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扔了妹妹的书后穿越了-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不被迁怒,郑娘子才决定明天带着郑裕回娘家。
翌日,郑娘子给郑北做完早饭,让他起来吃早饭,然后拎起包袱说:“我和裕儿先走了,你记得起来吃饭,我还摊了煎饼,中午不想做饭了,配着咸菜吃。”
郑北躺在床上,假装不想起床,闻言嗯了一声。
听到郑娘子和郑裕离开的声音,郑北这才坐起来。
他没有急着去追,郑娘子和郑裕这次回姚家庄是步行,没有搭车,并不难追,所以郑北慢悠悠吃了早餐后,才在怀里别了一把匕首往姚家庄走。
郑娘子对此一无所知。
另一边的郑之南坐在空荡荡的屋里,看着桌子上的箱子,脸上一阵唏嘘。
果然是大家公子,说走就走,对这些身外之物十分不屑,全都留给他了。
好感度关闭后,对我可真够绝情了。
他妈的,前段时间还接吻,还又亲又抱,还说未来要如何如何。
果然都是大猪蹄子。
郑之南昨天给要走的凌崇烙饼,今天也给自己烙了饼,抹上辣椒酱,一边吃,一边发泄心中怨气。
管你是什么家的公子,就算你是皇亲国戚,我都不在意。
身份有别?
我就让你看看,就算你走了,还是处处都有我的消息。
想到这里,郑之南咬了烙饼一大口。
凌崇想起记忆的同时,也记起了之前有一次有人跟踪他的事情。
他背着包袱,来到扶风镇。
想要观察一下,到底是什么人在找他。
不管是仇人,亦或是家人,都值得他在暗处观察。
凌崇没有隐藏自己的行踪,为了引那些人出来,还特意在扶风镇走了一圈。
赵奕的人这段时间,从未离开过扶风镇,每天都会在镇上搜索,上次无功而返后,赵奕虽然走了,但留下来的人还是不少的。
凌崇离开郑家村来到扶风镇的时候,赵奕也来了扶风镇,他是他今年第二次过来,一是想了解一下搜索表哥的进度,另外一个就是顺便品一下朝露酒,上次明月酒他花重金带回去了两坛,邀请朋友共饮,都说绝非凡品,喝得是有滋有味。
这次朝露酒一上架就在京城的上流圈子流传开了,说是比明月酒还要独特的一种酒,滋味难以言喻。
在他眼里,明月酒已经是极品,完全想不到朝露酒又能是怎样的味道。
于是便心痒难耐的过来了。
凌崇在镇上转了转后,终于引出了那些人,他随后躲在暗处,观察那些人的衣着言行,还有佩饰。
当看到他们腰间令他熟悉的花纹和字时,心里松了口气。
知道是郑国公府的人在找他,没猜错的话,应该是赵奕。
凌崇没有等对方走过来便从暗处走出去。
赵奕正坐在吉祥酒楼的二楼,喝着手中的朝露酒,厢房的门便响了,他让人进来,一抬眸便看到了下人身后高大挺拔的凌崇,赵奕立即激动的放下酒杯站起来对凌崇说:“表哥,真的是你!”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么那次看到的人,一定是表哥。
凌崇走进去,赵奕让外人退出去后便急急询问他这么多年都在哪里我,什么不回去王府,为什么上次他的人明明看到了他,他却故意甩脱,不和他相见。
一连串的问题让凌崇神情顿了顿,言简意赅地回答赵奕。
“我受到重创后失忆了,多亏一位医师及时发现,救起了我,随后我便在他的村子里生活”说到这里摸了摸额头上的肿块说,“昨天才想起来从前的事情,便动身准备回京,想起来之前来镇上有人在找我,想看看是谁,发现是郑国公府的人我便知道是你,于是就主动过来和你回合。”
赵奕仍旧沉浸在激动中,端起酒壶给凌崇倒酒,边倒酒边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喝酒,喝酒。”一时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让凌崇喝酒。
