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逃出柯伊伯带-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歌一惊,以为是远处陆地的炮弹碎片飞过来了,但等看清那些是什么,他明白了,太平洋的公海上下雪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摩尔斯电码
  雪子硬邦邦撞过来,打得游轮顶层的玻璃窗砰砰作响。海歌走到驾驶室的窗户前,伸手就接下一粒,直径竟达到了5毫米!这哪像雪子?简直就是一粒小冰雹!
  他赶紧甩手扔掉雪子,以防装有成功脑核的通讯器沾上冰水。
  “成功,你一定要撑下去,等火伊人号拖着地球跨越了柯伊伯带,我想我就又能见到你了”他惆怅地说,话语里的不确定,令自己心颤。
  分散成亿万条纳米丝,并承担地球的重荷,得消耗多么巨大的能量?任务完成后的成功,何时才能重获足够光能,重组出人形?
  老天打下雪子不过是前奏,紧接着,鹅毛大雪就纷然飘落,黑暗海面成了灰色幽灵乱舞的舞台,幽灵们舍不得直接钻入海水,必得先在半空玩闹一会儿,甚至凝聚成团才算满足。
  在多情的诗人笔下,白雪总能被描摹成冰境仙子,成为纯洁或浪漫的象征,现在它们在海歌眼里,却如同出殡时满天飞撒的纸屑。
  火伊人号上,安静得令人窒息。
  这里并非缺少声响,音乐仍从音箱孔发出低吟,播放的是安德烈波切利的为她而活。录制于三个世纪前的歌声穿越心灵,时而如清泉汇入大海,时而又如花蕾在冷空气中怒放。
  机器人们也没停止忙碌,八爪鱼似的机械臂,哪怕动作极轻,也不可避免地制造出各种响动。
  海歌的静,来自他的恐惧,恐惧将一切声音隔离在听觉之外,他只能听见激烈的心跳声,那是被狂舞的雪花带动的节奏。
  即将开始的地球变轨任务并没令他恐惧,做了整整十年的准备工作,他对自己信心十足。
  他的恐惧,来自对救赎之光组织的担忧。
  总部的工作人员,想必已将他们的亲属送回地面,安置在了安全的地方吧?可他们自己,那些可敬的新社会第一代公民,真将在地球启动引擎开启时,葬身于地心巨震引发的山崩海啸中?占地广阔的地下植物王国,真将只剩下冷冻胚胎培育室那一个地方?又或者,连那座神圣的生命殿堂也将被波及,将被吞没
  韦德尔说过,地球完全停转时,将产生一个微弱的回转力,帮它在现有轨道上偏转30度角,由此打开一扇小小的逃生之门。那是地球摆脱潮汐锁定,以自由身逃出太阳系的唯一机会,但因为惯性作用过于缓慢,人不可能用感官感知这种变化,就唯有借助于工具,比如瞭望塔。
  嘀嗒嗒嗒
  嗒嗒嗒嘀嗒嗒嗒嘀
  嗒嗒嗒
  嘀嘀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嗒嗒嗒嘀
  古怪的信息提示音响起,象一根针刺上填满氢气的气球,于是“啪”一下,静谧的空间爆裂,世界顿时嘈杂起来。
  声音打哪儿来?来自裤子口袋里的通讯器!区别于平时单一的蜂鸣声,现在有两种提示音相互交叉,代表的肯定不是电话呼入,而是发自救赎之光组织的摩尔斯电码!
