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总校长[穿书]-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这个时候,他还没打算将这件事情说出来。
李谈这一天天劳心劳力,此时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朱邪狸伸手把他拽到怀里,亲了亲他的额头,叹了口气,忽然很想念当初在长安的时光。
那个时候他一直觉得生活很平淡,只是跟如今对比起来,他倒是宁愿一直这么平淡下去。
第二天朱邪狸出征之前,李谈直接将安历凡喊过来说道:“你跟着印星一起去。”
朱邪狸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说道:“有大巫在,可信度就更高了一些。”
是的,李谈让安历凡跟着过去主要就是因为安禄山并没有昭告天下,说大巫安历凡已经失踪。
而当初安历凡跟在安禄山身边很久,进京述职的刺史基本上都见过他。
是以见到安历凡,估计他们就会更相信这是安禄山的军队。
朱邪狸穿上自己的甲胄,看着穿着制式战甲的唐军,不由得点了点头。
别的不说,李谈手下这些人整军的本事还是不错的。
至于穿着唐军制服会不会被认出来,实话说,安禄山的军队本身也是有穿着这样衣服的唐军。
毕竟他起家完全依靠着朝廷的攻击,最开始的武器和甲胄都是朝廷发下去的制式服装,一直到现在他称帝都没有完全换过来——重新打造甲胄和兵器那可是一大笔钱。
安禄山跟李谈不一样,他缺钱,十分缺钱,所以哪怕他现在已经成了大燕皇帝,士兵们穿着的还是大唐的甲胄。
朱邪狸环视一周之后,忽然拿出一枚银色面具带在了脸上,遮住了上半张脸,只剩下形状优美的红唇和下颚露在外面。
李谈微微一愣,顿时笑道:“可是效仿兰陵王?唔,兰陵王我没见过,想来是比不上印星的美貌的。”
朱邪狸:……
大军要开拔了,你在这里调戏领军的将领合适吗?
这要是让别人听了怕是要骂你昏君,还要觉得安禄山清君侧可做的再正确不过了!
朱邪狸跟李谈点点头告别之后,转头就带着两千人走了。
李谈就站在那里看着他,哪怕别人劝他回去他都没动,一直到朱邪狸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的另外一端 ,他才长出了口气,转头说道:“走吧,回去了。”
朱邪狸走了,而想要结果估计还要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之内,李谈除了厉兵秣马之外,剩下的就是天天往书院跑。
现在他特别庆幸,当初为了区分明珠书苑和琅嬛书院,他特意将明珠书院打造的更加有西域风情一些,从门口见到内部的教学楼,都与长安不同。
如今正好省的贺知章睹物思情。
李谈跑到贺知章的办公室,贺知章微微笑着说道:“山长难得来一次,可是要巡查一番?”
李谈摆手说道:“巡查就算了,给我安排点课程吧。”
贺知章笑容凝固在脸上,说实话他并不是很希望李谈来当讲师。
虽然如今书院非常缺乏讲师,之前琅嬛书院的学子到了这边都成了先生。
当然他们的水平也足以当这边学子的先生了,然而贺知章还是不想劳动李谈。
毕竟本来边民就作风粗放,他十分担心李谈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再去教这些学生,回头学生们也被他教的上蹿下跳那可怎么办?