闻到这酒香,凌崇便知道这是郑之南酿的朝露酒,下意识拒绝道:“我想即刻动身回京,安母亲的心。”父亲作为朝中大臣,一个上过沙场的男人,心性坚定,母亲一介柔弱女子,怎么受得了失子之痛,他现在根本坐在这里喝酒用餐。
赵奕拍了拍额头说:“是是是,应该先回去。”说完,立即起身,叫来随从,把朝露酒的事情安排了一番,便和凌崇动身前往京城。
扶风镇离京城不远,走路几天,坐马车一天便可以到。
凌崇谢绝了坐马车的提议,问赵奕要了一匹马,想要快马加鞭回京。
赵奕理解他的心情,借马的同时也另外安排了四个人同凌崇一起回去。
凌崇等不及带着人先走了,赵奕便没有那么着急了,看着随从将三坛朝露酒放入马车中时对亲信说:“你去查一下这酿酒的是什么人,把这个人的信息告诉我。”赵奕喜欢酒,京城最大的一家酿酒坊他是入了股的,喝了这朝露酒和明月酒后,他便觉得就算是京城最大的老字号酿酒坊在这两坛酒面前都逊色了许多。
这让他起了好奇之心,到底是怎样的师傅,能够有这样的匠心。
这让他起了好奇之心,到底是怎样的师傅,能够有这样的匠心。
凌崇走的事情,除了郑之南知道外,顾家也知道,凌崇特意去拜访了顾大夫,说了他想起来了从前的事情,需要回家一趟。
所以翌日顾易和妻子过来上工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诧异,因为当时凌崇说的是回家一趟,没有说不回来了,所以该干嘛还干嘛,还和郑之南有说有笑。
他们不了解郑之南在凌崇走后,心理波动有多大。
第250章
虽然凌崇走了; 但郑之南还是要照常做自己的事情。
十二月中旬; 把所有的货清空,郑之南看着来拿货的酒楼安排的人一坛坛的把酒都搬走,清点来年的各个酒楼交的预付金; 他把工钱还有过年的红包,以及给员工们买的年礼全部分发后,关上了门。
郑北家鸡飞狗跳的事儿他已经不关心了; 反正那个家散了,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他的目的就是; 谁不叫他好过; 他就不叫对方好过。
他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怒刷存在感; 继续激活好感度; 如何怒刷存在感; 自然是打开金手指,所谓的金手指就是依靠现代的知识和技术搞事情,提高了名气; 他凌崇就算头也不回的走了; 也得天天听到他这个契兄弟的名字。
凌崇走后的那段时间他慢慢的也平复了下来,想了很多可能。
为什么本来已经激活的好感度会因为恢复记忆后关闭。
从前凌崇失忆后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也就安安分分的在这个村子里住了下来; 或许也想过就这样度过余生。
因为想不起亲朋好友,身份地位; 和他这个农家子过得也算自在。
但当记忆觉醒; 往昔的点点滴滴全部回笼; 按照设定,他的身份应该不低,那么谋害他的人是谁,他肯定要揪出来,这是头等大事,不可能再如当初安安分分的留在乡村一辈子。
凌崇是纯粹的古人,他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有阶层的不同。
而他急着回去,一定是家人还不知道他还活着,想让家人心安,林林总总,他必须回去。
而对他冷淡,感情还不够深是其一,另外一个或许是结合自身的地位思考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男人和男人在一起,乡间或许常见,上层社会,就算与男人在一起,也是玩一玩便罢了,哪里会像农家子弟这样,可以做到搭伙过完下半生。
凌崇把他带回去,该怎么安排他?
