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回去!”
  王旭离开赈灾点,坐着马车赶回家中。
  过了前院,正要往吃饭的中堂走,突然一个背对着他的丫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站住!”
  伴随着王旭的命令,正要离开的丫鬟站住了,微微回头,不是绣娘是谁。
  说起绣娘,王旭也好多天没看到她了。
  一开始,绣娘还跟着宁青往向下跑,去赈灾点上给人帮忙。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绣娘就不去了,宁青也说不出绣娘在干嘛,反正挺神秘的。
  “你怎么在这?”
  王旭很奇怪,绣娘怎么会穿着王家丫鬟的衣服,出现在这里干活。
  “见过少爷,绣娘没地方去,老爷看绣娘可怜,就把绣娘带回了王家。”绣娘一边说着,一边对王旭行了一礼。
  “老爷?”
  王旭目光中带着疑惑,对身边的刘全问道:“说说,怎么回事?”
  “昨天下午,老爷出去巡视,马车撞到了这位姑娘,一问才知道,绣娘姑娘是从铜山县过来的难民,家里已经回不去了。老爷看她可怜,又没地方住,就将她带回了府里,说可以给少爷当个丫鬟。毕竟,赈灾结束之后,少爷你还要去三涧溪跟随薛大儒读书,身边没个伺候的人可不行。”
  刘全还真知道这件事,三言两语就解释清了。
  王旭觉得不对劲了,绣娘的情况,能跟其他灾民一样吗。
  她可是一路跟宁青来的,宁青已经入了宁家,按照宁青自己的说法,宁家人把绣娘当闺女看。
  当然了,这只是宁青的说法,实际上宁家人早就把绣娘,看成了自家的侄媳妇,就指着绣娘跟宁青好上,帮宁家传宗接代呢。
  说别的人没地方住,可怜,王旭或许能信。
  说绣娘可怜,他一点都不可怜,你看看,这两月都吃胖了。
  “我身边要什么人伺候,再说了,一个姑娘家家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带着她去三涧溪读书,是她伺候我还是我伺候她?”
  王旭觉得这事有点巧,九泉镇十万口人,怎么不撞别人,就撞绣娘身上了。
  绣娘还高高兴兴的跟着回来了,要进王家为奴为婢,难道给人当丫鬟就这么舒服。
  第一次见面,王旭就觉得绣娘不是个本分人,现在又这么巧的进了王家,他要是在不琢么琢磨,心也太大了。
  “这个叫绣娘的,跟镇上的宁家人有些关系,刘全,你派个人出去,通知他们过来领人。”
  王旭不关心绣娘有什么打算,他这个人什么都不怕,就怕麻烦。
  绣娘可能是麻烦,那就让她滚蛋,怜香惜玉还是找别人吧。
  “少爷,求你不要赶绣娘走啊,绣娘会洗衣服,会做饭,什么都会,你就让我留下来吧。”一听王旭的话,绣娘当时就哭了。
  “怎么了,怎么了,这大中午的,谁在哭呢?”
  王旭还没等说什么,王夫人跟王老爷,就从后院走上来了。
  看到绣娘再哭,王夫人念了两句无量寿尊,开口道:“这不是昨天刚进门的小丫鬟么,旭儿,她惹到你啦?”
  “不是的母亲。”
  王旭如实回答道:“这个叫绣娘的小丫鬟,跟镇上的宁家人有些关系,这几个月一直吃住在宁家,算不上无家可归,咱们没必要收留她。我这正想让刘全跑一趟,去把宁家人叫来,将这丫头领走呢。”
  “夫人……”
  绣娘听了,可怜巴巴的看着王夫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王夫人一看绣娘的样子,摆手道:“有什么事就说吧,你是不愿意回去吗?”
