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七十年代末-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民强,你赶紧走,这把也不玩了!”牌桌上的剩下三个人一听到高芳说这话,都不乐意继续玩下去,把牌往桌子一扔,说不玩就真不玩。这要是其他人说这话,他们还真不会这么客气,但是高芳说这话,不看赵民强的面子,还有赵红军站在背后,一般人还真不敢对上赵家人。
小伙伴们不愿意,赵民强一个人也玩不下去,只能乖乖回家,走之前还忘记把自己胸前的烟装进盒子里拿走。
高芳把赵民强揪回家,进屋关门之后,扯着他的耳朵逼问:“你告诉我,我的钱少了,是不是你拿的。”
“是,我拿的。你轻点,疼!”
“你还知道疼,你拿钱干什么?”赵民强不喊疼还好,一喊疼高芳更是用力的揪扯他的耳朵。
“我没干什么,就是买烟。”赵民强也没说谎,很老实的承认事实。
“放你娘的狗屁,你买烟,八毛钱都能买一斤肉了,买烟能买多少,我之前给你的烟钱应该还有,你买这么多烟是想当饭吃?”高芳可不相信赵民强说的真话,一激动手上就不自觉的更有力,说话的口水都喷到他脸上。
“唉哟,疼!你轻点,真的都买烟了,我把烟都输给黑子他们了!”赵民强痞着脸说出真相。
“你输了,你玩牌还赌烟?”高芳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嗯,没有赌,就是玩玩。”赵民强小声的解释。
“这不赌是什么,还玩玩,烟不是钱买的。”高芳惊讶之余,松开揪着赵民强耳朵的手,她是一时半会接受不了赵民强胆子这么大,还敢去赌。
“我们睡觉吧!”赵民强见高芳不说话,反倒是开始担心起来。他只是去玩几把牌,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吧?他不确定的想着。
“睡觉,你这时候倒知道睡觉,这事我和你没完,明天我去找爹娘评理,让爹来管你,我是管不了。”高芳恶狠狠警告完赵民强,又从柜子里抱出一床被子,俩人分床而睡。
赵民强上了床是倒头就睡,似乎分床而睡对他没一点影响,倒是高芳把自己气得够呛,一晚上翻来覆去没睡好。
早上起床红着眼拉着赵民强去公婆家评理,连孩子都顾不上管,随手给了一毛钱把赵嘉明打发去学校。熊孩子还不懂事,还不知道父母吵架闹矛盾,不用在家吃难吃的早饭还有钱拿,开心的直飞。
赵大海正有家里干活,把堆积的草木灰挑去田里积肥,张金凤在做早饭。见到老二俩口子一大早上门,张金凤就知道准没好事。
“妈,你可要管管你儿子,他现在居然开始赌博,还偷家里的钱去赌。”高芳气冲冲的说起赵民强的种种恶行。
“妈,我还没吃饭,有没有饭吃。”赵民强一大早被高芳叫起来,家里又没开火,正饿着肚子又闻着饭香,满脑子想的都是先填饱肚子再说。
“吃饭,先吃饭再说!”张金凤没接两人的话茬,有什么事吃完放再说也不迟。“老头子,先别干了,吃完饭再做!”
