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启游戏时代-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采集和精炼技术的进步,资源总量也在快速提升中,机械外骨骼、机器人、工业温室等技术让所有人的伤亡率降低,病患能够得到更好的救治,而能量屏障技术则是可以为整个人类基地提供更好的保护。
用能量屏障遮住建设的核心区域,那么即使虫族突然从地底出现,短时间内也无法攻破能量屏障,就可以从容地调集部队进行镇压。
但,科技进步了,所面临的问题也更严峻了,随着范围的扩张,人类的基地不可避免地进入更加陌生的区域,尤其是大量的资源都集中在星球南半球的矿脉,而这些山脉中正是虫族活动的大本营。
汤盈不得不额外花掉很多资源研发武器、武装军队,同时派出大量探险队侦查情况,跟虫族的战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不仅如此,汤盈还要继续推进逃生计划,在重聚变技术研发成功之后,汤盈就要开始着手建造行星推进器。
这些推进器按照规划要建造在北半球的平原区域,每一座推进器都有数千米高,占地面积极大。推进器下方还要配套修建地下避难所,一旦启用,所有人就要进入地下生活。
因为在这些推进器全部修建完成、开始运作的时候,整个星球就会逐渐飞离恒星,失去了恒星的光照地表温度会骤降,星球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快速凝结变成干冰,在地表覆盖厚厚的一层。
如果人类继续留在地表,基本上是很难生存的,而避难所在底下,而且可以通过行星发动机的热量供能,就可以顺利地活下来。
……
汤盈修好了17艘星际飞船,但没有选择直接乘坐这些飞船进行逃亡。
按照MUSCI的提议,这些星际飞船修好之后,汤盈其实有三个选择:一是直接坐飞船开溜,也就是执行方案一的计划;二是飞船开到星球周边进行领航;三是飞船飞到附近星系采集资源。
飞船领航会极大地提升所有人的希望值,因为人们抬头就能看到太空中的那些星星(飞船的尾焰),有一种仪式感和虚幻的安全感,但也会稍微降低一些满意度(因为飞船没拿来做事);而飞船到附近星系采集资源,可以获得很多的资源补充,不过就没有希望值的提升了。
这两种方案都会让之前的“飞船逃亡”传闻不攻自破,因为飞船虽然修好了,但执政官并没有上飞船,依旧留在地面,这让所有人都相信执政官并不打算坐飞船开溜。
与此同时,重聚变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行星发动机也在一个个地建造。
建造第一座行星发动机的时候,汤盈是很激动的。
按照MUSCI的建议,汤盈把这座发动机建在了人类基地外的一片空地上,巨大的发动机骨架不断地、一层一层地搭建起来,这是一座高大数千米的山峰,又像是一座巨大的高塔。
在发动机下方,地下的避难所也在修建中。避难所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城,转换视角可以将大地调整为半透明状态,可以看到人类的机械在地下像蚂蚁一样持续施工,这是一个可容纳5万人的庞大地下城池。
按照MUSCI的说法,要完成第三方案,至少需要建造5000座行星发动机,建造得越多,计划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这5000座行星发动机,每个地下城可以容纳5万人,即使在宇宙中漂流漫长的时间,人类也可以放心生育、扩大人口数量,而无需像飞船逃亡的方案一样严格控制人口。
随着第一座行星发动机的成功建造,汤盈又开始接触到一些新的信息。
行星发动机的能源来自于重聚变技术,需要从附近的地表不断地采集资源。行星发动机开始运作之后,虽然整个星球会因为远离恒星而气温不断下降,但行星发动机的尾焰可以保证周边温度不至于太低,依旧可以在附近的地表施工。
为了维持行星发动机的运转,人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投入燃料,而很大一部分燃料都来自于南半球山脉中的岩石。
在开采岩石的过程中,显然还是会跟老朋友虫族遇到。
而且,底下避难所之间不能直接修筑隧道,一方面是因为距离太远、地壳坚硬、工程量大,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虫族可能会对隧道造成破坏。
一旦某个底下避难所或者行星发动机出现问题,人们依旧只能从地表进行救援。
……
终于,一座座行星发动机建造了起来,为了保险起见,汤盈还多造了500座,几乎布满了整个北半球。
虽说5000座行星发动机的推力就已经足够执行第三方案,但在飞行途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发动机故障、虫族破坏等等,必须保证有一部分发动机损坏也有回转的余地。
但汤盈也不敢再造更多了,因为时间在流逝,她也不知道氦闪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从降落星球到现在,游戏内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再拖下去的话,万一行星发动机造完了,但氦闪爆发之前没能逃得足够远,那就尴尬了。
发动机建造完毕,MUSCI提示,已经可以开始执行方案三。
人类开始陆续搬迁进入地下避难所,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行星发动机点火!
