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世小日子_媚骨-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啸——”“噗噗噗——”让你不赶紧给老子喂食,老子可是干了活的,王小虎不满了。
肩膀上站着的王小虎见王大虎不走,又是叫又是闹的了,惹得王大虎哇哇大叫。
“……”柳白书。
见怪不怪的甘家兄弟,还有目瞪口呆的曹向南,和非常淡定的曹刚。
把手里的纸条看完,孙白莲就直接地递给了曹刚,说道,“看来我要回去一趟。”
“嗯。”曹刚把纸条递给柳白书,说道。
曹向南想他没猜错的话,怕是军中的事,他知道曹刚当年是从过军的,位置也不会低。至于柳白书他们过来,是不是还在军中任职,还是如何他就不知道了。
但是到底他也没问,心里并没有多少的好奇,该知道的时候别人就会说了,所以也不用他问什么。
王大虎去拿了生肉过来喂他家王小虎,足足吃了一大盆的肉那只鸟才心满意足地飞了,但是也没飞走。
这海东青性子是任性地很,它想如何就是按照它自己的来。
第二天柳白书同大家打了一个招呼,就同王大虎一起出远门了,身后不远不近地跟着一只海东目。
不过海东青飞地高,一般的人不仔细看哭会发现地了。
听讲了柳白书和王大虎出远门了,曹向南也只是点点头,算是知道了这么一件事。后面他也不少的事情要去忙,自己要忙着开铺子,书院那边的事情也要忙。
经过一个寒冬后,不说整个曹家村的人都识字,起码是过半的人都有去上过课书,把自己的名字写出来也没问题。
积雪慢慢地融化了,书院里借住的人也在撤离了,自己村子里的人走地倒是干脆,在大雪停了后,他们都把自己的房子修补了后,实在连补都不行的也自己解决了住的问题,都在一家家地撤走了。
至于外村的一些人,某些人还打着赖着在这里不走的想法。
后来曹向南说了一句,“在这个月底不搬走的人家,以后你们这条村的人冬天都不能申请来书院借住,原因就是因为你们,我到时候会让人进你们村子里说,告诉大家。”
一些存着这种心里的人也乖乖地搬着东西走了。
至于几个孩子的话,郑书博那里的考核成绩也都不错,全部都留了下来,这也证明了他们这个冬天是下了功夫认字的。
“好了,你们就留下来吧。”曹向南这些天天天都去书院,听了郑书博的话,他见跟在他后头的一个小的,说道。
话一落下,几个小的是一阵欢呼,又哭又笑。
第281章 春来了
东边的太阳徐徐地升起,淡金色的阳光打在枝头挂着的白雪上,一滴晶莹的水珠顺着垂落的枝桠滴落下来,慢慢地,一滴,两滴,三滴……
地面的积雪在一点一点地融化,冰封的小溪消融了,清澈的水欢快地流淌着,里面的小鱼儿在游动,自由自在。
冬去了,春来。
一场春雨过后,把土地打湿了,地上的小草冒了头,为这个春添加了一点颜色。
这一年的春开始了,地里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老牛在地里犁地,后面是赶着牛的老汉。春一来了,赶着把地翻出来,一家老小都到了田间,扎着两小辫子的孩童也在地里帮忙干活。
漫长的冬季过后,人们走出了屋子,一见面远远地就笑着问候彼此。对曹家村的人来说,这一年的冬天是他们有史以来过地最美好的一个冬天,春天到来,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祈盼,盼望着这一年的春会更好。
一过完了年,曹向南就同曹刚和里正商议了在村中种棉花和辣椒的事。他自己手中能耕作的地并不多,只有分家的时候在大院那边给的几亩地,其余买来的都是荒地,都是用作它用,并不适合耕作。就是自己的几亩地他现在都是雇了人种,他根本就没时间去理,更不会让晚风一个人就给管了。
现在而言,他自己去买地来种植肯定是不现实的,这一大笔的前投进去不说,他还要另外地雇佣人来帮他种植。而曹家村的人一辈子都是种点粮食来自己吃,让他们一下子把种粮食的地改成种棉花和辣椒,就意味着他们来年的粮食没了着落,万一这两样东西种不成,他们来年可就没了果腹的粮食,心里自然就有了疑虑和不安,所以曹向南也不会让大家担着饿肚子的风险来种植棉花和辣椒。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曹向南决定了在村中租地来种,租了谁家的地还请那家的人帮忙管理,每月他还会付给相应的工钱,等收了作物收成后,他再按照收成付一笔奖金,那自然是种地好的,奖励的钱就会更多。