这餐饭是吃的一点都不平静,高芳不停的在抱怨赵民强的种种不好行为,也不管张金凤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赵大海听了高芳的话,也觉得赵民强不成样子,但是让他再去管已经成家立业的儿子,他也没有那个精力。
赵民强见父母什么都不说,胆子也肥起来,更是嘻皮笑脸的面对高芳。赵大海见了拿起桌上的烟头就往他头上敲,赵民强一时不查被打了个正着。
“你小子现在是要上天,还敢赌博,以后让我发现你去赌博,我打断你的腿!从今天开始跟我下地种油菜!”赵大海嘴上说管不了那多么,但是心里还是不想老二学坏。无奈之下只能多找点事给他做,让他忙起来,自然就没有时间去惹是生非。
“爹,种油菜干嘛!现在种了油菜,明年水稻还怎么种?”赵民强倒不是不愿意干活,只是脑子不转弯。
“怎么不能种,你不种早稻就好。”赵大海不会做生意,但是种地却是行家里手,现在家里粮食吃不完,还不如用来种点别的,种了油菜家里就不缺油吃。
“你别管那么多,跟着我下地就行。”赵大海骨子里还是大家长的封建思想,要不是几个儿子都分家出去,家里肯定做什么都要按他的来。
“行了,你们吃完饭就回去吧!以后俩口子吵架别来找我们老家伙,把你们养大还不够,我们还能管你们一辈子!”张金凤不客气的把高芳打发回去。
高芳倒不在乎婆婆怎么说,反正公公已经发话,赵民强就不敢不听,被婆婆说句就说两句。
从这天起,赵民强就惨了,每天都被赵大海叫上一起下地,回到家累的都不想动,哪里还有精力去打牌。关键是张金凤知道他敢在村里赌烟之后,也在生产队各家各户转了一圈,话里话外意思,如果谁家敢拉着他去赌博,不要怪她去举报。
有了张金凤的话,附近的小伙伴谁还敢叫赵民强一起打牌,谁都怕被他连累,有什么活动不仅躲着他,更是连以前活动地点都废止,另选了新的地点活动,让赵民强找都找不到,时间久了倒是把赌博这坏习惯戒掉了。
赵民强这事一出还闹出另一件事,衣锦回乡的赵拐子也财钱了,他有钱,赌的还不是烟,而是真金白银的票子,虽然都是些分分钱。
张金凤在村里放的狠话,传来传去都知道,倒是给了他灵感,他之前输的钱不少,一直心有不甘,但是又要不回来,只得无奈认账。心有憋屈的他,通过流言倒是想到一个好办法,他找到之前赢他的钱的家伙们,一个个去危胁他们说,如果不把赢的钱还给他,他就去村里举报。
那些赢钱的人哪里愿意还钱,可是又怕赵拐子真的去举报,只得一边轮流看着他,一边和他谈判。最后赢钱的人肉痛的退了一半赌资,赵拐子倒知道好歹,也知道他不可能真的去举报这么多人,干脆见好就收拿钱去买酒喝。
赵拐子家的房子已经建好,他一个单身汉也不需要多大的房子,总共就三大间,红砖青瓦,在村子还真是首屈一指。有了新房子,赵拐子虽然还是不务正业,地也不好好种,但是毕竟和以前不同,他居然还想起要找个媳妇。
有了这心思之后,赵拐子连干活都没劲,每天就往妇女堆里钻,就想让附近的妇女给他做介绍,配个对相个亲然后结婚生个孩子也就算人生完满。
村里的大小媳妇谁不知道赵拐子德性,有钱还不是一个二流子,给这种人介绍对象,不是良心都不要,害人家姑娘一辈子。
越是没人愿意给他介绍对象,他就越是喜欢往妇女堆里钻,他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评价,还自认为家里有了钱,连京城都去过,村里的大姑娘不是应该尽着他挑。一时之间弄得村里的大姑娘见到他都躲着走,张金凤也知道这事,不过同是姓赵的,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彼此之间严禁通婚,所以她倒是不担心自己家孩子。
张金凤不担心,却没想赵拐子会主动找上门。赵拐子一进门就客气和张金凤套近乎,一口一个“婶子”叫的亲热的很,好像张金凤是她亲婶子一样。
赵拐子辈份倒是没弄错,他比赵大海低一辈,确实要叫张金凤婶子,可是俩家血缘关系上早就出了五服,平时里也不怎么来往。张金凤担心赵拐子有什么为难事求上门,她借口要出门,催着赵拐子有事说事,没事赶紧走人。
赵拐子吭吭唧唧半天,最后关头才把心一横,对张金凤说明来意。“婶子,我是想求您帮忙当加介绍人,我看中一个姑娘,是你们张家村的,你可一定要帮我介绍,不然我就只能打一辈子光棍。”