汤盈把视角拉到最高,一台台行星发动机开始喷射出长长的尾焰,淡蓝色的光柱冲天而起,非常壮观。
汤盈只负责修建行星发动机,至于这些行星发动机如何调度、如何运作,这些都是由MUSCI进行计算和统筹的,汤盈不需要去操心。
行星发动机已经发动,但人类还要继续忙碌。
大部分人已经陆续进入地下避难所,但还有很多人要维护行星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还要负责监视虫族的活动,汤盈也还要照常颁布法律、攀科技树。
不过,这段时期的操作相比之前的建设时期而言已经少了很多,因为可供建设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经造满了建筑,即使有一些布局不合理的地方要拆掉重新建,需要的操作量也已经很少了。
汤盈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然后点击快进。
星球首先是停止自转,而后发动机开始调整角度,将喷口对准行星公转轨道的切线方向,整个行星的公转轨道不断扩大,逐渐远离恒星……
整个过程在现实中很短,汤盈把视角拉到最高,调整为宇宙中的星球视角,在飞速快进地情况下可以看到,整个星球围绕着恒星的轨道正在不断地增加。
但在游戏中,整个过程却持续了十多年。
在星球逐渐远离恒星的过程中,星球上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虽然这个星球相比于地球而言地址稳定,但依旧发生了几次板块撕裂的事故,有好几台行星发动机因此受损;地表的温度骤降,在行星发动机的热量覆盖不到的地方,空中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覆盖在地表,堆积成了厚厚的冰原;而行星发动机发出的巨大声响、地壳的震动和气温的骤降,导致了更多的虫族活动。
第321章 游戏的结局
屏幕上,人类和虫族共存的行星逐渐远离那颗即将死亡的恒星,开始向着无尽的宇宙空间中漂流。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煎熬,人类终于开始脱离这颗死神一般的恒星,所以在脱离的同时,人类欢欣鼓舞,希望值大幅增加。
虽然逃出氦闪范围仍旧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但至少这颗星球已经在行星发动机的推动下,离它越来越远了。
但执政官的任务并没有就此结束,汤盈还要继续应对地底骚动的虫族,继续进行建设。
当然,汤盈扮演的执政官早就已经不是之前的执政官了,按照游戏中的设定,新的执政官依旧忠实地延续着之前执政官的既定方针,贯彻一开始定下的逃亡计划。
此时游戏中的画面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游戏中的星球地表是火红色的,地表是砂砾和矿物,时常还会扬起红色的沙尘暴,能够看到人类的运输车、穿着防护服的小人在地表忙碌着工作。
但现在,整个星球的地表已经变成了一片银白色,地表被厚厚的干冰覆盖着,目光所及之处已经完全被冰原所覆盖。冰原上,数千座行星发动机就像是绵延不绝的群山,每个发动机中都喷射着长长的粒子尾焰,就如同一道通天的光柱。
如果把镜头再次拉远,就可以看到整个星球在太空中漂流的场景,无数的淡蓝色粒子尾焰在星球后部拖曳着,汇聚成了一道淡蓝色的轨迹。
汤盈非常喜欢这种缩放的感觉:最低的镜头是在地表,可以看到巨大行星发动机脚下在冰原上穿梭的运输车;镜头往上拉,能够看到行星发动机附近有无数巨大的挖臂在挖掘地面上的石块,装上运输车辆;再往上拉,可以看到行星发动机的细节,这个如同火山一般的庞然大物由无数的金属结构组成,甚至能够看到里面的精密结构……
最后,镜头拉到最顶端,一座座行星发动机变成了星球上的一个淡蓝色的亮点,无数的亮点汇聚在一起,推动着星球向遥远的太空中漂流。
在星球的前方,被修复的星际飞船在前方领航,负责维持地面通讯和预警。
汤盈缩放着游戏画面,这一幕就像是电影中的长镜头一样,非常震撼。
弹幕上,观众们也都震惊于这令人震撼的场景。
“这个镜头太震撼了!”