  “夫人,宁家是对我不薄,可他家总想将我嫁给宁青,我不想嫁他,这才心烦出来闲逛,被老爷的马车给撞到的。求您不要送我回去,我知道自己这些日子,在宁家白吃白住受了恩情,我愿意在王家当丫鬟,挣了银子再去报答他们,但是我不想嫁人,不想回去。”
  绣娘低声抽泣,很快哭红了双眼,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
  王旭不动声色,他跟宁家人不熟,不知道宁家人的做派。
  但是他见过宁青,那个傻小子,纯属愣头青,老好人。
  绣娘要是不愿意嫁给宁青,就算宁家人把刀架在脖子上,宁青也不会说一个愿意。
  而且宁青之前跟他提起过绣娘,话里话外,都认为自己配不上绣娘,也被绣娘拒绝过,好像没有要娶绣娘的意思。
  当然了,宁家怎么个态度,那就说不准了,没准真有这个心思。
  毕竟,乡下的姑娘本来就少,绣娘身家清白,模样也出众,宁家人有想法也很正常。
  “哎呦,真是一团子糊涂事,旭儿,那个宁家你就不要通知了,这么好个姑娘,嫁给宁家那个破落户不是糟蹋了么。就让她留下吧,读书人不是有句话叫红袖添香嘛,先让她在你身边伺候着,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王夫人打量着绣娘,绣娘模样俊俏,一看就招人喜欢。
  这么俊俏的丫头,十里八乡都是罕见,留在王旭身边伺候着正合适。
  虽说绣娘比王旭大几岁,可在乡下,三五岁怎么能叫大。
  女大三,抱金砖,大一点才知道疼人。
  要是相处的好,以后留下来做个妾也是可以的,这种自幼就在一起的感情,不是寻常婚姻能媲美的,未来身边也能有个贴心人。
  “母亲……”
  王旭张口欲言,他还是觉得不妥,总觉得绣娘是个麻烦。
  “就这样了,你不会连为娘的话都不听了吧?”
  王夫人说的坚决,王旭还能说什么,只能苦笑道:“孩儿当然听娘亲的。”
  “那不就行了,来,吃饭,吃饭吧。”
  王夫人一脸笑容,招呼着王旭坐下吃饭。
  王旭一边坐下,一边看了眼绣娘。
  留下可以,要是以后不安分,可别怪他心狠。
  他可不是见到女人就走不动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人,绣娘要是觉得自己能说会道,跟他耍小心思,那可是找错人了。


第883章 论功行赏
  冬去春来,一转眼便是阳春三月,王旭也从八岁变成了九岁。
  随着开春,春稻渐渐成熟,去年的灾情也平息了下去,一切步入正轨。
  “损失真够大的!”
  灾情过后,王旭一查账,也被这几个月的损失吓了一跳。
  没有受灾之前,王家有白银七十五万两,黄金三万两,良田三万亩,店铺十余家,存粮千万,富甲一方。
  震灾之后,因为买入了不少高价粮,七十五万两白银花的一干二净,黄金也只剩下了一万两应急,粮食更是只剩下了八十万斤。
  这一下,就让王老爷折腾了三十年的家业,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要不是作为根基的田地还在,恐怕就不是伤元气,而是伤根基了。
  就算这样,损失也不可谓不大,心疼的王老爷嘴角起泡,好几天都夜不能寐。
  万幸的是,随着灾情过去,地方恢复稳定,朝廷的封赏也终于下开了。
  “王老爷,快摆香案,朝廷特使下来了,眼下正从县城过来,要来封赏你们王家。”
  上次来过一趟的燕捕头,这次又风风火火的过来了,骑着高头大马的样子意气风发。
  一听朝廷的封赏到了,王家上下欢呼雀跃,赶紧张灯结彩,打扫街道,准备迎接朝廷特使。
  王旭也心情澎湃,忙乎了几个月,为了赈灾王家散尽家财,为的不就是今天么。
  也不知道,朝廷给了什么封赏,估计给金银的可能性不大,接连两次大灾,朝廷也举步维艰,有银子也不会这样用。
  “燕捕头,特使这次下来……”
  王夫人比王旭还要激动,忍不住跟燕捕头暗中打听。
  燕捕头就是个县里的捕头,哪能跟特使搭上关系,摇头苦笑道:“说不准,都是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
  “有小道消息也比没有好啊,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请燕捕头喝茶。”
  王老爷大手一挥,让刘全端上了一块用红布盖着的盘子,满脸堆笑的放在了燕捕头面前。
  燕捕头扫了眼红盖头,看着红布下透出的金色,谦虚道:“其实也不是什么重要消息,听跟随特使来的小厮说,好像朝堂上的诸公,要给王老爷你封个功名。”
  “功名!”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惊呼阵阵。
  儒界的功名,可是跟待遇挂钩的。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大儒,哪怕最低级的童生,也能免除徭役,穿儒士服,一跃而成读书人。
  而没有功名的人,儒士服是万万不能穿的,而有些特殊场合,比如特意为文人墨客准备的酒楼,诗会,没有功名的人,再有钱也不能进。
  王家散尽家财,赈济灾民百万,这是实打实的功劳。
  朝廷要赏赐功名,童生跟秀才拿不出手吧,进士不敢说,举人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喜事,大喜啊!”
