快要三十岁,最小的仅仅五岁。
大的带着小的,自动自发站在了李孑面前。
李孑有点小可惜。
她原本已经找够了原定目标的一百个人的,只可惜其中有几个年纪实在太大了,更有两个老得脸话都听不清了,只好无奈放弃。
还有几个人品不怎么好的,也被她毫不犹豫放弃了。
天赋再好,人品欠佳,踏入修行之路也是害人害己。
等最后一个人爬上来,李孑清了清喉咙上前一步,“从现在开始,你们便叫我院长,这位是莫先生。”
“见过院长。”
“见过莫先生。”
李孑虚抬了抬手,等众人直起身,从他们面上一一扫过去,随后转身,“跟我来。”
一众人在前面自家院长和莫先生的带领下参观完学院后已经过了一个时辰,最终被领着停在了一处广阔的平台上。
平台上并非是空无一物,角落里放着一摞半人高的书卷。
“彭远志,席东林,林因。”
被叫了名字的三人一愣,齐齐抬头。
李孑指了指她旁边的那一摞书卷,“你们三个把这些小册子一一分发下去。”
三人忙走上前,各自抱起一叠。
低头就见怀里册子深蓝色的表皮上,写着两个大字:“院规。”
又是一愣。
等到册子人手一本的时候,李孑才出声道:“据我了解,你们中间只有三成的人认字,所以,进入学院后,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全这本院规上的所有字。认字的主动去教导不认字的,不认字的也要主动向认字的讨教。”
众人左右对视一眼,乖乖点头。
“现在,我先跟你们说一说咱们学院的其他要求。”
“年龄在十岁以上的,上前一步。”
话音落下,一共八十八个人齐齐上前了一步。
“你们中会做饭的再上前一步。”
这一回,站出来了三十二个人。
这三十二个人里,仅有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其余大多都是年轻的女孩子。
唯一站出来的少年涨红了脸颤颤巍巍地举起手,“院长,我只会蒸馒头,煮粥,算吗?”
李孑朝他含笑点点头,“算!”
“现在,你们这三十二个人每两个分成一组,每组带三到四个人个人,教会他们做饭。以后你们在学院中想要吃到饭,就要自己动手做了。”
“至于该怎么分组轮流来做,你们自己来定。”
众人忍不住对视一眼,女孩子们倒是一脸的信心满满,其他人就脸皮皱成苦瓜了。
李孑只当没看见,接着道:“寝舍的每一间房门上都写了你们的名字,现在你们便可以去休息了。寝院前面的那间大屋子也是属于你们自己的,想要讨论,学字一类的都可以在里面进行。我希望在十天之后,看到咱们学院的食堂井然有序,院规上的所有字你们都能认得。在这十天里,我跟你们莫先生不会去干涉你们的一举一动,但会不定时的抽查你们的进展。”
“去吧!”
众人看着自家院长挥了手,心情有些复杂又有些忐忑地结伴往寝院的方向走。
本以为进来学院之后就是万事不管修炼修炼再修炼,哪知不光要做饭(学做饭),还得学会这么一册子的字。
这跟他们原本想象中的一点都不一样。
不过已经来了,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走得快的已经推开了寝院的大门。
入目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二进院子。
难女分开,一进住男的,二进另开一道门,住女子。
屋子分列在院子的四周,每一间都是同样的大小同样的门窗,只除了门上挂的木牌上的名字不一样。
院子里摆着一些石桌石凳,还有一排长长的洗漱用的池子。
从山上引下来的水源在竹筒中流淌,最终汇聚在寝院外面的一条活水中。
进得房间,就见屋内摆放着一矮桌一蒲团,一床一人高的衣柜。
桌上一盏油灯,一套笔墨纸砚。
床上深蓝色的被褥枕头齐全。
拉开衣柜,又见里面挂着一蓝一白两套学院制服,就连裤袜腰带都齐全。
把整个房间查看一遍后,众人又感动得热泪盈眶。