“从最低的地表尺度,一直到最高的太空尺度,虽然是个策略模拟类游戏,但这要求配置肯定不低啊……”
“汤盈用的是GS1 X,毕竟配置最高的主机,还是挺流畅的。”
“不知道我的GS1 S能不能带起来……”
“应该可以,可能就是得把画面精度调低一些。”
“这游戏的视角还这开阔,别的策略模拟类游戏只是聚焦于一个小地图,《星际火种》直接描绘了一整个星球啊!”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来《星际火种》跟其他策略模拟类游戏的不同,其他的策略模拟类游戏视野往往比较狭窄,可能只是聚焦于一个小地图,或者一小片区域,时间跨度也比较短,可能最多也就几年;但《星际火种》则是聚焦于一整个星球,玩家所能掌控的范围非常庞大,而且时间跨度也非常长!
当然,这样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操作更加繁琐,不过游戏中为玩家准备了一个特殊的人工智能助手MUSCI,玩家初期要进行一些具体层面的建设,比如兵工厂具体建造在哪个位置、采集路线如何规划等,但游戏一旦进入中后期,这些重复操作就不需要玩家再反复去做了,MUSCI会辅助玩家进行。
这样一来,玩家只需要专注于新的游戏内容就可以了。
这种做法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玩家可以自由掌控整个星球,时间跨度也更长,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史诗感。
……
【即将进入NGC…X…3轨道】
【引力弹弓计划:人类建造的行星发动机能够为星球提供的速度极其有限,为了能够达到足够挣脱恒星引力束缚的速度,人类必须借助引力弹弓效应为地球加速……】
汤盈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屏幕上又出现了MUSCI的新提示。
在提示界面上,出现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动态图,行星借助NGC…X…3这颗大型天体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才能彻底逃离恒星系,保证星球有足够的速度向远处前进。
然而在引力弹弓计划加速的时候,人类却面临了最严峻的危机,NGC…X…3是一颗庞大的气态行星,内部的引力在随时变化,在星球经过的时候,由于引力激增造成行星发动机熄火,星球失去动力,向着NGC…X…3坠落……
星球上的人类陷入了最大的危机,希望值开始暴跌,许多设备全都停摆,执政官必须快速调度各个地方的救援队重启行星发动机。与此同时,虫族活动也更加猖獗,很多地下庇护所被虫族进攻,人类损失惨重。
所有观众都在紧张地看着,不知道汤盈到底能否应付这次的困难,让人类的火种得以延续……
……
《星际火种》有很多种不同的结局,每一种结局都会有一段专门的点评。
最惨的结局无非是玩家刚开始就被虫族给团灭了,或者因为不满度过高或者希望值过低被推翻。
如果玩家能坚持到选择路线,那么根据玩家不同的路线和完成度,也会有不同的结局。
有些路线很难完成,比如第三计划,很可能在没有建成足够的行星发动机之前氦闪就已经发生了,那就是妥妥的团灭结局。
前两个计划也是一样,失败与成功都各有一个结局。
在最后的结局阶段,MUSCI会把玩家做过的所有决策都重复一遍,并且复盘星球的变化。从刚开始荒凉的红色星球,到繁荣热闹的人类基地,再到雪原遍布的冰天雪地,整个星球在数十年中的变化被快速复盘了一遍,让玩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果。
很多选择飞船逃亡方案的玩家已经提前打出了结局,但结局的内容却并不完满。
屏幕上快速回放着游戏之前的整个历程,整个星球从一个荒芜的红色星球变得越来越热闹,但在某个阶段,十几艘星际飞船从星球上起飞离开,又过了许久,恒星的氦闪爆发,整个星球的表层被彻底烧为灰烬。
