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准提洪荒奋斗史-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之地。众人在此遇见了盘踞其中的深沙童子,孙悟空、猪八戒出手欲杀之,幸被观世音菩萨止住,述说原由。
深沙童子,与八戒经历颇有些类似。他本为玉皇身旁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罚下界,入流沙河中。后被观世音说动,答应去扶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以免往日罪愆。
观世音菩萨曾与他言:“流沙炽热污浊,恰如五浊恶世、三毒焚身。佛门要义,便在于出入其间而不染污浊,自身清净,还要发愿令众生得清净。今我便赐你法号悟净,你在此间,可静静参悟个中三昧。”
因深沙童子长居流沙河中,故以沙为姓,名沙悟净,蒙玄奘摩顶授戒,为他三弟子,外号沙僧。
贞观十五年,九月。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人化作贾莫氏一家,试取经人禅心,八戒凡心难破,故被缚。
越明年春,玄奘一行四人继续西行。
“是时候了,”准提散去圆光镜,迈步而出,离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向地仙界西牛贺州万寿山五庄观走去。
青山郁郁,云深何处;松柏郁郁,翠竹挺拔;白鹤梳羽,野兽嬉戏,好一派自然烂漫景象!
准提缓步走在山间的小径上,地上松针旧叶厚厚积起,踩上去吱嘎作响。透过树叶缝隙,可以看到石径上长满青苔,显然已经许久无人来访了。
“这万寿山倒真是个清幽好所在。”准提点了点头,一步一步走在曲折石径上,举目四顾,景物清新,怡然自得。
自从巫妖大战之后,镇元子勉强捡得一命,随即便回返万寿山五庄观静修,再不涉外务人事。后来他在各教圣人辅助下开辟地仙界,自身气运与一界大地祖脉相连,二者同存,以免镇元子本身灾劫,故被人称与世同君。
准提慢悠悠走到五庄观大门口,就见道观木门早已敞开,两个童子正笑眯眯地看着他:“弟子清风、明月,奉师命特在此等候准提圣人!”
“有劳镇元子道兄了,麻烦二位带路。”准提微笑道。
入得大堂,就见正当中供奉着一个牌位,上书“天地”二字,镇元子就站在前面,依旧是仙风道骨、三缕美髯,拱手上前笑道:“一别经年,不想准提道兄今日竟有雅兴,来此荒僻之地?”
“道友哪里话?我执掌教门,每日琐事颇多,倒很羡慕道友在此得享清福呢!”准提笑着坐在客座上。
“不过一山野村夫罢了,有什么清福可言?道兄严重了。”
话虽如此,镇元子却手扶长须,在正座上微微一笑,显得颇为得意。
此时清风、明月两个仙童托着玉盘丝帕送进来两枚人参果,以及两杯香茶。一杯茶放到镇元子手边桌几上,另一杯茶和那两枚人参果都给了准提。
“以你我境界而言,这人参果已经无甚作用,不过吃个滋味罢了。”镇元子将手里拂尘放到一边,笑呵呵道,“我这里无甚特产,也只有人参果还算珍贵,请道兄笑纳。”
“人参果啊……我倒是还真没吃过。”准提转头打量了一眼人参果,通体粉嫩,真似三朝未满之婴孩,还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这香气纵是让凡人闻上一闻,都可以百病全消、神清气爽。
虽说准提与镇元子的交集也不少,但每次都不太赶巧,未能吃得这人参果。当初他与接引在五庄观避难时,人参果尚未成熟。后来镇元子去天庭任职,将五庄观封了。赤明成劫之后,镇元子蒙接引救治,逃得一命,回山后恰逢人参果成熟,便亲自打了半树果子,送至西方极乐净土大雷音寺,以谢接引教主救命之恩。
但是前文也说过,接引、准提这个层次已经不需要人参果了。所以当时他们连尝一尝的念头都没起,直接就将果子分给了座下诸弟子,以及天龙八部护法大众。准提自然也是没吃到人参果。
“我修行至今,也有无数载了,这天地奇珍可是第一次吃。”准提一笑,将人参果拿起,放到口中,轻轻咬下——
清甜甘美,入口即化,汁水充沛!
