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贤妻难当_凔溟-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夫的妙计可好?”太子昭笑着问。
    唐越狠狠地点头,伸出大拇指:“够狠够毒!美人计一使,完全可以釜底抽薪了!”
    “釜底抽薪?这个词用得极妙!”
    唐越心下一动,问他:“殿下可知道三十六计?”这里并非是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朝代,只是有些类似历史上的古代而已,唐越不知道这里的兵书有哪些。
    “何为三十六计?”太子昭诧异地问。
    唐越忙从他怀里起来,走到案桌前,提笔将三十六计默写下来,后面跟上一个简单的案例。
    他大学选修过战争理论课,虽然很多都记不清了,但三十六计这么出名的典故他还是记得很牢的。
    太子昭站在他身旁,看着他写下一条条简单明了又实用的计策,眼睛越来越亮。
    这些计策其实他懂得不少,也用过不少,不过从未像唐越这样总结出来,如果能将这个传承下去,一定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将领。
    唐越写完,把纸张递给太子昭,“你看,你这次要给傅将军支招的就是美人计,用美人迷惑对方的神智,令对方疏于防范,改变原先的意图,也可以延伸到用糖衣炮弹攻击对方,从思想上打败对方,然后再采取军事策略,算得上是好用又省钱又省力的方法。”
    太子昭大赞,“确实如此,咱们每年往北越送的美人也不少,其中不乏道行高深的间客,取得的成就可能比安插一个心腹更高。”
    太子昭将内容仔细阅读完,时不时点头,觉得能总结出这些兵法策略的人实在是军事天才。
    “这也是一千多年后的知识吗?”
    唐越摇头,“不是,这是很早以前的一个人物编写的,算得上是最经典的兵书,意义深远,没想到这个时代并未出现过这个。”
    太子昭听说是古人编撰的也有些惊讶,“就像你说的,也许这个世界并非是你原来的世界,历史不同也是自然,南晋史上也曾有过兵书著作,只是孤以为没有这份三十六计来得深刻易懂。”
    太子昭重新拿出纸张,将自己的计策简要地写下来,然后用蜜蜡密封,让人快马送给傅恒将军。
    这个忙他也只能帮到这里了,如果对方还不能把握机会,那只能说明对方孺子不可教,及早换人也罢。
    唐越收拾妻子笔墨,又烧了傅恒送来的信,随口问了一句:“西边还没有消息传来吗?”
    太子昭摇头,“刺杀齐王并不容易,尤其在这战时,齐王定然会加派高手保护,没有七成的把握死士们是不会动手的。”
    “从昨日送来的急报看,齐王和月遗族已经占领了一座城,下一个目标应该就是泰阳城了吧?”
    “泰阳城是西南重城,也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所以,他们的脚步必须在此停下,否则顺利通过泰阳城后,他们就很容易与北越汇合了…”
    唐越眉头微蹙,太子昭伸手摸了摸他的脸颊,安慰道:“不用太担心,泰阳城不是那么好攻占的,你忘了?那城主可是孤信任之人,又有王鼎钧带人去助阵,守城应该不成问题。”
    唐越摇头,“我只是感慨,这一战不知又要死多少人,这几年好不容易增加起来的人口,恐怕又要下滑了。”
    唐越心中感慨,在二十一世纪,国家天天为人口太多而发愁,没想到来了这里,他却为人口太少而发愁,真是命运弄人。
    “在天下没有一统前,战争是避免不了的,只有合二为一,才能有长久的安稳来休养生息。”
    唐越没有加以评价,但他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大势,所以太子昭的话不能算对也不能算错。
    不过对与错都不要紧,他只知道,自己是站在这个人身边的,他想做的事情自己都会付诸全力去帮忙。
    这一刻,他也是万分相看到天下一统的,最好在他有生之年可以不用再看到战争了。
    “别想那么多,我今天交代厨房做了你爱吃的饺子,去尝尝是不是你最爱的那个味道。”太子昭拉着唐越的手,带着他走出书房。
    
    第218章 小淳子的才能
    
    “殿下,栎阳侯到访。”管家脚步匆忙地走过来汇报,唐越,“咦”了一声,“父亲怎么来了?”