这就等于是三份收入了,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择了。
这里的人之所以百年来都种粮食,就是怕手里没了粮食他们会饿肚子。殊不知他们一直种着粮食作物,不过也只是能保证不饿肚子而已,并不会让他们的日子往上过地更好一些。
他现在是要让大家看到这两样东西的经济效益,一点都不比他们种地的收成差,日后自然而然地在这地方就不少的人都抢着种植棉花和小米椒了。曹向南还打算着日后让村中的人种上其他各种各样的香料,种这些经济作物并不比单一的种粮食差。
对于南小子要做的事,里正自然是持支持的意见,不管是收成如何,村中的人都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曹刚就更不会有意见了,他的心里自然也是有着一点他自己的想法。
“你听说了吗?曹四郎要租地来一种开了花能做衣服的东西,还有一种小辣子,比我们吃的辣子都还辣。”村中的人从里正那里听说了曹四郎要租地种两种新鲜的东西,纷纷地都在议论。
“我也是听说了,正在和我家里的在说着要不要也种了。”
“我家夫郎可是说种,把家里的地都种上。”
“那万一种不成,岂不是明年没了吃的粮食?这事可不成,绝对不成。”
人们这种开了花的东西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能制衣服,冬天里穿着很暖和。但是对于这样东西要如何种,许多人并不懂得,万一这种不活了怎么办?一些人的心里也会有考虑。
“四弟,听说你这里要租地种一种叫棉花的东西,不知大哥可能也能种?”老实巴交的曹老大一边说着,还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是他家的让他来找四弟问问的。
陈丽是一个聪明的,知道跟着他四叔必然是会发大财,没见原先跟着他四叔的现在连青砖大瓦房都盖好了,日子是越过越好。他做梦都想着到外面去盖一栋大屋子,这样他就不用在家里看阿姆的脸色了。
曹向南没想到他家大哥会和他阿爹找上来,他也不会因为大院那边的人就拒绝,“当然能”“这就好,这就好。”曹富贵一听,很是高兴。
好兄弟之间办事也是白纸黑字的写好,他许了这么多好处给别人,自然也是要收取一点保证的。万一这棉花和辣子都全部种死了,也要赔偿给他最低的损失。
在大家讨论的时候,聪明的人就已经先找上了里正说要种这两样东西了。在种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是先到先得,到后面慢了一步的来已经没有了。
田间的地翻了过后,像往年一样种粮食的还是种粮食,也有人的地租给了曹四郎,拿了地的租子,他们还帮着种,还能得一份工钱,等日后种成了他们还能再拿一份钱,打哪里找这么好的事?至于把东西全部都种死了,他们一个个都是种地好手,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晚到想种的人就已经没了种子,他们就只能等明年了,眼红红地看着别人先一步发大财了,心里是懊恼地不行。
对于大家担忧的问题,曹向南也事先就想到了,他从方梓烨的庄子那里借了两个人过来并不是什么难事。修了一封书信过去,方掌柜那里就安排了人过来了。
“阿继,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曹向南把这种棉花的事情交给孙继去办。
“好。”孙继应道。
从一过完年,曹向南发现自己简直就是忙地脚不沾地,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去安排去处理。他自己这里的事情本来就多,书院那边他也要做安排,还有一些其他零零碎碎的事情。