准提只觉那果实化作一团温润灵气,自口入喉,下至肠胃,借由血脉发散全身四亿八千万毛孔之中,厚重充实之感油然而生,当真是遍体舒畅、妙不可言。
“妙!妙!妙!”准提不禁叫绝,接连将两个果子都吃了下去,享受着无边快感。当然,他圣人心境,不染外物,虽然一时沉醉,却决不至于沉迷其中,很快就从那种前所未有的感觉里脱离出来。
他又喝了一口香茶,比起人参果只觉得索然无味。
“唉,道友竟有这般天地钟秀的灵根,倒叫我都有些羡慕了。”准提笑了笑。
“天地灵根又如何?不过是外物尔。”镇元子道,“我那红云老友的转世近来可好?”
“弥勒吗?自然是好。他早已脱离凡尘,修成十地菩萨,候补佛位,开辟兜率佛国。”准提道,“他还炼了一桩先天灵宝,名曰人种袋,内蕴无边乾坤,很是厉害,且还能随他佛法境界而提升。”
“哈哈,那便好,那便好,言归正传,道兄来此究竟有何贵干?”镇元子含笑问,“道兄帮我找到红云老友转世,我便欠道兄一个善缘,若有相求之事,但请开口。”
“这个嘛……非为其它,乃是求道友一事,与人参果有关。”准提将自己心里的谋划说了出来。
镇元子轩眉一扬:“这倒不是难事,但地仙界与凡间不可交往,是道兄与各位圣人并玉皇大天尊订下的规矩,我若贸然打破,怕是不美……”
“这个不难,”准提又抿了一口茶水,开口道,“我并非是让道友像那些妖族一样,扭曲虚空,将自身洞府与凡间连接上。而是直接将五庄观搬到凡间几日。”
镇元子眉头皱起:“只是我这万寿山五庄观早已与地仙界四大部洲连为一气,地脉根深盘错,不可妄动,否则影响一界,业力就大了。”
“道友请放心,这几日间,我会亲自在此地坐镇,以定力维护地脉灵气流转稳定,不出差错。当然,为了方便故,还要借道友地书一用,万望谅解。”准提道,“事成之后,我会赠与道友一瓶八功德水,于道友人参果树大有裨益。”
“如此,便依道兄。”镇元子这才展开眉头,颔首同意,“我这就着手将整个五庄观挪走。”
“真是多谢了。”准提合什为礼,又取出数朵金莲,递给镇元子,“这是八德池中金莲,受池水滋养,可辟内外魔头,稳定心性。道友境界自然是用不上了,留着送给门人弟子刚好合适。”
镇元子开口道谢,点头收下。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小唐霸王票!
第122章 梦中竞争所为何
人间西域龟兹国境内,一座无名山谷之中。
“这座山谷风景倒算清幽,灵气在人间也称得上充盈,不枉我五庄观于此暂居数日。”镇元子打量着这座山谷,见古木参天,藤萝掩映,景致颇好,满意地点了点头,将大袖一挥,一座道观便自袖中飞出,稳稳落入谷中,白墙青瓦,院落俨然,可不就是五庄观。
他前番以袖里乾坤大神通,将整个道观收入袖中,随身携带,直到觅得此处。
镇元子座下也有不少弟子,但为了方便,都未带来,而是命他们在地仙界万寿山静修数日。只有清风明月二童子,修为低微,又兼着洒扫服侍之职,便被一并带了来。
又有一道金光自镇元子袖中飞出,落入庭院泥土之中。光华散去,露出人参果树形貌,只是外面包裹着一重佛光,内蕴准提无上定力,使得果树体内灵气生机不会丧失,亦不会受凡间浊气侵扰。
“这样便算是布置完成了吧?”镇元子手挥玉塵,银丝飘扬,又往这座山谷上加持了几重禁法,确保不会有凡人误闯进来。
“接下来,只需要静待取经人东来即可。”
两日时光,转眼即过。
这一日黄昏,一队形貌奇异、风尘仆仆的旅者向五庄观而来。
为首的是一个金发胡僧,英俊挺拔,牵着一匹高头大马,只是总喜左顾右盼,活像个大猕猴。马上坐着一个清秀僧人,大概三十出头,面容慈和。马旁挑着担子的竟是个胖大和尚,走路时嘴里不知哼唧着什么,看他面色就知是抱怨之辞。最后跟着的也是个和尚,面色凶恶还带着晦气,也不知是什么路数。
这四人一马正是玄奘他们了。悟空早在八卦炉中就被炼成了人形,自是不必说。猪八戒练功出了岔子,本是个半人半猪的样子,只不过路上为了不被人当做是妖怪,每日以变化之术暂时化作人身,若是到了荒郊野外,再变回原形。
“师父,前面有一座道观。天色已晚,我们可以在此处借宿一夜。”孙悟空火眼金睛,自然早就看见了不远处的五庄观。
就在说话的工夫,五庄观越来越近,其余几人也都看到了它。
“不错,这道观气象非凡,当是个有道真人的居所。”玄奘眼见五庄观气象,点了点头。他虽然身无神通法术,却自有精深定力,六识敏锐至极,五庄观气息飘逸脱俗,自然被他察觉到。
“走了一天了,俺老猪又累又饿,可算有个地方歇歇脚哩!”猪八戒的反应更明显,连拖拖拉拉的脚步都变快了。
走在最后的沙悟净反而皱起眉头来:“我们是沙门弟子,这里可是道观。如果进去,怕是不合适吧?”
