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安宁-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来,一直以小姐手下头号粉丝身份自居的李蛋儿家自然得的不少,再加上他家中大人各个是种田的好把式,李蛋儿当然得意的很,就连最近走路,都感觉顺风得很。
  正是有着这样的原因,李蛋儿跟何宁说话时都是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样,可惜表错了对象。
  何宁听了李蛋儿的话心里是只顾着高兴,倒没在意他的态度。知道这个时空有西瓜的存在,再想到前世吃到的的西瓜甘甜多汁,喝到的西瓜汁清甜解渴,何宁已经抑制不住飞扬的心绪了。
  见何宁一直在发呆,李蛋儿以为他是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了,也不等何宁问他,就把他所知道的关于西瓜的事情滔滔不绝的讲了出来,那如数家珍的模样,怕是科普过不少“土老帽儿”练就的。
  “知道西瓜是什么吗?不知道吧,我告诉你,这西瓜可是从西域那边传过来的稀有品种,最是适合夏天和初秋吃的水果了。西域那边种出来的西瓜比你我两个人的脑袋加起来都要大,绿皮儿红瓤儿,尝一口就跟喝了一嘴蜜糖水一般,满嘴甘甜,不用嚼两下就都变成甜水儿了,两口下去就解渴得很,就是老得吐籽儿有点麻烦呢!”话虽如此,李蛋儿脸上的表情可是一点抱怨都没有。
  说到这里,李蛋儿咽了下口水润润嗓子,心想:往常说到这个时候,总能看到对面的小孩儿馋得咽口水,还会迫不及待的打断他的话,求他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可这何家的独苗苗怎么还是一副傻愣愣的呆样儿?
  不过,一想到这人之前还是个傻的,李蛋儿就释怀了。傻子就是傻子,即便是变正常了些许,还是会漏着一股傻劲儿,看来这痴傻病是好不全的。
  尽管李蛋儿看不上何宁的傻样,却不会昧下属于何宁的那份西瓜种子,这也是李欣然看重李蛋儿,让他做自己头号小弟的主要原因。
  “嗨,我跟你讲这么干什么,种子你拿去,回家交给你家大人种去,告诉他们种出好瓜可是有几十两赏钱拿的。”
  还沉醉于西瓜幻想中的何宁手中一沉,下意识地接过一袋两斤左右的西瓜种子,等他回过神来,就只看到了李蛋儿撒欢儿往家跑的身影。
  对于西瓜这种稀罕物,何家还是知道些的。毕竟村中无秘事,前两年有人尝试着种的时候就已经被传开了。而这两天李皓放出的风声也在村里传得欢,何家常常出去串门子的妇女们,倒是比总待在家里做木工的男子们了解的多。
  经过何老娘和李娟的科普,何家人也知道了西瓜的好,别的不说,仅自家宝贝孙子想吃这一条,就足以让何大爷做出种植西瓜的决定了。
  可何家的地少,还都被用来种粮食了,要种西瓜就得尽早到村长那里买地,等一套程序办下来,早就错过播种的时期了。
  这一点何宁倒是不不担心。
  “咱们院子后面不是有个小山丘吗,我看种在那里就挺合适的。”
  何家后院的小山丘平日里走的人也不多,土质含砂量大,不适合种植庄稼。何家作为离得最近的人家,是最有使用权的,也只是开垦了一小片做菜地用。
  “那块坡地土质不好,能种出好瓜吗?”问话的时何宁的小叔何大兴。
  “我听李蛋儿说,西瓜耐旱不耐湿。照他的说法,后院小山丘的沙质土壤排水性能好,土质又疏松,应该很适合种西瓜才是。”
  西瓜的生长习性何宁是知道的,却不能直接说出来,也只能拿李蛋儿当借口。反正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有没有人相信李蛋儿的话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他们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之后几天,何家人选了一块背风向阳的山地,花费了不少精力平整、打理。
  而何宁就在家里浸种催芽。先是将晒了两日的种子放在温水中搅拌、浸泡以消毒,接着冲洗一遍后,将种子泡在浅水中并放到温度较高的厨房内催芽。
  等种子发芽、育苗后才开始播种,等到移栽的时候,何家按照何宁的建议大约一平方米栽一株。
  在何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西瓜苗的成活率有百分之六十,幸存下来的幼苗也抽出了枝蔓,稳定成长起来。这个时候何宁又建议减掉每株多余的枝蔓,只留下主蔓和长势最好的两根侧蔓,不让太多的枝叶影响瓜果的生长。为了防止疯长,还减少了灌溉的水分。等蔓长有半米左右时,何宁让何家人隔个三四节用泥土压了蔓。
  前世的西瓜种植为了提高结果率,大部分都采用人工授粉,而这个时代可没人工授粉的说法,自然授粉才是正道。何宁这样半道出身的伪农民也没那技术去挑战权威的神经。