年后他就去了镇上找的冯师傅,把打算在制衣坊那里再盖一处加工坊的事同冯师傅提了。这个加工坊肯定是要盖的,不然他现在只能是家庭小作坊的模式去生产,根本就做不大生意,因而他这里是要赶紧地把加工坊盖出来。
至于书院那边是先开了一边慢慢地发展,先解决了目前的基础教育问题,让这十里八乡的大人和孩子都先识上几个字。这边还要慢慢地才会形成一个规模,所以后面的屋舍赶着建起来也没什么用,不如一边建一边用。
两个人商定了加工坊的事,至于人手安排的事情就交给冯师傅去办好了。
碰上了这一年去做工的汉子提了好久好肉回去,还说着他们现在的东家如何是好,往年去做工的人回来瘦地皮包骨,这一年回来的人看着就胖了许多,这话估计也假期不了。他们村里的一些人听着心动,听说那边缺人,也跟着一起过来打算找份工做,一下子多出来的人正好解决了冯师傅缺人的问题,一些能用地上的人他就留下来用了。
冬天过去了,春雪消融的时候,冯师傅也带着底下的人到曹家村这边来盖房子了。往年的这个时候他们还不赶着开工,这一年早早地就赶着来做工了,但是也并没有谁不愿意。
“冯师傅,回来了啊,今晚一起喝一杯?”曹向南见着冯光过来,两个人是老熟人了,就约了他一起喝酒。冯光的心里还惦记着曹小东家这里的好酒好菜,别处可不一定能吃地到,连嘴地就应了,“自然是好,自然是好。”
这一晚两人吃了一顿饭,聊了不少的事情,书院和盖新的作坊的事,就这么地确定下来了两个人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他对冯光也是相信,在确定了图纸过后,曹向南只要把材料安排到位,后面就交给冯光去做就成了。而这些材料在年前他就已经订好了,只等年后开工,那边就会把材料都运过来了。
腊月过后,这日头落山的时辰是渐渐地越来越长了,不再像是冬日里晚饭才煮熟,外面就天黑了。到了吃过饭后,马车就把冯光送过去他们住的小屋那边了。
原本打算等乐小子百日的时候摆酒,到家里多出来一个小宝儿之后,曹向南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了。他家媳妇儿生了一个孩子的事情是众多周知的,那多出来的一个怎么解释?
就他家晚风现在疼小宝儿的那股劲儿,委屈一下他们家乐小子,晚风是一点都不介意。
“那我们到时候摆一桌饭自家人吃吧,外人就不请了?”曹向南同他家晚风提了不摆百日酒的事,这里就一些镇上的富贵人家会摆百日酒,不是人人家里都摆。
“还是我们到镇上去摆两桌就成了,请自己人过去吃。”他问道。
“不用这么麻烦,还要跑到镇上去,这一会儿大家都在忙,我们自家人做一顿饭吃就成了。”祈晚风是想到这一会大伙都忙,不如就自家人吃顿饭就成了。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地说定了。
到了孩子百日那天,就是做了一桌饭,和曹刚那里两家人一起吃,其他的也没做什么了。而曹瑞乐那小子,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一点都不在意别人是不是捧着他,只要旁边的臭小子别打扰他睡觉就成了。
第282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门口站着的人脸上带着笑容,孩子们捂着耳朵又叫又跳,门口是围着看热闹的人。左右两边站着的祈晚风、孙白莲和阿宁手里拉着的红绳一用力,就把牌匾上挂着的红布拉了下来,两块红布一前一后掉落下来。
祈晚风一转头,就见到了站在他身边不远处的夫郎,见他夫郎正望着他。两人相视而笑,这一刻不需要任何的言语,他们都知道彼此的话里想说什么。
怀里抱着的小崽子被鞭炮声吵醒了,睁着眼睛看了一眼,而后淡定地打了一个哈欠。曹向南见着怀里的小崽子的模样,有的时候他真的很怀疑他家的小子真的只是三个月出头,整日里除了吃就是睡,对他惹一下才动一下。
小宝儿也一起过来了,留了后院的屋子里没有带到前面来。小宝儿怕生,见到陌生人会哭,就更别说这外头这么热闹,回头闹起来还真的不好哄。
镇上这里的新店装修好了,今日开张。
一间铺面隔了一个小间出来做蛋糕店,大的一间做麻辣烫。
新店这里曹向南就给他们开了一个好头,剩下的后面都是交给他家晚风和孙白莲他们去忙。到了这一日两家新店一起开张,大家都一块到镇上来了。