    他边说边往外走,太子昭也自然也跟上,虽说两家是亲戚关系,可栎阳侯上门的次数少的可怜。
    唐越到客厅的时候栎阳侯正背对着他欣赏墙上的一幅画,那是他亲来无事做的木雕画,有点类似软木画,但他做不到那么细致,所以只能算马马虎虎。
    但太子昭很喜欢,比起这个时代色彩单一的水墨画,唐越的木雕画更大气更别具一格,所以他让人装裱了挂在客厅里。
    听到脚步声,栎阳侯转过身来,脸上挂着笑容,看神情不像发生什么不好的事。
    “臣参见太子殿下,太子妃。”栎阳侯客气地行了礼,唐越对此已经不说什么了,这些年他都没能改变他的观念。
    管家亲自领着小厮上茶上糕点,待客规格直逼王族,上完茶还客气地说:“亲家公请慢用。”
    一声“亲家公”把关系拉得极近,栎阳侯这才放松了些,坐在太子昭下手,唐越一屁股坐在栎阳侯旁边,等着他说话。
    “咳,是这样的,大王将军粮军需都交给为父打理,可是近日,为父发现几座粮仓和兵器库的实际数量和账上不对,为父并不精通看账,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但此事在没查明之前最好不要上报,若是因为为父的一时怀疑铸成大错,恐怕会牵连不少性命。”
    唐越点头,事情如果是真的,那牵连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确实该慎重。
    “眼看第一批粮食就要筹备运往边境了,为父若是没能在此之前弄清缘由,事后可就说不清楚了。”
    要是真存在问题,又是在最后才爆发出来,那南晋王和朝臣定然会把罪名安在栎阳侯头上,谁让他才是最后接管这批物资的人呢?
    粮官原本就是个大肥差,朝中不少大臣都盯着这块呢,而且这个位置历来是属于文官的范畴,此次却被栎阳侯一介武夫夺了去,可想而知文官们心里会怎么想了。
    “账册都在父亲手上吗?”这个问题相当棘手,又是这么尴尬的位置,说实在的,唐越都不想栎阳侯去碰这一块。
    他一介武夫,除了舞刀弄枪还真没干过这种精细活,也不知南晋王心里是怎么想的。
    “只有近三年的在,之前的实在太多了,被封锁在库房里,光是近三年的就是一大车啊。”
    现在的纸张已经普遍使用了,这一大车的账册可就真的不是一点点了。
    唐越原本想找人帮他看看账本,可一听这数量也为难了,给他一个月时间,他有信心能理顺,可前线的将士可没这么多时间等他算账。
    楚州城本就不是鱼米之乡,拿出一千石的粮食已经是底线了,所以下一批粮食他们必须尽快准备。
    “岳父大人是如何看出账实不符的?”太子昭插嘴问了一句。
    唐越眨了下眼睛,也把视线转移到栎阳侯身上。
    “你们也知道,为父身边有不少管账的能手,所以此次就带足了人去的,没想到经过他们三天两夜的盘查,发现数量不对啊。”
    但到底是哪里不对,他们也说不清楚,想看账本发现工作量太大,短期内无法完成,可粮车又不可能因为你的一个猜测就延迟发出,那可是事关十万将士性命的大事。
    “还能拖多少天?”
    栎阳侯伸出三根手指,“十万大军抵达楚州城已经十日了,满打满算,三日后再不发粮,将士们就该断粮了。”
    前线还没有消息传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消息,按照太子昭的推测,北越应该也在等,在等齐王那边的兵马,待他们二合一才是真正动手的时候。
    “阿父,我借个人给你,三天时间能不能查出问题就看他的本事了,至于粮食,第一批不从库里出,我会想办法从贵族世家手中筹集,争取更多的时间。”
    “从贵族手中筹粮?”栎阳侯惊讶,南晋从未发生过这种事,就是以往国库最紧张的时候也没见贵族施舍过一分一厘啊。
    唐越笑了笑,“南晋的贵族多是积累了几代的世家,家里的囤粮恐怕都要烂在仓库里了,还有那些新晋的大富豪,南晋为他们创造了如此好的交易环境,危急时让他们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虽然有点难度,但唐越自信发动一半人筹粮是没问题的,只要每家出一车,就足够了。
    “越儿所说的人是?难道是哪位有名的大账房?”术业有专攻,像栎阳侯府这么有钱的人家,靠的都是一批商业才华横溢的人,他们社会地位虽然不高,却享有极高的待遇。
    “这个人您也认识的,就是忠勇侯。”
    “小侯爷?他才几岁?”