【幸存者的飞船在漆黑的、寂静的宇宙中漫游,视野之内,没有任何的光芒。】
【仿佛就像是在昨天,我们改变了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我们做出了选择:为了人类文明的存续,我们放弃了大多数人。】
【被困在这个星球上的时候,很多人濒临绝望。】
【187艘破损的飞船,近千万人类,我们面临着虫族和氦闪的双重威胁。】
【但人类没有就此放弃。】
【我们成功抵御了虫族的进攻,在星球上建起了基地,我们采集资源,重新研发科技。】
【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挣扎,所以我们努力适应环境。】
【警戒站到处都是,控制言论,严刑逼供,启用应急班次……】
【我们采用了高压政策,这是为了保证整个族群的高速运转,高效地完成我们的目标。】
【我们把所有飞船拆解,拼凑出了能够星际远航的飞船,少数的幸存者得以逃生,开始继续在宇宙中漂流。】
【人类文明没有消亡。】
【但,被留在星球上的那些人,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在无尽的黑暗宇宙中漂流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不停地想,如果当时选择了其他的方式,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
经过了一顿手忙脚乱的操作,汤盈这里也终于迎来了结局。
开头的内容大同小异,但后面的内容却跟飞船派的结局完全不同。
【面对氦闪的威胁,我们决心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我们在星球上建立起了5500座行星发动机,把整个星球逐渐推离这颗即将死亡的恒星。】
【我们把所有飞船拆解,拼凑出了能够星际远航的飞船,这引起了很多的流言,但飞船进入太空仅仅是为了给星球领航,执政官获彻底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我们被迫进入地下生活,行星的地表变成了酷寒的冰雪世界。】
【我们经历了板块撕裂,经历了虫族的猖獗活动,在利用NGC…X…3轨道进行引力弹弓加速的时候经历了最为严峻的危机,上千座行星发动机熄火,我们立刻采取饱和式救援,在即将进入洛希极限的紧要关头,重启熄火的行星发动机,将星球重新拉了出来。】
【在漫长的迁移中,我们有过互相猜疑,有过互相迫害。但最终,我们成功保住了人类文明的火种,在这场灾难中,除了那些无法避免的牺牲,我们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
【不论未来如何,人类永远选择希望!】
直播间里已经被弹幕给刷屏了。
“牛逼啊,老汤还是躺赢了,真是名不虚传!”
“也没感觉躺赢有什么高端操作啊?这就打出真结局了?”
“隔壁主播也在播,结果打出来个飞船派结局,笑死了!”
“怎么就真结局了?结局还有真假?”
“你去看看飞船派结局的评语,明显不一样的。”
玩家们也都注意到了,虽然选择前两个方案也能打出成功结局,但游戏中显然还是有相应的暗示。
飞船结局虽然也成功延续了人类文明的火种,但却放弃了大部分人;星球结局虽然经历的波折比飞船结局要多很多,但最后却成功拯救了所有人。
星球派结局的最后一句:“不管未来如何,人类永远选择希望”更是有一种盖棺定论的效果,跟飞船派结局最后一句“如果当时选择了其他的方式,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游戏还真的有点意思啊!150是吗?我决定买个玩玩。”
“你不都已经视频通关了?”
“这是策略类游戏啊!肯定是自己摸索才有意思。”
“汤盈玩的是低难度,后边还有高难度,高难度的游戏才是本体啊!”