而且退一万步,就算学生不会被李谈所影响,但李谈跟这些孩子凑到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谁都说不好。
而李谈之所以要来当讲师,当然是有一个最简单的理由——师徒值要不够了。
之前为了体现出书院和新城池的不同,建设过程中用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李谈直接从系统商城兑换的。
那些东西在如今的大唐根本找不到,别说找不到,就算有理论只是支撑想要研究也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行。
李谈等不及,干脆就换了出来。
而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想要兑换使用,所需要的师徒值几乎是天价。
哪怕现在李谈觉得自己轻易用不到师徒值,但身上没有和有不用是两种概念。
囤一些他就能安心一些。
不过李谈看贺知章的表情不太好,便连忙说道:“觉得我教文化课不合适的话,让我教导他们音乐也是可以的。”
“谁说你不合适了?谁敢说你不合适?”贺知章没好气地看着他,当初李谈连长安那些学子都能折服,到了这里大概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他讲的太深奥,这边的孩子听不懂。
李谈嘿嘿笑了笑说道:“那就给我安排点课程嘛,回头我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好歹让我为书院做点贡献。”
贺知章听他这么一说不由得心中一酸,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谈这一去着实生死难料,是,他是从来没有败过,但是他面对的同样是起兵之后再也没有败绩的安禄山。
而安禄山手握重兵在范阳呆了那么多年,经验丰富到连哥舒翰都不是他的对手,李谈能不能赢还真说不好。
若是李谈输了,运气好一点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安禄山若是有所图谋的话,或许还会留他一命。
但若是李谈性子硬一点,直接在战死沙场,那么他这一次踏入书院,很可能就是他最后一次踏入书院了。
有那么一瞬间,哪怕是贺知章都有点想要劝说李谈不要去,留在凉州看好凉州就行。
贺知章已经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他已经有点受不了这样的刺激。
然而他不能说出口,李谈有这个能力,他们就不能拖后腿。
贺知章只好低头掩盖住自己的表情,嘴里说道:“好吧好吧,好在课程还没有完全安排好,不过,你教也教不了多长时间,教导主要科目的话回头换老师也太麻烦,就教导一些不太重要的吧。”
李谈一口答应下来:“行。”
他不在乎科目重不重要,反正只要有师徒值拿就行了,而且他自认为开的课程都没有什么废物课程。
他甚至在书院打出了新时代的口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对此贺知章等人都有些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弄出这么一个口号,毕竟这些东西基本上都包含在君子六艺之中了。
而李谈给出的说法就是:“君子六艺也有人不好好学,只认真研读科举需要的书籍,根本不管其他,这样读出来的只不过就是个书呆子而已,根本不是朝廷想要的士人,所以我才搞出了这样的口号给他们洗脑,就不信从小就接受这样的知识,将来还偏科!”
当然事实上人家真的偏科的话,李谈也……没什么办法。
宁王亲自去当讲师让许多人都十分意外,孩子考上书院的平民都十分开心,没想到孩子还能近距离接触到宁王。
而之前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被耽误,而将资质普通的孩子送过去的家族,此时都在拍着大腿后悔。
宁王也算是大唐一个传奇人物了,他教课能讲一般的内容吗?他那些经验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啊。
更何况就算不听听这些,能够在宁王面前混个脸熟也不错啊。
可惜书院今年已经停止招生,于是就有人家比较聪明,反正我们家孩子进去了一个,那么进去哪个都一样,普通一点的孩子都能进去,我们换个聪明一点的书院那边肯定不会反对!
然而李谈是能被他们这么糊弄的人吗?
在贺知章一开始来找他谈这件事情的时候,李谈就在冷眼旁观,也没有给贺知章一个章程。
害得贺知章一把年纪了,还跟着提心吊胆,生怕李谈一个生气将书院掀了——到时候就谁都别想读书了。
这种事情李谈又不是没做过,当然当初他是对着朝臣下刀的,当初他颇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既然都不想好好做官,那你们都别做了!
惹不起惹不起,官员们都不敢顶他,贺知章也不敢劝太狠。
等到开学前两天,所有要交换学生的家族都交换完毕,等着开学之后,李谈直接将这些人全部调出来赶了回去。
并且没有说别的,只问了一句:“你们以为明珠书苑是你们家的私塾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让谁来谁来?好大的权利啊!”
那些孩子被赶出去的家长本来都很不忿,听到最后一句话之后脸色都有些白。
自从凉州本地的豪强都被搞的差不多之后,大家就有了一个共识——不要跟宁王争权,否则就等着被抄家灭门吧!
原本还想闹一闹的家长们,此时就灰溜溜的走了,一个字都不敢说。
而贺知章看到一下子去了二十多个学生,不由得说道:“为何连之前考上的那些都不要了?”