“万法不过唯识而已。只要心有菩提,便处处就是净土佛国。道观佛寺,不过为外相,悟净何必放在心上。”玄奘在马上道。
“师父说得是,弟子着相了。”沙悟净竖掌合什,低头为礼。
“悟空,你脚程快,先去那道观敲门问询,记得一定要谦恭有礼。”玄奘看那道观越来越近,对孙悟空道。
“弟子明白。”孙悟空无奈地应了一声,前去敲门。这一路上玄奘几乎每天都要说这句话,直把他磨得耳朵生茧。
“此地乃万寿山五庄观,地仙之祖镇元子居所,敢问这几位长老从何而来?”清风明月早就得了镇元子嘱咐,见悟空过来,提前打开大门道。此地虽然没有万寿山,但他们这许多年来都说习惯了,一顺嘴就带了出来。
悟空见此情形,心知此间主人定不一般,便开口道:“我等是东土大唐的僧人,前往西天大雷音寺面见我佛、求取真经。那位刚下马的,便是我师父玄奘法师。”
清风童子看了明月一眼,点头道:“不错,师父说得便是你们了。”
说罢,他继续解释道:“家师临走前曾说,要我们在此恭候大唐来的玄奘法师一行人,让你们在这里歇息一晚。”
你道镇元子为何不在?原来正好在今日清晨,有元始天尊座下童子来拜访他,说是传玉虚法旨,请镇元子去弥罗天玉清境,与元始天尊论道说玄。
既然是圣人相邀,镇元子自然得去。不过在去之前,他已经把要做的事情都详详细细地转告给了两个童子,让他们好生招待东来的取经人。
“多谢两位童子,也多谢此间主人盛情款待。”玄奘走了过来,对两个童子合什一礼。
“法师远来辛苦,请进来说话。”两个童子带路,把一行人引入五庄观中,安顿好行李马匹,来到客厅正堂之中。
正堂上有一供案,上面只有一座木头牌位,书“天地”二字。
玄奘出于尊重,也在牌位前合什行礼,随后问那两个童子:“此地主人定是位玄门仙真,又怎地不拜三清道尊、六御大帝?”
悟空翻了个白眼,知道玄奘没有恢复昔年金蝉子记忆,不明白道装修士并非指三清门下的道理。天地间原本便有许多散修,是自证自悟成仙。只不过为了尊敬道祖鸿钧,着道袍、居道观罢了。
然而明月童子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家师诨号‘与世同君’,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六御是家师的晚辈,他们自然不配在这里受供奉。”
“哈哈哈哈,”悟空先是一愣,随后捧腹大笑,“你这童子真是好大的口气!三清道尊俱是混元圣人,不死不灭,天地间除却伏羲女娲、佛门三圣,又有何人能比?!你竟说出这等狂言,真可谓坐井观天!”
“悟空,休得无礼!”玄奘见那两位童子神色不愉,急忙喝止道,“万物不过天地所生、天地所养,修行人追求大道、师法天地、供奉天地,又有何不可!”