“确实,这游戏跟一般的策略模拟类游戏很不一样啊,也说不上是什么不一样,就是感觉不同。”
“视角不同吧?这个游戏的视角是以整个星球为视角的,时间跨度达到了上百年。”
“总之这游戏真的非常出乎意料啊,钟鸣你赢了,买了买了!”
……
很快,各家游戏媒体对《星际火种》的评测纷纷出炉。
星游网对《星际火种》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更是从很多细节分析了这款游戏的独特之处。
“这是一款令人感到惊奇的策略模拟类游戏。它是一个发生在宇宙中的故事,而且故事的刚开始,人类就面临着绝境。而玩家作为执政官要做的,就是带领所有人走出困境。”
“在画面表现和视听冲击力方面,《星际火种》非常出色。不论是第一阶段的红色星球,还是最后阶段的冰雪世界,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极端的荒凉。呼啸的风声、金属碰撞声和喧闹的人声的组成的环境音,渲染出了一种别样的氛围。而大部分时间下,悲壮厚重的背景音乐和画面相得益彰,渲染出了绝佳的末日氛围。”
“其中某些特殊场景的音乐配合也堪称神来之笔,引力激增、行星发动机大规模熄火的绝望场景中,渡过难关后先抑后扬的变奏缓缓响起,战胜绝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和其他城建模拟游戏不同的是,《星际火种》是一款有着明确目标,流程极为紧凑的游戏。尽管某些模拟游戏中偶尔也会提出一些限时挑战,比如在时限内发展成伟大的城市,阻止经济萧条等,但主流的节奏还是较为舒缓的。”
“《星际火种》则时刻都保持着无形的压迫感和危机感,没有可以喘息的安定之刻。即便你的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大,生存问题、社会和人性问题也还是会接踵而来。”
第322章 好评如潮
“在虫族、氦闪、内部矛盾的三重威胁之下,人类在崩溃的边缘苦苦挣扎,而作为一个执政官,玩家必须时刻关注着游戏中的方方面面,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游戏的第一阶段,把传统策略类游戏的资源采集、城建部分很好地和游戏背景融合到了一起,资源种类由食物、晶矿、气矿、金属矿组成,任意种类资源的缺失都会引起相应的问题:比如缺乏金属矿让人无法建设城市,缺乏晶矿会让科研效率趋于停滞;食物短缺会引起民众的不满,让他们变的消极怠工,甚至生病死亡。”
“而且,人类还随时面临着虫族的威胁,这些虫族总是会从地底突然出现,破坏一些关键设施,让玩家损失惨重。玩家们在建设的时候不得不把警戒哨站和探险队列入考量,才能把自己的损失减到最低。”
“而在‘扩张’这一玩法方面,《星际火种》也做出了不同的感觉。”
“首先,这款游戏的扩张是以整个星球为尺度,刚开始人类在一小片地表资源富集的平原地区,慢慢地开始向南半球的山脉扩张,资源采集难度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玩家可控制的范围不断增加,直至扩张到整个星球,让人充满了成就感。”
“其次,这种扩张并不像其他游戏那样是漫无目的的扩张,人类始终都面临着氦闪的威胁,不论是选择飞船方案还是星球方案,人类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人类所有的扩张都是为了获得更多资源攀爬科技树、建造足够的设施,最终逃离恒星系。”
“探险队的探索玩法也非常有意思,《星际火种》的世界非常大,在之前,那些人类没有涉足的地区都是漆黑一片,而随着探险队的四处探索,人类才开始逐渐认识这个世界。有时候探险队会遇到丰富的矿脉,有时候则是会遇到虫族的巢穴,或者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危险。”
“遇到丰富的矿脉,玩家就可以向着这个方向扩张;遇到虫族巢穴,玩家就要考虑要如何调集军队剿灭;而如果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危险,玩家要考虑是否派更多的人去救援——虽然有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损失。”
“作为一款策略模拟类游戏,《星际火种》中借鉴了很多的游戏元素,玩法非常丰富。但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星际火种》的操作并不会让人觉得繁琐。人工智能助手MUS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