  到了坐瓜的时候,何宁依稀记得需要整细拍平幼瓜下的地面,并拍成斜坡状,将幼瓜呈平行于枝蔓的方向放置,之后每隔一段时间翻一次瓜。坐瓜的时候为了保证西瓜生长所需的大量水分,需要浇灌大量的水分,同时还要确保瓜地水分流通顺畅、不积水。
  这些种植西瓜的经验和条件大部分是何宁前世里回乡下姥姥家时,看到的,听到的,还有一些是何宁在网上查阅的。因此,在种植西瓜上,何宁储备的理论知识还是十分有效的。
  何家人见何宁指导起来有模有样的,心中也觉得挺靠谱。即便有不确定的时候,想想李蛋儿家两年的种植经验,也坚信不疑了。
  两个月左右的悉心照料下,何宁家的西瓜也开始成熟了。


第24章 评赏大会
  李大地主家作为初始资产——西瓜种子的投资人,除了有权分得每户种植所得的一半成果外,还将趁此机会在北李村举办一场空前的“西瓜评赏大会”。届时不仅会邀请一些北李村等本地有德望的老人参与评审,还将邀请附近镇上的名人志士,各村的村民们也可以从旁观看。
  说起这个西瓜评赏大会,最初的主意还是李欣然提出来的,小女孩也只是当作过家家般的玩耍,可大哥李皓却发现了其中可做的大文章。
  一场由李家举办的在夏国独一份的西瓜评赏大会,只要往大了做,打响了名声,不仅可以提高李家的声望和地位,还能结实不少有名望有地位之人,毕竟引进水果新品种说出去也是雅事一件。
  其实说到底,西瓜种植也只是此次评赏大会的噱头,而培育的结果是否成功倒是次之了。
  毕竟,成功引入别国作物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物的生长都是适应原产地的气候条件的,换一种生存环境作物的生长很可能会受到限制,甚至使存活率大大降低。即便是在西域并不难种植的西瓜,到了中原也可能因为种植者摸不清它的生长习性而使其变得娇弱不堪。
  因此,即便是作为发起此次西瓜种植潮流的李皓,内心虽然也希望有人能种植成功,但实际上,将过多的期望放在大部分初始尝试的农户身上就太不明智了。
  不是李皓灭自己威风,实在是仅凭这一次的尝试就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李皓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合理并理智的,当然,前提是这个时代还没有何宁这个bug植入。
  所以,作为一个理性人,李皓当初虽然发下去了种子,也许诺了重金奖赏,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大项的投入了,甚至连过问都比较少。
  为了显示出这次大会的独特性,也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扩大后期宣传力度,李家当家的李能富早早地决定将大会的场地放在室外,便出资搭建了一个环形室外场地,更是花了大心思布置评审席。还多设置了不少雅座,用来安置有名望的人。家里的客房也是打扫的干干净净,摆上了存在库房里贵重又不失风雅的摆件儿,用来迎接、接待远方而来的名人志士们。
  李家众人(除了女王陛下)的重心都放在了布置场地、写邀请函、走关系等事上了,李皓被父亲指派去各地收集、采购各种物资,根本闲不下来关系农户们西瓜种得怎么样。反倒是小妹李欣然凭着对西瓜的执着与喜爱,常常找李蛋儿等有过两次种植经验的小弟们询问家里西瓜的种植情况。
  相比起各家忙得热火朝天的状况,何家仿佛身处巨浪中的礁石,不动声色地坐看浪起浪落,平静的享受阳光的爱抚。
  作为北李村的外姓人家,何宁的先辈们当初建房时就没有选靠近村中心的地,而是将房子坐落在北李村的边缘地带,大概四环开外却又没到六环。
  他家种西瓜的地还是在屋后面人迹罕至的小山丘上,再加上何家不擅长种地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情,以至于到何家的西瓜收获了,也没人注意到何家种出来的瓜。当然,也没有谁会主动问。
  然而,没有人关注何家人种的瓜,并不代表何家人不知道别人家种得的品质。何老娘与二儿媳李娟作为何家的信息收集中枢,早就把别家的种植情况打听清楚了。
  这没对比之前还不知道自家瓜的品质如何,有了对比,高下立马见分晓。
  何老娘与李娟都不知道每次听见别人议论起西瓜时该摆什么表情的好,只是二人不约而同的,都对自家西瓜的长势闭口不提。这也导致信息搜集任务的难度大幅上升,毕竟,不是谁都能在听到以下对话时,还能专业的保持哀叹和沉默。
  北李村一精瘦大娘低声道:“你们都听说没,李大山家最大的西瓜已经有两个拳头大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何老娘:“……”两个拳头的瓜很大吗?为什么我家最小的也有大海碗那么大呢?长坏了吗?!