  海歌给冻得僵硬的脸拉出清晰的线条,扬起的嘴角说明他在笑,但他的眼角潮湿,表情冷寒如船外的雪子。
  十年了,海上十年的磨砺,等的就是电码呼入的一刻,可他整整构思了十年,也仍决定不了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迎接这一时刻。
  韦德尔留下的黑白两块硬盘里,白色硬盘的内容是航行手册,手册中明确规定地面与地下人员之间禁用任何国际通用语言,沟通方式仅限于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发明于17年,作为一种时断时通的信号代码,它曾为地球早期的无线电通讯作出过杰出贡献,但在20世纪末就基本停用了。
  23世纪将临,这种三百年前的古代信息传递方式早已被地球人遗忘,救赎之光在连接地面与地下两个独立的通讯网络时使用它,无疑是最保险的。
  不过这么多年来,海歌从未与组织中包括李正松教授在内的任何人联系,他们不主动找他,通常情况下他就不能主动找他们。
  手册将地面紧急情况设为三级:黄色、红色和黑色。
  黄色预警级别最低,红色为中等,可如果拉响了黑色预警,就说明火伊人号已处于极度危险中,哪怕船上先进的自动防御装置也无法确保它的安全了,这时才能向远在地心的组织求救。
  有成功在,船上的一切就都安好,甚至能用天遂人愿来形容,所以海歌从未用他的通讯器发出过摩尔斯电码。
  这一点,从韦德尔当年关心的洋流就能得到证明。
  地球被太阳潮汐锁定数年后,太平洋洋面的洋流分布果然发生了变化。避开了强烈日照,所以没被蒸发的海区,海水密度趋于一致,密度流数量明显减少,直至最后消失了。风海流的势头也大大减弱,没法再指望它们为地球越狱作贡献,最终的希望,就唯有寄托于补偿流了。
  比百科全书懂得更多的成功,一直因此而犯愁。洋流不是首要推动力,忽略了它,火伊人号也能升空,但它却是减轻太阳潮汐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它对地球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这就是韦德尔在计算飞船总拉力时,要将洋流推动可能产生的力值也算在其中的道理。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五年前在南方海域,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夏威夷寒流。成功推断这股寒流形成的原因,是北冰洋冰冻后海面下沉,导致没有结冰的南部海水向北冰洋倒灌所致。
  夏威夷寒流形成于每年六月,开始时缓慢,但等七月从东南方进入公海海域后,就会形成汹涌之势,强大的风力抵消部分太阳释放的引力,为地球减负。
  尽管海歌没与地下六千多千米深的组织联系,心里却从未放下过那些人,特别是李正松教授。他希望老人依然身强体健,能在十年后向他授予希望者身份芯片。韦德尔临时为他制作的地球公民身份识别芯片,已跟着那件运动外套化在了莫宁顿海滩的篝火里,从法律意义上讲,他已不算是地球公民。
  当然他也相信,那些在地心辛勤耕耘的人们,同样一直牵挂着他。


第一百四十九章 手握开关的男人
  摩尔斯电码的意思,是,也即是“行动”。紧接着,又出现了两段信号:
  滴滴滴嗒嗒嗒嗒嗒嗒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行动30分钟后。”
  将所有信号连贯起来解读一遍,海歌仰头长叹。与这个海上之家相伴相依十载,告别的时间却仅有30分钟,当火箭发射平台从船底铺展开来,游艇便不复存在,最顶层的瞭望塔将与驾驶舱一起组合成飞船驾驶舱,尽管下层生态舱能原样保留,基础舱也将给推到飞船尾部,变形组合出全新的动力系统。
  那时蓝白条纹相间的游艇外壳,将被飞船启航时爆发的火焰烧熔,并露出它宇宙飞船的真容。如果有人从远处遥望,或许会认为那是一艘神话里的宝石船,在地球的海底隐藏多年后,闪烁着璀璨的光辉,以闪电之速冲出了大气层。
  成功也该有消息了吧?他应该不会使用摩尔斯电码,因为没有必要。海歌知道,当航行手册的火伊人号图纸上,红色的纳米细绳连接点转成绿色,就说明成功他已经成功了。
  海歌提醒自己,没有时间可浪费,却仍不忍心就这样爬上最顶层的瞭望塔。
  他顺着已走过千万次的螺旋形铁梯下到迎客舱,想最后看一眼起居室、厨房、还有他渡过了无数美好晨光的阅读室。
  起居室里,正对沙发的白墙上,陆地电视节目正在播放。
  白茫茫的雪地里,一个全身裹得象北极熊,拿话筒的手却仍冻得瑟瑟发抖的记者,正努力扯着嗓子播报。