赵拐子年纪可不小,都过了三十六快四十岁的人,这也是他建了新房子都没有人帮忙介绍对象的原因,太大了,这要是姑娘嫁过来过得不好,人家还不得说媒人坑人,为了名声也没人会帮忙介绍对象。
张金凤自然也不愿意坏自己名声,可是被赵拐子堵在家里,又不好直接说出拒绝的话,只得答应帮忙去问问,但是她不做媒人,成不成都不能怪她。、
晚上一家人吃饭,赵桂芝就怪张金凤乱答应人,这种人怎么敢沾边,还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钱。赵大海觉得只是去帮忙探个口风,又不做媒人,乡里乡亲,又是自家人,能帮就帮一把。
这事远在省城的赵红军知道后,觉得张金凤就是太闲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管他干嘛,有这时间还不如带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林晓玲倒是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嘀咕赵拐子哪里来的钱建房子,一个人突然之间就建起一座红砖青瓦的房子,真的很难让人不怀疑钱的来源。
林晓玲没想到她说疑惑很快就有解答,因为消失许久的孙家兄弟当中的老大又出现了。这次倒不是孙和平故意出现在他们生活中,而是他现在和赵红军在一个学校上学。
开学这么长时间,赵红军都没遇上过孙和平,孙和平知道赵红军也在这所学校上学,但是鉴于赵家当初的态度,孙和平也不想和赵红军来个表兄弟相认,还是这次学校举办活动,孙和平上台表演的时候被赵红军认出来了。
第一百零九章
赵红军和孙和平并没有见过面,孙和平能准确认出赵红军通过赵大海放在家里的照片,而赵红军能认出来这是意外之事,是赵桂芝写信的时候把孙家三兄弟都形容一番,其中重点介绍了孙和平,只差没有画个素描像给寄过来。
赵红军一听孙和平的名字就打人打听了,收到打听来的各种信息,还有什么不明白这就是自己姑姑家未曾谋面的表弟。不过既然对方不曾相认,他更不会多事跑去认亲戚,他又不是缺兄弟非得找个表弟来弥补兄弟之情。
赵红军没放在心上,但是孙和平还不时的注意他的动静,到现在孙和平也不知道赵红军已经认出他来。赵红军把这事写信给赵大海提了一次,结果赵大海让他不要理孙和平,就当不认识。
赵大海原本还对未曾捐肾给赵大菊而有点内疚,但是收到赵大菊那封信之后,他就只当没有这个妹妹,反正早就几十年没有来往,知道她过得好也就对得起死去的父母。
孙和平的事倒是小事,倒是老家的赵拐子还等着张金凤的消息。被赵拐子不停的催促,张金凤只得往娘家跑了一趟。
张家老太太已经老的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吃东西也已经不行,每天都以流食为主,最多吃点白粥煮烂的面条之类。张金凤看了也伤心,可是年纪大了,谁也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给老太太送了一袋她能吃的蛋糕,再帮着把被子换了,伺待着洗澡一番忙碌重新坐在床上。老太太洗完澡舒服多了,这才有精力的张金凤聊天说事。
张金凤也不想老太太操心,什么都是往好里说,最后走的时候还给老太太留了五块钱零花钱,全都是毛票。张金凤对这钱最后会落到谁手里心知肚明,但是不给钱,兄弟媳妇对娘老子肯定会更糟,她又不能时时守着,只能是时不时跑过来看看老娘,再给点钱让老娘留着,手里有钱兄弟媳妇为了得到老太太的私房钱也要对老太太好点。
张金凤从娘家出来,去了赵拐子看中的那姑娘家里。姑娘家里的人都在,她壮着胆子找姑娘父母把赵拐子的事说了,当然重点说了赵拐子以往的各种不良行迹,还有现在来源不明的财产以及新房。
赵拐子没想到请张金凤来打探消息,结果老底都被她露了个遍,要是知道他肯定会选择换人,怎么也不会请张金凤帮忙。姑娘也姓张,名叫张菊花,和张金凤自然也是本家,还能叫她一声姑姑,年纪也不算大,刚刚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得自然不算漂亮,可是有一条,个头高。
张金凤把事情都摆在明面上,她也只是个中间传话跑腿的人,如果他们愿意,到时赵拐子自然会另外请媒人上门。张家一家子老老小小几乎没有多加考虑就同意了让张菊花和赵拐子先见面相亲。