李谈摇了摇头说道:“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未必是我们需要的,不过,最主要的是要立威,要给他们一个印象——明珠书院不好惹,等闲别打馊主意,否则就等着孩子回家以前过什么样的日子,日后也过什么样的日子吧。”
李谈这一波操作别说搞的那些想要换人的家族都很紧张,就连已经入学有了正式宿舍和课程表的人也都很紧张,纷纷开始思考他们应该是没有的罪过李谈,否则被赶出去就真的太丢人了。
于是李谈还没有开始讲课,就因为这件事情赢得了一波学生对他的畏惧。
至于师徒值这种东西,自然是零,一点都没有提供。
李谈也不在乎,等正式开学之后就开始认真讲课。
剩下的学生原本都很害怕他,生怕自己学不好也会被赶回去。
结果没想到李谈讲了两节课之后,他们最爱上的课就是李谈的课了。
比起其他先生的课程,虽然同样是引经据典,李谈讲课就更加天马行空,比较活泼一点。
别的先生联想到其他典故的时候,都是直接让看某某书,在哪儿哪儿哪儿。
结果到了李谈这里,他也不让学生们再花时间去看课外书,而是通过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理解。
这样听课就不费力,自然李谈的课堂上的学生就越来越多。
低年级的还会严格按照规定来走,但是高年级的学生上课就比较自由,他们完全可以选课来上。
于是除了第一堂课李谈的课堂上是正常的报名人数,剩下他的每一堂课都会有许多学生过来听课。
而李谈也不让他们失望,明明是讲着文学,结果还能将隔壁的算学和格物联系到一起讲一讲。
还不让人觉得厌烦,学生们自然都爱听他的课。
李谈讲了几天之后,发现师徒值来的不算很快,比不上琅嬛书院刚建起来的时候。
李谈心中纳闷,琅嬛书院当初严格说起来还不如明珠书院的学生多,怎么会师徒值提供的更多一些呢?
他想来想去,等学生捧着课本走过去的时候,这才想起来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当初琅嬛书院是有一座巨大的图书馆的。
而那里的书因为都是他抄录的,所以学子们在抄录的时候都会给他提供一些师徒值。
这些师徒值分着看并不是特别多,但是放到一起也算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如今的明珠书院,图书馆……是没有的。
但是预备当图书馆的楼倒是有,只不过如今除了古籍之外,剩下的好多地方都空着。
就在李谈思索要不要回去抄书的时候,贺知章来找他问道:“如今收集书籍不宜,但学子们没有书看是不行的,大王看要不要派人去各个地方收书?”
这是贺知章唯一想出来的办法,如今大唐半个地图都陷入了战乱,想要书籍自然是比不上当初方便。
李谈听后立刻说道:“不用,我去抄就好了。”
贺知章瞪着他说道:“你能抄多少?”
李谈笑了笑说道:“当初琅嬛书阁的所有书籍我都记得,您信不信?”
贺知章自然是不信的,他知道李谈的记忆力很好,而且也很刻苦用功,但琅嬛书院多少书?他再厉害又能记多少?
李谈估摸着正常人都想不到他能记得那么多本,但实际上他就是真的记住了,不是依靠系统的那种,而是真的背了下来。
为了证明自己是真的记得,李谈直接当场开始抄书。
并且是从当初琅嬛书阁书目的最上面开始抄起。
好在最开始的书籍字数都不多,李谈用上抄录系统辅助也不算慢。
贺知章站在他身边眼看着李谈一口气不停歇直接抄了十多本,而且大有继续的趋势,整个人都有些怔忪。
虽然知道李谈应该去忙正事,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抄书上。
但贺知章就是想看他到底能抄多少本,于是接下来的半个月,他就眼睁睁的看到李谈将书抄了个七七八八。
剩下的都是比较长篇的书籍,李谈真的要抄,恐怕没个把月是抄不下来的。
而李谈想了想最好还是别太逆天,差不多就得,反正他抄下来的书籍都是最基本的,足以给那些学子看。
贺知章经此一事才算是对李谈真正服气,李谈倒也不是为了他的服气,而是在算这些书能够给他带来多少师徒值,算了算之后,他这才放心,这次出征他应该不用担心了。
只不过……都过去了半个月了,朱邪狸那边没有消息,兰州那边也没有消息,李谈难得有些坐立不安,如果不是为了安抚民心,他真的就要带兵直接闯到兰州那边了。
朱邪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连信都不回?李谈越想越是不安,忽然有点后悔让他去了。
更苦逼的是,他还不敢跟贺知章说,所以为了不让贺知章看出来,他抄完了书就借口要整军直接走人了。
而王维过来帮忙整理书籍的时候,贺知章叹了口气说道:“大王,原本就应该在王府风花雪月研究学问,怎么就要上战场了呢?”
