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穿耽美]清和-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卜拉欣,你令我骄傲!”
父亲穿着白色的长袍,将易卜拉欣高高举起。
强壮的手臂,宽阔的胸膛;慈爱的目光,浑厚的笑声;组成易卜拉欣的整个世界。
他的兄长们没有嫉妒;良好的教养,在海上拼搏的时光,让整个家族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易卜拉欣是父亲的骄傲,也是大家的骄傲。”
最年长的贾比尔从父亲手中接过易卜拉欣。他已经娶妻,却还没有孩子。年龄的差异,使他更加宠…爱最小的弟弟。
“贾比尔,明年出海,我将一艘商船交给你。”
易卜拉欣的父亲,当着全家人的面宣布了这个消息。
贾比尔十分激动,父亲的话意味着他将独立。从这一刻开始,他将拥有自己的船,自己的商队。
“伊沙克,你到贾比尔的船上帮助他。”
“是,父亲。”
“哈拉夫,你留在我的船上,你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
易卜拉欣的哥哥们陆续跟随父亲出海。他的姐姐们大多已经出嫁。从前年开始,他成为唯一留在家中的孩子。
“易卜拉欣,不要急,等到合适的时候,父亲自然会允许你登上海船。”
一年又一年,在等待中,易卜拉欣度过人生最漫长的五年。在他十五岁,终于可以登上海船时,一支陌生的军队突然出现在家族世代居住的绿洲。
火红色的战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铠甲,锋利的枪矛,可怕的火炮。
轰鸣声中,炮口…喷…射…出黑色的浓烟,巨大的铁球从天而降,瞬间砸塌一处官邸。那是绿洲中最豪华的建筑物,也是奥斯曼官员的府邸。
“杀!”
喊杀声撕开沙漠的热风,火焰一般的军队,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冲得七零八落,战斗几乎在一开始就宣告结束。
易卜拉欣很激动,他几乎是亢…奋的看着这一切。
苏丹派遣的官员贪得无厌,父亲和兄长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满足他的胃口,得到从黑海通行的文书。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同样备受欺压,因为,他们是被征服的民族。
这支军队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易卜拉欣不知道今后的生活会变得如何,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战场中发生的一切。
“少爷,危险,快离开那里!”
“没关系。”易卜拉欣推开仆人的手,“这里离战场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你难道没有看见,他们只袭…击苏丹的军队。”
事实证明,易卜拉欣是对的。
战斗结束后,绿洲的居民仍惊魂未定。易卜拉欣很想上前,却被仆人拉住。这一次,仆人宁死也不会放开他。
“易卜拉欣?”
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易卜拉欣抬起头,惊喜的发现,自己的一名兄长竟然从那支陌生的军队中策马走出。
他穿着陌生的衣服,只戴着熟悉的头巾。
“哥哥!”
仆人跪伏在地上,哈拉夫跃下战马,大步走向自己的兄弟,“不用怕,他们来自大明。那位年轻的将军是父亲的朋友。”
明军正在打扫战场,率领这支骑兵的将官,是泾国公陈亨的嫡孙陈纪。
从朝鲜归来,他便被调入定国公麾下。大明同奥斯曼…帝—国开战,沈瑄掌帅印,陈纪打败诸多竞争对手,得领左军先锋。
出征不久,一批大食商人由中官带领,来到军中。他们自愿充当向导,为明军带路。
据悉,这要归功于兴宁伯。
兴宁伯见到朝贡的大食商队,向天子进言,以准许他们在明朝定居作为条件,为军队换来一批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的胸怀如大海一般广阔。”
大食商人们接受了这个条件。事实上,他们中有不少人早已希望能留在这里。只是朝廷对“外来人口”核查极严,没有官方文书,停留期限超过许可,管你是谁,统统撵走。
黑名单上,倭国人是榜首。撵了一回又一回,依旧顽强的死赖着不走。在港口做苦力,也比回到倭国挨饿强上百倍。
做海盗当倭寇?找死才会这么干。
随着大明海防加强,倭寇和海盗生存的空间被压缩到极限。
赵王朱高燧率领船队纵横海上,像是一头巨兽,凶猛无比,谁遇上谁倒霉。
明朝船队高举正义的旗帜,抢遍大小海盗。海盗躲起来,又盯上近乎绝迹的倭寇。稍有风吹草动,立刻登上日本岛“平倭”。过程如何不为外人道,只在史书中记载,自赵王两次“出访”倭国,同日本将军进行过“友好”会面,倭寇彻底在明朝沿海成为历史。唯一能找到他们的地方,只有爪哇群岛。
据小道消息,这些倭寇是乘大明海船远渡重洋,为祸爪哇。
为此,爪哇西王和东王联合向明朝抗议。
当时,朱棣正带着军队四处找人打架,欧洲国王各个风声鹤唳,龟缩在城堡里祷告上帝,快点让这煞神离开。朱高煦憋屈在南京,每日对着成山的奏疏动弹不得,生生窝了一肚子火气。
爪哇正好撞到朱高煦的……枪……口…上。
朱高煦正找不着出火口,二话不说,抗议书直接扔回去。
“没有证据,胆敢如此污蔑,以为大明好欺?!”