玄奘其实也觉得这两个童子口气有点大了,只是一来他们是客、人家是主,客随主便,本就不应多嘴多舌;二来这两个小童子想是久居深山,不曾见过外人,对自己师父有些盲目崇拜,亦是情有可原。所以他将话题岔开,却没有评论明月童子刚刚的那句话。
“请玄奘法师少待,家师临走前说有东西要赠与你们。”清风童子对刚刚悟空的话有些不满,故意不理他,径直与玄奘说话。
“善哉,令师能容我们借宿一晚,施舍些水米菜蔬,已是让人感激。若是还送礼物,贫僧就有些惶恐了。”玄奘道。
“这是家师的嘱咐,法师若是不收下,我们也不好交代。再说出家人讲究化缘,你就当是我们给你的布施好了,莫要拒绝。”清风童子毕竟比明月年长一些,说话也更伶俐。
不多时,清风、明月两童子一人端一白玉托盘上来,上有丝帛,帛上有两枚果子。这果子约七寸长短,有四肢躯干、头颅脖颈,宛如三朝未满之婴孩,两个托盘共有四枚果实,恰好师徒四人一人一枚。
“这是观中特产人参果,又名草还丹,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一成熟,短一万年方才吃得一次,共有三十枚果子,可重塑修士肉身炉鼎,妙用无穷。”清风童子介绍道。
“这……”玄奘本来有些犹豫,转头看到几个徒弟都多少有垂涎之色,立刻开口拒绝,“太贵重了,贫僧不能要。况且我等出家人四大皆空,不似道门要吸纳天地灵气强固己身,这果子对我等也无作用,白白枉费了这般天地灵秀。还不如留着,以待有缘之人。”
两个童子又劝说再三,甚至连悟空、八戒都忍不住开口劝告,不料玄奘态度极是坚决,无论如何也不答应,甚至要训斥几个弟子。
“两位小道长莫要再劝,贫僧是决计不会要的。你们也无须为难,若是令师回来责问,就请他来找贫僧便是。”玄奘最后说了一句,就再不开口。
“既然这样……也罢,反正我们按照家师嘱托送了,收与不收是法师自己的事情。”明月看了清风一眼,清风点了点头,同意他的决断。
于是两位童子又端着托盘,退了下去,说是为他们准备斋饭。
“师父怎地如此糊涂!我在天庭时,听说这人参果珍贵的不得了,玉帝王母都极少能吃上一口,便是太清圣人老子,手中也只有几枚用于炼九转紫金丹。今天难得有福气吃上一个,您不吃就算了,我们几个可还想尝尝呢!”猪八戒第一个不干了,两个童子刚把门关上,他就抱怨开了。
“八戒这呆子说得是,师父,您不修神通,我们几个可修。这果子听起来比那西王母的蟠桃还要珍贵,我可是从没吃过哩!再说我们三人保护您一路,吃几个仙果又有何不可?”孙悟空也在一旁帮腔道。
沙悟净在旁边没有说话,但是脸上也显然是赞同神色。
“你们三人随我修佛这么长时间,都白修了不成?!”玄奘沉下脸来,罕见地在三个弟子面前发了怒。
“我且问你们,佛门修行,严禁吸纳天地灵气,这是为何?!”
三个人面面相觑,互看了几眼,最后孙悟空犹犹豫豫地道:“想是我佛门慈悲为怀,这天地灵气总数有限,吸一点便少一点,如此修炼,实乃损人利己,有违佛家意旨。”
“这是其一,还有呢?”
“还有就是……当年佛门接引、准提两位圣人修行时,西方灵气匮乏,此乃不得已而为之。”猪八戒在天庭为官时,听过不少洪荒掌故,此时吞吞吐吐道。
“荒谬!就算当初是不得已而为之,两位佛祖开辟净土之时,又为何不造出灵脉来,譬如道家三清天、女娲太素天、伏羲火云天那样?!”玄奘在唐时,曾与佛道两家僧人道士进行辩论,口舌极好,思路敏捷,又兼佛理精深,若论辩才,他这几个徒弟实不能及。
“这……烦请师父教诲。”悟空道。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言何解?”
玄奘心性极佳,转眼间就平息了火气,朗声解释道,“其中的有为法,不仅指法门,亦是指整个声色世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是同理。世界不过是因缘宿业际会、四大假合而成,如幻梦一场。不论是道家天人合一、还是我佛家涅槃寂灭,都是追求超脱于世间之外,自这梦境中醒来。”
“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帝王将相,一应凡人,皆是追求功名利禄,花一生蝇营苟且、几近无所不用其极,不过是追求梦中虚妄而已,到头来一切都要成空。反过来说,天地灵气、仙丹妙药、奇珍异果、神通法宝,又何尝不是梦中幻境、如露如电?”