    “哈哈,您可别看他年纪小,他的经商天分高着呢,而且我知道他特有一套记账看账的方法,比咱们家的方便快捷多了。”
    “倒也不无可能,这邺城是火的几家商铺都是小侯爷开的,只是为父以为是他手下有什么特殊人才,还想挖过来呢,哈哈……真是小瞧了这位。”
    这也不怪栎阳侯看走眼,谁让张淳里里外外都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只要说上三句话就能发现他不是个肚子里有墨水的人,谁能想到他才短短五年内就创建了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
    唐越派人去将张淳请来,对方倒是来的快,就是不修边副了些,大冷天的里头穿一件衬衫式内衣,裤子松垮垮地挂在腰上,外头罩着一件白色的羊毛大麾,睡眼惺忪的模样。
    他一进门就挨到唐越身上,冲太子昭拱拱手,看到栎阳侯还吓了一跳,“耀叔怎么来了?看您印堂发黑,眉头紧锁,该不会是有人得罪您了吧?是谁?说出来侄儿替您灭了他!”
    栎阳侯脸色更黑了,怀疑地看向唐越,用眼神问:这真是你要借给我的人?
    可别到最后账没查清楚还把他的事情弄的一团糟。
    唐越嘴角抽了一下,拍了张淳的后脑勺一记,“你小子才印堂发黑呢!”会不会说话!
    这下子惯会看人下盘子,对太子昭可从来没敢这么放肆过。
    张淳嘿嘿一笑,“我就是瞎扯淡,叔您别在意,满大街的人都知道您接了个大差事,正是升官发财的好时候呢,侄儿都备好礼等着恭贺您呢。”
    栎阳侯更愁了,这个差事在别人看来是个美差,对他而言可一点也不美。
    他不缺钱不缺粮,管着粮仓和军需也无心贪墨,办得好是他应该的,办不好就是他失职,看来南晋王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把这扎手的活丢给他做。
    栎阳侯沉思了一会儿,决定相信儿子的眼光,不管这小侯爷有没有本事,是骡子是马决要拉出去溜溜才知道。
    他挤出笑脸,和蔼地说:“侄儿啊,叔现在遇到难题了,不知可否帮上一帮?”
    张淳意外地看着他,偷偷瞥了唐越一眼,见他对自己点头,忙扬起笑脸回答:“您这话说的,咱们都是一家人,您老有难我怎么能不帮忙?只要用得上侄儿的地方,您尽管吩咐!”
    张淳拍着胸口保证,心里却在嘀咕:他一个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人能帮上什么忙呢?没听说栎阳侯府缺钱啊?难道是自己生意做大了排挤了人家的生意?
    张淳纠结的想,如果是让自己关掉几家店,他要不要同意呢?
    栎阳侯听他这么说至少心里松了口气,他将事情的经过娓娓道来,最后问了一句:“侄儿以为该从哪里入手?”
    他还是有些不相信这半大的孩子能解决这么棘手的问题的,所以有心考核一番。
    张淳想了想,“查案我不懂,如果您是想从账上看出端倪,那侄儿可以帮你,如果是账务之外的事情,恕侄儿无能为力了。”
    听他这么说栎阳侯大喜,能说这种话显然是有两把刷子的,能解决看账的问题就已经很好了,至于最后结果如何,那得看完账才知道,这可是最重要的一步。
    “那就拜托了。”栎阳侯心里有了计较,打算私下问问儿子,忠勇侯有无入朝这官的打算。
    
    第219章 功德碑
    
    唐越还有些担心张淳过去会惹麻烦,没想到两天后,栎阳侯就亲自把人送回来了,客客气气的,一脸满意的笑容。
    唐越知道事情有了进展,看着被抬回来的张大老板诧异地问:“他这是怎么了?被人揍了?”那两只眼睛都快成熊猫眼了。
    栎阳侯心疼地瞥了张淳一眼,那眼底疼爱的情绪把唐越寒了一下,他老爹该不会看中了张淳想多要个儿子吧?还是说他发现这小子本来就是他的私生子?