王维沉默,半晌才说道:“世道不公。”
贺知章没有反驳,的确是世道不公。
而李谈却没有任何世道不公的意思,他这个人真让他去研究学问,他是没有那个耐心的。
如今这样正好。
李谈刚回到王府,那边公孙垂便急急忙忙走过来说道:“大王,朱邪世子应该是逼迫的差不都了,刚刚有人自称是兰州来使,前来求救!”
李谈听后瞬间精神一振:“终于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比比 10瓶;十万里灯火。 5瓶;lmrabbit、京梦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3章
李谈终于是等到了兰州刺史的求救; 却比他计划中晚了许多,他转头问公孙垂:“使者是如何说的?”
公孙垂有些困惑说道:“使者说如今兰州面临两拨来犯之敌,危在旦夕,还请大王伸出援手; 兰州刺史愿向大王负荆请罪。”
李谈听后问道:“两拨?哪……”这句话还没说完,他就表情一变:“坏了!吐蕃!”
公孙垂也有些惊讶:“吐蕃?怎么会?袁哲那边并没有发来急警。”
李谈摇头说道:“吐蕃跟大唐接壤的地方可不仅仅是一个鄯州啊; 兰州也与他们接壤; 鄯州那边防线稳固; 难道吐蕃就不会找防线不稳的地方吗?兰州也跟吐蕃接壤; 兰州刺史能力怎么样我不知道; 但现在看来显然是不行的。”
公孙垂听后眉头紧皱:“可……为何朱邪世子未曾提醒?”
他本来想直接说朱邪狸是不是有自己的打算; 还是他跟吐蕃有什么来往。
但是想了想李谈跟朱邪狸两个人的关系; 他决定不要说的那么直白,所以才委婉地问了这么一句。
然而李谈却并没有往那个方向想; 别的不说; 朱邪狸跟吐蕃可是有着深仇大恨的,他跟谁合作也不可能跟吐蕃合作。
李谈想了想说道:“回头等我见到朱邪狸之后再问他便是。”
公孙垂问道:“大王可是要出征?”
李谈冷冷笑了笑:“人家都求助上门了,当然要去,不过你去告诉使者; 我不需要兰州刺史负荆请罪; 我只需要他滚蛋!”
公孙垂问道:“若是他不肯呢?”
李谈摆手:“这已经不是他能决定的,我出兵就等于他下台,他心里会清楚的。”
公孙垂没再继续问,而是心里琢磨着不知道这个兰州刺史又要落到谁身上。
他把整个州府扒拉了一遍之后发现; 他们还是挺缺人的,至少再出一个兰州刺史,那就要少一个啊。
而被公孙垂惦念的兰州刺史人选,李谈早就有想法。
他直接去拜访了颜真卿。
颜真卿被安排在了未央坊,来的第一天,他没见到李谈,第二天也没见到李谈,一连半个月,他每次去拜访李谈都不在王府也不在州府。
如果不是左邻右舍都是州府重要组成人员,他都要怀疑李谈是不是对他有意见。
如今李谈亲自上门拜访,着实让颜真卿受宠若惊。
李谈其实也不是故意晾着颜真卿,而是之前实在太忙,学校刚刚开学,他每天早出晚归,处理州府事物都是挤出来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他都快把颜真卿也在这里的事情忘到一边了,甚至连朱邪狸他娘过来,李谈都是匆匆见了一面而已。
颜真卿将李谈请进正厅,李谈进去之后发现除了州府给配备的制式摆设,整栋房子基本上没有添置其他东西,颜真卿一家的生活痕迹少的不能再少。
李谈心中感慨,颜真卿还没对凉州有归属感啊。
他原本以为过了半个月,颜真卿应该已经看到了凉州如今算得上是乐土。
毕竟如今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已经少之又少了。
李谈跟颜真卿互相打了招呼之后,李谈便直接了当问道:“我听闻颜昕如今在范阳抗敌?”