怪不得院长给他们的卡片上言明了不用带行李,他们还以为每天要爬山下山的回家住了,原来院长都把这些东西给他们准备好了。
好生贴心,好生感动。
李孑:咳,都是雇了前来做工的镇民们做的,她顶多动了动嘴,连银子没能花多少。
布店木匠店里的老板一听说是往雁鸣山灵修学院送的,差点倒贴钱主动送过来。
还是在李孑不能占便宜的坚持下,还是半卖半送一路运上了山。
众人各自回房休息了一个时辰,醒过来最早的三个起身后打开房门,草草洗漱一番后,对视一眼。
片刻后,三个人围坐在了一张石桌前。
一人率先开口:“在下萧行,二十八,应该是咱们这些人中年纪最大的。”
“彭远志,二十五岁。”
最后开口的是会蒸馒头和煮粥的少年,“我,我叫孟涛,今年十六。”
彭远志朝他看过去,勾了勾唇,“我知道你,城北孟家馒头铺的小儿子,我还去你家买过馒头吃呢,就是没想到进学院里还能吃到孟家馒头铺的馒头。”
孟涛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蒸的馒头也很好吃,我爹他老说我的手艺青出于蓝呢。”
萧行闻言也跟着笑了笑,“那我们以后可就有口福了。”
三人说着话,很快就熟悉起来了。
陆陆续续又有人醒来起床出门,洗漱的时候见到有人聊天,看见里面有自己认识的,也跟着凑上来。
慢慢人聚集地越来越多,不一会就认识了不少的人。
说起来大家都是一个镇子上的,可能我认识你,你又认识他,他又认识另一个,这么一介绍下来,原本从未谋过面的两个人就这么开始称兄道弟了。
相比起一进院这里,二进院里的热闹犹有过之而不及。
俗语言三个女人一台戏,三十个女人已经能唱数台大戏了。
一群人正叽叽喳喳地说这话,其中一个抬头望了望天。
“这个时辰,差不多该做饭了。”
场面一静。
紧接着,“还真是,咱们先过去食堂那边看看。”
“等下,”说话的伸手指了指前面院子,“前面院子的,咱们谁去叫一叫?”
这一落下场面又是一静。
一众女孩子的面上多多少少闪过一丝不好意思。
“我去吧!”
一个一静套上那套白色学院制服的姑娘站起身,英气的眉微微一扬,“你们先去食堂那,我叫了人就追过去。”
“珊姐姐,”有了一人打头,又有两位小姑娘从人群中站出来,“我们跟你一起去。”
三个人在身后一众亮晶晶的目光中出了院子,走到寝院大门前,屈指扣响大门。
院内的谈笑聊天声一顿。
众人面面相觑一瞬,还是孟涛最先反应过来,“应该是师姐师妹们敲的门,这个时辰该做晚上的饭了。”
众人一听,嘴角忍不住一抽。
这就要跟着一帮娘子军去学做饭了吗?
锅碗瓢盆,切菜炖肉?
“咳,”萧行这么一会的功夫已经是众人的老大哥了,他一说话,众人顿时朝他看过去,“孟涛你先去开门,跟她们说咱们马上就到。其他人去敲门把还没起来的叫起来,咱们一块过去。”
“那几个还不到十岁的小师弟呢?”
“也都带上吧,总不能把他们几个单独扔在寝舍里。”
等几个还揉着眼睛的小萝卜头也在院子里站好了,萧行又点了点人数,确定没有人拉下后,一挥手,“走!”
大部队浩浩荡荡出了门。
一路走到食堂大门外,两方人马汇合。
接着是相对无言。
谈珊上前一步,开口道:“我方才带着大家在食堂里看了一遍,有米,有面,有菜,也有肉。锅碗瓢盆也样样俱全。”
还不等萧行他们松口气,她又接着道:“但水缸里没有水,灶屋里也没有柴火。另外,我算了一下米面肉菜的分量,咱们这九十多张嘴,只能吃三天。除此之外,还有这个。”
她说着扬了扬手,露出手上一枚打开的锦囊,又从里面抽出两张纸。
打开。
众人就见这两张纸其中一张是山下的镇子上米面菜肉铺供货半年的契约。
另一张上则是还散发着墨香的几列大字。
第一列,“契约失效后,不会再有新契约。”
第二列,“去食堂后面,有惊喜。”
第三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认出这三列字的众人:“······”
总有种不详的预感!