鞭炮声一响,围过来看热闹的人就不少。
店里的门打开,蛋糕店里面摆着的架子上都摆上了各色的糕点。麻辣烫的店里有着新鲜的蔬菜,锅里煮着香浓的汤,煮汤的架子一推出来,香味就飘出来了。
站在门口看热闹的人一闻着这个味道,就骚动了起来。
见夫郎对他点点头,祈晚风走上前两步,扬声说道,“今日小店开张,凡是进店吃东西的一律半价,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都来小店尝尝味道如何,好吃欢迎下次再来,不好吃不要钱”“一律半价,一律半价,走过错过不要错过。”
“唉,这不是阿宁吗?你们的店搬到这里来了啊?”有在以前的店里吃过麻辣烫的哥儿认出了阿宁,走了出来,说道,“我见那里的铺子没了,还以为你关门,没想到你搬到了这里来”这个哥儿转头对一起的几个人说道,“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家麻辣烫,可好吃了,走,进去,我请你们吃。”
今日可是半价,可是比往日里吃还便宜一半,可是捡了大便宜了。
“快,里面请,里面请。”阿宁见一开门生意就上门了,忙地笑着把人往里面迎进去。见晚风还盯着他看,曹向南对他点点下巴,说道,“去啊,这可是你们的店。”他这些日子教会了晚风好几样点心的做法,不得不说,他家晚风在这些方面也是有些天分的,是做地有模有样。
祈晚风听到话后,对夫郎露齿一笑,往店里进去了,孙白莲也一起去招待客人了。
站在门口的人也各就各位,该干什么的就干什么去了。祥仔、康康两个大的都能去帮忙干活了,至于其余的几个小的,曹向南就抱着手里的孩子往后院的院子过去了,免得小宝儿睡醒了不肯。
没想到他一走回去后院,还真的就听到了小宝儿小猫儿似的哭声,他把手里抱着的小崽子放下去。两个孩子一放到一起,用着他们的方式交流,很快地小宝儿就不哭了,只是眼睛鼻子都红红的,好不委屈,控诉着大家扔下他在这里不带他。
店里一走进来的架子上是摆着的各色的鲜嫩的蔬菜、香菇,寒冬刚过,在这个蔬菜还没有上来的季节,进来的哥儿们一见到这个鲜嫩的菜眼睛都亮了。
要知道他们许多人都是吃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腌菜,到了现在地里的菜还没有上来,他们就是想吃菜都买不到,等新嫩的菜出来起码都还要一个月,而现在这家小店里就有新鲜的蔬菜了肉类也不少,手工打的猪肉丸鱼肉丸一直都做地不错,一向都受顾客的欢迎。
“这里有篮子,请你把要吃的东西夹到篮子里,挑好了就拿到前面去让人煮。”
进来的人都纷纷地拿起了篮子去挑选菜,这个时候的菜标价可不便宜,这个价格都超过肉类了。能来镇上的人口袋里也不差这几个钱,都掏得起这个钱,小篮子很快地就装满了菜,都恨不得能从这里买上一斤菜回家去。
前面的阿宁的手上是熟练地煮菜下肉,不过就是他的速度再快,到了后面来吃东西的人多了,手边堆积的菜篮子也是渐渐地堆积了起来。
进去蛋糕店里面的人也不少,进去的人手里都拿着蛋糕出来。
可别看这种小东西,利润可真的是翻好几番,这店要是做好了,一个月下来的钱可真是不少。
大棚里种的菜摘出来正是新鲜的,这也是曹向南事先就考虑到的一个问题。他们的麻辣烫开张,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菜类,大家吃了整整一个冬季的腌菜,谁都会想吃一点新鲜的菜。
而且按照这个季节能有菜卖的价格,他们店里给出的价格也不算是很贵。
所以一整合下来,他们的店现在开张,生意必然也是不错。
两家店开起来了,以前在那边进去店里吃麻辣烫的大多是哥儿,现在是哥儿汉子、孩子老人都有。前面开张的三天,连续三天都有半价的活动,店里的生意天天都爆满坐,去迟了的连位置都没有。
好在事先请了两个伙计过来打杂,不然两个人还真的忙不过来。
店开起来了,曹向南也不管那边的事情了,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忙。
在春来之前,在书院里借住的人已经全部都搬走了,彻底空出来的屋舍要用于三月孩子们入学的课室之用。新的桌椅都运了过来,摆进了里面,课室最初的规模就已经出来了。
