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世小日子_媚骨-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嗯,在那边摘酸果。”甘魏麟说道。
“那我和白书过去那边,这群孩子就麻烦你看着点了。”有甘魏麟在这里看着这群小的,曹向南也是放心,有个大人看着就好。和甘魏麟打了一个招呼,曹向南就和柳白书一起往曹刚他们所在的那边走了过去,过去那边帮忙摘了一会果子。
一篓一篓的果子往家里运回来,最后一批运完大家就不过去了。
夕阳下,小溪的水潺潺流动,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这里有一群马在这里悠闲地喝水吃草,几匹高大的马里夹杂着两匹体态略小的黑马和白马,平常脾气大地很的大黑来到这里变成了小弟,跟在一匹白马的屁股后面。
晚饭摆上了桌,大家都坐了上来,曹向南去把里正请了过来,冯师傅也来了。听说了要谈建学堂的事,孙燕山和曹大鹏也留了下来,就连陈红都带着两个孩子在这里。
到孩子们吃完了饭去玩了,他们的饭也吃地差不多了。
桌上的碟子撤下去,开始换上了茶水,听说曹四郎家里在商量建学堂的事。这事也事关他们家孩子读书的问题,吴月李梅他们大家吃过晚饭后都过来了。
曹向南打算商议过后就开始开工盖学堂,这事自然是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就越好,盖学堂也不单单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时间他家里来了不少的人,站着的坐着的都有,孩子们在院子外面玩他们的,他们这里成了一个小型的会议。
曹向南把他的构想同大家说了,他这一次建学堂不是建一间房子只有几个孩子去读书就成了,而是想建成一间书院。画好的图纸给到了冯师傅那里,和大家商定这个学堂怎么盖。
“向南小子啊,你要盖这么大的一间书院,这要不少的银两吧。”盖一座书院可不是一笔小钱,里正担心的是钱的问题。虽然他知道曹小子现在的买卖做地好,是赚了不少的钱,但是这盖书院,没有个上百两怕是也盖不成吧。
不过里正可能想不到,曹向南压根就没想过要一个人给这全部的钱。
“嗯,既然我提出要盖书院,这个问题我自然是想过的。现在盖书院的钱,以及书院以后的一笔开销,这所有的问题都涉及钱的问题。现在先不要着急,这个问题我们先放到后面去再讨论。”曹向南微微一笑,脸上是自信,让人不由地相信他这个钱不是问题。
“我们现在来说说这个书院的问题。”曹向南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先把这个书院的用处先给大家说清楚了,才有人愿意掏钱来建书院,“当初买地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这个书院盖的这个地方,我们曹家村出去就是了,附近的这几条村落过来也不是太远。”
“所以是到时候学院盖起来,不仅仅是我们曹家村的人能去读书,附近的几条村落的人也能过来。”再加上到时候的路修好了,他们过去汾水镇也不远,他的心里有这么一种感觉,到时候书院盖在这里了,曹家村会逐渐地往这边挪,到时候这附近也会有人来盖房子,完全不用担心这里只是一座孤零零的书院。
像现代那样,学校一开始盖的地方都是偏僻的,到后来这附近什么都有了。到时候以书院为中心,呈同心圆开始往四面辐射,附近几条村落的人都往这中间聚拢过来,这里会形成一个新的地方。
“书院今年开工,到入冬之前应该也差不多能盖好了,等明年三月就开学。到时候曹家村所有四岁以上的,都要进去读三年,这三年的孩子读书不需要给束脩,他们家里只要给孩子出饭食费和书费就成。”
“至于七岁到十岁的孩子,就要交一半的束脩,其他的费用就自己给。十岁之后的孩子家里的人还想让他们考取功名的,所有的钱都自己家里给,学院不再负责他们。七岁以上的孩子,若是家里困难还想继续读书的,他们可以一边做工一边赚取他们要读书的费用。”曹向南对用童工这种事一点都不会觉得良心过意不去。
想他小时候七八岁也早就会去给人做工换点吃的了,这个世界的孩子比他所在的世界的孩子更早熟,七岁以后干活完全不成问题的了。大的事情干不来,出去外面割青草捡柴火总也是能成的。
里正的脸上是难掩的激动,泪光闪闪,说道,“若是所有的孩子们能读上书,我们曹家村以后就有希望了。”
他有生之年都不敢去想过整个曹家村的孩子能读上书,只要村子里的所有人能有口饭吃,冬天下雪不再冷死人,干旱之年不再饿死人,他作为一村的里正就不觉得愧对村民了。
“四郎,那这样的话,外村来读书的孩子呢?是不是也能按照这个标准?”陈红问道。
若是这个书院盖起来了,他娘家的侄子们也能来读书了。若是四岁到七岁来读书都不要钱的话,那不是所有的人都把孩子送过来读书了?