爪哇使臣惊骇欲绝,终于意识到,永乐皇帝不好惹,眼前这位皇太子同样不好惹。比起老成持重的皇帝,而立之年的皇太子明显更加火…爆。看这架势,大有出兵爪哇的可能。
使臣跪地顿首,是他们的错,倭寇是自己登岛,与大明绝干系!
自己过去?
使臣咬牙,倭寇虽矮,耐力却强,下臣以为,当是游泳!
朱高煦:“……”
到这地步,他也不好继续为难。
最后,事情以西王东王负荆请罪,献上一万两黄金结束。
面子的问题不在爪哇人考虑之内,黄金却是大事。为筹集赔偿款,爪哇再次掘地三尺,还到苏门答腊的地盘上挖土抢金子。
此等行径,苏门答腊国王自然不会坐视。
一来二去,双方军队叮咣打了起来,一打就是五年。
引起这场战争的倭寇,早在爪哇使臣被明朝踹回来时逃之夭夭。
倭寇凶…残…无…赖,却不傻。爪哇人发狠,不跑,等着被当地人报复?
这些倭寇究竟跑去哪里,正史没有明确记载。只在野史中有云,他们驾驶海船,成为了海盗,专朝欧罗巴商船下手。也有言,他们被大明收容,回到日本之后,成为最大一股“地下”势力,日本将军都被压得抬不起头。
另有一种说法,他们离开爪哇岛后就死了。连船带人一起沉入海底。传说这些倭寇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单是黄金就有五箱。
众说纷纭,后世许多探险家都曾在爪哇附近海域寻找过沉船,却无一例外,毫无收获。
后世,西方学者就爪哇一事展开调查,材料中,一个熟悉的名字再次出现。
大明一等伯,孟清和。
他在整件事中扮演什么角色,由于史料不全,已无从考证。珍藏在华夏博物馆中的文献,也只有华夏研究人员能够查阅。
西方学者没有气馁,查不到华夏史料,一本大食人留下的手记令他们如获至宝。翻译出手记的全部内容之后,学术界立刻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明朝政府,是否有预谋的“侵…占”他国土地。
手记的主人名为易卜拉欣,从记载的内容看,他是一名大食商人的儿子。
“大明的军队打败了苏丹的军队,杀死和驱逐苏丹派遣的官员。”
“明朝的将军很年轻,也很友好。他被兄长邀请到家中……虽然信仰不同,但他很有礼貌,获得了智者的好感……”
“将军和兄长离开之后,父亲回来了。他说,‘易卜拉欣,我们将离开这里,乘船前往明…帝…国居住’。”
“大明,父亲和兄长口中的伟大王朝。父亲告诉我,明帝…国的军队十分强大,苏丹的军队不是对手。为获得这个机会,他和兄长甘愿为明朝军队充当向导。如果被苏丹军队发现,绝对是死路一条,家人也无法幸免。但父亲仍是这么做了……”
“智者说,明…帝…国同奥斯曼不同,不会横…征…暴…敛,也不会强令女子填充苏丹的…后—宫。事实上,许多商人希望能将女儿嫁给明朝的贵族,只可惜,信仰相同的明朝贵族实在太少。”
“家人准备好动身,父亲将兄长们聚集到一起,告诉大家,他将家族拥有的大部分土地出售给明朝的商人,只留下绿洲中的一小块。我和兄长们一样疑惑,明朝的商人买下一大片沙地,难道是要挖沙子吗?更奇怪的是,这么做的商人并不是一个……”
半本之后,字迹变得模糊,并且出现缺失。
翻过残页,便是易卜拉欣同家人在明朝生活的点滴。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易卜拉欣对生活十分满意,并在他三十岁时,考取 “功名”,成为一名官员,这让家人倍感荣耀。许多父亲的朋友都希望将女儿嫁给他。
至此,手记戛然而止。很显然,后边还有许多内容,但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可追寻。
但是,这些资料足够西方学者对当时的大明发起攻讦,他们声称,“当时的明政府,有计划的…掠…夺…易卜拉欣生活的土地,打着商人的幌子,实行可…耻…的掠…夺,和他们在交趾的行为没有任何区别。”
持相反意见的人却表示,这种推论完全是无稽之谈!