  一听自己要得功名,王老爷笑的嘴都歪了。
  结果转头一看,却见自家夫人没有半分高兴,反而愁眉不展,忍不住问道:“夫人,你这是怎么了?”
  王夫人瞥了王旭一眼,拉着王老爷的衣袍,小声道:“怎么是给你封官,咱家旭儿呢?”
  “对啊!”
  这么一说,王老爷也回过味来了,赈灾的事一直是王旭在操办,他只是放权而已。
  怎么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只提自己,没有提到自家孩儿,这不合常理吧。
  “燕捕头,可有我家孩儿的封赏?”王老爷赶紧发问。
  燕捕头微微摇头,含糊道:“好像没有……”
  “怎么会没有呢?”
  王老爷急了,他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要功名又有什么用,哪有给自己儿子实在。
  相比王老爷的焦急,王旭却心静神宁。
  朝廷有封赏,这肯定是没跑的,但是会不会封赏自己,王旭也曾经推断过。
  他今年才九岁,要是给他封赏,那该怎么封,总不能也封个功名吧。
  王老爷年过半百,封功名也就封了,但是他不一样啊。
  给九岁的孩子封功名,这不是胡闹么,朝廷的非议就能淹死他,对此王旭早有预料。
  而且,功名这东西,对他来说不算稀奇。
  以他的自我规划,今年秋收他就会下场,博一个童生的功名回来,过两年年龄不太显眼了,就再考个秀才。
  恩封的功名,哪有自己考的功名有价值,真要说给他封个举人功名,说不得还得推辞掉。
  “父亲不必担心,以孩儿的学问,功名自当手到擒来,这样的恩封功名非我所愿。”
  王旭上前一步,不骄,不躁,气定神闲的回答道。
  听到这样的话,燕捕头额外看了他一眼,暗想道:“果然是王家的麒麟子,看来溧阳县,要出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想到此处,摆在面前的孝敬,也让燕捕头没那么欢喜了。
  钱虽好,哪能比得上,跟未来的大人物搭上交情。
  看着还是有些介怀的王老爷,燕捕头目光一转,开口道:“王老爷,小少爷人中龙凤,这样的封赏确实不适合他,依我之见没有更好。毕竟,赈灾的功绩,是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的,将来小少爷考中功名,将功绩留在档案上,那才是真正的青云之梯啊。”
  “借燕捕头的吉言了。”王老爷虽然还是有些郁闷,脸色也好看了不少。
  寒暄几句,燕捕头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主动告辞道:“王老爷,我在县里还有公务,就不打扰了。”
  一看燕捕头要走,王老爷赶紧让刘全将孝敬送上。
  燕捕头连连摆手,开口道:“孝敬就免了,我这人就喜欢交朋友,要是王老爷不嫌弃,下次来县里请我吃酒可好?”
  “这……”
  王老爷是个生意人,怎么会看不出燕捕头有意交好。
  燕捕头在县里,虽然只是个捕头,可手上的权利却不小,三教九流,想跟他交朋友的人太多了。
  王家只是乡下的小地主,能跟捕头搭上关系,不亚于现代的个体户,跟县里的公安局长搭上关系。
  有这样的关系在,溧阳县内,还有哪个泼皮敢跟王家捣乱,这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
  “一定,一定,燕捕头这个朋友,我王大发交定了,以后咱们两家可得多亲近亲近。”王老爷的眼界还是比较浅的,换成王旭,就算县上的程县令来了,也不足以让他喜形于色。
  可对王大发来说,县上的捕头,那就是大人物了,能跟捕头平辈论交,这不是说明自己也是体面人了吗。
  又是一阵寒暄,燕捕头骑着马走了,彼此都很高兴。
  燕捕头走后半个时辰,伴随着吹打声,朝廷特使领着溧阳县令,带着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
  “行人回避,咚咚……”
  前面两个罗鼓手,走十步喊一声,敲锣打鼓,引领着百多人的队伍。
  罗鼓手之后,是举着威武、巡察、回避、肃静,四块牌匾的衙役,还有上百位带刀侍卫。
  九泉镇上的居民,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镇上的里正,哪见过这样的牌面。
  一个个不是跪迎在街道两旁,就是躲在自家的窗户后面,眼也不眨的看着中间的两辆马车。
  “也太威风了,这得多大的官啊!”