  海歌总是尽量避免看地球直播节目,无聊时,他喜欢翻出上世纪那些老电影来欣赏,精不精彩无所谓,至少电影里的那些画面,记录着地球安好时人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现在的地球就和过去的他一样,是一个孤儿,它孤苦伶仃,饱受欺凌,却对死亡的厄运无能为力。面积足有51亿平方公里的大家伙,给太阳硬逼着缩成了2100万平方公里的北极极地,其中还包括北冰洋与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它就象一个干瘪的气球,仅剩下最后一丝气息。
  但苦难与奇迹并存,比如电视转播。当然联合政府保留电视台别有用心,只为推进平民奴隶化政策,用比长枪大炮柔和许多的手段诱使民众就范,以让窄小的人类新世界获得权力阶层所吹捧的和平。
  所以过去覆盖全球的几万个频道,最后缩减成了一个,播放节目也固定为北极新闻,激光投影会定期在整座北极大陆投放虚拟电子屏,强迫民众收看新闻。
  那名敬业的记者正报道战争进程:三小时前,南方无产者联盟用117夜鹰攻击机轰炸了政府军的总指挥部。但因受来自冰堡方向的低空雷达拦截,并未对政府军造成大规模伤害,而事后政府军用阿达茨导弹发动的反击中,大杀伤力的炮弹碎片至少夺走了无产者联盟中五十名士兵的生命。
  但这种用高能武器远距离厮杀的交战模式已接近尾声,政府军的兵工厂一再遭到内部人员破坏,为防止敌人获得更多来自于己方的高武,兵工厂已全面关闭,所以这一轮战争中止后,爆发在北极极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很可能将回归原始,敌对双方打空最后一发子弹后,将采用手持刀枪剑戟等冷兵器的方式,近距离肉搏。或许到那时,这场持续了近十年的战争才能真正在政府军与无产者联盟中分出胜负。
  “那道忽然扯破天幕的紫色电光,应该就是来自阿达茨导弹吧?这场战争,该结束了,在从高武攻击转为象原始野蛮人那样近身肉搏前。”海歌说道,语气不容质疑,仿佛起居室里坐满了前来听他指令的各级军官,而他下达的命令,任何人也不敢表示疑问,更不敢违抗。
  然而那些人都只是浮在想象中的泡沫,他自嘲地咧咧嘴,说声“关”,投影电视就从白墙上一闪即逝,他用声控方式关闭了电视机。
  新一轮战斗还没打响,海面恢复了如墨的黑沉。
  他蓦然从窗户望向海面,眼神深刻而诡谲,令脸上的笑容如此锋利。
  年近三十的成熟男人,明白不管政府军里隐藏着多少阴谋,无产者联盟又如何奋力反抗,主宰世界的开关其实也只给一个人握在手里,那个人就是他!一个“关”字,关闭的不是电视机,而是地球人类的第三次世界级战争。
  他来到了阅读室。
  这里塞满书架的薄片电子书,火伊人号变形后还会存在吗?航行手册里没有明确说明。其实它们的去向已不重要,因为书中内容大多已装进脑子里,他不需要再一本一本地拿来参阅。可他依然舍不得同它们说再见,就象行将就木的老人,舍不得放下过去的光阴。
  “最美的人生!”
  当机械臂将一本书送到眼前,海歌一惊,这才察觉思维探测器已悄悄“潜伏”在他脑后,读取了他的思想。
  韦德尔知道这本书对他意义非凡,便从地下世界的别墅送来了这里。书上还贴着一个东西一片干枯的树叶,那正是离开地下植物王国时,他从紫杏树上摘的,留作纪念的叶子。十年过去,树叶早已失去生动的绿色,但透过交错的叶脉,他仿佛仍能看见韦德尔伟岸的背影,在作坊里搅拌着一口白瓷大锅。
  犹豫片刻,他卷起这本书,匆匆走出了迎客舱。
  从旋梯经过休闲舱时,他没再花时间去看卧室与休闲娱乐区,只是再次进入驾驶舱,如尽忠职守的船长般详细检查了一遍操作岛台。最后一次巡视了,这十年来每天必做的工作,从明天起就不需要了。
  确定一切正常后,他攀上干舷甲板,在通讯器的背面点击几下,六面茶色玻璃就缓缓从甲板中竖起,“咔咔咔”快速拼装成了具有神奇瞭望功能的瞭望塔。
  六面顶端尖尖的玻璃没完全合拢,保留供人进出的门,海歌走进去后,最后一面玻璃才滑过去,关闭了瞭望塔。于是这座好看的玻璃塔再找不到出口,怎么看都只是锥形的玻璃尖顶,没人能看清里面在发生着什么。


第一百五十章 走进救赎之光总部
  海歌走到瞭望塔正中,装载平板电脑的中控台也从地下弹了上来。他激活电脑,当漆黑的屏幕上出现“nn”,瞭望塔内整体活跃起来。
  六面玻璃光芒四射,周边海洋的海图逐一展现,同时一个看似实心的银色小圆球围着玻璃转悠,但因受到玻璃的反推力,始终不会给吸附上去。
  那是海图指引球,能引导操作人员的视线,告诉他需要查找的方位在哪儿。
  海歌看看时间,从接到摩尔斯电码信号到现在,已过去五分钟。
  平板电脑展现火伊人号船底的情况,他惊异地发现,混浊如深蓝色浆液的海水中,原来象一大块瓷实的黑铁的火箭发射台,正在如浸了水的海绵般疾速膨胀!