“掠夺土地?一片沙漠吗?”
“那不是沙漠,那下面是石油,总储量居世界之首!”
“石油?几百年前,连蒸汽机都没有的时代,明朝人就知晓荒芜的沙漠下埋藏着石油,并为此发动战争?别开玩笑了,在当时人的眼中,这些黑色的液体甚至比不上一棵枣椰树。”
攻击者无言以对,却仍不愿死心,继续在浩淼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证据。
可惜,真相就在眼前,偏偏没人愿意相信。
能看到几百年后的预言家没有,闯入历史的兴宁伯却有一只。
答案就是这么简单,但最富于想象力的学者也无法相信。即便有人提出疑问,也多会被嘲笑,“这是历史,不是幻想出的神奇故事。”
后世学者为几百年前的强盛王朝争论不休时,掀起风…暴,改动历史轨迹的孟伯爷却在头疼,为赵王的礼物头疼。
船队每次归来,朱高燧都会送给孟清和一份“土产”,相当特别的土产。灵感源自永乐帝赏赐给孟伯爷的一只羊驼。
狮子、鸵鸟不稀奇。
非洲水牛和美洲野牛,在孟伯爷名下的草场中悠闲吃草。
花豹和猎豹能组成一个足球队。
羽毛绚丽的天堂鸟,占满府内整个花园。
每日在鸟鸣声中醒来,孟伯爷都要捂住脑袋,不知该感谢朱高燧的“好意”,还是撺掇国公爷以比武的名义,同赵王殿下打一架。
不久前,朱高燧又给孟清和送来一对袋鼠,偏偏还是一对雄的!自那以后,每隔几日,伯爵府内就要上演一出拳击赛。动静大到引来朱瞻壑兄弟围观,顺便蹭饭。
“皇祖父又出征了,父王火气大,皇祖母说这几日天气不错,孤该领着瞻圻多到宫外走走。”
年画娃娃已是翩翩少年,相貌综合父母优点,格外清俊。与之相伴的,是直线攀升的腹黑和皮厚程度。
吩咐家人准备午膳,孟伯爷仰天长叹,美好的三头身岁月,果真是一去不复返。
如果后世人知晓,堪称“大明第二奇人”的兴宁伯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知会否幻想破灭。
为何是第二奇人?
华夏自古讲究尊师重道。第一名属于兴宁伯的师父,道衍。
当然,关于道衍的传说,那又是另一段历史了。
第237章 番外三
明史记载,孟清和;大兴县人,本农户子。年十四;父兄皆亡,弃文从军;戍开平卫。
初为步卒;后献戍边之策,逐升小旗,总旗,百户,佥事。从沈瑄麾下;屡建奇功。献敌堡图;得燕王赏识。时高僧道衍见之,曰:“子何异!眉远山,胸怀千机,必为能臣。”遂收其为徒。
及太……祖崩,建文立;燕王三子入京朝拜,清和以机谋多出,行事多诡,护卫同行。
经山东,献遇险出京之策,并议海外事,得世子郡王赞誉,“此岂贤人语耶?”