    “累坏了,这两天一刻都没停歇,除了出恭都在看账本,等把结果交给为父,就直接睡过去了。”要不是他找了医者来把过脉,说只是疲劳过度,他都要以为小侯爷是昏过去了。
    唐越安排人把张淳抬回去,又交代厨房准备好吃的和热水,等他醒来就立马供应上。
    栎阳侯看着他有条不紊地下命令,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俨然像个合格的女主人。
    他心下叹了口气,五年之期已到,但唐越和太子显然还没有到缘尽的时候,看来他这个儿子是真的要不回来了。
    “阿父,那查出是什么问题了么?”唐越将走神的栎阳侯拉回现实。
    栎阳侯脸上浮现出笑容,“初现端倪,为父还要回去找证据……你那粮食筹集的如何了?”
    “您放心,已经够量了,还有不少人家要送粮来,我准备登记成册公布天下,若是能征得大王同意,还可以立一块功德碑,将大家的名字刻上去,这样一来,会有更多的人家愿意捐粮的。”
    栎阳侯捋了捋胡子,满意地点头,他这个儿子不仅医术高,为人处世也很恰当,能在短短两天内筹集到如此多的粮食,可见他在贵族富商间的号召力不弱。
    虽然那些人也会看太子殿下的面子,但更多的应该还是被唐越说动。
    唐越这几年治愈的病患很多,有贵族、有平民也有奴隶,这些人大多带有感恩之心,加上他平日为人谦和,乐善好施,在百姓中的威望极高,说是一呼百应也不为过。
    第二日,南晋王在朝上得知了粮仓历年的管理疏漏,每年都有将近一百石的粮食消失,还有近一成的新粮被换成了陈粮,粮仓最底部的粮食甚至都发霉变质了,根本不能食用。
    南晋王震怒,下令全力彻查此案,薛廷尉领命的同时暗暗瞥了栎阳侯一眼,没想到这个武夫也能有这么心细的时候。
    这一次,又不知要有多少倒霉蛋遭殃了。
    记吃不记打,朝廷永远不缺胆儿肥的官员。
    还有一件事,衡国公在大殿上提出要为捐钱捐粮的各路人士建块功德碑,一来为世人树立榜样,二来也为了犒赏那些为国出力的人。
    朝廷大半官员此次都出了粮,有的多有的少,一听还能让名字公布于众,扬名立万,自然都附议。
    要想起到榜样作用,唐越是建议这样的功德碑不止立一块,可以在各座主城都立一块,将来这捐钱捐粮的事情也不用仅限邺城,其他地方也可以办起来。
    不过唐越没打算搞太大,目前也没有要把慈善当事业来做,只是为了解燃眉之急。
    经过二十一世纪的熏陶,他知道这样的慈善机构反而最容易滋生腐败和贪墨,在没有绝对完善的制度时他并不提倡做过多的慈善事业。
    衡国公将此次捐粮的名单呈上,南晋王看得很仔细,时不时点点头,还笑着问其中一位官员,“不是说马爱卿最是节俭,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么,怎么这次捐出了一千斤粮食?”