“嗯,四岁到七岁来读书的都免束脩,其他的一些费用自己要给,外村的孩子也跟我们曹家村的孩子一样的标准。”曹向南大概在心里算了一下,四岁到七岁的孩童可能不是太多。
如果是外村的话,没有强制的读书政策,他们也不一定会把孩子送过来读书,哪怕是不要束脩,但是因为要其他的一些学杂费,也不见得有些家长会把孩子送过来读书。
听到这话,娘家在附近的几条村的哥儿脸上都露出了笑,这样他们就能回去娘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了。
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这只是挖了一个坑等着他们跳。
所有的孩子都能读上吗?甘魏麒看着曹向南的眼里多了一点兴味。到现在知道了这个人领着村子里的人又是种菜,又是养鸡,又是修路,他安全不觉得曹向南说的话是空话。
他倒是很好奇他怎么能把这个书院办起来。
“还有我想的不仅是孩子们能读书,村子里不识字的汉子哥儿们也能去读书识字。”这个问题曹向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他一直都想的问题,“白天里大家干活可能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书,但是晚上的这一会,能有一时半刻都好,抽点时间出来去学习。一天认两个字,一年下来也是七八百个字了,你们说是吧?”
“冬日里的好几个月,大家都闲了下来没什么事干,这个时候大家就能安排好时间去读书,外面若是不下雪的话,就到学堂去,若是外面下雪了,就留在家里自己学。”曹向南是发现这个时代的人过的日子都太悠闲了,整整一个冬季吃了睡,睡了吃,全部的时间都浪费了。这个时候的地里干不了活,但是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学堂读书不是吗?
“哎呦,那是不是到时候我们这些哥儿们也能去读书了?”陈红一听他们这些哥儿们也能去读书,露出一脸惊喜,问道。
他现在给曹四郎这里管一整条村子种菜的事,一开始的账少他还可以管地来,到后面的账开始多了,他也感觉到了压力。见家里的孩子来曹四郎这里读书,每日回去还给他说学了什么,他听着也感兴趣,后来请教了曹四郎后,曹四郎教了他一套数字,让他用这个来记录,他发现是要比以前那样好很多了。
站在这里听着的其他的几个哥儿也是露出惊讶,但是也有哥儿很是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这些人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去读什么书啊,不成不成。”
这老脸都不好意思去见人了。
“嗯,是的,只要是想读书的,任何的人,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都能去读书。”曹向南肯定地道。
“到时候书院里读书识字只是一门基础的课程,还可以另外开设算术课,若是能请到手艺的师傅,比如大厨,工匠这些人,我们都能开设一门厨艺课,木匠课,这些不仅是孩子们能学,你们也能去学。”曹向南是想着让大家学一门手艺,到时候村子里的人除了种田还能有一条其他的出路,他说道,“这个到时候这些课程的问题子做具体的再安排。”
“哎呀,这个好啊,让孩子跟着师傅学会做菜,以后还能去酒楼饭店找份工呢。”若是学会了炒菜做饭,以后去了酒楼找份工,每月就是不少的钱啊。
“孩子读了书后也不用像他阿爹阿姆那样一辈子种田了,要是会算术去找个账房先生的活计,可是要比种田轻松多了啊。”
几个哥儿讨论了起来,顿时觉得孩子读书识字,就算是不考秀才也有很多的其他的好处。
第168章 告一段落
见大家讨论地差不多了,曹向南抬抬手,让大家安静一下。等大家安静了下来,他才说道,“还有一个问题是,哥儿读书能有什么用呢?我听到很多的人说,哥儿读书没用。”