就这样不清不楚的跟着凌崇回去,郑之南自己也会觉得是在侮辱他。
地位太不对等了。
他回去了在那样的大家庭里肯定也没有任何话语权,连个下人可能都会给他脸色,所有人都会觉得他只是一个床上的玩物。
就算凌崇此时理性压过了感性,对他这将近一年的相处,也不会一点情分就不讲。
这份感情既然存在过,那么必将是压不住的,现在关闭,不代表未来会一直关闭。
凌崇太着急了,对他平静,只是暂时的理性占了上风。
而且,就算现在凌崇的感性战胜了理性,真的要带他回去,郑之南也不会跟他走的。
就如之前想的,地位不对等,回去除了自卑,被人看不起,一点好处都没有。
他现在还不够强大,不够显眼,不够被人尊重。
他在这个世界生活了这么久,已经发现了,在他知道的古代,士农工商,商人最被人瞧不起,地位很低。
但在这个世界,没有士农工商这一说,商人也没有被瞧不起,顶多会觉得钻进钱眼里了,唯利是图,但国家也没有刻意去打压商人。
相对宽松一点。
既然这个世界依旧是向钱看齐,那么郑之南自然是要努力搞事情。
而且,他不觉得在自己有事情的时候,凌崇就真的会不闻不问。
这一年的相处,不是泡沫,会凭空消失。
他相信,一切都有迹可循。
凌崇虽然是攻略对象,但并不是非得围着他转,他还有家人,和自己的事情去处理。
郑之南在凌崇走的时候,看似气不平,但更多的不平是好感度的关闭,其他的,他还是蛮理解凌崇的,换位思考一下,他当下会做的,肯定也是立即回家,调查自己被谋杀的事情,而只是刚刚萌发感情的那个人,有能力,不会让自己落入陷阱,实在没什么好让他担心的。
和郑北断了来往后,恢复心情的郑之南独自一人过年,初二那天去了顾大夫家,与他中午喝酒,下午饮茶,也谈了谈凌崇。
“凌崇过年都没回来?有没有捎信回来?”顾大夫这样问郑之南。
郑之南笑着给顾大夫倒茶,对他说:“没,本来就是年底回去的,又阔别了这么多年,肯定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和家人有许多话要说。”
顾大夫端起茶杯说:“嗯,我也相信凌崇不会一去不回头,他不是那种性子。”顾大夫还是相信凌崇品性的。
郑之南点点头,笑了笑,表示认同。
与郑之南过年的冷清相比,在燕王府的凌崇,这次的年过的要热闹的多。
甚至比往年更热闹,因为燕王府的世子回来了。
没有死。
年三十那天,皇上听闻后还特意招凌崇去跟前问话,问了他这些年的经历。
知晓他是受伤后失忆了,回来之时的前一天才想起来从前的记忆,这才阔别了这么多年重新回到京城。
人前没有详聊,但人后,皇上还是问了不少,随后赏赐了很多东西,以示安慰。
在宫里过了除夕,初一那天,燕王府自家又大肆庆祝了一番,总之从前因为凌崇不在时的冷清,随着他的回来,便重回了往日的鲜活。
忙忙碌碌到了初六那天,此时的凌崇该见的人也见了,还陪着燕王妃去寺庙还愿。
许多人都问他的生活,他的一切,他这几年的经历,凌崇大致提了提,对于郑之南的事情,一个字都没有透露出来。
他不想让人去打扰郑之南,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幕后主使还没有找到,万一对方用郑之南牵制他,他无法做到万全的保护,毕竟他在明,敌在暗。
他不想任何人因为他而受到伤害,何况这个人还与他相处了近一年。
所以他对郑之南与他的事情,只字未提。
初七这天,赵奕约凌崇去喝酒。
酒桌上,赵奕喝着酒,眼中带着笑说:“哥觉得这酒如何?你在扶风镇,应该也听闻过这酒?”
凌崇知道赵奕喜欢酒,因为喝酒而跑到扶风镇这事儿,他并不觉得奇怪。
对于赵奕的这个问题,凌崇心情有些复杂。
他要怎么说?