张金凤来之前是做好了被赶出门的心理准备,结果她都说了赵拐子的各种不好,女方居然想都没想就答应见面,她怎么觉得这事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女方都答应见面,张金凤再不懂也不会多嘴,她只要把消息转告给赵拐子,让他自己另找媒人来安排,她也就可以功成身退,她又不缺那双皮鞋穿。
张金凤把好消息转达之后,就不再掺合赵拐子的事,好坏都由她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能任由她去。
张金枝很快就没有空管这些闲事,她和村里一群妇女一起去十几里外的山上去捡油茶籽。这些山都是当地村民分到户的私产,但是山太多,很多人根本捡不完也捡不那么干净,于是默认山的主人自己捡过一次之后,其他人就可以去捡漏。
张金凤挑着箩筐去的,一天能装满也就差不多该天黑了,这还要树上结果多,遇上年景不好,结果少,想捡这么多难。油茶籽这东西种下去之后,差不多等于天生天养,不用耗太多精力管理,一般有山的地方都喜欢种,有了它一年到头的油是不用操心。
张金凤捡茶籽的时候,突然在山沟发现一片野葡萄林,她远远看到后,连油茶籽都不急着捡,而是跑去摘野葡萄。家里有孩子,这些东西带回去哄孩子,要是能买到糖还能自己酿葡萄酒。
一起来的罗寡妇和陈腊梅都觉得她是吃饱没事干,摘野葡萄的功夫又能捡多少油茶籽,这些野葡萄味道又不是多好,再说山里多的很,真想要明天把家里孩子带上自己来摘就是。
张金凤也不理这两人,罗寡妇是家里没有小孩子,她就一个儿子也在部队上,家里就她一个人。陈腊梅家里倒是有年纪小点的孩子,但是她家里儿子多,总共八个儿子,人称“八大金刚“,儿子多了孙子孙女也多。陈腊梅也和赵家一样,每个成年的儿子从结婚那天起就分家出去,更是因为孙子孙女多了,俩老在家里做点好吃的都要偷偷摸摸躲着孩子们吃,在自己家里吃口好的都像做贼一样。
回家的时候张金凤油茶籽没摘太多,倒是葡萄摘了一大堆,目测至少有二十来斤。罗寡妇和陈腊梅最后也忍不住摘了一点,俩人都只摘了几串尝新,陈腊梅表示家分孩子要吃,明天带上他们自己动手摘。
张金凤把野葡萄带回家之后,受到热烈欢迎,家里几个孩子围着她打转,只为多得一串葡萄。张金凤连夜把葡萄整理出来往林家送了一些,本家关系好的几家也送去去一些给大家尝尝。第二天她叫家里俩个媳妇也一起去,但是俩个媳妇都不愿意上山。油茶籽外壳上还有一层毛,沾身上拍都拍不掉,得回家洗澡才能清除,再说路也不近,家里还有菜籽油,何必这么拼。
赵大海也反对张金凤上山,但是劝又劝不听,只能放下手里的活,和她一起上山。第二天去山上的队伍又扩大了,不止多了赵大海,还有陈腊梅家里也多了几个人,家里十几岁的孩子也跟着一起去。
张金凤把野葡萄带回来后,生产队其他人家都知道了消息,有那些十几岁的孩子都相约一起上山。半大小伙子在家也没事干,平时也没有什么零食,难得听说山上有这么大一片野葡萄,个个都恨不到马上飞到目的地。
除了陈腊梅家的大孙子,还有其他人家十来个孩子一起,要不是领头的赵四奶奶家的小孙子做主排除了年纪小的孩子,这一群孩子绝对不止现在这么几个。
除了这群孩子之外,捡油茶籽的大人也多了很多,赵三婶也找张金凤作伴,要和她一起上山。结果上山的队伍越来越大,一群人老的老,少的少,还都是妇女儿童,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意上山,嫌浪费还收获少。
第二天张金凤还特意拿了一个袋子装野葡萄,放油茶籽沾了那层灰,都不好洗。因为提前做了准备,又有赵大海帮忙,这次张金凤直接摘了半箩筐葡萄回家。
这次的葡萄她谁都没送,家里也一串都没留,全部都让赵大海连夜去客运站找赵红军战友帮忙捎去省城。现在赵家送东西都不用找熟人了,今年赵红军有个一起当兵的战友转业回来,然后分配到了客运公司跑长途,刚好就是跑柳城到省城这条线。
赵红军也曾托战友往里捎过东西回来,还交待父母有东西也让他帮忙捎回去,也不用再麻烦林建业以前的同事,免得人情欠太多,林建业难做。赵红军却不知道,赵家许久不去找他带货物去省城,林建业的前同事还念叨过,难得有人经常捎东西,他也能收到好处,结果现在连这点好处都拿不到,太可惜。