  另一高壮大婶也神秘兮兮地附和道:“可不是真的嘛,我家小侄子今天才偷偷跑过去看了,他家的西瓜不仅大,数量还很多。哪像我家的连个小葫芦的大小都不如。”
  李娟:“……”很多?多少才算多?我家原来放杂物和农具的屋子有点装不下了,那是算多还是少啊?
  旁边一矮胖大娘禁不住冒酸水:“哼,你也不想想李大山他们家这都是第三年种了,要是种的还不如我们,以后也没脸说是种地的了。要是我们能早两年种,说不定比李大山他们家种的西瓜还大,没得让他们家占了便宜去!”
  何老娘与李娟:“……”李大山家要把脸皮挂在我家西瓜地里了,你说,我们是要呢,还是不要呢?这要吧,都是乡里乡亲的,还怪难为情的;这要是不要吧,感觉很是对不起自己呢!哎~到底是要呢?还是要呢?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李大山的婆娘马氏端着装了三两件衣服的盆子“恰好”走了过来,“矜持”地笑了两声。
  “哟,大伙儿这是在说明天的西瓜评赏大会吧。到时候诸位可一定不要错过啊,等大山他们拿了奖赏,我们请大伙儿吃自己家种出来的西瓜。说到这西瓜啊,今天中午大山他们开了两个,我们一家十四个娃一人尝了一口,都说比糖水儿还甜呢!”
  李大山是家里兄弟六个,还没分家,光是孙子辈儿(即与李蛋儿同辈)就有十四个,其中四个还比较小,牙都没长全,也就能舔舔筷子。剩下十个小娃还是很有战斗力的,这一口到底是多大一口,谁也说不准。能让十个小娃一人尝一口,看来传言可能是真的,李大山家的西瓜真不小。
  何家院子里,何宁刚完成一个小零件,准备从井里捞一个冰镇西瓜解渴,突然连打了两个喷嚏。
  这大夏天的,打什么喷嚏,不会是冰镇西瓜吃多感冒了吧?捏了捏鼻梁,何宁也没在意,直接叫何安把自己切好的西瓜端到堂屋里给众人分了,还给外出遛弯(?刺探消息)的何老娘与二婶李娟留了两份。
  自从何家将屋后的小山丘改造成西瓜地之后,何大爷就到村长那里报备了一下,花了三十两银子,正式将那片小山丘及其周围的地面都归入了何家的地盘儿。
  由于那片地用来种庄稼实在是不合适,没人想过要买,村长了解何大爷要拿来种西瓜后,也没敢多问,生怕何大爷反悔,连去实地丈量一下的心思都没有,直接往大了估了个数,卖给了何大爷。更是第二日就把地契拿到了县里登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官僚阶级办事不是不能快,他们真要快起来连自己都感到害怕呢!
  在这个缺乏娱乐的时代,一场颇具规模、评审阵容浩荡、全国头一份的西瓜评赏大会,已经成为当地民众近几个月最受欢迎、持续时间最长、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新闻大事件了。
  不仅北李村和附近几个村的人议论纷纷,就连附近几个镇的人也知道的不少,更是引起了不少文人雅士的关注,还相约届时同去赏瓜呢!