他不仅听闻过,他还知道他的生产过程,是谁生产的,朝露酒和明月酒他都喝了不知道多少了。
这些全都在告诉他,他曾与一个人同床共枕,为了他剃掉胡须,只因为会扎到他。
还与他秉烛夜谈,对酒当歌。
他从前身份高贵,不是谁都能与他同坐一处,更别说秉烛夜谈,对酒当歌。
郑之南无疑是个特殊存在的人。
凌崇能感觉到从前的自己似乎是在意那个农家子的,但是他也知道对方的骄傲,如果他那天将他带回来,无异于是在羞辱他。
毕竟他们没有名分这一说,他们身份有别,带回来,以后就只能如女子一样住在深宅大院,等着他去见他。
凌崇深知郑之南的性格,他怎么可能受得了深宅大院的生活。
与其带他走,不如让他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凌崇让理性压制过感性,屏蔽所有杂念,所有可能动摇他的感情因素,冷漠的离开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离开后,这么快就从身边人听到了他的名字。
赵奕没听到表哥的回复,没有在意,继续笑着说:“我年底叫身边的人去查酿酒的人,想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昨天我去了一趟扶风镇,约他见面商谈合作的事情,如今他的酿酒坊,我已经入了股,这么好的酒,实在是不应该如此少量的生产,他的作坊人太少,生产量太低,有了我的加入,美酒会越来越多,而且,与他吃了顿饭,简单的聊了聊后,发现他人还挺有意思的,完全想不到他只是个农家子,态度不卑不亢,说话极有分寸,也很有头脑,不仅要做酿酒的生意,还要做农业,以及造纸业的生意,造纸业我也入了一股……”赵奕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基本上都在夸郑之南大胆,有远见,敢说敢干,一点都不扭捏,也不会因为他是世子就惶恐不安,是个极有风度的男人,绝非池中之物。
凌崇听到“绝非池中之物”的评价时,看向赵奕的神情。
没从他脸上看到爱慕之情后,心里莫名平静了不少。
然后脑海里便是造纸,农业这些关键字。
他以后还要涉足这些领域?
凌崇并不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和安排,也不知道郑之南为什么会从一个酿酒的人转变成了一个要造纸的人。
郑之南的确要造纸,现在的纸,在他这个现代人眼里来说,再好的纸,也不过如此。
他有技术,就不怕没市场,要搞事情,怎么可能不从最有影响力的一些事情搞起来?
第251章
凌崇与赵奕喝完酒的第二天; 他就派心腹之人秘密潜回郑家村,为郑之南送上了银票。
是赵奕入股的两倍。
除了银票之外; 还有一封信。
信的内容很官方,没有客套; 也没有说自己这段时间过得如何,而是对郑之南说:“听闻你要造纸,开造纸厂; 不论是办什么厂都应该很缺钱银,这是给你救急所用; 预祝一切顺利。”简单粗暴直接; 没有任何一个字是多余的。
郑之南看了看信,并不奇怪凌崇竟然这么快就知道了。
虽然办造纸厂的事儿,他只和一个人说过。
在没有对外声张之时; 凌崇能知道这件事; 只有一个可能。
赵奕和凌崇认识,凌崇从赵奕的嘴里知道的。
不然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凌崇知道; 毕竟在此之前他没有任何行动。
看来赵奕的出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两人是认识的?
想到赵奕也是京城的,而且还是世子; 郑之南便大约能猜到凌崇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层和位置。
果然云泥之别啊。
看来自己要更加努力才可以; 不然还攻略个屁。
至于凌崇送来的钱; 郑之南收下了,作为入股收下了; 凌崇不在意; 估计是想着自己闷不吭声什么也没多说的就走了; 现在回想起来有丝愧疚,知道他要搞事情,就送来了金钱支援,但郑之南不会心安理得的收下。
所以作为入股的初始基金就没什么问题。
郑之南在赵奕的加入下,扩大了酿酒坊,从之前的不足十人,扩大到了五六十人,大部分都是村里的壮劳力,还有周边村子过来的。
既然扩大了规模,自然不能再留在家里这小地方酿酒,郑之南初八就开始找人建厂子。
不用搞亭台楼阁,雕花之类的,就简单粗暴,盖大厂房,将各个流程的房间都规划好,他本身就是做设计的,对于这类的空间设计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十分的不同,在扩大了空间的基础上还将每个地方都做到物尽其用。
建房子的时候还没有立即招人,族里有人看到郑之南生意蒸蒸日上,有些会做生意的便主动和郑之南沟通,想要入股。
郑之南其实这个时候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原始资金没有到位,很可能就烂尾了,什么都得元气大伤。
有人想要入股,他是求之不得的。
但是也都讲好规则,入得多,得的多,入的少,自然分红也少。
有了原始资金,厂房不过三个月就盖好了,在厂房快盖好的前一个月,郑之南亲自把关,挑工人,依旧有试用期,好吃懒做,偷奸耍滑的,试用期内不满意,随时走人。
盖房子期间,也请人打量设计了酿酒工具,毕竟人多了,工具也得增多,不然都杵着当门神?