不过现在首先要做的还是把晚饭给做好,不然大家都得饿肚子。
食堂里放了是个大水缸,就分出来十个人去打水。
柴火得去山上找,除了能帮上忙的孟涛,萧行带上剩下的人都去了。
谈珊则带着一帮娘子军洗菜的洗菜,切肉的切肉,淘米揉面,力求在拾柴的众人回来之前把饭菜下锅之前的准备工作全都做好。
几个小娃娃也倒腾着小短腿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等到天色擦黑之前,上山拾柴的众人满载而归,灶膛里点上火,整座食堂顿时进入了更加热火朝天的氛围。
李孑和莫惊澜站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的树梢上,远远看着灯火通明热热闹闹的食堂方向,愉快地眯眼勾了勾唇。
还有什么比一起劳动能让这些人更快的互相熟悉起来,充满凝聚力的呢?
当然是一起做饭,一起吃。
第四百七十九章 学院计划,齐心协力
忙碌了一个多时辰,热腾腾的饭菜终于上了桌。
食堂里的桌子是一张张大圆桌,桌子分了上下两层,下方的桌板比上面的桌板大了一圈。
开始的时候众人还疑惑桌子的模样,等有人试着动了动上层较小的那一面,才恍然明白过来,这上面一层是可以旋转的。
有些脑子转得快的,立刻就发现了这桌子的用法。
九十多个人一共坐了八张桌子,因为饭菜做得匆忙,每张桌子上都是摆了一大盆米饭,一大盆粥,两大盆素菜和一大盆荤菜。
卖相虽然不怎么好,但分量绝对足够。
有年纪太小的师弟师妹,小短手够不着,自有旁边的师兄师姐帮忙打饭打菜。
忙碌了这么长时间,所有人都饿得不轻。
也不多言,捏着筷子端起碗飞快吃起来。
不过中途也没忘了照顾身边坐着的小的,时不时帮忙加勺菜,盛碗汤。
等到吃完饭,窗外已经是月华初上。
众人又一齐洗刷了锅碗瓢盆,对视一笑,准备结伴回寝院歇息。
走到食堂门口的时候,一人脚步一顿,“诸位,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众人齐齐停下转头看他。
那人忙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院长留给咱们的锦囊?”
他身旁一人接话道:“去食堂后面,有惊喜。”
“过去看看?”
众人这下又移步到食堂后门。
走在最前面的两人把门拉开,探头朝外面看去。
就见在皎皎月华之下,是一大片空旷的土地。
跟在后头看到外面场景的众人也是一阵沉默。
“这是,惊喜?”
这是哪门子惊喜?
一片安静中,有人语气不是很确定的开口:“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份契约上截止的时间只有半年,还有锦囊里的最后一句话?”
经他这么一提醒,好几个人很快反应过来。
张了张嘴,“院长的意思,该不会是让咱们自己在这种地种菜吧?”
众人抿嘴点点头,现在看来,应该是这样没错。
在场有近半都是出身农户人家,很快接话道:“粮食半年一收获,蔬菜一月到三月不等,这么一算,这地咱们现在就要种起来了,要不然等到现存的粮食吃完怕是接不上茬。”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这是继需要学认字学会做饭之后,又要学种地了么?
**
次日一早。
谈珊走进寝院前头的大厅,目光落在已经坐在里面的萧行身上,脚步顿了下。
“萧师兄,早。”
萧行看见进来的谈珊也诧异了一瞬,点点头,“谈师妹也早。”
两人面对面落座。
“萧师兄,”谈珊率先开口,“我觉得,现下咱们这些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之间,不管是互相之间教导识字,还是食堂一日三餐,还有食堂后面的那一块地,都需要有个具体的章程和分工出来,不知您意下如何?”