自京还,至北平,道衍语于燕王,“此子非凡。”
燕王喜,授王府护卫。
后建文听奸臣言,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
燕邸,故元宫。时为官兵所围,成祖旦夕获罪,于是决策起兵。适大风雨至,檐瓦坠地,众人色变。道衍曰:“祥兆,飞龙在天,以风雨从。瓦坠,将易皇也。”成祖大喜。
燕兵起,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号“靖难之师”。
其年十月,袭大宁。孟清和献策,得朵颜三卫,成祖兵势大盛。
李景隆围北平,守御甚固,以坚城击退攻者。守军夜袭,伤官军。援兵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
是时,李景隆、平安等先后败遁。
成祖围济南三月,不克,师劳顿,乃还。复攻东昌,败绩,亡大将张玉。沈瑄、朱能等力战,方得还。
师惶然,成祖意稍休,道衍趣成祖,孟清和见营中大火,言有祥瑞,军心遂稳。
后得中官密报,京师势单,战可下。
成祖大喜,师绕济南,连败诸将于淝水,灵璧,渡江入京师。
入皇宫,孟清和与杨荣共语曰:“先拜帝陵。”
成祖继位,以靖难功臣,授孟清和一等兴宁伯,后赐国姓,史称朱兴宁。
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孟清和屡有计策出。转战河北、山东,在军三年,或胜或否,每有军心不稳,清和皆有言定之。
成祖拥天下,论功在诸武将之前,仅次数人。
永乐三年,拜行后军都督府佥事,镇大宁。其间献佛郎机炮,开互市,安边民,屡有功,多得封赏。
永乐五年,升行后军都督府同知,复镇大宁。
后兵出鞑靼、瓦剌,皆从,立奇功。
帝念其功,赠其父爵,并封其兄官爵。
永乐年中,皇次孙出阁就学,清和说书,言海外事,每有惊世之语。圣孙呼其师,言多称我而不道孤。
永乐十年,成祖迁都。
永乐十一年,交镇守印。
永乐十五年,拜中军都督府都督。赐大兴县宅邸,帝亲书匾额,言其诚厚。
永乐二十年,从大军西征欧罗巴。时定国公掌帅印,兴宁伯为副。大军所到之处,各城邦闻风而降。
永乐二十五年,以痼疾辞官,帝不许。
永乐二十七年,再上疏,帝从之。
帝崩,后经两朝,宣武十一年,年七十有六,病甚。帝车驾临视者再,语甚厚。赐以金水壶,金香炉。
同年十一月,殁。帝震悼,辍朝三日,命有司治丧。追赠荣禄大夫、上柱国、兴国公,谥敬恭。赐陪葬皇陵,与定国公同墓。
帝亲制碑志其功。从其生前所请,不继嗣子。然未收其家宅,与定国公同,仍悬伯府匾额,以宗室礼祭祀。
史载,时御史上疏,非宗室,非先太宗高宗义子,何能葬入皇陵。且与定国公同墓,此乃夫妻之仪,更为不可。
帝斥之:“兴国公乃朕之家人!与定国公之情谊,岂汝等非言!”遂命下锦衣狱。
清和少好学,性宽厚,尊长纯孝,有孝友名。未发迹,族中有老,名重九,多有助。拜官后,多襄助族里,并语族人,耕读、武勇,皆为传续之道。
洪德元年,加赠太师,配享高宗庙庭。
洪德九年,仁宗谕阁臣曰:“兴宁伯佐命嗣兴,助先祖平定四夷,功盖于世。当进宗室之礼,位比郡王,以太常春秋致祭。”
群臣顿首,遵帝命。
《明史…功臣本纪…兴宁伯传》
公元21XX年,国家考古队展开对北京郊外一处陪陵发掘。
因墓室未遭大肆破坏,多数陪葬品仍完好如初。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工作人员无不激动振奋。
打开主墓室之后,众人却陷入疑惑之中。
两块墓志铭,两具棺木。
按照墓室摆放,这应该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但据墓志铭所载,安葬在这里的分明是一位伯爵,一位国公!
这个发现,让在场工作人员均困惑不解。
陡然间,一个历史学者发出惊呼。
“朱兴宁,兴国公……兴宁伯!这是定国公沈瑄和兴宁伯孟清和的合葬墓!”
兴宁伯?