李谈说的是颜杲卿,字昕,颜杲卿如今也四十多岁了,是个能当李谈父亲的年纪,李谈觉得直接称呼人家名字不太好,便这种称了字。
颜真卿或许没有想到李谈居然直奔这个话题,微微一愣之后才点头:“是。”
李谈没有继续问反而说道:“我有意出兵营救长安,若是能救下长安,再向洛阳,届时若有机会定当将颜昕救出。”
岂料颜真卿却表情凝重说道:“大王不可冲动,安贼势大,手下略有几位能将,东都……怕是并不容易夺下来。”
李谈点头说道:“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如今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个,想要将洛阳拿回来,怎么也要等救下长安再说,只可惜如今我想要救长安却不得。”
颜真卿问道:“可是兵马粮草的问题?”
李谈苦笑:“若只是这个问题就好说了,招兵买马,只要有钱总是能解决的,是兰州等三州刺史,他们不同意让我带兵路过。”
颜真卿没想到居然是这个原因,听后不由得略有些愤怒:“岂有此理,他们这是要做什么?”
颜真卿也没觉得李谈的大军能有多大的作用,或许并不能真的救下长安。
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值得鼓励的,若是天下间的刺史都闭门不出,那这个天下岂不是完了?谁还去救圣人?谁还去救太子?
李谈叹了口气说道:“他们借口没有朝廷政令,实际上谁都知道,现在去哪里要朝廷的政令呢?这是之前他们给我的回复,我当时虽然气恼却也无计可施,总不能先把自己人打了吧?”
颜真卿立刻说道:“我为大王当说客,去与那几位刺史谈谈!”
李谈拉住他说道:“清臣莫要激动,这是半月之前的事情了,今天兰州刺史派了使臣来,言安禄山大军逼近,同时吐蕃也派出军队直指兰州,他向我求援。”
颜真卿被这个变故弄的一愣,一时之间居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小心翼翼观察了一下李谈的脸色,最终还是说道:“救,还是要救的。”
按照颜真卿的想法,像是李谈这样年少得志的亲王,必然是心高气傲的。
之前满腔热血想要去匡扶正统,结果却被兰州等三州刺史给拦了下来,李谈心中对他们不满是正常的,如今兰州刺史来求救,李谈气恼之下不想理会也……正常。
然而颜真卿却看不得李谈不去救,哪怕这样对李谈不公平,可不能陷百姓于水火啊。
于是颜真卿又补充一句:“不为那刺史,只为百姓。”
李谈一拍桌子说道:“我亦是如此想,只是还有一件事情为难。”
颜真卿有预感,李谈可能现在才要说出来的目的。
他便说道:“我愿为大王分忧解难。”
李谈立刻拉住他的手说道:“如此甚好,兰州刺史一职我想来想去也只有清臣适合。”
颜真卿:?????
他此时这真的是满脸茫然,不知道怎么就拐到了兰州刺史的任命之上,他是真的跟不上李谈的思路啊。
李谈见他不解便解释说道:“不就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主要是兰州刺史并不像是有大局观的人,我怎么都不可能只将来犯兰州的吐蕃军队和叛军赶走就行了,必然是要顺势南下,我挟战胜之威,兰州刺史必然不会阻拦我,可我担心,我前脚一走,他后脚继续闭门不出,若是如此,大军便孤悬在外,危险非常啊。”
颜真卿这才明白了李谈的顾虑,然而他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李谈这么笃定他能赢?
难道不应该是未算胜先算败吗?
然而如今他也不好泼冷水,若是这一盆冷水泼过去,李谈没有了心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