    那位姓马的官员忙站出来,“大王,太子妃言之有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南晋早日胜利,我们这些官员才能早日享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哦?是太子妃说动你的,这可真不容易。”南晋王在心里默默地咀嚼一遍刚才那句话,心里暗暗点头,这唐越除了性别不足以为王室传宗接代外,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儿媳。
    如果他能入朝为官,而不是限于身份不能立于朝堂,想必做出的贡献更大。
    南晋王瞥了一脸平静的太子一眼,心气又上来了,这几年间,他提了不下五次让他纳妃,结果每次都被他推卸了,每次理由还不尽相同,他都不知道太子是怎么做到的,是巧合还是他的设计。
    如果是后者,那自己不是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南晋王撇开这个念头,睥睨而视,沉声说:“这功德碑要立,不仅要立,还要立的高立的牢,要让全国百姓都看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话也该传达下去。”
    唐越绝对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一个念头促成了这个时代建成了传承千秋万代的功德碑,也是历史上最大最高的功德碑。
    据说,后来每一代帝王都在一层层加高这些功德碑,并将当下有过大功德的人名刻上去,到了千年后,这些功德碑很多已经倒塌或者损毁,却依然是考古学家最热爱的古文化之一。
    而功德碑上的那些名字许多已经模糊地看不清,有人辩认出其中一个名为“唐越”的人物,经过大量查证考据,知道他是史上唯一一位男妃男后,并且从他出现后,科技仿佛吃了兴奋剂,发展的速度如同坐飞机,直线上升,等他大限后,才又恢复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因此对这个人物,历史学家有过各种推测和验证,得出的答案与事实并不相符,没有人能想到,这个人物竟然穿越了一千多年,带着一千多年后的科技到了古代,并且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来改变那个时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唐越此时可不知道旧习惯会流芳百世,他听说南晋王同意建立功德碑后,便暂时停止接纳捐粮,听到这个风声,来捐粮的人都在太子府外排成了长龙。
    “郎君有话,让各位大人将粮食带回去,此次筹集的粮食已经足够了,不过大人们也别泄气,战争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了,待将来有需要,还希望各位大人能如今日这般,勇于奉献。”
    唐越不管这些人是冲着名来的还是真心来捐粮,只要他们舍得付出,得到应得的名誉也是自然。
    在现代时,很多人会去批判那些为了赚取美名而捐钱的明星或富豪,唐越觉得没必要,至少人家是真的捐出了那么多钱,那么让他们赚取点名声有什么关系呢?
    “东西都送来了怎么还有往回拉的道理,这位管事,不如你让郎君先把东西收下,至于将来什么时候要用,随他取用就是了。”一位贵族老爷大声抗议道。
    不少人附和,“是啊是啊,我们大张旗鼓地把粮食拉来,再拉回去,别人会怎么想?这要我们的脸往哪放?”
    那管事无奈地笑笑,这天下只听说过强行问人要东西的,可没听过强行要给人送东西的,何况这些粮食就算他们收下了也不是太子府的私产。
    太子妃严厉警告过,任何人都不得动那批粮食,一进一出都必须记得清清楚楚,还要公布出去,便于世人监督。
    不少人都觉得这样做是多此一举,这天下将来就是太子殿下的,这南晋的所有东西都是太子殿下的,要用什么要怎么用还不是殿下一句话的事情?何必搞得如此复杂?
    不过鉴于唐越平日的威信,倒是没人敢阳奉阴违。
    “这所谓的监督台是用用处?”在太子昭向唐越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唐越趁机将现代的社会监督系统告诉他。
    “每朝每代都少不了贪官污吏,尤其是君不贤不仁的时候,最易滋生腐败,御史台只有那么些人,就算一个人长了十双眼睛也顾不过来,因此,用百姓来监督官员的言行最是妥当。”
    “民报官可不容易,光是五十大板就少有人能挨得过去。”太子是想提醒唐越,这个时代的官和平民地位并非平等的,这之间的差距岂止是鸿沟?
    唐越也想过这个现实问题,可他想,就算做不到完善的社会监督系统,但至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官员的权利越大,越是需要监督。
    “并非是要让民报官,每座城都可以设立个匿名投递的信筒,可以允许百姓将日常发现官员违纪的情况上报,自然,朝廷需要一个独立的部门,专门收集这些信息,并且敢于上报敢于披露,如果只是形式化,那就没意义了。”
    太子昭此时并未接纳这个意见,虽然他知道这是个监督官员很好的方法,但实施的难度比推行全民教育更难。
    不过在若干年后,当他坐上那个宝座时,他想起了唐越说过的这些话,一点一点力排众议,建立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都察院,并且在他在位期间,死于都察院之手的官员数量之多,令这个部门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官员视为眼中钉。
    
    第220章 太残忍了
    
    功德碑一出,朝廷的气氛都活跃了许多,大臣们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办事情格外有激情。
    张淳睡足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醒来后喝了一碗热热的老母鸡汤,然后去泡了个舒服的热水澡,才开始大快朵颐。
    “饿死老子了!”看到唐越走进来,张淳一边往嘴里塞肉一边囫囵地说。
    唐越在他对面坐下,看着他吃完,还顺手给他递了漱口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