“那么我在这里跟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曹向南的脸上很是严肃,这个世界也有严重的重小子轻哥儿的思想,就连当初他送安安去读书,大院那边的人都要来闹他。
他当初把孩子送去学堂读书,除了他家里的两个哥儿,还有一个就是吴月家里的哥儿。吴月当初送家里的小哥儿去读书,他家里阿姆也是不允许的,为此还闹翻了脸。
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他若是想去改变这个现象,他就要从这些年轻一辈的人下手,现在来他家里的大部分的都是年轻的哥儿,他们的家里都是有孩子。他最起码要做到,让自己身边的这些人都能把家里的小哥儿送去书院读书,让他们去说动其他的人到时候也把家里的小哥儿送过来读书,到时候这事就事半功倍,完全不用他亲自去游说了。
“第一,哥儿读书识字,个人的素质涵养因此会提高。你们想,若是以后曹家村全部的哥儿都识字,那是不是外村的人娶哥儿,都会先想到来曹家村娶一个读过书识过字的,说出去都好听?”他是抓住了一些人家的那种,觉得生了哥儿是无用的人的心理。
“没准到时候聘礼还能多要一点不是?”曹向南半是开玩笑地说道,但是不排除这个可能“第二,哥儿读书识字,能帮忙夫郎更好地管好家。一个家汉子在外面干活赚钱了,这个家就是家里的哥儿在管,若是这个哥儿是个会管家的,那么汉子在外面赚钱是不是就更放心一点?”
“第三,哥儿读书识字,能够教育好以后的孩子。在孩子们入学之前,就先教会家里的孩子识得一些字,这样家里的孩子一入学,是不是就比别人家的孩子识得更多的字?若是孩子读书好了,考取功名的可能性是不是就更大了呢?”
后面曹向南列举了好几个要点,总之他是希望先把村子里的那些人家的脑子先给洗一洗,把家里的哥儿送去读书,而不是觉得生了哥儿就是无用的,以后要嫁去别人家里给别人生子传宗接代的一个工具而已。
其实哥儿也是可以考取功名的,只是这些人家连哥儿去读书都不允许,哪里还有哥儿有机会走上考取功名的路呢?
曹向南的话让几个哥儿的脑子开了一扇新的门。
是啊!若是他们家里的哥儿读了书之后,日后想找个好人家都容易许多,到时候还不是外面的人都来求取他们曹家村的哥儿?他自己家的哥儿还愁找不到好人家吗?一群哥儿一时间都觉得曹四郎说的是对的。
一群哥儿顿时开始讨论了起来,话里都是赞同曹四郎的说法。
大家讨论的声音,曹向南都听见了,觉得这件事是有谱了。
王大虎坐在那里听得是啧啧点头,觉得曹向南说的是太有道理了,他媳妇就是个识字的,他媳妇可厉害了。他是不是也要去读点书,才配得上他媳妇?听说他们这些汉子也能去上学。
好在柳白书并不知道旁边的人在想什么,他思考的是曹向南的话,自古就很少有人家会送哥儿去读书,他现在打的算盘是让整条村罗的哥儿都去读书,这能成吗?他的心里有怀疑,但是渐渐地也有了答案,他只知道会成。
甘魏麒还真的发现曹向南是个人才,就这个魅惑人心的本事就不是一般的人会有的。
“好了,我们回归到一开始就说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曹向南知道自己的话这些人都听进心里了,他把话题转移到了这个钱的上面来。
“书院的地我已经买下来了,这个地契在我这里,到时候这个地契也会归到书院上面来,不算我曹向南个人的。我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这个书院不是我曹向南个人的,而是大家的,以后所有人家家里有小孩的,都可以把孩子送来读书的地方。”
“那么这个学院是所有人的,这盖书院的钱呢,我是想到时候在村子里筹,每家能拿出多少就多少,不在多只在一个心意。再者,这个书院附近几条村的人都能送孩子过来读书,我们到时候去附近的村落走一遭,看看其余的村落能筹多少钱出来。”