  大会的前一晚,不知道北李村多少人兴奋地睡不着觉。
  这一晚,何家的主要成员又一次围着桌子密谈到了深夜。


第25章 看瓜群众
  说是西瓜评赏大会,可真正用来评赏西瓜的环节却被安排在了下午,喝下午茶的时间。
  而李家发出去的帖子注明的时间其实是上午,受邀而来的贵客会被请至李家的客房暂歇,然后到花园中赴宴,一场超越乡下土地主级别的欢庆宴。
  正是八月天气清朗的时候,李家的花园丝毫不见秋日落叶的残景,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景象。上午还未至午,李家花园内设置了不少游戏娱乐,众宾客也玩的愉快,喝酒的喝酒,吟诗的吟诗,投斛的投斛,气氛正好。
  饿了,有品种多样的新鲜糕点垫腹;渴了,有各种奇异瓜果润口;清冽美酒更是应有尽有。
  地主李能富、北李村村长以及几位县衙官员坐在凉亭中品茗谈天。
  要说李能富能发展至坐拥百亩良田,走通西域商路,赚得万贯家财的程度,上头没人支持是不可能的。对于李家头上顶的是谁这类的问题,也有不少人做出过猜测,可真正知道的没几个人。但自从七年前太守亲自下令为李能富行商疏通关系后,就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打听李家背后的人了。反正也打听不出什么,何必得罪李家,惹祸上身呢!
  上头有人罩着自然好办事,况且李能富为人精明,颇具经营天赋,很快就在七年内积累了万贯的家财。而且,他的儿子们李皓一辈儿的教育也没被落下,虽性格千差万别,但总有可取之处。尤其李家大郎李皓平日性格爽朗,且商业嗅觉灵敏、行事颇有章法,很是被其父的同辈之人看好。
  会做生意又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李能富的能力可见一斑,想与之结交的人不计其数,想与之结亲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即便顶着一个乡下土地主的出身,能言善谈的李能富丝毫不怵这样的交际场合,反倒如鱼得水得很。
  一场宴会下来,李能富获取了不少官方内部信息,扩充、积累了新的人脉,还不动声色地宣传了自己优秀的儿子。前来的参会的众宾客们也对这样的宴会很是满意。
  双方其乐融融,可谓是,宾主尽欢。
  这边李能富带着儿子搞交际,忙得热火朝天;另一边不能参加宴会的李欣然也不是个闲得下来的。相比起父亲的宴会,她更关心的是西瓜评赏大会。
  很快,耐不住待在自己闺房里装淑女的李欣然带上李斩,轻门熟路、风风火火地往大会场地杀去。
  虽然西瓜评赏大会要到下午才会正式开始,但奈何村民们热情似海,根本抑制不住激动的小心情。
  没种瓜的村民们都围在场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一大群;种了瓜的人家挑了家里种得最大的西瓜,早早地背了竹筐到场等着,骄傲地接受着周围村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由于这次大会只是形式上的评比,李家也不急着让村民们交瓜,大家也就只挑了家中最好的西瓜带了去。
  为了保持自己西瓜的神秘感,大部分背了瓜来的农户都用布把竹筐盖得严严实实。即便是看不到竹筐里的西瓜,却丝毫不影响周围群众们的一腔八卦热肠。
  某村妇女a:“快看,那不是家里做石磨的铁牛吗,他家怎么也分到西瓜种子种了?他家做石磨行,种地可还没我加强啊!”
  北李村村妇女b有种莫名的优越感:“你们是哪个村的,怎么连这都不知道?铁牛家的西瓜种子是李小姐赏赐的,谁让人家有个好儿子跟大山家的李蛋儿走得近呢!不像我大哥家,从李家大郎手里赊的西瓜种子种出来要上交七成,从李小姐手里得的种子只需上交五成!”
  北李村妇女c:“行了,别说那些没用的了。你们快帮我看看场上他们坐的位置,我好像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
  一旁妇女d:“他们位置怎么了?!呀!铁牛家怎么挪到后面了啊?”
  北里村妇女c:“我看刚才他们暗中比了比框里的西瓜,铁牛家坐的位置好,但种出来的西瓜没别人的好,被撵到后面坐了。按这规矩,看来是:坐得越靠前西瓜种的越好了。”
  周围村妇e、f、g:“哎~别说,还真是这样啊!”