“谈师妹所言极是,”萧行看向谈珊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赞许,“我方才也在想这几件事。正好写了这么些我觉得能用得上的东西,还请谈师妹看上一看,提些意见和不足出来。”他说着便把手底下墨迹还没有彻底干涸的一张纸拿起来,往对面推了推。
谈珊忙双手接过,低头认真看过去。
就见纸张最前方,已经把他们这一批所有学院弟子的名字都已经罗列了上去,且已经以男女之别和年龄区分好。
这般一看,顿时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写的是关于认字的章程。
根据年龄和男女之别,差不多都是一人带两人,且都已经分配好。
至少她一眼扫过之后,感觉应该没有比现在更好的分配了。
第三部分则是关于食堂的一日三餐。
昨天晚上那一顿饭因着是来到学院的第一顿饭,一来事先没有准备,二来也没有提前做好分工,其实是用不了那么多人同时干活的。
在她估计之下,差不多十个人在两个时辰内就能完成他们这九十多号人的一顿饭。
而这纸上萧行写的跟她判断的人数大体不差。
九十多个人排除了那几个不足十岁的小师弟师妹,差不多能分成九组。
每一组的十来个人,轮流去负责学院弟子们每天的膳食。
这么一来,每人九天就能轮一回,不多不少。
同时食堂后面的那片地,也是按照上面的来。
两者说起来算得上相辅相成,这样也能两不耽误。
谈珊把纸张上写的字一个不落细细看完,朝萧行看过去的时候不由勾了勾唇,心情明显地比之前更愉悦了几分,赞道:“萧师兄写得很好。”
“不过,我还想到了两点。”
萧行伸手做了个手势,“谈师妹请讲。”
说着还拿起了旁边的毛笔,又摊开一张纸,一副准备边听边记下来的架势。
谈珊见状沉吟片刻后清了清喉咙,开口:“食堂后面那一大片土地光是种上粮食和蔬菜还不够,我建议在外围建几个园子,养一些鸡鸭,有些小师弟小师妹还在长身体,总不能光吃素食。”
萧行微微颔首,忙提笔记下,“还有一点呢?”
“还有一点就是时间上的安排。”
谈珊只这么一说,萧行略一深思顿时意会。
面上多了几分惭愧之色,“这点很重要,确是我疏忽了。”
谈珊忙摆摆手,“萧师兄想到这么多我已经很佩服了,这两点也是在看到您这张纸后才想到的。”
“关于时间上的安排,等咱们用过早饭,一起商量着来。”
谈珊闻言勾了勾唇,“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人相视一笑。
两人出了大厅走到食堂的时候,就见里面已经有人已经忙碌起来了。
在案板前切菜揉面的,坐在灶膛前烧火的,站在水池前面淘米洗菜的,大家都在默默忙碌着。
这些人一看就是早晨起来比较早,自觉过来准备饭食的,
萧行和谈珊也忙洗了把手,加入了准备早饭的大军中。
随着太阳一点点升起,过来帮忙的人也越来越多,
很快一顿简单不失美味的早饭就做好端上了桌。
等到早饭眼看快吃完的时候,萧行搁下碗筷站起身。
一时间其他人纷纷朝他看过去。
“待会大家用过早饭,都去寝院前面的大厅里集合,关于认字还有食堂做饭后头种地的事,咱们大家需要好好商量一饭该如何做,争取早点完成院长给咱们布置的任务。”
众人闻言齐齐点头应是。
一刻钟后,所有人在寝院前头的大厅集齐。
自发找了位置坐下。
萧行把他自己写的那几张纸拿起来,站起身在众人面上一一扫过,沉声开口:“方才用早饭之前,我跟谈师妹在这讨论了一番。”
“先说认字。我的建议是由识字的诸位师弟师妹们去带两到三个不识字的,现在我已经拟好了初步的分配,大家互相传看一下,如果有异议,咱们可以现场来商量,不过没有异议的,这个分配名额就不能更改了。”
纸张在认字的三十多个人手里传了一遍,最后又回到萧行手里。
“诸位可都记住你们要带的人了?”
三十多个人闻言齐齐点点头。
“那可有对分给你的人有异议的?”
众人漠然对视片刻,其中一人颤巍巍举起手,“萧师兄。”
萧行侧眸朝他看过去,“潘雨,你说。”
潘雨站起来,“萧师兄,就是分配给我的顾小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