林晓玲在省城收东西其实也不方便,没有电话,只能不定时的跑去看看,或者赵大海捎东西之前拍个电报,现在换成赵红军战友,还得麻烦人家送来,还好他们每趟车也要经过家门口那个路口。家里没人的话,放在隔壁邻居家就可以,住了两年,林晓玲虽然和邻居关系一般,但是帮忙收下衣服,代收东西这种小事,附近退休在家大爷大妈见了都会帮忙。
林晓玲上完课回到家,邻居张奶奶把一个大麻袋交给她的时候,她客气的道了个谢就回家准备再打开,没想到边上就有其他人想看袋子里是装的什么。
“小林,你家里又给你送什么好东西来啦?你打开让大家看看,经常看你家送东西来,这农村就是好。小林,你们俩口子可真命好!“顾姐信张大妈隔壁,和林晓玲家并没有挨着,隔了两户人家。
“顾姐,农村哪里有你说的好,种田可辛苦,老家父母都年纪大了,都不容易!“林晓玲对顾姐想要她在外面拆东西的说法完全是不接招,她不愿意难道谁还敢从她手上抢着打开。
“小林,你赶紧回家去,天都快黑了,你还没做饭吧!“张奶奶看惯人情事故,又知道顾姐为人,见不得她眼皮子浅。她也不能直接出言帮林晓玲说话,只是随意找了个借口催林晓玲赶紧走。
“谢谢张奶奶!“林晓玲和张奶奶关系还不错,张奶奶以前也住农村乡下,今年才被儿子接过来养老。林晓玲以前都不知道隔壁家住的谁,因为隔壁似乎比她还要忙,要不是偶尔房子里会有灯光出现,她都要怀疑是不是没有住人。现在隔壁男主人把张奶奶接过来后,林晓玲倒是熟悉知道隔壁不少事。
据张奶奶说,她儿子在研究所上班,整天算来算去比较忙,经常还十天半月不回家,直接睡在研究所。她以前一直不愿意来省城养老,就是嫌家里没人。今年是年纪确实大了,一个人住在农村,不是说儿子担心,就是她自己也担心哪天死在家里都没有人知道,要等着臭了才会发现。
张奶奶的儿子也曾结过婚,结果妻子在动乱中病死了,留下一个儿子和张奶奶一起生活,现在去了外地上学。
林晓玲回到家找到家里的小剪刀,把封口线小心翼翼减断,打开袋口一看,里面全都是野葡萄。
林晓玲是完全被这一麻袋野葡萄给惊呆了,一麻袋的新鲜野葡萄,珍珠大小的葡萄,表层还挂了一层白霜,一颗颗如同黑珍珠闪耀着光芒。她尝了一颗,味道还算不错,唯一不好就是皮太厚,个头太小还有籽。
林晓玲看着足足有五十六斤的葡萄不知道如何处理,新鲜的吃也吃不了这么多,不吃又会放坏,那样就太可惜!
林晓玲找出洗菜盆把野葡萄先倒出来,把挤压破损的部分扔掉。稍稍整理后,她拿出家里最大的汤碗,装了一碗给张奶奶送去。
张奶奶原本说什么都不肯收林晓玲的东西,还是她说这是老家山上的野葡萄,又不是值钱的东西,只是费点时间去山上摘下来,这样好说歹说才劝张奶奶收下。
也是林晓玲运气不好,她和张奶奶在门口推让的时候,又被顾姐看到,这次她更是不怀好意的开玩笑,“小林,这就是你家里给你送来的野葡萄?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山上到处都是!这种便宜货,上山去摘一分钱都不要的地方,你也不给我们分一点尝尝鲜。“顾姐有便宜可占的时候,一张嘴会说话的很。
林晓玲看着满满一盆都堆尖的野葡萄,她愁怎么吃完这么多。既然给赵红军送一部分,还有她明天拿一些去学校,家里也还是有很多野葡萄。最后她实在没有办法,让赵红军想办法弄了好多票,跑去买了一堆冰糖,剩下的野葡萄都被她用来酿成葡萄酒密封。
张金凤连着出去一个星期才回家休息,天天起早摸黑的上山,家里的事都交给了赵桂芝,还好只是短时期,要是长期这样,赵桂芝不抗议,赵大海都不乐意。张金凤回来之后就遇上一件大喜事,也是生产队传的沸沸扬扬关于赵拐子结婚的事,从相亲到结婚,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终身大事。
第一百一十章
这场婚事让众人咋舌,要不是大家眼睛都看着知道两人之间是清清白白,这才没有人乱猜是不是张菊花是不是肚子里有了什么。
大家都在猜测俩人之间什么时候会吵架,因为赵拐子既然有了钱也还是不务正业,要不是一年到头生产队还能分点承包费,再加上地里多少能种出一些粮食,他这才能天天混日子,反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时间就在吃瓜群众看热闹的悠闲中慢慢到了冬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