  没错,那块用星技术打造的金属平台,确实具有海绵属性,致密的分子如沉睡的微生物,导入海水中的氧气后便活跃地醒来,分子结构不断胀大,以致它发生膨胀,并且膨胀过程中硬度不减。
  金属对地球人而言,是最为坚硬的固态物质,若由他们来打造金属平台,只会用事先定好形状的金属板一片片拼装,而没能力向金属分子灌输气体,让它“生长”
  除去发射台,海歌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变化:在火伊人号的船底,水波流向变了,它们给不知何物间隔成无数细小的水道,密密麻麻的不住上下荡漾,如同环绕这艘船,在周围织起了一张巨网。
  “这些莫非就是”海歌难以置信,忙从航行手册中调出游艇的结构图。
  图上标注得很清楚,密布在船底的那些针眼大的红点,就是牵扯细如发丝的纳米绳索的定位点。已有三分之一的红点转成绿色,说明牵引已经完成,其余红点也正快速变绿,快如给人滴入一滴绿颜料,在水中沁开。
  “是成功!”海歌兴奋地喊道,险些整个人趴上那仅13寸大的屏幕。
  看来成功正出色地完成他的工作,一根接一根的纳米细丝正从空气中聚集成形,连接了火伊人号与地球各拖拽点!
  海歌紧握通讯器,冲动地想呼叫他,但脑子发热只是一瞬,很快他又冷静下来,决定认真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他通过蓝牙连上通讯器与平板电脑,在电子键盘上敲击出一行代码:,,,,。作者注:摩尔斯电码的每一个字母信号间没有逗号,为方便读者阅读,此处由作者添加。
  这行代码代表五个字母,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
  救赎之光组织的反应极快,最后一杠刚点下去,正对他的落地玻璃屏就连闪几下,海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间摆满了办公桌与各类电子设备的环形办公大厅。
  围绕大厅的墙壁,是整面电子屏,屏幕上显示着黑色的宇宙背景,除去浩如烟海的星辰,一条悬浮着的闪闪发光的金带如主角般突出,它发出的光暗淡了繁星,以类似银河那吞吐万物的规模不断向远方伸展,却不具梦幻般的朦胧。
  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其它五面玻璃屏的内容依次变换,仅眨眼功夫,海歌就被办公大厅包围,不对,是准确地站在了正中的位置。
  “小休恩先生,欢迎您来到救赎之光总部!希望您还记得地下植物王国里的火炬区域,以及安放地球启动引擎的卧象山。”
  一个男人非常友好地打招呼,海歌来不及在人员众多的办公大厅里寻找说话之人,只急于想弄清楚,他是不是李正松教授。
  这时已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大步流星地走过来,如真人般站在了他面前。
  那人看上去五十几岁,与海歌身高相当,但健壮了许多,皮肤也白白净净的,宽大板平的脸上架着副四方形金边眼镜。
  他留着小平头,额角挂着几丝皱纹,以至略显苍老,但这丝毫不影响镜片后那双眼睛,不停闪出睿智的光芒。
  他笑着向海歌自我介绍道:“我叫崔伦浩,来自韩国,是一名天体物理学博士。十年前我就见过您,但由于必须遵守组织规定,就没向您致以问候,失礼之处还请海涵。”
  这位催伦浩可真客气,海歌刚想回礼,却惊愕地发现每张办公桌后都站起一个人,他们中有黑发的、金发的、甚至红发的,看样子来自地球各国,长相、年龄与身材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友好的微笑,还有身上穿的白色制服。看他们精神气十足的模样,海歌觉得就如百年前的海军那样英姿勃发。
  他还注意到,那些人穿的制服左胸前,烫印着一个漂亮的徽章,那是一艘航行在蔚蓝海面的船,海歌对那艘船太熟悉了,那正是火伊人号!