因为是春种阶段,其实一开始人并不多,但是知道了郑之南的工资待遇和工人福利后,有些还是想要来试一试,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待到四月,所有东西都到齐,到位。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郑之南看顾易做事踏实,也不愚钝,便将他提拔成了总管,他不在的时候,就把很多事情交给顾易去统筹,处理,安排。
而郑之南在将酒厂的事情尘埃落定后,才开始研究造纸的事情。
他在没有来古代之前,就在各个世界学习各种技能,任何事情他都勇于尝试,毕竟每个世界的一生,对郑之南这个基于做任务的人来说是很漫长的,为了打发这份漫长,他便将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充实。
现代造纸的材料分植物纤维和非植物纤维。
古代东西有限,郑之南自然只能采用植物纤维作为材料。
还好郑家村就靠着山,山上一大片树木还有各种植物可以作为造纸材料。
造纸的材料简直太丰富了。
走流程,买下山上一大片没有人光临的山林,买完了材料后,郑之南没有急着办厂。
酿酒坊开始之前,他也是做了实验后才开始的。
造纸自然也要做前期的准备和实验。
按照脑海里记住的流程,还有每个流程需要做的事情。
当酿酒厂在如火如荼地生产时,郑之南除了每日巡视指导,调控,其余时间就回自己家,在院子里从获取的材料里分门别类的开始研究那种材料更适合造纸,造出耐用又低廉的纸张。
而且他还要造出卫生纸来,用草纸擦屁股的感觉真的,不是亲身经历,根本无法形容。
他从前造纸都是一些活动中心早就准备好材料开始造,现在要自己准备东西,这个过程还是蛮辛苦的。
造纸一般人知道的流程就是,制浆,散浆,打浆,最后加胶填充。
郑之南就是按照这个流程走的。
工具很重要。
光磨合工具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制造出合适的工具,再开始搞研究,用了一个月时间,分出了三种纸张。
材料都很常见,也不局限于只用松叶。
松叶是一种,黄麻和亚麻是一种。
然后就是蔗渣、芦苇等。
造纸的这个浆很重要,浆的效果不好,造出来的纸就很不对劲,太粗糙,根本用不成。
所以郑之南设计了一个打浆工具,手摇式的,比直接用东西砸要省力气,效果也比人工的要强。
等三种纸张研究出来后,郑之南就开了一个成果展示会,写了计划书,入股书,把之前加入过酿酒长的股东们召集过来,允许携带一位同伴。
股东会议非常简陋,就在他家的院子里,也不避讳有人经过。
赵奕没来,郑之南是直接把计划书,成品,以及入股书单独着人送去了一份。
他若有兴趣,自会派人过来处理。
本来股东们听到郑之南要搞造纸厂,心里还有些虚,觉得专供一样,专精就行,没必要一心两用,毕竟酿酒厂前途一片光明,好好的搞酿酒坊就醒了,搞什么造纸厂。
郑之南酿酒是专业的,可不代表造纸也是专业的。
虽然有些抗拒,可这帮人还是三三两两的过来参加。
看到郑之南拿出的三种纸张,又看了所需要的材料,还有他设计出来的工具后,无一例外,全部都心动了。
不心动才是傻子。
低成本,高质量,种类全,光这两点就能一炮而红,而且纸在很多人眼里,是如此奢侈的东西,想一想,从此以后,就算是平民百姓也可以买纸来用,带来的好处实在是无法想象吗,绝对是不缺市场的。
这个郑之南,果然是个匠才,不仅改良提高了酿酒技术,还研究出了新的的造纸技术。
这是突破性的,也是造福百姓的事情。
没准还会惊动京城里的那位,实在是太有可能了。
那天的股东大会,开的很成功,参加的人,几乎全部都愿意入股。
郑之南特意聘请了能写能算的账房先生,登记所有入股的名单,然后按手印,签名,发股东合同,当然这些都是有见证人的。
一套套流程走完,大家来的时候心里抗拒,走的时候可以说是喜笑颜开。
无一例外,感受了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