  众人议论纷纷,看着特使的队伍直奔王家而去。
  有了燕捕头的招呼,王家早就做了准备,等到特使的队伍到达时,街道已经打扫干净,门口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
  大门外,王老爷跟王夫人在前,王旭站在两人手边,身后能来的丫鬟,仆从,能来的都来了,密密麻麻站了好几百人。
  看到大官的队伍是向王家来的,跟在后面看热闹的镇民们,一个个交头接耳:“王家这是要富贵了,没想到咱们镇上,还出了个金凤凰!”
  “那又怎么样,跟咱们有关系吗?”有人酸酸地说道。
  “话不能这么说,王家,可是赈灾的好人家,王家富贵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咱们也能跟着沾光呢。”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连连点头,这便是三人成虎,有个好名望的重要性。


第884章 开个作弊器吧
  从朝廷来的特使,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个七品的散官,叫做年暮春。
  此人年过三旬,下巴上留着小胡子,与程县令相谈甚欢,聊得都是一些县治之法。
  对于王家,乃至于王旭,年暮春表现的比较平淡。
  王大发不由诚惶诚恐,唯恐是哪里做的不周到,得罪了朝廷下来的特使。
  只有王旭暗自揣摩,猜想年暮春的态度,恐怕不是因为王家如何,而是立场。
  溧阳县令程广荣,属于寒门一系,哪怕王旭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年前更是拜了薛牧山为师,可因为出身乡绅,程广荣依然对他比较疏远。
  眼下,年暮春能与程广荣相谈甚欢,对他这位大儒弟子却不苟言笑,很大可能也是来自寒党,天生不喜欢他这个朱党的后备役成员。
  毕竟,朱党与寒党对立,王旭这样的人越多,朱党未来的实力越强。
  这让坚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寒党,如何能对他有好感。
  年暮春的态度是平淡,不是冷淡,恐怕也是因为王家赈济灾民的关系,要不然态度还会更差些。
  “香案准备好了吗?”
  踏入王家大门,年暮春打量了下王家府邸,看着里面的装修与规格,恹恹的发问道。
  “准备好了,大人里面请。”王大发在乡下是个人物,面对朝廷特使,就显得比较紧张了。
  年暮春也不多说,跟着众人往中堂而去,看到摆在中堂前的香案,开口道:“接旨吧!”
  儒界文人当道,讲的是言行合一,对跪拜之礼并不看重。
  王家人齐齐站在香案之后,年暮春便开始了宣读圣旨。
  说是圣旨,其实这道旨意,并不是以皇帝的名义下发的,用的只是户部的名义。
  圣旨上说,王家克己奉公,团结乡里,不惜家财,勇于赈灾,做出了乡绅表率,理当嘉奖之类的话。
  到了后面,年暮春又话锋一转,低沉的开口道:“金山府,溧阳县,九泉镇乡绅王大发,赈灾有功,赐,同举人出身。王夫人教子有方,赈灾有功,赐,七品诰命夫人。王家之子王旭,赈灾有功,赐,国子监入学名额。王家团结乡里,赈灾有功,赐,五年免税,赐,积善之家牌匾,赐,良田两万亩,钦此!!”
  念到最后,年暮春将圣旨一收,开口道:“王大发,接旨吧!”
  “草民王大发,接旨!”
  王大发接过圣旨,恭敬的供奉在香案上,随后邀请道:“年大人,家中已经备了酒菜,不如用过午膳之后再走吧。”
  “不必了,本官每日只吃青菜豆腐,你们备下的酒菜,不会合我的心意的。”
  年暮春说完这话,深深的看了眼王旭,带着人马掉头就走。
  看着年暮春的背影,王旭目光中带着不悦,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官威倒是不小。
  地主家怎么了,吃你家粮食了。
  还每日只吃青菜豆腐,王家的午膳不会合心意,什么意思,以清贫为喜,以奢华为耻,不屑与乡绅为伍啊?