  ……
  强者为尊是到哪里都适用的法则。对于农户人家来说,地种得好的就是强者,不仅会得到众人的尊重,还应该得到更好的资源。总之,强者要和别人不一样,在这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正如李地主家的小女儿,已经快要八岁大了,却整日被一群小子们围着。没有人会咸的淡疼说三道四,反倒有不少村民撺掇自家孩子多跟着李家小姐混。谁让李欣然受尽李家一家人的宠爱,为人又大方,稍稍漏一下指头缝都能让自家占到不少便宜呢!
  李欣然要到会场巡查,原本是只带了李斩一个侍从。
  但李家的管家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不敢作死地拦住这尊大佛,只得加派人手,让原本安排好的家丁们提前到会场维持秩序,最重要的是保护小姐。
  家丁们的大动作惊到了周围的看瓜群众,但在李欣然眼里还没种瓜村民们的竹筐有趣。
  女王来巡,众小弟们赶紧放下手头的事情,自觉地上前接受“检阅”。
  再说何宁一家,本来收到的消息是下午开始,何家人也实在,乖乖地在家里各干各的事情,等着下午开始之前过去。
  谁料众村民们此时甚是热情,有几家发现何家没到场,还专门跑到何家去通知一番。
  隔壁老李派自家孙子到何家喊人:“何伯伯,我爷爷让我来喊你家赶紧去会场,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就差你家了。”
  到会场送午饭的大娘路过何家:“哎呦喂,何大嫂啊,你家怎么还没去啊,这都午时了,再不去可没有好位置了!不跟你说了,我得赶集给饭送到会场。”
  何家众男人:“……”是我们搞错了时间吗?
  何家众女人:“……”不是她们没有激情,而是家里的男人各个都是榆木脑袋,欣赏不来娱乐八卦的魅力!
  何宁:“额……要不我们吃完午饭也赶紧去吧?”
  就这样,何家吃完午饭,慢慢悠悠地随便收拾了几个西瓜放到竹筐里。不能怪他们不够积极,实在是午饭吃得太饱,有点食困呢!
  等他们到了会场,很是花费了一番功夫才挤到了场内。这时候也没什么好位置能让他们挑的了,只得老老实实、默默地坐到了最后的位置。
  何家因为来得晚,进来时动静又大,很是吸引了不少看瓜群众的目光。
  刚巡视完小弟家西瓜的李欣然也看了过去,却有点不记得何家的人了。这个时候,作为小姐的忠实粉丝,懂得察言观色的李蛋儿立马心领神会,为小姐解惑。
  “小姐,他们是村里做出摇篮的何家,他家的独苗苗何宁前一段时间还是个痴傻的,小姐心善,见他可怜,便让斩哥给他发了牌子。对了,他还有个带着蛮夷血统的媳妇。”
  解释到这种程度,李欣然早就想起来了,稀奇道:“他的痴傻病好了吗?”
  李蛋儿:“小姐送他牌子没多久就传出他病好了的信儿。据说何家前段时间造的摇篮是他设计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他不仅病好了,还变聪明了。”
  “既然病好了,那他为什么不来参加我们的早会?”


第26章 大会开始
  早会——是李欣然规定的,每周都会由她定个时间把众小弟聚在一起,给她讲最近的趣事,若能带来让她觉得好玩的玩意儿,还会有重赏。当然,这样的会议只允许有牌子的正规小弟参与,其他挂名小弟是没有资格的。
  其实,这也不能怪何宁。主要是他之前是个傻的,大家也没通知过他。虽然后来不傻了,但也被众人给忘的差不多了,就更没人去通知他时间地点了。
  但是,众小弟也不是傻的,没人敢主动承担错误,只得让何宁做这个替死鬼。
  何宁的行为在李欣然看来,是十分可恶的,这家伙不仅不知感恩,还胆大包天敢忽视她,实在是可气!
  “李斩,给他记一笔,过两日的早会他若还不到场,就立马收回他家佃的田!”
  这招可是够狠的,马上要秋收了,现在被收了田就等于让何家颗粒无收,白种了地。
  可女王之怒,就是这么霸道!
  李欣然发了怒,众小弟虽然没胆儿承担,但也不敢再欺瞒着何宁,李蛋儿就派了手下一个小弟去通知何宁参加两天后的早会。
  这边何家到了场地后,由于位置靠后又靠边,离看瓜群众很近。大家刚收拾了个大概,就七七八八地被熟人拉到边上唠嗑了。
  八月的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