“昔年佛祖释迦牟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前,从未修习丝毫神通法力,全凭心境自悟,然他成佛之后,诸般神通岂不是信手拈来?心境一至,神通自来;心境不至,强求神通,那便是走入歧途了。”
“为何佛门禁止门下弟子如道家一般修行,亦是为此。道家修行,有灵气锻炼肉身元神,有丹药提升实力境界,有法宝应付天人劫数,看似进境极快,实则稍有不慎,便入了歧途,舍本逐末。”
“反观我佛门,一应外物俱不求之,锤炼精神心境,领悟一点便是一点,虽然速度慢些,甚至要轮回数世才可超脱,却绝少有入魔之人,更遑论如那些人间道士,为了灵药法宝,打破头一般。”
“你等因这人参果,竟然动了贪念,可不就跟那些抢夺灵药法宝的道士一样?!为了梦中虚妄,反误了己身修行!”
玄奘此言,如同当头棒喝,又似醍醐灌顶,把三位弟子惊出了一身冷汗,心中隐隐有些明悟,困扰多年的桎梏竟有松动迹象。他们急忙躬身行礼道:“师父指点的是!”
“玄奘此子,果真见地不凡。即便是我,竟然不知不觉也有些执着了。”
地仙界万寿山中,准提正以定力维护地脉流转,同时以大神通观照人间五庄观事宜,听玄奘一番言论,竟然自己心底也有些触动。
“自从封神一战过后,我精进极慢,想来也跟心境执着有关,尤其是近几年来……”
准提想着,头顶伽蓝钟自然升起,云光如水、佛光如潮,纷纷流泻而下,他本人若有所思……
作者有话要说:1、本人才疏学浅,玄奘在文中说的话只是根据前人启迪写成,莫要当真。
2、这一章大体情节虽然是西游记,但我相当于给重写了一遍,而且日后西游记情节还会有改动,原著党勿怪。
第123章 退步来是向前
地仙界,万寿山中,原本五庄观位置上,准提闭目静坐,头顶伽蓝钟徐徐转动。
“南无释迦牟尼佛。”准提忽地睁开眼,双手合什,清晰地诵出一声佛号,面前光影变幻,娑婆净土胜景浮现在眼前。桫椤双树之下,释迦牟尼含笑而坐:“老师叫我何事?”
“伽蓝钟于我是累赘,留着平白妨碍心境,况且你证得无上混元久矣,没有一件先天至宝也说不过去,这钟便送与你了。”准提言罢,用七宝妙树在头顶伽蓝钟上轻轻一击。
一声清鸣,伽蓝钟上光华流转,嗡嗡颤动,随后其中准提留下的分神烙印便消散而去。准提袍袖拂动,整座大钟飞入娑婆净土,释迦牟尼佛伸出右手,五指舒张,接住伽蓝钟。
“多谢老师赐宝。”释迦牟尼佛微微一笑,将钟收起,并不急于祭炼,“恭喜老师今日去一心中执念,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正所谓‘心中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还是多亏你那弟子转世指点。”准提叹了一声,看着西天净土胜境渐渐消散,万寿山清幽景致再度呈现在眼前。
准提又闭上双眼,片刻后第二次睁开时,一种空境自然流泻而出。虽然名为空,却实则非空,空境之中包容一切、却又超脱一切之上,故名为空。个中玄妙,委实不可思议,也难以用言语去形容。
此前准提本人,虽然也触碰到了空境要义,却限于自身资质心性,难以究竟圆满。若要想显化空境,必须要屏气凝神,投入全身心的定力来营造空境,譬如在诛仙剑阵中就是如此。与接引相比,其实是落了下乘。就连后起的释迦牟尼,论此方面修为境界,也确实在准提之上。
所以当初准提得到混沌钟时,因这钟本就是合空相所出,遂决定炼化此宝,参悟里面空相奥妙,让己身道行更进一步。然而殊不知,他这一念起,便是执着,有了执着,便不为空,如此般凭借外物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