年后曹向南还要赶着去镇上把教书的先生请好,到时候曹文宣都要回去南阳那边读书了,就光靠郑书博一个人也忙不来那么多孩子的教学,况且到时候还会有一些大人晚上也会回去读书,到时候就更不忙不不过来了。
还有这后面的课程要安排好,相应的先生也要一一地对应请好,不然这转眼就要开学了,到时候再请就会请不来了。
到了二月初,安排的人手就在村子里面去开始宣传三月的招生了,若是想入学的就要抓紧地报名。他们去宣传的人也明确地同大家说清楚了,去迟了的可能会没有位置,到时候想再把孩子送过去就要等明年了。
“如果你想送你家的孩子去书院读书的,请尽早报名。”
有的人一听立刻地就报名了,有的人听着还要再想一下,殊不知这想一想,到去迟了这个位置就真的没有了。
去年曹家村中许多的人家手里都攒了几个钱,做阿姆的都想把自己家的孩子送过去书院读书。而一些家还未分家的人家,家中大多的家中都是阿爷阿姆拿主意,以往村中谁家有个孩子读书,都是全家供一个孩子读书,其余的孩子想读书的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没那么多钱再供多一个孩子读书。
这个读书的孩子往往都是受阿爹阿姆,阿爷阿么喜欢的孩子,要是不讨喜的孩子/孙子,根本就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谁不想送自己家的孩子去读书,你拿了我家的钱送别人家的孩子去读书,以后还想我继续做工去供别人家的孩子读书,谁都不是傻子,是个人都不肯干这事。
以前还要忍气吞声过日子,到现在口袋里拿了几个钱了,谁也不想再像从前那样忍着过日子了。
家中年轻的哥儿们都在闹着要把孩子送去书院读书,家中阿爷阿姆不肯的,又是闹着分家。一时间曹家村中不少的人家家里闹着分家,里正和副村长是忙不过来村中的这些杂事。
一家人分家了,两家人分家了,三家人分家了。一时间,因着孩子读书的事而分家的人家也不少,自然也有阿么想拿捏着媳妇,扣着手里的钱不给,以后还想着让儿子和媳妇把手中的钱拿回去给他们的。
现在的曹家村不像是从前的曹家村了,什么事都是村长和族老们说了算,若是有个什么事,都是按照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处理。而现在,村中有管理处,什么事都讲一个“理”字。
而这个分家的事,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村管理处那里也没什么理由不批准。而且现在的曹家村凡事都强求公平公正,再也不会出现分家的时候,一个儿子得到全部的田地,一个儿子连一亩地都没有的这种事。
村中一些人还以为能像以前那样,跑到族老们那里去哭诉,意图让族老们来改变他们家分家的事。
要是换在以前,这些倚老卖老的老家伙是会跑到里正那里去跳脚,现在他们也不敢了,他们可以和管理处对着干,和曹四郎对着干,但是他们的儿孙还想在这曹家村中,跟着曹四郎过上好日,他们家的孙子也想去书院读书,这一闹下去,对他们也没有半点好处。
这样一分家下来,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
第283章 开学了
二月二十八的这一天,书院就开学了。
书院正式取名为“路远书院”,意思是其道路漫漫远兮,这条求学的路是无止尽的。
这一年的春早,原本订于三月开学,最后提前到了二月底。春早就意味着这一年的时节赶早了,到时候也怕冬会赶早,早早地就天寒了,到时候书院也要提前放假。
初升的太阳才是穿破云层,天才方亮,一早家中的阿爹和阿姆就赶着带孩子过来书院办理入学手续了,生怕再晚一些位置就被人抢了去了。
这一天大家就像是到书院来赶集似的,整个书院都热闹了起来,一入门口就有人在那里指引到来的人怎么走。
“报过名给孩子读书的,请往这边走。”
“四岁到六岁的到这里来。”
“七岁到十岁的孩子到这里来。”
“十岁以上的到这里来。”
书院里收取的还是和一开始说的那样,四岁到六岁的孩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