现在就曹家村来说,每家不从他的手里赚了不少钱的,他就不相信谁家的手里会没点钱。至于别的村落,他只知道曹家村以前是最穷的。
只要到时候是想把孩子送来书院的,多少都会给一点,就是给多给少的问题了。至于让大家给多给少,就看他的本事了。再者,这汾水镇可不止是他曹家村区区一个曹向南赚了一点钱,这附近地主豪绅可不少,他是要想办法从这些人的手里拿到钱,才是更多的钱。
“到时候我们会在书院的一面墙壁上刻上字,谁给了多少钱盖书院的,我们都一一地刻在上面,名字,当初盖书院的时候给了多少钱。以后来书院里读书的人,都会知道这些人,世世代代,他们的名字就能流芳百世,为世人所记得。”这样他还怕有钱的不捐钱?曹向南觉得心里有一个小人在那里仰天长笑。
这些地主豪绅的要的无非是一个好名声,到时候谁还不争相给多多。
“看看到时候能筹多少钱,不够的我这里再给。”曹向南觉得要是筹一圈下来,他这里就给买地的钱,后面可能都不需要他再给钱了,他说道,“如果到时候筹的钱有多的话,这些钱也会用在书院日后的开销上。”
盖书院的钱他可以一个人全力承担,但是这个学堂也不是他曹向南一个人,而是整条曹家村的,甚至是附近的村落的人都能送孩子来读书,所以曹向南并不打算把这个责任全部都揽在自己身上。
“这样吧,我这里出一百两。”坐在那里听了许久的曹刚说道。
“好。”好兄弟!曹刚既然开声了,他这里算的自然是大头的,曹向南露出了大大的笑。
“四郎,我这里也算一份,多的钱没有,几十两银子还能能拿地出来的。”见夫郎看了他一眼,陈红明白了过来,立刻地说道。
家里的钱是他掌管,陈红自然是知道现在家里有多少的钱,这个建学院是大事,他自然也是愿意拿出一笔钱来的。他们家里现在每月的进账都不少,他相信他们以后也只会多不会少。
吴月和李梅几个也是纷纷地说算他们一份,他们现在是从曹四郎这里拿到了工钱。听说曹四郎那里另外地盖了大院子做衣服,他们这些人都会跟着过去,日后也不愁丢了这份工了。
自从从阿姆那里把掌家的权拿回来后,家里的钱就在他这里了,口袋里有了钱,吴月说话也有了底气了。
里正见在这里的都纷纷地说会出钱建书院,他家里也有一点钱,到时候自然也会是出的。这么一听,里正就知道这个钱也不是个问题了。
就现在这个钱加起来都有上百两了,再加上其他的人家筹的钱,怕是会是一笔很可观的数至于这个书院以后的开销问题,曹向南也想过了这个问题,他的意思是先购置十亩地到书院的名下,用于补贴书院的费用,“再之后看看要不要继续多添置多一点田地。等书院盖起来后,我再想办法往书院这里添多几个进项,都算在这个书院上,到时候都用于书院的开销。”
这样他们就不用担心以后这个书院的开销问题了,这些田地到时候村子里的人管理,收成都算在书院上,到时候也有钱请先生来给孩子们上课了。
柳白书和王大虎几人也坐在那里听着,柳白书和甘魏麒相视了一眼,都在眼里看到了同样的东西。越是和这个人相处下去,柳白书能从这个人的身上得到的惊喜就越多。
外面的天色渐渐地暗了,这个话题就讨论到这里了,之后详细的事情再商定。
这件事曹向南并不打算经过村长的手,就是村子里现在修路,村长那里都能给他整出幺蛾子,现在是在里正的手里管着。因为当初里正把那几个人赶走的事,他还听说村长现在和里正是翻了脸了。
这些人可真不要脸了!不过这一点曹向南也是早就见识到了,对此也不觉得奇怪。
正好打算盖书院的地是出了曹家村了,刚好是在一个三角地带,曹家村的村长和那些老东西还真的管不到这上面来。他记得刘掌柜和县太爷的关系不错,到时候请县太爷过来坐镇,把县太爷都请来了,哪里还需要村里的那些老东西。
曹大鹏回去的时候,顺便地送里正回家去。
“路上小心。”
“好。”
“明日见。”
“明日见。”
一群哥儿回去的路上都在讨论这个书院的问题,他们的心里都期盼着这个书院能盖起来,这样他们的孩子都能去读书了,七岁以下的还不用给束脩,到时候他们把家里的哥儿也一起送去读书。
想想以后自家的哥儿附近的人家都来求取,还有丰厚的聘礼,他们的心里就美的啊!