  好家伙,你当自己是海瑞了,幸好你没带家眷来,要不然给你家眷一点瓜果吃,你回去是不是要学习海瑞,将他们活活饿死?
  迂腐,真是迂腐。
  不学会怎么跟乡绅打交道,还想做官,难怪你只是七品的散官,有名无权。
  这种人就是下放出去,混不了几年也得回来,哪个当官的想要出政绩,能不跟乡绅士族打交道,没看到做了一辈子县令,出身寒党的程广荣,也要对士绅平淡视之,万万不敢得罪么。
  “这个年大人,好像不太喜欢我们。”
  等到年暮春走了,王大发才捧着圣旨,有些奇怪地说道。
  王旭听了,不以为意地笑道:“我们又不是银子,怎么会所有人都喜欢,哪怕就是银子,也有人视如粪土。您还是早点收拾下,将圣旨供奉到祖祠中吧,有这份圣旨在,九泉镇的三大家族,以后只能为我们马首是瞻了。”
  “对,对,这事重要。”
  王大发赶紧找人去请三老,还有镇上的体面人,要当着全镇人的面,将圣旨供奉到祖祠中。
  王旭对此没有参与,而是在想国子监的事。
  国子监,顾名思义,是朝廷建立的太学机构,专门为国培养人才的地方。
  国子监内,实行的是十年制教育,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一个选优秀子弟,送入国子监的名额。
  进了国子监,不用参加县试《考童生》,府试《考秀才》,州试《考举人》,十年寒窗之后,可以直接以举人的身份,去参加会试,金榜题名者直接就是进士。
  算起来,国子监的入学名额,应该算朝廷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恩典。
  五品以上的官员,最少也是个知府,不管你后辈的学问如何,都有一个进入国子监的名额,未来最少是个举人。
  这样一来,哪怕学业不精,有举人的功名在,父辈死后也能有一席之地,不至于嗖的一下就落败了。
  不过,国子监还有个别名,叫做养老院。
  一开始,国子监刚出现的时候,有名额的官员,都将自家最得意的子嗣派去,精英汇聚,中进士的人很多。
  后来,因为国子监出来的人,直接越过了童生,秀才两个级别,傻子也能当个举人,于是国子监的名额就变味了,成了不学无术的功勋子弟,捞取功名的地方。
  很多人都认为,从国子监出来的人,学问没有一路考上来的人扎实,也没有一路考上去的人含金量高。
  慢慢的,有名额的官员,就从挑选家族最得意的子嗣,送入国子监进学,变成了换成第二等人才,让第一等的人才通过正常科考,一步步的爬上去。
  现在的国子监,就是这么个尴尬现象。
  里面的学子,都是功勋子弟,寒窗十年,不用考就有个举人功名,然后就老老实实等着补官。
  有了空缺,就从八品官做起,慢慢往上爬,争取做出政绩,得一个同进士出身。
  因为与正常考上去的人不同,是因为父辈庇护才有的功名,所以这种功名在士林中,一直为人所不齿。
  不是自认为科举无望,只能走偏门的人,是万万不会入国子监的,赐国子监名额的封赏,对王旭来说也是鸡肋的很。
  “这波封赏,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也就两万亩良田,五年免税,是朝廷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东西。至于同举人出身,七品诰命夫人,不过是虚名而已,县上那些正经八本的举人,都轮不到做官,更何况是荣誉性质的同举人出身。不过,也不算全无收获,王家有七品诰命夫人,和同举人出身的牌面在,远了不说,溧阳县算是畅通无阻了。县令也不过七品官,与七品诰命夫人同级,想要拿王家说事,起码得金山府出面才行。有这个牌面在,有些计划也可以进行了,现在的王家,家底还是浅了些,我得适当的增强下王家的实力。”
  王旭目光中带着思索,他从现代来,不止可以抄诗,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抄。
  比如制造玻璃,土法制盐,土法炼钢,发财的路子并不少。
  之前没有行动,不过是王家底子太薄,连功名都没有的小乡绅,拿出那些东西不是聚财,而是找死。
  现在,背后有大儒撑腰,明面上王家也从乡绅,变成了有功名的县豪之家,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