  回想多年前刚穿过原始森林,走入火炬区域时,他见到的只是一栋又一栋沉默伫立的高楼,他是多么渴望走进去看一眼,见一见在里面工作的人,却因为没有希望者身份芯片而一直未能如愿。
  今天的他飘在太平洋上,竟然能毫无阻滞地进入救赎之光总部,与所有工作人员见面了,还受到了如此热烈的欢迎,这才真像是一个梦,但是是无比美好,且不会远去的梦。
  海歌脸颊发烫,心情紧绷绷的,他想粉丝与偶像见面时,怀有的一定就是这种万分激动的心情。
  海上十年,与世隔绝,尽管能经常与成功畅聊,忽然见到这样多人,他也依然紧张,更别说见到的还是他最为崇敬的科学家,他们让他疯狂地怀念韦德尔,他多希望能在这间大厅里,找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小休恩先生?”见海歌呆立不语,催伦浩有点奇怪。
  “哦崔博士”海歌醒神,涨红了脸。人是成熟了,当年的腼腆却没因年纪而退去。不过他在模拟环境下回握崔伦浩的手时,还是好奇地问:“你们,为何这样称呼我?”
  崔伦浩明白他为什么发呆了,明朗的笑容一沉,答道:“李正松老教授留在电脑系统里介绍您的资料,就是这么称呼您的,您的全名是海歌休恩,我们理所当然就视您为韦德尔先生的儿子,称您为小休恩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已逝
  催伦浩的表情变化挺快,海歌一眼就看出不对劲,忙追问:“那么李教授呢?他又在哪里?”
  气氛热烈的大厅,顿时安静下来,人们看他的目光纷纷垂向地面,似在悼念。
  “老教授他,难道真的”海歌两腿发软,有点支持不住身体。他的嘴唇也在哆嗦,就不知说的话崔伦浩听见没有。
  崔伦浩不用听他说什么,他的举动已表达一切。所以不等他问,就主动解释。
  “您离开地下植物王国后不久,李教授就病了,并且一病不起。他趁还有力气的时候,整理好了所有与火伊人号有关的资料,并将资料存入电脑的加密系统,又妥善交托了搭建光控走廊的电磁波发射筒,然后”
  “然后他就带着对地球的牵挂,走了”海歌在心里补充崔伦浩没说完的部分。
  李正松的去世,是救赎之光组织的重大损失。如果说韦德尔是组织的创建者,老教授就能被视为领军人物。就算他已离世多年,组织至今也仍在按照他生前制定的方案运转,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中,都能找到他留下的指导思想。人们怀念他,却也无需怀念他,因为走在总部所在的火炬区,他的影响力随处可见。
  海歌很想多谈谈老人,却连为他默哀三分钟的时间也抽不出来。
  崔伦浩说:“也是从您离开的那一天起,卧象山的工厂就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碌。每天都源源不断地有大批超能金属出产,一离开产线就立即装上工程飞船,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飞向太阳系。”
  “你们,没遭到联合政府的刁难吗?”海歌试探地问。
  崔伦浩的脸色更加阴沉,“整整十年啊,这时间对地球人可不短,可以说在前九年里,我们都在想尽办法地隐秘行事,工作开展之艰难,一言难尽。”
  “崔博士为何要专门强调前九年?那么第十年又是怎么个情况?”海歌不解,但没贸然打断对方。
  崔伦浩继续道:“沙漠是陆地,比不得地球人已不敢涉足的天空与海洋。澳大利亚荒漠中,拉哈利人守护了很久的金属加工厂沦陷,全球科技联合会里,几乎所有与救赎之光组织有牵连的人都遭到了调查,甚至还有人因此而丧命。”
  “什么”海歌眩晕,脑子里如遭飓风吹袭的海面打了个漩涡。
  原来孤寂冷清的太平洋,其实是世外桃源,他在这里如隐士般生活,享受高智能科技创造的优越环境,却没为救赎之光做任何事情,此时此刻,竟还站在组织的总部大厅里接受全体工作人员的注目礼,他实在受之有愧!
  大概猜出了他心中所虑,崔伦浩忙补充道:“值得庆贺的是,不管联合政府给我们造成了多大损失,我们也幸存下来了。韦德尔先生制定的地球拯救计划没发生任何改变,地下植物王国也从没出现过闯入者。与这同等重要的是,我们成功保护了火伊人号整体,也就是您和那艘至关重要的宇宙飞船,你们没受到任何不良势力的侵害!”
  这番话确实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