等家里的人一个一个地走了,院子里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孙白莲也带着孩子回家去洗澡,曹向南也让晚风先带孩子去洗澡,“你洗了澡就早点睡,我这边还要忙一会。”他们今天下午采摘回来的葡萄都还没有处理完。
“好。”祈晚风还想说点什么,但是也没有说出口。
两个人在一起这么久,曹向南还不知道他家晚风在想什么,他笑了笑,说道,“你先睡,别等我,我会尽快早点回房去的。”他知道这个人是担心他忙到太晚,每天这么忙碌也没时间休息,心里担心他了。
被看穿了心思,祈晚风的脸上有点不好意思,低低地“嗯”了一声。
几个孩子在外面玩,他去喊了孩子回去洗澡。
第169章 最初的印象
这一会的天很快地就黑了,点亮了的油灯,他们还在继续干活。明日还有明日的事情,今日就要先把今日的事情忙完,不然一日堆积一日,怕是都做不完。
等后面建书院了,怕是还有不少的事情要他亲自去处理的。再过十天半个月,厂房那边也能完工了,到时候这些做好的衣服要运去南阳,这边还要加大力度赶制衣服。到那一会是好几头的事情都要管,曹向南想现在先手把书把柳白书带出来,把酿酒这边的事情交给柳白书。
六个人手干活,是要比他往日里一个人干活快很多,几个人干活都是利落的,也没人拖沓偷懒。
晾干了水的葡萄经过处理后,装进了坛子里等着发酵酿制成酒。现在每日都有一批发酵完全的酒,则是要过滤出来装到干净的容器里密封好,进行第二次的发酵。
“我们先把这些处理完了就成了,这些没洗的明日再处理。”没有洗的就先当着明日再洗,现在洗了也晾不干水,剪出来放到明日会流失水分就不新鲜了,不如这样放着地好,曹向南说道。
他们后面这几日怕是都要赶着去采摘果子,酿酒的酿酒,制成果脯的制成果脯,那漫山遍野的果子能采摘多少就采摘多少。曹向南想等明年了这些事情都会成熟许多,到时候会好一点但是这个忙吧,可能什么最近几年都别想轻松。
这一会时间还早,见差不多了,曹向南就洗了手,说道,“我给大家炒几个下酒菜,我们喝一杯?”
“太好了。”王大虎一听有酒喝顿时就干劲十足了,刚才他闻着酒味又不敢喝,是馋地不行。
“……”柳白书。
“好啊,好啊,又有好吃的了啊。”甘魏麟一听说有好吃的,立刻地就凑了过来。
“嗯嗯,等一会就成。”厨房里的东西是现成的,曹向南才记起孩子们捡回来的田螺都还在那里没煮,他就打算炒来下酒的,现在是正好。
灶里的火一烧旺,下了油爆炒葱蒜,一香了就下锅炒田螺。刚好院子里种的辣椒可以吃了,他摘了几根辣椒来,切碎了放下去,和其他的几样香料一起爆炒,顿时那个味道是又呛又香辣椒开始结果了,这些辣椒也要开始采摘了。
外面的人也收拾好了东西,闻着里面的味道就直流口水,只等着喝酒吃点小夜宵了。
炒了一大盘的田螺,油炸了一碗花生,还焖煮了一碗花生,也没什么好吃的。曹向南你还烙了几张大饼,炒了几个鸡蛋包,装了几样泡菜出来一会夹饼吃,这些可以填肚子,不过晚饭吃了到现在他也不是很饿,只是怕其他的人饿了。
大厨房的门口这里就摆了一张竹桌子,还是以前从旧房子带过来的。门口挂上了灯笼,把小菜往这上面一摆,几人坐了下来,闻着这个味道可真香。
“你们一来就拉着你们开始干活了,也没有正式地欢迎你们的到来。”曹向南端起了碗,郑重地说道,“这一碗我敬大家,欢迎你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