众人同时精神一震。
兴宁伯,六百年前,助永乐帝成就大业,助大明开疆拓土、寻找海外之地的传奇人物。
虽史料有载,然他的一生,仍充满谜团,显得扑朔迷离。
他一生没有子女,也没有成婚记载。所得封赏,更让后人感到疑惑。翻阅史料,他同命妇一并封赏的记载历历在目。
此中争议持续了几百年,历代学者都有论述。学术著作甚至多于建文帝失踪之谜。
谜团未解,主持发掘工作的学者突然接到通知,发掘停止,回填…墓……穴。
“老师,马上就能开棺,真要……”
“不必多说,照我说的做!”
众人再不甘心,也只得收拾工具仪器,退出主墓室。之前发掘出的文物也被留在墓室中,随着墓门关合,永远尘封在历史之中。
南京
落地窗前,一名男子负手而立,俯视芸芸众生。
刀削般的轮廓,长眉入鬓,冰冷的瞳孔映出窗上倒影,不带丝毫温度。合身剪裁的西装,愈发显得肩宽腿长。
“杨总,朱总来电,发掘工作已经停止,这是您要的资料。”
年近三旬的纪助理,将一份精心整理过的传真件放到桌上。
“好。”
男人的声音低沉,仿似大提琴音。
纪助理退出门外,男人回身,拿起桌上的文件,翻开第一页,手指轻轻擦过一张半身照。照片右侧清晰写着一个名字,孟清和。
于此同时,一个旅游团抵达金陵文化路。
这里多是明朝王公侯伯府邸,三十年前,经部分府邸拥有者同意,发展成旅游景点。自那以后,清净的街道变得人…潮…涌…动,川流不息。
“大家请看这边,这座宅院便是永乐朝所建的武阳侯府……”
领队举着喇叭,详细介绍武阳侯府建成时间和来历。
多数人听得津津有味,队伍最后末尾的一个人却显得心不在焉。
白衬衫,套头毛衫,休闲裤,俊秀的面容上架着一副银边眼镜。嘴角微翘,即使没在笑,也会让人觉得亲切。
“孟头儿,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给点精神。”
“想让我精神?”
孟清和挑眉,似笑非笑,说话的男人立刻闭嘴,呵呵干笑两声,头儿心情不好,莫要打扰为妙、万一他要挖坑给自己跳,理都没处说去。
耳边的嗡嗡声没了,孟清和仍不显得轻松。
自从年会当日,他莫名其妙的摔了一跤,在家里躺了两天,脑子里时常会闪过一些奇怪的画面。
古战场,皇宫大内,黄沙漫天,碧波千顷。
如火龙一般的军队,云帆蔽日的船队。
还有手执长刀、身披玄甲的将军……
若不是看过心理医生,得到肯定答案,他一定以为自己疯了。
压力太大?
去X的压力太大。
驻足半晌,同队伍已有一段距离。
孟清和给助理发了一条短信,随即转身,自走自路。
穿过长街,人潮渐渐稀少。好似从喧闹世界瞬间回归平静。
路边一块牌子上写着游人止步。
孟清和向远处张望,看到门上的匾额,“兴宁伯府……”
喃喃念着三个字,用力捏一下额角,总觉得格外熟悉。
脑海中仿佛有个声音在告诉他,过去,走过去,前方一定有什么在等着他。
上前两步,悬有兽首的大门忽然开启,伴着门轴的吱呀声,一个修长的身影闯入视线。
玄色风衣,勒出劲瘦腰线。身姿挺拔,仿佛一杆长枪。
浓墨一般的眉眼,挺鼻红唇,行动间,好似有无形的煞气在蔓延。
男人侧首,正跟身边的两名黑超说些什么。说话间,突然眉峰一动,笔直向孟清和看过来。
捂住额头,孟清和低……吟一声,再抬首,男人已大步向他走来。
越近,心跳越快。
“沈……瑄?”
两字出口,孟清和愕然。
不及思考,温热的掌心已覆上面颊,随即,是将一切湮灭的冷香。
陌生,却又无比的熟悉。
“好久不见,清和。”
回忆的闸门打开,历史穿过百年。
记忆好似洪水,一幕幕,一页页,瞬间充斥脑海。
良久,孟清和伸手,用力扣住男人的手腕,望入深潭一般的眸子,清晰看到,那片深黑中有自己的影子。
“清和?”嘴唇弯起,“我记得,你喜欢叫我十二郎,国公爷……”
余下的话,再不能出口。
唇被堵住,眼却未闭。
时光卷过历史的沙尘,尘封的记忆开启,凝眸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